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件

第一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导论

一、什么是生产与运作活动?

把资源要素(投入)转化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 转化过程

实物、有形变换--制造 位置、地点变化--运输 所有权变化--零售 心理、生理变化--医疗 信息传递--电子通讯

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制造称作“Production ”(生产),而把提供劳务的活动称作“Operation ”(运营、运作、作业、)。

西方学者将有形产品和劳务都称作“财富”,把生产定义为创造财富的过程,从而把生产的概念扩大到非制造领域。 二、生产系统与运作系统

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1)生产系统是由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过程完成将投入转换成产出的过程,管理过程则为生产过程制定目标、实施计划、控制进程。

(2)除了企业内部将投入转换成产出部分外,生产系统还包括了供应商和用户。

(3)生产系统存在两个流程:物流与信息流。生产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信息流管理物流的过程。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任务(生产系统的设计/生产系统运行的管理:计划、组织、控制)

1生产系统的设计: 产品和服务设计 厂址选择 生产流程选择 生产能力规划 劳动组织设计 岗位与工作设计

工厂布置和设备与设施布置

2

生产系统运行的管理:计划、组织、控制

◆预测本企业产品服务的需求

◆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与产量

○1计划◆设置产品交货期和服务提供方式

◆编制生产运作计划

◆人员班次安排

生系◆生产进度统计等

产统

运的

作管

理○2组织—

○3控制—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

目标:就是要构造一个科学的生产运作系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高效——快速响应,时间短

◆低耗——投入少,利用率高(成本、价格、竞争力)

◆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柔性—(1)产品结构的柔性.

(2)产量的柔性.

(3)引入新产品(服务)的速度.

(4)响应用户订单的时间.

◆准时——时间,数量,质量,地点

◆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质量

总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时间(Time,T)、质量(Quality,Q)、成本(Cost,C)、服务(Service,S)。

第二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一、生产的分类

制造性生产/服务性生产

1.制造性生产(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工艺过程特点分为: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

流程式生产:工艺过程连续的生产(炼油/化工/冶金/食品/造纸等)

特点: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协作与协调任务少。

加工装配式生产:工艺过程离散的生产(机床/家用电器/计算机/汽车等)

特点:地理位置分散;协作关系复杂;生产管理任务重。

按产品定位策略划分的生产类型

(2)按产品定位策略分为:定货型生产MTO/备货型生产MTS

备货型生产: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通过成品库存随时满足用户需求。(家用电器/标准件/劳保用品)

订货型生产:按用户订单进行生产。用户提出各种要求,包括产品性能、数量等,经过协商确定价格和交货期等要素,然后组织设计和生产。例如船舶、大型工业锅炉等的生产。

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在品种、设备、产品需求预测、交货期等方面存在差别。

(3)按产量策略分为: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单件生产

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

批量生产:品种不单一,每个品种均有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往往是每个月生产几种或更多种产品)

单件生产:品种繁多,产量小,生产重复程度低。

在实际生产中,多为大量大批生产,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的途径

1)减少零件变化:三化(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 成组技术(按形状、按加工)2)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2. 服务性生产(Service Operations)

又称为非制造性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不制造有形产品。

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区别:

a.顾客的参与程度不同

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费者不在场——进度、方法、环境有相当大自主权

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在顾客参与下进行——进度、方法、环境直接感受——会促进运作产出的效率和效果

b.消费时间不同

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先生产然后消费者——用库存调节生产量和消费量——生产可以稳定进行

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服务运作与消费同时进行——无法用库存缓冲需求的变化——能力与即时需求矛盾时靠能力空放或顾客排队解决

c.场所不同

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在工厂内——批发商、零售商——顾客

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服务点或顾客处(也有例外,如股票交易等)——应重视场所的选择与路程时间

d.劳动密集度不同

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资金密集度相对较高

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劳动密集度相对较高——与顾客接触较少的服务业(如电信),引入信息技术可降低劳动密集度

e.投入与产出的一致性不同

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严格掌握投入资源的规格、质量、数量、配比——生产过程相对稳定——产出的产品规格变化不大

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投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产出有较大的差别

f.质量可控性不同

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易于度量

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质量不易度量

g.生产率测量的难度不同

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比较容易测量

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生产率很难测量

二、生产过程的组织

1、生产过程的概念及其构成

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的全过程。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

2、组织生产过程的原则(第二题简答)

包括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

1)工艺专业化原则

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车间或工段),即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放到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如铸造厂、锻造车间、车工车间等。

优点:对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的可靠性高;工艺及设备管理较方便;设备利用率高。

缺点:运输路线长,运输次数多;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生产周期长,在制品量大;生产效率较低,只能使用通用机床。

较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或单件生产。

2)对象专业化原则

按产品或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即把加工某种产品或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厂房或一个区域内,相应地该区域内集中了加工该产品或零部件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

优点: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有利于提高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协作关系较简单,简化生产管理;在制品较少缩短了生产周期。

缺点:对品种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工艺及设备的管理较复杂;生产系统可靠性较差。

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

4、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包括:

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①顺序移动方式:

特点:加工对象在工序之间为成批地被传动,每批零件完全加工完毕,才开始传到下工序。分析:

?? 加工时间较长,但设备利用较好。

适用范围: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或批量较小的情况。

②平行移动方式

特点:加工对象在工序之间单个地被传动,每个零件加工完后,立即被送到下工序。

分析:

?? 加工周期大大缩短,但组织比较复杂,设备利用时间较短。

适用范围:大量生产,对象专业化的工作中心。

③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特点:保证各工序的加工时间不间断的条件下,随时传动零件。?

分析:即有利于加工时间的缩短,又有利于设备的利用,但组织计划工作复杂。

第三章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

一、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

(一)初步设计(方案设计)——产品的选型阶段

目的任务:主要是明确包括市场需求和生产运营条件在内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原理,正确地进行产品的选型,确定新产品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参数。

具体内容:1产品用途和使用条件;

2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

3产品结构特点、尺寸、工作条件和重量;

4产品概括总图(草图)。

(二)技术设计——产品的定型阶段

目的任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技术规划,有根据地确定零件、部件的结构、尺寸、配合关系以及技术条件等,同时要确保产品结构的先进性、工艺性、适应性、经济性。

具体内容:1产品总图、重要零件部件图、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电器系统图等;

2部件、附件、通用件、标准件、外购件及特殊材料明细表;

3设计说明书,包括各种计算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4产品制造、装配、检验和交货的技术文件。

(三)工作图设计

目的任务:是绘制产品试制、生产运营的全套图纸,提供有关生产运营工艺上所需的全部技术文件,为产品的制造和装配提供确切的依据。

具体内容:1全部零件的工作图,详细注明尺寸、公差配合、材料和技术条件;

2在零件图的基础上绘制产品总图、部件装配图、包装图和安装图;

3零部件明细表;

4备件及易损件清单;

5产品说明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

(四)工艺设计

产品设计解决的是生产什么的问题,工艺设计是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根据产品设计的要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证产品的加工制造符合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使产品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包括: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拟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二、产品设计与开发组织方法

1、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传统开发方式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职能化(Functional)的,各职能部门仅在职能范围内从事工作。这将需要很长的开发时间和大量的修改错误的工作。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通过组成多学科产品开发队伍、使改进产品开发流程尽量并发优化、并利用各种信息化的设计、制造与支持工具,使产品开发的早

期阶段能够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环节的可实现性,力争产品开发一次成功,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目标

CE应用实施的基本经验

并行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为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学和工具支持

明确应用背景,将有力地促进并行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转化

实施应用并行工程必须与企业的体改、技改相结合,实现人/组织、经营、技术的有机集成建立多学科、多单位结合的团队,是开展大型攻关项目的有效组织方式

实施应用并行工程需要一定的条件,避免盲目冒进

并行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实施并行工程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性

2、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

中心:顾客的声音(V oice of the customer)

组织:跨职能团队(Cross-Functional Team)

工具: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

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将“顾客的意见”整合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结构性方法。其目的是保证将顾客的要求分解到从产品计划到生产现场的整个过程的每个方面。其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图表和矩阵来完成的,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质量屋。

质量屋: 一种用于定义和描述顾客要求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关系的图形技术。

第四章厂址选择和设施布置

一、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

◆不同性质的企业侧重的因素不同(制造企业、服务企业)

◆提供不同性质产品的企业侧重的因素不同(家用电器企业、炼油企业)

厂址选择的总原则,归纳起来5个有利于:

有利于输入:供应方便,劳力充裕,能源.资源

有利于输出:靠近目标顾客群销售与服务方便

有利于效益:政策.税收.地价.

有利于生态:环境能吸收

有利于战备:核电站污染源不能投在城市

二、选址的一般步骤(P81)

首先是地区选择,然后是选择适当地点。

(一)准备阶段

(二)现场调查

(三)方案评价

三、设施布置

确定生产系统内各物质部分的最优安排。具体来说: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是指合理安排企业或某一组织内部各个生产作业单位和辅助设施的相对位置与面积以及车间内部生产设备的布置。

(二)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P82)

1. 产品结构和工艺特点

2. 企业的专业化和协作化水平

3. 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

4. 企业的生产规模

(三) 设施布置应考虑的因素

1.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避免相互交叉、迂回运输。

2.生产联系和关系密切的单位应靠近布置。

3.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

4.按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

5.力求占地面积小。

6.有扩建的余地。

(四)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

工艺式布置工艺式布置就是按工艺阶段或工艺设备的相同性原则来建立生产单位(车间),工艺式布置亦称工艺专业化布置或功能性布置。

产品生产线式布置

产品生产线式布置就是将所有的设备和工作地按产品加工装配的工艺路线顺序排列。产品生产线式布置亦称对象专业化布置。

固定式布置是指加工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是按照产品或者零件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性把它们分组归类,然后在不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四、选址与设施布置的定量分析

1、量—本—利分析法

步骤:

1.确定每一备选地点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2.在同一张图表上绘出各地点的总成本线;

3.确定在某一预定的产量水平上,哪一地点的总成本最少或者哪一地点的利润最高。

3、因素评分法

方法与步骤如下:

1.对各影响因素给予权重(权数,可计100分或10分);

2.对各候选厂址,按每一因素的优劣程度进行打分;

3.把各候选厂址的分数与权数相乘;

4.把每个厂址各因素的乘积加起来,得分最高者最优

3、重心法(P94)

4、作业相关图法

由Mood 提出,也叫活动相关图法,简记为REL。通过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活动关系的密切程度确定其相对位置,主要用于对职能部门和功能区域进行平面布置

5、从至表及其应用

根据零部件或作业在各种设备或加工中心之间移动的次数,合理安排设备布置方案的尝试性方法。核心问题是使物料/零件的运输距离最短或运输量最小。目标是找出整个生产单元间物料总运输量最小的布置方案,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四、装配线平衡(第三题简答)

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平衡?

浪费时间资源/忙闲不均,引起矛盾/浪费人力资源

装配线平衡

作业分解:把复杂的产品和加工要求分解为基本的组件和简单的作业。

生产线平衡:把分解后的单元组件和作业分配到各个工作地,使得各工作地上所用的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从而使得生产过程顺畅进行。

装配线平衡的目的:

物流快速,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转场所;消除生产瓶颈,提高作业效率;提升工作士气,改善作业秩序;稳定产品质量

装配线设计与平衡方法

(1)确定流水线节拍

(2)计算流水线上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

(3)组织工作地

(4)计算工作地时间损失系数及平滑系数

第五章生产计划

一、计划管理

1、计划的层次:

战略层计划

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

战术层计划

现有资源条件下确定产品品种,产量,产值,利润

作业层计划

生产进度控制,人员班次安排,质量控制

2、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

产品品种: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品种数

产品产量:计划期内出产合格产品的数量

产品质量:各种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产值:以价格形式表示的产量指标。

出产期:为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期限。

二、生产能力

1、生产能力的概念:企业的设备与设施,在一定的时期内(年、季、月),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计量单位:件、台、套、吨等。

2、生产能力的表示

流程式生产:生产能力可较准确地计算

加工装配式生产:生产能力是模糊的

大量生产:具体产品表示

大批生产:代表产品表示

多品种、中小批生产:假定产品表示

3、代表产品

结构和工艺具有代表性,产量较大的产品。

实际工作中,常要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

4、假定产品

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产品,只是为了结构与工艺差异大的产品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而引入的一个概念。

假定产品的劳动量定额是各具体产品的劳动量定额的加权平均值(以计划产量为权系数)。实际工作中,常要将各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假定产品的产量。

5、生产能力的计算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M=Fe S / t

M:设备组生产能力(台或件)

S:设备组内的设备台数(台)

Fe:计划期内单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

计划期工作日数*每天工作小时数*设备利用效率

t的取值:单一产品生产时,t为具体产品的单件工时;多品种生产时,t为代表产品或假定产品的单件工时。

6、能力与负荷的平衡

能力与负荷平衡的目的:衡量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产量平衡:

负荷=计划产量

能力=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工时平衡:将计划产量转换成工时数,并与设备的年有效工作小时数进行比较。

负荷= 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能力= 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

能力与负荷的平衡:

当负荷<生产能力时,应设法利用富裕的生产能力,避免浪费。

当负荷>生产能力时,应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能力、加班加点、转包、调整任务。

调整能力和负荷使其差额尽可能小。

三、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2、品种与产量的确定

品种的确定

大量大批生产:没有品种选择问题。

多品种批量生产:有品种选择问题。

用收入—利润顺序法确定产品品种。

产量的确定:线性规划方法

3、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

1)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a改变库存水平:通过库存调节生产,维持稳定的生产率。

优点:

将内部生产与外部需求隔开,维持内部生产的均衡;

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

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

利于生产管理;

缺点:库存量大,资金占用多。

b改变生产率:根据需求的变化改变生产率,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这是JIT的策略。

方法:加班加点、增减劳动人数、转包外购等。

优点:市场适应性好;库存费用较低。

缺点:生产不均衡;不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要经常调整设备和人力。

C 改变工人数量:实际上是改变生产率。

混合策略:既考虑需求的变动性,又考虑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第六章库存分析与控制

3、库存系统分类

1)单周期库存与多周期库存。

单周期库存:也称为一次性订货问题,即某物料在一定时期内只订货一次,消耗完也不再补充订货,其库存时间不会太长。

一般地讲,对于单周期需求,其定货量就等于需求预测量,因此,库存控制的关键是确定或估计需求量。

多周期库存:又称重复性订货问题,即对某物料的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是重复的、连续的,其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

实际生产中,大多数库存问题都是多周期库存,它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2)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库存

独立需求:用户(或环境)对企业系统输出的需求。如企业生产的产成品,提供给其他企业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其需求量是不确定的,一般可通过预测的方法来估算。

相关需求:又称为非独立需求,是指生产系统内部物料转化各环节之间所发生的需求,它依附于独立需求,可根据独立需求精确地计算出来。

二、库存分析与控制

库存分析与控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采用何种分析与控制方法;(物料分类)

定货量是多少(批量问题);

何时定货(定货点问题);

库存分析与控制

2、几种典型的库存控制系统

在库存控制系统中——

不可控的因素是:需求、订货提前期;

可控的是:一次订多少(订货量)、何时提出订货(订货点);

库存控制就是要:确定订货点和定货量

目标:服务水平最高,总费用最低。

1)定量订货系统

订货点和订货量固定不变;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连续不断地检查库存水平,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通知,每次按相同的订货量Q 补充库存; 关键是要确定Q 、R ;

A 类物资可采用此法进行控制; 2)定期订货系统

有一个预定的库存水平(HSL );

按预先确定的周期检查库存水平并随后提出订货,将库存补充到预定的目标水平; 该系统没有订货点,每次定期检查,在现有库存量的基础上补充订货; 关键是要确定固定检查期(T )和预定的库存水平(HSL ); 3)最大最小系统

有一个预定的最大库存水平(S )和最小库存水平(s );

订货策略:按预先确定的周期检查库存水平,当库存量小于s 时,提出订货,将库存补充到预定的目标水平(S );当库存量大于s 时,不提出订货;

通过比较现有库存量与s 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补充订货;关键是要确定固定检查期(T )和S 、s ;

四、多周期库存模型(P149~156) 与库存有关的费用

随库存增加而增加的费用 资金成本 仓库费

税收、保险费

陈旧变质造成的损失

随库存增加而减少的费用 订货费(调整费) 价格折扣 缺货损失费

1、经济订货批量(EOQ )

C —购买的单位货物的成本; I —年库存保管费用率;

D —年总需求量; Q —订货批量; S —每次订货发生的费用(与供应商的联系费、采购人员旅差费等);TC —年库存总费用; 平均库存量=Q/2 年库存总费用:

TC=(Q/2C I+(D/Q )S+ C D

使库存总费用最小的订货批量即为经济订货批量。 经济订货批量(EOQ ) 在经济订货批量为EOQ 时,年订货次数为:n=D / EOQ 订货点为:RL=d LT

d 为需求率,即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 LT 为订货提前期。

2、有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

实际中,存在这样的情况:若订购量足够大,则单价可低些(即存在折扣)。

按数量折扣订货的优点:单价较低、年订购成本较低、较少发生缺货、装运成本也较低;但缺点是:库存量大、存储费用高、存货周转慢且容易陈旧;是否增加订货关键要看是否有净收益。

CI

DS

EOQ 2

订货批量的确定:

取最低价格计算EOQ,若EOQ可行(即按EOQ订货能取得对应的折扣),则EOQ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否则转下一步;

取次低价格计算EOQ,若EOQ可行(即按EOQ订货能取得对应的折扣),则计算订货量为EOQ时的总成本和所有大于EOQ的数量折扣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其中最小的总成本所对应的订货数量即为最优订货批量。如果EOQ不可行,则重复本步骤;

3、经济生产批量(EPQ)

在EOQ模型中,认为库存的补充是瞬时交货的,而实际生产中往往存在边消耗边补充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当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时,库存是逐渐增加的,因而生产过程是间断的;

当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需求时,生产过程是连续的,不存在成品库存;

因此,这种库存就要解决多大的生产批量最经济的问题。

《生产运作管理作业一》答案

《生产管理》作业答卷 第一章 思考与练习题:P24,1,2,6 1、试述生产系统的基本结构。 答: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物质基础,这就是生产运作系统或简称为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使转化过程具有增值性是生产系统的基本功能。 2、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生产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总称,包括生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两个方面。 6、服务业的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的运作管理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服务业主要是以提供服务为主与顾客打交道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主要的区别: (1)服务型生产效率难以测量,因为服务型生产的输出是无形的,制造业企业可以统计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 (2)服务型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服务质量难以评价,无形产品无法触摸、无法测量,因此没有办法建立一个标准的质量体系; (3)顾客参与服务型生产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有时顾客就是生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得生产五福过程难以控制,因此,这种参与往往导致效率降低; (4)制造型生产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将少库存来处理由于需求变化引起的波动,但是服务型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服务型通常的措施是尽量使需求平衡; 服务型的设计更侧重于消费者的感知性要素。 案例题:P26 《F汽车有限公司的供应链运作管理》 1、从运作管理的角度看,F公司目前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如何实现生产运作管理目标的? 答:(1)业务外包战略(2)全球性资源优化配置(3)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管理方式(4)战略联盟的合作意识。 2、F公司的运作管理模式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答:可以从通过供应链系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设立中间仓库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第二章 练习题:P47-48,2,4,6,10,11 2、运作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运作战略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战略的总体规划下,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生产系统,确定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对运作系统的整体谋划。现在讲的运作战略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战略,也包括与生产或服务配套的物流运作战略。 具体的说运作战略就是要决定企业在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生产方法、制造资源、质量、成本、生产周期、生产计划、企业物流模式等方面的行动方案的选择。 企业总体战略是全局性的战略,是从整个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及政治局势出发的包括企业所有职能部门在内的实现企业远景规划的方案及实施策略的长期计划。运作战略是职能战略,它制定出实现企业战略的产品方案,确定构造符合企业战略的生产运作系统及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一个部分。运作是讲某一部门的连续。企业战略是整个公司的。联系是没有运作管理就没有企业总体。 4、运作战略的制定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遵守的首要原则是(C )。 A.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原则 B.创新的原则 C.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它从属于(A )过程。 A.基本生产 B.生产技术准备 C.辅助生产 D.生产服务 3. 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要把( B )放在首位。 A.综合性 B.目标性 C.连续性 D.平行性 B )。 C. 5. 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C )。 A.基本流程图 B.平面流程图 C.跨功能作业互动图 D.由上而下流程图 6. (B )属于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类型。 A.大批生产 B.成批生产 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 7. 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 A )。 A.大量生产 B.小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订单生产 8. 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 C )。 A. 1 m i i T n t = =∑ B. 1 (t) m i i T t n t = =+- ∑∑∑ 较大较小 C. 1 (-1)t m i i T t n = =+ ∑最长 D. 1 (-1)(t) m i i T t n t = =+- ∑∑∑ 较大较小 9. 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应采用(B )。 A.平等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流水线生产 D.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0. 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对企业内的各个部分的布置不要一下子就排得满满当当的,要留有余地属于(C )。 A.综合的原则 B.安全的原则 C.弹性的原则 D.单一流向的原则 11. 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B )。 A.产品导向布置形式 B.工艺导向布置形式 C.流水线布置形式 D.混合式的设备布置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 生产与运作系统结构化要素主要有(CDE )。 A.人员组织要素 B.生产与运作计划要素养 C.生产技术 D.生产设施 E.生产能力 2.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有(ABCD )。 A.组织 B.计划 C.领导 D.指挥 E.控制 3. 与制造业比较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有(BCD )。 A.产品可以库存 B.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 C.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 D.消费者反作用(干预)相对程度大 E.质量可以直接衡量 4. 属于企业职能战略的有(BCDE )。 A.愿景 B.经营(业务)战略 C.生产与运作战略 D.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E.财务管理战略 5. 在生产与运作中,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ACE )。 A.库存策略 B.管理人员的选择 C.库存量的大小 D.设备的选择 E.质量控制 6. 与订货生产型比较,属于补充存货性生产类型的特点主要有(ACE )。

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记: 一、生产运作战略是指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运作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P20 二、生产柔性是指企业面临市场机遇时在组织和生产方面体现出来的快速而又低成本地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运作系统对外部环境做出反应的能力。P21 三、新产品开发的动力与障碍: 新产品开发的动力:1.企业外部因素:技术推动、市场牵引、同行竞争、政府激励 2.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新产品开发的障碍(主要来自于):1.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市场需求的复杂多变性 3.新产品开发费用大、风险大p33 四、调整生产能力的方法:1.利用库存调节生产能力 2.改变生产速率 3.利用外部资源增加生产能力 4.导入互补产品p51 五、主生产计划是确定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这里的最终产品,主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成品,它可以是直接用于消费的消费品,也可以是供其他企业使用的部件或配件。主生产计划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旬或月。P54 六、6σ(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P170 七、要实现六西格玛质量目标,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该改进步骤如下: 1.明确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2.明确顾客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 3.明确为向顾客提供他们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你需要什么。 4.明确过程。 5.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功。 6.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确保改进持续进行。 通过周而复始的实施这六个步骤,企业就可以实现持续改进。P171 八、TPM(全员设备维修制度)的基本思想是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效率”是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全系统”是全员生产维修的体制;“全员参加”是全员生产维修的组织原则。P195 九、预防性修理,就是通过日常点检、定期检查、精度检查,根据历年设备磨损统计资料,预测设备的故障周期,在设备尚未发生故障时就有计划地进行修理。这种修理方式由于充分做好了修理前准备工作,使得设备停歇时间短,能有效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企业的整体生产率。P201 十、看板的使用规则:1.不合格不交后工序 2.后工序来取件 3.只生产后道工序领取的工作数量 4.均衡化生产 5.利用减少看板数量来提高管理水平 p220 附:看板是表示某工序何时需要何数量的某种物料的卡片,又称传票卡,是传递信号工具。 十一、精益思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它包括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一系列思想,其核心是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内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越来越接近客户,提供给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简单地说,精益生产的核心就是追求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追求零库存:二是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P222

生产与运作管理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一、单选题 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遵守的首要原则是(C) A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原则 B 创新的原则 C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D 可持续房展的原则 2、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它从属于(A)过程 A 基本生产 B 生产技术准备 C 辅助生产 D 生产服务 3、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要把(B)放在首位 A 综合性 B 目标型 C 连续性 D 平行性 4、属于生产与运作过程分析的检验符号为(B) 口 C D 5、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C) A 基本流程图 B 平面流程图 C 跨功能作业互动图 D 由上而下流程图 6、(B)属于设备零用率高的生产类型 A 大批生产 B成批生产 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 7、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A) A 大量生产 B小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 订单生产 8、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C) A

9、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应采用(B) A 平行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 流水线生产 D 平行移动方式 10、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对企业内的各个部分的布置不要一下就排的满满当当的,要留有余地属于(C) A 综合的原则 B安全的原则 C 弹性的原则 D 单一流向的原则 11、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B) A 产品导向布置形式 B 工艺导向布置形式 C 流水线布置形式 D混合式的设备布置形式 12、企业在计划年度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称为(A) A 设计生产能力 B规划生产能力 C查定生产能力 D计划生产能力 13、考虑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进行技术改造后,企业或主管部门确定的生产能力是(D) A 设计生产能力 B 计划生产能力 C 应变生产能力 D 查定生产能力 14、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为(C) A 价值=成本/功能 B 价值=成本*功能 C 价值=功能/成本 D 价值*功能=成本 15、劳动定额制定基本要求是多方面的,其关键是(B) A 快 B 准 C 全 D 多 16、利用过去生产过的同类型产品或类似产品工序的实际工时消耗的资料,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制定定额的方法称(C)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时间年月日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 B )是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A.串行生产 B 并行工程 C 柔性生产 D 定制生产 2.成组生产单元按零件组的( B )选择设置。 A 工艺路线 B 加工工艺 C 产品结构 D 车间大小 3.( B )是关于为一个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管理职能 A工艺设计 B 工作设计 C 设备采购D 系统设计 4.( C )是企业基础定额之一。 A产量定额B 工时定额C 劳动定额D 库存定额 5.直接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时间被称为( D ) A休息时间B 保管时间 C 培训时间D 作业时间 6.运营战略包括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 C ) A市场柔性B 工艺设计C制造柔性D 产品设计 7.企业系统的( B )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实现整体目的。 A特殊性B整体性C盈利性D 工艺性 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定额劳动时间的是( D ) A照管工作地时间B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C准备与结束时间D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 9.生产运营等经济活动中的项目是指( A ) A周期性的活动B经常发生的活动C一次性的活动D不经常发生的活动 10.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中不包括( C ) A控制目标B测量比较C控制决策D实施控制 11.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 D ) A销售进度B工序进度C投入进度D产出进度 12.加工方法的改进可以表现为设备更新、加工工艺的改进和( B )的改进。

A组织改进B生产流程C产品结构D员工技术 13.供需结构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B )和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导致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 A市场反应迟钝B企业技术改造C生产效率低D库存不足 14.产品开发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需求的拉动和( B )。 A市场的推动B技术的推动C资金的支持D人才的支持 15.影响生产费用的因素很多,主要为生产方式和( A )。 A生产规模B物料价格C人员工资D制造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制造业通常有(AB)两种生产组织形式。 A工艺专业化B产品专业化C成组化D 客户定制 2.流水线的设计包括(BD) A产品设计B技术设计C工艺设计D组织设计 3.在劳动定额的维护管理中,要把握劳动定额的两个特性,即(AB) A稳定性B变动性C持续性D平均性 4.流水线是在(AD)的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A作业标准化B成本标准化C工艺标准化D分工 5.成本控制一般可以从(BD)两个角度考虑。 A工艺设计B成本形成过程C组织简化D成本费用 6.ERP是一个集(ABCD)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体系。 A组织模型B企业规范C信息技术D实施方法 7.执行企业生产物流计划的方法有(ABC)。 A内部经济合同B计划主导C定额承包D按需实施 8.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产品的(ABD) A性能B质量C产量D价格 9.影响企业选址的自然资源因素包括(ABCD) A土地资源B气候条件C水资源D物产资源。 10.影响企业选址的社会资源因素包括(ABCD) A劳动力资源B基础设施条件C工业综合化基础D生活条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范文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成组生产单元按零件组的( B )选择设置。 A 工艺路线 B 加工工艺 C 产品结构 D 车间大小 2.( C )是企业基础定额之一。 A产量定额B 工时定额C 劳动定额D 库存定额 3.直接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时间被称为(D ) A休息时间B 保管时间 C 培训时间D 作业时间 4.(B)是劳动定额的制订方法 A ABC方法 B 经验估工法 C 系统分析 D Johnson方法5.提出“消除一切浪费”的是( C)生产技术 A.CRM B. MRP C. JIT D. ERP 6.在结构调整中( A )是最基本的。 A.产品结构 B 资本结构 C 组织结构 D 经营结构 7.( B )是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A.串行生产 B 并行工程 C 柔性生产 D 定制生产 8( C )生产类型的特点是品种少,产品高。 A单件小批量B 成批生产C 大量生产D 定制生产 9.成组技术中开创性编码系统被称为( A ) A Opitz分类法则 B 田口编码 C 二进制编码 D 以上三个都不是10.( B )是关于为一个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管理职能 A工艺设计 B 工作设计 C 设备采购D 系统设计 11.长期计划周期一般为(A )

A 两年以上 B 一年左右 C 半年 D 三个月 12.运营战略包括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C) A市场柔性B 工艺设计C制造柔性D 产品设计 13.企业系统的(B)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实现整体目的。 A特殊性B整体性C盈利性D 工艺性 1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定额劳动时间的是(D) A照管工作地时间B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C准备与结束时间D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 15.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叫做(A) A设计能力B查定能力C计划能力D运行能力 16.经过科学分析和运算对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所规定的一组时间和数量标准叫做(B) A作业时间B期量标准C作业标准D工序 17.生产运营等经济活动中的项目是指(A) A周期性的活动B经常发生的活动C一次性的活动D不经常发生的活动 18.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中不包括(C) A控制目标B测量比较C控制决策D实施控制 19.周期性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主要包括生产间隔、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和(B) A产量B批量C销量D质量 20.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D) A销售进度B工序进度C投入进度D产出进度 21.美国数学家维纳发表划时代著作《控制论》的时间是(B)年。 A 1930 B 1940 C 1960 D 1950 22.完整描述大规模定制的是(A)。A托夫勒B欧文C派恩D安德森23.1913年, 23.(D)发明了流水生产线,拉开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序幕。 A派恩B泰勒C甘特D福特

【精选】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二章竞争优势和运作战略 Chpl 企业竞争力 一、竞争优势 1、定义: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2、竞争力的体现及衡量: (一)错误观点: -利润能力:高利润不代表竞争优势,可能是价格体系扭曲造成的,例如垄断行业; -市场份额:占有率,“宁让利润,不让市场”,从1996年开始的价格战,例如突出品牌格兰仕开展的 “撼动人心的价格战”,其老总是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俞尧昌,在鼎盛时期格兰仕的市场 占有率高到73%不过没有利润,不能代表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太软,不能代表,例如企业要求背诵唐诗三百首; -设备引进:只要有钱就能引进。 (二)如何衡量竞争力 建立竞争力指标体系,每个指标设定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或者模糊数学法进行评估(此方法太复杂, 不实用)。 3、企业竞争力的两个指标:顾客满意度和库存周转率; 二、顾客满意度: 1、定义:表明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竞争的状况;| 2、影响因素:质量、交货期(交货准时性)、价格、服务、沟通; 3、区分两个条件: -资格条件:立足市场的条件生产许可证; -赢得订单的条件:质量、价格、品种、服务、品牌(标准是:顾客是否满意) 4、顾客满意度与市场营销关系更密切,但在当今这个顾客需求多样化的时代,市场需求改变与生产系 统的关系也在变得紧密: 4PS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战术) 大市场营销3PS :探查、细分、优选< 目标市场选择>、定位(营销战略) lops :公共关系、权力 三、库存周转率: 1、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年平均库存值(中国、法国等) 2、流动资金周转率=年销售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生产与运作管理张群主编课后答案第五章

一、简答题 1、工作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1)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2)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3)人体测量因素与生理因素 4)工作扩展与工作轮换 5)团队作业 6)柔性作业 2、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削减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3、正常时间与标准时间有何区别。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观测时间指的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一般而言,公式表示为: 标准时间= 正常时间×(1+宽放率) 正常时间= 观测时间×平均发生的频率×绩效评价因子 二、选择题 1、在运用作业研究的四种技术时,首先应考虑采用(A 取消)的可能性。 2、绘制工艺过程顺序图的目的是(B 分析零件的生产过程)。 3、绘制人-机活动图的目的是(D 分析人和机器的工作情况)。 4、绘制物流图的目的是(C 分析制品的运行路线)。 5、作业研究的内容包括(D 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三、计算题 1、银行经理想确定出纳员工作和空闲时间放入百分比。他决定使用工作抽样方 法,他的初始估计是出纳员有15%的时间空闲。为了达到%的置信度,且结果误差不超过4%,应该进行多少次观测 z= p= e= n =(***)/(*) = 288 2、生产主管想确定工作区域内一台机器的空闲时间。他决定用工作抽样方法, 他的初始估计是机器有20%的时间空闲。为了达到98%的置信度且结果误差不超过5%,应该进行多少次观测 z= p= e= n =(***)/(*) = 339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1、请说明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书上: (1)设计: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2)运行: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管理,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服务业的作业计划,项目计划管理 笔记: (1)战略制定(设计):战略决策:产品决策 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系统布局,工作研究 (2)战略实施(运行):计划:生产总体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 控制:控制进度、控制现场 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生产成本管理 设计:1、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产品设计过程包括新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品构思、可行性讨论过程,结构设计(包括总体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等)过程,以及工艺设计过程(包括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拟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2、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选址一般步骤:选择某一地区;在同一地区选择若干适当的地点;比较不同地点,做出决定。 3、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工作设计:明确生产任务的作业过程;通过分工确定工作内容;明确每个操作者的工作责任;以阻止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保证任务的完成, 运行:1、需求预测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预测误差与监控 2、生产计划能力计划、生产大纲的制定、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收入管理 3、库存管理库存、库存问题的基本魔心、单周期库存模型 4、物料需求计划 MRP系统 5、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系统设计、物流管理、酷讯控制方法、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 6、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流水车间作业计划问题、单间车间作业计划问题、生产作业控制 7、服务业的作业计划服务企业的运作、随即服务系统、人员班次安排 8、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网络计划方法、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计划优化

第五章生产运作管理

第五章 生产运作管理 一、学习内容 本章是一般章节,了解基本概念,了解现代生产管理的思想和方式。 二、问题讨论 1.生产运作管理的含义与类型 学习指导: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只是指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的管理,实际上,生产运作管理还包含非制造企业服务活动的管理,生产不再只是工厂企业里从事的活动了,而是一切社会组织利用其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生产与运作无处不在,绝不可认为生产与运作就是制造工厂的事,与我无关, 那是陈旧观念,

而是涉及到每个单位和部门,甚至涉及到每项工作,学习立足点一定要转变过来,否则以旧的思维模式去学习此课程,会学不出劲头,形成被动学习。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对这部分含义进行很好的理解。 知识点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 可以将生产运作分成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制造性生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的原材料输入,经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例如食品生产、石油化工、钢铁冶炼、飞机制造等。服务性运作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不制造有形产品,而是提供劳务。服务性运作的过程往往与顾客直接进行接触。 2.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学习指导: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企业的生产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了企业自身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带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管理思想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成为了发展不竭的源泉。 从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随着机器生产和合作化生产的发展,泰罗的科学管理应运而生,从而第一次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打破了以往的经验式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对人的管理,针对工人的各种怠工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无数企业纷纷效用,于是企业的生产的重点转移到了对工人的控制和管理上,生产效率发生了大幅度提升。但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却存在着缺陷,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受到限制。于是,出现了霍桑实验这样的管理探索,管理的激励理论开始迅速在企业中应用,企业领导对工人有了更高的重视和关怀。到了90年代,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有些专业化分工生产已经开始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于是出现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最精要思想是及时化、自动化、看板方式、标准作业、精益化等。而现在IT业迅速崛起,管理信息系统正在茁壮成长,大量大型企业都在尝试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之路,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将迅速使企业连成一体化,而基于此的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 生产运作概念:生产动作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动作运作类型: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生产动作运作类型 1、大量生产运作(福特汽车生产的T型车种) 2、单件生产运作(汽车模具、法庭上律师的辩护) 3、成批生产运作(大量大批生产运作<学生体检、中小学教育>、中批生产运作<大学本科生的教育>、单件小批生产运作<医生看病>)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动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1、计划方面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何时出产的问题,包括预测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与产量,设置产品交货期和服务提供方式,编制生产运作作计划,做好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情况等。 2、组织方面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和利用的问题。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劳动资料(设施、机器、装备、工具、能源)、劳动对象(原材料、毛坯、在制品、零部件和产品)和信息(技术资料、图纸、技术文件、市场

信息、计划、统计资料、工作指令)等。 3、控制方面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 企业战略含义: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使命或宗旨、战略目标、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策略。 企业战略选择类型: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策略。(一)公司战略 1、专业化 2、纵向一体化 3、水平一体化 4、多元化 (二)经营战略 1、波特的三种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一点战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主编:张群___课后答案第五章

作业五成绩 一、简答题 1、工作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1)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2)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3)人体测量因素与生理因素 4)工作扩展与工作轮换 5)团队作业 6)柔性作业 2、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削减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3、正常时间与标准时间有何区别?。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观测时间指的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一般而言,公式表示为: 标准时间 = 正常时间×(1+宽放率) 正常时间 = 观测时间×平均发生的频率×绩效评价因子 二、选择题 1、在运用作业研究的四种技术时,首先应考虑采用( A 取消)的可能性。 2、绘制工艺过程顺序图的目的是( B 分析零件的生产过程)。 3、绘制人-机活动图的目的是( D 分析人和机器的工作情况)。 4、绘制物流图的目的是( C 分析制品的运行路线)。 5、作业研究的内容包括( D 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三、计算题 1、银行经理想确定出纳员工作和空闲时间放入百分比。他决定使用工作抽样方 法,他的初始估计是出纳员有15%的时间空闲。为了达到94.45%的置信度,且结果误差不超过4%,应该进行多少次观测? zα/2=1.9 p=0.15 e=0.04

《生产与运作管理》 复习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一、基本概念 1.批量:花费一次准备时间生产相同产品数量。 2.生产间隔期:相邻两批相同产品投产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3.生产周期:某工艺阶段从原材料投入到完成加工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4.关键工序:总时差为零的工序为关键工序。 5.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6.累计编号法:累计编号法又称为提前期法,它是根据某工艺阶段提前期计算应达到的累积号数,然后再根据期末和期初累计号数之差确定生产任务的方法。 7.节拍:流水线上顺序出产两件相同产品的时间间隔。 8.MPG法:最大零件周期收益法,是求解不均匀需求库存问题的启发式算法。计算步骤为:每次最小零件周期,如存储成本小与订货成本就可合并到前面有净需求的那周,若所有零件周期都不可合并,则停止运算,得较优解。 二、简答题 1.生产过程时间由哪几部分构成 生产过程时间由加工时间、运输时间、等待时间、检验时间和自然时效时间组成。 2.成批生产期量标准有哪些 批量、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生产提前期和在制品定额等。 3.精益生产的主要思想 持续改进,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准时生产,只在需要的时候,只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消除一切浪费,设计理想目标,然后努力奋斗,通过自动化和少人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4.大量流水生产和成批生产计划方法有哪些 在制品定额法,订货点法,标准作业指示图表;累计编号法,MRP法,经济批量法,看板管理等。 5.一个加工中心排序原则 先到先服务,加工时间最短原则,最早交货期原则,加工时间最长原则,剩余时间最少原则,调整费用最小原则等。 6.生产过程时间的构成?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加工成成品所经历时间过程。它由在各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工序或车间之间材料或半成品运输时间,等待加工或检验时间及库存停留时间和自然时效时间组成。 7.N个不同零件顺序经过两个加工中心进行加工排序原则? 首先找最小的加工时间,最小加工时间若是第一台设备(第一行)排在最前面,若在第二台设备(第二行),排在最后,相等时任意排,结果相等,直到所有零件全部排完为止。8.缩短生产周期的措施? 平行作业;压缩关键线路;优化排序;流程再造;工业工程;增加设备等 9.选址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1)量本利分析法;2)评分法;3)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略);4)仿真方法(略) 5) 仿自然法;6) 重心法;7) 直角坐标法;8) 平衡点法;9) 求导数法 10.MRP运算程序及输入文件? 程序:反工艺顺序,又上之下逐级计算个零部件需求量 输入文件:输入文件库存文件,物料清单和主生产计划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2、现代企业环境的特征:(1)市场需求—多样化、买方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2)技术— 新技术不断出现;(3)竞争—竞争方式和种类越来越多;(4)全球化—信息技术、技术进步带业企 业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空前变化。 3、服务运作管理的特点:(1)运营的基本组织方式不同。(2)产品和运营系统的设计方式不同。(3) 库存在调节供需矛盾中的作用不同(4)顾客在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不同(5)不同职能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同(6)需求的地点相关特性(7)无形性的相关影响 4、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1)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产品决策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 技术进步(影响到新产品和新服务,生产方法、生产工艺、业务组织方式);(3)供应市场(如原材 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外构件供应市场);(4)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 5、开发新产品考虑条件:1.市场条件(新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响应程度、售后服务需要、企业的 流通销售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关系到未来的营业额;2.生产运作条件(技术可行性、 与现有工艺的相似性、企业人员及设备能力、物料供应商情况)——决定生产成本;3.财务条件(新 产品开发、生产所需要的投资、其风险程度、预计的销售额及利润、产品寿命周期的长短等)—— 综合前两者。4.环境与社会伦理 6、分级加权法:使用分级加权法时,首先列举进行产品决策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按其重要程 度分别给予权重,每一因素再分成几级分别打分,其分值和权重值相乘得出该因素的积分,最后将 全部因素的积分总计得出一个方案的总分。对候选的每个方案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打分,最后可通过 每个方案得分的高低来评价其好坏。 7、成本效益法:全部生产成本=全部销售收入PQ=F+CQ Q=F/(P-C) 在下述三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改变甚至丧失:(1)生产运作重点不能随竞争环境变化;(2)新添附加目标;(3)新产品/新性能(增加)。

生产与运作管理简答题

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1. 简述社会组织的三种基本职能? 生产运作、理财、营销。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的最基本的活动,对提高社会组织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理财就是为社会组织等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营销就是要发现和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2.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的定点选择、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运作主要涉及生产运作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合理组织生产要素,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控制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维护和改进包括人员的培训、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以及生产系统的改善。 3. 制造型性生产与服务性运作有那些区别? 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服务性运作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不制造有形产品。服务性运作的生产率难于确定、质量标准难以建立;制造业可以将生产和消费分离,制造车间可以不与顾客接触。服务业则往往以运作和消费结合为特征,与顾客接触是服务性运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种接触往往导致效率降低;纯服务性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4.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高效,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迅速地生产出满足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灵活是指能很快的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准时指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5、什么是生产系统?它的要素有哪些? 生产系统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支持单位日常业务运作的信息系统,包括生产数据、生产数据处理系统和生产网络,具有销售、设计、加工、交货等综合功能,并有对其提供服务的研究开发功能。 生产系统的要素:输入、变换、产出、管理、供应商、用户 6、当今世界,影响企业运营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 1、生产运作战略包含哪些内容? 生产运作战略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生产与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生产运作战略包括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如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2、简述生产运作战略的特点。 从属性、支撑性、协调性、竞争性、风险性 3、简要分析基于成本的战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 (1)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提出“消除一切浪费”的是()生产技术 A.CRM B. MRP C. JIT D. ERP 2.在结构调整中()是最基本的。 A.产品结构 B 资本结构 C 组织结构D 经营结构 3.()是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A.串行生产 B 并行工程 C 柔性生产 D 定制生产 4.()生产类型的特点是品种少,产品高。 A单件小批量B 成批生产C 大量生产D 定制生产 5.成组技术中开创性编码系统被称为() A Opitz分类法则 B 田口编码 C 二进制编码 D 以上三个都不是 6.经过科学分析和运算对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所规定的一组时间和数量标准叫做() A作业时间B期量标准C作业标准D工序 7.生产运营等经济活动中的项目是指() 8.流水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零件要能互换和()。 A 设备通用B成组化C 按节拍生产D 自动化 9.生产过程是产品的实现过程。整个过程分为投入、()和产出三个阶段。 10.()生产方式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而稳定的企业。 A批量B流水线C单件小批量D大规模定制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生产系统的三个管理子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和()。 2.企业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包括()、市场营销与财务会计。 3.运营战略有四个基本点: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 4.制造业生产组织形式包括工艺专业化和()两种形式 5.狭义的生产过程仅指产品()过程。 6.流水生产是在分工和()的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7.成组技术的核心部分是() 8.如果一个车间是由()构成,则称为成组车间 9.FMS由三部分组成:加工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10.劳动组织设计的工作对象是()。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运营管理职能方面,决策划分的层次。 (1)第一层次为战略决策,它考虑企业经营方针上的问题。 (2)第二层次为战术决策, (3)第三层次为作业计划与控制决策。

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综合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是() a.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 b.顾客的需求 c.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与运作系统 d.生产与运作系统 2.生产运作活动的主体是() a. 各种生产设施 b. 各种社会组织 c. 企业法人 d.企业的员工 3.运作过程是一“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a. 原材料和零部件 b. 信息、设备、资金 c.劳动力 d.资源 4.生产运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 a.投入 b. 生产运作过程 c.产出 d.服务过程 5.生产运作战略属于()战略。 a.职能 b.功能 c.责能 d.业务单位 6.大量生产一般() a. 重复性小 b.柔性高 c.设备利用率高 d. 产品品种少 7.关键路线是()。

a.活动(作业)最多的路线 b. 活动时间持续最长的路线 c.存在时差的作业构成的路线 d.成本高的作业构成的路线 8.某流水线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20分钟,要求的产量为210件,则节拍为()。 a.2件/ 分钟 b. 2分钟/件 c. 0.5件/ 分钟 d. 0.5分钟/件 9.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是()。 a.自动化机器 b. 看板 c.时间测定 d.工作分析 10. 2000版ISO9000质量标准强调()。 a.持续改进 b.刺激需求 c.产品 d.对人的管理 11.敏捷制造在人力资源上的基本思想是,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柔性设备 b.以顾客为本 c.远程办公系统 d.人员 12.JIT的核心是追求() a.零库存生产方式 b.柔性生产方式 c.大量产出方式 d.EOQ方式 13. 敏捷制造的目的可概括为:将()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灵活的管理集成起来,以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doc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 1、生产的概念(掌握) 2、社会组织的三大基本职能的关系(掌握) 3、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了解) 4、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的概念、优缺点(理解、掌握) 5、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的概念、优缺点(理解、掌握) 6、服务性运作与制造生产的区别(掌握) 第二章 1、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详见课件)(理解) 2、内部分析:确认资源与竞争优势 提高V依靠差异化策略(了解)P50 3、企业战略选择(了解) 4、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包含哪些内容?(掌握) 5、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了解) 第三章 1、产品生命周期(掌握) 2、定性与定量预测方法有哪些(了解) 3、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P81和一次指数平滑法P83、时间序列分解模型(乘法模型)P88 第二篇生产系统的设计 第四章

1、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掌握) 2、设计阶段对成本的影响(了解)P110 3、“哑铃型”企业(了解)P111 4、分析三种生产流程形式的特征,说明其适用条件(理解) 5、串行设计的弊端(掌握) 6、什么是并行设计?其主要思想是什么(掌握) 第五章 1、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哪些(理解)主要是经济因素。 2、服务业的选址与制造设施的选址有哪些不同?(理解) 3、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因素评分法及线性规划运输模型(掌握) 第六章 1、工艺原则和对象化原则的概念及各自的优缺点(掌握) 2、影响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决策的因素(了解) 3、四种布置类型P162(了解) 4、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作业相关图法、从——至表法(掌握) 5、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平衡,结合例题和课后练习掌握装配线平衡的方法(掌握) 6、什么是节拍?(掌握) 第三篇生产系统的运行 第七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答案 1. 生产运作战略及其影响因素 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影响因素: 1.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2.技术进步 3.供应市场 4.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 2. 产品组合决策 产品组合决策就是指根据产品投产后其成本、赢利、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等的变化,对一个企业的生产品种,生产量所做的组合和调整,其中包括新产品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以及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的调整等问题。 3. 纵向集成及其利弊 纵向集成,是指在一个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加工制造、装配完成,再到产品最终交付顾客的完整供应链的活动中,一个企业的生产运作所包括的环节。 利弊:一般来说,提高纵向集成度容易带来的问题有: ①因为所跨越的供应链环节越多,所需投资也越多,要想退出或转换就越难,这容易导致资源柔性的降低; ②各个环节的生产运作容易产生不平衡,从而限制生产运作能力的充分发挥,难以保证各个环节都收到好的效益; ③如果不同阶段的生产运作内容差别较大,管理将变得复杂,需要高度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特别是向后集成时,通常原材料生产的优势在于规模经济,专门生产原材料的厂家其生

产能力肯定要占优势,所以企业在考虑向后集成时更应该慎重考虑。 反过来,提高纵向集成度也有一定的益处,这些益处主要表现在: (1)与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由不同企业所拥有相比,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较多的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有可能降低; (2)在向后集成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供应风险; (3)在向前集成的情况下,有助于赢得和长期保持顾客; (4)有利于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生产运作计划和实施控制,降低库存水平; (5)有助于提高竞争壁垒。因为纵向集成度越高,竞争者要想加入所需的投资就越高。4. 并行工程及其特点好处 并行工程是指从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还加上协作厂家、用户代表共同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行。 特点:并行工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基于集成制造的并行性。 2、并行有序。 3、群组协同。 4、面向工程的设计。 5、计算机仿真技术。 好处: 并行工程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