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

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

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
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市三十八中:冬青雄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提高。一些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还有些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但结果仍然是投入多,收效低。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思考,学校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课堂教学严格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四步”是指:自学—展示—点评—检测;“五环”是指:目标导学—学案促学—讨论展示—评点归纳—检测生成。)。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校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需要。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备课、讲课、观课、说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形式,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习惯,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再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了我校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

现行两种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最终版)

现行两种教学模式的调 查研究 混合式教学VS传统教学 2014级生科一班5组荣华 2016/10/12 Wednesday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对比分析现行两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以期调整和优化影响影响两种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结果发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监控者、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规定快速、有效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学中面对面的交流,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但传统教学的不足也十分显著: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太过于单一,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受老师的水平限制,会讲课、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太少导致课堂资源不均一;老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师生间的互动少;课上容过于单一。 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得学生渴望老师提供多样的学习方法以及广泛的学习资源,希望能得到老师多方面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成绩,除此之外他们也渴望与老师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恰恰契合了这一点。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老师不再使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思想的传播者。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线上学习可以拓展思维;课堂学习利于巩固加深;小组讨论是的思想碰撞;成果展示便于师生交流感情;学习评价线上加课堂更加全面。任何事物都有不完美的一面,混合式教学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关于混合式学习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不充足;需要老师监督与指导;网络平台操作不熟练等。 对比发现混合式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为了更好地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小组提出在教师、学生、教学系统、教学监督以及教学规模(时间规划)等多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内容: 该课题是研究职业院校课堂低效和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现状以及各种因素如何影响课堂教学低效的,如何切实有效的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以高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优化课堂教学,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为最高目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研究为什么需要针对性进行“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第二个层次,从操作层面研究怎样具体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1、分析我国各职业院校的实际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从实证的角度论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外不同区域的课堂教学经验,阐述我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思想。 第二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操作层面的研究是

在总体预设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各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创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机构的构建四个方面。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是在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并考察二者的关系,探讨即“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的建立途径和方法。具体研究思路为: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制订本教学模式的雏形、形成假设――具体实施――阶段总结――修正假设、完善教学模式――再次实施――成熟“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总结――推广应用。 在当今压力剧增的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提出更高要求。于是,针对学生的具备高技能、高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课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开展“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赛”贯穿于“做学教”增强课堂活力,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这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保证,研究并实践“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质、教学提质,利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等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须的。作出解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获取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本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化点、生长点)。

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有效课堂的理念 按照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为建构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段学生和学科课程实际的、以学生为本、自主和谐发展的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提出的研究课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做到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布置和批改每一次作业,克服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封闭的倾向。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创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和收集信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与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有效课堂的提出具有时代和可实施性,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新课程”,它解决的是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观念问题,“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其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

践价值,它的深入研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科课堂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其深入研究可以将我们教师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把我们的教学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更有力地指导我们新课程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作用。 二、有效课堂的目标 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的教学目标,探索并逐步创建出符合我们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科课程、各年级学生发展实际的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大纲轻课标”、“重全体轻个体”“重应试轻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步教学模式:一是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二是展示交流点拨解疑,三是巩固练习学会应用;四是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四、有效课堂的模式案例 在《除数是一位的除法》一节的教学中,运用“四步建构”的教学模式,调到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收到

_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_情况简介

“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情况简介 大庆市二十五中学 随着油田教育中心队我校的不断投入,我们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在逐步上升,但由于办学思想、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不是很到位,教育教学质量还不是很理想。一是课堂教学依然是“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教,忽视了学生怎样学;二是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偏低;外来人口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占到了近50%,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也不高,学生的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学习困难学生较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导致了学生不同程度的厌学、甚至辍学。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举步惟艰,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虽然整体学情比较差,但他们也有着强烈的主体要求、他们同样能成为课堂主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自我建构知识同样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因此,我们从课堂改革入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发展,进而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从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如何为课堂教学建立了一个宽松、民主、平等、自由表达的环境;如何把学生表达的权利和自由还原给,促进学生综合年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以及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意志、欲望、能力等非语言因素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要解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桎梏,走出一条教师有效施教,学生有效学习的路子,结合我校参与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这一国家级科研课题,遵循我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我校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展了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是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最好方法,传统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把规律的结论告诉给学生,然后反复在应用结论上下功夫,新课程却要求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获取过程中使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熏陶。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任何科学规律或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科学探究。作为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物理学决不能离开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师,首先必须掌握科学探究的理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然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并达成一定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历”,意思是说:亲身经历的过程,印象尤为深刻。与传统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较多地设置了对知识的探究活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新教材中都设置了这样一些小栏目,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小栏目往往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小栏目,对于重要概念、规律的教学可以设置一些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去产生情感、去获取知识。我的体会是:探究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能够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决不能由教师来包办。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真正的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实施。

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谢媛媛,施湘君,陈志卫,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文章分析了现有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改革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增加探究性实验项目和内容,改革实验成绩评定体系。实践证明,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药物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医学和生物学基础上,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药物化学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内容繁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很难适应。但是,现有的教学体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从实验仪器的准备到实验方法的确定,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效仿,不利于学生创新性、自主性的培养。而目前关于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还比较少[1-6],为此,我们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现代化教学理念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1. 改进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传统的验证性教学过程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静态、封闭的教学过程。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要让学生根据已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能力不够高;二是我们特殊的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比如班大人多、课时较少、考试导向、教学评价滞后等。三是外语学习环境不同于二语学习环境。另外强调学生直接“在用中学”,容易忽视语言基础。以语言运用为起点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料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去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难度就会更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 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 1. 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忽视任务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 2. 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4. 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

二三四”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二三四”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南漳县教研室刘春 沮水河畔,柑橘飘香,荆楚余韵,情深意长。峡口——一个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南漳县巡检镇峡口初级中学前临沮水,背倚荆山,地处南漳、远安、保康三县交界之地。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立足学校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工作,围绕“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搭台”的办学理念,率先开展高效课堂改革试验,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县“自主课堂”课题研讨会及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被树为南漳县高效课堂改革的一面旗帜,编印《曙光》课改手册全县交流。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10—2011年度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被县总工会授予“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岗”称号,被县教育局授予“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示范学校”、“中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前,地处偏远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无特色的巡检镇峡口中学,陷入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家长厌烦的困境。因为当时学校教学一切围绕培优,以上县重点高中人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学生的交流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等良好的品质的培养被忽视了,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许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被忽视了。这样的教学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教学偏重优生,对中差生放任不管,有的教师课堂上只提问优生,作业也只批阅优生的。这种明显的对中差生的歧视,导致了半数学生厌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始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许多学生逃学、辍学。家长、社会对学校产生严重不满情绪。教师也感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良知相悖,出现厌教。这些严重不符合均衡教育的宗旨。 4、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缺乏休息与活动,学生的活泼好动、健康向上的天性被抹杀了。这不符合教育的全面发展性。 总之,因原有的教学宗旨不正确导致原有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素质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自1961年施瓦布首次提出了“作为探究的教学”,探究教学就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主体模式。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探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

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自从学生学会了这种“对照实验”方法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做探究实验,特别是对生物、环保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经常在课外探究。我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实验时一般是这样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海南昌江思源实验学校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 发展的要求。横向分析我国农村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 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杨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还有很多的地区和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纵向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史,从2500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到近现代欧美和前苏联的很多教育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提出了很多有影 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当时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实际的需要。我校是 一所建校不到两年的学校,专任教师中近一半是刚毕业的新

任务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务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任务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领域主要是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在数学、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等方面也有学者对任务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外语方面,通常称其为任务型教学法或者任务教学法。学者对其做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希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交流能力。英语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有意识地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领域则称之为任务驱动,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是研究将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 在化学领域,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化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还不多,相关的文献也很少。但研究中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任务教学法是以建构理论为基础的;任务的设计要从学生的一有经验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任务的提出要有一定的背景,而且背景最好源于真实生活;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通常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要主动学习,完成任务。但这些研究都是处于理论层面,进行的实践研究还是非常少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教育理念是让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并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任务教学法的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教学理念。他从实用主义的经验出发,强调要在“做中学”,认为一切的学习都源于经验,主张学校的学习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要按照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来安排教学活动。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教学方法开始应用到语言教学当中。1979年,博雷泊在印度的南部城市最早将这种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他认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学习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987年,耶登提出了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具体步骤和技巧。而任务型教学的正式形成是在1989年,其标志性事件是纽男的著作《语言课堂的任务设计》的出版。他在书中详细的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并提出了任务应该有目的、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背景六个部分组成。威尔斯的著作《任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2)启发思考(3)自主(或小组)探究(4)协作交流(5)总结提高而在本节课中,王老师一开始创设了情境,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操练与练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过程,可以说,他完成前面的三个环节都是不错的。但是,在后面的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却完成得不好,比如张婷在课中发现的问题也是这样。所以说,这节课并不算成功,教师还需要在探究中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在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上,还需要加强。4、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答: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功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的交流功能,组织讨论与合作等学习活动。在以下情况中,可以考虑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1)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来自网络服务器和教师机的硬盘或光盘上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传送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学;也可以将教师机或任一学生机的屏幕内容传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终端将操作示范发送给某个学生、某个小组或全体学生;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2)分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进行教学。(3)监听监视。教师可以用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可以调回任何一个学生的屏幕内容进行监视。(4)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与教师联系,进行实时交互式的教学。(5)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6)语言辅导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耳机、话筒通话。教师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受学生的意见或问题,再进行语言指导。(7)网上学习。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相连,并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学生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开展网上交流合作等。(8)资源共享。可以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传真等多种设备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9)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可以自己调用网络服务器上的试题库进行自学、自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便调整学习的进度。教师可以通过调用试题库或新建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以通过分析系统得出每一个学生、每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在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供参考。5、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您认为这是否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答:我认为,这不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这是因为,电脑对学生的操作虽然有一定的反馈,但这种反馈是建立在老师设计的程式的基础上的,它往往只能判断对与错,并提供正确的参考答案。至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那根本是谈不上的。所以,电脑对学生的操作的反馈,几乎是固定的、死板的、缺乏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 2 )启发思考( 3 )自主(或小组)探 究( 4 )协作交流( 5 )总结提高 而在本节课中,王老师一开始创设了情境,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并通过计算机辅助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众所周知,我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保险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以服务保险业为办学理念。向保险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了我院人才培养的方针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强调指出:要“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进一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很显然,“单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再加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生生源和就业率的考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纷纷被各大高校提上日程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作为保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思考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我院现行的主体教学模式是什么?该教学模式下到底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为适应保险业及区域现代化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摒弃了传统的“单向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富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2+1”教学模式为主体模式。“2+1”教学模式即学校用两年时间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一年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校外实践,让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一年的校外实践工作和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1”教学模式下,学生究竟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呢? 首先,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两年的课程教学中,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均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灵活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下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如:一些老师的采用的问答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老师和学生交换角色教学等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交际与沟通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际和沟通的能力,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学院安排的“+1”的校外实践,旨在让学生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到各种实战场合和环境中去培养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 第四,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尽管校内实验类课程和实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的,“+1”的校外实践,正好让学生们亲临动手现场,找到了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机会,弥补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的空白和盲点。 第五,适应环境能力;大学生毕业之后都面临着找工作,加上现代社会工作的流动性很大,所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相当的重要。“+1”模式下,学生基本上都在比较艰苦、真枪实炮的环境下实践,这为培养学生毕业后适应环境能力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竞争能力、就业能力等也在某些程度上得到了锻炼。但从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要求来看,单单具备以上能力还是不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