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扎染手帕教案

幼儿园扎染手帕教案

幼儿园扎染手帕教案

【篇一:花手帕教案】

第10课花手帕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花手帕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

变化与韵味。

2、培养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同学自主完成一张花手帕。

教学重点:

让同学学会手帕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同学:水彩颜料和生宣纸。

2、教具和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帕与我们平时的

手帕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色彩

的浸润美)

生:述自身的想法与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得老师手中的手帕非常的漂亮,那你们想制作

一张这样的手帕吗?(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吧!(板书:花手帕)

二、欣赏感受

1、在同学们制作话手帕以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其他同学制作

的手帕吧!并边看边想怎样才制作成这样的话手帕?2、同学们欣赏。

3、抽同学说一说制作话手帕的步骤。

教师小结:制作花手帕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折纸,二是染色。三、

方法指导

1、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折纸,看一下这里边有那些学问。

我想知道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把这张纸折起来。每个同学试一试,

然后老师抽同学起来折给大家看看,希望同学们想到的方法不一样。

2、同学展示自身的折法。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

多种多样的,等会儿同学们在制作花手帕时,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

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法。 4、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染法。

染法的种类很多,根据教材,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两种,一种是浸染,一种为点染。(1)我先为同学们介绍浸染。浸染就是把折好的纸放

入调好的颜料中浸一下,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

件展示)

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浸染了吧?(明白了)那我们就来学

习另一种染法,点染吧!(2)点染就是把水彩颜料直接滴在折好的

纸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展示)

5、老师小结并提出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花手帕的制作,但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以下一些事。(1)颜料自身要先调好,画面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

度要有深浅变化。

(2)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越长则纸帕吸

收的颜料越多,面积越大。反之则少,面积越小。

(3)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纸在吸收水分后会十分的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接破前功尽弃,希望同学们尽量控制水分的吸收和展

开时小心一些。四、自主表示

1、同学分小组制作花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的方法折叠,然后

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张美丽奇特的花手帕。

2、教师巡视指导,即使发现问题和纠正。染得好的叫同学适可而止。

五、研讨交流

1、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2、提问,你喜欢那一张,为什么?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老师小结结束课堂。

教学时数:二课时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点染和浸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折纸的几种变化。

2、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难点: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具学具:生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量:

1、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

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

二、方法指导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

1、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小结

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

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

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

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

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扎染作品色

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四、自主表现

1.作业布置: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六、知识拓展:扎染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花手帕》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课,

本课的设计吸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

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缬一方手帕。活动一的

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介,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

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活动,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

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

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

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

尝试,所以我让学生多带点餐巾纸和少许的生宣纸。从课堂上学生

的作品展示来看,这节制作纸手帕是成功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

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步骤有哪些时,我

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

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用彩水染制。通过明显的分工,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先折后染。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讲解,而是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演示,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纸手帕的制作方法。为

了启发学生有哪些折法时,问学生除了老师折的这种方法外,还有

其他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折的方法并试着折叠。有的学生反

映非常快,说:老师,不用折可以吗?我直接把餐巾纸的当中和两

端用手捏紧,这样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纹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很开心的制作起来并且做的很认真。其实这学

生已经把后面一部分的扎染、夹染的制作方法在制作纸手帕中很好

的运用了。学生创作出来的新方法新颖、巧妙,为后面的染打下了

较好的基础。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

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篇二:大班美术教案扎染】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手帕》

活动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传统的美术

教育大多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与创

造力。大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水平方面已经处于较高的阶段,其精细

动作发展也日趋成熟。因此,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

手动脑的扎染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印染“花手帕”,体验扎染艺术的

魅力以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活动目标;

1、了解扎染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能够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大胆操作,感受扎染的奇妙;

3、通过欣赏与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体验制作的

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捆、扎的技巧与方法

2、物质准备:

(1)扎染手帕成品;

(2)扎染制作步骤图谱;

(3)扎染材料:白色棉布手帕、剪刀、各色染料、大小不同的珠

子和玻璃球、不同形状

的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水桶、盐、抹布等;

(4)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小朋友仔细看了。

教师先出示一块白色的手帕,放到身后,偷偷换成扎染手帕成品。

提问:1、小朋友们觉得哪一块手帕比较漂亮?漂亮在哪里?

2、小朋友们猜一猜,白手帕是怎么变成美丽的花手帕的?

二、教师示范:(出示扎染材料)

1、初步讲解扎染制作过程,出示制作步骤图谱;

2、示范扎染手帕的基本过程,选择材料——捆扎——浸泡——清洗——晾干;

3、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不同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三、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们也来当个小小魔术师,我们一起把白色的手帕变成漂

亮的花手帕吧!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材料,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

喜欢的材料,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1、分发材料,教师作适当卫生要求;

2、教师巡回并适时指导。

四、展示总结:

将幼儿的作品粘到展示班上,根据不同的图案与幼儿讨论其使用的

材料与方法。

活动延伸:

1、可将扎染材料投放至手工区角;

2、可将成品放至娃娃家的商店。

【篇三:《花手帕》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

花手帕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王会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染纸的特点,掌握染制纸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2、在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尝试并发现各种图案的折叠方法。

三、学习难点:设计、制作漂亮的花手帕。

四、学习资源和手段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墨水、颜料、餐巾纸、百宝箱等。

学具:彩色墨水、颜料等。

五、学习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

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小结板书:折纸,

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

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

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

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打开书欣赏书中作品。课件呈现纸手帕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

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

生适可而止。

(五)拓展延伸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学生互评:

a、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b、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给获好评作品多的小组的进行奖励。

4、拓展:播放课件,欣赏染纸工艺的其他造型。

《花手帕》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王会星

这节课按教材是推荐用生宣纸和皱纹纸染色完成,在准备前期可以说我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因为当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即会变暗哑;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后。我就想用餐巾纸是不是会更合适。首先餐巾纸本身的意义就是手帕;再者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自行反复尝试。在染制了范品之后,我就觉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鲜艳性在纸巾上丝毫没有减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处。因此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学生在展开纸手帕发现美丽得出乎他们意外时,我看见他们是异常兴奋的,学习的热情也在这种成就感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励。

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用彩水染制。通过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先折后染。

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讲解,而是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演示,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纸手帕的制作方法。

为了启发学生有哪些折法时,问学生除了老师折的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折的方法并试着折叠。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说:老师,不用折可以吗?我直接把餐巾纸的当中和两端用手捏紧,这样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纹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很开心的制作起来并且做的很认真。其实这学生已经把后面一部分的扎染、夹染的制作方法在制作纸手帕中很好的运用了。学生创作出来的新方法新颖、巧妙,为后面的扎染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