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司法归类中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

论司法归类中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

论司法归类中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
论司法归类中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

论司法归类中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

罗旭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内容摘要:对司法归类中事实与规范的关系问题,概念法学派、历史法学派与自由法学派一直存

在争论,哈特和考夫曼对其均进行了批判。法官运用法律时有法律适用与法律发现两种方式,相对应的

是,存在着涵摄与等置两种逻辑思维技术范式:其相同之处在于都试图将事实与规范连接起来;不同之

处在于涵摄直接通过种属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来沟通规范与事实,而等置则通过比较事实是否具有法

律意义的同一性来判断事实要件是否符合对应的构成要件。

关键词:司法归类;事实;规范;法律发现;涵摄;等置

中图分类号:B8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12(2011)03-0092-06

任何一部法律,都是由法律概念组成的一个规范体系,亦即由基本的法律概念派生出其他法律概念,再派生出次一级的法律概念,从而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概念系统,这就使得一些基本概念与另一些概念之间形成一种层序关系。司法归类,就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特别是审理刑事案件时,在将法律事实归属于某一法律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司法归类就是法律应用的思维过程:当确认某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某个具体罪名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时,首先就应当思考该行为是否符合总的“犯罪行为”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还应当考虑该行为是否符合拟归属的那个具体罪名概念隶属的类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只有当其完全符合时,才能进一步思考是否符合某个具体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然而,在具体的法律应用过程中,司法归类中的事实与规范不一定就如此恰如其分地具有种属关系,这就使得法官法律运用有两种方式:法律适用与法律发现,相对应的是,他在法律运用中存在两种逻辑思维技术范式:涵摄与等置。

一、概念法学派、历史法学派与自由法学派之批判:事实与规范的关系问题

概念法学派认为,人类能够凭借自己的理性制定出逻辑严密、内容详细、条理清晰、能够涵盖一切社会关系的法典,因而法典是“被写下的理性”,其业已构成一个逻辑自足的法源体系,不存在法律漏洞问题;法官的职责仅限于依法律推理来适用法律,以法律中所含概念作为大前提,

收稿日期:2010-12-31

作者简介:罗旭,(1973—),男,湖南浏阳人,硕士,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学生工作处处长,研究方向: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1年6月第23卷第3期四川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 Jun .,2011Vol.23No.3

运用逻辑去推演,以解决一切问题;禁止法官运用漏洞补充等方法去发现法律,认为法官造法纯属荒谬之极。法是全知全能、自我封闭、逻辑自足的完美体系,一切案件都能在法体系中找到答案,解释法律只能是逻辑的、文字的解释,不允许存在解释者的任何主观价值判断,只需要运用逻辑的三段论就能找到准确答案。“相信纯客观的判决仅仅得自法律,与个人的价值判断毫不相干”[1],“这是一个按照牛顿力学原理建立起来的法律空间”,其核心在于“通过‘概念计算’来预测审判结果的理论前提以及相应的制度性设计”[2]。例如,费尔巴哈就认为,法官应受“法律严格的赤裸裸的条文”约束,“其行为不外乎将提交的案件与条文比照,且不考虑法律的意义和精神”[1]。

与概念法学派不同,历史法学派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沿习之惯行,与政治力量并无关联。在法律发现问题上,历史法学派主张:(1)法律是发现的,并非制定的,其成长之本质乃系一无意识的、自然的过程;(2)立法只是对法律自然成长过程的总结;(3)法律因不同民族而产生不同习性,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法官司法,历史法学派认为,法官之职责在于发现法律、适用法律,绝不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法律。

在历史法学派之后的自由法学派也是以反形式主义的面目兴起的,他们认为法律有书本中的法律与行动中的法律之分,只有行动中的法律才具有实质意义;共性的法律(一般规范)难以弥合其与个案之间的缝隙,主张缩减成文法的权威,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希望法官自由发现法律,以弥补成文法典的缺陷。以德国学者菲利普·墨克等为代表人物的利益法学认为,法官应该作为立法者的“思想助手”,对法律的认识不应死扣法律字眼,而应把握法律的意义和效果;对立法者因疏忽而未考虑的地方,法官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动审察和衡量各种利益,以实现和维护法的最大利益。黑克主张,当法律出现漏洞时,法官有权根据目的观“通过自己的命令去补充”法[1],更主张”法官裁判不是智性的,毋宁是直观的过程,特别是基于其法感”[3]。弗兰克大胆地声称:“传统法学对法律确定性的相信只不过是一种恋父情结,法官的判决是跟着感觉走!”[4]自由法学派进一步发扬光大了现实主义法学的观点,甚至将批判的矛头由法官个人的审判活动转向直指“作为整体的自由主义社会及其法治秩序,彻底否定法体系和法解释学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确定性”[2]。

对于上述流派的观点,英国法学家哈特均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错误在于他们信奉法律概念是固定的、封闭的系统;而法律现实主义和自由法理论则将逻辑看成是形式主义的根基。德国著名法哲学家考夫曼也试图在两者之间确立一种平衡。他提出了“法律发现是事实与规范相互对应的过程”的观点。他在《类推与事物本质》一书中提出规范必须与生活事实进入一种关系,即它必须符合事物,而这就是解释—探求规范的法律意义法律发现的方法论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规范调适生活事实,二是针对生活事实调适规范,即个案裁判规范发现的过程是一种使生活事实与规范相互对应的、相互调适和同化过程:一方面是具体拟判决的案件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进行比较,用规范对案件事实进行筛选,使“事实”完成从生活事实到证明事实、再到法律事实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以事实为出发点,对规范进行解释,以探求规范的法律意义[5]。他进一步总结为:法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形成的,是对事实与规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应然与实然的对应。案件与规范虽不相同,然而却相似,即在法之意旨或事情的本性这个具体点上是相似的,规范与事实,必须存在意义关系中的同一性[1]。

二、法官适用法律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涵摄

追求司法裁判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是践行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实证法学理论与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结合之后,理性与保护个人自由的法治国理想相结合,并在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构架中,

为立法者和法官设定了不同的角色。法国最早将逻辑学上的三段论演绎推理方法作为法律适用的最基本技术,以图阻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治法官擅断;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预测可能性,保障其自由与权利。法律的适用也通常被认为系逻辑之三段论法的应用。法律之一般的规定是大前提。将具体的生活事实归属于法律构成要件下,形成小前提,然后透过三段论法的推论,导出规范该法律事实的法律效力。这样的法律适用技术范式,就是涵摄。

在法学方法论中,将法官在判决时,寻找规定犯罪构成的抽象的刑法规范与具体的案件事实这种当为与实在之间是否具有对应关系,判定具体的案件事实能否被置于一定的犯罪构成之下的思维过程叫做涵摄(Subsumption)[6]。德国的伯恩·魏德士、恩吉施、菲肯切尔、科殷、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等人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法律推理的基础就是涵摄,法官适用法律,是先进行涵摄或归类,后进行推论。

台湾学者黄茂荣根据逻辑涵摄的思维模式,把法律涵摄的思维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被涵摄之构成要件或其延伸,即其构成要件要素,或所内涵的特征,必须被完全地列举;(2)拟被涵摄之法律事实必须具备系争构成要件及其要素之一切特征;(3)当(1)和(2)皆成立时,始能通过涵摄认定该法律实为该构成要件所指称的法律事实。”[7]其模型表示如下:T(构成要件)的全部要素ml、m2、m3被完全地列举,

S(行为事实)具有ml、m2、m3等要素,

因此,S是T所指称的法律事实,即S符合T。

伯恩·魏德士亦将法律适用的过程分为三段论式的四个步骤:

——

—认定事实

—寻找相关的(一个或若干)法律规范

——

—以整个法律秩序为准进行涵摄[8]

——

上述逻辑涵摄过程是一个追求必然地得出的推理形式,也是法律适用的“理想状态”。然而,上述“理想状态”的实现,是以以下两个条件作为必要条件的:大小前提具有绝对确定性、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能够严格二分。如果上述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则逻辑涵摄所能提供给人们的客观性、确定性最终也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

但这种传统的演绎三段论法律推理模式因具有明显的某些缺陷而备遭非议。荷兰法学家普

—它是这拉肯(Henry Prakken)就将其称为“天真的法律推理演绎论”:“有这么一种明白的规则——

样一种规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无需进一步多想即可予以适用。”[9]考夫曼则指出:“我们绝非能够分别独立地探求所谓法律推论的‘大前提’或‘小前提’。”[5]事实上就是如此,从法的发现过程来看,完全分离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十分困难。因此,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事实清楚、法律规定明

—当案件事实确认后,法官如果能在现行有效的法律中寻确的简单案件具备这个“理想状态”——

找出确定的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或法律目的作为大前提,就可用运用三段论的审判格直接进行判决。

三段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有五种情况的复杂性说明了涵摄理论面临的困境:(1)对案件的事实及其法律后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立法者事先没有预见或不可能预见到的情况出现在法官面前,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2)法律虽然有规定,但它的规定是原则性的、模糊的,以至可以根据同一规定提出两种或多种对立的处理理由;(3)一个问题的解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规范供适用者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适用结果;(4)存在两种相互抵触或矛盾的法律规定,即出现了法律规范的冲突;(5)法律虽然有规定,但由于新的情况的出现,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形势,或者个别法律条文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已违背了法律本应体现的公平正义。因此,法律推理不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经常还包括法律价值推理。“形式的法

律推理并不完全等于形式逻辑之操作,相反在事实认定、陈述,法条选择、解释、以及二者的归摄等环节都存在着主体的价值评判活动”[10]。审判的思考过程要求法官“在对某一事件进行审理时,作出什么样的判决才符合该法律体系中的价值判断”[11]。

司法实践中还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一具体行为虽然明显的可以被确认属于“犯罪行为”,但却很难确认它究竟应归属于哪个类罪名概念,更难确认它究竟应归属于哪个具体罪名概念。例如,某甲放火烧毁了某乙的私人财产,对此若仅仅根据放火这一现象,就直接将其归属于“放火罪”,这就未免太草率。根据罪名概念间内涵方面的层序关系,如果我们要思考某甲的行为是否能定为“放火罪”,首先应思考,它是否符合总的“犯罪行为”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同时,“放火罪”又只能由“故意”构成,因此,我们还应思考,某甲的行为是否符合“故意犯罪”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不仅如此,由于“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一种,所以还必须思考,某甲的行为是否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只有当确认了某甲的放火行为,层层符合上述罪名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后,才能思考某甲的行为能否归属于“放火罪”。但是,说它必然能够层层归属,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归类活动是自然而然的、很容易的就可以实现的。

由上可知,尽管涵摄理论面临着自身注重揭示与论证法律规范事实构成的外延而非内涵,而其预设的前提是制定法规范自身是存在的、无漏洞或无空缺的这样的尴尬,但是从维护法治的角度来看,涵摄理论将法律判断限定在既存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强调司法判断的严格范围限定性,在当代中国来说,仍然是也应当是消解事实与规范张力的主流方法,而且从实践看来,法官也实际上是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方法,只不过对这种方法的掌握还不够,尤其是面对需要解释的法律问题时更是如此。

三、法官发现法律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等置

作为小前提的事实或案件,绝大部分不可能是精确依法律地发生,尤其是违法者不可能按照法律从事违法行为。此外尽管罪刑法定原则基于法安全之考虑而要求法律在内容上具有明确性,但法律的明确性却不可能是绝对的。哈特曾经说过,任何选择用来传递行为标准的工——

—判例或立法,无论它们怎样顺利地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案件,都会在某一点发生适用上具——

的问题而表现出不确定,即具有所谓的“空缺结构”(opentexture)的特征。边界上的不明确是在有关事实问题的任何传递形式中使用一般分类词语都需付出的代价[12]。法官对这些案件就难以凭借经验完成涵摄——

—推论模式要么无能为力,要么强行推出不公正的结论。那么,如何使预设的法律变成具有完成性的行为理由?这要对规范与事实进行处理。

法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形成的,正如拉伦茨指出的:“当我们将该案件事实理解为法律构成要件所指涉的事实时,已经带有价值判断的性质或已然是一种有评价性质的归类行为。”[13]考夫曼认为事实与规范虽不相同,然而在法之意旨(ratioiuris)或事情的本性(Natur derSache)这个具体点上是相似的,它们之间存在意义关系中的同一性[1]。法官发现规范与事实是否存在意义的同一性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法律发现”,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技术方式,就是等置。

等置要解决法律判断中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间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事实一般化,将规范具体化,不断拉近、靠拢事实与规范的过程。德国学者齐佩利乌斯对此作了细致的描述: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来回审视中,法官要不断地排斥不相干的事实、解释的可能性和规范:在开始常常存在一个大致的归并,它考虑的是值得检验的规范、解释的选择和事实情况的一个大范围。然后,不断缩小自己作出判断所凭借的可能的大前提:首先,处在斟酌中的一些规范被视为“在此无关”,在那些处在紧密选择中的规范的内部,考虑到事实的解释被拟订、确切化,并在

诠释考量中被挑选。同时,从大量事实情况中挑出“相关的东西”(即根据被解释的规范可推论的东西)。在全部的这些步骤中仍存在着相关性。所以,一方面,具体的事实情况也同时决定着对规范的解释朝何方向继续前行,另一方面,被解释的规范,对于哪些事实情况最终被确定为是相关的,起着标准的作用[14]。最后形成价值判断。

例如2003年南京人李宁组织多名男青年从事同性卖淫案,南京市秦淮区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组织卖淫罪成立,判决后李宁不服,提出上诉,南京市中级法院裁定维持原判。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果采用涵摄去适用法律,由于现行法律中没有对组织同性卖淫进行规定,按“罪刑法定”的原则,李宁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法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九条第一款“组织、协助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中的‘他人’,主要是指女人,也包括男人”的规定认定了法律事实,再依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产……”,对组织者作出了有罪判决。又如例如2002年刘海洋“为了测试熊的嗅觉”而“硫酸泼熊”一案。对刘海洋的行为如何定性,依据什么法律对其进行处罚是一个难题,“难”就难在它的归类上。有人认为应属“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有人认为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的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而人工圈养状态下的是否属于野生动物的外延值得商榷,且刘海洋的行为既非捕猎也非杀害仅仅是伤害,因而认为刘海洋的行为难以适用刑法的这一规定。但认为,刑法中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而公私财物不仅包括没有生命的财产,也包括活着的动物。如果对刘海洋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则适用这款规定;还有人认为,“被告人刘海洋的行为是伤害、虐待动物的行为,但谈不上杀害,刑法上的伤害、虐待都是针对人的,而非动物。按照罪行法定原则,刘海洋不构成犯罪”。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裁决“刘海洋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且具有严重情节,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但“鉴于被告人刘海洋能够真诚悔罪,且在故意毁坏财物犯罪中,其情节轻微,可免予刑事处罚”。因此,等置的性质不是按图索骥,不是决定和推论,也不仅是解释,而且也是积极的续造性行为。这种续造性行为未抛开既有规范,而是在其基础之上,但又不固守既有规范;这种续造性行为以事实为对象,但又不倒向事实,成为事实的记录。

由此可见,“法律发现”中的“法律”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制定法,而是作为行为(包括裁判行为)的理由的法,既有规范不论何种表现形式,是制定法还是习惯法,只是未与事实发生联系的行为的准则,只有外在的指导力而无内在的约束力。

四、结语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司法归类是法官形成价值判断的思维过程。涵摄和等置作为其中的逻辑思维技术范式,相同之处在于都试图将事实与规范连接起来,判定个案事实与立法者在法律规则中建构的事实模型是否吻合,比对与寻找案件事实与规范中的事实模型的共同点、相似点—或者是同一性。不同之处在于涵摄直接通过种属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沟通了法或差异点——

律规范与案件事实,张扬了事实与法律对法官的拘束作用,表明了法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适用过程;而等置则借助刑法概念的典型事实来确定其含义,并通过比较案件事实与典型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的同一性来判断事实要件是否符合对应的构成要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涵摄一般只能适用于“理想状态”的案件,但它作为案件判决的基本逻辑思维技术范式,毕竟揭示了案件判决的基本思维步骤,事实上,即使法官在法律发现时采用等置的方式拉近了

事实与规范的距离,最终他的思维过程还是要按照涵摄的基本方式,通过司法三段论的形式作出裁决。

【参考文献】:

[1][德]考夫曼·哈斯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78;111;168;184;95;184.

[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92;95.

[3][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

—以德意志的发展为观察重点[M].陈爱娥,黄建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552.

[4]吕世伦.现代西方法学流派[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488..

[5][德]考夫曼.类推与“事物本质”——

—兼论类型理论[M].吴从周译.台北: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87—91.

[6]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09-416.

[7]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84.

[8][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M].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96一297.

[9]Henry Prakken.Logical tools for modeling legal argumentation:a survey of theories on the justification of legal de-cisions[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67.

[10]解兴权.通往正义之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8.

[11][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申政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43.

[12]H·L·A·Hart,The Concept of Law[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24-128.

[13][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

[20]Zippelius.Juristische Methodenlehre[M].8Aufl,2003:.90—91.

Logical thinking skill module in judicial classification

LUO Xu

Abstract:A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 and regulation in judicial classification,different opinions have been among school of conceptualist jurisprudence,school of historical jurisprudence and free law school.

All of the divergences get to be criticized by Hart and Kauffman.There are two ways for the judge when the

law is in use,i.e.application of law and discovery of law.Correspondently,there exist two logical thinking

skill modules:subsuming and equivalence.The common is that both are trying to connect fact and regulation

together.For the difference of these two,the subsuming is a way by direct inclusion relation of generic

specific concepts to connect regulation and fact,while equivalence is to judge if the elements of fact are

suitable for the correspondent parts by comparing the identity of facts’legal significance.

Keywords:Judicial Classification;Fact;Regulation;Law Discovery;Subsuming;Equivalence

(责任编辑:赖方中)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原本)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一、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 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容和要求: 1、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 表现为: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涵和外延; 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 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 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 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容和要求: 1、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容和要求: 1、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 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 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排中律述不可同假,矛盾律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 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

员工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员工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 1大象是动物,动物有腿。因此大象有腿。 (A) 是 (B) 否 2我的秘书还未到参加选民的年龄,我的秘书有着漂亮的头发。所以我的秘书是个未满18周岁的姑娘。 (A) 是 (B) 否 3这条街上的商店几乎没有霓虹灯,但这些商店都有遮蓬。所以, (A)有些商店有遮蓬没有霓虹灯。 (B)有些商店既有遮蓬又有霓虹灯。 4所有的A都有一只眼睛,B有一只眼睛。所以A和B是一样的。 (A) 是 (B) 否 5土豆比西红柿便宜,我的钱不够买两斤土豆。所以, (A)我的钱不够买一斤西红柿。 (B)我的钱可能够,也可能不够买一斤西红柿。 6韦利是个和斯坦一样强的棒球击球手,斯坦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所以, (A)韦利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 (B)斯坦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 (C)韦利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 7水平高的音乐家演奏古典音乐,要成为水平高的音乐家就得练习演奏。所以演奏古典音乐比演奏爵士乐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 (A) 是 (B) 否

8如果你的孩子被宠坏了,打他屁股会使他发怒,如果他没有被宠坏,打他屁股会使你懊悔。所以, (A)打他屁股要么使你懊悔,要么使他发怒。 (B)打他屁股也许对她没有什么好处。 9正方形是有角的图形,这个图形没有角。所以, (A)这个图形是个圆。 (B)无确切结论。 (C)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 10格林威尔在史密斯城的东北,纽约在史密斯城的东北。所以, (A)纽约比史密斯城更靠近格林威尔。 (B)史密斯城在纽约的西南。 (C)纽约离史密斯城不远。 11绿色深时,红色就浅;黄色浅时,蓝色就适中;但是要么绿色深,要么黄色浅。所以, (A)蓝色适中。 (B)黄色和红色都浅。 (C)红色浅,或者蓝色适中。 12如果你突然停车,那么跟在后面的一辆卡车将撞上你;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将撞到一个妇女。所以, (A)行人不应在马路上行走。 (B)那辆卡车车速太快。 (C)你要么让后面那辆卡车撞上,要么撞到那个妇女。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

选择题: 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蛇B、大树C、老虎 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 3/5 B 3/7 C 3/9 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A青年B孩子C夫人D姑娘E妇女 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A娱乐B阅读C学文化D解除疲劳 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A牛棚B马车C房屋D农场E楼房 6、2 8 14 20 ()请写出“()”处的数字。 7、下列四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生活水里鱼在 A 是B否 8、下列六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球棒的用来是棒球打A是B否

9、动物学家与社会学家相对应,正如动物与()相对A人类B问题C社会D社会学 10、如果所有的妇女都有大衣,那么漂亮的妇女会有A更多的大衣B时髦的大衣C大衣D昂贵的大衣 11、1 3 2 4 6 5 7 (),请写出“()”处的数字 12、南之于西北,正如西之于: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13、找出不同类的一项A铁锅B小勺C米饭D碟子 14、9 7 8 6 7 5 (),请写出“()”处的数字 15、找出不同类的一项:A写字台B沙发C电视D桌布 16、961 (25)432 932 ()731 ,请写出()的数字 17、选项ABCD中,哪一个应该填在“XOOOOXXOOOXXX”后面 AXOO BOO COOX DOXX 18、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苗助长A揠B堰C偃

19、填上空缺的词:金黄的头发()刀山火海赞美人生()卫国战争 20、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地板B壁橱C窗户D窗帘 21、1 8 27 (),请写出()的数字。 22、填上空缺的词:罄竹难书(书法)无法无天作奸犯科()教学相长 23、在括号填上一个字,使其与括号前的字组成一个词,同时又与括号后的字也能组成一个词:款()样 24、填入空缺的数字:16(96)12 10()7.5 25找出不同类的一项:A斑马B军马C赛马D骏马E驸马 26、在括号上填上一个字,使其与括号前的字组成一个词,同时又与括号后的字也能组成一个词:祭()定

管理类联考逻辑命题规律及趋势

管理类联考逻辑命题规律及趋势 一、逻辑基础考查目标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基础部分,大纲规定的考查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指出:“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以及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说明,管理类联考逻辑推理并不考核专业的逻辑学知识,重点测试的是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提炼能力,特别是重点测试考生识别、比较、支持、反驳、评价以及进行各种推理或认证的能力。 从而,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考查目标也体现在以下几个考查特点上: (一)非专业逻辑 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非专业”有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测试”,逻辑考试不可能要求考生掌握逻辑专业知识,即使没有专门学习过逻辑学,只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其次,虽然试题中的具体事例涉及众多学科和社会现象,天文地理、生物医学无所不包,但也不可能要考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成了“专业能力测试”,同样也起不到“思维能力测试”的作用。归根结底,在逻辑考试中的试题中,如果违背了这两个“非专业化”的出题原则,就会造成同一套试卷,对不同学科背景的考生难度差异明显的事实,从而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从这一角度来讲,考查的目标不是考查考生的专业逻辑,而是更侧重一种日常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所以建议考生在学习基本逻辑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符合基本逻辑知识的日常思维模式。 (二)题量大、时间紧 管理类联考逻辑考试的阅读量相当大,30道题的阅读量在7000-8000字左右,个别题目甚至一题就有500-600字的阅读量,逻辑试题在综合能力试卷上一般要占据9-10面之多。而与此同时,考试的时间却极其有限,整个综合能力考试的时间是180分钟,考虑到逻辑考试的60分(30题,每题2分)占综合能力考试总分值200分的30%,那么逻辑考试所分得的时间应该是180分钟乘以30%,即54分钟,其中每道题的解题时间平均不到2分钟,而事实上,考虑到考场上其他各种因素所损耗的时间,真正能用作读题、解题的时间是更少的。另外,再加上一部分题目的知识背景相对陌生,题目中又设下一些关键词语和文字陷阱,而这些文字要点又往往比较隐蔽,就使得考生不能快速读完后迅速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可能还要重复阅读和理解,此后,再对各选项进行阅读理解或重复阅读,就使得解题的时间显得异常的紧张。

精选新版逻辑思维训练模拟考核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逻辑思维训练试题288题[含答案] 一、问答题 1.强盗分金加强版 题目:大家应该都做过5个强盗分100个金币了,那个比较简单.下面我讲的不是自己原创的,有一定的难度. 现在强盗人数上升为500,分100个金币.规则与之前一样.方案有半数(包括)以上通过,则方案成立,否则,扔下海喂鲨鱼.每个强盗都是精明强干的,并且都希望看到同伴被扔下海喂鱼.请模拟,这样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 答案: 2.我为大家整理的代码,我测试后发现200网可以用! 题目:以下为我为大家整理出来的代码制作网页必须的~作用就是让网页更吸引人吧~! 大家可能没怎么接触吧!我也是刚接触不久!我想大家可以学得很快! 使用的时候将自己想要输入的信息填入指定的区域即可! 为了避免代码导致网页出现错误我添加了葉在代码中使用代码时必须删除葉,代码才能正确显示出。 在这里我为大家做个示范。 比如说你要在发表帖子的时候发贴图,那么你就可以使用第一个代码 首先删去葉再把图片地址这4个字替换成你想添加的图片,注意图片必须是一个网页,图片的格 答案: 3.奇怪的问题 题目:话说有3个好朋友一块去一家旅馆租房过夜,一共租了3间,每间10元,共30元..这家旅馆的老板认识三个好朋友中的一个人,所以5元给他们,叫服务生那去.服务生在送钱的途中私吞了2元,然后再把剩下的3元,,,每人1块退个了三个好朋友......问题,三个好朋友各收到1元退款,则他们每人给了9元租房,3x9=27,加上服务生的两块钱,就是29块,,,,,还有一块钱呢???? 答案: 4.IQ问题 题目:1.為什麼放煙花時不會射到天上的星星? 2.中國人吃的飯多還是日本人吃的飯多? 3.为什么小狗在大街上提起一只脚尿尿也会罚款 答案: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

1大象是动物,动物有腿。因此大象有腿。 2我的秘书还未到参加选民的年龄,我的秘书有着漂亮的头发。所以我的秘书是个未满周岁的姑娘。 3这条街上的商店几乎没有霓虹灯,但这些商店都有遮蓬。所以, (1 )有些商店有遮蓬没有霓虹灯。 (2)有些商店既有遮蓬又有霓虹灯。 4所有的A都有一只眼睛,B有一只眼睛。所以A和B是一样的。 5 土豆比西红柿便宜,我的钱不够买两斤土豆。所以, (1)我的钱不够买一斤西红柿。 (2)我的钱可能够,也可能不够买一斤西红柿。 6韦利是个和斯坦一样强的棒球击球手,斯坦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所以, (1)韦利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 (2)斯坦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 (3 )韦利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 7水平高的音乐家演奏古典音乐,要成为水平高的音乐家就得练习演奏。所以演奏古典音乐比演奏爵士乐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 8如果你的孩子被宠坏了,打他屁股会使他发怒,如果他没有被宠坏,打他屁股会使你懊悔。所以, (1 )打他屁股要么使你懊悔,要么使他发怒。 (2)打他屁股也许对她没有什么好处。 9正方形是有角的图形,这个图形没有角。所以, (1)这个图形是个圆。 (2)无确切结论。 (3 )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 10格林威尔在史密斯城的东北,纽约在史密斯城的东北。所以, (1)纽约比史密斯城更靠近格林威尔。 (2)史密斯城在纽约的西南。 (3 )纽约离史密斯城不远。 11绿色深时,红色就浅;黄色浅时,蓝色就适中;但是要么绿色深,要么黄色浅。所以, (1)蓝色适中。 (2)黄色和红色都浅。 (3)红色浅,或者蓝色适中。 12如果你突然停车,那么跟在后面的一辆卡车将撞上你;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将撞到一个妇女。所以, (1)行人不应在马路上行走。 (2)那辆卡车车速太快。 (3)你要么让后面那辆卡车撞上,要么撞到那个妇女。 13我住在农场和城市之间,农场位于城市和机场之间。所以, (1 )农场到我住处比到机场要近。 (2)我住在农场和机场之间。 (3)我的住处到农场比到机场要近。 14聪明的赌徒只有在形势对他有利时才下赌注,老练的赌徒只有在他有大利可图时才下赌注,这个赌徒有时去下赌注。所以, (1 )他如果不是老练的赌徒,就是聪明的赌徒。

人员招聘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目及答案

请在括号中填入“是”或“否” 1 大象是动物,动物有腿。因此大象有腿。() 2 我的秘书还未到参加选民的年龄,我的秘书有着漂亮的头发。所以我的秘书是个未满18 周岁的姑娘。() 3 这条街上的商店几乎没有霓虹灯,但这些商店都有遮蓬。所以, (1)有些商店有遮蓬没有霓虹灯。()(2)有些商店既有遮蓬又有霓虹灯。() 4 所有的A 都有一只眼睛,B 有一只眼睛。所以 A 和B 是一样的。() 5 土豆比西红柿便宜,我的钱不够买两斤土豆。所以, (1)我的钱不够买一斤西红柿。()(2)我的钱可能够,也可能不够买一斤西红柿。()6 韦利是个和斯坦一样强的棒球击球手,斯坦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所以, (1)韦利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2)斯坦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3)韦利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7 水平高的音乐家演奏古典音乐,要成为水平高的音乐家就得练习演奏。所以演奏古典音乐比演奏爵士乐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 8 如果你的孩子被宠坏了,打他屁股会使他发怒,如果他没有被宠坏,打他屁股会使你懊悔。所以, (1)打他屁股要么使你懊悔,要么使他发怒。()(2)打他屁股也许对她没有什么好处。()

9 正方形是有角的图形,这个图形没有角。所以, (1)这个图形是个圆。()(2)无确切结论。()(3)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10 格林威尔在史密斯城的东北,纽约在史密斯城的东北。所以, (1)纽约比史密斯城更靠近格林威尔。()(2)史密斯城在纽约的西南。()(3)纽约离史密斯城不远。()11 绿色深时,红色就浅;黄色浅时,蓝色就适中;但是要么绿色深,要么黄色浅。所以, (1)蓝色适中。()(2)黄色和红色都浅。()(3)红色浅,或者蓝色适中。()12 如果你突然停车,那么跟在后面的一辆卡车将撞上你;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将撞到一个妇女。所以, (1)行人不应在马路上行走。()(2)那辆卡车车速太快。()(3)你要么让后面那辆卡车撞上,要么撞到那个妇女。()13 我住在农场和城市之间,农场位于城市和机场之间。所以, (1)农场到我住处比到机场要近。()(2)我住在农场和机场之间。()(3)我的住处到农场比到机场要近。()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 1大象是动物,动物有腿。因此大象有腿。 (A) 是(B) 否 2我的秘书还未到参加选民的年龄,我的秘书有着漂亮的头发。所以我的秘书是个未满18周岁的姑娘。 (A) 是(B) 否 3这条街上的商店几乎没有霓虹灯,但这些商店都有遮蓬。所以, (A)有些商店有遮蓬没有霓虹灯。 (B)有些商店既有遮蓬又有霓虹灯。 4所有的A都有一只眼睛,B有一只眼睛。所以A和B是一样的。 (A) 是(B) 否 5土豆比西红柿便宜,我的钱不够买两斤土豆。所以, (A)我的钱不够买一斤西红柿。 (B)我的钱可能够,也可能不够买一斤西红柿。 6韦利是个和斯坦一样强的棒球击球手,斯坦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所以, (A)韦利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 (B)斯坦应是这些选手中最出色的。 (C)韦利是个比大多数人都要强的棒球击球手。 7水平高的音乐家演奏古典音乐,要成为水平高的音乐家就得练习演奏。所以演奏古典音乐比演奏爵士乐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 (A) 是(B) 否

8如果你的孩子被宠坏了,打他屁股会使他发怒,如果他没有被宠坏,打他屁股会使你懊悔。所以, (A)打他屁股要么使你懊悔,要么使他发怒。 (B)打他屁股也许对她没有什么好处。 9正方形是有角的图形,这个图形没有角。所以, (A)这个图形是个圆。 (B)无确切结论。 (C)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 10格林威尔在史密斯城的东北,纽约在史密斯城的东北。所以, (A)纽约比史密斯城更靠近格林威尔。 (B)史密斯城在纽约的西南。 (C)纽约离史密斯城不远。 11绿色深时,红色就浅;黄色浅时,蓝色就适中;但是要么绿色深,要么黄色浅。所以, (A)蓝色适中。 (B)黄色和红色都浅。 (C)红色浅,或者蓝色适中。 12如果你突然停车,那么跟在后面的一辆卡车将撞上你;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将撞到一个妇女。所以, (A)行人不应在马路上行走。 (B)那辆卡车车速太快。 (C)你要么让后面那辆卡车撞上,要么撞到那个妇女。

高考语文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高考语文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 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 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 表现为:

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 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排中律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5道含答案

逻辑思维能力测试题5道含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一个富人雇一人为他做7天工,他给他的工钱是连接在一起的7块金条,要保证每天雇工拿到他应拿工钱,富人只能掰断2次连在一起的金条,问:怎样的掰法能做到按要求给雇工报酬? 2、一共100个球,甲和乙轮着拿,每次最多不超过5个,甲先拿,他怎么拿能确保最后一个是他的? 3、十袋金币,每袋里边有十个,有九袋里边金币每个重10克,有一袋金币每个重9克,有个秤,秤一次挑出9克那一袋。怎么秤? 个球外型一样,只有一个和其它球重量上有差异.给你一个天平称.如何三次内把这个差异球找出来? 5.有13个外形完全一样,只有1个质量不同的球,怎样用天平称三次找出这个质量不同的球?说出你的过程。

答案: 1.掰成1,2,4三份:第一天拿1,第二天拿2还1,第三天拿2+1,第四天拿4还2+1,第五天拿4+1,第六天拿4+2还1,第七天拿所有的。 2.甲第一次拿4个然后后面乙拿n 个甲就拿6-n个,所以拿的顺序是甲乙甲乙甲……甲乙甲乙甲到甲的时候已经拿了4+=94个最后乙无论拿多少N个,剩下的都是甲都拿掉 3.给袋子编号1,2……10然后从1号袋子拿出1个球从2号袋子拿出2个球…………………………从9号袋子拿出9个球从10号袋子拿出10个球把这55个球拿去称看比550g少n克,那编号为n的袋子就是9克那一袋 4.把12个球分别编上号,并随意分成3组。不失一般性,分别为:..①;.. ②;..③. 第一称:把①与②组放在天平两端称。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另一种是不平,不妨假设组①重于组②。先

来看平的情况。则1-8号球全部正常。次品必在组③,即在9-12号球中。在9-12号球中任选3个,不妨选...④,存下12号球:在正常球1-8号球中也任选3个,不妨选...⑤。对④与⑤进行第二次称。结果有三:④=⑤;④>⑤;④<⑤。如果④=⑤时,次品是12号球。第三次用12号球与任意一个正常球称,则可立马将12号次品球是偏重、还是偏轻正确判断出来。如果④>⑤时,则次品球必在组④的3个球内,且重于正常球。这时,在9-11号3个球中任选两个,再放到天平上称第三次。 这时有三种情况:9=10;9>10;9<10。当9=10时,次品必是11号球,它比正常球要重;当9>10时,则偏重的9号球是次品;当9<10时,偏重的10号球是次品。同理可证④<⑤时的情况。对于另一种不平的情况改次再证明。继续证明.当不平时有两种情况,即组①>组②;组①<组②。现在来讨论当组①>组②的情况。即重于。将组①与组

逻辑基本知识—逻辑基本规律

八、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条件。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 ①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比如,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姑娘的上述答话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混淆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判断或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比如,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讲过下述这样一段话: “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这就是一种混淆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下面再举例说明。 ■苏格拉底领了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这个智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给了这个青年一个下马威。他劈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这个青年当然回答说,学习的是不知道的东西。于是这个智者就向这个青年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你认识字母么?” “我认识。” “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 “是的。” “而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 “是的。” “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他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吗?” “是的。” “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学,只是那些不识字母的人在学吧!” “不,我也在学。” “那么,如果你认识字母,就是学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 “是的。” “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不对了。”

有关最难的逻辑思维测试题

有关最难的逻辑思维测试题 有关于最难的逻辑思维题1 问题一: “你面前有两扇门,其中一扇门内藏着宝藏,但如果你不小心闯入另一扇门,只能痛苦地慢慢死掉??” 这一听就是那种经典的最令人头痛的一类问题,但其实与其他问题相比,这只是个热身。在这两扇门后面,有两个人,这两个人都知道哪扇门后有宝藏,哪扇门擅闯者死,而这两个人呢,一个人只说真话,一个人只说假话。 谁说真话谁说假话?那就要看你有没有智慧自己找出来了,游戏规则是,你只能问这两个人每人一个问题。 那么,你问什么问题?问哪个人?根据他们的回答,你又该怎么做? 最佳答案: 随便问其中一个人:“如果我问另一个人,他会跟我说哪扇门后是宝藏? 如果你问的恰好是讲真话的那个人,那他指给你的答案就是那扇通向死亡的门,因为他会诚实地告诉你那个说谎的人会怎么说。 如果你问的是那个只说谎话的,你得到的也是错误的答案,因为另一个人是讲真话的,说谎话的人会告诉你与讲真话的人相反的答 所以你只要随便问一个人上述问题,然后选择与他们说的相反的门就行了。 问题二: 你前面站了5 个人,他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讲真话 这个问题比上个问题难就难在,你只知道他们五个中有一个只讲 真话,但其余四个,他们有时候讲真话,有时候讲假话,只有一点可以确定,

这四个人将真话和假话有个规律:如果这次讲了真话,下次就会讲假话,如果这次讲假话,下次就讲真话。你的任务是,把五个人中那个只讲真话的人找出来。 你可以问两个问题,两个问题可以向同一个人发问,也可以分别问两个人。 你该问什么问题? 小提示:你可以这样安排两个问题承担的任务:首先你可以先问一个问题,不管得到的答案是什么,你都能从中知道下一个问题你将得到的答案是真是假。 最佳答案: 随便找一个人,首先问:“你是那个只讲真话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再问这个人:“谁是只讲真话的?”; 如果第一个问题你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就再问对方“谁不是只讲真话的?” 正如这个问题给出的提示,第一个问题的价值在于,如果你得到 的答案是“我是”,那么你问的人要么是那个只讲真话的,要么是那个这一轮讲假话的“半真话半假话”者,不管是谁,他下一轮一定会说真话。所以你可以继续问这个人:“谁是只讲真话的?”对方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如果对第一个问题你得到的答案是“我不是”,那么回答者不可能是只讲真话的那个人,只能是一个此轮讲真话的“半真话半假话” 者。此人下一轮将会说假话,所以你应该问他:“谁不是只讲真话的?”同样他告诉你的,只能是那个只讲真话的。 问题三: “外星人打算将地球用来种蘑菇,并且已经抓了十个人类??” 外星人用这十个人代表地球60 亿人口,将通过外星人的方式来测试这十个人,决定地球是不是有资格加入跨星际委员会,如果没有,就把地球变成一个蘑菇农场。 明天,这十个人将被关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前后排成一队,外星人将给每个人戴一顶帽子,帽子为紫色或者绿色,然后外星人会将灯打开,这十个人每个人都无法看见自己头上的帽子是什么颜色,但可以看见排在你前面的每个人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七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第八章《论证》——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7分) 1.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____________,已知"P或者q"为假,则选言判断为真。 2.既否定如果P那么q,又否定P并且非q,则违反了____________。 3.转移论题是指____________地违反____________的要求,使议论离开了____________所犯的逻辑错误。 4.充足理由律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5.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已知“某人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既断定“并非可能P”,又断定“并非可能非P”违反了____________。 7.已知□P假,根据____________,则◇P真。 8.既断定“有S是P”真,又断定所有S不是P真,就会犯____________ 9.反驳是用一个或一些____________判断确定另一个判断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思维过程。 10.归谬法是为了反驳某论题____________,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它推出结论,最后根据____________的规则,确定它为假。 11.根据论证方法,可把论证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 13.违反论题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或是____________或是____________;违反论据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或是____________或是____________或是____________;违反论证方式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____________。 14.间接反驳是先论证与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论题为真,然后根据不矛盾律确定被反驳论题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26分) 1.在下列判断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SIP真且SOP真 B.SEP真且PES真 C. SEP真且SEP真 D.SOP真且SIP真 2.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必然P真且可能P真 B. 必然P真且可能假 C.可能P假且可能P真 D. 可能P假且可能假 .3."我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我也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以上议论()的逻辑要求。 A.违反同一律 B. 违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4."我既肯定有人不是好的,又肯定所有人是好的"犯了()的逻辑错误。 A.模棱两可 B.自相矛盾 C.推不出 D.转移论题 5."论题应当保持同一",其实也是遵循()。 A.同一律 B.不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6.在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时。先论证反证法假,然后就可确定原论题真,这是根据()。 A. 不矛盾律 B. 排中律 C. 同一律 D.充足理由律 7.间接反驳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基本规律是()。 A.同一律 B.不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8.归谬法中运用的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的()。 A.肯定前件式 B.否定前件式 C. 肯定后件式 D. 否定后件式 9.已知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A.论证不是思维形式 B.论证不包括反驳 C.论证不遵循逻辑规律 D.论证是一种思维形式 10.顾客和服务员有这样一段对话: 顾客:您的大拇指都泡在我的汤里了。 服务员:没关系,不算烫! 服务员的话( )。 A.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B.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C.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D.没有违反逻辑思维规律11.“小傅与一般人相比是高个子,但与穆铁柱相比却是矮个子”。根据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来看,这句话( )。 A.违反了同一律 B.违反了矛盾律 C.违反了排中律 D.没有违反思维规律 L2.根据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对“所有S是P”与“并非有的S是P”这样两个判断( )。 A.可以断定它们都是真的 B.不能断定它们都是假的 C.如果断定了其中一个是真的,就必须断定另一个是假的 D.如果断定了其中一个是假的,就必须断定另一个是真的 13.“我是学院的体育尖子,精力充沛,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一定好。”根据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来看。这段话犯了( )。

逻辑思维测试题-各类测试逻辑题综合

2, 某学校有四名外国专家,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他们分别在电子、机械和生物三个系工作, 其中:①日本专家单独在机械系;②韩国专家不在电子系;③美国专家和另外某个外国专家同在某个系;④加拿大专家不和美国专家同在一个系。以上条件可以推出美国专家所在的系为[ ] A 、电子B、机械系C 、生物系D 、电子系或生物系 C、生物系 生物:韩国; 推理过程如下: 日本专家单独在机械系,则其他三国专家只能在电子系或生物系; 韩国专家不在电子系,则他只能在生物系; 美国专家和另外某个外国专家同在某个系,则他要么和韩国专家在生物系,要么和加拿大专家在电子系,要么他和韩国、加拿大专家同在生物系; 加拿大专家不和美国专家同在一个系; 所以美国专家只能在生物系 两地旅行 我租了一辆旅游小车,离开阿姆斯特丹,向花城亚里士梅尔出发了。 在阿姆斯特丹和亚里士梅尔两城正中间有一K镇,镇上有两个朋友A和B也乘上了我们的车。三人愉快地度过一天的旅行后,准备返回,可是A决定在K镇下车,B随我回阿姆斯特丹。现在仍按荷兰式的均摊方式,准备各付自己的旅程费。从阿姆斯特升到亚里士梅尔规定往返要付24盾(约合20元人民币)。K域位于两城的正中间,那么三个人应各付多少钱? 答案:我付10.7盾,A付5.3盾,B付8盾 我的思路:设K镇与亚里士梅尔或阿姆斯特丹的路程为X,则A走了2段路程,B走了3段路程,我走了4段路程,按比例分配旅费即可。 2)耕地能手和播种能手 新德里郊区有个庄园主,雇了两个小工为他种小麦。其中A是一个耕地能手,但不擅长播种;而B耕地很不熟练,但却是播种的能手。庄园主决定种10公亩地的小麦,让他俩各包一半,于是A从东头开始耕地,B从西头开始耕。A耕地一亩用20分钟,B却用40分钟,可是B播种的速度却比A快3倍。耕播结束后,庄园主根据他们的工作量给了他俩100卢比工钱。 他俩怎样分才合理呢? 答案:每人一半,各拿50卢比。因为不论每个人干活速度如何,庄园主早就决定他们两人"各包一半"。因此他们二人的耕地、播种面积都是一样的,工钱当然也应各拿一半。 我的思路: 工钱是按面积算的,只要抓住“各包一半”即可。 3)叫喊几分钟 沙漠中的骆驼商队,通常把体弱的骆驼夹在中间,强壮的走在两头,驼队排成一行 按顺序前迸。商人为了区别它们,就在每一头骆驼身上盖上火印,枝而引顶序,在给骆驼打火印时,它们都要痛得叫喊5分钟。

抽象思维能力测试1

抽象思维能力测试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它使人对事物的认识由外部的表面特征深入到内在联系,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常占主导地位,在创新活动中,良好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必然善于分析,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特点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属性一一分解出来,这将大大丰富人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个体智力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开发个体创新潜能的几个基本内容。 1.你说话富有条理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看完一篇文章,你是否能马上说出文章的主题? A、通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3.你写信时常常觉得不知如何表达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4.你是否能轻易地找到一些笑料使大家都笑起来? A、常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5.你对世界上很多事物及其活动规律看得比较透彻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6.你可以很轻松地弄清一篇文章的要点吗? A、通常能 B、有时能 C、不能 7.当你告诉别人什么事情时,你常会有辞不达意的感觉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8.当你发觉说错话时,是否窘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9.有人认为你说话常不着边际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0.你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发现过不合情理的情节吗? A、多次发现 B、偶尔发现 C、没有 11.你在下棋、打扑克这些智力游戏中常取胜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2.你常不假思索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13.你善于分析问题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4.当你的同事或朋友有问题时是否会向你咨询?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5.你觉得想问题是件很累的事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6.在朋友们面前发觉自己不小心做了不得体的事时,你是否能迅速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如开一句玩笑),以摆脱困境?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7.你有时将问题倒过来考虑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18.你常与他人辩论吗?A、是B、不能确定C、不 19.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要一看(小说或影视)故事的开头,就能正确猜到结局如何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0.你的提议常被别人忽视或否定吗 A、不 B、不能确定 C、是 21.在别人与你寒喧而尚未切入正题之前,你常常已大致猜到对方的意图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22.你爱看侦探小说或影视片吗? A、是 B、不能确定 C、不 每题答A记2分,答B记1分,答C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0—15分,表明你讲话、想问题缺乏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16-30分,说明你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31以上分,表明你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你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也显得有条有理。

常见逻辑的类别辨析

逻辑语言差错的类别分析 一般说来,逻辑语言的错误可分为五个大类,即概念方面、判断方面、推理方面、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方面和论证方面,下面逐一进行简要分析。 1.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 ⑴概念错用 【举例】节日之夜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灯火阑珊。 【分析】“灯火阑珊”,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灯火暗淡、零落。许多人没有弄清楚“阑珊”这个概念的内涵,当做灯火辉煌使用,就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⑵概念不明 【举例】诚征30岁以下,品貌端正,大专以上学历的女性,婚否不限。 【分析】这种征婚启事,在很多报刊上都可见到。“婚否不限”按字面理解,是已婚和未婚均可,但已婚者怎能成为征婚对象?其实启事原意应为对如果结过婚已离异者也可以,那就不是“婚否不限”,而是“婚史不限”。这则启事在婚史概念上模糊不清,容易引起误解。 ⑶概念混淆 【举例】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00周年。 【分析】这句话的错误在于把“诞辰”和“诞生”两个词搞混淆了。“诞辰”是名词,指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而“诞生”是动词,指出生。“诞辰”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后,“诞生”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前。 ⑷概念赘余 【举例】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法国队将与意大利队争夺冠亚军。 【分析】在决赛中,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双方争夺的是冠军,“亚军”在句中是多余的概念,可将“亚”字删除,表达就通畅了。 ⑸误用集合 【举例】作为一名普通的莘莘学子,他的创新精神让人敬佩。 【分析】“莘莘学子”是一个集合概念,指很多的学生,不能指称其中的某一个体。可用“大学生”替代句中的“莘莘学子”。 ⑹外延过宽 【举例】八达岭长城距北京不到100公里。 【分析】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延庆区境内,句中的“北京”概念过宽,正确的表述是距北京中心城区或是天安门不到100公里。 ⑺限制不当 【举例】他在担任市工商局局长期间,利用各种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贪污、受贿110万元。 【分析】贪污、受贿是腐败行为,肯定是不正当的手段,这里用“正当”限制“贪污、受贿”是错误的。这在语法上属于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在逻辑上犯了限制不当的错误。 ⑻概括不当 【举例】农作物的生长,都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氮、磷、钾等肥料。 【分析】农作物需要水分,但水分不是肥料,如果用顿号与氮等并列就犯了概括不当的错误。可将“水分”后的顿号改为“和”字,使之与肥料并列。 ⑼并列不当 【举例】展销会上,各种品牌的家用电器、家具、冰箱、微波炉等纷纷亮相。 【分析】“冰箱、微波炉”是种概念,“家用电器”是属概念,种属并列就会犯并列不当的错误。删除文中的“家用电器”或是“冰箱、微波炉”即可。 ⑽定义错误 【举例】白皮书就是封面是白色的书。 【分析】“白皮书”是指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因其封面为白色,故名“白皮书”,也有的国家用其他颜色的。本句定义项中“封面是白色的书”只是重复了被定义项“白皮书”,没有揭示其真正内涵,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⑾划分错误 【举例】在民族联欢节上,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有赛马、摔跤、赛歌等。 【分析】句中的“赛马”、“摔跤”都是民族体育活动,而“赛歌”却不在其外延之内,这种划分是不正确的。 2.判断方面的逻辑错误 ⑴判断歧义 【举例】大会将表彰5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分析】用一个表数量的概念对并列的诸概念加以限制,往往会产生歧义。句中的“57个”是指“先进集体”,还是“先进工作者”,或是二者之和,让人无从判断。 ⑵主谓失合 【举例】近两年,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收大量职工再就业,使一部分家庭的贫困和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分析】“生活水平”可以提高,但“贫困”不能提高。从逻辑上分析,主项概念中的“家庭的贫困”与谓项概念中的“提高”搭配不当,主谓失合导致该判断不能成立。 ⑶量项不当 【举例】凡到过西安的人,都会去华清池一游。【分析】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离西安城区很近,但并不是每一个到过西安的人都会去华清池游览。此句中的“凡”是表示全称量项的,用得不妥,可将“凡”改成表示特称量项的“许多”。 ⑷误用否定 【举例】张宁能不能拿下这一局,是中国队战胜印尼队的关键。 【分析】这个判断的主项里包括了“能”(肯定)和“不能”(否定)两个方面,但谓项里却只有“中国队战胜印尼队”一个方面,造成主项中的否定方面与谓项无关,犯了误用否定的错误。 ⑸关系不合 【举例】到了海边,小林张开嘴巴,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海水和阳光。 【分析】“空气”可以呼吸,“海水”能“吸”不能“呼”,而“阳光”是无法“呼吸”的。句中的“呼吸”是关系词,但它的关系对象不能包括“海水”和“阳光”。关系词和关系项搭配不当的逻辑错误就是“关系不合”。 ⑹模态混淆 【举例】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该地产项目属于濒湖板块,建成后必然会供不应求。 【分析】这是房地产界的人士对某地产开发项目的预测。这种预测是或然的,即“供不应求”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句中用了“必然供不应求”,就犯了将可能误作必然的逻辑错误。 ⑺联言不当 【举例】他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爱心基金帮助他上了中学,而且后来还考上了大学。 【分析】这句话是两个判断的联言,即“爱心基金帮助他上了中学,而且后来还考上了大学”。但其中的第二个判断“爱心基金帮助他考上了大学”是个假判断。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联言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判断时,则联言判断为假。如果在“而且”后面加上“他”,主语就是他而不是“爱心基金”,这个表述才是正确的。 ⑻选言不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