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说课稿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说课稿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说课稿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说课稿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写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颂之情。文章第二大段是重点,而第四、五自然段,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反问句的妙用,让人在思考中体味明理。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椋,翘”等三个生字;会写“杉、毯”等五个生字,注意“栖”的读音,认识多音字“翘、和”,理解“盘旋、排空而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感悟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实在文章的四、五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重点写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在林中的各种表现。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美好景象,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针对本教材特点,我采用读、品、想的方法,通过词语理解、句式的推敲训练,情感的体会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采用创设情境、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文章描写的精妙所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读感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直接引入

首先我板书课题,强调“椋”的读音,齐读课题,为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灰椋鸟,看见过吗?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灰椋鸟什么样?有什么特点等,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根据新课标高年级段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按要求默读全文,并屏幕出示默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我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文本的过程。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自主求知的状态,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首先投影出示生词水杉绒地毯刺槐椭圆形栖息扑

棱棱深涧翘首应和,指读,强调扑棱棱的“棱”和栖息的“栖”的读音,强调多音字“翘”和“和”的读音,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然后为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渗透把厚书读薄的阅读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预习课文后,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样学生就自己抓出了本课的重点: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接着引导学生质疑,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师生共同梳理,找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了解了学情,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

三、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我先问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呢?交流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自由读课文,并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学习任务:作者是怎样写鸟儿归来的壮观场面的?

学习方法:读——划——品

1、读:读课文四五自然段,思考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归林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想在书上标注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抓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此处我给学生创设自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接下来我让学生交流,学生喜欢哪就交流哪,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交流鸟儿归林的壮观时即第四自然段时,重点抓住“排空而至”、“浩浩荡荡”等词语来体会鸟儿归林的

场面的壮观!最后齐读两句话,再次体会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气势。抓住“盘旋”“投入”等词理解,重点理解“投入”这个词,与“飞入”进行比较,什么时候用“投入”?从“投入”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这树林是鸟的家园。

此时的刺槐林里变得热闹起来,我引读“先回来的鸟——后到的鸟——”一句,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内容时,我设计想像说话: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这一情景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为让学生完整地感受这壮观而又欢乐的场面,我让学生想象读第四自然段,语言有画面,字词见形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培养了学生由文字再现画面的能力,这是学习语文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然后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课文,这是感悟内容、体会情感的最好方法。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鸟儿归林的壮观。

我设计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由此引入第5自然段交流,重点抓住以下几句话指导交流:

1.“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先让学生抓住颜色和姿态感受灰椋鸟的美,再让学生回到一开始灰椋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进行比较朗读,自读自悟灰椋鸟为什

么变美了?从而感悟夕阳映照下,如翩翩起舞的少女般的灰椋鸟的美丽,对灰椋鸟更添喜爱之情。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我让学生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用,播放鸟鸣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在欣赏时让学生想像,这声音如——似——。这样热闹、欢快的百鸟争鸣图,我们能不被它感染吗?此时的你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什么?作者在欢呼什么?让学生领悟到百鸟争鸣的热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容,配上优美的音乐,带上喜爱的情感,让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读、划、品”与文本真切对话,学生自主学习。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能自己感知、发现,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激活、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词语感悟、通过句式感悟、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了能力。

四、总结延伸,拓展升华

我用“同学们,在你欢呼、赞叹之时,你是否想过该感谢谁?回来的路上,作者久久不能平静,她想到了什么?”自然过渡到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反问句:“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让学生改陈述

句,让学生在句式转换过程中感悟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感激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我告诉学生,正是许许多多的林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才使这里成为了鸟的天堂,鸟的乐园。鸟是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小学生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认识指导行动。

看作者为鸟儿做了什么?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歌曲中我向学生声情并茂地叙述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受伤丹顶鹤而牺牲的动人故事,记住她最后的呼吁: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出示这句话齐读。使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得到升华,结束本课教学。在歌曲的渲染中,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2、设计一条爱鸟、护鸟的标语。

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体现了实践性。

六、板书设计

26 灰椋鸟

鸟儿归林壮观

百鸟争鸣热闹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体现了本课的重点。

灰椋鸟

《灰椋鸟》说课稿 天王中心小学周聪 一、说教材 这篇教材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记事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写自己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自己爱鸟的心情,赞颂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二、说阅读感受 下面,我来说说初读这篇课文带给我的几点思考和感受。我认为一篇教材老师读懂了什么,他才能教给孩子什么。 初读这篇课文,我划分了三段。第一自然段是一段,讲了作者决定去林场看灰椋鸟。读这一段,抓住一句反问句“有什么好看的呢?”说明作者原来认为灰椋鸟“尖嘴、灰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不好看,也不值得看。那么为什么后来“忍不住”,要亲自去看看”呢?原来他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至于作者从电视录像中究竟看到了什么,没有写出来,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是一段,讲了作者在林场观赏到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第四自然段对鸟儿归林的描写很有特点,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描写,先从数量上描写:“一小群一小群地飞来”到“大部队”排空而至,数量逐渐增多;然后再从队列队形上来描写:“有的是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是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形状各异;最后描写鸟儿的灵性:鸟儿的和鸣跟作者的想象交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鸟儿们的和谐,灵性。就是这样有纪律有灵性的鸟儿才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第五自然段主要写鸟儿归林后喧闹的场面,通过“扑棱棱、翩翩起舞、叽叽啾啾、呼朋引伴”等词语烘托这里成了灰椋鸟的“天然俱乐部”,它们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渲染了这样一个和谐欢乐的鸟的世界。 第六段是一段,讲了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想,点名文章的中心: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人们应该保护树林并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为鸟儿提供生存的乐园。课文最后一句是反问句,强调是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才让我们观赏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三、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题名《灰椋鸟》,我预设学生对珍珠鸟可能比较了解了,但对这样一种生长在北方的鸟儿知之甚少。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布置学生预习查阅相关知识,方便对这种鸟儿有种感性认识,更有助于解读文本,搭建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 四、说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整体感知,那么如何把我的感受转化给孩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doc

第一课《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月》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他是谁呢?(多媒体投影2019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

灰椋鸟教案

薛城区临山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课教案 26、灰椋鸟 临山小学:张甜 【教学目标】: 1、紧扣“壮观”,细读第四、五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背诵四、五自然段。 2、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重、难点】: 1、紧扣“壮观”,细读第四、五自然段,读中想象画面,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2、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感情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教学目标》,师指读。 (二)品读第4自然段。 1、自读要求:用“﹏”划出表现灰椋鸟归林壮观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并把感受批注在旁。 2、反馈交流 师:你圈的重点词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大部队”为什么用双引号?在这里指什么?让你想象到什么? (2)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 (1)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灰椋鸟数量很多。 (2)数量众多,规模浩大,黑压压地布满天空,这就是——(排空而至) (3)这里的“排”和哪些词语中的“排”意思一致?预设: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现在你知道“排”是什么意思了吗?(推开)。那么“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4)作者的细致描写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哪位同学能读出你所看到的壮观景象呢? 看,这就是有着高大树冠的刺槐林,它是鸟儿的家,回家的鸟儿在舒适的港湾里干什么呢? (1)你圈的重点词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假如你就是一只灰椋鸟,你会向同伴倾诉些什么,会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3)你们的倾诉,后到的鸟儿听懂了吗?(听懂了,从“应和”这个词可以看出。) (4)有问有答,有呼有应,这就叫——(应和) (5)谁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指名生读。 (6)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读出来的?(时间顺序)(三)品读第5自然段,把文字变成画面。 过渡:白驹过隙,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派景象呢?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学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1、自学提示:用“﹏”划出作者看到的,用“—”划出作者听到的,用“==”划出想到的。 2、反馈交流:

灰椋鸟新说课稿

《灰椋鸟》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灰椋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作者徐秀娟用浅显易懂、质朴唯美的语言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及归林后起舞争鸣、尽情欢歌的热闹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儿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激发学生爱鸟护鸟,和谐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容小视,反复诵读,学生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借助想象,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但是对于从未亲眼目睹群鸟归林的学生来说,表达感受的语言一定缺乏感染力,无法唤起内心深处爱鸟护鸟的情结。因此我利用视频交互系统呈现图文、渲染意境,再现热闹喜人的景象,让孩子们在美的情境中,不断自主挖掘潜伏在文章语言深处的韵味,体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美,自觉地爱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灵,为它们创造生活的乐园。 (三)教学环境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这节课我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立足文本,紧扣重点段,通过栩栩如生的图片、充满美感的音乐等,利用白板技术和视频交互系统的功能,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使语言文字鲜活、灵动起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吟咏品味,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我拟定了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相关语段。 2.品味重点词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图文激趣,引发“阅读好奇” 二、细读课文,观赏“群鸟归林” 三、品读课文,聆听“百鸟争鸣” 四、总结延伸,体会“美好情感” 一、图文激趣,引发“阅读好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灰椋鸟的外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开始,我呈现各种鸟儿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灰椋鸟,然后利用白板的聚光效果,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其貌不扬的灰椋鸟作者原本也不喜欢,后来观赏了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后就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那情景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呢?继而激发学生对灰椋鸟归林气势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想亲自撩开灰椋鸟之神密面纱的热切愿望。从而为学习、理解文本架起了一条“高速公路”。 二、细读课文,触摸“群鸟归林” 【整合点一:圈画书写,点拨提升,潜心会文】 在汇报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是领航人,引领学生实现认知、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因此,我利用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出示灰椋鸟归林前、归林时的情景的句子,拉幕的运用既便于学生理清赏析的思路,又能适时进行写法渗透:写作顺序按时间先后,场面描写时由点到面。 在此基础上,我再利用白板的圈画和着重等功能,在“整群整群”、“列队飞行”、“排空而至”……这些生动、关键的词眼上停留回味。让学生咬文嚼字、动情朗读、激情想象。(相机用笔圈画关键词) 当然读书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叶老说:“教学语文课本,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在本环节中,读书是关键,点击播放一段音乐,(学生配乐齐读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读出归林场面的温馨美好。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品读中深刻感悟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如此整合,学生喜欢灰椋鸟,爱鸟护鸟的情感目标便得以顺利实现。 三、品读课文,聆听“百鸟争鸣”。 【整合点二:视频引领,品悟情感,丰富想象】

第一单元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说课稿

1 古诗三首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

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昼耘桑晓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提示易写错的字:“耘”的偏旁是“耒”,不要写成“未”。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课文第 4、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句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2、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 二、齐读课题,认识灰椋鸟。 1、提醒学生注意:灰椋鸟的“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灰椋鸟吗?请学生读一读《补充习题》86页上的“灰椋鸟的小知识” 3、: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齐读句子。 不管怎么说,灰椋鸟好看吗? 读了课文后,你对灰椋鸟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交流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水杉绒地毯栖息扑棱棱深涧 翘首应和盛大 指名读,提醒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生字的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自己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3.月是故乡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蒙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灰椋鸟》的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灰椋鸟》的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灰椋鸟》的说课稿内容(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灰椋鸟》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鸟儿而牺牲的环保工作者。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如果要说三维目标那么下面的要求也应该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次写出。否则就可以改为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入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课文4、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及入林后的热闹场景。 (建议改为:品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及入林后的热闹场面。)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因此,我准备采用以读促讲法,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想象拓展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壮观热闹的场景。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特点,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圈点勾画批注法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说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新课:我准备先由学生谈谈自己喜欢(了解)的鸟,然后过渡: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接着板书课题,同时强调“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后,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灰椋鸟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感觉它的普通,并不好看。 而后教师过渡: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却为它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生成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读后,同位合作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两个多音字(翘首、应和)及难写的字(栖息、扑棱棱)做着重强调并书写。 (初读时圈划生字新词较为合适,圈划重点句似乎早了点) (建议:在同桌相互检查后,最后再利用大屏让学生读一读生字词,检查一下。) 然后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概括不到位,可从谁、在哪里、做什么事、表达怎样的感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做简要概括。 2、我遵循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让学生沉下心来,用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12).docx

《5.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三)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说学情

研课标说教材

研课标说教材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1、首先,说一下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三维目标来说起。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掌握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健康道德的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事实就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2、然后说一下阶段目标。五年级属于小学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新课标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以及综合性学习这五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识字写字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阅读方面要求学生会感情朗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扩展阅读面。口语交际方面要求学生交流时尊重理解对方,能抓重点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注意语言美。写作方面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和想象作文,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习

作要有一定的速度。综合性学习方面要求学生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会策划间的活动。了解查找、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首先,说一下教材的编写意图有以下四方面(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发挥育人功能(3)更好发挥导学导练功能(4)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整册书的知识结构 然后说一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这整册书的知识结构。(1)包括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2个好习惯培养(2)27篇课文和1篇《上下五千年》的自主阅读课(3)观察、纪实、想象、游记以及介绍名人等7篇习作(4)7个综合练习包括7个口语交际(5)1个关于节约用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五方面的主要内容。 3、教材的专题知识 本册教材包括七个单元,分为七个主题。分别是(1)春光无限(2)科技之光(3)有志竟成(4)世界各地(5)亲情依依(6)八一壮歌(7)人与自然。 春光无限包括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暖流3、只拣儿童多处行4、早5、古诗两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3.白杨(说课稿)

3.《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热情歌颂他们不但把自己奉献给新疆,还为边疆培育下一代建设者的精神。50年代,数以万计的各式人才涌向新疆,甚至把自己的子女带到新疆,扎根新疆,开始了艰苦创业,建设者多达1330多万。《白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那个年代,那种热情,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或许都有些陌生,更何况是生长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所以,如何通过文本,让他们了解那种精神、又如何把那种精神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他们所接受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白杨》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说目标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B类目标: 1.认真读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C类目标: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情,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阅读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关于“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在上个学期也已经接触过了,比如说《落花生》,文章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上个学期的要求比较简单,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明白文章深蕴的道理,但是这个学期

灰椋鸟说课稿(最新)

小学语文六年级灰椋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灰椋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鸟儿而牺牲的环保工作者。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入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课文4、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及入林后的热闹场景。 (建议改为:品读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及入林后的热闹场面。)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因此,我准备采用以读促讲法,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章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次,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想象拓展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壮观热闹的场景。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特点,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圈点勾画批注法 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说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新课:我准备先由学生谈谈自己喜欢(了解)的鸟,然后过渡: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接着板书课题,同时强调“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后,出示灰椋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灰椋鸟有个初步的感官认识,感觉它的普通,并不好看。 而后教师过渡: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却为它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生成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考虑(建议“考虑”改为: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眼到、手到、心到。读后,同位合作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两个多音字(翘首、应和)及难写的字(栖息、扑棱棱)做着重强调并书写。(初读时圈划生字新词较为合适,圈划重点句似乎早了点)(建议:在同桌相互检查后,最后再利用大屏让学生读一读生字词,检查一下。) 然后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概括不到位,可从谁、在哪里、做什么事、表达怎样的感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做简要概括。 2、我遵循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让学生沉下心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自己喜欢的语段再读课文,并想想自己喜欢的理由,然后班上交流。这样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思维能力,又为下一步精读感悟做准备。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桥》说课稿 张晓玲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文中用了很多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文的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感受洪水凶猛。 三.说教法 本篇课文,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①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一些描写洪水的词语和句子想像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形势危急,从而能

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②运用朗读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对比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③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四.说学法 在初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对一些难理解、难写的字词,重点指导读写,扫除学习课文中的障碍,发挥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在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流利的读文,更好与文本对话,归纳出文章的大意,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在这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去划出洪水凶猛的句子,再读一读从中去感受洪水来袭时的凶猛气势。 五.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板块 在导入板块,课一开始我是以多媒体展示桥的图片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全班齐读,再以谈话的方式进入本课。 (二)初读板块 在初读板块,要学生达到的第两个目标: 一是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我要帮助他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以及长难句疏通四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纠偏字音: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 注意字形:祭奠放肆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临写。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11).docx

6.景阳冈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

灰椋鸟

灰椋鸟 [编辑本段] 灰椋鸟简介 灰椋(liáng)鸟 别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等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3-25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为橙色。 灰椋鸟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越冬或迁徙经过河南、河北等地。 灰椋鸟栖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憩于电线和树枝上。 灰椋鸟以昆虫为食,如蚂蚁、蝗虫、金龟子,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灰椋鸟在我国较为常见,种群数量丰富,由于其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目前已被一些省区列为地方重点保护鸟类。 [编辑本段] 灰椋鸟的养法 灰椋鸟 繁殖在4—6月间。巢以杂草、残羽等筑成,相当粗糙,而置于树洞中,距地面约3—10米。卵每产3一5枚,呈淡蓝或玉蓝色,有时更微缀以褐色斑。

1、鸟的选择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而且分布很广,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相对较少。灰椋鸟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苍淡而多褐色,而且无辉亮,下体转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浓,而杂以褐白色纵纹。 2、笼的特点灰椋鸟体型较八哥小,为观赏饲养单只雄鸟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为了繁殖,须成对饲养在较大的笼中,可自制仅前面和下面为铁丝网,其余各面封闭的,大小为100×80×100厘米的繁殖笼。笼的后上方安树洞或暗箱巢(12×13×22厘米)。 3、饲料和喂法灰椋鸟为杂食性鸟。可以鸡蛋米(或雏鸡料搓熟鸡蛋)为常备饲料,经常保持清洁、光足,每天或隔日喂一次软料,用肉沫、水果或菜沫拌雏鸡料面(或玉米面),并经常给少量昆虫幼虫及蛹。 若从树洞中掏到幼鸟,可把肉沫、熟鸡蛋黄、玉米面(或鸡料面)按5:2:3的比例混匀后喂给。若需填喂,可加水调和,捻成两头尖的食团。 4、管理和调教跟八哥、鹩哥相比,灰椋鸟比较容易饲养,而且较耐寒。日常管理,除保持粒料经常有外,每隔日喂一次软料,洗刷水罐并换新鲜饮水。每周彻底清洗一次鸟笼、栖杠及食、水罐。冬季大的笼舍饲养条件下,无须特别保温,就能生活得很好,但若是小笼单只饲养,还是移至室内为宜。 据了解,灰椋鸟在笼舍饲养条件下曾达到产卵,但未能繁殖成功。家庭笼养,只要成对、管理仔细,是很有希望的。 《灰椋鸟》知识:好群居的灰椋鸟 一队队、一群群,少则几十只组成一群,多则成千上万排成百米长队,或围成巨大的栯圆,一批批快速掠过天空。它们忽而冲高飞天,忽而低空盘旋,忽而边飞边唱,相互应和,忽而隐入丛林,跳跃枝头,呼朋唤友,百鸟齐鸣。这便是灰椋鸟那快乐的身影。 灰椋鸟,还有两个名字:“高粱头”、“竹雀”。 [编辑本段] 灰椋鸟解说 灰椋鸟并不是全身灰色,只因它在天空飞得太快,难以看清,所以,才给这它起了这样的“灰”名字。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静止的灰椋鸟,就能看清它的真正样子。 灰椋鸟羽毛的主要颜色是灰褐色,其中,尾巴和头两侧长有白色羽毛,头顶长有黑色羽毛,像人的黑发。灰椋鸟的嘴和脚是橙红色的,在灰色的羽毛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灰椋鸟的体型较小,身体呈流线性,双翅有力,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喜好群居,同吃、同住、同飞,很少单独活动。这样能较好地防备猛禽的袭击,又方便繁殖后代。 灰椋鸟在4~6月间生养小鸟。它们先用杂草和羽毛在空心树洞里搭一个巢,然后雌鸟产下3~5枚卵,进行孵化。小鸟出生后,由父母轮流喂食,一直到鸟宝宝长大,学会自己觅食。

部编版小学语文灰椋鸟说课稿

《灰椋鸟》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灰椋鸟》。下面,我将从(PPT)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PPT) 《灰椋鸟》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课文写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主要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景象以及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作者欲扬先抑,先写了灰椋鸟的“不好看”,接着,层层铺排,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温馨和归林后的热烈、喧闹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颂之情。文章第二大段是重点,而第四、五自然段,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目标:(PPT)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要求及第一课时的教学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品读、想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温馨的场面,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将理解与表达相结合,揣摩第四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与鸟亲密接触,与鸟儿成为朋友的更是不多,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品读、想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温馨的场面。 三、说教学重难点(PPT)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品读、想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壮观温馨的场面。 四、说设计理念(PPT)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我牢牢把握以下两点:(PPT) (一)、紧扣文本主旨,感受爱鸟之情 以学生的质疑为切入点,围绕“壮观”这一主旨,直奔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在逐层感受壮观的过程中,逐渐被“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所感染,进而感悟作者爱鸟之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清平乐村居》。 诗词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我们在追求着诗词教学如潺潺灵动的溪流,如一坛陈年老酒,能品出醇香美味,品出文化与韵味。近年来,已入选多种选本的《清平乐村居》即是此中代表。 下面,我从八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抒发了他向往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词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对比阅读,区别、体会诗、词的不同。 3、感受词人对平静生活的喜爱,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是: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是:提领诗眼、还原现场 二、说教法: 由于我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区,农村的居住生活离学生遥远。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是我一直琢磨的问题。我决定采用补充资料法、引导想象法和朗读指导法进行突破。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在学习中,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对比为辅,理性认识;积累为重,预留空间。 四、说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词人相关资料,了解词人生平背景,同时我还制作了幻灯片。 五、说环节:根据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诵读感悟——提领内核——还原现场——纵横对比 六、说设计: (一)首先,创设情境: 在这个环节,我分五步推进: 1、读诗词,找区别。 课件投影:《清平乐村居》和清代高鼎的《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生自由朗读两首《村居》,师提问:看看这首词和这首诗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目的是强化诗、词的认识,区别不同。 2、词人介绍,导入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