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2T09:54:19.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廖启伟

[导读] 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廖启伟 (东莞市大朗医院神经外科 523770)

【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应的体征和指标做统计与分析。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88.7%和11.3%;87.3%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其中基底节出血占41.8%;该病病死率为8.1%;50-70岁之间患者共42例,占67.7%;22.5%、8.1%和8.1%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59.6%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而8.1%的患者死亡。83.9%的患者在入院后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分别有59.7%、45.2%和38.7%的患者在入院后检查发现有高血压、心率失常或高尿酸血症。结论对于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常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最常见。高龄、高血压病史是该病可能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常有意识障碍、心率失常和高尿酸血症。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病例分析

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源于脑实质内血管在基础病变的基础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而发生急性、自发性的非外伤引起的出血,可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其发病急骤,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是高血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主要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可能的高危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3d内通过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其中,有37例为男性患者,有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8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3岁,患者在住院两个星期后,病情稳定,无恶化现象。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依据自身病情采取内科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以调整血压,降低颅内压,补充水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和防治并发症为主。外科治疗在头颅CT片指引下,选择出血量最大部位为穿刺点,头皮局麻、颅钻钻孔后,使用血肿穿刺针刺入血肿内,用注射器缓慢抽吸。如有因凝血情况而一次无法抽吸完全的患者,可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使血块溶解后6小时再行抽吸,直到将血肿基本排空为止[3]。

1.3 分析指标

记录患者出血部位,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之前的疾病史,分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疾病的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采集静脉血3-5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中尿酸含量。血尿酸含量 > 420μmol/L则诊断患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

2 结果

2.1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状况

62例出血性脑血管患者主要病变在基底节23例,大脑叶17例,丘脑8例,蛛网膜下腔7例,小脑5例,脑干2例,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37.1%、27.4%、12.9%、11.3%、8.1%和3.2%。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病例占88.7%,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1.3%。在脑出血病例中,87.3%发生于大脑半球,12.7%位于小脑与脑干;处于脑出血急性期者34例,恢复期28例。治疗中发生死亡患者5例,病死率为8.1%。 50岁以下患者8例,50-60岁患者17例,60岁以上患者25例,70岁以上患者12例,分别占12.9%,27.4%,40.3%和19.4%;50-70岁患者占67.7%,这见该病长发于50-70岁的人群中。

患者既往病史中有高血压者14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5例,分别占22.5%、8.1%和8.1%。而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各种并发症有37例,占59.6%.其中呼吸障碍2例(均死亡),心率失常27例(早搏13例,心动过缓9例,阵发性房速2例,室速、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各1例,分别占21.0%,14.5%,3.2%和1.6%,其中有3例死亡)及感染性疾病8例,占12.9%。

患者在入院时神志清楚者仅10例,占16.1%,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生,其中浅昏迷15例,深昏迷19例,意识模糊18例,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24.2%,30.6%和29.0%;患者经检查发现高血压37例,占59.7%,合并脑疝者7例,占11.3%;经生化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尿酸水平普遍较高,更有24例患者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占总患病人数的38.7%。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居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上升趋势[4]。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本病的死亡率,改善疾病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为脑出血,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相对较小。脑出血中大脑半球部位发生出血的比例较大,而小脑及脑干出血比例较小。这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位置的一些特征。所有患者总急性期入院者占54.8%,而处于恢复期入院的患者达45.2%,而病死率高达8.1%,这说明该病发生急骤,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所以很容易延误就诊的时间,同时也说明该病病死率极高,如不及时诊断并给与对症治疗则易发生死亡等严重后果。50-70岁之间的患者有42例,占总人数的67.7%,再考虑到70岁以上的人口占整个人群的比重不高,所以我们认为50岁以上的患者是本病的高发人群。

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并不在少数,所以意识障碍是本并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发生意识障碍的原因可能是脑部出血导致脑组织的相对供血量减少,也有可能是因为脑部出血后形成的血块挤压脑组织。然而意识障碍的发生优惠引发其他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59.6%的并发症发生率中,心率失常发生率占43.5%,说明心率失常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而呼吸障碍并非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是本研究中发生呼吸障碍并发症的患者均治疗失败,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一旦有患者发生意识障碍且合并有呼吸障碍,应及时合理治疗,切不可麻痹大意。

在患者的既往病史调查中有14人患有高血压,而在入院后的体检中发现有37例有高血压,这在一方面说明高血压是出血病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同时也说明有很多患者并未意识到其患有高血压病的情况。这对今后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的健康教育是一个提醒:50岁以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概述 考纲要求:脑出血、脑梗死 技能不考,但笔试要求的。硬膜下血肿=外伤+持续性昏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运动瘫(运动性失语)+感觉瘫(一过性黑矇)+眩晕,可以出现在鉴别诊断中。具箱——脑血管疾病常用检查项目 脑出血 一、诊断公式 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脑CT 高密度灶 、 点

三、注意事项 1. 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具体位置需要考生指出,例如:脑出血(左基底节区)。 2. 考试趋势预测:从考试情况上看,让学生读头颅CT 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这种将成为主流形式,建 议考生同第3 站内容一同复习。 例男性,58 岁。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1 天。 患者1 天前入睡后一直未醒,家人多次呼唤,发现其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尚能听懂他人言语,但不能交流,右侧上肢不能平举,端坐费力,向右侧歪倒,右侧口角流涎,无意识不清及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诊就诊。头颅CT 检查如图。既往从未测量过血压。否认糖尿病病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8 ℃ P 88 次/ 分R 18 次/ 分BP 200/105mmHg。嗜睡,皮肤和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查体:双眼球运动正常,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右侧上下肢肌力分别为1 和2 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Babinski 征(+),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8g/L,WBC7.8×109/L,N 0.70 ,L 0.30 ,Plt 150×10 9/L 。肝、肾功能正常。 四、进一步检查4 分 1. 头颅CTA、MRA或DSA检查。 1 分 2. 必要时复查头颅CT 或MRI(条件允许时)。1 分 3. 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检查。1 分 4. 心电图检查。1 分 五、治疗原则6 分 1. 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1 分 一、初步诊断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答 侧”扣0.5 分)3 分 2. 高血压3 级很高危1 分二、诊断依 据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 (1) (2) 分 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 嗜睡、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 左侧基底节出血”或 1 分右侧肢体偏 瘫、右侧 (3) 高血压3 级很高危:BP 200/105mmHg,此次合并脑出血。 三、鉴别诊断4 分 1. 脑梗死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脑肿瘤 头颅CT 检查:左侧基底节高密度病灶(脑出血)。 1.5 分 1.5 分 1 分 左侧豆状核出血”均得 3 分,未答出 Babinski 征阳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 1 分2. 1 分

病例讨论

4月病例讨论 主讲人:张伟光 指导老师:王昕老师 参加人员: 讨论内容:一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药物治疗 病例来源:西区普外科 病史摘要: 患者,男,85岁,身高168cm,体重80kg,BMI 28.3kg/m2,(>25,<29.9偏胖)体表面积1.97m2。因“间断右上腹痛1日”于2014年3月15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1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为绞痛,伴肩背部放散,无发热、寒战,无恶心、无呕吐,无反酸、无嗳气,无腹泻,无胸闷,无心悸。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血常规WBC:13.33×109/L。NE:89%,考虑为胆囊炎,治疗过程不详,症状未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急诊,行腹部CT示: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为进一步治疗以“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弱,饮食及睡眠正常,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 胆囊结石,心律失常10年,否认高血压,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糖尿病,否认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北京市,久居本地,无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曾头孢过敏。 体格检查: 体温37.9℃,心率P:70次/分,呼吸R:16次/分,血压140/80mmHg。一般情况:主动体位,神清,自然面容,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正力型。腹部:外形略膨隆,腹式呼吸存在,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韧,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无包块,肝脏未触及,Murphy征阳性,脾脏未触及,双肾未触及,血管杂音未闻及,肠鸣音3次/分。外生殖器及肛门未查,其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 腹部B超提示(2014-03-14):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血常规WBC:13.33×109/L。NE:89%。 北京同仁医院(2014-03-15):腹部CT示;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 入院诊断:1.急性胆囊炎2.胆囊结石3.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方案(3月15至3月25)

病 例 讨 论 记 录

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2012-01-30 地点:医生办公室 床号:3641 姓名:胡春仁 年龄:71岁住院号:497319 诊断:1.急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糖尿病? 主持人:沈青青记录人:沈青青 病例介绍: 王洪胜,男性,42岁,因“左侧肢体乏力9小时”于2011-8-21日15:00收住 入院。患者9小时前起床后感左下肢乏力、发麻,活动后感左上肢乏力不适,持 续2小时左右不能自行缓解,当时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抽搐,被家属送 至我院门诊就诊,测血压210/145mmHg,遂转入抢救室治疗,复查血压 231/141mmHg,予以头颅CT检查示:未见异常。快速血糖17.0mmol/L,给予“硝 普钠针、长春西汀”治疗后未见好转,急诊科以“高血压病”收住院治疗。自起 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软,中午未进食、睡眠尚可,大小便如常;体力活 动耐量轻度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最高血压达到 190/120mmHg,平时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具体不详,未监测血压变化;2-3个月 前患者自行停用“降压”药物。 辅助检查:头颅CT示(C523587):未见明显脑挫裂伤,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初步诊断:1.急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糖尿病? 治疗及护理经过: 入院后测左上肢血压226/129㎜Hg,右上肢血压204/133㎜Hg,医嘱予一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心电血压监护,吸氧3升/分,降压、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抗血 小板聚集等治疗。5%GS50ml+硝普钠12.5㎎微泵5ml/h注射。20:32患者感右侧 肢体麻木较前加重,情绪紧张,予神经内科会诊,建议加大阿司匹林剂量,加用 奥扎格雷静滴,血压控制在160-170/90mmHg。测血压183/110,改硝普钠9ml/h。 8-22日5:00血压132/82mmhg,改硝普钠3ml/h。7:00血压183/109改硝普钠 4ml/h。9:00硝普钠针注射完毕予暂停。当时血压179/116。8-23日10:00医 嘱予予停心电血压监护,改测血压q8h。心超报告示: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8-24患者呼吸平稳,无头痛头晕情况,右侧肢体麻木感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