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每一章的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简述马克思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

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一章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答:①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⑤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二章1.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原则。

②设议事会,实行原始民主制。

③所有社会成员平等,有相互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章2.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答:(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

第二章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

答:(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

(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第二章4.简述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

答: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二章5.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答:①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②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

③赋税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6.马克思关于国家本质理论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①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都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2)区别①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②专政的对象不同;③国家权力和人民大众是否对立和分离不同。

第二章7.论述国家的基本职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答:(1)分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内部职能是外部职能的保障,外部职能使内部职能更好的巩固和发挥。

(2)内部职能又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

第二章8.契约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①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们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

③契约沦既说明国家起源的必要性,也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

④虽在反封建专制中有进步意义,但是没有历史事实根据的非科学理论。

第三章1.简述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区别。

答:①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

②权力机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③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政治思想宗教化,西方则直接利用宗教。

第三章2.简述中国封建官僚制的特点。

答:①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②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③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第三章3.论述革命与改良的主要区别。

答:(1)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彻底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改良式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阶级矛盾。(2)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改变生产关系。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3)革命是自下而上,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是自上而下,渐进的、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第五章1.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反映了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广泛性。

③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形式。

④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第五章2.论述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答: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

③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④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⑤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第五章3.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

答:①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

③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⑤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⑥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第六章1.论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2)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3)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4)国体具有稳定性,政体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因此,不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选择相同的政体,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政体。国体和政体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章2.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巴黎公社、苏维埃等治理形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1)共同点,①由人民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具有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③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

(2)不同点:①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③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第六章3.区别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区别单一制和联邦制)

答:(1)国家主权的归属,是属于全国政府还是地方政府。(2)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3)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4)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第六章4.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答: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第六章5.简述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答:(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指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权力机关整体同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

第七章1.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及权利。

答:以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组建。

(1)立法机关;①立法权②财政权③监督权(决定和监督政府组成、倒阁权、弹劾权、质询权)。(2)行政机关;①执行法律和委托立法②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③处理对外关系事务④军事权⑤立法参与权。

(3)司法机关;①审理各种诉讼案件②处理某些飞诉讼性事务③违宪审查。

第七章2.简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及权利。

答:以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主权为基本特点组建。

(1)权力机关;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2)行政机关;①行政立法权②议案权③行政管理权④行政区划管理权⑤领导和管理经济城乡建设权⑥社会管理权⑦行使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3)司法机关;①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②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

权,提起公诉,对法院的错误判决和裁定,依法提出抗诉。

第七章3.简述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及其职权。

答: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行使国家一切权力,在其闭会期间,职权由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其职权有: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第七章4.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的含义及其审查类型。

答:(1)违宪审查是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对象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根据法律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命令以及采取的行政措施。(2)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机构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普通法院行使;二是由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3)各国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方式有“事后审查”与“事前审查”两种。

第八章1.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6分)

答:①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②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③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第八章2.简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答:①民族问题是由不同阶级组成的,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一个阶级的民族。阶级问题处于主导地位,民族问题处于从属地位。

②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它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压迫民族的压迫。民族问题的实质就是阶级问题。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

第八章3.论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答:①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

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不同,民族问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问题,核心是民族平等团结问题;阶级问题是通过政治斗争获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③不同时期,谁是主要矛盾不同。一般在外来侵略时,阶级矛盾要从属于民族矛盾。

④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消失不同。阶级问题消灭在前,民族问题消灭在后

第八章4.地区民族冲突对国际政治生活有什么重要影响?

答:①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②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③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④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使民族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第八章5.简述资产阶级民族同化的实质。

答:(1)这里的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2)其实质是反动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压迫的表现。是资产阶级民族优劣观的必然结果。(3)资产阶级民族同化与发展比较慢的民族受发展比较先进的民族影响,形成与先进民族共同的特点根据不同。

第八章6.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答:(1)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平等和团结问题,阶级问题的核心是通过阶级斗争获得权利问题。(2)民族问题涉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内部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3)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更为广泛和复杂。

第八章7.简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的主要内容。(6分)

答:(1)一切民族的平等。

(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

(3)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第八章8.马克思主义是依据什么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

答:①马克主义的民族观,既世界上各民族都是平等的。

②人类社会发展在民族问题上的的两种历史趋势。

③它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根本利益。

第九章1.简述政党的特征。

答:①政党式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②政党式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的社会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的。

③政党式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④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⑤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第九章2.简述政党的分类方式。

答:①以政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②以政党是否掌握政权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反对党。

③以政党的法律地位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

④根据政党的活动范围分为跨国政党联盟、国内政党和地区政党。

第九章3.简述政党的功能。

答:①争取和影响群众。②集中阶级意志。③行使国家权力。

第九章4.简述资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答:①标榜“超阶级性”;②围绕议会和选举展开活动;③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

④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⑤奉行“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第九章5.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制的特点。(答:(1)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竞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2)两党采取集中制,表现在每次的重要投票中,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本党的决定进行投票,在政党组织结构上,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纽带,其活动具有连续性。

第九章6.简述压力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

答:①参与选举,影响竞选。②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

③影响政府决策。④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⑤掌控媒体,影响舆论。

第九章7.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答:①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②无产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

③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

④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⑤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

第九章8.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答:(1)地位,它是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2)具体作用;①组织功能。②参政功能。(③民主监督功能。④教育功能。

第九章9.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能够强调和坚持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2)它在领导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始终坚持运动的共产主义方向,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第十章1.简述政治文化的特点。

答:①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③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它是政治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并将随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演变。

第十章2.简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答:①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②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

③影响政治过程。④维系或变更政治制度。

第十章3.论述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

答:(1)根据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分为参与型与服从型。

(2)根据文化作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分为冲突型、协调型、混合型。

(3)根据政治价值原则分为理想型和现实型。

(4)根据政治文化发展阶段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

第十章4.论述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答: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内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外在形式。

(2)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3)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得目的,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

第十章5.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答:①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②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③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第十一章1.简述革命的作用及其表现。

答:革命是实现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实现政治形态和社会形态改变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为: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其次,革命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再次,革命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旧的风俗习惯、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第十一章2.简述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中,“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

答:①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②政治制度化水平。

③政治文化。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④政治参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的过程。

⑤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在“现代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专门的政治部门产生以及政党、利益集团和通讯工具的兴起等。

第十一章3.简述在进行社会改革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首先,政治改革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渐进和平方式,因此改革中要注意改革速度的控制,不应过急。其次,要注意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一般以经济改革为先导,再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再次,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注意改革措施与环境的协调。注意各项措施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政治改革在稳定条件下进行。

第十二章1.简述国际政治基本政治力量的特点。

答:(1)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治活动中具有强大的主导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世界范围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基本力量。(2)是特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关系的承担者。(3)既可以是由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集合体(联盟、同盟)构成的。(4)以经济力为基础的,但也是多种力量综合构成的。

第十二章2.简述国际政治的含义。

答:(1)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和世界舞台上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其中主要发生于主权国家这一基本行为主体之间(2)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间的政治关系,其中主权国家间政治关系是其最基本的政治关系。(3)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组织体系和行为体系,是国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①②③④⑤

第十二章3.简述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

答:①国际组织均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②国际组织存在和活动的合法性依据是参与者所订立的条约,超越和违背条约规定的机构、职权和活动,均属非法或无效。③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得侵犯参与者各自的权利。

第十二章4.国家利益及其基本内容。

答:即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需求的满足。基本内容:国家生存利益: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需求的实现等。国家发展利益: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产水平提高要求的实现等。

五、论述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基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12分)

答: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第一次消除了自阶级社会以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况,实现了两者的直接结合。这也消除了国家与社会对立的经济根源,为国家向社会回归和融合创造了条件。②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

长期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多项方针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2.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意义。(10分)

答: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影响和制约其他利益关系的最重要利益关系。一方面,国家利益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基本利益分布的状况,确定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支配着国际政治的根本走向、走势。另一方面,它影响国际政治中其他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同程度地渗透、体现在其他利益关系的性质和内容中,并制约着其他利益关系的发展。3.论述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答:(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局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和社会生活。

(2)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出现重大变化。

(3)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4)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4.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1)在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完善人代会运行机制,不断发展扩大和完善民主制度,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2)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

(3)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与群众的联系。

(4)加强人大特别是常委会的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委员会的专职化。

(5)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加强制度建设。

5.论述国家对外政策是如何为国内政治服务的。

答:一国对外政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方面:(1)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目标的转移为转移。(2)服务于国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制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机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内政治有效地利用。(3)对外政策对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终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行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利弊,是非和失,在当代,这个标准和尺度,主要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

4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12分)

44.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的关系。(12分)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类型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干预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多党制指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一党制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

分类两

特点

①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

②两党处于竞争状态。

③两党制以多数代表为基础。

英国议会内阁制

①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②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美国总统制

①两党主要体现在总统竞选上。

②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两级多员格局

①政党数量多,力量分散。

德国典型

②各政党分化左右两大正营,轮流执政。

③政权更替往往取决于第三党结盟政策。

多员并存

①不得不形成联合执政的局面。意大利典型

②政权更迭比较频繁。瑞士、芬兰

一党独大日本自由民主党、印度国大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墨西哥。

法西斯国家

①国内唯一一党的合法存在。德国、西班牙

②建立在党魁个人独裁的基础上。意大利

③国家的统治以恐怖和暴力来维持。法国、希腊

④实行党政合一的政权形式。日本、土耳其

民族主义国家几内亚、莫桑比克、安哥拉、津巴布韦、亚非拉民族国家。

三、名词解释题。

1.氏族:是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政党:是阶级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政治团体:是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5.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

6.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7.议会共和制: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议会制共和国。

8.立法机关: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

9.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加全国的政治生活。

10.多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11.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1)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2)横向,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12.道德政治观: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把政治的出发点和目的追求解释为道德的学说体系。13.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4.政府:广义上的政府是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所有国家机关在内的国家机构整体。狭义上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15.大民族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大民族主义是歧视少数民族,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不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

16.压力集团:指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17.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8.家长制家庭: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特点: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二是父权。19.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国家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20.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21.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22.两党制: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23.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一般认为,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24.国体: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既国家性质。25.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关系的形式。体现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26.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27.政治社会化: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28.国际政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29.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精神力量的有机总和。

30.宗法制: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31.契约论:认为国家以源于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33、决定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作出决定的权力。

34、地方民族主义:称“狭隘民族主义”,是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一种孤立的、保守的、排外的民族主义。

35、在野党: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在社会选举中没有取得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是在总统选举中失败的政党。

36、政治体制:一个国家为了行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37.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神或上天的一种理论

3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9.单一制: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

40.弹劾权: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一项职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报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

41.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42.“小政府、大社会”: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要求政府少干预具体的经济活动,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3.国家:也叫做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

44.国家结构:指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为一个国家的整合形式。体现国家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45.邦联制:是若干个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46.联邦制:是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47.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政治领域所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

48.国际行为主体:指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利益、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能力、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49.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主权国家依据共同签订的条约或协议,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常设机构。

50.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51.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序言 一、填空题 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国际政治系,为国政治专业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2.理解国际政治现象需要具备两类知识,即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3.分析的四种模式是指描述、解释、规范性分析和处方。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关注的是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 2.世界政治指研究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区别于国际政治) 3.国际关系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关系。 三、简答题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特点。 ?复杂性:不仅涉及政治,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生态、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跨学科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都比政治学要宽泛的多,该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包容性? 3.列举至少三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智库名称和期刊名称。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原名不列颠国际事务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外交评论》。。。 第二章理解国际政治 一、填空题 1.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二、名词解释 1.权力 指一个国际行为体对其他国际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 2.安全困境 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3.集体安全 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三、简答题 1.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60、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发展? 在今天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历史条件的复杂性和主观认识的某些偏差,致使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环节甚或较为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因此,需要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改革来加以解决和克服。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政治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 (3)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4)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是什么? 英国的两党制主要是通过下议院选举来实现的,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这个组阁的政党便成为执政党,执政党和反对党在形式上界限分明。美国两党制主要是通过总统选举来实现的,通常把总统所属的政党称作执政党,美国两大政党之间政治分解不很明显。英国的两大政党采取集中制,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分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58、如何理解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单一制和联邦制作为两种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反映和体现的是国家权力集中的不同程度。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的国家,联邦制是由若干个联邦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二是中央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如何划分;三是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如宪法)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57、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有哪些?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这一权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威,形式上却有公共性,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权威;两者的利益构成和内容有所不同;两者在行为主体方面也不同。 5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政治学导论汇总1

政治学导论 一、政治的性质 (一)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 “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3、政治博弈 类型:零博弈、非零博弈 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4、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研究路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5、从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看,西方政治学可以划分为: 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时期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6、古典主义政治学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征是: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合一性 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制度中心主义和制度决定论 7、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政治理论与方法论 本国政府与政治 比较政府与政治 行政管理们研究组织行为 国际关系 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分化 制度主义(特点) (1)在制度的含义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关系所构成的“硬约束机制”和宏观上的政体论,即政治制度的好、坏问题。

(2)在制度变迁的方向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线性变迁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制度变迁。 (3)在变迁方式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革命性突变;新马克思主义,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4)在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中,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最重要的是阶级关系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权力结构,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新制度主义的“制度(权力结构)的重要性”。 (5)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上,马克思强调的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马克思反对把技术与观念的关系简约为技术决定论或观念决定论,而把社会进步看成是一套复杂的关系系统的互动。 (6)在制度变迁的个人作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个人偏好或信念看成是既定的,而是把偏好和信念看成是被解释变量,而不是相反。 9、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行为主义 基本特征: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 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现象 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 理性选择主义(核心要素都直接来自行为主义,方法论是个体主义,核心命题是“经纪人”假设)包括: 社会选择理论 集体行动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二) 1、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2、政治权力(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3、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 以性质划分:(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以组织划分:政府的公共权力、政党组织的权力、政治社团的权力 以层次划分:中央的权力上级的权力 地方的权力下级的权力 以功能划分: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 4、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关系: 价值关系利益关系法律关系 5、权力转化为权威的条件: 合法律性 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 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码:2208; 2.资料整理于2020年3月19日,涵盖了2008年7月至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20.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21.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 答:(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22.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含义? 答:(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呀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 1

政治学原来简答题答案

1. 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 术。 3. 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是实现和维护特定阶段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 4. 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 ,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 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 、“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 5.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6.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利这一概念?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最后,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驶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7. 政治权利具有哪些特征?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 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知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8.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力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 代的发展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力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如宗教,免受专制逮捕,自由言论、自由选举等权利。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如受教育权利,居住、健康、选择职业和保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权利。 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 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9. 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公民的自由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此外,还包括迁徙自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 、“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14号考 第一章 1.政治的含义:⑴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 ⑵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学科创始人:亚里士多德 3.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⑴按照政治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⑵按功能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⑶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宏观政治学微观政治学 ⑷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划分:静态研究动态研究 ⑸按照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⑴历史分析方法 ⑵经济分析方法 ⑶阶级分析方法 ⑷利益分析方法 5.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⑴社会学分析途径 ⑵经济学分析方法 ⑶心理学分析方法 第二章 1.利益的含义:基于一定生产基础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2.政治权力的含义:国家统治机关拥有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垄断性的公共权力.

3.政治权力的主体:国家统治机关 4.政治权力的性质:垄断的公共权力 5.政治权利的范围:特定区域 ⑴政治权利都是有作用范围的 ⑵政治权力如果超出自己的作用范围,就会与别的政治权力发生碰撞 ⑶政治权力碰撞的结果是冲突 ⑷政治权力在自己的范围内不发生作用就是失职 ⑸在相邻的政治之间的范围内的空白地带管理难度增大 6.政治权利的特性:⑴强制性 ⑵垄断性 ⑶自力性 ⑷扩张性

7.消极权利:个人要求国家不得侵犯只能消极的不作为的权利。 积极权利:个人要求国家积极行为的权利 8政治权利的内容:⑴自由权 ⑵参政权 ⑶述愿权 9.名词解释:①自由:一般意义上是指免于外在的强制;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指的是除法律规定禁止以外主体行为皆被许可的一种状态。 ②权利: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做活不做的某种行为的自由;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指的是法律规定并加以保护的自由。 10.权利与权力的区别:⑴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自由,是不受侵犯的正当性;权力则是一种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强制力。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政治学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第一,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第二,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所致了社会的支配力量,第三,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第四,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第五,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3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市民社会是社会现代化的结果,它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第二,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第三,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第四,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4、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第一,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5、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第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第二,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第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第四,政府的执行危机;第五,此外,对于那此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千万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6、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从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第二,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第三,从外延来看,政治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第四,从政治目标与对象来看,它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总的说来,政治参与的特征表时,政治参与行为涉及到政治角色的发展变化问题. 7、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8、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所谓民主的限度,就是指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所适用的有限范围,.第一,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第二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第三,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综上所述,民主必须是有限的才算是合理的. 9、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10、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使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11、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12、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政治色彩浓厚,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段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第二,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欺压人民,居高临下的统治着人民,防止人民起来反抗;第三,政府职能包罗万象,政府职能一方面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专业程度低,这使得治理的效率非常低下;第四,治理方法单一,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1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压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定义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式的利益关系,二是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三是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了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 一、比较和比较研究 二、政治与政治学 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 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 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 二、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四、比较政治学研究在中国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 一、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 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

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 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 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方法论模式的发展 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 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 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 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 一、学科主流的影响 二、主流学科的影响 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 2.人类学与社会学 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 三、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 四、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 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第一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 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 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1.后实证主义

2.批判理论 3.建构主义 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 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 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 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 一、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 二、激进主义范式 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 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 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规范研究方法 2.结构研究方法 3.行为研究方法 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 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 二、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 第三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分)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2分)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3分) (5)司法独立。(3分) 2.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3分)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分)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3分)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3分) 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2分) (2)决策咨询;(2分) (3)社交活动;(2分) (4)支持竞选;(2分) (5)主导舆论;(2分) (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2分) 4.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3分)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分)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3分)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

自考政治学概论简答题(附答案)

自考政治学概论简答题(附答案) 1、为什么说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答: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产生于原始的氏族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国家历史形态。所以说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2、、简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答:1)它是人民民主的真正体现。2)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3)体现了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 3、英国国家管理形式的类型是什么?简析这一形式的特点? 答:英国是实行议会君主制最早也是最典型的国家。英国的大选按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但根据执政党的要求可以提前举行大选。在大选期间,多个政党(其中主要是工党和保守党)之间争夺议会中的议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拥有组阁权,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自然成为新内阁的首相,经英王任命后正式任职。英王是虚位,只进行一些礼仪性的工作。英王还经常批阅文件、决议,但对其中的内容一概不负责,由相应的内阁大臣或全体阁员代为负责。 4、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并用一简例说明? 答:政治社会化,概括地说,就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政治心理与特定行为模式的过程,以及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人事、价值和感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递给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5、简述议会君主制与议会共和制的区别? 答:议会共和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区别: 1)议会君主制的君主对自己的行为不负政治责任,也不负法律责任。而议会共和制的总统若有违宪行为,要收到弹劾或审判。 2)议会君主制的君主是世袭的,而议会共和制的总统是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一定的任期。 6、简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答:1.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在这一生产关系中,形成了资本对物的控制和对人的支配,进而产生三个结果:使资产阶级成使资为政治统治阶级,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主体;本主义国家能够建立和维护一整套暴力机器以及庞大的官僚队伍;从而具有了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

政治学概论课堂笔记

第二讲政治的概念 一. 共和主义传统的政治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1. 政治具有最高性: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和其他领域是没有区分的,一切问题都是政治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分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2.政治具有公共性:各种权威有不同类型,政治家所治理的是自由人,主人所管辖的是奴隶。“政治中没有专制者的位置”。武力不是政治的解决方式。 3. 政治是理性言说;人性的特征是in-between,神兽之间,有朽与不朽之间。人最根本的追求就是正当性。 二. 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 韦伯认为德国的政治不成熟:1.经济取代政治:经济是普遍主义的,经济考虑的是利益问题,而政治在本质上关乎生存,政治是指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发生在国家之间; 2. 在考虑国家政策时怀抱理想主义,以信念替代责任; 3. 主要阶级鼠目寸光,没有担当领导国家重任的阶级,追求一些信念伦理,或是追求一己私利,靠政治为生还是以政治为业; 施密特论政治的概念:1.施密特对自由主义的批评:自由主义的根本误区是不懂什么是政治,在对待凡尔赛和约和处理德国内部事务中很幼稚; 2.理解政治的范畴: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动机所能归结成的具体划分便是朋友与敌人的划分。人类总有一些事情无法用说服与沟通的方法解决,必须诉诸暴力手段。施密特十分精彩地诠释了韦伯关于国家的定义“当各种冲突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国家介入”,政治最高形式是杀人; 3.处理国内政治: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良好的法律构建的政治体系能将大部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面对一些危机国家存在的例外状态主权者可以用法外的权力保卫法; 4.处理国际政治:政治的问题体现为主权的问题,政治的本质是生存问题,不受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约束以争取国家的生存。

政治学原理名词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重叠共识;指持有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5、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6、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7、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8、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9、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10、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1、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3、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6、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7、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18、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9、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0、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2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2、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23、宪政: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5、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