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正确对待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解读

如何正确对待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解读

如何正确对待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期:3岁的幼儿新进入幼儿园,与依恋的对象(主要是亲人)分离时,随即产生焦虑、不安、伤心、痛苦的感觉和撒娇、哭喊、吵闹等拒绝分离的表现,即幼儿入园焦虑,实际是一种分离焦虑,它是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3岁半是分离焦虑的高峰期。孩子在初入园时,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甚至可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

分离焦虑的表现:每个幼儿入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大致看来,幼儿的入园焦虑主要有缠住亲人不放手、要求老师抱着不放、哭喊、吵闹、打滚、摔东西、嗜睡、发呆、尿裤子、尿床、拒绝吃东西、拒绝喝水、咬手指、划破手指、撞墙等行为表现,他们往往以此相威胁来逼迫家长不要离开自己。

许多妈妈在送孩子入园之初,也同样出现“分离焦虑”。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也可以在初入园的日子里,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当孩子真正体验到妈妈还是十分爱他,家庭还是“安全基地”;并且,也感到幼儿园老师喜欢他,小朋友都愿意和他玩时,“分离焦虑”就会逐渐消失。对首次送孩子入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道很艰难而且必须克服的难关。那么,如何对付呢?

一、宝宝入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宝宝入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怕生。不愿意与老师和生疏的小朋友交往,抵挡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没有人的地方。

2、强烈抵挡。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拒绝吃东西、喝水。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的强化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生疏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轻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5、说谎。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6、阶段性体质敏感。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尿裤子、尿床。由于老师把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8.回到家只要一听说“幼儿园”就哭,晚上做恶梦。

(二)对策分析

1、充分信任老师宽容的家长往往能造就出一个精彩的教师。当您能包容老师的某些小弱点而充分信任他时,会促使他更有信心面对这份事业。

2、及时与老师沟通,达成教育共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特色。家长尽可能多抽时间和老师接触,如实说明孩子的情况,让老师和您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3、在心理上精心呵护,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多给孩子讲一些幼儿园好玩的事情,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切勿在孩子不听话时以“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之类的话来威胁孩子。教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洗手、独立上厕所等生活技能。孩子离园回家后,切勿太急切询问他在幼儿园的生活,更不要一见面就问“今天有没有孩子(老师)打你”之类的话,来加重孩子对焦急、恐惊情绪的重复体验。(有些孩子会因为不愿上幼儿园而找借口)回家后,多拥抱和抚摩孩子,这样有助于幼儿减轻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二、宝宝入园后,家长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入园初期,家长某些不自觉的行为并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看看您是否有这样的行为:

行为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郑重其事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

分析:这种隆重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当全家人都离开时,孩子感到更加孤独、失落,不利于他们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建议:由一个家长送孩子为好,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然的入园气氛。

行为二: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你总是对老师反复交待:“老师,宝宝早饭才吃

了一点点。”“老师,他今天还没有解过大便。”“老师,如果宝宝尿湿了,书包里有裤子。”甚至走出教室后,忽然想起一些问题再回过头和老师作个交待。分析:这些言行很容易给孩子一种消极暗示,使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做好诸如大便、小、吃饭之类的事情,产生焦虑情绪。

建议:家长要信任孩子,这是对孩子的积极暗示,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对自己充满信心。家长可以在上幼儿园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可以把特别要特别交待的问题以小纸条的方式告诉老师。

行为三:您已经和自己的孩子说过再见了,但你又悄悄地回来,躲在教室外的角落里想再看看孩子的情况。

分析:很多家长在初入园时都有这样的经历,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孩子的担心引起的,另一方面,还潜在的含有一种特殊的心理——那就是家长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孩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他需要我。但是,如果家长的偷看被孩子发现了,更引起他们更强烈的思想波动,这是最不必要的。有位家长告诉我,她准备送女儿去幼儿园,孩子还没去,她的心已经揪成一团了。总是想象女儿离开妈妈时会如何撕心裂肺地哭,又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能不能和小朋友处好,老师好不好,吃得如何,还有安全问题……可能是她和孩子讲这些时带出太多的焦虑,以至于后来一提幼儿园三个字,孩子马上就哭着说不上幼儿园。

要孩子不害怕去幼儿园,很多时候不是去给孩子做工作,而是要解决家长自己的焦虑情绪。这位家长的焦虑,让我想到另一位家长,她在第一次带孩子去打针时,孩子还没大哭,她自己居然心疼得先哭起来,结果是直接把孩子吓住了,此后每次打针,孩子总是拼了命地反抗。

建议:要孩子不害怕去幼儿园,很多时候不是去给孩子做工作,而是要解决家长自己的焦虑情绪。孩子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是痛苦。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应首先给孩子树一个好榜样,而不是无克制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一个不理性不克制的家长,只会给孩子制造更严重的心理负担,却不能教会他理性和克制。

行为四:为了让孩子不哭,你会说:“宝宝,妈妈去买糖果,一会儿回来。”“吃完中饭妈妈就来接。”但事实您是离开孩子上班了,并且中午也不会来接。

分析:家长的这种连哄带骗的行为,只是让孩子一时不哭,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

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更深,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对成人的信任度。如果孩子相信家长所说的话,他就会不停地问老师:“妈妈怎么还没来。”这时候,老师的工作就更难做了。

建议:家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必须要上班,而宝宝长大了必须要上幼儿园,下午睡好觉吃完点心,妈妈就能来接你了。妈妈也会想你的,但慢慢的,我们会越来越快乐。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老师说再见后,就大步离开教室,不逗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分离,但分离并不表示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而是一段时间的离开。

行为五:孩子在家吵闹时,您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让老师来批评你。”“在家这么不乖,把他送到幼儿园去。”

分析:家长的话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凶,幼儿园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因为只有不乖得孩子才会被送到那里去,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抵触、害怕的情绪。

建议:家长尽可能正面引导,告诉孩子幼儿园又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玩玩具,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正面引导有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

行为六:送孩子上学用糖果哄,或放学后,您准备了许多饮料、糖果,急匆匆地赶到幼儿园,一见到孩子抱着亲了又亲,好象他受了很多委屈似的。

分析:这种过于强烈的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这也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不利于成长。

建议:尽量以平和地接孩子回家,可以和孩子有个温情的拥抱,但是需要平静与自然,让孩子自己走着出幼儿园,而不要抱他。提示孩子高高兴兴地和老师再见。这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看,妈妈来接你了。”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而只是暂时的离开。

行为七:孩子回家后,您反复地问那些您所担心的问题:“今天饭吃完了吗,是老师喂的吗?”“有没有小朋友打你?”“睡觉有没有尿裤子。”“阿姨有没有给你换裤子,老师批评你了吗?”等等。

分析:这其实是家长一种焦虑情绪的体现,这种过多的提示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安慰和情绪上的缓解,而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安,使孩子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使他更加不愿意接纳幼儿园。

建议:但家长可以在接孩子的时候和老师作一个小小的交流,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大概情况。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当老师,爸爸妈妈当小宝宝的方式,让孩子自然地表现出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

特别提醒要学会“狠心”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声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之后会变本加厉的哭闹。

幼儿园到底是什么?

1、幼儿园是你的教育和养育助手,即使孩子入园,也不要忘记你应肩负的教养责任

我们为什么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因为在那里有大量的孩子的同龄人,因为孩子可以和这些同龄人一起学习建立起居常规、熟悉生活常识、掌握交往技巧、锻炼体能和技巧,学习他们那个年龄段能够领悟的知识和技能。再有,幼儿园老师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拥有成体系和计划的教养方案,可以比你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扭转不良习惯、确立健康人格。

虽然这样,幼儿园仍然不能取代父母和家庭的作用,因为幼儿园只是你最理想的养育和教育助手,但你还是你,你作为父母的养育责任,永远不可能依靠或者推卸给别人。

所以,即使孩子入园了,也不要忘记你该做的事情。

不要认为幼儿园有那么多的玩具和书,你就不用再陪孩子玩耍,因为你与孩子在玩耍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情感,以及你一对一的陪伴中发现的问题和实施的教育,是幼儿园做不到的。

不要认为教孩子穿衣、叠被、拍球、走平衡木太麻烦,反正有幼儿园呢,你直接收获结果就可以了。

发现孩子问题的时候,比如吃手、厌食、打人、说谎,不要把孩子当成个麻烦,扔给老师调教了事,你至少需要和老师配合,制定应对策略。幼儿园已经替你承担了相当大部分的职责,而你每天只剩下不到5个小时的亲子时光,还不该好好珍惜吗?

2、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独立的踏板,所以请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

从牙牙学语到蹒跚独步,孩子一直在向着独立的方向迈进,幼儿园是他将要迈出的一大步,在这里,他将学会自己做很多事情,洗手、刷牙、穿衣服、擦屁屁、倒水、擦桌子、制作月饼、收拾玩具,此外他还将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引人注意,如何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对他表示出由衷的信任。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要过多地询问幼儿园的细节,让孩子对原本自然的事情产生疑虑和压力。

当孩子与小朋友产生摩擦的时候,不要牵扯进去,不要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办法,总结经验。

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帮助他调整情绪,分析状况,但是不要越殂代庖,甚至帮助他规避困难,你只能帮他逃避一时,不能逃脱一世。

3、幼儿园是孩子孩子走进的第一个“江湖”,既然这样,就不要希望幼儿园里只有阳光雨露和与妈妈一样的老师。

孩子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你可能就开始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与老师搞好关系,以便让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更妥贴的优待和保护,享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永远阳光灿烂,风平浪静。

但是,孩子迟早要进入“江湖”,他迟早要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他的无理取闹,都能给他无私的爱,不是所有的人都唯他的马首是瞻,不吝惜地给他掌声和夸奖,他需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果盘都等着他第一个挑,知道友情需要用心交换,不是从天而降。所以,适当地对自己喊停,扭转对“老师像妈妈”的期望,让孩子生活在更加真实的世界中吧。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