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

《斜面》教学设计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横岭小学郭良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小车、测力计、长短不一的木板、木块、铅笔、螺丝钉等。

教师准备: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多媒体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样的麻烦,瞧!

(课件出示汽油桶与一辆卡车),要把油桶搬到卡车上很费力气,也很不方便。你们有好的解决方法吗?大家思考一下,一个人如何才能把油桶装到卡车上呢?

生1:搭个木板运上去

生2:用吊车、用滑轮等等

师:好,你们的方法可真多。让我们来看看工人师傅是怎么解决?(看课件)。师: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斜面

(一)

播放课件“小小推车”。

师:小小要想把小车运上台阶,可以怎样做?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阐述各自的做法或想法。

播放课件。

师:用手直接搬和斜搭木板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大家都认为“斜搭木板”是种简便省力的好方法。像“斜搭木板”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形成一个斜坡,就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那么斜面省力的奥秘又在哪里呢?这节可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题:斜面。

(二)探究活动

1、搭个斜面来研究

师: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快速的搭个斜面吗?

学生动手搭建并交流搭建方法。

师强调:把“木块面积最大的侧面贴在桌面上”是最稳固的搭建方式。

2、探究斜面长度对省力的影响

师:现在咱们的斜面已经搭好了。刚才咱们说过使用斜面比直接搬要省力。猜猜看,在搬离地面相同高度时,什么影响省力的程度?

学生猜测

师:怎样做才能验证咱们的猜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及时做好实验纪录。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教师讲解

拉力(牛顿)

123平均值直接提

短木板

长木板

我们的发现: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交流发现。

3、探究斜面坡度对省力的影响。

师: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不仅木板的长度对省力程度有影响,垫的木块的高度也就是──坡度对省力程度也有影响。什么样的坡度才最省力呢?

学生猜测。

师:下面咱们就来动手验证我们的想法。可是有的小组只有一块木块,没有办法改变坡度的大小,怎么办?

学生回答。

师:看来咱们不仅要组内合作还需要组间合作!动手时别忘记填写实验记录。

木块数拉力(牛顿)

长木板短木板

1

2

3

我们的发现: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斜面的长度越长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自由活动

师: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应用,咱们来一起看一下!

⑴跨海大桥、斧子、往汽车上推东西————生活中的斜面

⑵拉链、台阶————斜面的变形

⑶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螺旋

(四)拓展活动

师: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改变斜面的长度,比如骑自行车上坡,这时我们怎样做才能省力?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斜面(平板)、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投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结合投影材料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大家紧张吗?(舒缓情绪)投影出示盘山公路图片:这是盘山公路,你走过吗?在上山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路段比较累,哪些路段

比较轻松?视频资料播放,问:有了盘山公路汽车可以翻过山梁,盘山公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建?我希望我们这节课研究下来,我们都能明白盘山公路的原理。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投影出示一辆货车和油罐,提出一个简单任务:如果要把一个油桶搬到货车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搭木板……)(投影搭木板)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出示斜面教具,示范用斜面把油桶(钩码)滚上平台)

2、斜面概念引入: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板书:斜面)

3、木板搭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a.搭斜面,每组坡度可以不同,但定下来就不要变了b.测出直接向上提升物体的力c.再测出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d.比较不同物体(3种)在同一斜面上提升物体的情况e.得出结论)

5、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投影出示实验记录表)

斜面的状况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现

123

直接提升

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

升物体的力

实验要求:

1)测力计要与斜面平行,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当测量的值太小时就用另一只0.5n测力计。

2)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其中3人每人操作一次,每次操作2遍)

3)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6、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去用

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板书:能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的力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师生讨论。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用1、2、3表示坡度由小到大)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N)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

发现

123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板书: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出示图片)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斧头、拉链……)(投影出示并随机利用教具说出原理)

3、解释用螺丝刀比用钉锤能轻松地将螺丝钉钉入或取出的原因。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用钉锤其实就是直接提升重物,比较费力,而用螺丝刀就是演斜面提升重物,会比较省力。)

4、我这里还有一枚螺纹比较紧密的螺丝钉,你们说哪种螺丝钉省力。(用不同长度的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比较两个斜面的坡度,说明螺纹越密,越省力。)

四、课堂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斜面的作用:斜面都能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2、教师总结评价。(补充板书:斜面的作用)

3、完成课堂作业本,课外实践: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

板书设计:

斜面的作用

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的作用和用途。会做斜面作用的实验。

2.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人合作,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4.感受斜面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提出问题

二、逻辑推理提出猜想

1.猜想:这里的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 .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猜想。

3.提问:那么,该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呢?(引入实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

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

1、实验研究:斜面省力

思考: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斜面省力”

研究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提升同一物体

我们的发现1234

直接提升

物体的力

(N)

沿斜面提

升物体的

力(N)

2、实验研究:斜面省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1)与斜坡的高度有关

(2)与斜坡的长度有关

温馨提示:

1.不能改变物体的重量,只能改变坡度。

2.拉测力计的要求是匀速直线,边拉边读。

3.注重小组合作、边实验边记录。

4.完成实验的小组整理好桌上的实验器材,并思考发现。

5、教师巡视小组试验情况,相机指导

6、组织学生汇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利用白板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师生共同对数据进行分析。

7、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的省力规律。

(板书:斜面坡度越小的越省力,斜面长度越长越省力)

四、对比辨析总结提升

1、生活中我们用到哪些斜面?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斜面图片,说说斜面的应用。

3、动动脑筋: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理解斜面作用。

教学难点:构建科学概念——斜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怎样做比较省力?

(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2、讲解:

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

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

3、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

面。

(板书:简单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l)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省力)

(2)讲解:斜面是不是有省力的作用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方法:

1、每组把课桌搭成一个斜面

2、每组都有课前准备好的3个不同重物,用测力计把它直接提起,观察用多

少力?

3、把不同重物分别用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提升,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

少力?每个重物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重物提升情况A重物B重物C重物我的发现

斜面具有省力作用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gf)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gf)

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1、将重物沿斜面向上拉用多少力?

2、与不用斜面、直接将重物提起用的力相比,是省力还是费力?

(4)讨论: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确实有省力的作用。

(6)指导学生填写这部分内容的结论。

(二)、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坡度是不变的。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实验方法:

(1)用测力计把重物直接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2)用不同坡度把重物用测力计拉着沿斜面提升,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gf)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gf) 我们的发现1 2 3 4

3、出示实验预测表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变的条件

坡度的大小

不要改变的条件

物体的重量

学生先预测

4、学生分小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数据表格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越省力。

(三)、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

三、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认识桥梁引桥、台阶、盘山公路的原理(出示大桥图。)

①谈话:江河上的大桥、公路上的立交桥,为了使大船、车辆能从桥下通过,通常桥面都修得很高。地面的车辆怎样爬上那么高的桥面呢?利用了什么原理?

②讲解:为了使地面的车辆能爬上高高的桥面,一般都要在桥的两头修建成斜面状的引桥。

③讨论:

如果桥面很高,又要使汽车能比较省力地开上去,修桥时应注意什么?(把引桥修得长一些,坡度缓一些。)

(出示台阶图。)

人要从地面登上一个高台,怎样走比较省力?为什么沿台阶向上登比较省力?(台阶是变形的斜面。)

(出示盘山公路图。)

在山区,汽车是怎样从山脚开上山顶的?为什么盘山公路要在山腰上绕来绕去?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3、认识螺丝钉原理

①讨论:

要把一根粗大的钉子钉进木头里,需要用很大的力;可是把一个同样大的螺丝钉拧进木头里,用的力就比较小。这是怎么回事?

螺丝钉与普通的钉子有什么不同?

使螺丝钉进入木头和使钉子进入木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由此推想:将螺丝钉拧进木头里比较省力,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讲解:将螺丝钉拧进木头里比较省力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拧螺丝钉的螺丝刀应用了轮轴原理,另一方面与螺丝钉本身的构造有关系。

③观察螺丝钉,并用课前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斜面卷在铅笔上,你会发现什么?

铅笔上的线表示什么?(螺纹)

下面,我们把铅笔上的螺纹展开。(演示)你有什么发现?

④讨论:根据以上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⑤讲解: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4、总结:斜面的用处还有很多。人们了解了斜面的作用,将它广泛应用到

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就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四、课堂总结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

2.提问: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斜面省力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五、布置作业

1.观察:汽车在换轮胎时,是用什么工具把汽车顶起来的?想一想,它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力量?

2.思考: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8分) 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2、在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面上,随着时间的的变化,影子的()、()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4.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5、()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二、判断题:(7分) 1、让沉在水底的回形针浮起来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加盐。() 2、人们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3、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4、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5、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7、正在上浮的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三、选择题:(6分) 1、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2、有摆锤的钟每天都要走快几秒钟,为了使它走得准时,应该( )。 A、每天拨动指针 B、增大摆长 C、减小摆长 3、一个1牛顿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浸入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牛顿,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A、1牛 B、0、87牛 C 、0、13牛 4、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哪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 A、大石块 B、中石块 C、小石块 5、下面的方法中,()的方法会使冰块溶化得更快。 A、用扇子扇 B、用棉花包住冰块 C、用塑料袋包住冰块 6、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四、问答题:(4分)

小学五年级科学科技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 绿豆发芽的试验 湟中县土门关小学五年级一班第五小组 为了了解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五年级一班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分成了8个小组,我们第五小组设计好实验计划,决定做一组“绿豆发芽”的综合对比实验。组长:赵隆元组员:莫乃珍李学玉党鹏解延利 实验1:绿豆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猜想:绿豆发芽需要阳光; 准备材料:绿豆三组(每组9颗)、一次性塑料杯(3个)、黑塑料袋两个; 实验方法:将三组绿豆分别放进三个塑料杯,加上适量水。两个杯子套上黑塑料袋,编号分别为1号和2号没套塑料袋的编号为3号。将1号杯放在阴暗、没有阳光的教室角落;2杯和3号杯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口。 实验时间:7天 实验效果:①组绿豆只有一颗发芽,生长了1cm左右,②组绿豆全部发芽,均长了3 cm左右;我们以为3号杯一定结果和1号杯子一样,但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3号杯的种子的皮就破裂了,并且长出了根,最好一天就长出了叶。 通过实验我们终于知道了,一些植物的种子需要有光线才能发芽,但也有些植物如绿豆就不需要。用塑料袋覆盖的3号杯,不仅遮

住了光,而且阳光下温度高一些,所以豆芽相对长得快 实验结果:绿豆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一定需要合适的温度。实验2: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 实验猜想:绿豆发芽需要水; 准备材料:绿豆三组(每组9颗)、一次性塑料杯(三个); 实验方法:将三组绿豆分别放进三个塑料杯,编号为1、2、3均放在阳光充足的教室窗口。1组不放水;2组放上适量水,2组放上半杯水。 实验时间:7天 实验效果:1号组绿豆都没有发芽,2号组的绿豆第三天种子的皮就破裂了,第四天长出根,倒数第二天长出叶。6颗全部发芽,均生长了3cm左右;3号组第二天胀大,第三天种子的皮破裂,第五天长出了根,随后却停止了生长,而且出现了红色的斑点,慢慢腐烂。 实验结果:水是绿豆发芽的必须条件。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经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绿豆发芽需要的条件:水、氧气和一定的温度,绿豆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阳光对绿豆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在阳光下的绿豆长得更有生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全册教案

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3、凸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30分)()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4、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5、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交换的地方。 ()6、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7、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8、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10、折射就是光照在物体上返回来的现象。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每题3分,共24分)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周 C、一个月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变长了 B、铅笔变细了 C、铅笔向下折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亮,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个灯泡 B、一根导线 C、一节电池 7、下面哪些物品中,不能接触磁铁的是()。 A、透明胶带 B、塑料贴片 C、磁带 8、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 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 四、连线题(每个2分,共10分)。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柏拉图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亚里士多德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毕达哥拉斯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线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实验题。(第一个问题2分,第二个问题4分,共6分) 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圆孔照到后面的屏幕上吗?为什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do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小时,白昼()小 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直到(), 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制成的。比如( )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 ) .()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 ),一般是( ),有( )材料 ) 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 2 分,共20 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 2,共 28 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 1 A.图 1 图 2 B.图 3 C.图 图 3 2 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 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 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 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 毫升水和最后10 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 10 毫升水滴得快 B.后 10 9.一 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 毫升水滴得快 C.滴速一样快 把 5 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 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0.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1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2.下面()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小学教育)2019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考查参考卷

2019小学科学五年级期末考查参考卷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等级_____ 一、填空或选词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1.同种材料的不同大小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相同)。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越小),越容易浮。 3.一块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4.热胀是指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质量增大)。 5.铁锅锅柄上的胶木是一种热的(良导体、不良导体)。 6.古人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计时仪器叫(日晷、浑天仪)。 7.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这是 (受水型、泄水型)水钟。 8.地球自转方向决定了(东边、西边)地区先迎来黎明。 9.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10.在地球的南北两极,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是白天,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大小不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最容易浮的是__。 A.又大又轻B.又小又轻C.又小又重 ()2.有一块铁块,把它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时测的浮力是1牛顿,将它全部浸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__。 A.小于1牛顿B.大于1牛顿C.无法判断 ()3.沉在水底的铁块,受到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__。 A.浮力大于重力B.浮力等于重力C.浮力小于重力 ()4. 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为0.6 N,浸没在水中时为0.3 N。把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__。 A.浮在水面上B.停在水中任意一个地方C.沉在水底 ()5.下列现象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原理的是__。 A.打开雪碧时会冒出大量气泡 B.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 C.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热水中,液柱会上升 ()6.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__。 A.从较冷的传向较热的B.从较热的传向较冷的C.没有规律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20、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2、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膨胀_,受冷时体积__收缩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_热胀冷缩_。 23、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24、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2牛__。 25、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 0度经线。 二、判断题: 1、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五)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五)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20分) 1. (9分)下图画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示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极地区整天都是黑夜。 (2)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半球是春季。 (3)当地球绕太阳转到________位置时,北半球一天中昼最长夜最短。 (4)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5)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 2. (2分)热水瓶的内胆是玻璃做的,瓶塞是软木做的,是因为玻璃和软木都是热的________。双层内胆中间又被抽成了真空,这样更能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热量的散失。 3. (2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现在人们把一天分为________个小时。 4. (2分)物体在水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这个力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填“物体排开的水量”或“物体的质量”)有关。 5. (3分)根据我们做的实验结果显示,摆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和________无关。 6. (2分)把木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________。一木块静止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________它受到的重力。 二、判断题 (共12题;共24分) 7. (2分)人站在阳光下会感觉到热,是因为人从阳光中获得了热量。 8. (2分)盖上茶杯的盖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9. (2分)重量小的物体浮,重量大的物体沉。 10. (2分)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 (2分)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12. (2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 (2分)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14. (2分)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可以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15. (2分)所有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 (2分)因为金属的导热性能好,所以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7. (2分)马铃薯在糖水里一定是浮的。 18. (2分)潜水艇是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三、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9. (2分)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大约为()。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二、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三、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沉;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四、排开的水量: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五、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六、浮力: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七、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八、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九、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答: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所以会上浮。 十、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十一、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情况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情况 十二、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原因吗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会下沉;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会上浮。 十三、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 答: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十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概念

五年级科学概念姓名 生物与环境 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 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 检测。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 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22、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23、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4、植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氧气和食物作用;动物在生态瓶中起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作 用。 25、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6、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 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3.地地心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 球的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一周 运动: 3.地球是中心,不动 4.傅日心说(波兰)哥白尼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科摆 3.太阳不动,是中心 的基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础:方向自西向东 摆具周期 24小时一年 特点地轴倾斜有摆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动方尔) 2.天体的东升西落 2.一年的四季变化向保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 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 1 / 6 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10. 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期末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 1.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2.池塘里鱼、水草、水、泥沙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 ),( ),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3.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 5.奥运圣火火种就是用( )取得的。 6.在黑色纸、白色纸、黑色腊光纸、铝箔纸中,吸热本领最大的是( ),反射阳光本领最大的是( ) 。 7.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形是( )。我们家乡的地形主要是( )。8.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 )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9.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下挂的钩码越多,弹簧伸长的长度越( )。 10.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是属于( ) ;而圆珠笔写字时,笔与本子属于( ) 。(填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 11.设计师在设计赛车时,轮胎很粗糙,可以( )。 二、选择题: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不科学的 B.是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 螳螂→蝉→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 3.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 4.放置的蜡烛、小球和光屏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会出现的是……………() A. 火焰的像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方向相同 B、形状相同 C、长短相同 6.为了更多的吸收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 A.在阳光下水平放置 B.在阳光下直立放置 C.和太阳光垂直放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

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2.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3.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 小草瓢虫蚜虫是生产的是:小草 5. 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 6.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 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 8.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 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 1. 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蜢,草,庄稼等生物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 草蚱蜢鸟田鼠猫头鹰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 2. 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 草鼠鹰草野兔鹰 第二章光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 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 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黑色金属箱。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 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摄氏度。 5.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 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一条直线上。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 的形式传播的。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通过光的反射,我们以看到书本上精美的插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