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116例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116例 发表时间:2012-10-30T16:49:28.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20期供稿作者:戴科晶[导读] 钢板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克氏针4周后开始锻炼。 戴科晶(贵阳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8例,重建钢板内固定78例。结果术后获随访68例,大部分病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锁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克氏针与重建钢板能达到治疗目的,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重建钢板克氏针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42-02 锁骨细长,部位表浅,易受暴力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骨折的4.40%—5.98%[1]。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采用切开复位克氏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共1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6例,男77例,女39例;年龄7岁~65岁,平均32.8岁。左51例,右65例。骨折分型:横型35例,斜型43例,粉碎型38例;骨折部位:锁骨中1/3骨折87例,外1/3骨折29例。新鲜骨折113例,陈旧性骨折3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行克氏针内固定38例,重建钢板内固定78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肩下垫一薄枕。取锁骨前方切口。以骨折处为中心,如行克氏针内固定,切口大小以能显露骨折端即可,如行钢板固定,切口大小要能充分暴露骨折端并能装入所用钢板。清除骨折端血块及其他组织,避免损伤锁骨下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膜。选用适当的内固定。使用克氏针固定时,选用直径1.5mm~3mm克氏针,采用逆行法,克氏针钻入内侧骨折端3cm~4cm,最好钻入骨皮质2mm~3mm,针尾弯成90°,留置于皮内或皮外;使用重建钢板时,应按需要取6~12孔钢板,折弯器预弯,与锁骨上方外形贴合后,放于锁骨上方,钻孔拧入长度合适的螺钉,骨折两端均需固定至少3枚螺钉。若为粉碎骨折,大骨块用可吸收线环扎或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及骨折端血循差者须植骨。然后活动患肢,检查骨折端有无移动,牢固后冲洗切口,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抗感染3-5天。钢板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克氏针4周后开始锻炼。 3 治疗结果 本组116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获随访68例,骨折愈合时间:克氏针固定16例在术后2~3月骨性愈合,重建钢板固定52例在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4例(重建钢板1例,克氏针3例)因骨折为粉碎性,骨愈合时间较长,肩关节缺乏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发生肩关节外展功能轻度受限外,其余病例肩关节功能正常。2例行克氏针内固定者发生针尾感染,拔除内固定后创口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住院7~26天,平均12天。 4 讨论 4.1手术指征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长期以来,更多的是采用非手术治疗,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单,缺点是复位不确切及容易再移位[2]。近年来,锁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们对骨折复位质量的要求提高,病人不愿接受畸形愈合的外形,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将有所扩大。 4.2二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克氏针内固定具手术操作简单,使用较小切口就能完成、治疗费用低、拆除内固定容易,比较适用于非粉碎性的锁骨骨折,但固定强度较低,不宜早期功能锻炼。重建钢板可在三维方向进行预弯塑形,能很好地与锁骨表面贴合,内固定强度大,可用于所有类型的锁骨骨折,并可早期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了克氏针内固定的诸多不足。获随访病例中,骨愈合的时间克氏针较重建钢板要快约3-4周,估计和克氏针为弹性固定,有利于骨生长,钢板是静力固定可产生应力遮挡,不利于骨生长及骨折愈合有关。肩关节功能恢复重建钢板内固定因可早期功能锻炼要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4.3术中注意事项锁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骨膜及周围组织,显露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几率,掌握好操作深度,避免伤及锁骨下血管神经,克氏针固定时,近端长度应超过3cm,最好钻入骨皮质,减低针体松脱率,针尾折弯90°,以免向近侧移位,有报导针尾未弯曲导致克氏针术后半年游走进入胸腔纵膈。外露针尾定期消毒,避免针孔感染,碎骨块复位后可吸收线捆扎固定,钢板内固定钻孔时应掌握好钻头方向,朝前下方并以骨膜剥离器保护。锁骨弯度较大处的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时须预弯,以适应锁骨弯度,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钢板常置于锁骨的上方或前外,王宇飞等认为置于前外侧更加符合生物学原理,不容易发生断裂。粉碎骨块用可吸收线捆扎,尽量不用螺钉和钢丝。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皮肤,愈后疤痕少,减少了病人术后瘢痕疼痛及对术后切口残留明显伤痕的担心,更易接受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恢复良好。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要求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克氏针与重建钢板均能达到手术治疗目的,术中细致操作,术后妥善指导功能锻炼,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504. [2]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4.

锁骨骨折评价总结

2012 年锁骨骨折诊疗方案疗效 分析、总结及优化 锁骨骨折为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之一,现将2012年1月至2012 年12月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存在的问题 1、我科收治锁骨骨折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以粉碎型骨折者居多,复位效果不佳。 2、外固定后伴有肩关节粘连。 3、术后易感染,骨不连。 二、具体解决措施 1、加强中药的辩证论治,提高中医辩证准确率,加强手法复位的准确性。 2、加强功能锻炼。 3、术中保护切口,减少骨膜的剥离,注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三、疗效分析 2012年1月-2012年12月份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60例,绝大多数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后,患儿青枝骨折采用三角巾悬吊固定,而成人锁骨骨折多采用“8”字绷带固定,并根据中医骨折三期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汤剂治疗,有明确手术指针的,我科主张早期中医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疗,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特殊情况下则行急诊手术治疗。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96.7%,好转2例,好转率3.3%,无效0例。

四、评估 本科室基本能按照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诊断治疗,方案在科室实施过程顺利,并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在中医诊疗方案中我们经临床观察及临床实施情况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患者反应较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期间我科住院患者60人次,中医治疗率2012年1月-2012年12月提升(5%),中医特色疗法应用有效。相关数据见下表。 五、优化措施 1、根据临床治疗发现,对肩关节功能障碍问题,我们坚持骨折治疗“动静结合”原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1)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2009 中医诊断:骨断 西医诊断:锁骨骨折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 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 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 (二)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固定

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

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4-08-05T17:02:26.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双齐[导读] 内侧半弯凸向前,外侧半弯凸向后。内端与胸骨相联构成胸锁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联构成肩锁关节。李双齐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33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 【关键词】锁骨骨折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67-02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惟一骨性支架。锁骨干较细,弯曲呈“S”形,是全身惟一没有髓腔的长骨。内侧半弯凸向前,外侧半弯凸向后。内端与胸骨相联构成胸锁关节,外侧与肩峰相联构成肩锁关节。内侧端上方有胸锁乳头肌附着,中外段下方有胸大肌附着。锁骨中段下面有锁骨下动脉、静脉、臂丛神经通过,锁骨外段与肩胛骨的喙突之间有喙锁韧带相连接,来维持锁骨的正常位置及运动。锁骨位于皮下,位置表浅,可在体表观察到其全貌,于皮下可触及整个长度。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锁骨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5岁~46岁。症状:锁骨位置表浅,外伤后局部肿胀、皮下瘀血、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身体向前内倾斜,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身体向患侧倾斜,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引起疼痛。体征: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只有啼哭表现,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放射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注意肺部及喙锁问隙,肩锁关节的观察。 1.2结果:34例锁骨骨折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康复率高,33例患者已经痊愈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2 治疗 治疗方法很多,计有两百多种,但还没有一个很满意的疗法。非手术疗法,很难保持骨端对位,愈后虽有一定畸形,但多不影响功能;手术内固定有骨折不愈合的危险。Neer总结了2235例闭合治疗的锁骨骨折,仅有3例不愈合(0.1%)。Rowe报告闭合复位不愈合率为0.8%,切开复位的不愈合率为3.7%。Neer采用切开复位治疗锁骨骨折45例的不愈合率为4%。故锁骨骨折多以保守治疗为主。 2.1切开复位 2.1.1手术方法:锁骨横行骨折可在骨折部位做一2.5cm长的切口,粉碎骨折可根据需要确定切口的长度。向下解剖到锁骨,但不要剥离骨膜。将一枚 3.2mm直径的斯氏针插入内侧段松质骨中央,插入深度为3.8~7.5cm,然后取出斯氏针将它向外侧插入外侧骨折端的松质骨,捶击使其从锁骨锥形结节处穿出,轻轻地将皮肤绷紧并在皮夫上刺破—个小切口,使钉由此穿出,然后拔出此斯氏针。另外选择一枚3.2mm直径的斯氏针,其一半长度具有螺纹,切断无螺纹的一端,使无螺纹部比锁骨内侧的钻孔深度短约1.3cm,再用钻将钉逆行打入外侧骨块。钢钉穿透皮肤后,将钻移到钢钉外侧端,退出钢钉直至其无螺纹部的顶端到达骨折处。整复骨折,再将钢钉钻入内侧骨块,直到螺纹部进到骨折处。钢钉警纹部切不可穿过骨折处,以免引起变形或以后活动时易于折断。用X线摄片检查钢钉位置,位置达到固定要求时,于皮下切断过长的钢钉。如果为陈旧性骨折,在锁骨骨折处的下面和后面植入松质骨。如果使用光滑的斯氏针,则外露的钢钉外侧端必须弯成90°,防止斯氏针向内侧移动。固定完毕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外用无菌纱布包扎[1]。 2.1.2术后处理:上臂用吊带悬吊固定1~2周,8~10周后骨折牢固愈合,拔除斯氏针。 2.2钢板和螺丝钉固定:如果锁骨骨折需要做钢板内固定,采用s形或弧形切口显露骨折,剥离少许骨膜,但应足够放置钢板,采用3.5mm有限接触钢板固定,置板于锁骨上方,按锁骨的外形要求将钢板弯曲和塑形。每侧主要骨折块至少放置3枚螺钉,必须消灭骨质缺损。在钻孔和拧螺丝钉时应极其小心,避免损伤锁骨下静脉和胸腔内容物。在钻孔时要在锁骨下面放置一些保护性器械,以防钻头刺入胸腔。另可采用记忆合金固定。术后悬吊7~10天,在此期间进行肩关节钟摆活动,肩关节以下功能锻炼,6~8周后骨折愈合进行肩以上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锁骨外1/3骨折内固定方法可视骨折的类型和部位等不同,选择克氏针张力带或钢板螺丝钉、钩状钢板或喙锁螺钉固定。术后患肢悬吊4~6周,余同上[2]。 2.3外固定:Lambottle于1905年首先提出并使用外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Schuind等于1988年再次应用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外固定术的主要适应证是开放性骨折、严重错位的闭合性骨折伴有表面皮肤损伤、多发性损伤、伴有疼痛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以及骨折合并胸廓出口综合征。 3 讨论 病因:造成锁骨骨折的暴力有两种: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所引起。以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见。间接暴力:间接暴力多为行走或跑步时,跌倒手掌或肘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传导;跳高、高处跌下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斜形或横断形,其部位多见于中段。直接暴力:多为车祸撞击造成骨折,或高处重物坠落所致,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性或横断性。 参考文献 [1] 张志山,周方,姬洪全,田耘;手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9期 [2] 袁淑君;几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3年02期

锁骨骨折评价总结

201X年锁骨骨折诊疗方案疗效 分析、总结及优化 锁骨骨折为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之一,现将2012年1月至2012 年12月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存在的问题 1、我科收治锁骨骨折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以粉碎型骨折者居多,复位效果不佳。 2、外固定后伴有肩关节粘连。 3、术后易感染,骨不连。 二、具体解决措施 1、加强中药的辩证论治,提高中医辩证准确率,加强手法复位的准确性。 2、加强功能锻炼。 3、术中保护切口,减少骨膜的剥离,注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三、疗效分析 2012年1月-2012年12月份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60例,绝大多数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后,患儿青枝骨折采用三角巾悬吊固定,而成人锁骨骨折多采用“8”字绷带固定,并根据中医骨折三期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汤剂治疗,有明确手术指针的,我科主张早期中医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疗,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特殊情况下则行急诊手术治疗。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96.7%,好转2例,

好转率3.3%,无效0例。 四、评估 本科室基本能按照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诊断治疗,方案在科室实施过程顺利,并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在中医诊疗方案中我们经临床观察及临床实施情况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患者反应较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期间我科住院患者60人次,中医治疗率2012年1月-2012年12月提升(5%),中医特色疗法应用有效。相关数据见下表。 2012年相关数据总结 指标名称 2011年1月 -2011年12月2012年1月 -2012年12月 备注 收治人次 45 人次 60人次增加15人次住院中医治疗率 90 % 95% 提高5% 平均住院天数 11-13天 10-12 天缩短1-2天 疗效水平(治愈/好转) 95.6%/4.4% 96.7%/3.3% 治愈率提高 1.1% 特色疗法应用 1种 2种增加1种 五、优化措施 1、根据临床治疗发现,对肩关节功能障碍问题,我们坚持骨折治疗“动静结合”原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1)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02T14:39:30.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邓本宇[导读] 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我院自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2例。邓本宇(郫县安德镇公立卫生院四川郫县611732)【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66-01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与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术。结果术后拍片43例X线片显示复位良好,6个月-1年随访,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全部愈合良好,经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体会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我院自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手术治疗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均为新鲜骨折,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我院自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手术治疗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左侧27例,右侧16例;年龄18~60岁;车祸致伤21例,自行不慎摔倒致伤22例;粉碎性27例,斜行11例,横行5例。均为新鲜骨折,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2 手术治疗方法 2.1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 患者入手术室,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在锁骨断端做局部麻醉,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前缘做2-3cm皮肤横切口,依次切开,小心剥离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及软组织,暴露骨折部位后,选用2.0-2.5mm直径,枚克氏针在骨折处的内端逆行贯人骨折近端髓腔,利用锁骨内侧向前的弧度,由前侧骨皮质穿出皮肤,克氏针在髓内的长度不小于3cm。内1/3骨折由锁骨的胸骨头前缘穿出皮肤。将断端复位满意后,再将克氏针打人骨折外端,克氏针穿透骨皮质,试行骨折稳定后,并将克氏针内侧端形成弯曲状,截除多余部分,将针尾埋于皮下。但对于外1/3骨折克氏针要穿过肩峰外皮质埋于皮下,触摸时只能触到克氏针的折弯处为好。 2.2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术 麻醉,体位及切口同前。克氏针做髓腔内固定的基础上,再用钢丝做锁骨断端环形捆扎,该法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及大斜面骨折。 3 结果 我们根据锁骨不同骨折采用上述不同内固定方法,术后拍片43例X线片显示复位良好,6个月-1年随访,骨折愈合后取出固定全部愈合良好,经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 4 讨论 锁骨骨折后,一般不影响肩关节功能,多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锁骨骨折适应证掌握较严。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知识,闭合治疗移位和粉碎性锁骨体部骨折具有较大的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比率,许多患者存在骨折部位缩短或延长,肌力减弱或肩下垂,肩部疼痛和侧卧痛,患肢外展和上举受限,骨折部位增粗和胸廓出口综合征,因而主张手术治疗此类骨折。上述方式有以下优点:(1)将针尾置于锁骨胸骨端或内1/3皮下。经过的组织相对少而单纯且邻近胸锁关节(在上肢活动时,胸锁关节活动甚微),克氏针所受的牵扯力以及经过克氏针作用于锁骨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应力均不足以使克氏针移位,也不足以对骨折愈合产生干扰,有利于骨折愈合;(2)方便操作:打入远折端时,将克氏针头部预弯,使克氏针能顺利地随锁骨的生理弯曲达肩峰端。此时克氏针被髓腔强行塑成具有很大弹性的弯针,针与骨腔接触紧密,摩擦力大,可有效防止克氏针松动及退针现象。(3)对皮肤无刺激,对肩部无干扰,可早期活动关节及患侧卧位,增加骨折端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锁骨骨折往往呈粉碎性,移位明显,不手术难以复位,笔者认为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能恢复锁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早期锻炼肩关节的功能。可避免手术治疗畸形愈合,防止肩关节功能障碍。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22T13:59:00.4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作者:曲海峰 [导读]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医院骨一科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1%;对照组优良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1.8±6.5)min、(91.3±12.6)mL、(19.9±2.9)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82.1±10.5)min、(119.6±12.2)mL、(26.9±5.5)d;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 锁骨是上肢和躯干的唯一骨性连接,在维持肩关节和上肢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1];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观念对于治疗闭合性锁骨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但经临床研究证明,保守治疗常会导致骨折愈合不良、恢复速度慢,甚至出现畸形等情况;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有重建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锁骨骨折,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7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38.5±6.1)岁;左侧锁骨骨折12例,右侧锁骨骨折5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击打伤3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8例,斜型骨折5例,横型骨折4例;对照组患者17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为(39.7±6.3)岁;左侧锁骨骨折11例,右侧锁骨骨折6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击打伤2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9例,斜型骨折4例,横型骨折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患者患侧沿肩峰进行弧形切口,切口长度在8cm左右,打入克氏针由骨折近端皮质钻出,在锁骨接近骨折近端横钻孔,采取钢丝行“8”字缠绕肩峰和克氏针固定。观察组给予患者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将头部偏向健侧;去患者骨折端中心进行切口,切口长度在5~7cm,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将骨折断处充分暴露,将瘀血及小碎骨清除,保留较大的碎骨,将骨膜剥离,将骨折端复位;根据患者碎骨外形将钢板顶弯,放置锁骨上端给予固定。两组均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分为优、良、可、差三个标准。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优:患者的骨折部位达到复位,骨折端稳定,肩关节活动正常,未出现畸形状况,患者局部无疼痛;良:患者的骨折部位复位在80%以上,骨折端稳定,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未出现畸形状况,患者局部无疼痛;可:患者的骨折部位复位达到50%以上,肩关节活动受限,有疼痛感,不能剧烈活动;差:患者内固定不牢,愈合不稳定,出现骨折移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优9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1%;对照组患者优5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0.6%;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1.8±6.5)min、(91.3±12.6)mL、(19.9±2.9)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82.1±10.5)min、(119.6±12.2)mL、(26.9±5.5)d;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位于肩缝和胸骨之间的骨性连接,是躯干和上肢唯一链接,锁骨骨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同时影响美观。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内固定手术治疗,其手术的目标是通过内固定将锁骨恢复稳定达到复位的最佳状态,使肩关节活动正常;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恢复较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进行钢板塑形,使钢板能够和骨面进行贴合,在粉碎性骨折效果更加显著[2];同时,重建钢板和骨质相关的弹性模量较为相近,不会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3],同时不会出现移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从而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恢复肩关节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4.1%;对照组优良率为70.6%;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金刚.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216-216. [2]孙晓刚.不同内固定方法用于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1,23(3):821-824. [3]杨旭.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8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3):97-98.

锁骨骨折讲课稿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 1锁骨骨折占所有骨折中的5-10%,约占肩胛带骨折的50%。 2以往锁骨骨折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来解除疼痛和恢复功能。 3经典处理方法包括肩关节吊带和8字绷带。尽管大多数骨折愈合了,但这些愈合常伴有明显畸形。 4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特殊类型的损伤常伴有较高愈合障碍问题和功能恢复问题。 5最近的文献显示,对于锁骨骨折非手术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最佳治疗方式则并非如此。 损伤机制 1锁骨骨折为中高暴力损伤。 2这些损伤可由对肩部直接撞击所造成,如从摩托车中甩出以及在运动中肩部的直接撞地,或者是对肩部或胸壁的侧方撞击所导致,如车祸,一车撞击另一车的中部(呈T字形)时。 3这些损伤中的伴随损伤很常见,包括胸部损伤、肋骨骨折、同侧肩胛骨骨骨折,或者其他上肢骨折以及头颈部损伤。 解剖与功能 1锁骨周围组织结构见图5-1 2锁骨从上面看呈“S”型,从前方看为平直结构。 3锁骨内测与胸骨形成胸锁关节,并有强健的韧带和关节囊为其提供稳定性。 4外侧,锁骨远端和肩峰形成肩锁关节。

5肩锁关节主要的稳定装置为居于关节和喙锁韧带上方的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包括外侧的斜方韧带以及内侧的锥状韧带,连接喙突及锁骨下表面,为锁骨提供主要的垂直稳定性。 6锁骨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其活动主要通过胸锁关节,包括旋转、外展和屈曲,伴随肩胛骨在胸壁上的活动。 7锁骨上用以完成其复杂运动的肌肉包括:内侧的胸锁乳突肌及胸肌,外侧的斜方肌及三头肌。 8在锁骨骨折和骨折的治疗中,锁骨临近的其他重要结构常有损害的危险。 9锁骨下动脉及静脉从锁骨的后下方经过锁骨的中部。臂丛亦在锁骨后方通过,并包绕锁骨下血管。居于锁骨下方的锁骨肌为这些血管神经结构提供一定的保护。 10大血管走行于锁骨近段和胸锁关节的后方。第一肋,在胸膜,肺尖居于锁骨近段的下方。这些结构都可能会在高能量损伤中被波及。 11锁骨和肩胛骨作为作为支架将肩关节和上肢从胸壁上吊起。 12Goss将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SSSC)描述为在两个骨性支架末端的骨和软组织(包括关节盂、喙突、喙锁韧带、远端锁骨、肩锁关节和肩峰)构成的机械环。 13对于SSSC中单一成分的损伤是常见的,但是并不破坏整体的完整性,因此,损伤造成的后果较为轻微。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比较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5-06-26T10:19:57.2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买勇忠杨占宏[导读] 有关资料显示,在全身骨折中,发生锁骨骨折的几率大约占5%~10%,目前在临床中通常行内固定术对锁骨骨折进行治疗[1]。买勇忠杨占宏 (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吴忠7511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探究最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麻醉方式分别为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单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其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0% 和66.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实行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能够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对于任何骨折部位效果均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方法;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32-0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s in clavicle fracture fixation Mai Yongzhong, Yang Zhanhong. Wuzho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Ningxia 751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e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lavicle fracture fixation effect, to explore an ideal anesthetic metho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uly 2014, our hospital selected 100 cases of clavicle fracture patients, and both inline fixation treatment, 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kinds, eac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Anesthesia methods used by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for brachial plexus block with shallow cervical plexus nerve block, pure brachial plexus block, compare the anesthesia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anesthesia was 86.0% and 66.0%,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 Implementation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in the clavicle fracture fixation with cervical plexus nerve block anesthesia method can obtain ideal anesthetic effect, but also for any fracture effect is good,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in the clinical. 【Key words】Clavicl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Anesthesia method; The effect 因为锁骨处于人体比较表浅的位置,所以有很大几率会发生骨折。有关资料显示,在全身骨折中,发生锁骨骨折的几率大约占5%~10%,目前在临床中通常行内固定术对锁骨骨折进行治疗[1]。在临床手术中较多的会采用臂丛神经加颈浅丛神经阻滞。为更好的探讨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之间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13~64岁,平均(35.7±3.4)岁;体重36~91kg,平均(54.7±5.2)kg;锁骨近段骨折24例,锁骨中段骨折35例,锁骨远端骨折41例。所有患者采取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1.2h~3.5h,平均(2.3±0.4)h,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分级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麻醉方法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实行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具体操作为:以患者的体重和病情为依据选取药物剂量,8~10mg安定、0.5mg阿托品,将药物于麻醉前30min向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要求其保持平卧位,首先实施臂丛神经麻醉阻滞,将7号短针头紧贴左手食指,缓缓刺入骶尾方向,等待患者指尖有异感出现,而且脑脊液与血没有出现在回吸针管中,选择0.75%的布比卡和2%的利多卡因按1:1的比例混合液10~15ml向患者体内注入,10min后对麻醉效果进行验证。在同侧颈外静脉与胸锁乳头肌后缘交点,垂直刺入皮肤,缓慢进针,遇一刺破纸样落空感后表明针尖已穿过颈阔肌向下锁骨方向回吸无血推混合液3~5m。对照组采用上述方法行单纯臂丛神经麻醉阻滞,用药相同,与观察组对比。 1.3 效果判断标准 为了方便研究,我院参考了有关资料,并结合既往临床经验制定了判断麻醉效果的标准:手术区明显刺痛,无法忍受,全身麻醉后才能进行手术的为失败;局部手术部位感到刺痛,加用少量氯胺酮后顺利完成手术的为欠佳;在点刺检查中没有痛感,手术过程中牵拉时感觉疼痛,一些患者加用了少量镇静药的为良;点刺检查时没有出现疼痛反应,患者在手术中也没有感觉到疼痛的为优。麻醉效果为良与优的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即为麻醉效果的优良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3.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并用x2检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如果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后,经观察发现,骨折部位与麻醉效果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较好。两组患者在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见表1,观察组、对照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分别为86.0%和66.0%,而观察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对比(例) 注:P<0.05 3.讨论

锁骨骨折病历

科别:外科第[1]次入院记录过敏史:_无______ 姓名:XXX入院日期: 2014-09-27 10:00 性别:XX病史采集日期:2014-09-27 10:25 年龄:XX岁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民族:汉族可靠程度:可靠 婚姻:已婚职业:XXX 籍贯: 河南-息县邮政编码: XXX 家庭住址: XXXXXXX联系人电话: XXXXXXXXX 联系人: XXXX与病人关系:患者儿子 联系人地址:同上 主诉:外伤致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余。 现病史:3天前患者不慎摔倒致右肩部伤,伤即感右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当时不伴昏迷,恶心呕吐及右上肢麻木等;到我院行X线片示:右锁骨骨折,因家人不在未经治疗,现来我院门诊以"右锁骨中段骨折"为诊断收住我科。患者入院后,神志清,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否认有'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否认有输血及献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多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女扎术,预防、接种随当地社会计划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区、疫水接触史,从事农业劳动,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月经史: 14 2-3/27-29 50 月经色正常,量中等,否认有痛经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爱人体键,夫妻关系和睦。 家族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8℃ P:78次/分 R:20次/分 BP:132/88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欠佳。步行入院,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蜘蛛痣,体表毛发分布正常,体表淋巴结触及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头发润泽。眉毛无脱落,无倒睫,眼睑无水肿,眼球无突出,无斜视。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反射存在。双侧瞳孔等大

锁骨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瑞安王华骨伤医院 锁骨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锁骨骨折多数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可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锁骨往往由于胸大肌和胸锁乳突肌等肌肉的牵拉而使骨折复位较困难,术中出血较多,强大的暴力也可导致上肢血管、神经、肌肉等或其他器官的损伤,或累及相邻关节,如肩关节。具体术式需要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最后确定。常见手术为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修复损伤。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复位骨折,修复相关损伤,为骨折愈合与术后功能锻炼提供条件,最大限度保留下肢功能。患者预后还与骨折分型、骨质、患者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体质、术后康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等因素有直接或决定性关系。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麻醉意外,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 3)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皮 神经损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大出血,导致循环障碍,休克,需大量输血,甚至死亡可能。 4)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 a)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b)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c)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5)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皮、 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6)术中止血带或尿管并发症,皮肤、血管、神经等损伤,尿管脱落,尿道,膀胱损伤等出现。 7)骨折固定的意外情况,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 8)骨折碎裂、移位较重,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牵引治疗,双下肢不 等长; 9)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异物反应,骨折延迟、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需二次手术; 10)因各种原因可能取出内固定,如: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骨折愈合等; 11)二次手术取内固定时可能出现内固定不能全部取出或全部都不能取出。 12)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缺血性肌挛缩,邻近关节僵硬,僵直,异位骨化,疼痛,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 炎; 13)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 14)若术中植骨,术后植骨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取骨处可能疼痛,麻木,感染,继发骨折 等,人工骨可能存在愈合困难,吸收,排异反应,感染,需进一步治疗可能。。 15)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困难,手术时间长可能,脂肪栓塞可能,严重可致生命意外,术中牵引复位导致继发性

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

附件5: 四川天祥骨科医院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和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术前中医诊疗方案 1.气滞血瘀证: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口服:丹七止痛胶囊(本院自制);外用丹归肿痛酒,外敷独芷止痛散加消肿止痛散(本院自制)。 运用何氏独特手法:理筋。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出,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剂:和营止痛汤、续骨活血汤

口服:寒湿筋痛胶囊(本院自制);外用舒筋续断药酒,外敷独芷止痛散加续断祛瘀散(本院自制)。 运用何氏独特手法:舒筋。 3. 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剂:八珍汤、补肾壮筋汤。 口服:何氏蜜丸(本院自制);外用温筋除痹药酒,外敷独芷止痛散加泽乌通络散(本院自制)。 运用何氏独特手法:运筋。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1.治当益气化瘀,术后局部淤血阻滞,气血不通因瘀久影响气的流通和化生,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可见气血亏虚,同时伤后兼顾补益气血,使气血旺盛,气足则能行血,气血充足,筋骨得养,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2.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3. 推荐方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血竭、丹参、川断、牛膝、补骨脂、延胡索、甘草。 (二)其他疗法: 1.骨创治疗仪治疗。 2.中药薰药治疗。 3.TDP照射。 4.针灸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