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5729246.html,

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马英姿

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3期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表明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加清晰的凸显,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社会对信息管理与工程学科质量要求的提高。接下来,将围绕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其当下研究现状,而后给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最后阐述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管理学门类中以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其强调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经济、数学、工程方法,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去解决社会工作、运行中的各种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是其鲜明特色。其起源于美国,在发达国家中应用广泛。我国从十九世纪后期开设该学科至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产业经济系统中,资源利用效益较低、国际竞争力不高、企业内部管理较松散、外部关系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对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进步提出了迫切需求。

一、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概述

信息管理科學与工程的研究重点在现代生产、科技、经济、经营等领域的管理策略,其致力于探索更加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不断总结和分析实践中的管理经验,以完善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让系统分析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能够更好的为现代社会管理服务。一方面,该学科的覆盖面极广,本科阶段下设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几个专业,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现代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向多元、协调、网络等方向发展,为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组织、管理理论条件。此外,有利于维持社会生产与企业经营,决策与评价等方面的动态平衡,保证我国经济整体稳定运行。

二、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现状

(一)研究成果发展迅速

近年来,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成果非常显著,据统计,从2001年至2012年,我国该领域学者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比例上涨,相较于2001年,2007年该领域的相关论文数量比例上涨了近三倍,为百分之十,2012年则达到近百分之十七,相较于2001年,论文数量上涨了十倍。此外,其研究的对象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领域内的传统方向,除了热门的运营管理、决策理论方法、服务管理等,其还积极向新兴领域展开探索,诸如基于现代人类交通需求与道路资源有限的冲突而展开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基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而展开的智能知识管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当前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通过搜索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相关论文,分析并得出当前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的五类热点问题,分别是:档案信息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图书馆,并对每个热点的现状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最后,结合搜索到的论文的内容,对这五类热点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字信息资源管理热点信息化 引言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吸引着众多学者和管理人员的关注,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对信息资源管理进行探讨,因此,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涉及到非常多的类别。本文的热点内容的来源基于《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分析》一文通过用共词分析法、战略坐标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由于此文发表于09年12月,本文将对09年以后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并且对于热点的本身及其发展趋势将做进一步探究。 一、当前信息资源管理热点的类别 以中国维普数据库为论文检索源,检索出609篇相关论文,通过共词分析法、战略坐标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知在中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有档案信息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图书馆等5大类。这五类的研究已经比较稳定,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与核心。在同样的数据库以同样的方法检索出43篇2009-2010年相关论文,通过比较分析,信息资源管理的热点的总体类别没有多大变化,但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已经涉及到面向信息资源管理的云计算性能分析、无线网络等方面。 二、当前信息资源管理热点的概述 1.档案信息化 1.1 概念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1.2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数据的异构性。由于数据的来源、特殊的属性、复杂的内部结构以及特殊的处 理方式使得统一管理极为复杂。 (2)高度的分散性。围绕一个主题的相关资料分散在各个部门或单位。比如,建设 局有财务报表,税务局也有财务报表,单位移交中也有财务报表,这样移交时 出现了重复信息、无差异化数据。如何尽快筛选出有价值信息,合理管理和利 用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实现知识共享是对我们的挑战。 (3)管理的滞后性。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对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的精简、优化、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工程项目管理》考研复习整理

第2 章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组织构成因素 一般来说,组织由管理层次、管理跨度、管理部门和管理职能四大因素构成,呈上小下大的形式,四大因素密切相关、相互制约。 1)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到最基层的实际工作人员的等级层次的数量。 2) 管理跨度 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主管直接管理下属人员的数量。在组织中,某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大小直接取决于这一级管理人员所要协调的工作量,跨度大,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数量随之增大。 3) 管理部门 按照类别对通过专业化细分的工作进行分组,以便可使共同的工作进行协调,即为部门化。 4) 管理职能 组织机构设计确定的各部门的职能,要在纵向使指令传递、信息反馈及时;在横向使各部门相互联系、协调一致。

组织结构设计通常要考虑下列六项基本原则: 1. 工作专业化与协作统一 强调工作专业化的实质就是要求每个人专门从事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通过重复性的工作使员工的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在组织机构中还要强调协作统一,就是明确组织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协调关系和配合方法。 2. 才职相称 通过考察个人的学历与经历或其他途径,了解其知识、才能、气质和经验,进行比较,使每个人具有的和可能具有的才能与其职务上的要求相适应,做到才职相称,才得其用。 3. 命令链 是指存在于从组织的最高层到最基层的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每个管理职位对应着一定的人,在命令链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每个管理者为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都要被授予一定的权力。由于命令要求统计表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只对一个主管负责。 4. 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相统一 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在组织机构中当人数一定时,如果跨度大,层次则可适当减少;反之,如果跨度缩小,则层次就会增多。所以,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通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确定管理跨度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信息管理学论文

对撰写论文 “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的过程中信息需求与满足过程研究

对撰写论文“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的过程中 信息需求与满足过程研究 【摘要】撰写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一次对大学生在校期 间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以及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考查。网络化是20世纪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目前,Internet已成为通达世界所有国家和绝大部分地区的国际性网络。用户信息雷求多样而复杂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传统文献不再是主要的信息艰,电子型、数字型文献的利用比例上升很快,加之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和条件的优化,决定了信息爵求的复杂性和基本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论文“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论文的撰写,我们除了《信息管理基础》课本以外,最重要的信息需求的满足过程是借助网络进行的。 【关键词】信息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与研究网络环境信息需求的产生信息需求的满足 【正文】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有着卓越的贡献。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创办"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培养信息管理类人才。1998年,国家通过专业目录调整,将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统一名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适应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原来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和档案学系也大多更名为信息管理系,除继续设立原有专业之外,还增设新的信息管理专业。例如,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5所院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相继易名为"信息管理系"或相关系名,并纷纷增设新的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缺少有效的实践和实习环节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最大的缺陷之一.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所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还比较难以找到好的实习机会,而学校的实验设施能同时支持很多学生进行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个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的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无特长".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广,学习的课程多,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看起来好像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专长。在大部分受访对象看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是什么都会一些,而又什么都不是特别精深.在大多数学校,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培养的专业性更强一些;而对本科生的培养一般比较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在适应社会需要的某些专长方面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这种培养模式的直接结果是很多本科毕业生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讲了项目管理的发展以及各种工程项目管理的优缺点和比较,选择一个适合的管理模式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关键字: 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工程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

信息管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组员:陈凡,左帅,席筱雅,张希,舒果 时间:2011,11,10 方向:信息管理现状及人才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首先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的美 国。它是由计算机的应用所引发的信息理论与管理理论相结合 的产物, 是信息实践发展到信息处理自动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 时期, 为加强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而产生的一种新概念和新 理论。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 目前,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已经成为融 合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组织理论、经济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等多种理论的边缘学科, 其理论体系已经相对成熟. 1 . 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现代信息 技术为手段, 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分配、协调和控制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是由多种人类信息活动所整合而成的 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 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 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1 ] 2 .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研究

我国学者卢泰宏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结构理论, 认 为信息资源管理离不开三种模式, 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 管理和人文管理。[ 相应地,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也可归结为技 术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和人文管理方法。 3 . 1 技术管理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通信与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一 领域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 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信息网格 技术。所谓信息网格就是用网格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管理和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主要解决广域分布、异构信息源的互连和互 操作问题, 以满足企业、政府部门等组织信息共享的需求。利用 信息网格技术, 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分布式、协作式和智能化的 管理, 有效的克服了分散式管理带来的缺陷, 而且, 利用信息网 格技术, 可以为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统一的平台, 有效的集成各种 异构的信息资源, 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 给 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它的新技术方法还有元数据 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的序化信息, 构建 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方便用户的使用。 3 . 2 经济管理方法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大学信息管理课程研究

大学信息管理课程研究 [摘要]大学信息管理不仅是各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 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学内部进行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笔者针对大学信息管理的技术及其真正运作过程中的关键 点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大学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大学;信息管理;信息技术;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8.179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8-0-02 大学信息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大学课程,为信息管理领域培育着一届又一届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大学信息管理作为大学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为大学教育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总结出大学信息管理的技术及其背后的关键点。 1 大学信息管理的技术体现 大学信息管理的范畴包括学生基本管理、图书馆信息管理、动态信息管理,涵盖大学教育基础管理的各个领域,对大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1.1 创建数据库对学生进行基本信息管理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包含学生最重要的学籍信息以及其 他个人信息,学生自从入校开始进行学籍登记一直到毕业获得学位,期间发生的任何与学校管理相关的信息都属于大学信息管理的范畴。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能够实现系统数据的共同分享。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数据库为Oracle 9i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具有很强大的开放性特征以及安全性能,能够支持多个客户端以及应用模式,实现网络用户信息的连接。在操作过程中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设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访问,其他用户无权访问。相关人员能够在合法权限下修改数据。其主要系统结构见图1。 例如,一个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上半学期期末考试过程中得到了二等奖,一旦这条信息录入到大学信息管理的系统中,那么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是毕业后很多年,该信息都不会被删除或者更改,作为一项荣誉,学校会记住很长一段时间,这对于学生自己本身即是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在信息系统中,一名学生每一个学期的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况,甚至是每一天的出勤情况都会清清楚楚得到记录,当一名学生即将走出校园,从信息系统中就可以原原本本地将自己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调取出来。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也为来校招聘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学生状况的平台。 1.2 运用PB客户端数据库连接技术 PB是一种针对用户专门开发的软件工具,拥有窗口、菜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3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3.1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工程承包种类、施工技术水平等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也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来说,是值得关注与进一步努力的重点。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大规模扩建以及国家针对建筑行业相关的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带动着国内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是一重大的机遇。而伴随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又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做到重视、全面、客观的分析,才能促使建筑行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许多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技术发展还是企业的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受到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多数现存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诸如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以压缩工程成本,不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与施工环节,从而给工程项目造成了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与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场风气存在严重的问题,受个人利益驱使的原因,在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工程承发包等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采购与竞争的现象,使得资质不够的材料、设备及单位承担了有较高要求的工程项目;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低下,资源配置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 并且,从有关的数据调研分析来看,国外竞争市场的激烈化,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承包份额逐渐降低,且大多数集中在非洲、非洲等落后的国家,而在英国、美国等先进发到国家的建筑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极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大多能够承担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其资金能力与技术能力也往往雄厚,而我国建筑企业往往只能承担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或管理,并且多受到资金与技术、管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由此

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学校综合管理系统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 4、物资的购、销、存管理 5、电子商务管理系统 6、库存与成本核算管理 7、人事综合管理系统 8、交通管理系统 9、超市管理系统 10、高校学生管理系统 11、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 12、基于或的事务查询系统 13、计算机动态网页的制作 14、基于网络的客运售票系统 15、高校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 16、高校教学与课表制作管理 17、城市居民户籍管理 18、商品销售与市场预测管理 19、电信业务管理 20、工商税务管理 21、计量标准化管理 22、银行储蓄业务管理 23、城市供电管理 24、餐饮业管理 25、房地产管理 26、股票行情分析管理 27、大中型医院管理 28、数字图书馆管理 29、辅助决策系统 30、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31、贷款业务管理 32、财务管理 33、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34、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设计与研究 2、 2.基于服务的应用程序设计 3.在线就业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5.超市在线交易系统一 6.超市管理系统 7.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开发 8.试题采编系统 9.试题卷生成系统要求:在模式下根据试题卷生成系统生成的试卷进行在线考核,并进行实时 评测 11.稿件投稿及审阅系统

12.毕业设计学生选题系统 13.通用考试系统平台研究 14.房产信息管理系统 15.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16.邮件作业批改,管理系统 17.基于的高校学生选课系统 18.基于内容过滤的收发程序 19(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20.基于多层的软件体系设计分布式学籍管理系统. 21.教材管理系统设计 22.通用期刊稿件处理系统(网络,数据库) 23.网上购物系统 24.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25.基于技术的图书销售系统开发 1.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我国大中型建设工程监理研究 3.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研究 4.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5.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基于(大学资源计划)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方法研究 8.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9.某省信息产业结构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10.某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 11.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12.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协同化研究 13.中小企业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 14.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15.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6.某省(市)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7.某省(市)信息产业发展状态与趋势研究18.电子信息类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研究 19.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20.决策树模型在客户分类中的应用 21.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研究 21.企业客户价值研究 22.企业网络化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23.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实施研究 24.数据挖掘在某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25.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6.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27.某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方案设计 28.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29.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院系:管理工程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2班 学号:0313100227 姓名:陈传伟 完成时间: 2013 年 12 月10日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分析研究课题 1.背景分析: 企业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从信息资源类型出发,企业信息资源有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和智力型信息资源之分。智力型信息资源是一类存储在人脑中的信息、知识和经验,这类信息需要人们不断开发加以利用。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包括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和法律信息等等。 由于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其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提高社会效益。一般而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信息资源的管理;(2)对人的管理;(3)对相关信息工作的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全球经济信息化和中国已加入WTO 的今天,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存在那些问题?(3)对策的分析(4)发展前景 3.检索文献的要求 (1)所需的信息内容、性质、水平(略); (2)所需查阅文献信息的类型:时间(年代)为近五年的文献;文献的发表地域不限;文献出版类型不限;原文语种为中英文;著者、机构要求不限, (3)课题所研究的学科范围和主题要求: 主题概念有:信息、资源、资源管理、企业、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主题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课程所涉及的学科:信息检索与利用管理学 (4)已经掌握的线索:无 (5)课题对文献信息查新、查准、查全的要求:近五年的文献,要求较高的查全率。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