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实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实验人

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实验目的的特性。

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观察、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实验人

通过实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实验目的

要重证据。

三个相同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把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防止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内倒入热水,盖

上瓶盖,静置 2 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2、把另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中,在塑料杯内倒入冷水,盖上瓶盖,静置 2 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形状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形状不变。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形状不变。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实验人

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实验目的

养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

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察手(尤其是手指、手心)是否有汗

珠。

2、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2 分钟后体会手的感觉,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实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

不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

湿润。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实验人

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目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养皿、实验器材水。

实验过程:

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

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用手按住锣面,不使其振动,锣声也就停止。

3、在鼓面上放两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动,

说明鼓皮在振动。停止敲鼓,鼓皮停止振动,豆子停止振动,鼓声也就停止。

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动。这时如果把音叉接触培养皿内的水面,可以看到溅起水花,水面出现水波。音叉停止振动,嗡嗡声也就停止。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各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做小鼓实验人

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鼓,并能通过实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实验目的

材料应具备的特点。

圆形的容器(碗、罐头瓶等)、塑料袋、气球、棉布、牛皮实验器材

纸、报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实验过程:

1、用圆形的容器(碗)做鼓身,分别选择一种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棉布、报纸)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胶带、胶水)将它绷紧在鼓身上。鼓就做成了。

2、敲击鼓面,比较用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弹性好、韧

性大的材料做鼓面材料好。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水传声实验实验人

1、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

实验目的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周围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水槽水砂纸石块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

2、将两个石块或两块砂纸在水中摩擦,让一个同学耳朵紧贴到水槽边上听。可以听到摩擦声,说明液体能传声。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制作小乐器(用瓶子做风琴)实验人

培养学生研究乐器的兴趣

实验目的

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水、钢笔(或铅笔)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把 6 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排成一排,每瓶间隔 4 厘米。

2、第一个瓶装满水,第二个瓶比第一个瓶稍微少装一点水,第三瓶比第二瓶少装一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瓶子装的水最少。

3、用铅笔或钢笔轻敲每个瓶子,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4、找出每个瓶子最合适的装水量。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瓶内的装水量、敲击瓶子的力度使得声音的高低、大小都不同。利用此原理可

以制作简单的乐器。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人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目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每组三块厚纸板(长、宽约20 厘米)、尺子、剪刀、固定纸实验器材

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实验过程:

方法一:

1、用厚纸板做成大小、形状一样的纸屏,将其编成1、

2、 3 号。在 1 号、2号屏的中心打一直径为4~5毫米的小孔。

2、将蜡烛和 1 号屏、 3 号屏按序排成一条直线。调整蜡烛高度,使其与 1 号屏上的透光孔高度一致。观察。可看到通过小孔的光束投射到屏 3 上,形成一个光斑。用直尺测量可发现光源、小孔、光斑的中心

处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 3、在蜡烛与屏 1 之间或屏 1 与屏 3 之间插入屏2。调整屏

2 的位置,可发现只有当屏 2 上的小孔与屏

和光源在同一直线上时,屏 3 才能看见光斑。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方法二:

1、点燃蜡烛或让电灯通电,蜡烛和电灯发出的光射向四面八方,像蜡烛、电灯等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

源。

2、将一个纸筒的一端用蜡纸封口(或装一主玻璃片)。再用硬纸做一个稍小的圆筒,筒的一端用硬纸板

封口,在硬纸板的中央用针钻一小孔。

3、将两筒套在一起,使大筒的蜡纸面向外,小筒的针孔面向外。

4、将小孔对准作为物体的蜡烛,眼睛挨着蜡纸,前后调节两筒间的距离。可看到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

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而蜡烛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出现与蜡

烛火焰形状相似的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方法三:

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点燃的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注意事项:

1、每块硬纸板之间最好相距15 厘米左右。

2、点燃蜡烛,划火柴时、硬纸板上打孔时都要注意安全。

3、要保护眼睛,不要直视光源。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光在同种媒介中沿直线传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实验,即同一束光在直线

通道中能通过,在弯曲通道中不能通过的实验,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实验人

1、使学生通过实验区分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会根据透光

实验目的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本、卡纸、矿泉水等。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

2、另一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约10 厘米。

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上的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白纸之间。观察白纸上的情况并做记录。

实验现象:玻璃能让光全部通过;毛玻璃、矿泉水能让光部分通过;书本、卡

纸不能让光通过。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透明物体能让光全部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

通过。不同物体的透光程度不同,据此可以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三类。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影子的形成(影子产生的条件)实验人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有挡

实验目的光的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手电筒、铅笔、白纸。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拿手电筒对着铅笔,观察影子是否存在。

2、使手电筒发光,在手电筒和白纸之间不放置铅笔,观察影子是否存在。

3、让手电筒照射铅笔,观察在铅笔后的白纸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实验现象:手电筒不打开,对着铅笔,没有影子;打开手电筒,没有铅笔,没

有影子;打开手电筒,对着铅笔,白纸上才会有影子。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有光,没有挡光的物体,没有影子;没有光,有能挡光的物体,也没有影子;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才有影子。因此,有光,有挡光(不透明)的物体,是产生影子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还要有一个能显影的地方,如屏幕、白墙等。

实验注意:此实验最好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进行,实验效果才更明显。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人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大约1mm)、手电筒、白纸、

实验器材直尺、铅笔、橡皮泥。

实验过程:

1、一位同学用手扶着镜子,使镜子立在桌子上(也可以在镜子下面粘上橡皮泥,固定在桌子上);

2、另一位同学一手扶着一块带有缝隙的硬纸板,一手拿着手电筒,使光通过缝隙照在镜子上;

3、在硬纸板与镜子之间垫一张白纸,可以观察到呈现在白纸上的一条直线光束。这时请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用尺子比着画出镜子反光的路线。

4、改变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复实验,让学生动态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手电筒发出的光通过单缝板照到平面镜上之后改变了原来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遇到镜子等强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反射后的光线仍

沿直线传播。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实验名称镜子反射光实验人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

实验目的射。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能力。

两块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一支铅笔、胶布。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用胶布黏贴在两面镜子的背面,把它们连接起来。

2、把两面镜子立在桌面上,使它们构成大于900的夹角,将铅笔放在镜子前面。数一数镜子里有几个像。

3、将两镜面慢慢合靠,使夹角减小,观察镜子里的所成像的数目。(发现夹角减小,经两平面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多。)

4、将两平面镜相对,从两个镜子中可以看到无数个铅笔的像。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将两镜面连接起来,构成一定的角度。在两面镜子的夹角中立一个物体,由于

光的多次反射,可以看到镜中出现很多的像;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制造彩虹实验人

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不

同的单色光组成的。

实验目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棱镜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

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实验器材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

实验过程:

方法一:

实验材料:三棱镜、平面镜、白色的纸屏

实验步骤:

自制三棱镜的方法: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片或玻璃片粘成三棱柱体,在它的一侧开一小孔。用注射器往

小孔里灌满清水,塞上塞子,就能当三棱镜使用。

1、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三棱镜上。

2、将三棱镜绕它的轴转动,当调到一个适当位置时,在屏幕或白墙上会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

3、观察这条彩色的光带,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这说明白光能分散成七

种单色光。

方法二:

实验材料:水盆、平面镜

实验步骤:

1、在盆里倒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将平面镜斜放在水中,把水盆放在向阳处。

2、调整镜面的斜度,使照在镜子上的太阳光经水反射到白墙上。

3、观察反射到墙上的光,是一条彩色的光带,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这说明白

光能分散成七种色光。

方法三:

实验材料:喷雾器、水

实验步骤:在室外,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让太阳光照射到雾状的水珠上。观察,可以看到它会像

三棱镜一样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实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

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实验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以免灼伤眼睛。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色散是指复色光(例如白光)通过透明介质以后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要做成光的色散实验,首先要选用

合适的复色光,一般都用日光。因为日光是多种单色光的混合体,光线强烈,色散后形成的光谱明显。其次,要选用对一切单色光都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透明介质,一般都用三棱镜。入射的白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折射,由于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这样,一束白光便分解成为带状的七色光谱。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三色光混合实验实验人

观察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的色彩,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三种实验目的

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3支手电筒、红绿蓝玻璃纸、胶带、白纸。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1、分别往 3 支手电筒上用胶带蒙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

2、将白纸放在地上,两个同学任意分取两只手电筒,将三种色光在白纸上两两混合,观察混合后的色彩并记录。

3、将 3 支手电筒同时照射白纸,即让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观察并记录。

红绿红蓝蓝绿红绿蓝

混合后的色

实验现象: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红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出现品红色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出现深蓝色光。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会出现新的色光。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人

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

实验目的2、指导学生能用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或两根电线组成电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灯泡( 1.5v )、电池、导线、胶带、开关等。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方法一:

实验材料:小灯泡( 1.5v )、电池、导线、胶带、开关等。

认识干电池、电池盒的正负极、小灯泡、灯座、开关。

将电池放入电池盒,先将电池的负极与电池盒的簧片接触,再将电池的正极压入电池盒内。然后,将小

灯泡插入电池盒,即使电珠的尾部和灯座下的金属片接触。

用两根导线,一根连接电池盒的正极与灯座的一端,另一根连接电池盒的负极与灯座的另一端。小灯泡

发光。

先把开关的闸刀扳起,将开关接入电路。发现小灯泡没亮。放下闸刀,合上开关,可看到小灯泡亮了。

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以流动的,只有当电路闭合时,电才能从电池流出,通过小灯泡,开关,使小灯泡

发光。断开开关,电路断开,电流不能从电池流出,小灯泡不能发光。方法二:

材料:一根导线、小灯泡、电池

用胶带把导线的一端跟小灯泡的螺纹连在一起,导线的另一端跟电池的一头连上,然后将小灯泡底下的

锡点接触电池的另一头。可看到小灯泡发光。

方法三:

材料:两根导线、小灯泡、电池

用胶带把两根导线分别跟小灯泡的螺纹和小灯泡底下的小圆点粘在一起,两根电线的另两端分别跟电池

相连,组成电的通路。小灯泡发出亮光。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1、只要将小灯泡的螺纹跟电池的一头连上,将小灯泡底下的黑色锡点跟电池的另一头连上,小灯泡就能发光。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开关可以接通或切断电流,控制灯泡的亮与灭。合上开关,电路闭合,形成完整的电

流通路,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电路断开,小灯泡不能发光。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制作开关实验人

1.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它来控制电路。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灯座、小电珠、开关、电池盒、电池一节、导线、软木块(约 10cm×6cm×1cm )、图钉、回形针。

1.制作小开关。(扣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

(1)把回形针伸开成 S 形,用图钉把回形针的一端与导线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另一端固定另一个图钉,就做成了一个扣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回形针的另一

端与另一个图钉相接触即可。

(2)将回形针的一头翘起,另一头用图钉固定在软木块上,做一个按压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将翘起的一头按下与图钉接触即可。

2.连接简单电路:用导线、小电珠、开关、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合上开关,

小电珠发光,说明有电通过电路中的各个部分,包括通过开关。

3. 取掉开关,在开关处接入自制的小开关,先后闭合、断开开关,观察自制

小开关能否控制小电珠的发光。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注意事项】

教材中制作开关的连接零件是裸线型的回形针。虽然教材中用到了一节电池,

其电压很低,人触摸根本没有感觉,但对一个尚未接触过有关电知识的三年级

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一种错觉,对他们来说电器的开关就可以照着书中的方法

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开关外部( 手触摸的部分 ) 是绝缘材料制作的。因此要

提醒学生绝对不能用220 伏做电源进行该实验。

提醒学生:不能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使学生懂得

安全用电常识,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磁极的指向实验人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实验目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

实验步骤:

1、辨别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水槽里倒入多半槽水,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上,轻轻放入水中。静止

后观察。

实验现象:磁铁一端指南,叫南极,用s 表示;一端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实验结论: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方法二: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牛皮纸条(宽 3 厘米、长 8 厘米)、棉线实

验步骤:

1、将牛皮纸条对折成一纸套,用棉线把纸套吊起。

2、将条形磁铁插入纸套中,待磁铁稳定下来时,可以看到它指南北方向。

实验结论: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N 级指向北方, S 级指向南方。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制作指南针实验人

1、通过制作指南针,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

实验目的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练习制作指南针。

大号或 2 号缝衣针、图钉、磁铁、泡沫塑料块、大瓷碗、水实验器材等。

实验过程:

1、用强磁铁的一个极,对着缝衣针沿同一方向摩擦二十多次。

2、用缝衣针接近大头针,观察能否吸引。(能吸大头针,证明缝衣针有磁性。)

3、利用小磁针可以指南北的性质通过悬吊法、顶针法、悬浮法等方法找出它的

N极和 S极。

(1)在一小张硬纸片的中心扎一孔,用打结的线穿过孔,再将纸片对折,从纸

片的侧面插入磁化了的缝衣针,把纸片挂起来,调节缝衣针的位置,使它保持

平衡,就成了悬吊指南针。它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吊法)然后利用磁铁 N 极指北, S极指南的性质找出小磁针的 N极和 S 极。

(2)在新的图钉尖上固定一块泡沫塑料,在塑料泡沫上横向插入一根磁化了的

缝衣针,调节缝衣针保持平衡,将图钉倒放在一块玻璃上,缝衣针静止后指南北

方向。(顶针法)

(3)将一根磁化了的缝衣针穿在一小块泡沫塑料上,放在有水的瓷碗里,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也是一个指南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浮法)

实验结论:磁化了的缝衣针能吸铁,能指南北。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还可以

确定小磁针的 N极和 S 极。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

学生实验报告单(演示)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人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磁铁的两级同级相斥、异级相吸。

实验目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两块、直尺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方法一: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两块,圆铅笔两支。

实验步骤:将条形磁铁甲架在两支铅笔上,用条形磁铁乙的两极分别接近条形磁铁甲的两极。

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1、当乙磁铁的 N极与甲磁铁的N 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

2、当乙磁铁的 S 极与甲磁铁的S 极相接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

3、当乙磁铁的 S 极与甲磁铁的 N 极( 或乙磁铁的 N 极与甲磁铁的 S 极) 相接近时,两磁铁相吸,条形磁铁甲向前进。

实验结论:条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方法二:

实验材料:蹄形磁铁两块、直尺

实验步骤:

1、把两块蹄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使他们的 N极与 N极、S 极与 S 极相对,相距 5~10 厘米。用手轻轻推着两块磁铁,使他们的磁极逐渐相互接近,观察。可发现:当接近到一定的距离

时,就不容易使它们继续接近。如果用力把这相同的两极推在一起,只要手一松,它们就会

互相推开,这时两手可以明显的感到它们之间相互排斥的力量。

2、把两块磁铁拉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将其中一块磁铁翻过来,使他们的N 极与 S 极相对,相距 5~10 厘米。用手轻轻推着两块磁铁,使他们的磁极逐渐互相接近,观察。可以发现:当

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不用手推,它们的 N极与 S 极便相互吸在一起。当把他们分开时,可以明

显的感觉到他们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而且只要手一松,他们就又互相吸引在一起。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学生实验报告单(演示)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影子游戏实验人

1. 功过玩一玩、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引发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

的热情,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

实验目的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等。

手电筒、小玩具、白纸。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我们用手遮住等的光线,做出各种形状的手势投影在墙上,可以玩许多有趣的手影游戏。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正好相反,影子随着太阳移动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实验报告单(演示)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所有实验题

一)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一种 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三个支架 方法步骤:1将纸板安在支架上; 2将三块直板平行放置,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3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会通过小孔照到墙上 4将中间的直板向右移动10厘米; 5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 现象;手电筒的光不会通过三个小孔,照到墙上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种 实验材料:蜡烛、吸管 方法步骤:通过用直吸管观察蜡烛火焰,把吸管弯折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吸管可以看到火焰,吸管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想个办法,不让磁铁沾水,取出杯中的曲别针。 将磁铁贴在杯子外壁上,慢慢向上推动磁铁,曲别针就会随磁铁向上移动,直到杯口,这样就去取出了曲别针(三)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有哪些优点? 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优点:(1)提高行驶速度(2)降低噪音 (3)节省能源(4)不污染环境 (四)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好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耐磨、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不足: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五)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停止。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六)一只手戴棉布手套,另一只手戴塑料手套,两只手的感 觉一样吗?为什么? 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 棉布手套透气性好,透水性好; 塑料手套透气性差,不透水。 (七)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怎样传到我 们耳朵里?) 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 气传到耳朵里,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八)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弱噪音?(减弱噪 音的方法)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 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1)可以禁止鸣喇叭 (2)摩托车尾部安装消声器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材料: 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棉线 实验过程 :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实验现象: 1、1个垫圈的拉力用 ( ) 秒。 2、2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3、5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材料: 斜面、木块、棉线、铅笔盒、书毛巾实验目的: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过程 :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斜面上~观察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1、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实验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就越大。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被拉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 实验名称: 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实验材料: 杠杆尺及支架、钩码、 实验目的: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方法实验过程 1、组装杠杆尺~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二个格挂 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吗, 2、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3、在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四个格可以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实验现象: 1、在右边第二格挂两个。 2、在右边第二格挂四个。 3、在右边第四格挂一个。 实验结论: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到支点处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名称: 探究弹簧的弹力 实验材料: 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 实验目的: 能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弹簧的弹性与弹力实验过程 : 1、两手握住弹簧用力向两边拉~慢慢减小拉力~观察看到的现象。 2、把圆珠笔的顶端按在桌面上松手看到什么现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实验日期: 篇二: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篇三: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 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2. 锯条颤抖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实验器材:水槽、砂纸。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 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实验步骤1、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 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 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 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 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 现象。 观察到的 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 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 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 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 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 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 线。 观察到的 现象光的传播路线不一样,被改变了。 实验结论光可以被反射

光的色散 实验名称光的混合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组成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三棱镜一面,纸屏 一面 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 转动三棱镜,直到纸屏上出现七 色光带。 观察到的 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 现象 实验结论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 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器材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 蓝玻璃纸,白纸。 实验步骤将手电筒分别罩上红、绿、蓝玻 璃纸,然后将3个手电筒的光两 两照在白纸上,作好记录;在然 后将3个手电筒的光照在白纸的 同一个地方,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 现象红色+绿色=黄色 蓝色+绿色=靛(青)色红色+蓝色=品红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实验结论色光混合后会变色,阳光是一种 复色光。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 活动1:感受1号杯和2号杯里水的冷热 1号杯水() 2号杯水() 活动2:观察温度计 .观察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 要构造。 你观察温度计上有摄氏度 (℃)的标记吗? 你观察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 示多少? 你观察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 最高()最低() 最低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活动3:下面的温度你会读和写吗?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用品:400ml烧杯一个一支温度计适量冷水和一暖壶热水吸水纸废物瓶。 步骤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满分得分1 清点仪器用品按材料清单清点材料用品是否齐全(5分)。 5 2 观察温度计的 零刻线、分度值 和量程。 A、观察温度计的零刻线。(10分) B、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 。(10分) 20 3 用手感知水温。将手指伸入烧杯中(冷水)或将手放在烧杯 外壁(热水),手的感觉 (10分),估测水的温度(10分)。 20 4 将温度计测量 水的温度。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10 分)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 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10分) C、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 泡继续停留在水中。(10分)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连续三 次测水的温度分别为、、 ,平均水温为。(15分) 45 5 整理仪器,擦拭 桌面。 A、将温度计擦干放回原处。(5分) B、擦拭桌面。(5分) 10 实验三、水结冰了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 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 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水结冰了的实验记录表 1 在试管中加入一半纯净水的 温度___℃ 2 将试管插入碎冰中的温度 ___℃ 3 在碎冰里加入食盐时的温度 ___℃ 4 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 温度___℃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练习题

1、亲历科学 一、填空(每空5分,共20分)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的,但他并不()。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就开始了。 2、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会发现纸片会向()靠拢。 二、选择(每空5分,共30分) 3、昼夜现象是由于()形成的。 A地球的自转B月球的自转C太阳的公转D气候的变化 4、将白糖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等白糖溶化后水面会()。 A明显上升B不动C明显下降 5、夏天,人从水中游泳出来,到阳光下会感到()。 A暖和B凉爽C没什么变化 6、闪电和打雷()同时发生的。 A是B不是 7、将一块中间是穿有正方形孔的木板拿到太阳下照射,木板下的阴影中间亮点是()。A方的B圆的C不规则的 8、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乒乓球()。 A会被风吹跑B会在电吹风的吹风口上方旋转 三、判断(每空5分,共10分) 9、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10、水从高处流往低处,说明地球有引力。() 四、问答(每题20分,共40分) 1、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我猜想: 原因: 2、用手托住乒乓球,从漏斗半径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 原因: 2、认识自己 一、填空 1、我的身体由()()()()部分组成。 2、、指纹终生不变,皮肤损伤,新的指纹仍具有原来的()。近年来,科学家已将()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的()系统和()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3、躯干包括()和(),四肢包括()和()。

4、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 5、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双眼皮,可以利用()看,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 6、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7、留指纹时一般留()手()指的指纹。 二、选择 1、在我们人体的特征中,()等是不易改变的。()等是容易改变的。 A胎记B指纹C有、无耳垂D有、无小辫E有、无酒碗 F平舌、卷舌G指甲长短H大拇指能否向背弯曲I单、双眼皮 2、人有脖子,脖子又叫(),胳膊和腿统称()。 A头B颈C躯干D四肢 3、人的心脏位于()。 A胸腔中部偏左B胸腔中部偏右C胸腔正中部 三、判断。 1、在每个人的一生,特征是不会改变。() 2、我们左右手的指纹是一样的() 3、孪生姐妹长得一定一模一样。() 4、人的手指受伤了,再长出指纹与原来不一样了。() 5、没有卷尺无法测量胸围和腰围。 四、在轮廓图上填出人体各部分名称。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下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实验目的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的特性。 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 实验过程: 1、观察、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 实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 据。 1 /

实验器材三个相同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 实验过程: 1、把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防止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内倒入热水,盖 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2、把另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中,在塑料杯内倒入冷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 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形状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形状不变。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形状不变。 实验名称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认识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养 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 实验器材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 实验过程: 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 2 /

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察手(尤其是手指、手心)是否有汗珠。 2、将戴有两只不同材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体会手的感觉, 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 实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不 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湿润。 实验结论及反思评价: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实验目的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和归纳概括能力。 实验器材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养皿、水。 实验过程: 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 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用手按住锣 3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所需仪器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1清点器材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在烧杯中倒入冷热水取两只相同的烧杯。 在烧杯中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杯中倒入水量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3正确测量水温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时,用手拿上部,温度计液泡不可接触杯壁或杯底,同时温度计液泡要完全浸入水中) 待温度计液柱静止后,眼睛平视温度计读数位置读出数值。 4记录测量数据记录所测的温度。(保留一位小数例:20.3℃) 5整理器材仪器洗刷干净,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2物体的浮沉 所需仪器材料:水槽、橡皮、木块、泡沫塑料块、铁钉、气球、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 1清点器材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检验物体的沉浮种类将水槽倒入水。注入水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向水中放入物体。橡皮、木块、泡沫塑料块、铁钉、气球。 3检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用食指拉住指环,检测测力计指针是否指0。 将钩码挂在测力计上,平视测力计读出读数。 将钩码全部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平视测力计读出读数。 4记录实验结果沉的物体(能、不能)受到浮力。 5整理器材仪器归位,摆放整齐。

实验3水的表面力 所需仪器材料:水槽、烧杯、滴管、曲别针、硬币 实验步骤: 1清点器材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用硬币装水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为防止水渍流到桌面,可以放到平坦的盛水容器,如水槽)。用滴管向硬币上滴水,直到水溢出为止。硬币能装水滴。 3向水杯中放曲别针将水杯放入空水槽中,往水杯中注满水。 向水杯中放入曲别针,直到水溢出为止。注满水的水杯能放入枚曲别针。 4实验结果:这两个实验说明水(有、没有)表面力。 5整理器材仪器归位,摆放整齐。

2020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 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0课,第一单元,“生物资源”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并热爱宝贵的生物资源,能够对生物及非生物做出辨别,能够对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有一定初步的认识。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动植物反过来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单元,“生物的相互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是彼此独立的,同样也是相互依存的;认识到植物的生存会影响到动物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对大自然产生的影响。第四单元,“天气变化”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提出疑问,帮助学生认识天气的一些变化,能够组织语言来描述天气,并且能够在气象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第五单元,“小小气象站”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气象站”观测、记录天气变化,并坚持做长期天气观测。 五、教学措施: 1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 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3、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河北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 2. 锯条颤抖 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 (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

实验器材:水槽、砂纸。 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 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 (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 1、实验名称:蚯蚓的生活环境 实验目的: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实验材料:蚯蚓(3-5条)、纸盒、干土、湿土 实验过程:1、纸盒里装上土,一半干土一半湿土,中间要有明显的界限。 2、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的分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 3、纸盒里装上土,两边都是湿土,一端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 4、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蚯蚓爬向哪一边。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没有光的一面。 实验结论: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里。 2、实验名称:怎样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目的:想办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水、土壤 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 2、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 4、静置一会儿,观察水中的土壤 实验现象:土壤分成了两层 实验结论: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 3、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让让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 实验材料:空瓶子、水槽、石块、橡皮泥、沙子等 实验过程:1、水槽中装一半水,把空瓶子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2、把空瓶子灌满水,使它沉下去 3、把空瓶子里装满石块,使它沉下去 4、把空瓶子里装上沙子,使它沉下去 5、把橡皮泥裹在小瓶外面,使它沉下去 实验现象: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4、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让让下沉橡皮泥浮起来 实验材料:橡皮泥、水槽、泡沫板、木板、空瓶子等 实验过程:1、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使它浮起来。 2、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使它浮起来。 3、把橡皮泥放在泡沫上,使它浮起来。 4、把橡皮泥放在空瓶子里,使它浮起来。 实验现象:下沉橡皮泥浮起来 实验结论:借助别的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5、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目的: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 实验材料:滴水器、小水轮 实验过程:1、把小水轮安装好 2、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低处冲击小水 轮叶片的边缘。 3、再选用大孔的滴水器,装同样多的水,冲击小水轮叶片相 同的部位,从高处冲击小水轮。 实验现象:从低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慢;从高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快。实验结论:水流位置高,小水轮转得快。 6、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目的: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实验材料:滴水器、小水轮 实验过程:1、把小水轮装好。 2、用小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一定的高度冲 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相同的高度冲 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实验现象:用小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慢,用大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快。 实验结论: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 7、实验名称:制作纸飞翼 实验目的:怎样使纸飞翼留空时间长一些 实验材料:纸、剪刀、曲别针、秒表 实验过程:1、制作纸飞翼。 2、让纸飞翼下落,记录纸飞翼留空时间。 3、加大纸飞翼的翼面面积,从相同的高度下落,记录纸飞翼 留空时间。 实验现象:翼面大的纸飞翼留空时间长。 实验结论:纸飞翼下降快慢与飞翼的翼面大小有关。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试验 试验器材:橡皮、萝卜、木块、水等。 实验过程:1、将橡皮放入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再将它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3、用同样的方法将萝卜、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实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实验二:研究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用小瓶子研究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 实验器材:一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一组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立方体、小瓶子、红色水等实验过程:1、将这些球按轻重顺序编号,依次由轻到重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将这些立方体按体积大小顺序编号,依次由大到小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3、把空瓶子盖上盖放入水中,漂浮2、往空瓶中加红色水,观察记录直至小瓶子能沉入水中。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五: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橡皮泥、量杯、水等 实验过程:1、在一个量杯中倒入200ml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记录它的排水量2、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记录它每次的排水量。

实验结论: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它排开的水量,排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 实验六: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小滑轮、橡皮泥、水槽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记录2、用橡皮泥将小滑轮固定在水箱底部,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块,从滑轮中穿过,另一头连接弹簧测力计3、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泡沫塑料块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记录三次的拉力大小及排水量。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七: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小滑轮、橡皮泥、水槽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记录2、用橡皮泥将小滑轮固定在水箱底部,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块,从滑轮中穿过,另一头连接弹簧测力计3、拉动弹簧测力计,分别使小块泡沫塑料块、中块泡沫塑料块、大块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三次的拉力大小及排水量。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八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实验器材: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的重力并记录2、将石块沉入水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示数变小 实验结论:下沉的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排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最新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 认识材料 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2、塑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预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认识新材料 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2、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期备课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材料”、“声”、“光”、“电”、“磁”。调整后的新教材,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容,一般每个教学容为一至两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第1周 第二单元:第2-3周 第三单元:第4- 5周期中复习:第6-7周 第四单元:第8-10周 第五单元:第11-13周 第六单元:第14-15周期末复习:第16-18周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 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 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 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 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4. 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教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做成的。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 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 身边的材料 材料——物品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 二、认识材料: 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 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 2、塑料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020新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 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通过上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 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 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 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 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 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 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围绕8个主要科学概念,将生命科学领域中生物资源、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相互影响,物质科学领域中风的形成,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的天气变化,技术和工程领域中的小小气象站等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设计为5个单元。“生物资源”是本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活动获取科学事实,并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先建构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认识某一类动物和某些植物的共同特征及常见的动物类别再引导学生认识几种珍稀的动物及植物资源与人类的 密切关系。 “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査等活动先认识动物靠迁徙、植物靠自身结构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再认识动物靠自身的变化,如换毛与換羽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最后认识动物靠特殊的感官来感知应 对环境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