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接口与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姓名:张千

班级:机械1305班

学号:020*******

指导老师:张友旺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一 DS18B20温度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传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3.掌握一线总线接口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

这是一个综合硬件实验,分两大功能:温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控制。

1.DALLAS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简介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

DS18B20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内部结构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下:

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中的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码。64位光刻ROM的排列是:开始8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

着的48位是该DS18B20自身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

码(CRC=X8+X5+X4+1)。光刻ROM的作用是使每一个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

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的目的。

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12位转化为例: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其中S为符号位。

这是12位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以0.0625

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以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例如+125℃的数字输出为07D0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0191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存储器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存储器包括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的可电擦除的E2RAM,后者存放高温度和低温度触发器TH、TL和结构寄存器。

暂存存储器包含了8个连续字节,前两个字节是测得的温度信息,第一个字节的内容是温度的低八位,第二个字节是温度的高八位。第三个和第四个字节是TH、TL的易失性拷贝,第五个字节是结构寄存器的易失性拷贝,这三个字节的内容在每一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第六、七、八个字节用于内部计算。第九个字节是冗余检验字节。

低五位一直都是1 ,TM是测试模式位,用于设置DS1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在DS18B20出厂时该位被设置为0,用户不要去改动。R1和R0用来设置分辨率,如下表所示:(DS18B20出厂时被设置为12位)

根据DS18B20的通讯协议,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微秒,然后释放,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微秒左右,后发出60~240微秒的存在低脉冲,主CPU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

2.本实验在读取温度的基础上,完成类似空调恒温控制的实验。用加热电阻代替加热电机。温度值通过LED静态显示电路以十进制形式显示出来,制冷采用自然冷却。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F1区)、串行静态显示(I3区)和温度传感器模块(C3区)。

1.DS18B20的CONTROL接最小应用系统P1.4,OUT接最小应用系统P

2.0,最小系统的P1.0,P1.1接串行静态显示的DIN,CLK端。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然后将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TH44_ DS18B20.ASM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4.编译无误后,全速运行程序。程序正常运行后,按下自锁开关‘控制’SIC。LED数显为“XX”为十进制温度测量值,“XX”为十进制温度设定值,按下自锁开关“控制”SIC 则加热源开始加热,温度也随着变化,当加热到设定的控制温度时如40度时,停止加热。

5.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用ISP烧录器烧录到89S52/89S51芯片中。(ISP 烧录器的使用查看附录二)

四、源程序

;单片机内存分配申明!

TEMPER_L EQU 29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低8位

TEMPER_H EQU 28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高8位

FLAG1 EQU 38H ;是否检测到DS18B20标志位

A_BIT EQU 20H ;数码管个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B_BIT EQU 21H ;数码管十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LEDBUF EQU 30H

TEMP EQU 55H

DIN BIT P1.0

CLK BIT P1.1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 SETB P1.4

MAIN:

LCALL GET_TEMPER ;调用读温度子程序

;进行温度显示,这里我们考虑用网站提供的两位数码管来显示温度

;显示范围00到99度,显示精度为1度

;因为12位转化时每一位的精度为0.0625度,我们不要求显示小数所以可以抛弃29H的低4位

;将28H中的低4位移入29H中的高4位,这样获得一个新字节,这个字节就是实际测量获得

的温度

;这个转化温度的方法可是我想出来的哦~~非常简洁无需乘于0.0625系数

MOV A,29H

MOV C,40H;将28H中的最低位移入C

RRC A

MOV C,41H

RRC A

MOV C,42H

RRC A

MOV C,43H

RRC A

MOV 29H,A

LCALL DISPLAYRESULT

LCALL DISPLAYLED;调用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LCALL DELAY1

AJMP MAIN

; 这是DS18B20复位初始化子程序

INIT_1820:

SETB P2.0

NOP

CLR P2.0

;主机发出延时537微秒的复位低脉冲

MOV R1,#3

TSR1:

MOV R0,#107

DJNZ R0,$

DJNZ R1,TSR1

SETB P2.0;然后拉高数据线

NOP

NOP

NOP

MOV R0,#25H

TSR2:

JNB P2.0,TSR3 ;等待DS18B20回应

DJNZ R0,TSR2

LJMP TSR4 ; 延时

TSR3:

SETB FLAG1 ; 置标志位,表示DS1820存在

LJMP TSR5

TSR4:

CLR FLAG1 ; 清标志位,表示DS1820不存在

LJMP TSR7

TSR5:

MOV R0,#117

TSR6:

DJNZ R0,TSR6 ; 时序要求延时一段时间

TSR7:

SETB P2.0

RET

; 读出转换后的温度值

GET_TEMPER:

SETB P2.0

LCALL INIT_1820;先复位DS18B20

JB FLAG1,TSS2

RET ; 判断DS1820是否存在?若DS18B20不存在则返回

TSS2: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44H ;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WRITE_1820

;这里通过调用显示子程序实现延时一段时间,等待AD转换结束,12位的话750微秒

LCALL DELAY1

LCALL INIT_1820;准备读温度前先复位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0BEH ;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READ_18200; 将读出的温度数据保存到35H/36H

RET

;写DS18B20的子程序(有具体的时序要求)

WRITE_1820:

MOV R2,#8;一共8位数据

CLR C

WR1:

CLR P2.0

MOV R3,#6

DJNZ R3,$

RRC A

MOV P2.0,C

MOV R3,#23

DJNZ R3,$

SETB P2.0

NOP

DJNZ R2,WR1

SETB P2.0

RET

; 读DS18B20的程序,从DS18B20中读出两个字节的温度数据

READ_18200:

MOV R4,#2 ; 将温度高位和低位从DS18B20中读出

MOV R1,#29H ; 低位存入29H(TEMPER_L),高位存入28H(TEMPER_H) RE00:

MOV R2,#8;数据一共有8位

RE01:

CLR C

SETB P2.0

NOP

NOP

CLR P2.0

NOP

NOP

NOP

SETB P2.0

MOV R3,#9

RE10:

DJNZ R3,RE10

MOV C,P2.0

MOV R3,#23

RE20:

DJNZ R3,RE20

RRC A

DJNZ R2,RE01

MOV @R1,A

DEC R1

DJNZ R4,RE00

RET

DISPLAYLED: ;-----------显示子程序---------------

MOV LEDBUF+5,#10H

MOV LEDBUF+6,#10H

MOV LEDBUF+7,#10H

MOV R0,#LEDBUF

MOV R1,#TEMP

MOV R2,#8

DP10: MOV DPTR,#LEDMAP

MOV A,@R0

MOVC A,@A+DPTR

MOV @R1,A

INC R0

INC R1

DJNZ R2,DP10

MOV R0,#TEMP

MOV R1,#8

DP12: MOV R2,#8

MOV A,@R0

DP13: RLC A

MOV DIN,C

CLR CLK

SETB CLK

DJNZ R2,DP13

INC R0

DJNZ R1,DP12

RET

LEDMAP: DB 3FH,6,5BH,4FH,66H,6DH ;0,1,2,3,4,5

DB 7DH,7,7FH,6FH,77H,7CH ;6,7,8,9,A,B

DB 58H,63H,7BH,71H,00H,40H ;C,O,E,F, , -

DB 63H,39H,63H

DISPLAYRESULT:;===================

MOV LEDBUF, #10H ; ' '

MOV LEDBUF+3, #14H ;

MOV LEDBUF+4, #13H ;

GOON: MOV A,29H ;将29H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 MOV B, #10

DIV AB

MOV LEDBUF+1, A ;3

MOV A, B

MOV LEDBUF+2, A ;4

MOV A ,LEDBUF+1

CJNE A,#4,$+3

JNC WW

SETB P1.4

RET

WW: CLR P1.4

;1MS 延时(按12MHZ 算) D1MS:

MOV R7,#80 DJNZ R7,$ RET

DELAY: ; 延时子程序 MOV R7, #0 DELAYLOOP:

DJNZ R7, DELAYLOOP DJNZ R6, DELAYLOOP RET

DELAY1:MOV R4,#020H AA1: MOV R5,#080H AA: NOP NOP DJNZ R5,AA DJNZ R4,AA1 RET END 五、电路图

六、实验心得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对DS18B20芯片及DS18B20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得了解,以及对单片机的接口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DS18B20芯片及DS18B20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方法。也明白了此次实验程序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在实验中我们必须对实验程序读懂,明白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对我们起到更好的作用。

在编程时应注意到DS18B20是单总线结构,单总线结构对总线的复位有一定要求。在每次通信之前主机必须首先发送复位信号,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微秒,然后释放,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微秒左右,后发出60~240微秒的存在低脉冲,主CPU 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这步操作要在程序中体现出来。另外,由于单总线只有一条I/O线,主机的读写操作只能逐为进行,连续读写8次即可读写一个字节。编程时要注意保证两次连续的读写操作要有1微妙以上的间隔。

想要做好一个实验,必须要对软件与硬件都相当熟悉,这样才能更加完美的完成一个实验。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实验二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编程方法

3.了解单片机控制外部设备的常用电路

二、实验说明

1.步进电动机有三线式、五线式、六线式三种,但其控制方式均相同,必须以脉冲电流来驱动。若每旋转一圈以20个励磁信号来计算,则每个励磁信号前进18度,其旋转角度与脉冲数成正比,正、反转可由脉冲顺序来控制。

2.步进电动机的励磁方式可分为全步励磁及半步励磁,其中全步励磁又有1相励磁及2相励磁之分,而半步励磁又称1-2相励磁。图为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等效电路,适应控制A、B、/A、/B的励磁信号,即可控制步进电动机的转动。每输出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动机只走一步。因此,依序不断送出脉冲信号,即可步进电动机连续转动。

a.1相励磁法:在每一瞬间只有一个线圈导通。消耗电力小,精确度良好,但转矩小,振动较大,每送一励磁信号可走18度。若欲以1相励磁法控制步进电动机正转,其励磁顺序如图所示。若励磁信号反向传送,则步进电动机反转。

励磁顺序: A→B→C→D→A

STEP A B C D

1 1 0 0 0

2 0 1 0 0

3 0 0 1 0

4 0 0 0 1

b.2相励磁法:在每一瞬间会有二个线圈同时导通。因其转矩大,振动小,故为目前使用最多的励磁方式,每送一励磁信号可走18度。若以2相励磁法控制步进电动机正转,其励磁顺序如图所示。若励磁信号反向传送,则步进电动机反转。

励磁顺序: AB→BC→CD→DA→AB

STEP A B C D

1 1 1 0 0

2 0 1 1 0

3 0 0 1 1

4 1 0 0 1

c.1-2相励磁法:为1相与2相轮流交替导通。因分辨率提高,且运转平滑,每送一励磁信号可走9度,故亦广泛被采用。若以1相励磁法控制步进电动机正转,其励磁顺序如图所示。若励磁信号反向传送,则步进电动机反转。

励磁顺序: A→AB→B→BC→C→CD→D→DA→A

STEP A B C D

1 1 0 0 0

2 1 1 0 0

3 0 0 1 0

4 0 1 1 0

5 0 0 1 0

6 0 0 1 1

7 0 0 0 1

8 1 0 0 1

3.电动机的负载转矩与速度成反比,速度愈快负载转矩愈小,当速度快至其极限时,步进电动机即不再运转。所以在每走一步后,程序必须延时一段时间。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F1区)、步进电机模块(M2区)和查询式键盘(B2区)。

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P1.0、P1.1、P1.2、P1.3口分别接步进电机模块的SA、SB、SC、SD。最小系统的P

2.0、P2.1、P2.2分别对应的接查询式键盘的K0、K1、K2键。打开相关模块的电源开关。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然后将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TH52_步进电机控制程序.asm”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4.进行软件设置,选择硬件仿真,选择串行口,设置波特率为38400。

5.打开模块电源和总电源,点击开始调试按钮,点击RUN按钮运行程序。按下K0键电机正转,K1反转,K2电机STOP。

6.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用ISP烧录器烧录到89S52/89S51芯片中。(ISP 烧录器的使用查看附录二)

四、源程序

;//****************************************************************

;//*文件名:步进电机控制程序

;//*创建人:巫升辉

;//*2006.2.20

;功能:P1口控制电机产生脉冲,P2.0,P2.1,P2.3口接查询失件盘控制电机的

; 反转,正转,停止控制。

;接线:P1口接步进电机的P1口,最小系统的P3口接查询式键盘的JD2B。

;//****************************************************************

ORG 0000

STOP: ORL P1, #0FFH ; 步进电机停止

LOOP: JNB P2.0,FOR2 ; 如果p3.2按下正转JNB P2.1,REV2 ; 如果p3.3按下反转

JNB P2.2,STOP1 ; 如果p3.4按下停止

JMP LOOP ;反复监测键盘

FOR: MOV R0, #00H ;正转到tab取码指针初值for1: MOV A,R0 ;取码

MOV DPTR,#TABLE ;

MOVC A,@A+DPTR

JZ FOR ;是否到了结束码00h

CPL A ;把acc反向

MOV P1,A ;输出到p1开始正转

JNB P2.2,STOP1 ;如果p3.4按下停止

JNB P2.1,REV2 ;如果p3.3按下正转

JNB P2.0,FOR2 ;如果p3.2按下反转

CALL DELAY ;转动的速度

INC R0 ;取下一个码

JMP FOR1 ;继续正转

rev: MOV R0,#05H ;反转到tab取码指针初值rev1: MOV A,R0

MOV DPTR,#TABLE ;取码

MOVC A,@A+DPTR

JZ REV ;是否到了结束码00h

CPL A ;把acc反向

MOV P1,A ;输出到p1开始反转

JNB P2.2,STOP1 ;如果p3.4按下停止

JNB P2.1,REV2 ;如果p3.3按下正转

JNB P2.0,FOR2 ;如果p3.2按下反转

CALL DELAY ;转动的速度

INC R0 ;取下一个码

JMP REV1 ;继续反转

stop1: CALL DELAY ;按p3.4的消除抖动

JNB P2.2,$ ;p3.4放开否?

CALL DELAY ;放开消除抖动

JMP STOP

for2: CALL DELAY ;按p3.2的消除抖动

JNB P2.0,$ ;p3.2放开否?

CALL DELAY ;放开消除抖动

JMP FOR

rev2: CALL DELAY ;按p3.3的消除抖动

JNB P2.1,$ ;p3.3放开否?

CALL DELAY ;放开消除抖动

JMP REV

DELAY: MOV R1,#150 ;步进电机的转速20ms

D1: MOV R2,#248

DJNZ R2,$

DJNZ R1,D1

RET

TABLE:

db 01h,02h,04h,08h ;正转表

db 00 ;正转结束

db 01h,08h,04h,02h ;反转

db 00 ;反转结束

END

五、思考题

1.思考PWM脉冲控制电机的原理。

通过改变"接通脉冲"的宽度,使直流电机电枢上的电压的"占空比"改变,从而改变电枢电压的平均值,控制电机的转速.

2.为什么电机在设定值附近摆动?

可能是接线错误,线接错了,步序会错误,就会出现前一步,后一步的情况。

六、电路原理图

七、实验心得总结

本实验是对单片机功率接口应用的考察。实验要求我们要对步进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步进电机可以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转角或转速信号,通过改变步进电机接通的相来产生旋转磁场,达到控制的目的。电路图中的ULN2003是达林顿晶体管阵列驱动芯片,可直接驱动继电器。达林顿晶体管阵列驱动芯片由多对达林顿复合管构成,具有输入阻抗高、增益高。输出功率大等特点,具有完善的保护措施,把多路驱动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中,PCB 布局方便且节省空间。

在进行本次试验时,编程没有太大难点,主要应掌握电机与ULN2003的硬件结构,掌握电机相与拍的概念,这样即使以后改变电机的相或者拍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编程。通过本次试验,基本上掌握了实验方法与芯片结构,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SA SB SC SD

实验三 ADC0809并行A/D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DC0809模/数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及ADC0809的典型应用

2.掌握DAC0832直通方式,单缓冲器方式、双缓冲器方式的编程方法

3.掌握用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完成A/D 和D/A 转换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说明

ADC0809是8通道8位CMOS 逐次逼近式A/D 转换芯片,片内有模拟量通道选择开关及相应的通道锁存、译码电路,A/D 转换后的数据由三态锁存器输出,由于片内没有时钟需外接时钟信号。下图为该芯片的引脚图。

各引脚功能如下:

IN0~IN7:八路模拟信号输入端。

ADD-A 、ADD-B 、ADD-C :三位地址码输入端。八路模拟信号转换选择由这三个端口控制。

CLOCK :外部时钟输入端(小于1MHz )。 D0~D7:数字量输出端。

OE :A/D 转换结果输出允许控制端。当OE 为高电平时,允许A/D 转换结果从D0~D7端输出。

ALE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八路模拟通道地址由A 、B 、C 输入,在ALE 信号有效时将该八路地址锁存。

START :启动A/D 转换信号输入端。当START 端输入一个正脉冲时,将进行A/D 转换。

EOC :A/D 转换结束信号输出端。当 A/D 转换结束后,EOC 输出高电平。 Vref(+)、Vref(-):正负基准电压输入端。基准正电压的典型值为+5V 。 VCC 和GND :芯片的电源端和地端。

DAC0832是8位D/A 转换器,它采用CMOS 工艺制作,具有双缓冲器输入结构,其引脚排列如图所示,DAC0832各引脚功能说明:

DI0~DI7:转换数据输入端。 CS :片选信号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ILE :数据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 WR1:第一写信号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Xfer :数据传送控制信号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WR2:第二写信号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Iout1:电流输出1端,当数据全为1时,输出电流最大;当数据全为0时,输出电流

最小。

Iout2:电流输出2端。DAC0832具有:Iout1+Iout2=常数的特性。 Rfb :反馈电阻端。

Vref :基准电压端,是外加的高精度电压源,它与芯片内的电阻网络相连接,该电压范围为:-10V ~+10V 。

VCC 和GND :芯片的电源端和地端。

DAC0832内部有两个寄存器,而这两个寄存器的控制信号有五个,输入寄存器由ILE 、

D0D1D2D3D4D5D6D7START ALE OE ADD-A ADD-B ADD-C

GND

ref(-)EOC IN0IN1IN2IN3IN4IN5IN6IN7CLOCK ref(+)VCC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1

DI0DI1DI2DI3DI4DI5DI6DI7Xfer CS

GND

Vref WR1WR2AGND Iout1Iout2Rfb ILE VCC 234567

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CS、WR1控制,DAC寄存器由WR2、Xref控制,用软件指令控制这五个控制端可实现三种工作方式:直通方式、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

直通方式是将两个寄存器的五个控制端预先置为有效,两个寄存器都开通只要有数字信号输入就立即进入D/A转换。

单缓冲方式使DAC0832的两个输入寄存器中有一个处于直通方式,另一个处于受控方式,可以将WR2和Xfer相连在接到地上,并把WR1接到89C51的WR上,ILE接高电平,CS接高位地址或地址译码的输出端上。

双缓冲方式把DAC0832的输入寄存器和DAC寄存器都接成受控方式,这种方式可用于多路模拟量要求同时输出的情况下。

三种工作方式区别是:直通方式不需要选通,直接D/A转换;单缓冲方式一次选通;双缓冲方式二次选通。

三、实验步骤

本实验需要用到单片机最小系统(F1区)、串行静态显示(I3区)、可调电源模块(A2区)和并行A/D转换(H9区)以及并行D/A转换实验(H10区)。

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 P0口JD4F接A/D转换的D0~D7口JD10H,P0口JD5F接并行D/A 转换实验的DI0~DI7口JD13H,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Q0~Q7口JD7F接0809的A0~A7口JD11H,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WR、RD、P

2.7、ALE、INT1分别接A/D转换的WR、RD、CS-0809、CLK、EOC, P2.0、WR分别接并行D/A转换实验的CS-0832、WR。。A/D转换的+Vref接+5V电源,AIN0接可调电源模块A2区的输出端(AIN0也可在程序运行之后接),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的RXD、TXD分别接串行静态显示的DIN、CLK。打开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并行A/D转换的电源开关。用万用表测量“-Vref”端的电压,手动调节电位器RW1H,把DAC0832的-Vref电压调到-5V,并行D/A转换实验的VOUT接示接万用表,用万用表的示数显示D/A转化的结果。打开相关实验的电源开关。

2.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器插到模块的锁紧插座中,请注意仿真器的方向:缺口朝上。

3.打开Keil uVision2仿真软件,首先建立本实验的项目文件,接着添加TH34_ AD0809.ASM源程序,进行编译,直到编译无误。

4.编译无误后,全速运行程序,8LED静态显示“AD XX”,“XX”为AD转换后电压的真实值(以毫伏显示),调节模拟信号输入端的电位器旋钮,显示值随着变化,顺时针旋转值增大,AD转换值的范围是00~FF;同时观察万用表的示数并比较。

5.也可以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用ISP烧录器烧录到89S52/89S51芯片中。(ISP 烧录器的使用查看附录二)

四、流程图

五、实验程序

#include

#include

sbit DIN=P1^0;

sbit CLK=P1^1;

char code TAB[13]={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

0,0x77,0x5e};

unsigned char xdata *AD;

unsigned char xdata *DA;

unsigned char _ad;

unsigned char t[8]={10,11,12,10,0,0,0,0};

void Ddata(unsigned char);

void display(void);

void DAC(void);

void delay(int);

void main()

{

AD=0x7ff8;

EA=1;

EX1=1;

IT1=0;

*AD=0;

while(1);

}

void int1_int(void) interrupt 2 {

EX1=0;

_ad=*AD;

Ddata(_ad);

display();

delay(480);

DAC();

EX1=1;

*AD=0;

}

void Ddata(unsigned char data_in) {

unsigned long result;

result=data_in*196;

t[4]=result/10000;

t[5]=(result/1000)%10;

t[6]=(result/100)%10;

t[7]=(result/10)%10;

}

void display(void)

{

unsigned char i,j,chr,sel;

for(i=0;i<8;i++)

{

chr=TAB[t[i]];

sel=0x80;

for(j=0;j<8;j++)

{

CLK=0;

DIN=chr&sel;

sel=_cror_(sel,1);

CLK=1;

}

}

}

void delay(int count)

{

int i,j;

for(i=0;i

for(j=0;j<120;j++);

void DAC(void) {DA=0xfeff; *DA=_ad; delay(50); }

六、电路图

(1)A/D 转换电路图

(2)D/A 转换电路图

CS_0809RD

A I N 0-7

U13H

VOUT

COUT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自动化(铁道信号) 姓名: ***** 学号: 1121**** 授课教师:福恩

目录 1.实验一 (3) 2. 实验二 (8) 3.实验三 (13) 4.实验四 (22) 5.实验五 (26) 6.实验六 (33) 7.参考文献 (38)

实验一交通灯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应用接口技术设计十字路口、复杂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学会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所学的X86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并思考计算机如何应用在各种控制系统中。 (1)掌握利用X86汇编语言技巧 (2)掌握X86微处理器与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硬件电路设计 (3)熟悉模拟交通灯控制的实现方法并思考如何应用在实际中。 二.实验容 设计一个交通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工作后,交通灯按照如下规律变化: (1)南北路口的绿灯、东西路口的红灯同时亮3秒左右。 (2)南北路口的黄灯闪烁若干次,同时东西路口的红灯继续亮。 (3)南北路口的红、东西路口的绿灯同时亮3秒。 (4)南北路口的红灯继续亮、同时东西路口的黄灯亮闪烁若干次。 (5)返回(1)依次循环。 三.实验电路 如下图,L7、L6、L5作为南北路口的交通灯与PC7、PC6、PC5相连,L2、L1、L0作为东西路口的交通灯与PC2、PC1、PC0相连。编程使六个灯按交通灯变化规律燃灭。 8255动态分配地址: 控制寄存器:0EC0BH A口地址: 0EC08H C口地址: 0EC0AH

红黄绿红黄绿 图1-1 交通灯实验电路图四.程序流程图 五.源程序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 工作状态控制字设置 START: MOV DX,0EC0BH ;写控制端口,地址0EC0BH MOV AL,10010000B ;C口方式0输出 OUT DX,AL

单片机实验报告

PIC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一I/O端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PLAP IDE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操作。 (2)掌握单片机的I/O端口的设计方法。 (3)掌握在线调试器的使用方法。 (4)学会查阅相关数据手册。 二、实验仪器设备 (1)PC机一台; (2)MPLAP IDE开发软件一套; (3)PICkit3在线调试器一套; (4)APP009实验板一块; 三、实验要求 (1)设计发光LED灯闪烁程序,下载调试,验证功能。 (2)设计流水灯程序,或其他花样彩灯程序,下载调试,验证功能。 (3)设计按按键加1计数程序,下载调试,验证功能。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在线调试器PICkit3、APP009实验板和计算机; (2)打开MPLAP IDE集成开发环境软件,点击Debugger>Select Tools>PICkit 3 选择调试工具; (3)点击Debugger>Settings,在Settings窗口中点击Power栏,选择由PICkit3向实验板供电; (4)完成实现发光LED灯闪烁实验; 程序代码: #include void delay(void); int main() { while(1) { TRISEbits.TRISE0 = 0; //RE0设置为输出(1输入,0输出); https://www.doczj.com/doc/ea6702656.html,TE0 =1; //RE0=1输出高电平+5V,亮灯 delay(); //延时 https://www.doczj.com/doc/ea6702656.html,TE0 =0; //RE0=0输出低电平0V,灭灯 delay(); //延时 } } void delay(void) { long int i; for (i=0;i<65000;i++); } 实验现象:将程序下载到实验板上,运行程序,LED闪烁,通过改变延时函数改变延时时间,进而可以改变LED闪烁的频率。

51单片机实验报告94890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9月

辽东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王瑛 学号: 0913140319 班级: B1403 专业:网络工程 层次:本科 2016年9月

目录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第一章)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第二章) 实验题目:基本指令实验(第三章)4 实验题目:定时器/计数器实验(第五章)4 实验题目:中断实验(第六章)4 实验题目:输入接口实验(第八章)4 实验题目:I/O口扩展实验(第九章)4 实验题目:串行通信实验(第十一章)4 实验题目:A/D,D/A转换实验(第十七章)4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了解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了解51单片机的组成和工作方法 掌握项目工程的建立、编辑、编译和下载的过程方法 熟练单片机开发调试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 Keil集成开发环境:

STC-ISP: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 年10 月24 日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点亮一个LED小灯 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点亮一个LED小灯 点亮LED小灯的程序: #include //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sbit LED = P0^0; sbit ADDR0 = P1^0; //sbit必须小写,P必须大写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sbit ENLED = P1^4; void main() { ENLED = 0; ADDR3 = 1; ADDR2 = 1; ADDR1 = 1; ADDR0 = 0; LED = 0; //点亮小灯 while (1); //程序停止 } 2、程序下载 首先,我们要把硬件连接好,把板子插到我们的电脑上,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所使用的COM 口,如图所示: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1 Keil C51的使用(汇编语言)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Keil C51(汇编语言)和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的操作和使用,能够输入和运行简单的程序。 二.实验设备: 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一台、具有一个RS232串行口并安装Keil C51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及环境: 在计算机上已安装Keil C51软件。这个软件既可以与硬件(ZY15MCU12BD型综合单片机实验箱)连接,在硬件(单片机)上运行程序;也可以不与硬件连接,仅在计算机上以虚拟仿真的方法运行程序。如果程序有对硬件的驱动,就需要与硬件连接;如果没有硬件动作,仅有软件操作,就可以使用虚拟仿真。 四:实验内容: 1.掌握软件的开发过程: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2)加入C 源文件或汇编源文件。 3)用项目管理器生成各种应用文件。 4)检查并修改源文件中的错误。 5)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软件模拟仿真。 6)编译连接通过后进行硬件仿真。 2.按以上步骤实现在P1.0输出一个频率为1Hz的方波。 3.在2的基础上,实现同时在P1.0和P1.1上各输出一个频率同为1Hz但电平状态相反的方波。 五:程序清单: ORG 0000H AGAIN:CPL P1.0 MOV R0,#10 ;延时0.5秒 LOOP1:MOV R1,#100 LOOP2:MOV R2,#250 DJNZ R2,$ DJNZ R1,LOOP2 DJNZ R0,LOOP1 SJMP AGAIN END 六:实验步骤: 1.建立一个工程项目选择芯片确定选项 如图1-1所示:①Project→②New Project→③输入工程名test→④保存工程文件(鼠标点击保存按钮)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班级:信科09-3 姓名:王艳辉 学号:08093581 指导老师:陈岱 完成时间:2012年1月8日

实验一 I/O接口P1、P3口实验 一,实验题目 1,用P1口做输出,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用P3口做输入口,接八个扭子开关,通过P1口在实验箱上LED 灯上输出,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二,实验目的 1.熟悉使用CPLD实验箱进行单片机实验的方法。 2.设计出符合实验要求的CPLD硬件电路。 3.学习单片机仿真开发软件Keil 51的使用方法。 4.学习MCS-51汇编语言编程方法。 5.学习Pl口的使用方法。 6.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三,实验准备 P1和P3口为准双向口,Pl、P3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出线或输入线,作为输入时,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l”,该位才能作为输入。803l中所有口锁存器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在口锁存器写入过“0”,在需要时应写入一个“l”使它再成为一个输入。再来看一下延时程序的实现。现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一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根据实验系统的工作主频,计算出延时0.1s的

时间常量,编制延时程序: MOV R7, #200 (1) DEl:MOy R6,#X (2) DE2:DJNZ R6,DE2 (3) DJNZ R7,DEl (4) 上面MOV、DJNZ指令均需两个机器周期,所以每执行一条指令需1÷0.256us现求出X值: (X*1/0.256+1/0.256+l/0.256)*200+l/0.256=0.1*10^6。解出X=l26。代入上式可知实际延时约0.100O04s,近似符合要求。 四,实验步骤 (1)打开MAX+PLUSⅡ CPLD实验开发系统。 (2)点击File菜单Project子菜单之Name项,出现Project Name 对话框。为当前的实验选择恰当的路径并创建项目名称”E:\AT8031”。(3)点击File菜单之New项,出现对话框,为选择输入方式,选择Graphic Editor File。出现图形编辑窗口。 (4)双击空白编辑区,出现Enter Symbol 对话框。 (5)从Symbol Libraries项中选择mf子目录(双击),在prim子目录中选择输入脚input 和输出引脚output。 (6)在图形编辑窗口中的左侧点击连线按钮,并完成对电路的连线。(7)在引脚的PIN_NAME处左键双击使之变黑,键入引脚名称。

单片机实验报告书

并行I/O接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单片机并行I/O接口输入和输出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个人计算机1台,装载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软件。https://www.doczj.com/doc/ea6702656.html,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1台。 三、实验内容 (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延时(0.5-1秒)循环点亮。实验原理图如图3.2-1所示。 图3.2-1单片机并行输出原理图 实验程序及仿真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MOV R2,#8 MOV A,#0FEH LOOP:MOV P1,A LCALL DELAY RL A

DJNZ R2,LOOP LJMP START DELAY:MOV R5,#20 D1:MOV R6,#20 D2:MOV R7,#248 D3:DJNZ R7,D3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END 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单片机中断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初始化方法和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个人计算机1台,装载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软件。 https://www.doczj.com/doc/ea6702656.html,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1台。 三、实验内容 (2)用P1口输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8,实现未中断前8个LED闪烁,响应中断时循环点亮。 实验程序及仿真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INT00 ORG 0010H MAIN: A1:MOV A,#00H MOV P1,A MOV A,#0FFH MOV P1,A SETB EX0 JB P3.2,B1 SETB IT0 SJMP C1 B1:CLR IT0 C1:SETB EA NOP SJMP A1 INT00:PUSH Acc PUSH PSW MOV R2,#8 MOV A,#0FEH LOOP: MOV P1,A LCALL DELAY RL A DJNZ R2,LOOP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实习(实验)报告纸 班级:机制072 学号: 073731234 姓名:唐伟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习(实验)名称: DEBUG软件的使用 实验时间: 6.22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目的 1.学习DEBUG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8088/8086的寻址方式。 3.掌握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类指令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内容: 修改并调试以下程序,使之完成30000H开始的内存单元中存入31个先自然递增然后有自然递减的数据(00H~0F~00H)的功能。程序从CS:0100H开始存放。调试完成后程序命名为PCS.EXE并存盘。 实验步骤: (1)用A命令输入程序; (2)用反汇编U命令显示程序及目标码; 存盘程序命令为PCS1.EXE;

三、思考题 1.EXE文件程序的第一条可执行指令的IP等于多少? 答:EXE文件程序的第一条可执行指令的IP等于0010 。 2.在DEBUG环境下显示的程序和数字是什么形式?标号又是什么形式? 答: DEBUG把所有数据都作为字节序列处理。因此它可以读任何类型的文件。DEB UG可以识别两种数据: 十六进制数据和ASCⅡ码字符。它的显示格式是各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值以及值在32与126之间的字节的相应ASCⅡ码字符。DEBUG总是用四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地址。用两位数表示十六进制数据。不支持标号。 3.试述本次实验中你学会的DEBUG命令? 答:本次试验我学会了汇编命令(A命令)、.反汇编命令(U命令)、显示当前环境和寄存器内容(R命令、以十六进制和ASCII码形式显示内存单元内容(D命令)

杭电自动化单片机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 C51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片机技术实验 实验一继电器控制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TC12C5A16S2单片机的最基本电路的设计; 2.了解单片机I/O端口的使用方法; 3.了解继电器和蜂鸣器控制电路以及小电压控制大电压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利用STC12C5A16S2单片机的P1.2、P1.3口作按钮S9和S10输入,P1.0 和P1.1口作开关量输出,并分别控制一个5V的继电器和蜂鸣器。 2.当S9闭合时,P1.0控制继电器闭合并控制灯泡闪亮;当S9断开时,继 电器触电断开,灯泡不亮; 3.当S10闭合时,P1.1控制蜂鸣器闭合并发出声音;当S10断开时,蜂鸣 器不响。 三、电路 四、原理说明 Q1、Q2为9012三极管即PNP型,低电平导通,当S9或S10按下时,相应的IO口拉低,当P1.0或P1.1赋0时即可控制继电器的吸合活着蜂鸣器的发声。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sbit L1=P1^1; sbit L2=P1^2; sbit L3=P1^3; sbit L0=P1^0;//定义位变量 void delay() { int i,j; for(i=0;i<250;i++) for(j=0;j<250;j++);//利用系统时钟,定义延时函数 }

void main () { int n=20; while(1) //不断循环检测 { if(L2==0) //判断S9输入 { while(n--) { L0=0; delay(); L0=1; delay(); //灯泡以2*delay为周期闪亮 } n=20; } if(L3==0) //判断S10闭合 { while(n--) { L1=0; delay(); L1=1; delay(); //蜂鸣器以2*delay为周期发声 } n=20; } } } 实验二 LED轮换点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TC12C5A16S2单片机的I/O电路设计; 2.学习SN74HC573数据锁存输出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利用SN74HC573对STC12C5A16S2单片机的P0进行扩展,驱动LED 控制输出; 2.编写程序,使P0.0~P0.7上的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P2.7控制 SN74HC573芯片的使能; 三、电路

51单片机数字电压表实验报告

微控制器技术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 一、项目背景 使用单片机AT89C52和ADC0808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能够测量0-5V之间的直流电压值,四位数码显示。在单片机的作用下,能监测两路的输入电压值,用8位串行A/D转换器,8位分辨率,逐次逼近型,基准电压为 5V;显示精度伏。 二、项目整体方案设计 ADC0808 是含8 位A/D 转换器、8 路多路开关,以及与微型计算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组件,其转换方法为逐次逼近型。ADC0808的精度为 1/2LSB。在AD 转换器内部有一个高阻抗斩波稳定比较器,一个带模拟开关树组的256 电阻分压器,以及一个逐次通近型寄存器。8 路的模拟开关的通断由地址锁存器和译码器控制,可以在8 个通道中任意访问一个单边的模拟信号。

三、硬件设计 四、软件设计#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OE = P2^7; sbit EOC=P2^6; sbit START=P2^5; sbit CLK=P2^4; sbit CS0=P2^0; sbit CS1=P2^1; sbit CS2=P2^2; sbit CS3=P2^3; uint adval,volt; uchar tab[]={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 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86,0x8E}; void delayms(uint ms)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DEBUG命令及其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DEBUG的常用命令,学会用DEBUG来调试程序。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了解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方法。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了解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容: 1.打开计算机,在WINXP操作系统下,点击“开始”,选择“运行”,在“打开”一栏中输入“debug”,运行DEBUG应用程序,将出现DEBUG的提示符“-”。 2.在DEBUG提示符后键入字母“-a100”,回车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下面类似的容: (具体到每个计算机所产生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可能有所不同) 这表示在地址1383:0100处,DEBUG等待用户键入程序助记符,下面键入程序: 3.在DEBUG的提示符后键入G,这是执行程序的命令,然后回车,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4.现在让我们用“d”命令来看一下存储器 在100H~107H这8个单元,程序覆盖了原来的容,右边的字符是组成程序的ASCII码等价字符,圆点表示不可显示字符。 5.下面我们用反汇编命令来查看一下所键入的程序。“U”命令的格式是“U起始地址,终止地址”,即把起始地址到终止地址之间的十六进制码反汇编成汇编语言助记符语句。键入: 大家在屏幕上不仅可以看到地址和助记符,而且还可以看到与汇编语言等价的机器语言。6.现在我们修改存储单元的容,看看显示情况和变化。 我们看到显示的结果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DOS的2号功能调用是显示输入数据的ASCII 码字符。 7.下面我们给程序命名并存盘。在键入“n”后紧跟程序名及扩展名

因为文件的字节数必须事先放在BX和CX中,其中BX保存高16位,CX保存低16位,整个32位的数保存文件的字节数,一般来说,BX设置为0,因为CX可存放的字节数为64K,对于一般的程序已足够了。 8.结束后可用Q命令退出DEBUG程序。 三、实验习题 1.写出完成下列功能的指令序列 (1)传送20H到AL寄存器 (2)将(AL)*2 (3)传送25H到BL寄存器 (4)(AL)*(BL) 问最后的结果(AX)=? 单步执行结果: 2.分别写出完成下列指令要求的指令: (1)将BX的低4位清零; (2)将AX的高4位置1; (3)将DX的低4位取反; (4)将CX的中间八位清零; (5)将AX中与BX中的对应位不相同的位均置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二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评分: 2016年12月28日

实验一验证74LS181运算和逻辑功能 1、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画出逻辑电路图及布出美观整齐的接线图; (4)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 2、实验原理 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位ALU-74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74ls181芯片介绍: 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 输入端(~A0、~A1、~A2、~A3,~B0、~B1、~B2、 ~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 个都是低电平有效。还包括S0、S1、S2、S3这四 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 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CN端处理进 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F0、F1、F2、F3是四个二 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 结果。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

3、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图:

4、总结及心得体会 本实验通过一个设计一个简单的运算器,使我熟悉了Multisim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并对我做下一个运算器的实验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是之前实验课做过的实验,再次做起来过程比较流畅,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问题,实验的测试结果与预期的一致。 该芯片总共由22个引脚,其中包括8个数据输入端(~A0、~A1、~A2、~A3,~B0、~B1、~B2、~B3,其中八个输入端中A3和B3是高位),这八个都是低电平有效。还包括S0、S1、S2、S3这四个控制端,这四个控制端主要控制两个四位输入数据的运算,例如加、减、与、或。CN端处理进入芯片前进位值,M控制芯片的运算方式,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F0、F1、F2、F3是四个二进制输出端,以一个四位二进制形式输出运算的结果。CN4记录运算后的进位。其中AEQB、~P和~G这三个端口与本实验无关,所以这里不做额外介绍。

单片机实验报告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编译后,系统提示:目标越界,改为AJMP后编译通过,将ORG 07FFH 改为0800H, 系统提示:目标越界,这说明AJMP可以在2KB 范围内无条件转移。 2.改为LJMP编译通过,这说明LJMP可以在64KB 范围内无条件转移。 3.将LJMP LP1改为SJMP LP0,机器码为80FC,其中FC为偏移量,它是一个补码,01H~7FH说明向PC(增大√、减小)方向跳,80H~FFH说明向PC(增大、减小√)方向跳,这说明SJMP可以在当前PC值-128B~+127B 范围内无条件转移。 1、X、Y以补码的形式存放在20H、21H中,编写程序实现如下函数: 实验程序: MOV A,20H JZ ZREO JB ACC.7,NEG MOV 21H,#01H SJMP PEND ZREO:MOV 21H,A SJMP PEND NEG:MOV 21H,#0FFH PEND:SJMP$ END 结果记录: 1.将数89H存放于20H中,运行程序,观察到21H单元中的内容为FF; 2.将数05H存放于20H中,运行程序,观察到21H单元中的内容为01; 3.将数00H存放于20H中,运行程序,观察到21H单元中的内容为00; 2、将20H~27H中的压缩BCD码拆为两个单字节BCD码,存放在以2000H为首地址的外部RAM 中。 实验程序: MOV R0,#20H MOV R7,#08H MOV DPTR,#2000H LOOP:ACALL CZ INC R0

INC DPTR DJNZ R7,LOOP SJMP $ CZ:MOV A,@R0 SWAP A ANL A,#0FH MOVX @DPTR,A INC DPTR MOV A,@R0 ANL A,#0FH MOVX @DPTR,A RET END 结果记录: 20H 21H 22H 23H 24H 25H 26H 27H 87H 54H 36H 23 19H 43H 77H 69H 2000H 2002H2004H2006H2008H200AH200CH200EH 07H 04H 06H 03H 09H 03H 07H 09H 2001H 2003H2005H2007H2009H200BH200DH200FH 08H 05H 03H 02H 01H 04H 07H 06H 1、数在计算机中是以补码形式存放的,因此,判断数据的正负,往往采用判断第7 位,是0 则为正数,是1 则为正数 2、实验内容2中JZ ZREO 的机器码为600DH ,其中0DH 为偏移量,当前PC值0004 加上这个偏移量等于0011H ,这正是即将执行的程序的首地址,即标号为ZREO 语句。程序计算器PC的功能是指向下一条指令,因此,跳转语句是依靠偏移量来改变程序计数器PC的值,从而改变程序的流向。 3、分支程序一定要注意分支的语句标号的正确性,每一分支之间必须用跳转(如SJMP)指令分隔,并跳转到相应标号。 4、子程序往往用间址寄存器传递数据,内部RAM用@Ri ,外部RAM用@DPTR ,绝对不能用直接地址。最后以RET 结尾。 5、循环程序往往用寄存器传递数据,用R7控制循环次数,用调用作为循环体,用指令INC 修改地址指针,用指令DJNZ 判断循环结束。 6、执行ACALL前(SP)= 07H ,执行ACALL时,(SP)= 09H ,(08H)= 09H ,(09H)= 00H ,(PC)= 000FH ,PC的值正是子程序的入口地址,而堆栈中这两个单元存放的是断点处PC的值;执行到RET后,(SP)= 07H , 原08H的值弹给(PC)7~0 ,原09H的值弹给(PC)15~8 ,因此,返回断点继续执行主程序。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点亮流水灯 实验现象 Led灯交替亮,间隔大约10ms。实验代码 #include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void main() { while(1) { P0 = 0x00; Delay10ms(50); P0 = 0xff; Delay10ms(50); } }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 unsigned char a, b; for (;c>0;c--) { for (b=38;b>0;b--) { for (a=130;a>0;a--); } } } 实验原理 While(1)表示一直循环。 循环体首先将P0的所有位都置于零,然后延时约50*10=500ms,接着P0位全置于1,于是LED全亮了。接着循环,直至关掉电源。延迟函数是通过多个for循环实现的。 实验2 流水灯(不运用库函数) 实验现象 起初led只有最右面的那一个不亮,半秒之后从右数第二个led

也不亮了,直到最后一个也熄灭,然后led除最后一个都亮,接着上述过程 #include #include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main() { unsigned char LED; LED = 0xfe; while (1) { P0 = LED; Delay10ms(50); LED = LED << 1; if (P0 == 0x00) { LED = 0xfe; } } }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2

3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学习用全屏幕编辑软件QEDIT.EXE建立源程序(.ASM文件); 学习用汇编软件MASM.EXE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文件); 学习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学习用调试软件TD.EXE调试可执行文件; 2.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器材 PC机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利用堆栈实现AX的内容与BX的内容进行交换。堆栈指针SP=2000H,AX=3000H,BX=5000H; 2.汇编、调试、观察、记录结果; ⑴用QEDIT.EXE软件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以.ASM格式文件存盘; ⑵用M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二进制目标文件(.OBJ文件),再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⑶用调试软件TD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子目录E:>\SY86后,利用QEDIT.EXE(简称Q)送入以下汇编语言源程序,并以M1.ASM文件存盘 ⑴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①进入\SY86子目录 E:>CD\SY86 E:\SY86> ②进入QEDIT.EXE 编辑界面 E:\SY86> Q ③输入文件名*.ASM(如M1.ASM)后,输入源程序 源程序 DATA SEGMENT PARA PUBLIC’DATA’ ;数据段定义 DB 512 DUP(0)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STACK’ ;堆栈段定义 DB 512 DUP( ?) 4

实验报告(单片机实验报告)

1 双字节无符号数加法 例1: 双字节无符号数加法(R0 R1)+(R2 R3) → (R4 R5), R0、 R2、 R4存放16位数的高字节, R1、 R3、 R5存放低字节。已知(R0 R1)=(93h,79h);(R2 R3)=(25h,a4h) 假设其和不超过16位。请编程。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50h start: mov R0,#93h mov R1, #79h mov R2,#25h mov R3, #0a4h mov A,R1 ADD A,R3 mov R5,A mov A,R0 ADDC A,R2 mov R4,A ss: jmp ss end 2双字节无符号数减法

例2: 双字节无符号数相减(R0 R1)-(R2 R3) → (R4 R5)。R0、 R2、R4存放16位数的高字节, R1、 R3、 R5存放低字节,已知(R0 R1)=(93h,79h);(R2 R3)=(25h,a4h);请编程。同学自己可以设置被减数与减数数值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50h start: mov R0,#93h mov R1,#79h mov R2,#25h mov R3,#0a4h mov A,R1 CLR C SUBB A,R3 mov R5,A mov A,R0 SUBB A,R2 mov R4,A ss: jmp ss end 3双字节数乘以单字节数

例3: 利用单字节乘法指令,进行双字节数乘以单字节数运算。若被乘数为16位无符号数, 地址为M1(30H) 和M1+1(31H)(低位先、高位后), 乘数为8位无符号数, 地址为M2(32H), 积由高位到低位存入R2、 R3和R4三个寄存器中。 30H,31H,32H内容 12H,34H,56H ;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50h start: mov 30h,#12h mov 31h,#34h mov 32h,#56h mov a,(30h) mov b,(32h) mul ab mov R3,b mov R4,a mov a,(31h) mov b,(32h) mul ab add A,R3 mov R3,A

C51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册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B 指导老师: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学期:20 —20 学年第学期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务处印

实验目录实验一:指示灯/开关控制器 实验二:指示灯循环控制 实验三:指示灯/数码管的中断控制 实验四:电子秒表显示器 实验五:双机通信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实验名称:指示灯/开关控制器 一、实验目的: 学习51单片机I/O口基本输入/输出功能,掌握C语言的编程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图中输入电路由外接在P1口的8只拨动开关组成;输入电路由外接在P2口的8只低电平驱动的发光二极管组成。此外,还包括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片选电路。 在编程软件的配合下,要求实现如下指示灯/开关控制功能:程序启动后,8只发光二极管先整体闪烁3次(即亮→暗→亮→暗→亮→暗,间隔时间以肉眼可观察到为准),然后根据开关状态控制对应发光二极管的亮灯状态,即开关闭合相应灯亮,开关断开相应灯灭,直至停止程序运行。 三、软件编程原理为; (1)8只发光二极管整体闪烁3次

亮灯:向P2口送入数值0; 灭灯:向P2口送入数值0FFH; 闪烁3次:循环3次; 闪烁快慢:由软件延时时间决定。 (2)根据开关状态控制灯亮或灯灭 开关控制灯:将P1口(即开关状态)内容送入P2口;无限持续:无条件循环。 四、实验结果图: 灯泡闪烁:

按下按键1、3、5、7:

经检验,其余按键按下时亦符合题目要求。 五、实验程序: #include"reg51.h"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time) { unsigned int j=15000; for(;time>0;time--) for(;j>0;j--); } void main(){ key,char i; for(i=0;i<3;i++) { P2=0x00; delay(500); P2=0xff; delay(500) } while(1) { P2=P3;

8086软硬件实验报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

实验一实验环境熟悉与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2)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编程将BH中的数分成高半字节和低半字节两部分,把其中的高半字节放到DH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把其中的低半字节放到DL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如: BH=10110010B 则运行程序后 DH=00001011B DL=00000010B 实验准备 (1)熟练掌握所学过的指令。 (2)根据实验内容,要求预先编好程序。 实验步骤 (1)利用DEBUG程序输入、调试程序。 (2)按下表要求不断地修改BH的内容,然后记录下DX的内容。 实验报告 (1)给出程序清单。 (2)详细说明程序调试过程。

程序: CODE SEGMENT START : MOV BH,00111111B MOV AL,BH MOV CL,4 SHR AL,CL MOV DH,AL MOV AL,BH AND AL,00001111B MOV DL,AL MOV CL,0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3)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试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要求实现功能: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 My name is Li Jianguo 参考程序如下:(有错) data segment out1 db 'Hello world' ax db 'My name is Li Jianguo' data en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lea dx,out1 mov ah,2 int 21h mov dl,0ah mov ah,2

汇编程序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汇编程序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汇编程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汇编程序调试过程 2、掌握算术运算指令运用 3、掌握分支程序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80X86微型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编程并调试显示“Hello Word!”字符串的汇编程序 TITLE HELLO DA TA SEGMENT STR DB'Hello World!$'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OFFSET STR MOV AH,9H INT 21H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2、A、B、C、D、W是互不相等的在数据段中定义的16位有符号数,并假设加减运算不产生溢出。编写一个完整段定义的汇编语言程序,计算W=(A+B)×(C—D)。 title asmprogram1_1 DA TA SEGMENT A DW 1H B DW 3H C DW 4H D DW 2H W DW 2 DUP(?) DA TA ENDS ;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A ADD AX,B MOV BX,C SUB BX,D IMUL BX MOV W,AX MOV W+2,DX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3、设X、Y为在数据段中定义的有符号字变量。编写一个完整段定义的汇编语言程序(包含必要的伪指令,给出必要的注释)完成以下操作:若0

单片机实验报告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成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姓名:冯文颖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132054413 日期:2016年4月20日 太工计算机工程系 计算机原理实验室

实验一:拆字程序实验 实验环境PC机+Win 2007+伟福仿真软件实验日期2016.4.20一.实验内容 1.熟悉51仿真系统,设计并单步调试实现,将R5中一字节数拆分成两位独立的数据,分别存于R6,R7中,将R6,R7中的一位HEX数据转换为输出 2.ASCII编码分析BIN,HEX,BCD,ASCII等不同编码的数学意义及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二.理论分析或算法分析 (1)基本要求的描述 在这次实验中,要将R5中存的一字节数拆分成两个独立的数据,主要用到是逻辑运算符中的与功能,进而取得高字节和低字节的数,将R5的数和0f0h进行与取得高字节,和0f0h 与取得低字节的数,进而将它们分别存于R6、R7中。 (2)扩展要求的描述 在扩展要求中,要求将高低字节的数据转换成ASCII码值,首先先运用操作符subb将高低位字节与0Ah进行比较,根据CY的值来判断高低字节的数据是否在0到9之间,若在则在它们的基础上加上30h即可得到其对应的ASCII码值,否则,若在A到F之间,则需要在它们的基础上加37h即可得到它们对应的ASCII码值。 三.实现方法(含实现思路、程序流程图、实验电路图和源程序列表等) org 0019h clr c mov r5,#6ah mov a,r5 anl a, #0fh mov r6, a mov a, r5 anl a,#0f0h swap a mov r7,a sjmp $ end Masc1:mov a,r6 add a,#0F6h . mov,a,r6 jnc ad30h add a,#07h ad30h: add a,#30h mov r6,a 1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内容: 将8031内部RAM 40H—4FH单元置初值A0H—AFH,然后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数据传送到片内RAM 50H—5FH单元。将程序经模拟调试通过后,运行程序,检查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内容。 源程序清单: ORG 0000H RESET:AJMP MAIN ORG 003FH MAIN:MOV R0,#40H MOV R2,#10H MOV A,#0A0H A1:MOV @R0,A INC R0 INC A DJNZ R2, A1 MOV R1,#40H MOV R0, #50H MOV R2, #10H A3: MOV A, @R1 MOV @R0, A INC R0 INC R1 DJNZ R2, A3 LJMP 0000H 思考题: 1. 按照实验内容补全程序。 2. CPU 对8031内部RAM存储器有哪些寻址方式? 直接寻址,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3. 执行程序后下列各单元的内容是什么? 内部RAM 40H~4FH ___0A0H~0AFH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部RAM 50H~5FH___0A0H~0AF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实验

实验内容: 多字节十进制加法。加数首地址由R0 指出,被加数和结果的存储单元首地址由R1指出,字节数由R2 指出。将程序经模拟调试通过后,运行程序,检查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内容。源程序清单:ORG 0000H RESET: A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SP, #60H MOV R0, #31H MOV @R0, #22H DEC R0 MOV @R0, #33H MOV R1, #21H MOV @R1, #44H DEC R1 MOV @R1, #55H MOV R2, #02H ACALL DACN HERE: AJMP HERE DACN: CLR C DAL: MOV A, @R0 ADDC A, @R1 DA A MOV @R1, A INC R0 INC R1 DJNZ R2,DAL CLR A MOV ACC.0 , C RET 思考题: 1. 按照实验内容补全程序。 2. 加数单元、被加数单元和结果单元的地址和内容为? 3130H,2120H,6688H 3. 如何检查双字节相加的最高位溢出? 看psw.3 的溢出标志位ov=1 则溢出 4. 改变加数和被加数,测试程序的执行结果。 实验三数据排序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