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PDF.pdf

为什么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PDF.pdf

为什么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PDF.pdf
为什么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PDF.pdf

为什么植物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1)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可以阻止病毒的侵染或症状的产生。

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理:一种假说认为,当入侵病毒的裸露核酸进入植物细胞后,它们立即被细胞中的自由CP所重新包裹,从而阻止了入侵病毒核酸的翻译和复制。在离体条件下,附加自由CP能够抑制末装配病毒的翻译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说;另一假说认为,抗性机制是在CP水平上抑制病毒脱壳,此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转基因植株可抗完整病毒的侵染.但不能抵御裸露病毒RNA的入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制不是外壳蛋白在起作用,而可能是它的RNA转录物与入侵病毒RNA之间的相互作用

(2)病毒复制酶基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复制酶是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病毒复制酶一般是在病毒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并结合到寄主核糖体之后形成的。在植物中表达不完整的病毒复制酶基因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病毒的抗性,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基因转录后沉默有关。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

植物病毒病难以防治已成为植物界的“癌症”,给全球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减少经济损失,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需求。是农业生产当务之急。病毒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为筛选培育抗病、优质、丰产的新植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1986年,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多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策略,并成功地培育筛选出多种抗病毒的工程植物。

1.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基因工程抗病性

外壳蛋白是形成病毒颗粒的结构蛋白,它的功能是将病毒基因组核酸包被起来,保护核酸;与宿主互相识别,决定宿主范围;参与病毒的长距离运输等。1986年,的Beachy实验室的Powell-Abel等第一次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MV-Cp)基因插入修饰过的农杆菌质粒中,并置于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下,经农杆菌侵染而将TMV-Cp 基因转入烟草,并在烟草中表达TMV-Cp,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TMV-Cp基因已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在转基因烟草中TMV-Cp表达量占叶蛋白0.1%左右。攻毒试验表明:转基因烟草能够抑制TMV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阻止TMV 的系统侵染;并延迟发病12~30天。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诞生。自此科学家继续用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X和Y,大豆花叶病毒(SMV),苜蓿花叶病毒(AiMV)等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均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使转基因植物获得对该病毒的抗性。至今世界各地科学家已在15个病毒组中的30多种病毒中,证实了由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许多抗性工程植物相继进入大田试验。目前认为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是比较成熟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有人认为其机制是外壳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积累干扰了病毒脱衣壳,从而抑制了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复制,转运与积累,但许多实验结果预示其机制的复杂性。

2.复制酶介导的抗病性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

究结果。转入的这些基因均为切除了复制酶活性中心部位GDD核苷酸序列,大多数人认为表达的这些不稳定蛋白产物会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复制酶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行使,从而使工程植株具有抗病性。复制酶策略很有应用前景。

3.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

卫星RNA是独立于病毒基因组之外,依赖于其辅助病毒复制的小分子RNA,是病毒分子寄生物。我国田波实验室自1981年首次在国际上开展了利用卫星RNA防治病毒病害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毒(CMV)卫星RNA作为生物防治因子能有效地防治由强毒株系CMV引起的严重病害。1986年英国Baulcombe等首次将CMV I-17N卫星 RNA以双联体基因形式转入烟草,并得到抗CMV的工程植物。此后陆续将烟草环斑病毒和CMV 的卫星RNA转入烟草和番茄中并得到抗病植株。一般认为由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机制是卫星RNA与病毒RNA竞争复制酶,从而干扰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使表达卫星RNA工程植株得到保护。因具卫星RNA的病毒数量很少,使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的应用受到限制。 4.反义RNA和核酶策略

反义RNA对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在细菌中,与转录起始区互补的反义RNA最为有效。在真核生物中,与3′-末端序列互补的反义R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aulcombe等1987年和Cuozzo等1988年分别得到烟草环斑病毒的4个基因组RNA的反义序列和CMV-Cp反义序列的转基因植株。转基因工程株未获得对病毒的抗性或只表现微弱的抗性。Day等1991和Lindo等1992分别在双生病毒番茄金黄叶病毒和烟草蚀纹病毒上得到转反义RNA的抗性烟草。

核酶是一种高效特异的RNA内切酶,其结构包括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17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其中有3对碱基配对形成的茎和环结构,整个结构很象一个锤头,具自我切割的活性,锤头结构是自身切割活性的结构基础。只要已知某一RNA的序列,就可以出用于不同目的核酶进行特异地切割。因为植物病毒大多数是RNA病毒,并且许多已被测序,可以设计出特定的核酶,切割病毒RNA基因,从而破坏其生存的功能,达到抗病毒的目的。目前由核酶介导的抗病毒策略也成功的报道。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核酶也有可能将生物体内的有用的RNA作为耙子进行切割,破坏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以反义RNA和核酶介导的抗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5.复合基因策略

由外壳蛋白基因,缺损复制酶基因和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是比较成熟的研究策略。但这些工程植株抗病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转基因植物只抗一种病毒或抗亲缘关系较近的病毒。自然界中往往是几种病毒复合侵染植物。1990年Lawson将马铃薯病毒X和Y的外壳蛋白基因串联后转入马铃薯中,使转基因马铃薯表现出对这两种病毒的抗性。而且抗性高于转单一基因的对照植株。

6.其它抗病毒策略

封闭和干扰病毒的移动蛋白。病毒侵染植物体后,可以移动进行系统侵染,这种移动被认为是通过病毒编码的移动蛋白与胞间联丝相互作用,打开胞间联丝通道而进行的。封闭和干扰移动蛋白就可以限制病毒的扩散侵染。

植物抗体基因策略。1989年,Hiatt等将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中得到的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在转化株中表达了抗体的重链和轻链,通过表达重链和轻链的单株杂交,其后代体内得到完整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抗体。目前许多抗体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体中得到表达,并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这表明动物的免疫系统同样能够在植物体内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缺陷RNA策略。Marsh等1991年在原生质体体系中发现缺陷型的雀麦花叶病毒RNA

可以干扰野生病毒的增殖。缺陷干扰RNA在动物病毒中普遍存在,然而植物病毒中仅存在于Tombvirus和Carmovirus两个病毒组中,能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增强或减弱辅助病毒的症状由缺陷干扰RNA介导的抗病性还在探索中。

另外植物体自身的一些抗病毒的基因也被克隆,并用于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中。

目前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出现更有效更安全的抗植物病毒的策略。

抗病毒感染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在病毒感染早期,主要以固有免疫为主,这包括病毒入侵部位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如补体、降解素和溶菌酶等,干扰素和NK细胞。其中IFN和NK细胞的作用尤显突出。对防止病毒入侵、杀灭和清除病毒、终止感染,起着主要的免疫作用。适应性免疫出现较晚,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病毒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这就决定了细胞免疫在消除病毒感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抗体可以中和游离于细胞外的病毒,使病毒丧失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感染力。其在抗感染扩散过程中的作用也较为重要。 (一)固有免疫 1.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抑制。抗病毒蛋白主要有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前者可降解病毒的mRNA,后者可阻断病毒的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终止病毒复制。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在病毒复制的同时即产生和释放干扰素,并很快诱导邻近细胞使之产生干扰素。因此,干扰素既能限制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又能限制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图22-2)。IFN-a和IFN-β不仅可活化巨噬细胞及NK细胞,而且还可促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MHC I类抗原,有利于CTL发挥杀伤性作用。IFN-γ除具有抗病毒作用之外,还可诱导抗原呈递细胞表达MHC II类抗原,强化特异性免疫的识别过程,并可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和CTL的杀伤功能,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转化。

2.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非特异性地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后,由于MHC I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失而活化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及颗粒酶,溶解破坏病毒感染细胞;或通过活化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核酸酶,降解细胞基因组DNA,引起病毒感染细胞凋亡。NK细胞的杀伤作用出现较快,因此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NK细胞激活后,还可释放IFN-γ、TNF 等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NK细胞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被活化,其中以干扰素的激活尤为重要。 (二)适应性免疫

一种新型抗病毒兽药

一种新型抗病毒兽药-酵母多糖核苷酸酵母多糖核苷酸为灰黄色或类黄色粉末,易溶于水。主要成分酵母水溶性多糖,多种核苷酸等。 酵母多糖核苷酸是以高核苷酸热带假丝酵母为原料,经过液体深层发酵,细胞破壁、酶解、分离提纯和低温干燥等工艺而获得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的核苷酸多糖类物质。 强大的免疫细胞激活剂,肠道生理功能调节剂 酵母多糖核苷酸是定州市和美生物公司自主研发培育的优质高核苷酸酵母中提取的一种免疫多糖核苷酸,不仅含大量免疫多糖,还富含高含量核苷酸,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恢复肠道生理功能,提高采食量,健全肠道免疫屏障,防御病毒侵害能力大大增加,对细菌、病毒、真菌以及霉菌毒素等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也有很好的保护和恢复功能。 动物方面应用 1,优良免疫激活剂和生理功能调节剂,联合抗生素应用,协同增效,对于畜禽因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的以及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均有很好的效果。 2,核苷酸能有效保护幼龄动物抵御病毒的侵袭,能促进免疫器官进一步发育,健全仔猪鸡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有效降低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率,缓解仔猪应激(感染、断奶、转群和运输等),减少波动,稳定生产。非常好的预防及辅助治疗疾病,减少用药成本。解除母猪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生长,缓解不利因素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减少饲料霉变对繁殖性能的危害。 3,优良的免疫佐剂,提高疫苗成功率,提高机体抗体水平。 4,缓解各种应激(感染、转群、换料、免疫、长途运输)与疫苗协调作用,提高抗体效价,避免免疫失败,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特别预防病毒性疾病。 5,明显提高生长速度,增加出栏重,降低料肉比,提高肉禽出栏的均匀度。提高家畜日增重及降低料肉比,改善肉质色泽,刺激动物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健胃、增食和驱除肠内不良气体的作用。 水产方面应用 1,优良的免疫激活剂,增强机体抗病与抗应激能力,满足各种应激状态下的营养需求,促进机体快速恢复,提高养殖成活率。 2,很好的生理功能调节剂,改善肠道生理功能,吸收率提高,促进水生动物组织生长(尤其是虾、蟹蜕壳后增重),满足快速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3,促生长,促使养殖成品提前达到上市规格,缩短养殖周期。 4,诱食,具有动物喜食的鲜味,提高采食量。有效吸附肠道有害菌,促进有益菌增殖: 增强鱼虾蟹等抗病抗应激功能,提高机体耐高温、抗低温能力。

病毒外壳蛋白

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的介绍 来源:中国烟草在线摘自《烟草与生物技术》作者:发表时间:2003-9-19 中国烟草在线摘自《烟草与生物技术》1929年麦克纳研究发现,当一种弱侵染性病毒侵染烟草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挡其它强病毒侵染,也就是说植物经病原物诱导后可产生一定的抗性。植物由此获得的抗性被称之为诱导抗性。后来的研究证明: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交叉保护现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且两种病毒之间的外壳蛋白成分及结构越相似,交叉保护作用就越强。 美国科学家Beachy根据交叉保护的机制,设计出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引入植物基因组的抗病毒基因工程方案。1986年,他们将这一设想付诸实施,并成功地获得了抗TMV的转基因植株。具体做法是:将TMVU1植株的RNA分离出来,通过反转录酶将RNA反转录成cDNA,克隆其中一段编码病毒外壳蛋白的cDNA,在这一段cDNA的5′末端接上一个很强的植物启动子(CaMV35S),然后通过Ti质粒体转化系统将这一嵌合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将TMV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番茄,所的结果与上述相仿。大田试验表明,在接种TMV后,转基因番茄只有5%植株得病,因此番茄产量未减;而作为对照的非基因番茄约99%得病,产量损失达26%~35%。经美国农业部同意,这些转基因番茄已进入大田试验。这一结果为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展示了十分诱人的前景。从此,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抗病毒的方法被迅速用于其他感病毒植物。 到目前为止,已克隆了包括TMV、TRV(烟草脆裂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SMV(大豆花叶病毒)、ALMV(苜蓿花叶病毒)、RSV(水稻Stripe病毒)、PVX(马铃薯X病毒)及PVY(马铃薯Y病毒)在内的至少10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并成功地转入烟草、番茄、马铃薯、大豆及水稻等寄主植物中,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都具有阻止或延迟相关病毒病害发生的能力。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造成我国烟草生产重大损失的病毒,将其外壳蛋白基因转入香料烟品种,获得了抗病的优质香料烟品种。 转病毒外壳蛋白植物有以下特点:第一,外壳蛋白基因在植物中可稳定遗传;第二,对病毒的抗性具有特异性,即能抵抗与提供外壳蛋白基因的“供体”亲缘较近的病毒,而对亲缘关系较远的病毒不具抗性;第三,抗病毒能力与外壳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体内的表达量成正比。 关键词: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反转录基因重组基因工程 互补DNA:信使RNA(mRNA)分子的双链DNA拷贝 两条互补的单链DNA分子组成一个双链cDNA分子.因此,双链cDNA分子的序列同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一个cDNA分子就代表一个基因.但是cDNA仍不同于基因,因为基因在转录产生mRNA时,一些不编码的序列即内含子被删除了,保留的只是编码序列,即外显子.所以cDNA序列都比基因序列要短得多,因为cDNA中不包括基因的非编码序列---内含子.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精心整理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邢勇(包头轻工学院)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主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制的强抑制剂,但NA5’1.)但不能2. 合胞病毒、痘病毒等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3. 焦磷酸化合物:鳞甲酸钠(fos-carnet )是焦磷酸类似物,它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肝DNA 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牛乳房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 4. 缩氨硫脲:靛红-?-缩氨硫脲(IBT )是痘病毒的一种强抑制剂,也对某些腺病毒有效,只要干扰晚期的病毒mRNA 转译,另外对犬传染性肝炎、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等疾病亦有作用。

5.2—脱氧—D—葡萄糖(2—dG)及葡萄胺:2—dG抑制许多在细胞膜上成熟的病毒的增殖。有人认为它能干扰病毒特异性糖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正是粘病毒、副粘病毒并且还可能是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兽医临床上,只要用于防治兔的疱疹性角膜炎以及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犊牛角膜结膜炎。 6.其他抗毒药的化学药物:利福霉素、托利普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某些痘病毒及肿瘤病毒显示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机体细胞有毒。嘌呤霉素、放线菌酮、对已氟苯丙氨酸等能抑制病毒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也能够易致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复制,但因毒性较大而失去实用价值。左旋咪唑作为宿 IFN IFN IgY 、 气管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重要抗病毒的研究,以作用机制、有效成分提取、单方或复方制剂等的研究作为重点。重要更显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产业界对此也十分关注。 虽然国内外对抗病毒要的研究、筛选比较热门,但因毒性、残留、价格、疗效等因素可供生产运用的科技成果并不丰硕,这仍将是学术界和产业界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攻关课题。此外,因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以及动物经济价值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靠药物预防和治疗,而主要应从饲料管理、品种选育等方面认真研究对策,最大限度的避免畜禽遭受病毒侵袭,确保养殖成功。抗

为什么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

为什么植物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1)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可以阻止病毒的侵染或症状的产生。 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理:一种假说认为,当入侵病毒的裸露核酸进入植物细胞后,它们立即被细胞中的自由CP所重新包裹,从而阻止了入侵病毒核酸的翻译和复制。在离体条件下,附加自由CP能够抑制末装配病毒的翻译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说;另一假说认为,抗性机制是在CP水平上抑制病毒脱壳,此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转基因植株可抗完整病毒的侵染.但不能抵御裸露病毒RNA的入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制不是外壳蛋白在起作用,而可能是它的RNA转录物与入侵病毒RNA之间的相互作用 (2)病毒复制酶基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复制酶是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病毒复制酶一般是在病毒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并结合到寄主核糖体之后形成的。在植物中表达不完整的病毒复制酶基因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病毒的抗性,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基因转录后沉默有关。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 植物病毒病难以防治已成为植物界的“癌症”,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减少经济损失,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需求。是农业生产当务之急。病毒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为筛选培育抗病、优质、丰产的新植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1986年,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多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策略,并成功地培育筛选出多种抗病毒的工程植物。 1.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基因工程抗病性 外壳蛋白是形成病毒颗粒的结构蛋白,它的功能是将病毒基因组核酸包被起来,保护核酸;与宿主互相识别,决定宿主范围;参与病毒的长距离运输等。1986年,美国的Beachy 实验室的Powell-Abel等第一次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MV-Cp)基因插入修饰过的农杆菌质粒中,并置于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下,经农杆菌侵染而将TMV -Cp基因转入烟草,并在烟草中表达TMV-Cp,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TMV-Cp基因已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在转基因烟草中TMV-Cp表达量占叶蛋白0.1%左右。攻毒试验表明:转基因烟草能够抑制TMV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阻止TMV的系统侵染;并延迟发病12~30天。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诞生。自此科学家继续用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X和Y,大豆花叶病毒(SMV),苜蓿花叶病毒(AiMV)等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均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使转基因植物获得对该病毒的抗性。至今世界各地科学家已在15个病毒组中的30多种病毒中,证实了由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许多抗性工程植物相继进入大田试验。目前认为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是比较成熟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有人认为其机制是外壳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积累干扰了病毒脱衣壳,从而抑制了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复制,转运与积累,但许多实验结果预示其机制的复杂性。 2.复制酶介导的抗病性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

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_凌孙彬

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02A309) 收稿日期:2011-10-14;修回日期:2012-02-13作者简介:凌孙彬(1989-),男,浙江杭州人,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E -mail :lsb0330@126.com 通信作者:王立明,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 :Wangbcc259@yahoo.com.cn 第34卷第2期2012年4月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34No.2Apr.2012 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凌孙彬1 ,唐 博2,王立明 2 (1.大连医科大学七年制2007级,辽宁大连116044;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三科,辽宁大连116027) 摘要:线粒体DNA 的突变和蛋白表达谱的异常,将严重影响细胞的凋亡和能量代谢过程,这一变化可能是恶性肿瘤细胞代谢及功能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分析肿瘤细胞或组织在某一时间点内全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活性,而基于亚细胞水平研究的线粒体蛋白质组学较传统蛋白质组学研究有更高的分辨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改变与多种肿瘤相关,随着亚细胞分离技术和蛋白质鉴定技术的发展,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寻找新的肿瘤相关特性蛋白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肿瘤;线粒体;蛋白质组学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295(2012)02-0179-03 Advance of mitochondrial proteomics in cancer research LING Sun -bin 1,TANG Bo 2,WANG Li -ming 2 (1.Grade 2007,Department of Seven -year Curriculum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44,China ;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7,China ) Abstract :The mutational mitochondrial DNA and abnormal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proteins ,inducing a severe impact on apoptosis and energy metabolism of cells ,may serve as a significant composition of overall 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dis-order in malignant cells.Proteomics displayed the capability on analysis of entire proteins expression in certain period in cells or tissues.Furthermore ,mitochondrial proteomics ,focusing on phenotype on subcellular level ,has higher resolution.Numbers of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proteome and tumors.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ubcellular isolation and proteins identification technics ,mitochondrial proteomics play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finding cancer -related specific molecules.Key words :tumor ;mitochondria ;proteomics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肿瘤研究提供了 全新的方法和思路,细胞水平的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是,现有分离技术下往往难以一步到位地获得细胞的全蛋白质组,大量的低丰度蛋白质未能得到显现和分析。因此,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开展可以作为传统蛋白质组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针对全细胞蛋白质组学研 究的复杂性。线粒体(mitochondria , Mt )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除作为能量产生的场所外,已发现其参与包括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在内的多种病理 生理过程[1] 。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已被运用于部分 肿瘤的研究中, 进一步阐明线粒体蛋白质与肿瘤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新的肿瘤相关特异性蛋白。本文就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

具有广泛抗病毒活性的SAMHD1蛋白的研究进展

具有广泛抗病毒活性的SAMHD1蛋白的研究进展 摘要:SAMHD1蛋白是2011年首次被认定为一种独特的天然抗病毒因子,它主要在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髓系细胞中表达。它通过降解细胞内dNTPs 的水平,使细胞内的dNTPs的水平低于病毒复制所需的水平,从而抑制髓系细胞中反转录病毒和DNA病毒的复制。HIV-2产生的病毒蛋白X(Vpx)可将泛素连接酶与SAMHD1相结合,使SAMHD1分子最后被蛋白酶体降解。最近还发现SAMHD1蛋白活性受多种因子影响,具有调节肿瘤细胞中LINE-1活性的功能。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SAMHD1的结构、功能、抗病毒机制以及影响因子进行综述。 关键词:SAMHD1蛋白;HIV限制因子;影响因子;抗病毒机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该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侵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Montaginer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Gallo等首次证实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以来,该病毒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之一。1985年,在中国境内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患者,其后HIV感染人数及(AIDS)患者逐年增加,并发展为全国流行。尽管最近艾滋病的流行已得到有效遏制,但“防艾”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医疗卫生与社会问题。在逾30年的研究历程中,全球研究者在HIV的发病机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机体免疫反应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没有开发出可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预防性疫苗。2011年,研究者在髓系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天然抗病毒因子-SAMHD1蛋白,具有独特的抗HIV病毒机制,并且对多种不同类别的病毒有确定限制作用。本文将对SAMHD1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1SAMHD1蛋白的发现历程 人源SAMHD1蛋白由我国著名免疫学家曹雪涛院上在2000年首次在人树突细胞中发现,并于2009年确定该蛋白与人体自身免疫疾病AGS (aicardi-goutie’res syndrome)综合症相关。SAMHD1蛋白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细胞库核苷酸量的水平和清除髓系细胞内过多的核苷酸,从而减少机体的对核苷酸代谢障碍所产生的免疫反应。AGS疾病为Mgl1基因突变所致,是一种非常罕见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大量的干扰素,激活机体非正常免疫反应,出现系统性的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疾病,严重者还会出现脑萎缩并产生脑病相关的后遗症。该疾病主要原因是髓系细胞内缺乏内源性SAMHD1蛋白和细胞内核苷酸代谢失调,机体的非正常免疫反应被激活所造成。 2SAMH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区域

病毒一般是指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生...

病毒的结构与研究技术 柳正(0313302152)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病毒常见的三维结构,并且介绍了研究病毒三维结构的方法,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技术,电子显微学技术,核磁共振技术. 关键词:正二十面体;螺旋对称;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冷冻电镜三维重构. 病毒一般是指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生物.迄今为止是人们在超微世界里所认识的最小生物之一[1].自从人们发现病毒以后,对病毒形态与结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家孜孜探索的课题,病毒的形态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功能的体现者.其生理状态结构的真实阐明是对其生存机制和侵染功能了解的有效途径,自1935年美国科学家Stanly获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结晶,1939年德国科学家Kausch 利用电子显微镜看到TMV 长形粒子以来, 原有研究病毒的结构技术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涌现.[2] 1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电子显微镜下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形态,同一种病毒也不尽相同.最初应用电镜技术观察病毒形态只有球形,杆状,蝌蚪形.随着研究技术发展,对病毒的形态结构越来越精细,球状,弹状,砖形,冠状,杯状,轮状,肾形,等多种多样的形状,从这些千差万别的形态中,病毒取型只有两种基本的形状,一是多面体型,另外一种是螺旋型.根据病毒本身形态结构特点,和衣壳对称型划分为四种,.二十面体对称病毒,螺旋对称病毒,复合对称病毒,复杂对称病毒.[3] 其它相关形态空瘪型病毒颗粒,在对称壳膜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往往见到中空的或者空瘪形的病毒颗粒,是由于其中核酸没有或者含量较少,有学者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是病毒样品处理过程中,病毒遭到破坏,核酸丢失造成,另一种可能壳膜装配时核酸还没有装入进去的暂时形态.病毒的衣膜在其壳膜外表面有一层含有磷脂的衣膜,其来源包括有宿主细胞的质膜或者宿主细胞的核膜如疱疹病毒在核内装配核壳,当它经过核膜时带上一层外膜,当从细胞质卷出胞外时又带有另外一层细胞膜.把这类带有来自宿主细胞的膜性结构称为披膜病毒.[4] 1.1正二十面体病毒结构 在立体对称中,除了一些噬菌体具有八面体对称外,Crick和Watson断定有些球形病毒时二十面体对称的.现已已经证实许多动物病毒都具有二十面体对称. 一般说来,正二十面体衣壳分两级形态结构:一是由蛋白质原体的短带形成电镜可见的壳粒结构,二是由壳粒进一步排列形成的衣壳.原体和壳粒都是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原体间键比壳粒间键要短.这造成在电镜下能够看到区分壳粒,而不能区分原体.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主要由它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是原体和壳粒遵循几何晶体集结形成的.空心衣壳在提纯时往往可以解离成完整的壳粒,在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时,可以得到原体和一些寡聚体. 二十面体是由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20个顶点和30条棱所组成.若以相对应的顶点为轴旋转72度其型不变,旋转5次复位,称为5-重对称轴;若以相对应的三角形面的中心连线为轴,旋转120度其型不变,旋转3次复位,称为3-重对称;若以相对应的棱的中点连线为轴,旋转180度其型不变,旋转2次复位,称为2-重对称轴.对于病毒是二十面体的证实,一是利用X射线技术获得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晶样品的清晰的衍射图象,二是电镜技术,用双屏蔽方法测定的大纹红色

兽药临床应用

临床药物应用 病一、大肠杆菌病,离不开三代头孢 10-15mg/kg水 ①胸腔感染头孢噻呋钠多粘菌素 ②腹腔感染头孢哌酮钠左旋氧氟沙星 ③全身感染头孢曲松钠 四个重要原则: ①早晨6-8点钟,大肠杆菌的细胞壁最薄所以杀菌效果做好 ②集中1/3-1/4的饮水量投药 ③水温25-30摄氏度,药物溶解性最好 ④2/1-1小时内喝完 二、呼吸道:强力/阿齐/红霉素/林可霉素+氨基糖甙类(丁胺/庆大/青霉素)组合效果最好 1、呼吸道与大肠杆菌混感最佳治疗方案: ①早晨6-8点钟用大肠杆菌药 ②晚上用呼吸道药,一半饮水一半喷雾效果最好,喷雾十分钟见效。 喷雾:饮水=10:1(效果比) 2、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传支、传喉、传鼻):在呼吸道产品的基础上配合异烟肼、西咪替叮, 喷雾给药加入二羟丙茶碱可快速平喘。恩诺+6-甲氧治疗传鼻效果较好 3、病毒+枝原体 枝原体+大肠杆菌+非典型新城疫+法氏囊:早晨:6-8点大肠杆菌饮水 中午:蜂胶饮水 晚上:喷雾 三、病毒病 蜂胶100ppm喷雾预防效果较好,蜂胶具有抗菌、抗球虫、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多重作用。蜂胶主要成分为:类黄酮、咖啡酯、高姜良素等成分。 增效:TMP的抑菌、协同增效作用。 强效:蜂胶能增加血药浓度的再循环。青霉素与安乃今/丙璜舒,强力与溴己新,蜂胶与利福平/强力/头孢/青霉素类 法氏囊病:牛黄酸 四、球虫治疗原则:杀虫卵、止血痢、止腹泻 1、小场球虫:妥曲珠利10ppm饮水,加入磺胺甲恶唑、硫酸新霉素、vk3、安络血、水杨酸钠 2、盲肠球虫:磺胺奎恶林钠100ppm饮水加入磺胺甲恶唑钠、vk 3、安络血、地米钠。 青霉素:链霉素=1:1 1克对水3千克 土霉素+TMP=1:1 200ppm饮水治疗球虫效果较好 3、白冠病: ①肉鸡磺胺甲恶唑+乙胺嘧啶 ②蛋鸡、种鸡克林+氯喹或阿齐+氯喹 4、绦虫病:氯氰碘硫胺钠+吡喹酮拌料 5、水样腹泻:肉鸡30日龄以后:利福平+痢菌净+西咪替叮

兽药知识

兽药基础知识一 第一章药物的常识: 什么是药物:药物就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畜(牛、羊、猪等)、家禽(鸡、鸭、鹅、鸽子等)疾病的物品。常用兽药的分类: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分类:抗菌药物又分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两类。所谓抗生素就是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这种代射产物对其他的某些微生物有抑制生长或杀灭作用。所谓合成抗菌药就是人们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制作的抗菌物质,不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 第一节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为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两类。 一、抗生素:抗生素通常分为八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噻呋、先锋霉素5等; 3、氨基糖甙(读间同:代)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安普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等; 5、四环素类: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 6、氯霉素类:氟苯尼考、甲砜霉素、氯霉素等; 7、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8、其他类:硫酸粘杆菌素等。 (一) 、青霉素类: 来源:青霉素类是由青霉菌发酵液中提取或进一步半合成制取的一类以青霉烷为母核的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烷和内酰胺都是指的某一种化学结构) 作用原理:青霉素类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新生的细胞壁产生缺陷而发生溶菌。在较低浓度时仅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则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各种螺旋体和放线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革兰氏是指的一种细菌的染色液,根据细菌染色后呈现颜色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药物配伍:目前通常将抗生素分为4大类: 第一类是繁殖期杀菌剂:即在细菌的大量、高速繁殖阶段对细菌的作用最好,而且起的是杀灭细菌的作用通常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第二类是静止期杀菌剂:即在细菌的繁殖相对不活跃的阶段对细菌的作用最好,而且起的是杀灭细菌的作用。通常包括氨基糖甙类、其他类中的粘杆菌素等。 第三类是快速抑菌剂:即该类药物能迅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即能放慢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使单个细菌的生长繁殖周期大大延长。但并不能直接杀死细菌,通常包括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等。 第四类是慢效抑菌剂:即该类药物能缓慢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通常包括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TMP(甲氧苄啶)等。 一般来说,第一类和第二类配伍可获得协同作用(即增效作用)。 第三类和第四类配伍可产生相加作用(即效果增强)。 第一类和第三类配伍可出现拮抗作用(即效果降低)。

第三章 病毒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病毒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包涵体:当病毒颗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形成了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观察的特殊群体,称为包涵体。 2.噬菌斑:将噬菌体与敏感宿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宿主细菌菌苔上出现的一个个透明圈或负菌落,称为噬菌斑。 3.烈性噬菌体:短时间内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通过裂解寄主细胞而释放出来的噬菌体,被称为烈性噬菌体。 4.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核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核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核基因组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寄主细菌裂解,称作温和噬菌体。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6.溶源性: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与宿主菌共存的特性称为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7.溶源菌:是指在核基因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 8.病毒多角体: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称为多角体。 9.类病毒:是由单链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10.拟病毒:是一类包裹于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11.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包涵体和噬菌斑各有何实践意义? 答:1、包涵体是病毒颗粒的群体形态,有助于对病毒的分离、纯化、鉴别和计数等许多实际工作。由于不同病毒包涵体的大小、形状、组分以及存在于宿主细胞中的部位均不同,所以包涵体可用于病毒的快速鉴别和某些病毒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2、噬菌斑有一定的形态,可用作该噬菌体的鉴定指标,也用于纯种分离纯化和计数。 三、简述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双层平板法。 答:预先分别配制含2%和1%琼脂的底层培养基和上层培养基。先用底层培养基在培养皿上浇一层平板,待凝固后,再把预先融化并冷却到45℃以下,加有较浓的敏感宿主和一定体积待测噬菌体样品的上层培养基,在试管中摇匀后,立即倒在底层培养基上铺平待凝,然后在37℃下保温。一般经10余h后即可对噬菌斑计数。 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使噬菌斑大小一致、边缘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的应用 姓名:学号 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导师: 摘要随着人类全基因组计划(HGP)测序工作的完成, 对基因功能即基因表达产物蛋白的研究已经拉开了序幕。蛋白质组学研究直接定位于蛋白质水平, 大规模地分析组织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是后基因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 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可以大规模地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性质以及定义信号网络中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从而有希望发现控制肿瘤进程的关键分子, 为肿瘤的诊断、分型、药物研制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蛋白质组学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肿瘤应用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研究一种细胞或一种生物中全部蛋白质的表达、结构、功能等的新兴学科,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一起构成了当代生命科学的组学( -omics) 系列。蛋白质组学一般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 expression proteomics)、结构蛋白质组学( structural proteomics) 和功能蛋白质组学( functional proteomics) 3 个方面。表达蛋白质组学也叫差异蛋白质组学,主要对正常、疾病或药物处理细胞或亚细胞中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研究; 结构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特定细胞或细胞器中蛋白质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组成,确定其定位并了解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功能蛋白质组学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主要研究蛋白质转录后修饰,为细胞信号转导、疾病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基因的多阶段病理过程.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肿瘤研究开始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肿瘤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 蛋白质作为基因功能的主要执行者, 一方面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如异型性、恶性特征等).李国庆[1]等参考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肿瘤发生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肿瘤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抗病毒药在兽药领域的应用 邢勇(包头轻工学院 )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主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 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 制的强抑制剂,但在动物体内却有毒性。 一、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不尽一致。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九种方式:抑制病毒吸附;抑制病毒穿入;抑制病毒脱壳;抑制病毒核酸复制;抑制病毒核酸转录;抑制病毒蛋白合成;促进机体抵抗力、诱生干扰素;抑制病毒装配;阻断细胞受体。其中,抗病毒药物抑制病 毒核酸复制时,通过下列形式体现:抑制病毒DNA合成;掺入病毒核酸:抑制 病毒DNA或RNA多聚酶活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病毒胸苷激酶活性;抑制病毒肌苷磷酸脱氢酶;改变病毒m NA5端帽子结构。 二、抗病毒的化学药物 1.金刚胺及其衍生物:金刚胺类药物主要包括金刚烷胺( amentadine )和甲基金刚胺(rimengtadine )两种。它们作用于细胞和病毒膜蛋白的融合,防止病毒入侵寄主细胞,或阻 断其脱壳过程,但不能抑制病毒吸附过穿入细胞。金刚烷胺对细胞内膜有缓冲作用,使其PH不降低,兽医临床上常用于禽流感、牛副流感3型、牛病毒性腹泻及猪流感的防治。但据报道用 金刚烷胺防治产蛋鸡流感时,易致鸡产蛋率下降。在人医上常用其防治人的流行性感冒

2.病毒唑:病毒唑为核苷类似物,又称利巴韦林,类似鸟苷,为细胞激酶磷酸化。该药物对流感病毒效果较强。在兽医临床上,病毒唑常用于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痘病毒等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但其对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不可长期使用。 3.焦磷酸化合物:鳞甲酸钠( fos-carnet )是焦磷酸类似物,它主要抑制疱疹病毒、嗜 肝D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兽医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牛乳房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等。 4.缩氨硫脲:靛红-?-缩氨硫脲(IBT)是痘病毒的一种强抑制剂,也对某些腺病毒有效,只要干扰晚期的病毒mRN转译,另外对犬传染性肝炎、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等疾病亦有作用。 5.2—脱氧一D —葡萄糖(2 —dG及葡萄胺:2 —dG抑制许多在细胞膜上成熟的病毒的增殖。有人认为它能干扰病毒特异性糖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正是粘病毒、副粘病毒并且还 可能是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兽医临床上,只要用于防治兔的疱疹性角膜炎以及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犊牛角膜结膜炎。 6.其他抗毒药的化学药物:利福霉素、托利普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某些痘病毒及肿瘤病毒显示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机体细胞有毒。嘌呤霉素、放线菌酮、对已氟苯丙氨酸等能抑制病毒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也能够易致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复制,但因毒性较大而失去实用价值。左旋咪唑作为宿主抵抗力的调节剂特别是为细胞介导免疫的刺激剂而在抗病毒的作用上大有希望。 三、干扰素( interferon,IFN ) IFN 是一组由病毒或其它诱生剂使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分泌性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免 疫调节及抗增殖作用,因而抑制病毒的生长,它的作用反映于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防御机制。干扰素有天然干扰素及基因工程干扰素两种。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它主要作用于细胞受

二十面体病毒衣壳蛋白自组装结构的研究

皖西学院 化学化工文献信息检索 检 索 报 告 姓名:XX 学号:XXXXXX 班级:班

课题:二十面体病毒衣壳蛋白自组装结构的研究 1 指导老师 一、课题的背景和目的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病毒无细胞结构。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衣壳(capsid)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又称为壳体。衣壳是由病毒衣壳蛋白亚基所形成的寡聚体。衣壳的作用是用于包裹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包在病毒核酸外的蛋白质外壳。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它是由规则排列着的许多单元小粒子构成,这些小粒子是亚单位称为壳微粒 与病毒相比,壳微粒是单纯的蛋白质分子,有的是由本身数个结构单位聚集而成。作为衣壳的基本形态,有的是壳微粒呈螺旋状排列的圆柱状(烟草花叶病毒等),有的是壳微粒排列成等轴形状的正二十面体(腺病毒等)。 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蛋白质,是由一定数量的壳粒组成。壳粒是衣壳的形态学亚单位。由于病毒核酸的螺旋构形不同,衣壳的壳粒数量及排列方式也不同。病毒衣壳的功能: 1、护病毒核酸,使之免遭环境中的核酸酶和其它理化因素破坏。 2、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因病毒引起感染首先需要特异地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而无包膜病毒是依靠衣壳吸附于细胞表面的。 3、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诱发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这些免疫应答不仅有免疫防御作用,而且可引起免疫病理损害,与病毒的致病有关。 由此可知,病毒与人们的生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二、初步检索策略的分析 1)通过百度了解一下病毒、病毒衣壳蛋白的基本性质 首先通过百度用检索词“病毒”来检索有病毒的网页。虽然检索结果很

抗病毒蛋白

抗病毒蛋白(12种) (Antiviral protein) 摘要: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是抗病毒免疫中重要的蛋白质,它能诱生抗病毒白蛋白来阻止新病毒的产生。但在机体内还存在着其它很多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的蛋白质,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其它种类的抗病毒蛋白。 关键字:抗病毒蛋白;作用机制 Abstract: After the virus enters the body, wich can stimulate macrophages, lymphocytes and cells to produce interferon.which is the important proteins that can induce an antiviral albumin to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new viruses with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ctivity. However, in vivo there is a w variety of other proteins that having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viral immunity.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ther types of anti-viral proteins. Key Word: antiviral protein; mechanism of action 一、干扰素(Interferon,IFN) 1、干扰素的分类 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根据干扰素产生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分为I型干扰素(IFN-α和IFN-β)和II型干扰素(IFN-γ)。IFN-α、IFN-β和IFN-γ,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 I型干扰素:是许多不同的细胞对病毒应答时产生的细胞因子,保护临近细胞不受病毒感染,其合成受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诱导,在抗病毒感染的先天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II型干扰素:是由Th1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抗病毒,增强巨噬细胞和PMN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巨噬细胞。 表1 干扰素的分类 I型(IFNα/β)II型(IFNγ) 起源所有有核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Th1,γδ和CD8细胞 诱导物病毒、其他细胞因子、某些细胞内 细菌和原生动物 抗原刺激的T细胞 功能抗病毒、增加MHCI类表达、抑制 细胞增殖抗病毒,增加MHCI类和II 类表达,激活巨噬细胞 2、抗病毒作用机制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发挥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处于静止状态,干扰素的产生受到抑制。如有病毒感染或非病毒性诱生剂(如人工合成的双链聚肌胞,Poly I:C)作用于细胞膜上,激活干扰素编码基因,即开始转录干扰素的mRNA,再转译为干扰素蛋白。因此诱生的干扰素很快释放到细胞外,作用于邻近的未受感染的细胞膜受体系统,该系统由神经节苷脂组成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可能由糖蛋白组成的激活位点所组成。当IFN与受体结合后,产生一种特殊的因子,使抗病毒蛋白(AVP)基因解除抑制,转录并翻译出A VP,主要是蛋白激酶、2’-5’A合成酶、磷酸二酯酶,这些酶与

抗病毒兽药

新型抗病毒兽药聚肌胞 【英文名】Poly I:C 聚肌胞,双链聚肌胞,聚肌胞苷酸;聚肌苷酸胞嘧啶核苷酸,聚肌苷酸-聚胞苷酸, 双链聚肌苷酸一聚胞苷酸聚合物。【同义词】 双链聚肌胞分子式:C10H13N4O8P?C9H14N3O 标准含量:45%到55% 分子量:671.41单链(PI)和单链(PC)是这两种产品一定要等摩尔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两单链缺一不可。双链聚肌胞用于抗病毒感染,缩短病程,效果很好,单链无此作用。单链的含量要比双链高一半。 【作用与用途】 为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在体内细胞诱导下产生干扰素,有类似干扰素的作用,故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 【人药方面】 人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角膜炎、带状疱疹、各种疣类和呼吸道感染等。 【兽药方面】 预防和治疗家禽、家畜、水产类病毒性疾病。 1、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 2、广谱抗病毒,可用于: 鸡:传支、传喉、新城疫、流感、法氏囊病、鸡痘。 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 水产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等。 猪:猪无名高热病(蓝耳病变异株)、圆环病毒、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病毒性腹泻、非典型猪瘟等。 聚肌胞可用于免疫功能受损引起的疾病,具有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生素等药物的疗效。3、 【聚肌胞的特点】 1、使用方便、广泛。可以与许多药物同时使用, 与黄芪多糖、虫草菌丝体、酵母甘露聚糖肽、酵母多糖核苷酸,酵母葡聚糖,酵母甘露寡糖等配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抗生素配伍具有协同相加作用。在粉、散剂、口服液、注射液等许多品种中添加本品,具有明显提高原有产品疗效的作用,同时不干扰原产品的检测;本品无种属特异性,可广泛在家禽、家畜、水产等动物上使用。 2、使用安全。一是使用聚肌胞后不影响机体抗体水平,,避免了由于加强免疫引起的抗体水平过高及疫苗应激反应和避免药残,影响家禽产品出口,可用于预防肉仔鸡后期常发的严重病毒性疾病;二是抗病毒谱广,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3、可以与疫苗同时使用,能起到弥补免疫空白期、缓解疫苗应激反应、增强免疫效果。聚肌胞(1%含量原粉)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可口服给药,不受消化酶和胃酸的破坏,常温可保存二年 4、【用法用量(1%含量)】:预防每1g拌料50斤(或兑水100斤)混匀,治疗量需加倍。连用3-5天,发病期间配合其它药物使用效果更佳。 【聚肌胞规格】1%含量原料和注射级纯粉两种规格。 【聚肌胞预混剂包装】注射级纯粉1000g/袋;1%含量25kg/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