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治中心工作职责(政府用制度).

综治中心工作职责(政府用制度).

综治中心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综治工作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积极向上级综治部门和同级党委政府提出综治工作意见建议。

二、依托社会治安、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周边治理、护路护线、两新组织等7个专项组,切实加大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夯实“打、防、管、控”基础。

三、建立健全多元调解、三调联动衔接联动和月分析研判例会工作机制,源头抓好社会矛盾的预防排查化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四、推动网格化、十有十无、零发案、平安示范村居(社区)、单位、行业、家庭创建,从而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加强突出治安问题和公共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完善治安形势分析制度,采取常态工作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要加大对村霸、寨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最大限度保障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综治和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依法维权理念,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七、组织开展见义勇为的推荐、申报、评比、表彰、奖励、帮扶、慰问、解困等服务管理工作,大力弘扬社会正气。

八、加大国家安全和反邪教工作,维护基层政权稳定,

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九、认真做好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和天网工程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使用和管理,最大限度依靠科技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十、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建立治安志愿者、治安巡防队伍、邻里守望、鸣锣喊寨、十户联系等群防群治组织,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商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9号)、《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厅字【2016】8号)、《贵州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办法》(黔委厅【2013】42号)、《贵州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黔委厅字【2017】4号)、《黔东南州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黔东南党办通【2017】31号)等文件精神,落实综治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强化领导责任和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2、重视签订综治工作责任状和综治目标考核细则,每年将上级工作目标和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逐项细化、量化,作为督查、考核属地党政和部门党政履职的依据。

3、建立治安挂牌整治机制。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治安混乱乡镇和治安问题突出的区域、部位、领域,开展挂牌整治督办。对整治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且在整治期限内不能摘牌的,进行约谈甚至落实“一票否决”。

4、健全和完善五部委联席和综治实绩档案机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将综治实绩档案作为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履职的书面报告,通过五部委联席会议,客观公正的评价属地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履职情况,并作为干部考核、晋职、表彰奖励和处罚的依据。

议事协调制度

一、议事协商机制。本中心建立半月一次的工作例会(联席会议),会议由综治中心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或综治委主任(乡镇长)主持,受主任委托也可由综治中心(综治委)副主任(政法委书记)主持。村居(社区)两委负责人、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林业、农业、民政、水利、安监、交通、城建、学校、医院等七站八所,视情况参加。

二、议事协商内容。听取辖区治安形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校园周边治安、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汇报和其他情况汇报,集中分析研究、梳理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议事协商纪要。每次例会过程中,明确专人做好会议签到和记录,就协商过程中形成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形成专题会议纪要,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下发参会相关单位执行,抓好落实,并于下次议事前听取落实情况汇报,形成一件一件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