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强化对外政策行动的新举措及其思考

欧盟强化对外政策行动的新举措及其思考

欧盟强化对外政策行动的新举措及其思考
欧盟强化对外政策行动的新举措及其思考

欧盟强化对外政策行动的新举措及其思考

房乐宪

2012-10-23 10:05:05 来源:《教学与研究》(京)2007年1期作者简介:房乐宪(1967-),山东诸城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欧洲一体化与中欧关系。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欧盟委员会2006年6月发布的《世界中的欧洲》文件,是欧盟针对全球化及其蕴含的新挑战,以及审视和反思近年来欧盟对外政策行动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分析了该文件出台的背景和基本宗旨,重点阐述了欧盟在该文件中所表达的强化对外政策行动效果的基本前提和行动步骤,在此基础上,就该文件出台的政策含义和文件实施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几点看法,并认为该文件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关键词:欧盟对外政策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欧洲安全

欧盟委员会2006年6月8日发布了名为《世界中的欧洲》的重要文件。[1]该文件审视了在不改变现有条约基础上如何加强欧盟的外部行动问题。文件在分析欧盟当前面临的新挑战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使欧盟对外政策更加连贯、有效和清晰的一些实际建议。该文件在2006年6月15-16日欧洲理事会会议上得到认可,6月16日通过的《理事会轮值主席结论》表示,“欧洲理事会欢迎由欧盟委员会主席提交的《世界中的欧洲》文件和委员会正在执行的内部措施。”[2]很大程度上,该文件可以看作自2005年6月欧洲宪法条约批准受挫以来欧盟对其对外政策行动的一种新的审视,对观察欧盟今后的对外政策走向有重要意义。

一、提出强化对外政策行动的背景和基本宗旨

欧盟委员会发布《世界中的欧洲》文件,是面对全球化及其蕴含的新挑战做出的必然选择,也是近年来欧盟审视和反思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体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欧盟面临一系列更严峻挑战:从欧盟自身的深化和扩大,到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凸现,从寻求经济稳步增长到谋求地区稳定与安全。早在2003年12月,欧盟针对欧洲50多年来的安全形势变化,通过了第一个欧盟安全战略文件——《更美好世界中的安全欧洲》。[3]当时这份文件就阐述了欧洲新形势下面临的新安全挑战,其中包括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家治理失败、地区冲突和有组织犯罪等。欧盟在捍卫自身安全上需要实现三个战略目标:即应对安全威胁、实现周边安全和以有效的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欧盟安全战略文件通过后欧盟独立防务建设发展迅速,但总体讲,欧盟对外政策行动的效率和连贯性并未根本改善。欧盟此次在《世界中的欧洲》文件中指出,欧洲正面临强有力的经济竞争和新的安全威胁。一方面,欧盟注意到世界经济中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挑战。欧盟意识到世界经济均势已发生变迁,像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对原材料、能源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这一点在欧盟委员会2005年10月向欧盟首脑会议提交的《全球化世界中的欧洲价值观》就已经明确:“欧盟每天都感觉到类似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等新的经济巨人崛起的冲击。”[4]这次欧盟在文件中再次重申此挑战对欧洲的重要涵义。另一方面,许多棘手的全球性威胁依然是欧洲安全关注的重点。欧洲正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目标和恐怖主义组织隐藏的基地。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而言,欧盟认为这是对欧洲乃至国际社会潜在的最大威胁。就地区冲突而言,欧盟对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深表不安,认为许多地区冲突都直接或间接

威胁欧洲利益。此外,一些国家的治理失败可能引发地区不稳定和滋生恐怖主义及有组织犯罪一系列新挑战,需要欧盟加强对外政策行动的有效性和连贯性,从而捍卫和促进欧洲的利益和价值观。

此文件也是对2005年10月2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的一种回应。由于欧盟宪法条约批准进程在法国和荷兰受阻、欧盟中期预算悬而未决,此次峰会一度受到广泛关注。但宪法危机和中期预算这两个敏感问题并未被列入讨论范围。这次会议避开欧盟面临的最棘手问题,重点讨论了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欧盟未来的发展模式等议题。有分析认为,尽管欧盟成员国在内部事务领域出现分歧和混乱,但有证据显示成员国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准备加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比如会议发布了对叙利亚和伊朗政府现行政策的一致谴责声明。这就是所谓欧盟此次会议上体现“内部事务有分歧,对外事务求统一”的特点。[5]尽管欧盟比以往更渴望在外交、安全甚至防务政策领域做出更多努力,但各成员国仍未做好准备让欧盟有足够的政策手段做出行动。

总之,《世界中的欧洲》旨在使欧盟在现有的条约背景下,能够界定一种强有力的集体目标意识,并确保欧盟的政治意志得到必要的政策手段支持。文件建议成员国和欧盟机构共同处理下列问题:如何发展和执行欧洲对外政策;如何更连贯地运用所有可能的内外政策手段;如何加强欧盟政策和行动的民主合法性和透明度,并由此提高其公众接受程度。[3]

二、强化对外政策行动的基本前提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挑战,欧盟全面分析了加强对外政策行动的条件和可能性,并重点提出了欧盟未来前进的实际步骤。其中涉及强化欧盟对外政策行动

的基本前提包括:

第一,欧盟已经具备的对外政策资产。过去50多年来,欧盟发展了包括政治、经济、商业、金融等在内的一系列对外政策手段。其中5项对外政策资产被特别强调:[1](Part 2)(1)欧盟扩大。过去的扩大进程表明欧盟促进稳定和繁荣的能力以及这种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成功。欧盟的合作和一体化模式对欧盟近邻国家及世界其他地区具有巨大吸引力。(2)贸易和竞争。文件表示,欧盟一直致力于逐步开放全球市场和以法治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有助于加强欧盟对外竞争性、降低价格和增加消费者选择机会的新动力。(3)发展。欧盟提供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发展和人道援助。欧盟对非加太地区新的发展战略和综合政策,表明欧盟在全球化背景下支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有效的多边主义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4)战略关系、政治对话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欧盟与全世界的战略伙伴拥有一系列广泛政治对话。包括与美国就安全事务和反恐的合作,与俄罗斯的能源对话,与许多国家的人权对话,以及与中国和印度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讨论。文件强调欧盟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发展改进了欧盟就重要对外政策问题形成共同立场的能力。(5)灾难反应、危机处理和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欧盟通过一系列政策对危机处理做出重要贡献。人道援助、民事保护和近来在阿富汗危机、伊拉克危机和受海啸影响国家的重建,以及对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冲突解决和预防都至关重要。

第二,文件阐释了欧盟内部政策的对外体现。欧盟的内部政策,比如环境、能源、竞争政策、农业和渔业、交通、打击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应对全球性流行病等,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欧盟的对外影响力发挥关键作用。反之,欧洲的内部政策目标取决于其外部政策的有效运用。

欧盟内外政策在一个市场开放、资本自由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的世界是相互依赖的。欧元的创立要求一项共同货币政策,这具有直接的对外涵义。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出现,赋予欧盟全球性的重要影响力。内部市场的完成,导致欧盟标准在世界主要技术上被采用。文件强调,欧盟对类似气候变化、全球性流行病、应对发展等一些跨国性关键问题的国际反应一直领先。欧盟在能源、司法和内务领域政策的快速发展反映在这些领域的对外层面。欧洲自由、安全和正义区的实现和打击恐怖主义,对欧盟内部安全至关重要,并处于欧盟政治议程之首。全面均衡地处理移民问题对确保欧盟与邻国良好稳定的关系、应对欧盟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更好保护欧盟的外部边界日益重要。对付有组织犯罪和打击全球恐怖主义都需要内外政策协调。[1](Part 3)

第三,提出实现对外行动更大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为应对挑战和制定连贯有效的对外政策,欧盟对外行动的成功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其一(也最重要),需要通过欧盟实现成员国之间目标上的政治一致。这需要欧盟各机构间有强有力的伙伴关系,需要欧洲在一系列有限的战略优先考虑上具有清晰的重心。其二,可资利用的政策手段是否适合即将到来的任务,是否得到必要资源的支持,以及是否呈现清晰的优势。其三,欧盟机构的角色、责任及法律环境。[1](Part 4)文件宣称,为解决因不同政策之间存在的紧张或缺乏连贯性而产生的欧盟影响力不足,有必要采取强大而持久的努力强化各种政策行动的互补性互动,并协调不同目标。在现有条约框架内,共同体方法和政府间合作方法需要结合。

三、强化对外政策效果的可能行动步骤

虽然《欧洲宪法条约》遭遇挫折,但文件表示,其目标依然有效,在现有条约限度内仍有许多步骤需要考虑。文件详细阐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1](Part 5)文件指出,要强调欧盟分量,欧洲需要在欧盟层次和成员国层次上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利用它们各自优势,所有行为体需更紧密合作,使欧盟的集体影响力最大化。

1.更好的战略规划。

文件表示,建立一种在地区层面和专题层面都设定战略目标和政治优先议程的更系统途径还有相当大空间。欧盟委员会应全面负责地提高其对欧盟对外政策输入的内在连贯性和有效性,采取行动改善战略规划和优先议程设定,确保对外事务恰当的政策组合。主要包括:欧盟委员会将在其主席授权下,强化委员会对外关系小组在确定战略优先议题方面的作用。委员会将邀请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介入有关战略规划工作;委员会将改善其在布鲁塞尔和各代表团的报告和分析能力;委员会已开始和欧洲议会就提案国的草案内容、地区性和专题性战略文件内容进行定期对话,并在执行战略时充分考虑欧洲议会立场。

为改善欧盟内部各机构在战略规划中的合作,文件提出一系列措施:欧洲理事会主席、外长、欧盟委员会主席和对外关系委员及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每6个月举行一次非正式会晤,对欧盟对外行动进行评估;与主要伙伴尽早准备首脑会议;理事会和委员会应探讨在互惠基础上交流情报和其他信息的更好方式;理事会改善先前阶段协调,促进相关事务的共识出现。[1](Part 5)

2.通过更好的信息传达提高有效性和影响力。

鉴于欧盟行动的有效性常常受混杂的信息和缓慢而复杂的执行程序阻碍,文件表示欧盟需要考虑下列领域的行动:[1](Part 5)(1)确保欧盟一旦采取政策决策,所有行为体将此整合到它们的外交和公众信息以及它们各自的政策发展中。

(2)在欧盟委员会内部发展新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以便对正在变化的各个事件提出及时的政策决策。(3)在危机形势下,包括运用现存的内部协调机制,并对外使它们更加有效。(4)在充分尊重透明度、负责任和良好财政管理的原则基础上执行更快、更灵活的财政程序和采办制度(包括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预算管理和危机管理手段)。(5)欧盟委员会将提交建议,强化与成员国和欧洲议会有关政治上敏感的行动和共同体预算资助项目的合作。

3.欧盟机构和成员国之间的更好合作。

为确保欧盟机构和成员国之间更好合作,欧盟委员会正准备在各个使团和欧盟总部加强与成员国外交机构和理事会秘书处的人员交流;成员国可向负责对外关系事务的欧盟机构人员开放国家外交培训计划;委员会和理事会可在欧盟层次的培训中包含各成员国外交官;成员国在多边管理机构的代表应当与欧盟机构在适当的层次上协调;委员会使团将全面支持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盟应当进一步考虑资源共享以及为成员国和欧盟在第三方国家的对外代表提供支持服务;发展成员国之间在领事援助领域、特别是在危机形势下的合作,探索委员会使团在该领域发挥支持性或补充性作用的范围。[1](Part 5)

4.改善对外行动的合法性和清晰度。

文件呼吁要加强欧盟对外行动的合法性,认为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议会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这类措施包括:在有法定资格的欧洲议会机构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

策高级代表或特别代表、欧盟委员会委员之间更经常的交流。文件还强调需要更好地解释和动员公众支持:加强“公共外交”,在第三方国家促进欧盟政策和模式,提高欧盟对外行动、发展援助和灾害救济的清晰度;发展对欧盟情况的熟悉程度,例如,通过与第三方国家的欧盟访问者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①;在欧盟各成员国和欧盟机构促进公民介入欧盟对外政策的公开讨论;在欧盟和第三方国家就有关对外关系事务的信息政策方面,发展成员国和欧盟机构之间的合作。

四、几点认识

欧盟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明确了全球化背景下欧盟面临的新挑战。自从2003年通过第一个安全战略文件以来,欧盟比以往更深刻地意识到全球化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加强在欧盟层面和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提高对外政策效率和连贯性,已经成为欧盟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环节。当前欧盟直接面对的类似伊朗核问题、西巴尔干地区稳定问题、欧盟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性进一步凸现了形成更加有效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迫切需要。以伊朗核问题为例,自2003年10月英、法、德三国外长在欧盟支持下访问德黑兰试图解决伊朗核问题以来,欧盟就一直寻求劝服伊朗遵守国际承诺放弃铀浓缩计划。有学者指出,在与伊朗的谈判中,欧盟有效地运用了其可支配的对外政策工具,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进行了密切合作,而且补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措施,欧盟驻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各个使团之间也一直有持续的协调。

[6](P289-311)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迄今为止伊朗核问题依然没有妥善解决。就此而言,《世界中的欧洲》文件所勾画的关于今后强化对外政策的行动步骤,对完善欧盟对外行动效率和连贯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文件所体现的总体基调是比较乐观的,这在欧洲宪法条约遭受挫折、

正处于十字路口之际的欧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5年6月欧洲宪法条约在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中遭否决,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严重挫折,欧盟被迫进入一个反思期。文件乐观地表示,欧洲有能力应对当前面临的这些挑战,并分享新兴市场和全球化产生的机会。欧盟领导人自2005年10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非正式首脑会议以来,多次明确表示欧盟对外要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提高欧盟对外政策行动的效率和连贯性。从2005年10月欧盟发布的《全球化世界中的欧洲价值观》,到2006年6月发布的《世界中的欧洲》等文件,都体现了这一基本理念。从长远意义讲,如果措施能够落实到位,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欧盟的全球影响力。

第二,文件提出的强化欧盟对外政策行动效率和连贯性的建议比较具体、全面,显示出欧盟在全球化背景下极力推动成员国不断增强对外战略共识的决心。文件详细提出了加强对外行动效率和连贯性的具体步骤和建议,并重申了2003年12月通过的《欧洲安全战略文件》达成的共识:欧盟通过集体行动而不是作为各组成部分的简单之和,可以发挥更大影响力。这次新文件特别强调欧盟内部和外部政策的协调以及欧盟机构和成员国之间政策行动协调的重要性。文件结论表示,“在欧盟和成员国层次上所涉及的所有行为体之间建立更密切的、相互支持性的关系,有利于欧盟的对外行动……欧盟对外政策的总体效果及由此产生的全球影响力取决于支持其对外目标的所有可利用杠杆的最佳使用。”[1](Part 6)简言之,文件提出的建议折射出欧盟委员会试图推动成员国之间增强战略共识的迫切希望。

第三,欧盟在该文件倡议的强化对外政策的新举措,呼应了欧洲民众希望提高欧盟应对全球化进程蕴含的危机和威胁的强烈愿望。公众舆论显示,绝大多数欧洲人越来越愿意看到一种更强有力的欧盟对外政策发挥作用。这种愿望其实在

伊拉克战争后就日益明显。当前,在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欧洲民众深切地体会到,要在国际舞台上提高欧洲的声音,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安全,需要加强欧盟的整体对外行动能力。一些著名智库的专家纷纷撰文提出强化欧盟对外政策的具体建议。比如,欧洲改革中心主任查尔斯?格兰特及该中心对外政策分析部主任马克?利奥纳德在2006年7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目前欧盟对外政策存在缺乏共同战略、对外代表软弱、缺乏连贯性、相关财政规定过于严厉等问题,提出了改善欧盟对外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更多的战略思考、降低轮值主席的作用、加强欧盟内部机构之间和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加强连贯性、适当放宽对外行动财政控制等。[7]这些建议有不少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有相应的体现。另外,该文件的通过也得到欧盟领导人的积极评价。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我相信我们今天正提出非常建设性和具体的建议。”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也发表评论,“如果欧盟要在世界上发挥其影响力,必须利用所有相关行为体之间的协同。我希望发展新的工作方式以确保使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杠杆作用和影响力最大化。”[8]

也应指出,欧盟此次所提建议的具体落实仍存在不少局限,这些建议真正付诸实施的条件仍不充分,其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这是因为:

其一,在现有条约框架内,由于欧盟对外政策行动的主要部分——外交与安全政策仍基本属于政府间合作性质,成员国间的利益追求和战略关注的差异,必然意味着欧盟层面的对外政策行动仍难以完全实现成员国之间目标上的政治一致。而这恰恰是该文件第4部分曾强调的欧盟对外行动取得成功的首要决定因素。比如,欧盟内部较大的成员国和中小国家对欧盟层面框架下的对外政策态度不一,一般地,类似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些大国不愿在欧盟框架下讨论对外政策事务,因为它们担心自己的行动会受到那些对所讨论问题有较少利害关系的国家

的制约;同时,较小成员国也对这3个大国经常利用欧盟标签,在不和它们就政策细节进行磋商的情况下处理类似伊朗问题表示不满。[7]欧盟内部的这类分歧一旦再加上美国因素的介入,阵线会更为分明。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所谓的“老欧洲”和“新欧洲”的分歧就是典型例子。

其二,欧盟强化对外政策行动效果可资利用的政策手段虽然日益多样化,但总体上,当面临重大危机、特别是在出现地区冲突时,欧盟付诸快速行动的资源支持依然不足,尤其是欧盟层面的军事行为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换言之,就欧盟的对外政策行动而言,继续存在所谓的“能力—期望鸿沟”②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一方面,各方对欧盟对外政策和对外行动的心理期望很高,正如文件所言,欧洲公民期望欧盟运用其巨大国际影响力捍卫和促进他们的利益,而且欧盟的国际伙伴也期望欧洲承担起全球责任;另一方面,欧盟由于机制缺陷和政策手段及能力建设力度不够,欧盟对外行动的实际能力依然很有限。这种行动能力和心理期望的巨大落差短期内无法消除。

其三,欧洲宪法条约在法国和荷兰受阻,意味着即便对欧盟对外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进行有限加强的措施暂时也无法实施。比如,宪法条约关于创设欧盟外交部长和取消轮值主席的做法受到不少中小成员国的反对,有些成员国的外交部担心创立欧盟层面外交机构的计划会削弱它们的权威。[9]换言之,不同成员国对此领域的改变各有想法,欧盟内部在此方面要取得基本共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尽管欧盟在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减少此类武器扩散方面的战略发挥了有效的积极作用,但是欧盟政策的不足也不容忽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欧盟迫切需要增加其对国际行动的财政支持力度以便确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储备的安全并销毁它们……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政策的连贯性。如果欧盟要想保持其“有效的多边主义”的可信度,成员国必须就各种措施达成一致,以便加强作为

决定国家违法行为后果的最终仲裁者的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和权力。伊朗的例子既体现了欧盟政策的有效性一面,同时也暴露出欧盟不扩散政策的弱点和欧盟行动的不足。[10](P436)因此,如果其成员国之间不能达成一致,正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那样,欧盟对外行动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但即使成员国就某个问题达成一致,其现有脆弱的对外政策机制依然影响欧盟有效而及时地作出反应。

总之,欧盟在宪法条约受阻的背景下,该文件提出加强欧盟对外政策效果的举措,很大程度上,其象征性意义远大于实质性意义。在许多内部政策分歧没有切实解决和欧盟运作机制、尤其是对外决策机制未能根本变革的情况下,谈论加强欧盟对外政策行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可能仍是“雷声大、雨点小”。

注释:

①欧盟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连续发表的几个对华政策文件几乎都有此考虑。从1998年正式启动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堪称此方面的典范,对提升欧盟在华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此概念最初由英国学者希尔(C.Hill)于1993年提出,见Christopher Hill, The Capability-Expectation Gap, or Conceptualizing Europe's International Role,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Vol. 31, No. 3, 1993.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pe in the World-Some Practical Proposals for Greater Coherence, Effectiveness and Visibility[Z]. Brussels, 08. 06. 2006, COM(2006) 278 final.

[2]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Presidency Conclusion[Z]. Brussels, 16 June 2006, http://ue. eu. int/ueDocs/cms_Data/docs/pressData/en/ec/85349, pdf # search=%

22Council% 20of% 20the% 20European% 20Union% 20% 2C% 20Presidency% 20Conclusion% 2C% 20Brussels% 2C% 2016%20June%202006%22.

[3]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 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Z]. Brussels, 12 December 2003, http://ue. eu. int/uedocs/cmsUpload/78367. pdf # search=% 22A% 20Secure% 20Europe% 20in% 20a% 20Better% 20World% 3A% 20European% 20Security% 20Strategy% 20% 2C% 20Brussels% 2C% 2012% 20December% 202003%22.

[4]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pean values in the globalised world[Z]. Brussels, 20. 10. 2005 COM(2005) 525 final.

[5]John Palmer. Hampton Court European Council seeks a way through the palace maze[Z]. http://www. theepc. be/en/pub. asp?

TYP=ER&LV=294&see=y&t=15&PG=ER/EN/detail&1=&AI=545.

[6]Eileen Denza.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ran[J]. 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 Vol. 10, Issue 3, 2005, pp289-311.

[7]Charles Grant, Mark Leonard., How to strengthen EU foreign Policy[Z]. CER Policy Brief, http: //www. cer. org. uk/pdf/policybrief_cfsp_3july0.

[8]EU External Action: Commission presents proposals to strengthen the Union's role

as a global actor[Z]. http://europa. eu. int/rapid/pressReleasesAction, do? reference=IP/06/752&format=HTML&aged=0&language=EN&guiLanguage=en.

[9]Charles Grant, Mark Leonard. How to Build a Better EU Foreign Policy[Z]. April/May 2006, CER Bulletin, Issue 47. Http:// www. cer. org. uk/articles/47-grant-leonard, html.

[10]Milagros Alvarez-Verdugo. Mixing Tools Against Proliferation: The EU's Strategy for Dealing with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J]. 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 Vol. 11, Issue 3, 2006.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中国如何实行对外贸易政策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是WTO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贸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不敢想象没有贸易的世界会是怎么样。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针对中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该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政策呢?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表现为关税的降低和应税商品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的减少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自由贸易政策随资本主义建立而出现,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变。时强时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在国家存在和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政策时期短于保护贸易政策时期。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资本扩张本性的追求。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

的发展。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也就是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三、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出口的快速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分得的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收入。 2、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特朗普对外经济政策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其政策包括:1、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提升贸易壁垒;3、通过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回流美国。 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会使消费品价格上升,从而引发通胀,并且会使经济整体效率下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等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将受损。 对于中国来说,对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初级品制造业和机械产品出口将受到冲击 主要将会影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和中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加拿大进口的商品有60%来自于美国。墨西哥进口商品的80%以上来自于美国。 ? 贸易保护对美国的影响? ? 美国自身而言,贸易保护的直接效应可能使得关税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进口产成消费品价格上升侵蚀消费者剩余,美国国内供给不足或价格更高导致消费者面临的产品价格上升,而消均衡的费数量则减少,这对美国低收入者影响较大;进口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带来通胀,半成品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可能会通过成本加成定价反映到最终消费品上,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可能引发通胀;进

口数量减少会导致低效率和寻租,美国国内效率较低的企业受贸易保护也得以存活,经济整体的效率下降。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18贸易政策日程和2017年报告》,明确提出,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有五大支柱:一是通过维护经济安全来保障国家安全;二是巩固美国经济,惠及所有美国人;三是达成让更多美国人受益的贸易协定;四是加强执法力度,让不遵守规则者不再获利(占美国便宜);五是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有效市场间推广规则,推动国际贸易,为世界创造更大福祉。 美国公布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 2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消息称,已向国会提交特朗普政府2018年贸易政策议程。议程主要内容为:第一, 制定支持国家安全政策的贸易政策;第二,巩固美国经济发展;第 三,推进利于全民的贸易谈判;第四,实施并捍卫美国贸易法律法 规;第五,加强多边贸易体制。 ???????????????????????????????????.?????????????????????????????????????????????????. ??????????????????????????????????????. 1. ???????????????????????? 2. ????????????????????????????????????????? 3. ?????????????????????????, ??????????????? [??]???????, ???????|?????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贸易顺差贸易壁垒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2008年相比下降16%,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且在进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2009年9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2009年前8个月的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根据公布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但是,出现回暖迹象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8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3 38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7 307.4亿美元,下降22.2%;进口6 079.2亿美元,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1 228.2亿美元,减少19%。海关统计显示,8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 917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 037亿美元,7月和8月两个月出口值连续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进口88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8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3%、3.4%和1%。 (二)在出口商品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同期出口总体水平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前8个月,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2.2%的水平,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674.6亿美元,下降10.4%;鞋类出口183.3亿美元,下降5.8%;家具出口156.6亿美元,下降9.4%;箱包出口80.3 亿美元,下降9.4%。此外,纺织纱线及织物374.3亿美元,下降14.9%;玩具45.5亿美元,下降12.2%。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 2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进入2010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在冷战存续期间,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援助下走出战争创伤,但已经无法恢复到战前的国际地位。西欧国家为了自强,开始走向一体化的道路。欧盟的组织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及原子能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3年11月1日宣告12国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马约》开始生效。 随着欧盟的成立,50多年来,欧盟规模日益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从欧盟对欧洲的影响来看,欧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同时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发展。东扩战略是欧盟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按照西方民主价值观和经济模式“改造”中东欧等国家,使其尽快纳入欧盟势力范围,是冷战后欧盟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欧盟东扩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欧洲统一道路上的里程碑。在政治方面,欧盟东扩将中东欧纳入欧洲体系,实质上是与美俄争夺欧洲主导权。欧盟在扩大的过程中,蕴含着谋求强化欧洲政治力量的雄心。通过东扩,中东欧国家的价值被不断地趋向于欧盟的主导价值观,欧盟国家努力主导欧洲的势头开始增强,欧盟国家在加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谋求强化欧洲的政治独立。但应当注意的是,欧盟接纳俄罗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太大了。欧盟如果接纳了俄罗斯,将会打破两个平衡。一是欧盟内部的平衡,另一个是世界格局的平衡。这个结局,是欧盟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未来欧盟主导下的欧洲,将是一个不包含俄罗斯的欧洲。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从欧盟对美国的影响来看,欧盟与美国之间是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提出建成后的联盟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力量。随着欧盟势力和影响日益增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霸主地位受到动摇。欧盟对美战略的目标是,在维护美欧政治、军事同盟的同时,努力争取建立平等的美欧关系。在欧盟总体对外战略中,维系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是欧盟的外交重点,在国际安全防务领域,欧美合作仍占主导地位。美国对欧盟及其前身的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到1991年,即从欧洲煤钢联盟成立到苏联解体的整个冷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为了增强抗苏力量,美国积极促进欧洲盟国的联合和一体化进程。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是美主欧从。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底至2003年3月,即从冷战结束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随着苏联解体及欧盟自身力量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美欧之间的战略纽带趋于松散,欧盟不甘充当美国的附庸,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增强。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仍旧是美国居于主导地位,欧盟加强了在联盟内部竞争与美国平等伙伴角色的努力。双方的矛盾趋于深化。美国及支持欧盟的扩大进程,又牵制其深化一体化的行动。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3月迄今,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和欧盟的矛盾进一步深化、激化、表面化。美国对欧盟的政策基调和目标是竭力维系美欧联盟关系及其对美欧联盟的主导,但加强了欧盟的分化和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牵制。从目前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似乎正以出乎意料方式波及欧洲,美国与欧盟关系将更进一步得到恶化。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在与美国政治上合作、军事上依赖、经济上竞争的关系的基本框架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不会发生动摇。 从欧盟对亚洲的影响来看,1994年11月8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欧委会制定了《对亚洲新战略》的报告,报告指出“亚洲和欧洲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欧洲给予亚洲新的优秀地位,对亚洲国家采取更加积极和坚定的政策”。欧盟确定对亚洲的总体战略框架和优先实现的主

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 ? 2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 3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 4 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 型 ? 5 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因 素 ? 6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要 依据 ?7 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措 施 [编辑]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国的市场;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积累资本或资金; ?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 ?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生产力、内外均衡)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 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立法机构进行。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等。 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大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企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 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第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 (一)贸易政策的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政策主体: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 2.政策客体:贸易政策规范、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 业、机构和个人。 3.政策目标 4.政策内容:贸易政策涵盖的方面和内容 5.政策手段:实施政策内容时所采用的对外贸易管理措施。 (二)目的 1.市场目标:保护本国的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2.产业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3资金目标:外贸活动应有助于为本国经济建设积累资本或资金; 4.整体目标: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 5.其他目的 (三)贸易政策的构成 1.总贸易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比如中国1949-1978年之间实施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的保护贸易政策;1978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其贸易政策:开放型的适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比如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后有提出科技立国等 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根据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与市场供求状况针对不同商品和服务分别制定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如过去西方国家制定的限制或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与军事有关的科技产品就是这种国别政策的体现。我国过去首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已经成功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国外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的限制等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就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这两种政策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由贸易程度与保护贸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纯粹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不存在的。 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和补贴。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的制定与执行 对外贸易政策和执行要考虑本国的经济力量的强弱;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欧盟能源战略

从欧盟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欧盟对于石油的依赖与美国相当,对于天然气的依赖超过美国。由于欧盟的发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对外能源的依存程度还会加剧。 对于欧盟来说,能源安全因素有两个:一是供应量的稳定,二是价格的稳定。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欧盟的战略目标是在世界上寻找价格最稳定、运输最便利、供应量稳定增长的能源。具体地讲,欧盟的对外能源战略包括: 在致力于能源资源多样化的同时,使能源进口来源多样化。在能源来源地方面,不仅考虑到经济因素,也考虑到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因素、恐怖主义的威胁。重新审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加强与能源出口国的联系,特别是发展与临近能源大国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第一大国和石油出口第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能源外交,以及其他多种控制能源供给的形式,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与欧盟能源网络相联通的能源大市场。 进口能源来源的多样化 欧盟将未来能源进口增量的希望寄托在环里海国家(包括俄罗斯)。环里海5国的石油储量是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4.6%,天然气储量将近全球已探明储量的50%。由于亚洲和中国将吸纳OPEC增产的大部分石油,环里海地区石油生产的增长对于欧盟经济增长的需求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环里海地区的石油,那么2010年,欧洲从海湾地区的进口就要每天增加50万桶,如果能够确保环里海地区的能源供应,那么2010年欧洲从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进口就可以降到每天150万桶。这个前景虽然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考虑到海湾地区诸多的不稳定因素,经略环里海地区对于欧盟来说就是大有可为的。 经略环里海地区的优势不仅表现在能源的种类上:环里海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而欧盟要实现能源清洁的目标,已经加重了天然气在欧盟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环里海地区是欧盟的近邻,可以通过架设运输管线,直接向欧盟各国供应能源。更重要的是:欧盟在环里海地区各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政治和感情的投资。这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对于欧盟来说,比中东海湾地区更加容易控制。 欧盟在环里海地区发展的前景看好:目前,欧盟进口的石油大约有40%来自于中东海湾地区,48%来自于前苏联地区和北非。欧盟进口的天然气96%来自于前苏联和北非。欧盟已经在环里海地区确定了一些关键性的项目和供应商,其中多数是私营企业。欧盟目前正在调动财力和物力,组织在当地进行能源开发。与此同时,欧盟还稳定了来自北非和阿尔及利亚的原油供应,并且和俄罗斯展开长期供货谈判。从表中可以看出,欧盟现在和未来的能源安全与环里海地区和北非息息相关: 进行能源对话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欧盟与海湾石油国和俄罗斯等天然气输出国都发展了特殊关系。1991年,国际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开始对话,这个对话机制在1999年更名为“国际能源论坛”。2000年利雅得的第七次论坛决定设立一个秘书处和一个有15名委员组成的执行会,委员包括来自生产国和消费国、国际能源机构和OPEC的代表。欧盟积极参与这样的行动,但是这种没有约束力的交换意见的渠道并不能解决高油价的威胁。 2005年4月,在欧盟委员会能源与交通总司的支持下,欧洲几个能源研究机构共同完成了长达614页的“欧盟与海湾产油国之间关于能源稳定和可持续问题的对话。”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换意见,而是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例如,欧盟与乌克兰之间进行了持续有效的对话,对话的核心是乌克兰在欧盟与中亚新独立国家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欧盟委员会的参与下,乌克兰和波兰签署了一项石油管线协定,来自里海的石油通过乌克兰输往西北欧。欧盟与所有能源供应者之间都建立了建设性的双边对话关系。与阿尔及利亚的双边对话使双方解决了长期天然气合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使阿出口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天然气能够加倍。 能源外交也是欧俄关系的重心,因为能源对于双方来说都蕴含着最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欧俄能源对话从2000年10月开始,通过对话确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例如建立北欧天然气管道,在莫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 战后,以GATT/WTO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规则越来越多地着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可以说,这个多边贸易政策的框架是由美国倡导发起的。本文试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入手,探讨它对WTO 规则的性影响,同时也在世界贸易体系建立之后,美国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其贸易政策在同WTO保持一致的同时,也出现了同WTO 规则的背离。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一致无论是在GATT的建立上,还是在GATT的前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中,甚至是没有获得成功的“千年回合”,美国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GATT的建立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特点的。1934年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改变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建立,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起点。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并提出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与任一国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均自动地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而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贸总协定的基石。战后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积极策划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建立霸权地位,从国际、投资和贸易各方面进行对外扩张。为此,美国提出“贸易自由化”口号,首先倡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简称ITO),把它作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重的,专门协调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性组织。1946年2月,经美

国提议召开的联合国经济及理事会开始筹建该组织,并于1947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次筹备会议上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在《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起草的同时,同样是在美国的提议下,1947年4月至10月举行了由23个国家参加的关税减让谈判,达成了关税减让协议及制订了减让表,共涉及45000项商品。为了尽快获得关税减让的好处,参加国把这些协议与国际贸易宪章草案中有关贸易政策的部分加以合并,形成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从GATT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GATT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GATT建立以来,从1947年到1979年先后进行了7次多边贸易谈判,通过谈判促使缔约方的进口税率不断下降,也集中体现了美国当时在全球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思想。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产业结构从资源密集型转向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服务业获得了迅速的。在GATT的前七轮谈判的影响下,不断扩大的货物贸易自由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迫切地需要将自由贸易的一般原则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1986年9月总协定缔约方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召开了部长级会议,决定发起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称为“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开始极力推行服务贸易自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重要成果之一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应运而生。GATS首次确定了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框架,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服务贸易更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美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为世界第一。其中进口额为1823亿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新中国成立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息息相关。探析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贸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政策的巨大变化 (一)改革开放初期有管制的开放式贸易保护政策 这一时期大致在年至年。年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该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年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此外,我国在年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的创始缔约国地位。该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一 从1776-1940年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的轨迹来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出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往复的规律。 独立战争后,在汉密尔顿精明的领导下,建立了一项财政政策,使新政府建立在稳固的财政基础之上。宪法禁止向出口货物征税,这当然就转而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作为国库正当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来源。1789年7月4日新政府首次颁布的“关税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加国库的收入,但是它也具有保护性质的特点。在八十一种列举征税的物品中,有三十种以上征收特种关税,其余的征收7.5%到15%的计价税。对于许多没有被列举的进口物品则征收5%的计价税。虽然税率很低,平均都没有超过8.5%,但是已经起了保护的作用。可是,不久就发现1789年的关税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政府收入,因此便在1790,1792和1794年提高了税率。 华盛顿总统就职后不到两个月就通过了美国的第一个关税法令,1816年以前的各种关税,主要仍然是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只起了偶然性的保护作用。从1816年到1833年,保护关税运动在稳步发展着。1832年到“南北战争”时的关税,一般是趋于下降的,虽然保护的原则从来没有被放弃过。美国实行高额保护关税制度的时期,可以说是从“南北战争”时开始的。当然,在那个时期以前已经有过保护关税,但是税率并不太高,而且在战争刚要开始的前几年,一直有降低的趋势。1861年通过了莫里尔法令,这个法令从开始生效以后就实行了高额的关税制度。“南北战争”开始以后,不仅保留了“莫里尔法令”,而且没有一次国会的会议不把税率提高的。 此后,美国的关税税率有升有降,随需要而变动。早期的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为保护国内产业服务的,因而是以保护主义为特点的。1934年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改变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建立,它标志着自由贸易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是美国走向多边贸易体制的起点。该法案宣布通过互惠贸易协定减让关税,并提出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美国政府与任一国家签订的关税减让协定,均自动地适用于其他与美国订有互惠贸易协定的国家。而降低关税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日后成为了关税总协定的基石。 从1776年到南北战争期间,美国主要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的贸易政策由保护主义向自由主义演化,这促成了一次完全成熟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机器的发明和科技耕种方法的日益推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段时间,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美国进出口的增长。 二 美国在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主论调是自由贸易,它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一方面也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 战后至7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自由贸易为主线,贸易政策主要依托多边框架进行,当然,这种自由贸易是对盟国的自由贸易,而对社会主义阵营则采取了禁运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服务与冷战的需要。在美国的强烈主张下,建立了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体制——关贸总协定(GATT),成为战后半个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石。在这一阶段,美国对外关税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品进口平均关税率43.6%,40年代下降至24.1%,50年代又下降了一半,低至12%,70年代降为7.4%。当然,该阶段内也有贸易保护主义高涨之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会修订了1934年以自由贸易为精神的“互惠贸易协定法”,增列了用以保护农产品的国家安全条款和可以因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提起申诉的免责条款等,且禁止总统将关税税率减至严重损害国内产业和生产的程度。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是以自由贸易为主,且这些自由贸易政策只是相对于美国的同盟国而言的。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是美国贸易政策转变时期,主要特征是自由贸易主义和以非关税措施为主,新贸易保护主义并行,贸易政策出现由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或“管理贸易”的转变。 三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欧洲经济的恢复,美同日、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有所上升,浮动汇率制度加大了贸易摩擦和国际间协调的难度,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日趋保守;另一方面,苏联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