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村界线划定方法研究

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村界线划定方法研究

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村界线划定方法研究
第三次土地调查城镇村界线划定方法研究

国家第三次土地调查

一、目标 依据《土地调查条例》 利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计划将于2017年启动,2019年12月31日完成。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全国城乡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 获取国土资源管理专题数据,专题分析自然生态状况、建设用地等,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 别。 二、主要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不动产权籍调查 3.基本农田调查 4.专项调查 5.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其中:国家部署地方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其它四项工作由国家组织地方开展,建设四级 数据库,并全国汇总。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以外) 分辨率: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 比例尺: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 (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 调查分类标准: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调标准) 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 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分辨率: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 比例尺:以1:2000比例尺为主, 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 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不动产权籍调查(部署地方开展)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 以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成果,以宗地、宗海为 基础,组织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基础和依 据。 3.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 资料,将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 7数据交换格式16 8元数据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 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 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 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 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 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 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 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

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 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 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 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 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 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 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 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 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 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 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 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 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 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 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 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 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 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2017土地变更调查级核查与数据建库建设要求

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核查与数据建 库建设要求 通过对各县(区)上报的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矢量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等工作,完成全市数据库质量检查、数据汇总分析与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上报工作;配合完成省级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等工作,根据省级审查结果进行整改;汇总通过国家、省审核的各县(区)土地调查成果,形成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成果。 通过开展2017年度日照市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核查与数据建库工作,形成日照市一系列的土地调查图件、文字及数据库等成果。 一、图件成果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 (二)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件。 二、数据库成果 (一)更新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包。 三、文字成果 (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二)城镇村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报告。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报告。

(四)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方案、报告等。 (五)调查成果内、外业整改报告。 四、图斑信息核实各类报表 (一)《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二)《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三)《设施农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四)《临时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五)《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 (六)《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 (七)《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五、土地变更调查各类面积汇总表 (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按权属性质统计汇总表》。 (三)《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汇总表》。 (四)《基本农田面积统计汇总表》。 (五)《可调整地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六)《建设用地类型统计汇总表》。 (七)《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三大类”总表)》。 (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 (九)《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比例尺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用于仅包含土地利用规划文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要素] 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对象] 3.5 实体entity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管理观察·2008年8月 □陈莉莉 杨友长 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摘要:本文对采用Geoimager、AUTOCAD、ARC/INFO、ARCGIS和MAPGIS相结合的新技术实现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并对建设过程作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ArcGIS土地利用数据库 MapGIS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 (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引言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目的是:按土地详查有关技术规定要求,建立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实现土地详查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满足地籍管 理工作的需求,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建立土地详查制度、全面管理土地资源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管理土地利用情况和集体土地权属状况,完成地类变更、统计汇总等工作。

1.相关技术介绍经过研究、对比,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Geoimager、AutoCAD、Arc/Info、ArcGIS和MapGIS多种软件、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上述提及的各种软件: Geoimager 武汉吉奥公司的Geoimager软件用来对扫描的外业调查成果图进行纠正。 AutoCAD与DMAPS AutoCAD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形辅助设计软件,DMAPS2002是基于该平台由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二次研发的图形编辑软件,在建库的过程中,主要用于土地利用库数据的采集和编辑。 Arc/Info与ArcGIS Arc/Info和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的GIS产品,主要利用它们提供的aml语言和ArcObiect组件编写的程序,对前期由Dmaps2002采集并编辑后的成果进行属性信息化和各种逻辑关系检查以及分类面积初步的统计汇总。 MapGISMapGIS是武汉中地公司的GIS产品,作为国土资源部推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指定软件之一,MapGIS在原先 的基础平台上增加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2.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流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数据库建设标准补充规定 一、关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补充内容 (一)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数据的数据结构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附录A的规定执行。基本农田图斑图层“基本农田图斑编号”字段长度由18位改为20位。 (二)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的层要素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中不提交。 (三)坡度图。表9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删除“田坎扣除系数”字段。 (四)地类图斑。表10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地类备注”字段,序号为“14”,字段名称为“地类备注”,字段代码为“DLBZ”,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约束条件为“O”,备注为“条件可选”。批而未用土地填写“P”。 增加“耕地坡度级”字段,序号为“15”,字段名称为“耕地坡度级”,字段代码为“GDPDJ”,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见表35”,约束条件为“O”,备注

为“耕地必选”。原序号为14-23的字段序号依次顺序递加。 (五)行政区。表5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描述说明”字段,序号为“7”,字段名称为“描述说明”,字段代码为“MSSM”,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非空”,约束条件为“M”,海岛区域填写代码01,非海岛区域填写00。 (六)宗地。“土地用途”字段约束条件改为“O”。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不需要提交宗地的相关扩展表(包括表15、16、17、18、19)。表21界址点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界址点号”字段的备注内容为“全县统编”。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2020-11-17

数据库标准修改说明 在2020年10月15日下发版本基础上,做如下修改: 1. 删除表2中分类因素图层中【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表15生物多样性属性表。 2. 数据库标准要求,扩充分类单元图层是必须的,“三调”有这两类图斑的,必须有这个图层;没有的不需要建空图层。表2中扩充分类单元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 3. 表5、表6、表9和表10,将“c-标准制”修改为“c-国际制”。 4. 表5、表6中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级别对应的字段代码由“TRZJSWRZKJB”修改为“TRZJSWRJB”,长度缩减为9个字符。②耕地二级地类GDEJDL,因在表6中增加了“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类别,表5、表6的字段长度统一由原来的6位修改为8位。 5. 表6注15: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填写“工程恢复”,耕地二级地类级别代码均填写小写字母k。修改为“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种植属性为“工程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工程恢复”,级别代码分别选填表36中的对应代码。” 6. 修正表6 注15和表7注16的表述。表20中地类编码长度变为5。 7. 因有些省份收集到的污染数据是点位的,因此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TRZJSWRZK】图层扩充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TRZJSWRTB】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TRZJSWRYD】两个图

××/T ××××—×××× 层,两个图层的属性结构分别按照表15和表16描述。在表2中约束条件由M调整为C,表示仅需提供“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二者之一。 8. 表18中的【OUT丰度指数】修改为【Ace指数】。对应的字段代码【OUT_FDZS】也修改为【Ace_ZS】。 9. 关于耕地二级地类的编码,在表36中增加j-即可恢复和g-工程恢复分类。 10. Int只表示是整形数据类型,根据选定的数据库确定短整型和长整型的具体类型;float只表示浮点型数据,具体是单精度还是双精度应按选定数据库的字段类型自行设定。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二次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 建设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对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的支持,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建成长效的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保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广泛需求。 (二)任务 1.建设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2.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国土资源日常应用需求。 3.长效的数据更新和上报机制建立。 开展土地调查数据上报及更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更新和上报的长效机制,开展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实现对变更信息的及时汇总统计,以及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 二、原则与依据 (一)原则 1.统一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 论述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之上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法,以实际的作业过程梳理出了规划辅助建库系统的完整作业技术路线。 标签: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数据库A技术流程 1引言 根据山东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规程,确立了清晰明确的技术路线。以县级2009年调查时点的农村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和2010年变更调查调整补划后的基本农田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对二次调查地类的转换形成规划基期数据库;结合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图、表、文本成果,进行规划数据分析整合,利用GIS系统建立起符合国家标准的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2收集资料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2009年统一调查时点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及文本、表格等数据库建设成果资料。 (2)基本农田划定成果。2010年调整完善上报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及相关调整完善形成的过程成果以及审批文件。 (3)己审批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成果。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含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基本土地整治与基本农田保护图等,其他数据库建设资料。 (4)规划完善等其他相关审批资料。 3资料的分析及预处理 (1)资料分析: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基础资料完整,对规划资料的规范性,包括图形资料的拓扑、格式和精度情况、规划文本和图件的数据一致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资料的预处理:通过对矢量数据与文本、表格数据的分析、对比,结合县乡两级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结合规划修编成果数据,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对矢量数据进行预处理。 4数据入库

Map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

Map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流程数据是整个库体的灵魂,而数据准备是整个建库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农村土地建库中这几个文件是必须的:行政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代码表,接合图。 一、入库前数据准备 首先处理的数据是线(接边拼接后):线的图层(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等),线的拓扑检查(悬挂,自相交,重叠等情况),线微短线检查(长度小于0.8mm) 注记:线状宽度;权属名称;图斑号地类码等。线检查无误后就可以合并线进行检查造区:行政区,地类图斑。通过建库系统下的工具:建立属性结构,根据文件赋属性等功能自动批量赋入一下属性。需要手工赋入的属性项如下: 行政区:行政区代码。 界址点:界址点号,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 线状地物:宽度,地类码,权属性质,扣除比例。 地类图斑:地类编码,权属性质,坐落代码,权属代码,扣除地类系数。 1、行政区属性结构 表1 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

2、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见表6) 3、地类图斑属性结构(见表10)

二、建库 2.1影像管理 功能菜单如下: 2.1.1影像转入 主要是将TIF、JPEG、IMG等影像文件转为MSI影像文件,有如下对话框:

一、通过“转换数据类型”后面的“下拉列表”选择要转换的数据类型; 二、通过“添加文件”添加若干个要转换的文件,添加完毕后会在“转换文件列表”中列举出所选择的要转换的文件; 三、通过“目标文件目录”后面的按钮选择目标MSI文件的存放目录,如果不选择目标文件目录,则转换后的目标MSI文件会默认存放在和原文件同一个文件目录下; 四、点“转换”,执行影像转换,出现如下转换进度: 四、转换完毕后,会有如下操作成功的提示: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 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 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 8 元数据 (28)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ISO 19101] 3.2 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ISO 19109]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 3.5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GB/T 17798]

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过程,内容主要包括:(1)数据的获取;(2)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3)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4)成果和结论。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开发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数据的图形浏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数据汇总、打印输出等功能。 关键词:GIS;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数据库 1 土地利用数据的获取 1.1 外业采集阶段 外业数据采集主要工作内容在于以影像数据为基本底图,进行实地地籍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行政界线调查;(2)权属调查;(3)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4)国有铁路、公路、水域、国营农、林场圃权属界线的调查;(5)地类的确定。 1.2 内业处理阶段 内业处理的工作目标是在ArcMap下将图形录入属性信息。其过程为:首先进行相关地形图数据的整理,再分要素进行专题要素图形输入与编辑,结合外业调查表格,进行图形属性数据的录入,通过图表数据检查后,进行面积计算与平差,并通过系统生成台帐、汇总统计表格,检查验收。 2 土地利用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2.1 数据库的结构组织 除了零星地类、线状地物、图斑记录外,数据库中还包含了用户表、乡镇代码、权属代码、权属性质等数据字典,以及按权属汇总表和按坐落汇总表,还有点符号表、线型表等。 2.2 系统的逻辑框架 系统在逻辑上由图形模块、查询模块、统计模块、专题模块、输出模块、变更模块以及系统维护模块组成。 图形模块:提供了“放大、缩小、平移、全屏”四种视图浏览方式。以及“素图、彩图、取消标注、刷新图层、编辑地类图斑、取消闪烁“六种图形控制方式。 查询模块:根据用户实际工作的需求,本系统提供包括“点、线、自定义多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一、基本要求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成果汇总统计上表之前,应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数据满足如下要求: (一)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要求 数据库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2008]32号)的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的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椭球面积检查规则的要求。 (二)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要求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的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三)各级面积统计逻辑基本要求 1.县辖区控制面积应等于村级单位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全县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2.村级单位控制面积应等于本村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3.乡级控制面积等于各村级单位控制面积汇总值。

二、基本步骤 (一)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从数据库中各图层生成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检查基础计算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二)将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的单位转换为公顷,强制调平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形成基础统计表,检查确保基础统计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三)基础统计表是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的基础,在基础数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面积统计报表均由该基础统计表生成。 三、基础计算表结构 基础计算表按村级单位为单元,分组统计排列。基础计算表的单位为平方米,参考表结构如下(基础调平的基表结构仅供参考,各软件可接合自身软件特点设计基表,调平方法需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修订完善情况的说明

附件2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修订完善情况的说明 围绕三次调查近期技术要求相关变化,结合工作实践,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数据库标准的修订完善工作,形成了《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稿)》,现将主要内容的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一、根据最新调查要求调整和完善数据库标准情况 (一)根据路面单独调查和海岛调查的要求,调整如下 1.增加“路面范围”和“无居民海岛”两个单独图层,并增加了“无居民海岛利用现状分类代码表”。数据库中的单独图层见附表1。 2.“地类图斑”图层中增加“描述说明”和“海岛名称”字段。 (二)针对耕地调查与种植属性标注的要求,调整如下 1.地类图斑层中,种植属性字段增加“JKHF、即可恢复”、“GCHF、工程恢复”;图斑细化属性中增加“FQ、废弃”。 2.地类图斑层中,种植属性字段中去掉“GZ、耕种”、“YM、临时种植园木”、“LM、临时种植林木”、“LH、绿化草地”、“MC、临时种植牧草”、“KT、临时坑塘”、“GSYY、观赏园艺”和“SSLM、速生林木”;

3.地类图斑层中,耕地的种植属性增加“LS、种植粮食作物”、“FLS、种植非粮食作物”和“LYFL、粮与非粮轮作”。 图斑细化属性和种植属性的具体标注情况见附表2。 二、根据数据库建设实践优化调整数据库标准情况 (一)“土地权属区”调整为“村级调查区” 为进一步明确概念,原数据库标准中的“土地权属区”调整为“村级调查区”、“土地权属区界线”调整为“村级调查区界线”。“村级调查区”中不再设置“权属单位名称”、“权属单位代码”、“权利类型”及“权利性质”字段。权属信息可由地类图斑中的相关属性提取获得。 (二)优化部分要素的字段长度、值域和约束条件等属性信息 1.数字高程模型属性结构描述表、耕地等别属性结构描述表和重要项目用地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的部分字段约束条件进行了调整。 2.按照精度要求和坐标值域范围,对涉及坐标的字段,将X坐标和Y坐标字段长度统一调整为12,小数位数3;Z 坐标字段长度统一调整为8,小数位数3。 3.要素属性结构描述中,部分属性表名或字段代码按照名称对应汉语拼音首字母进行了更新。 4.删除拆除未尽区属性表中“拆除未尽类型”字段。删除“权利类型代码表”和“权利性质代码表”。

第三次国土调查流程

次全国国土 调查流程 目录 一、技术路线 (1) 二、前期准备 (2) 1、制定方案................................... - 2 - 2、人员培训................................... - 2 - 3、资料收集................................... - 2 - 4、资料分析................................... - 2 - 5、仪器和设备准备............................. - 3 - 三、内业数据处理 (3) 1、权属界线调查及上图......................... - 3 - 2、城镇村范围界限划定......................... - 3

- 3、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4 - 4、农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6、属性完善................................... - 7 - 7、调查底图制作............................... - 8 - 8、数据检查................................... - 8 - 四、外业调查 (9) 1、实地举证................................... - 9 - 2、标注核实................................... - 9 - 3、地类核实.................................. -10 - 4、图斑边界核实.............................. -10 - 5、数据检查.................................. -10 - 五、专项用地调查 (10) 1、耕地细化调查.............................. -10 - 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 -10 - 3、永久基本农田调查.......................... -11 -

土地调查专业实用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二次土地调查地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采用无争议地权属资料,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地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地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全国每一块土地地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连通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全国城镇土地调查地有关标准,开展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现场确定权属界线,实地测量界址和座标,计算机自动量算土地面积,并以调查信息为基础,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万比例尺为主,充分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地地面影像作为调查地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地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取地光学及雷达数据,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全国各类地形及气候条件下现势性遥感影像地全覆盖;采用基于DEM和GPS 控制点地微分纠正技术,提高影像地正射纠正几何精度;采用星历参数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结合地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基于差分GPS/IMU地航空摄影技术,实现对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地区地影像纠正. 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地调查方法 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主比例尺,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在GPS等技术手段引导下,实地对每一块土地地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并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地地类、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采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2003)。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格式为EXCEL,汇总表结构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规定格式,内容包括:

江苏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江苏省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数据库标准 (修订稿) (2010年11月)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目次 前言.............................................................................. I 引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 5 定位基础 (5) 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6)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7) 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9) 9 元数据 (29)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3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是在《TD/T 1028-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本标准由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引言 为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本标准。

江苏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和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及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图形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20-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1-200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2-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 1023-2010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25-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 要素] 3.2 要素性质 feature attribute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17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T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建设要求 (1) 5 数据库建设步骤 (4) 6 准备工作 (4) 7 数据预处理 (5) 8 数据库建设 (7) 9 数据汇总 (9) 10 质量检查 (9) 11 主要成果 (11) 12 数据库维护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国土调查数据库成果目录 (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汇总方法 (15) I

TD/T XXXX—XXXX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延利、冯文利、张炳智、白晓飞、张嘉、王刚武、汪秀莲、胡小华、陈红兵、曾巍、周连芳、梁耘、李琪、杨地、何超英、姜开勤、赵伟、王尔林、滕学伟牛春盈、张小桐、辛丽璇、朱秀丽、刘茂国、黄润兴、刘小芬、黄家林、宋英赫、唐仰军。

TD/T XXXX—XXXX 引言 为规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促进国土调查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标准、规程,制定本规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本规范的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 III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标及任务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标及任务 一、目标 依据《土地调查条例》 利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计划将于2017年启动,2019年12月31日完成。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全国城乡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 获取国土资源管理专题数据,专题分析自然生态状况、建设用地等,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 二、主要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不动产权籍调查 3.基本农田调查 4.专项调查 5.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其中:国家部署地方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其它四项工作由国家组织地方开展,建设四级数据库,并全国汇总。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城镇以外 分辨率: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 比例尺: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 (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 调查分类标准: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调标准),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2)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分辨率: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 比例尺:以1:2000比例尺为主

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不动产权籍调查(部署地方开展)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以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成果,以宗地、宗海为基础,组织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基础和依据。 3.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资料,将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基本农田专题数据。 4.专项调查 (1)批而未用土地调查 依据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的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及往年批准的建设用地文件,对照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将批而未用土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批而未用土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调查数据。 (2)城市开发边界调查 依据城市开发边界有关资料,将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城市开发边界专项调查数据。 (3)开发区边界调查 依据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批准界线等资料,将开发区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开发区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开发区专项调查数据。 (4)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价 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所有现状耕地质量等别全面调查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