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动态

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动态

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动态
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动态

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动态

一、国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介绍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和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现代运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外一些国家较好地把握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规律,在坚持?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做法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国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20世纪40至50年代,由于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等新兴运输方式的相继崛起和持续快速发展,为防止过度的竞争,造成运输资源的巨大浪费,综合运输思想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的流传。其含义和内容也随着对这种对象研究的深化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国外首先提出了综合运输的概念,认为综合运输是相对于单一运输方式而言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20世纪70至80年代,综合运输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明显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的注意和重视,它们迅速加强综合运输在本国研究和实践的步伐,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美国逐步放松了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管制,比较重视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及资源环境的

不断恶化,综合运输的发展在美国得到进一步重视,其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发展。例如,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陆地综合运输效率法案?(intern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ISTEA。该法案在其总则中指出:?美国运输政策的目标是,发展经济高效、环境友善的国家综合运输体系。该法案确定了综合运输连接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这些连接线将国家公路系统七国家港口、铁路场站、公路货运场站、机场和公共交通停靠站等相连接,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奠定基础,并以较高的能源效率运输旅客和货物。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由统一、相互连接的各种运输万式,包括未来的各种运输方式组成,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对外贸易?。

欧盟各国对综合运输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历来也比较重视。近年来,欧盟各国对综合运输系统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尽管目前其有关交通运输的决策,仍主要按各种运输方式分别做出,但趋势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一方面,运输基础设施拥挤日益加剧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另一方面,伴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对运输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导致对稀缺运输资源应如何更有效配臵的认真思考。这两方面的趋势使各运输方式的整合问题或发展综合运输体系问题,在当前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普及,也为建立和发展高质量的综合运输体

系创造了有利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因此,综合运输体系这个概念,目前在欧盟等国的应用日益普遍,并在相关文件中做出了规定。欧盟各国由于在综合运输设备和技术标准方面存在差异,于是实施了智能欧洲综合运输计划,以便开发并实施综合运输场站共同标准和规范,加快提高运输效率。

前苏联由于运输能力紧张,历来十分重视综合运输问题,包括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充分注意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最有利的使用范围进行合理分工,配合协作,同时开展联合运输,力求以最少的投资和运输费用,最快的送达速度来完成货物和旅客运输。1955年成立?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开始从事联合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1975年前苏联运输经济权威T.C哈恰洛夫院士把铁路、内河、海上、汽车、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总括为运输综合体。其研究和工作的重点侧重于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设备的协调与配臵,尤其是技术作业过程的协作,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和协作等。

在日本国内,综合运输体系的提法则被称为?综合交通体系?,作为一种提法,1955年制定的?经济五年计划?,1957年制定的?新长期经济计划?中,对于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使用了?综合交通体系?这一词。这一概念在1960年的?国民经济收入翻两番计划?、1965年的?中期经济计划?、196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70年的?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得到延续应用。

1961年,日本成立了综合交通体系的专门委员会,经济计划厅进行?综合交通体系?的研究,1964年完成了日本关于综合交通政策的第一次大规模研究—?关于我国陆路交通的综合措施?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以用户负担为原则,公平竞争为基础?确立合理交通市场?的思路,以实现?利用各种运输方式,谋求资金合理筹措和分配?的目的。1971年在经济计划厅综合计划局内设立了?综合运输问题研究会?。该研究会在其1994年发表的一份有关综合运输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所谓?综合运输体系,就是为了使当前的运输体系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而对各种运输方式所做的分工?。1981年,运输政策审议会再次强调了以适应经济稳定增长时代之长期目的为基础的综合性交通政策的必要性。日本在其?全国综合开发现划?中,强调发展立体综合高速交通网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特别注重促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机场等各种交通设施和设备相互衔接或整合的连接线建设,从而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特点,实现航空服务的?点?、铁路服务的?线?、公路服务的?面?有机结合,达到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提高各种方式整体服务效率和效能。

(二)国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启示

l、坚持?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发展理念

把握?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规律,满足人的需求,坚持?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发展理念,是国外综合运输系统管理的宗旨。比如,美国的交通法律和交通政策就充分体现了这

一理念。《美国运输部2000—2005年战略计划》强调要重点完善公路交通系统等运输基础设施,尤其要注重残疾人、老年人以及边远部落民族等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公路交通需求。美国各州交通法的主要规则中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理念,强调行人优先规则,交通让行规则,校车优先规则。

英国环境、运输和地区事务部的交通运输发展宗旨是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快捷便利性运输服务。《1998年英国政府运输白皮书》指出:运输决定生活,运输丰富生活,人们每天都要出行,哪怕是在本地也需要出行,英国政府要确保人们出行的便利性,要注重妇女、残疾人、乡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对公共交通的依赖和需求,以体现社会公益,保证社会公平。

德国在综合交通管理领域,已经形成了与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交通管理理念,那就是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明确提出:?努力建立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统一生态、生活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德国的交通标记大而醒目,一般情况下,只要沿着交道标记行驶,一定能准确无误地抵达目的地。

日本国土交通省在《1998年度日本运输经济报告》中指出:交通运输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日本政府运输部门必须适应2l 世纪新时代的要求,建设高效的包括公路在内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要发展安全、可靠,舒适且无障碍的交通,要满足老年入和残疾人的交通需求。

2、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

综合运输的发展需要管理制度上的支撑。传统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综合运输发展的需要。为此,各国相继进行大部门交通制的改革。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英、法、德、日等国家对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大改革,建立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对水、陆、空运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美国,由于交通运输业大规模发展,要求对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规划。1966年,约翰逊总统提出成立运输部,得到国会批准。美国联邦运输部是联邦政府管理水、陆、空运输的机构。英国于2002年6月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地方事务3个部合并,成立了运输部,由运输国务大臣领导,专门负责交通运输事务,并主管健康与安全事务,其中包括道路交通、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和航海运输的安全事务。法国按照行政区划来管理法国交通,形成国家级、大区和省级及下级区县的交通管理体制,采用大部制形式,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都归口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国土整治部统一管理。德国于1998年lO月将联邦交通部改革为联邦交通、建设与住房部,主要负责运输、交通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定和监督执行,实行大交通管理模式。日本于2001年将原运输省、建设省、北海道开发厅和国土厅合并为国土交通省,主要负责国家有关土木、建筑、国内外海陆空运输事务管理、国土整治、开发和利用等。

3、高新技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得到充分应用

科学技术是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由于铁路双层海运集装箱堆放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才催生了综合运输的形成和迅猛发展。当前,对发达国家综合运输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智能运输系统。各国都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做出了长远规划,未来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必将对综合运输体系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以及促进道路与地球环境和谐统一的有力保障措施。二是联合运输系统。这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要求,也是保证在每个环节都能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快捷、方便、舒适和高质量服务的要求。三是新型运输装备。一些发达国家从能源、环保角度出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运输装备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提高运输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新式运输工具除了目前国内外已经使用的磁浮列车外,主要是电动车。四是运输船舶技术,主要集中在智能运输船舶和高速船舶。智能型运输船舶是在现存的运输船舶中增加控制系统和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以提高运输船舶的效率和安全性。五是航空运输装备技术。在航空运输装备技术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努力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目标是降低油耗、增加续航力和载运量。

4、建立了?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需求?的综合运输信息服务体系

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

家都非常重视对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综合运输系统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港口、航道、机场、管线与各种站场和结合部的基础设施信息,各种运输工具和技术装备数据,各种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中介机构与信息服务机构的公益性基础性信息,以及政府信息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的综合运输系统,使交通运输真正进入?虚拟世界?’?虚拟空间?。信息资源是国外综合运输系统的各个应用系统的核心,非常庞大,主要包括政府信息、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以及公益性和基础性信息。比如,美国各城市交通管理中心所涉及的信息就非常庞大。他们除通过分析研究支持政府决策外,还向用户提供智能运输系统数据的网络在线服务。目前,国外许多交通运输机构,如美国运输部、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俄罗斯联邦交通部情报所、日本铁路综合技术研究所、英国先进铁路研究等研究机构以及著名综合性数据库都建立了庞大的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数据库,内容涉及公路、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航空运输、海运、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与交通运输相关的社会、人口统计资料等,其目标就是向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运输信息服务。从国外综合运输系统的信息资源服务来看,综合运输系统的构建和形成首先以先进的交通管型理念为引导,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以信息应用系统工程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生产与人才培养为支柱,以服务为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必要的政

策和法规标准和规程,加以规范和约束。

二、国内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政策发展环境也有所改善,初步形成了主干、次干、支线相互配合,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基本框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应该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都达到了—定的规模和水平,总体上已经进入了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运输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1、综合运输网络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2008年底,我国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总里程达到645.3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4.2倍。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0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54.7%,居世界第三,密度83.0公里/万平方公里,复线、电气化率分别为36.2%、34. 6%;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延展里程6415公里,时速350公里线路延展里程185公里。干线公路里程达到200.9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1.3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03万公里,连通了除拉萨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和发展,达到172.1万公里,乡镇通达率为99.2%,建制村通达率为92.9%。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3万公里,比1979年增长了1.5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9.6%;沿海港口中,年

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36个,200万吨以上内河港口87个,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1416个,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16个;2008年,全国港口完成的沿海和远洋货物周转量分别是1.3万和3.3万亿吨公里:集装箱吞吐量1.28亿TEU,沿海港口完成1.17亿TEU。民航航线总里程达到246.2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15.5倍,增长幅度是几种运输方式中最快的;民用机场总数达到158个,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网长度763公里,比2004年的400公里增长90%,年均增长24%。管道里程达到5.8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6.0倍,基本实现了原油和区域间成品油运输管道化。

图l 综台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总里程增长趋势

2、综合运输网络主骨架基本形成,通道功能日益显现

公路方面:具有全局意义的公路主干线、铁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管道主动脉、港站主枢纽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全面贯通,国高网建成57%(建设进程如图2所示),西部开发8条省际公路通道基本建成。铁路方面: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不断完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络较快发展(布局现状如图3所示);经过6次提速,进入?高速铁路时代?。内河航道方面:基本形成?两纵三横?共5条水运主通道,?两横一纵两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方面;分层次布局进一步完善,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LNG)、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基本形成。机场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小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术齐、武汉、沈阳、深圳、杭州等省会或重点干线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其他城市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机场群。

图2 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示意图

图3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布局示意图

3、综合运输网络布局日趋合理,区域连通作用显著增强

与我国经济地理特征以及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对应,基础设施在区域布局上呈?东密西疏?的发展格局:东部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密度基本达到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水平。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密集区己形成便捷连通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客运专线及城际轨道交通也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强化了连通各大经济区的主通道建设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干线网络,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通道基本贯通,有效推进丁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西部地区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达深度不断拓展,连通东中部的运输通道基本形成。综合交通网络还具备了较强的开放性,与周边大多数国家部有便捷的陆路运输通道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贸

易往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迅速,旅客换乘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国长途客运与城市交通之间?零换乘?的需求明显增加,逐渐出现了集多种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有北京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上海南站交通枢纽.、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等、深圳新客站、武汉新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南站(在建)、成都沙河堡综客客运枢纽(在建)等。机场综合客运枢纽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公路综合客运枢纽有北京六里桥客运主枢纽、深圳福田综合交通枢纽、珠海九洲港客运站等。城市轨道综合客运枢纽有上海人民广场综合客运枢纽、青岛黄岛综合客运枢纽、北京东直门综合客运枢纽等。

(二)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对照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可供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必须能够应对?需求总量快速增长、需求品质加快升级、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和资源约束日益严峻?四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重新审视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可以发现,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的网络规模、网络结构、通道建设以及运输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综合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仍显不足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产业及城镇布

局尚未稳定。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及城乡统筹不断推进,作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纽带和载体的一大批新兴中小城镇将迅速呢起。新的工业园区、文化旅游景点、交通枢纽还将大量出现,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预计将超过200个,迫切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输服务供给的增加。因此,我国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的规模还不能满足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总量上仍显不足。

2、综合运输网络结构有待调整优化

我国综合运输网络功能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综合运输网络的主骨架目前还处于形成和完善期,还需要结合产业布局调整、结构升级、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做进一步调整。第二,次干线存在等级低、规模不足问题,其中国省道的平均技术等级只有三级,国道中三级及以下公路里程占36%,省道中三级及以下公路里程占45%。第三,一般铁路和支线铁路里程少(约4万公里),技术等级相对较低,通过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地区的铁路间距过大,缺少连接线路,相互之间的连通绕行距离长。第四,专线铁路、低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港口发展滞后,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较低(约50%是等外路)、养护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基本路网服务水平不稳定。第五,综合运输网络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不尽合理,存在着一定的区域不平衡现象。

3、综合运输通道资源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在综合运输通道规划和建设上缺乏对通道的功能分类,致使局部路段(尤其是共线通道)的长距离通过性交通与中短距离

汇入性交通形成聚集,造成综合运输通道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另外,随着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上形成了诸多的经济区,使新的运输格局逐步形成,需要对原有的运输通道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再者,由于某种运输方式配臵不足,导致整条通道紧张,出现不合理运输现象,这类问题在煤、矿等大宗物资运输通道中更为突出,造成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运输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综合运输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的土地、线位等资源缺乏统筹安排,利用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跨江跨海通道资源缺乏统筹安排,这个问题在长江的跨江通道上显得更为突出,由于缺乏铁路与公路跨江桥梁的统筹规划建设,造成跨江通道资源非常紧张。

4、综合运输节点衔接瓶颈问题凸显

由于我国铁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的枢纽站场大多按照各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各自规划、分别建设,造成枢纽缺乏整合、功能单一。在客运枢纽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形成了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体的客运站场,缺乏其他运输方式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制约了航空运输、高速铁路、公路客运等快速客运系统的功能发挥,导致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旅客运输换乘、转乘极不便利,增加了旅行时间和出行成本。在货运枢纽方面,货运枢纽?最后一公里?和集疏运问题依然突出,疏港铁路能力明显不足,部分主要港口没有铁路衔接;集装箱干线港与高速公路网之间缺乏快速集疏运通道连接,

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混杂,大大影响了运输效率;部分港口的内河集疏运通道开发滞后,与港区的衔接不畅;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的运输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综合运输客运服务网络分割严重

目前的客运服务在运能均衡供给、区域一体化服务、方式间顺畅衔接、服务便捷舒适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已经出现?节假日时期运能紧张,旅客出行‘一票难求’;都市圈地区、城市内部和城际间拥堵日趋严重,城市居民出行困难;城乡间客运(公交、班线)缺乏统筹协调;旅客出行衔接换乘不便等等问题。从总体上看,旅客对客运服务的需求早己打破了城乡和区域的界限,但是,运输服务的市场却在城乡间、区域间存在着分割,这种局面不尽快加以扭转,上述问题将更加突出。

6、综合运输货运服务组织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加速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型,产业逐步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区域间货物流动需求快速增加,运输必须向货畅其流的高级阶段发展。与上述需求相比,目前我国综合运输货运服务主要存在:铁路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铁路运营机制相对僵化,造成多式联运的市场不完善,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发展受到制约;多式联运法规缺乏,联运市场过度竞争、运营不规范,影响了集装箱一体化运输的安全和整体服务质量;货运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运输企业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港口、船公司、铁路、海关、国检等相关单位的信息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阻碍了海铁联运的无缝衔接;由于受到既有保险制度、半挂车牌证管理制度、半挂车检测制度、海关监管制度分开管理影响,甩挂运输发展落后等方面的问题。

(三)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面临的形势及要求

我国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面临来自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地理资源和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与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仍不会改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继续推进,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更加凸显,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直面?量?和?质?的双重挑战,且提高?质?的需求更为迫切。

1、经济发展转型为综合运输体系带来需求压力与发展契机

现今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就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不断呈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更多地转移到国内市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行,国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逐步被?集约高效的发展方式?所取代,流通将从?生产的继续?变成经济的先导。这些变化为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契机,加快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既是应对危机的有力举措,也是化?危?为?机?、支撑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必然。

2、工业化时决速发展对综合运输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更高要求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初期,工业化进程总体处于中期阶段,但由于发展比较快,阶段性特征相比其

他国家更为复杂。根据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经验,这个阶段的发展特征是以至化工业为主导。作为重化工业发展基础的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非常旺盛,这带动了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材料运输需求的迅速增长。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不平衡,城市与区域间的产业布局也存在差异性,为了满足这种快速工业化过程中派生出的对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运输需求,同时又要降低煤炭等原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减少外部成本,综合运输体系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

3、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化步伐将加快。从东部来看,未来将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东北地区等大规模的城市群或城市带,构建和加强城市内的交通组织和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将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更要内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交通和城际间交通增长迅猛,这要求在加快城市与城际快速通道的同时,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要进行综合协调、系统规划,以尽量减少对国土资源的利用和减少环境负担。

4、地区增长格局变动对综合运输体系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地区增长格局及结构变动趋势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增长格局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领先增长,这决定了东部地区内部的交通运输需求会与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地区经济增长过程

中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将影响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将逐步向适应地区之间资源优化配臵的方向进行调整,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将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结构的差异,以及地区产业分工和集聚的变化对不同交通运力产生不同需求。同时,由于地区专业分工的深化,省际和地区间产品运输需求将快速增长。为了满足这些运输需求同时适度超前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应合理安排运力的空间布局和调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并进行综合协调以满足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而产生的运输需求。

(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趋势分析

根据现阶段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现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未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综合运输体系中通道布局日趋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的通道间实现优势互补,各种运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逐步走向协调发展之路。

2、运行高效、换乘便捷的综合客运枢纽作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将在全国各地主要枢纽城市快速形成。

3、信息产业将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使我国货物运输逐渐实现物流化。

4、综合运输体系的管理体制日渐完善,大交通背景的综合运输体制改革将逐步深入。

5、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株潭等大都市圈客运将逐步呈现区域一体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趋势,经济发达的城镇群也将逐渐实现区域及城乡客运一体化。

6、为充分提高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综合运输管理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7、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将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我国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五)主要省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情况介绍

l、江苏

江苏省在省级层面上率先形成了?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管理体制架构,在2005年,江苏省港口管理局在江苏省交通厅挂牌成立,作为副厅级机构全面履行港口管理职能;2006年,江苏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也并入交通厅,大交通格局初露苗头。2007,江苏省交通厅承担航空产业发展工作职能。以大交通管理体制形成为契机,江苏省正在对交通运输发展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配臵,实现各种运输万式的协调并进,加速形成?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宜铁则铁、宜空则空?的交通格局。江苏省已经开展了?江苏省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和?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综合运输体系方面的规划与课题研究,这些

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和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优势研究

《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和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优势研究》是交通部“十一五”交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之一,于2002年11月由交通部通过招投标确定我所作为课题研究的承担单位。该课题在研究期间,经交通部组织部内领导和专家分别对开题报告、中间成果、研究报告初稿等进行审查,并于2004年2月召开课题成果审查会,通过了对最终研究成果的审查。本课题研究成果共包括:《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研究》(总报告)、《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和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优势研究》(简要报告)、《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优势研究》和《我国水路运输发展优势研究》两个分报告。其中,《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和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优势研究》(简要报告)于2003年11月提交交通部,作为当年度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参阅文件。此外,课题组还内部发表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若干主要问题研究——公路占用土地资源与适当超前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若干主要问题研究——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概念和发展思路》两篇文章,得到了交通部领导的批示,并作为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参考材料。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面紧张状况的基本缓解,我国交通运输已从基本数量扩张转向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建设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发展时期。该课题通过对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框架的研究论证,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构想,为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提供指导依据,使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可以在各种运输方式的大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结构调整得以不断完善,以减少弯路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该课题研究由综合运输研究所郭小碚、贾进、罗仁坚负责,包括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共10多名研究人员参加。 【摘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面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高效率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应未来的运输需求和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足够的交通物质基础支持,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综合运输体系框架是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构建什么样的综合运输体系框架,将直接关系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重点,关系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配合和一体化运输系统的建立以及系统效率等。 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现状及评价 1. 综合运输体系概念及发展 课题组对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定义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指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具体为: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形成的符合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优化配置的交通基础网络系统,与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有机集成。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2015年)

目录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二)标准类别及说明 (3) 二、综合交通运输标准明细表 (5) (一)基础标准100 (5) 101术语与符号 (5) 102分类与编码 (6) (二)运输服务标准200 (7) 201客运服务 (7) 202货运服务 (8) 203邮政业服务 (10) (三)工程设施标准300 (10) 301综合客运枢纽工程设施 (10) 302综合货运枢纽工程设施 (11) 303复合通道(路线与桥隧)工程设施 (12) 304交叉设施工程设施 (13) (四)安全应急标准400 (14) 401客运安全应急 (14) 402货运安全应急 (14) (五)信息化标准500 (16) 501通用 (16) 502客运服务信息化 (20) 503货运服务信息化 (21) 504邮政业服务信息化 (23) (六)统计评价标准600 (25) 601统计 (25) 1

602评价 (26) (七)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700 (27) 701载运工具 (27) 702装载单元 (29) 703换装、换乘设备 (33) 704邮政业运输装备和产品 (34) (八)相关标准900 (35) 三、标准统计表 (41) 四、编制说明 (44) (一)编制依据 (44) (二)编制目标 (44) (三)编制原则 (45) (四)体系构成 (45) (五)其他 (46) 2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图1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2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一、“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和目标 (一)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随着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标志,我国的产业发展和消费结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以瓶颈制约的缓解为特征,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总结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展望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世纪初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坚持和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升级、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继续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把提高运输能力与优化运输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当前供需大体平衡,瓶颈制约大大缓解的情况下,应坚持综合发展。综合利用的原则,调整发展思路,从我国国情和贯

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把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与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改善运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 3、努力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运输能力,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输业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扩大和巩固运输市场。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方针,加大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改革力度。“十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一些重要领域必然会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交通运输业必须适应这一需要,破除“特殊论”,加快改革步伐,在付业统一管理和政企分开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运输需求和运输能力的增长 1、客货运量:由于经济增氏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GNP的弹性值将会进一步降低,增速趋缓。但在全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客货运量仍将继续增长。 2、运输能力:由于“八五”、“九五”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五”后期(1998一2000年)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精编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二是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治理子系统。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壹是常规公交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轮渡等;二是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地铁等;三是市郊铁路,即城市利用铁路干线开往市郊的铁路列车;四是公交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轨道交通车站和调车场等。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壹是公交线网规划和站点选址;二是公交票制、票价和票务管理;三是公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监督;四是公交日常营运调度;五是公交车辆保养和维护。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发展理念 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国情,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要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新技术经济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最大可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总成本。不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使用成本,更要充分体现

社会的进步性,将时间效率、便捷性、个性化需求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作用,以实现整个大系统的高效运转,更有效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详细包括: 1、重视公众需求,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交通拥堵是世界大都市以及人口密集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简朴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供应且不能根本解决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假如形成和小汽车相耦合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仍会陷入“拥堵—增加基础设施供给—交通状况改善—刺激更多需求—再形成拥堵”的恶性循环。为此,城市公交系统不能仅从交通流和基础设施的平衡来进行规划和构建,必须从公众需求角度考虑,重点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 2、以人为本,提供壹体化运输服务。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仅是供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更是为公众服务的。因此,“以人为本”和“壹体化运输服务”的思想必须贯穿到城市公交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从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设计开始直至运营组织、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和落实安全、便捷使用、恬静、智能、公平、服务等各方面。要建立壹体化运输的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管理软件各方面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紧密连接和壹体性,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化和连续性。 3、提高技术水平,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增量供给和增强安全保障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城市公交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城市公交系统各环节都要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集约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壹次性资金投入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比较中,要侧重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主观题

41.开放系统 参考答案: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参考答案: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答:(1)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2)弄清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3)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4)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6)实施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货物发送量完

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万公里,省道万公里,县道万公里,乡道万公里,专用公路万公里,村道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述 摘要:综合运输系统包括水路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系统、铁路运输系统、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加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建设任务的艰巨性,系统自身的规律性、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综合运输发展中的有机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过程中的最佳优化和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理论指导等,都急需系统开发、建立和完善因为综合运输体系对经济、国家、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现状;问题;发展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ntains the waterway transport syste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ir transport system, pipeline transpor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not only is a theoretical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ignificant of the economy, the state, society and political aspects. Keywords: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mode of transportation;status; question; development 0引言 发展综合交通、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中几代学者和实践者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布局是否合理,运输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建立系统的综合交通学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 以国家综合交通系统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的,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运输工程管理系统称为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图如图1:

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

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十五"计划 2006-06-12 11:28:58 SRC-26 目录 一、发展现状 (一)“九五”回顾 (二)存在问题 (三)形势分析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公路网建设,实现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 (二)加快铁路出省通道和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三)建设以枢纽港为中心的港口体系

(四)加强枢纽港出海航道和内河航道建设 (五)建设液化天然气主干网及相关工程 (六)建设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航空港体系 (七)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 (八)加强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的联系,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 四、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交通运输发展 (二)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管理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大力发展综合物流系统 (四)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和监督保障体系的建设,争取各方大力支持 附件:1.广东省“十五”综合运输主要指标预测表 “十五”时期,是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奠基期,也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按照《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我省综合运输体系“十五”计划。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在统筹规划下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连接贯通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综合体。 一、发展现状 (一)“九五”回顾 “九五”期间,我省抓住国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提高交通设施技术档次和综合运输效益为中心,大力加强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机场的建设,使我省运输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综合运输能力大为增强,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在“九五”初期提出的“再奋斗五年,使交通运输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这一战略目标。一个以广州为枢纽,向全省各地辐射的综合运输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初步构筑了全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骨架。“九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网络规模明显扩大 “九五”期末,我省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比“八五”。期末增长57%。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606公里,新增180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186公里,新增828公里,一级公路新增2660公里,并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42公里,建成京九铁路广东段、梅坎铁路等新的出省通道;沿海及内河港口泊位达到29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26个;港口吞吐能力达39897万吨,其中:公用码头能力约占73%,货主码头能力约占27%;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3696公里,其中,3000吨级海轮航道143公里;完成湛江机场改造,全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知识分享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重点2017

系统分析重点 第一章 1.系统目标、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以满足系统目标为要求,由系统整体结构决定;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系统内部属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和整体性。 2.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 “调查、比较”或“学习”,寻求可行的满意解。 3.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 时间维:规划阶段→计划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决策→系统实施 4.软硬系统方法论的特点及异同点 异: (1)应用领域: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适用于结构化系统和工程领域,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适用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管理领域; (2)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由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构成的阶段分析和系统结构的数理模型,以求得最优解;后者侧重于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以求得满意解; (3)核心内容: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侧重于优化分析,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侧重于比较学习。 同:

(1)目的都在于改善和优化系统,都具有阐明问题、建立模型、实施等程序 (2)都需要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关联因素,进而解决问题 (3)都注重程序及阶段,都遵循一定的步骤,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研究 第二章 1.系统分析的概念 在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2.系统分析的基础 调查、收集资料是系统分析的基础 3.系统分析的要素 (1)目标:这是系统的总目标,是系统分析的根据和出发点,也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2)调查、收集资料:确定系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边界后,调查相关资料,掌握系统设计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问题。这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3)替代方案:在系统分析中,实现同一目的的多种手段被称为替代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性能、费用、效益、时间上互有优势,能够进行对比的。 (4)指标:包括技术性能、适应性、费用与效益、时间等指标。 (5)模型与模拟: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测算指标的依据。 (6)评价标准:衡量可行性方案优劣的指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劣顺序,以供决策者选用。 4.系统分析的评价标准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花费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多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出外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 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出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至办公地点,或从家里至超级市场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任何时候不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要。 居民出外旅行,要求运输方式快捷、舒适、安全。然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高速公路比重不大,尚属空白,民用航空业还不发达,运输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 不够发达,不高,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尚有诸多的不便。,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各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 目前,我国交通比较发达,而中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到了落后的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 ,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交通管理的落后使交通混乱,车辆平均速度低,更加重了破坏性。例如的汽车数量只有的,但是排污量却几乎相当。

综合运输体系综述(完全版)

综合运输体系综述 学号:21780120 姓名:胡石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工具和设备现代化以及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由于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方向发展。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运输发展的新模式。我国传统的工业和交通运输管理基本上是以条条为主的,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系欠缺。由此往往造成该建设的项目没有及时建设,而不该建设的反而建成,造成浪费。运输业的建设从单一的、孤立的发展模式向综合的、协调的模式转变,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良好效果。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 一、综合运输体系 1.1综合运输体系的含义及构成 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或者叫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其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首先,综合运输体系是在5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次,综合运输体系把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这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分工的基础上,有一种协调、优势互补的要求,即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在各个运输环节上的连接贯通,以及各种交通运输网和其运输手段的合理布局。从运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各种运输方式一方面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运输市场和技术发展上又相互竞争。这2种要求交织在一起,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长期过程。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3个系统组成:1)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互相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要四通八达。2)综合运输生产体系,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体系。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在3个方面构成了综合运输体系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1.2综合运输体系的展望 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逐步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综合运输体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处理好国民经济与运输系统的关系、综合运输体系与各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的关系、各种运输方式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整体要求,协调发展。要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综合运输网,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应的运输方式,发挥城市交通在综合运输网中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2)铁路运输,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在可预见的未来,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要加快铁路的技术改造和新线建设。近期内,要加快既有线路的改造和扩建。要发挥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适当建设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大力发展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对短途货运以及成品油运输应逐步由其他运输方式分担。3)公路运输,短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短途客货运输的主力作用。随着公路状况的改善、汽车建设的进步和大型车的增加,公路运输将逐步成为高档工农业产品运输以及中距离客运的重要力量,要加速公路,尤其是干线公路的技术改造。4)沿海和内河运输,国内外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沿海和内河运输要加强内河航道建设,以及沿海和内河港口的改造和建设,发展沿海和长江等内河运输,实现干支道直达运输和江海联运。5)航空运输,大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需求;供给;规模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 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假设旅客的需求均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简介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项目将优化珠海市交通资源配置,有机整合我市多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多种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深入挖掘我市交通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确立我市作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支持我市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撑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建设,市政府已把这个规划作为珠海今年的一个重大规划来抓。 2009年7月,我市成立了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珠海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2009年11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工作方案》。2010年3月,经公开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

目前,编制单位正在开展综合交通调查工作,分为基础资料调查、交通需求特征调查、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调查三大类,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交通调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部门多。该规划的编制涉及交通、规划、公安、宣传、统计、口岸、民政、教育、环保等部门和各区政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二是调查内容多。调查工作包含20个调查项目。三是调查对象多。交通调查将会在1天内进入近万户居民的家中调查,同时观测全市100多条道路,调查我市所有重要的交通节点。四是调查人员多。交通调查共需2000多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同时需要大量交警和政府工作人员配合。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时间紧,为确保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完善如下保障工作:一是要成立机构。各区政府已成立由区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交通调查领导小组,各街道、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市直各部门也会成立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承担的交通调查工作。二是要配备人员。我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 第一次作业 41.开放系统 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42.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 43.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 答: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 44.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 答: (1)系统现状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 (2)弄清关联因素 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建立概念模型 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 (4)改善概念模型 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的加深,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5)比较 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 (6)实施 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 45.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 答: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6.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 答: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要建设成与内部、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在具有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 47.旅客发送人数 答:是指办理客运的车站、港口、航空港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始发的旅客人数. 48.货物周转量 答: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或一个运输企业在货运工作方面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吨公里. 49.客流密度 答: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均每一公里线路所担负的旅客周转量称为客流密度,其单位为人km/km.

我国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1958-1969)到快速发展(1970-1987),再从稳步发展(1988-1995)到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的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万千米。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贯通东南西北、连接陆路与海洋的油气战略通道也在逐步建立。但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与管道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部分油气管道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今后我国应着力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和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关键词]:管道运输,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地下储气库,网络体系 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监管法规、管理体制、覆盖范围、连通程度、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初始发展(1958-1969年)、快速发展(1970-1987年)、稳步发展(1988-1995年)和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7千米。 “九五”以来,随着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油气田上产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外油气进口量的增加,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高潮时期,1995-20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年均增加约4000千米。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气主干管道及多条

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

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及问题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1958-1969)到快速发展(1970-1987),再从稳步发展(1988-1995)到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的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从1958年的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万千米。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贯通东南西北、连接陆路与海洋的油气战略通道也在逐步建立。但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与管道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部分油气管道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今后我国应着力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和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关键词]:管道运输,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地下储气库,网络体系 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监管法规、管理体制、覆盖范围、连通程度、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初始发展(1958-1969年)、快速发展(1970-1987年)、稳步发展(1988-1995年)和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千米。 “九五”以来,随着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油气田上产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外油气进口量的增加,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高潮时期,1995-20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年均增加约4000千米。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气主干管道及多条联络管道的建设,以及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工程的投产,我国油气管网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扩大。 “九五”以来,我国建成投产的原油管道主要有库鄯线(新疆库尔勒—鄯善)、轮库复线(轮南—库尔勒)、中银线(中卫—银川)、甬沪宁线(宁波—上海—南京)、甬杭线(宁波—杭州)、仪长线(江苏仪征—湖南长岭)、哈中线(哈萨克斯坦—中国阿拉山口—独山子)、西部线(乌鲁木齐—兰州)、曹津线(曹妃甸—天津)、姬白线(陕西定边县姬源油镇—吴起县白豹输油站)等原油管道。原有管道加上新建管道,形成了覆盖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区域性原油管网。 输气管道建设更为迅速。2004年建成投产的西气东输管线,以总长3856千米成为我国第一条超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大输量、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天然气管线。2008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底西段投运、2011年全线建成投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