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中考数学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相似及答案

人教中考数学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相似及答案

人教中考数学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相似及答案
人教中考数学知识点过关培优 易错 难题训练∶相似及答案

一、相似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矩形ABCD中,AB=8,AD=12,M是AD边的中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PM的延长线交射线CD于Q点,MN⊥PQ交射线BC于N点。

(1)若点N在BC之间时,如图:

①求证:∠NPQ=∠PQN;

②请问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举反例说明;

(2)当△PBN与△NCQ的面积相等时,求AP的值.

【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ADC=∠ADQ=90°,

AB//CD,∴∠APM=∠DQM,∵M是AD边的中点,∴AM=DM,

在△APM和△DQM中,,∴△APM≌△DQM(AAS),∴PM=QM,∵MN⊥PQ,∴MN是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PN=QN,∴∠NPQ=∠PQN

② 是定值

理由:如图,过点M作ME⊥BC于点E,

∴∠MEN=∠MEB=∠AME=90°,

∴四边形ABEM是矩形,∠MEN=∠MAP,∴AB=EM,

∵MN⊥PQ,∴∠PMN=90°,∴∠PMN=∠AME,

∴∠PMN-∠PME=∠AME-∠PME,∴∠EMN=∠AMP,∴△AMP∽△EMN,

∴,∴,∵AD=12,M是AD边的中点,∴AM= AD=6,

∵AB=8,∴;

(2)解:分点N在BC之间和点N在BC延长线上两种情况

(ⅰ)当点N在BC之间时,如图,作BF⊥PN于点F,CG⊥QN于点G,再分别作Rt△PBN和Rt△NCQ的中线BS、CT,

∴∠BFS=∠CGT=90°,BS= PN,CT= QN,

∵PN=QN,S△PBN=S△NCQ,∴BF=CG,BS=CT

在Rt△BFS和Rt△CGT中,,∴Rt△BFS≌Rt△CGT(HL),∴∠BSF=∠CTG,

∴∠BNP=∠BSF=∠CTG=∠CQN,

在△PBN和△NCQ中,,∴△PBN≌△NCQ(AAS),∴BN=CQ,BP=CN,

∵AP=AB-BP=8-CN,又∵CN=BC-BN=12-CQ,∴AP=CQ-4

又∵CQ=CD+DQ,DQ=AP,∴AP=4+AP(舍去),∴此种情况不成立;

(ⅱ)当点N在BC延长线上时,如图,作BF⊥PN于点F,CG⊥QN于点G,再分别作Rt△PBN和Rt△NCQ的中线BS、CT,

同理可得,△PBN≌△NCQ,∴PB=NC,BN=CQ,

∵AP=DQ,∵AP+8=DQ+CD=CQ=BC+CN=12+BP,

∴AP-BP=4 ①,∵AP+BP=AB=8②,①+②得:2AP=12,∴AP=6.

【解析】【分析】(1)①由矩形的性质用角角边易证△APM≌△DQM,可得PM=QM,已知MN⊥PQ,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可得MN是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再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N=QN,由等边对等角可得∠NPQ=∠PQN;

②过点M作ME⊥BC于点E,由矩形的性质跟据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易证

△AMP∽△EMN,可得比例式,结合已知条件易求得为定值;

(2)根据MN⊥PQ交射线BC于N点可知分两种情况:①当点N在BC之间时,如图,作BF⊥PN于点F,CG⊥QN于点G,再分别作Rt△PBN和Rt△NCQ的中线BS、CT,通过证Rt△BFS≌Rt△CGT和△PBN≌△NCQ可求解;

②当点N在BC延长线上时,如图,作BF⊥PN于点F,CG⊥QN于点G,再分别作Rt△PBN和Rt△NCQ的中线BS、CT,通过证△PBN≌△NCQ可求解。

2.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B(-1,0),D(-2,5)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H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过点H的直线PQ⊥x轴,分别交直线AD、抛物线于点Q、P.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点P,使∠APB=90°,若存在,求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连接BQ,一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Q,再沿线段QD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后停止,当点Q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t最少?

【答案】(1)解:把B(﹣1,0),D(﹣2,5)代入,得:

,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存在点P,使∠APB=90°.

当y=0时,即x2﹣2x﹣3=0,解得:x1=﹣1,x2=3,∴OB=1,OA=3.

设P(m,m2﹣2m﹣3),则﹣1≤m≤3,PH=﹣(m2﹣2m﹣3),BH=1+m,AH=3﹣m,∵∠APB=90°,PH⊥AB,∴∠PAH=∠BPH=90°﹣∠APH,∠AHP=∠PHB,∴△AHP∽△PHB,

∴,∴PH2=BH?AH,∴[﹣(m2﹣2m﹣3)]2=(1+m)(3﹣m),解得m1= ,m2= ,∴点P的横坐标为:或

(3)解:如图,过点D作DN⊥x轴于点N,

则DN=5,ON=2,AN=3+2=5,∴tan∠DAB= =1,∴∠DAB=45°.过点D作DK∥x 轴,则∠KDQ=∠DAB=45°,DQ= QG.

由题意,动点M运动的路径为折线BQ+QD,运动时间:t=BQ+ DQ,∴t=BQ+QG,即运动的时间值等于折线BQ+QG的长度值.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折线BQ+QG的长度的最小值为DK与x轴之间的垂线段.

过点B作BH⊥DK于点H,则t最小=BH,BH与直线AD的交点,即为所求之Q点.

∵A(3,0),D(﹣2,5),∴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3,∵B点横坐标为﹣1,∴y=1+3=4,∴Q(﹣1,4).

【解析】【分析】(1)把点B,D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中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按照存在点P使∠APB=90°,先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点A,B的坐标,设出点P的坐标,根据点P的位置确定m的取值范围,再证△AHP∽△PHB,从而得到PH2=BH?AH,即可列出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m即点P的横坐标,且横坐标在所求范围内,从而说明满足条件的点P存在;(3)先证明∠DAB=45°,从而证得DQ= 2 QG,那么运动时间t值等于折线BQ+QG的长度值,再结合垂线段最短确定点Q的位置,再求得点Q的坐标即可.

3.如图1,等腰△ABC中,AC=BC,点O在AB边上,以O为圆心的圆与AC相切于点C,交AB边于点D,EF为⊙O的直径,EF⊥BC于点G.

(1)求证:D是弧EC的中点;

(2)如图2,延长CB交⊙O于点H,连接HD交OE于点K,连接CF,求证:CF=OK+

DO;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延长DB交⊙O于点Q,连接QH,若DO=,KG=2,求QH的长

【答案】(1)证明:如图1中,连接OC.

∵AC是⊙O的切线,

∴OC⊥AC,

∴∠ACO=90°,

∴∠A+∠AOC=90°,

∵CA=CB,

∴∠A=∠B,

∵EF⊥BC,

∴∠OGB=90°,

∴∠B+∠BOG=90°,

∴∠BOG=∠AOC,

∵∠BOG=∠DOE,

∴∠DOC=∠DOE,

∴点D是的中点

(2)证明:如图2中,连接OC.

∵EF⊥HC,

∴CG=GH,

∴EF垂直平分HC,

∴FC=FH,

∵∠CFK= ∠COE,

∵∠COD=∠DOE,

∴∠CFK=∠COD,

∵∠CHK= ∠COD,

∴∠CHK= ∠CFK,

∴点K在以F为圆心FC为半径的圆上,

∴FC=FK=FH,

∵DO=OF,

∴DO+OK=OF+OK=FK=CF,

即CF=OK+DO;

(3)解:如图3中,连接OC、作HM⊥AQ于M.设OK=x,则CF= +x,OG=2﹣x,GF= ﹣(2﹣x),

∵CG2=CF2﹣FG2=CO2﹣OG2,

∴( +x)2﹣[ -(2﹣x)]2=()2﹣(2﹣x)2,

解得x= ,

∴CF=5,FG=4,CG=3,OG= ,

∵∠CFE=∠BOG,

∴CF∥OB,

∴ = = ,

可得OB= ,BG= ,BH= ,

由△BHM∽△BOG,可得 = = ,

∴BM= ,HM= ,MQ=OQ﹣OB﹣BM=

在Rt△HMQ中,

QH= = =

【解析】【分析】(1)如图1中,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AC,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ACO=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A+∠AOC=90°,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B,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OGB=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B+∠BOG=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BOG=∠AOC,根据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出∠DOC=∠DOE,根据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得出结论;

(2)如图2中,连接OC.根据垂径定理得出CG=GH,进而得出EF垂直平分H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FC=FH,根据圆周角定理及等量代

换得出∠CFK=∠COD,∠CHK=∠CFK,从而得出点K在以F为圆心FC为半径的圆上,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出FC=FK=FH,DO=OF,根据线段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得出CF=OK+DO;

(3)如图3中,连接OC、作HM⊥AQ于M.设OK=x,则CF= +x,OG=2﹣x,GF=

﹣(2﹣x),根据勾股定理由CG2=CF2﹣FG2=CO2﹣OG2,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得出x

的值,从而得出CF=5,FG=4,CG=3,OG=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CF∥OB,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C F ∶O B = C G∶ G B = F G ∶G O ,进而可得OB,BG,BH的长,由△BHM∽△BOG,可得 B H ∶O B = B M ∶B G = H M ∶O G,再得出BM,HM,MQ的长,在Rt△HM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QH的长。

4.在正方形中,,点在边上,,点是在射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的平行线交射线于点,点在射线上,使始终与直线垂直.

(1)如图1,当点与点重合时,求的长;

(2)如图2,试探索:的比值是否随点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有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若没有变化,请求出它的比值;

(3)如图3,若点在线段上,设,,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答案】(1)解:由题意,得 ,

在Rt△中,

∴∴

∴△∽△

(2)解:答:的比值随点的运动没有变化理由:如图,

∵∥

∴ ,

∴△∽△

∵,

∴的比值随点的运动没有变化,比值为

(3)解: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

∵∥

∵∥ , ∥

∴∥

∵ ,

又 ,

它的定义域是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 A B = B C = C D = A D = 8 , ∠ C = ∠ A = 90 °,在Rt△ B C P 中,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得出tan ∠ P B C = P C ∶B C,又 tan ∠ P B C

=,从而得出PC的长,进而得出RP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得出PB的长,然后判断出△P B C ∽△ P R Q,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PB∶RP=PC∶PQ,从而得出PQ的长;(2)RM∶MQ的比值随点 Q 的运动没有变化,根据二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 1 = ∠ A B P , ∠ Q M R = ∠ A,根据等量代换得出∠ Q M R = ∠ C = 90 °,根据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出∠ R Q M = ∠ P B C ,从而判断出△ R M Q ∽△ P C B,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PM∶MQ=PC∶BC,从而得出答案;

(3)延长 B P 交 A D 的延长线于点N,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PD∶AB=ND∶NA,又N A = N D + A D = 8 + N D ,从而得出关于ND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出ND,根据勾股定理得出PN,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出PD∥MQ,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

比例定理得出PD∶MQ=NP∶NQ,又RM∶MQ=3∶4,RM=y,从而得出MQ=y,又 P D = 2 , N Q = P Q + P N = x +,根据比例式,即可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5.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α+β=9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准互余三角形”.

(1)若△ABC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60°,则∠B=________°;

(2)如图①,在Rt△ABC中,∠ACB=90°,AC=4,BC=5.若AD是∠BAC的平分线,不难证明△ABD是“准互余三角形”.试问在边BC上是否存在点E(异于点D),使得△ABE也是“准互余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7,CD=12,BD⊥CD,∠ABD=2∠BCD,且△ABC是“准互余三角形”,求对角线AC的长.

【答案】(1)15

(2)解:如图①中,

在Rt△ABC中,∵∠B+∠BAC=90°,∠BAC=2∠BAD,

∴∠B+2∠BAD=90°,

∴△ABD是“准互余三角形”,

∵△ABE也是“准互余三角形”,

∴只有2∠B+∠BAE=90°,

∵∠B+∠BAE+∠EAC=90°,

∴∠CAE=∠B,∵∠C=∠C=90°,

∴△CAE∽△CBA,可得CA2=CE?CB,

∴CE= ,

∴BE=5﹣ = .

(3)解:如图②中,将△BCD沿BC翻折得到△BCF.

∴CF=CD=12,∠BCF=∠BCD,∠CBF=∠CBD,

∵∠ABD=2∠BCD,∠BCD+∠CBD=90°,

∴∠ABD+∠DBC+∠CBF=180°,

∴A、B、F共线,

∴∠A+∠ACF=90°

∴2∠ACB+∠CAB≠90°,

∴只有2∠BAC+∠ACB=90°,

∴∠FCB=∠FAC,∵∠F=∠F,

∴△FCB∽△FAC,

∴CF2=FB?FA,设FB=x,

则有:x(x+7)=122,

∴x=9或﹣16(舍去),

∴AF=7+9=16,

在Rt△ACF中,AC=

【解析】【解答】(1)∵△ABC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60°,∴2∠B+∠A=90°,

解得,∠B=15°;

【分析】(1)根据“准互余三角形”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只要证明△CAE∽△CBA,可得CA2=CE?CB,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②中,将△BCD沿BC翻折得到△BCF.只要证明△FCB∽△FAC,可得CF2=FB?FA,设FB=x,则有:x(x+7)=122,推出x=9或﹣16(舍弃),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

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ax2+bx+5与x轴交于A,点B,与y轴交于点C,过点C作CD⊥y轴交抛物线于点D,过点B作BE⊥x轴,交DC延长线于点E,连接BD,交y轴于点F,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2.

(1)写出点E的坐标;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P在线段EB上从点E向点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上从点B向点D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3)如图3,过点B的直线BG交抛物线于点G,且tan∠ABG=,点M为直线BG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M作MH⊥BG,垂足为H,若HF=MF,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

【答案】(1)解:将点D(-3,5)点B(2,0)代入y=ax2+bx+5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 x2- x+5

(2)解:由已知∠QBE=45°,PE=t,PB=5-t,QB= t

当∠QPB=90°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QBE=45°

∴QB= PB

∴ t=(5?t)

解得t=

当∠PQB=90°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BPQ∽△BDE

∴BQ?BD=BP?BE

∴5(5-t)= t?5

解得:t=

∴t= 或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3)点M坐标为(﹣4,3)或(0,5).

【解析】【解答】(3)由已知tan∠ABG= ,且直线GB过B点

则直线GB解析式为:y= x?1

延长MF交直线BG于点K

∵HF=MF

∴∠FMH=∠FHM

∵MH⊥BG时

∴∠FMH+∠MKH=90°

∠FHK+∠FHM=90°

∴∠FKH=∠FHK

∴HF=KF

∴F为MK中点

设点M坐标为(x,- x2- x+5)

∵F(0,2)

∴点K坐标为(-x, x2+ x-1)

把K点坐标代入y= x?1

解得x1=0,x2=-4,

把x=0代入y=- x2- x+5,解得y=5,

把x=-4代入y=- x2- x+5

解得y=3

则点M坐标为(-4,3)或(0,5)

【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求点坐标及函数关系式;(2)根据题意,△DE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分类讨论∠PQB=90°或∠QPB=90°的情况求出满足条件t值;(3)延长MF交GB于K,由∠MHK=90°,HF=MF可推得HF=FK,即F为MK中点,设出M坐标,利用中点坐标性质,表示K点坐标,代入GB解析式,可求得点M坐标.

7.问题提出;

(1)如图1,矩形ABCD,AB=4,BC=8,点E为CD的中点,点P为BC上的动点,CP=________时,△APE的周长最小.

(2)如图2,矩形ABCD,AB=4,BC=8,点E为CD的中点,点P、点Q为BC上的动点,且PQ=2,当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时,请确定点P的位置(即BP的长)

问题解决;

(3)如图3,某公园计划在一片足够大的等边三角形水域内部(不包括边界)点P处修一个凉亭,设计要求PA长为100米,同时点M,N分别是水域AB,AC边上的动点,连接P、M、N的水上浮桥周长最小时,四边形AMPN的面积最大,请你帮忙算算此时四边形AMPN面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1)

(2)解: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M,点E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MF,交BC于Q,此时MQ+EQ最小,

∵PQ=3,DE=CE=2,AE=2 ,

∴要使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只要AP+EQ最小就行,

即AP+EQ=MQ+EQ,过M作MN⊥BC于N,

∴MN∥CD

∴△MNQ∽△FCQ,

∴NQ=4

∴BP=BQ﹣PQ=4+2﹣2=4

(3)解:如图,作点P关于AB的对称点G,作点P关于AC的对称点H,连接GH,交AB,AC于点M,N,此时△PMN的周长最小.

∴AP=AG=AH=100米,∠GAM=∠PAM,∠HAN=∠PAN,

∵∠PAM+∠PAN=60°,

∴∠GAH=120°,且AG=AH,

∴∠AGH=∠AHG=30°,

过点A作AO⊥GH,

∴AO=50米,HO=GO=50 米,

∴GH=100 米,

∴S△AGH= GH×AO=2500 平方米,

∵S四边形AMPN=S△AGM+S△ANH=S△AGH﹣S△AMN,

∴S△AMN的值最小时,S四边形AMPN的值最大,

∴MN=GM=NH=时

∴S四边形AMPN=S△AGH﹣S△AMN=2500 ﹣=平方米.

【解析】【解答】(1)∵四边形ABCD是矩形,

∴∠D=90°=∠ABC,AB=CD=4,BC=AD=8,

∵E为CD中点,

∴DE=CE=2,

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 ,

即△APE的边AE的长一定,

要△APE的周长最小,只要AP+PE最小即可,

延长AB到M,使BM=AB=4,则A和M关于BC对称,

连接EM交BC于P,此时AP+EP的值最小,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

∴△ECP∽△MBP,

∴CP=

故答案为:

【分析】(1)延长AB到M,使BM=AB,则A和M关于BC对称,连接EM交BC于P,此时AP+EP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长,根据矩形性质得出AB∥CD,推出△ECP∽△MBP,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CP长;(2)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M,点E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MF,交BC于Q,要使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只要AP+EQ最小就行,证△MNQ∽△FCQ即可求BP的长;(3)作点P关于AB的对称点G,作点P关于AC的对称点H,连接GH,交AB,AC于点M,N,此时△PMN的周长最小.S四=S△AGM+S△ANH=S△AGH-S△AMN,即S△AMN的值最小时,S四边形AMPN的值最大.

边形AMPN

8.如图,抛物线y=a(x﹣m﹣1)2+2m(其中m>0)与其对称轴l相交于点P.与y轴相交于点A(0,m)连接并延长PA、PO,与x轴、抛物线分别相交于点B、C,连接BC将△PBC绕点P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抛物线上,设点C、B的对应点分别是点B′和C′.

(1)当m=1时,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

(2)求证:∠BCA=∠CAO;

(3)试问:BB′+BC﹣BC′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此时实数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y=﹣ x2+x+1

(2)证明:把点P、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得:

,解得:,

则直线PA的表达式为:y= x+m,

令y=0,解得:x=﹣m﹣1,即点B坐标为(﹣m﹣1,0),

同理直线OP的表达式为:y=x…②,

将①②联立得:a(x﹣m﹣1)2+2m﹣ x=0,其中a=﹣,

该方程的常数项为:a(m+1)2+2m,

由韦达定理得:x1x2=x C?x P===﹣(m+1)2,

其中x P=m+1,

则x C=﹣m﹣1=x B,

∴BC∥y轴,

∴∠BCA=∠CAO

(3)解:如图当点B′落在BC′所在的直线时,BB′+BC﹣BC′存在最小值,

设: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D点,连接BB′、CC′,

∵点C关于l的对称点为C′,

∴CC′⊥l,而OD⊥l,∴CC′∥OD,∴∠POD=∠PCC′,

∵∠PB′C′+∠PB′B=180°,

△PB′C′由△PBC旋转而得,

∴∠PBC=∠PB′C′,PB=PB′,∠BPB′=∠CPC′,

∴∠PBC+∠PB′B=180°,

∵BC∥AO,

∴∠ABC+∠BAO=180°,

∴∠PB′B=∠BAO,

∵PB=PB′,PC=PC′,

∴∠PB′B=∠PBB′=,

∴∠PCC′=∠PC′C=,

∴∠PB′B=∠PCC′,

∴∠BAO=∠PCC′,

而∠POD=∠PCC′,

∴∠BAO=∠POD,

而∠POD=∠BAO=90°,

∴△BAO∽△POD,

∴,

将BO=m+1,PD=2m,AO=m,OD=m+1代入上式并解得:

m=1+ (负值已舍去)

【解析】【解答】解:(1)把点A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m=a(﹣m﹣1)2+2m,解得:a=﹣,

则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m﹣1)2+2m…①,

则点P的坐标为(m+1,2m),点A的坐标为(0,m),

把m=1代入①式,整理得:y=﹣ x2+x+1,

故:答案为:y=﹣ x2+x+1;

【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表达式得:m=a(﹣m﹣1)2+2m,解得:a=

﹣,把m=1代入上式,即可求解;(2)求出点B、C的坐标,即可求解;(3)当点B′落在BC′所在的直线时,BB′+BC﹣BC′存在最小值,证△BAO∽△POD,即可求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培优题(含答案)

1、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是1.28 ㎡,已知床单的长是2 m ,宽是1.2 m ,求花边的宽度. 解:设花边的宽度是x m. ()()28.122.122=--x x 028.06.12=+-x x ()36.08.02 =-x 2.01=x ,4.12=x (舍去) 答:花边的宽度是0.2 m. 2、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 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⑴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⑵ 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时销售利润最大? 解:⑴ 设台灯的售价为x 元,(x ≥40)根据题意得 [(600-10×(x -40))](x -30)=10000 解得:x 1=80 x 2=50 当x =80时 进台灯数为600-10×(x -40)=200 当x =50时 600-10×(x -40)=500 ⑵ 设台灯的售价定为x 元时,销售利润最大,利润为y y =[600-10(x -40)]·(x -30) 答:⑴ 台灯的售价为80元,进台灯数为200个,台灯的售价为50元时,进台灯数为500个。 ⑵ 3、学校有若干个房间分配给九年级(1)班的男生住宿,已知该班男生不足50人。若每间住4人,则余15人无住处;若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其余均住满),那么该班男生人数是多少? 解:设有x 间,每间住4人,4x 人,15人无处住 所以有4x +15人 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 所以x -1间住6(x -1)=6x -6人 还有4x +15-6x +6=-2x +21人 不空也不满 所以0<-2x +21<6 -6<2x -21<0 15<2x <21 7.5<x <10.5 所以x =8, x =9, x =10 不到50人 一共4x +15<50 所以x =8 所以应该是4×8+15=47人

中考数学(相似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一、相似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所示,△ABC中,AB=AC,∠BAC=90°,AD⊥BC,DE⊥AC,△CDE沿直线BC翻折到△CDF,连结AF交BE、DE、DC分别于点G、H、I. (1)求证:AF⊥BE; (2)求证:AD=3DI. 【答案】(1)证明:∵在△ABC中,AB=AC,∠BAC=90°,D是BC的中点, ∴AD=BD=CD,∠ACB=45°, ∵在△ADC中,AD=DC,DE⊥AC, ∴AE=CE, ∵△CDE沿直线BC翻折到△CDF, ∴△CDE≌△CDF, ∴CF=CE,∠DCF=∠ACB=45°, ∴CF=AE,∠ACF=∠DCF+∠ACB=90°, 在△ABE与△ACF中,, ∴△ABE≌△ACF(SAS), ∴∠ABE=∠FAC, ∵∠BAG+∠CAF=90°, ∴∠BAG+∠ABE=90°, ∴∠AGB=90°, ∴AF⊥BE (2)证明:作IC的中点M,连接EM,由(1)∠DEC=∠ECF=∠CFD=90°

∴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 ∴EC∥DF,EC=DF, ∴∠EAH=∠HFD,AE=DF, 在△AEH与△FDH中, ∴△AEH≌△FDH(AAS), ∴EH=DH, ∵∠BAG+∠CAF=90°, ∴∠BAG+∠ABE=90°, ∴∠AGB=90°, ∴AF⊥BE, ∵M是IC的中点,E是AC的中点, ∴EM∥AI, ∴, ∴DI=IM, ∴CD=DI+IM+MC=3DI, ∴AD=3DI 【解析】【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和SAS证明△ABE≌△A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E=∠FAC,再证明∠AGB=90°,可证得结论。 (2)作IC的中点M,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证得∠EAH=∠HFD,AE=DF,利用AAS证明△AEH与△FDH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中位线的性质解答即可。 2.如图,抛物线y= x2+bx+c 与x轴交于点A和点B,与y轴交于点C,点B坐标为(6,0),点C坐标为(0,6),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几何知识点大全

初中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大全 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射线: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长,没有长度 线段:两个端点,有长度 一、图形的认知 1、余角;补角:邻补角: 二、平行线知识点 1、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对顶角的判断 2、垂线、垂足。过一点有 _____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垂线段;垂线段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 4、过直线外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5、直线的两种关系:平行与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6、如果a // b, a // c,贝U b // c 7、同位角、错角、同旁角的定义。注意从文字角度去解读。 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错角相等、同旁角互补 三、命题、定理 1、真命题;假命题。 4、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四、平移 1、平移性质: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横坐标上的点坐标:(x, 0)纵坐标上的点坐标:(0, y) 3、距离问题:点(x, y)距x轴的距离为y的绝对值,距y轴的距离为x的绝对值坐标轴上 两点间距离:点A (x1 , 0)点B (x2, 0),则AB距离为x1-x2的绝对值 点A (0, y1 )点B (0, y2),则AB距离为y1-y2的绝对值 4、角平分线:x=y x+y=0 5、若直线I与x轴平行,则直线I上的点纵坐标值相等 若直线I与y轴平行,则直线I上的点横坐标值相等 .z

6、对称问题: 7、距离问题(选讲):坐标系上点(x, y)距原点距离为 坐标系中任意两点(x1 , y1), (x2 , y2)之间距离为 8、中点坐标(选讲):点A (x1 , 0)点B (x2 , 0),贝U AB中点坐标为 六、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三角形分类:不等边;等腰;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三角形的高:4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注:两 个三角形周长之差为x,则存在两种可能:即可能是第一个△周长大,也有可 能是第一个△周长小 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七、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由此可推出:三角形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者钝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4、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度 5、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6、A+B=C或者A-B=C等相似形式,均可推出三角形为直角△ 7、A+BC等相似形式,均可推出三角形为钝角△ 八、多边形及其角和 1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多边形的角和(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360度 3、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n-2个厶 4、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n边形共有对角线n* (n-3 )/2 九、镶嵌 1、平面图形能作“平面镶嵌”的必备条件,是图形拼合后同一个顶点的若干个角的和 恰好等于360 °。用同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只要正多边形角的度数整除360°,这种 正多边形就能作平面镶嵌。 2、两种正多边形镶嵌,若第一个正多边形的角为M第二种正多边形的角为N,则 xM+yN=360 必须有正整数解 通常对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M N、360的最大公约数 再通过列举法去判断此方程是否有正整数解。如有,则可以镶嵌。 同时,可以根据正整数解的对数,判定有几种镶嵌方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中考数学 专题 四边形培优试题

四边形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的一点,过C作AE的垂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DE,过点D作DF的垂线交AF于点G。 (1)求证:AG=CF。 (2)连结BG,若BG⊥AE,取BC的中点H,试判断线段BD与线段EH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E是边CD上一点,延长CB到点F,使BF=DE,作∠EAF 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G,求证:BG+DE=E G。 (2)如图2,已知△ABC中,∠BAC=45°,AD⊥BC于点D,若BD=2,CD=1,求△ABC的面积。

3、如图1,摆放矩形AB CD与矩形ECGF,使B,C,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上,连结AF,若M为AF的中点,连结DM、ME,猜想DM与M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与延伸: (1)若将图1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其他条件不变,则DM 和ME的关系为。 (2)如图2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使点F在边CD上,点M仍为AF 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4、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CD上,点F在线段BC上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请写出AE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点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结AE和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真接写出结论,无需证明。 (3)如图3,当点E、F分别在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结AE与D F,(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4,当点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 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移动,请画出点P的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相似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相似练习题及答案 一、相似 1.如图,在Rt△ABC中,,角平分线交BC于O,以OB为半径作⊙O. (1)判定直线AC是否是⊙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连接AO交⊙O于点E,其延长线交⊙O于点D,,求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设的半径为3,求AC的长. 【答案】(1)解:AC是⊙O的切线 理由:, , 作于, 是的角平分线, , AC是⊙O的切线 (2)解:连接, 是⊙O的直径, ,即 . . 又 (同角) , ∽ ,

(3)解:设 在和中,由三角函数定义有: 得: 解之得: 即的长为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证得点O到AC的距离为半径长,即可证得AC与圆O相切;(2)先连接BE构造一个可以利用正切值的直角三角形,再证得∠1=∠D,从而证得两个三角形ABE与ABD相似,即可求得两个线段长的比值;(3)也可以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其中AB的长度是利用勾股定理与(2)中AE与AB的比值求得的.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E、F分别是AB、BD的中点,连接EF,点P从点E出发,沿E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B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0<t<4)s,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证:△BEF∽△DCB; (2)当点Q在线段DF上运动时,若△PQF的面积为0.6cm2,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PQF为等腰三角形?试说明理由. 【答案】(1)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D∥BC, 在中, ∵别是的中点, ∴EF∥AD, ∴ EF∥BC,

中考数学相似难题压轴题及答案

1、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DE AC ⊥,EF AB ⊥,FD BC ⊥,则DEF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 ) A .1∶3 B .2∶3 C ∶2 D ∶3 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 ,3BC =,4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 ) A .32 B .76 C .25 6 D .2 3.提出问题:如图,有一块分布均匀的等腰三角形蛋糕(BC AB =,且AC BC ≠),在蛋糕的边缘均匀分布着巧克力,小明和小华决定只切一刀将这块蛋糕平分(要求分得的蛋糕和巧克力质量都一样). 背景介绍:这条分割直线即平分了三角形的面积,又平分了三角形的周长,我们称这条线为三角形的“等分积周线”. 尝试解决: (1)小明很快就想到了一条分割直线,而且用尺规作图作出.请你帮小明在图1中画出这条“等分积周线”,从而平分蛋糕. (2) 小华觉得小明的方法很好,所以自己模仿着在图1中过点C 画了一条直线CD 交AB 于点D .你觉得小华会成功吗?如能成功,说出确定的方法;如不能成功,请说明理由. (3)通过上面的实践,你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你解决下面的问题:若AB =BC =5 cm , AC =6 cm ,请你找出△ABC 的所有“等分积周线”,并简要的说明确定的方法. 4.如图,点P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连结CP 并延长,交AD 于E ,交BA 的延长线点F .问: (1) 图中△APD 与哪个三角形全等?并说明理由. (2) 求证:△APE ∽△FPA . (3) 猜想:线段PC 、PE 、PF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A B A B B 图 1 C B 图 2 C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 结总复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 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中考数学总复习 培优专题精选经典题

专项训练一 一元二次方程 一、选择题 1.(2016·新疆中考)一元二次方程x 2-6x -5=0配方后可变形为( ) A .(x -3)2=14 B .(x -3)2=4 C .(x +3)2=14 .(x +3)2=4 2.(2016·攀枝花中考)若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 2ax -a 2=0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 A .-1或4 B .-1或-4 C .1或-4 D .1或4 3.(2016·凉山州中考)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3x 2=6-2x 的两根,则x 1-x 1x 2+x 2的值是( ) A .-43 B.83 C .-83 D.43 4.(2016·随州中考)随州市“桃花节”观赏人数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约为20万人次, 2016年约为28.8万人次,设观赏人数年均增长率为x ,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20(1+2x )=28.8 B .28.8(1+x )2=20 C .20(1+x )2=28.8 D .20+20(1+x )+20(1+x )2=28.8 5.(2016·潍坊中考)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sin α=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锐角α等于( ) A .15° B .30° C .45° D .60° 6.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长是方程x 2-12x +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4 B .12 C .12或14 D .以上都不对 7.(2016·深圳中考)给出一种运算:对于函数y =x n ,规定y ′=nx n - 1.例如:若函数y =x 4,则有y ′=4x 3.已知函数y =x 3,则方程y ′=12的解是( ) A .x 1=4,x 2=-4 B .x 1=2,x 2=-2 C .x 1=x 2=0 D .x 1=23,x 2=-2 3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x +2n =0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y 2+2ny +2m =0同样也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给出三个结论:①这两个方程的根都是负根;②(m -1)2+(n -1)2≥2;③-1≤2m -2n ≤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 9.(2016·菏泽中考)已知m 是关于x 的方程x 2-2x -3=0的一个根,则2m 2-4m =________. 10.方程(2x +1)(x -1)=8(9-x )-1的根为____________. 11.(2016·聊城中考)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3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2.(2016·黄石中考)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2m +1=0的两实数根之积为负,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y = a +4 x 的图象如图所示,A 、P 为该图象上的点,且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P AB 中,PB ∥y 轴,AB ∥x 轴,PB 与AB 相交于点B .若△P AB 的面积大于12,则关于x 的方程(a -1)x 2-x +1 4 =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 14.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40L ,第一次倒出若干升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体积的溶液,这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2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 2.当x=3时,函数y= 3.当x=-1时,函数的值为的值为1.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 2x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25.抛物线y=4(x-3)-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 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3 2.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1 2013年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5.cos60°+ sin30°= 1.

2020年中考数学培优 专题讲义 第17讲 二次函数与面积

第17讲 二次函数与面积 解这类问题一般用到以下与面积相关的知识:图形割补、等积转换、等比转化. 【例题讲解】 例题1 如图1,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ABC S △=1 2 ah ,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解答问题: 如图2,顶点为C (1,4)的抛物线y =ax 2+bx +c 交x 轴于点A (3,0),交y 轴于点B .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 的解析式; (2)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 A ,PB ,当P 点运动到顶点C 时,求△CAB 的铅垂高CD 及CAB S △; ②是否存在抛物线上一点P ,使PAB S △=CAB S △?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 B 1把A (3,0)代入解析式求得a =-1, 所以1y =-(x -1)2+4=-x 2+2x +3,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y =kx +b 由1y =-x 2+2x +3求得B 点的坐标为(0,3) 把A (3,0),B (0,3)代入2y =kx +b 中 解得:k =-1,b =3 所以2y =-x +3; (2)①因为C 点坐标为(1,4) 所以当x =1时,1y =4,2y =2 所以CD =4-2=2 CAB S △= 1 2 ×3×2=3(平方单位);

②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设P 点的横坐标为x ,△P AB 的铅垂高为h ,则h =1y -2y =(-x 2+2x +3)-(-x +3)=-x 2+3x 由PAB S △=CAB S △ 得: 1 2 ×3×(-x 2+3x )=3 化简得:x 2-3x +2=0, 解得:1x =1,2x =2, 将1x =1代入1y =-x 2+2x +3中, 解得P 点坐标为(1,4). 将2x =2代入1y =-x 2+2x +3中, 解得P 点坐标为(2,3). ∵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 综上所述,P 点的坐标为(1,4),(2,3). 模型讲解 竖切 面积公式均为1 = 2 S dh C B h C B h C B 横切 面积公式均为1 = 2 S dh D 【总结】 这种“铅垂高×水平宽的一半”的求解方法可过三角形的任意一点,并且“横竖”均可.而在选择时,如何选用,取决于点D 的坐标哪种更易求得. 例题2 已知一次函数y =(k +3)x +(k -1)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P (-1,-4).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doc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 凡能写成q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p,q为整数且 p p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也不一定是正数;pai 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 (2) 有理数的分类 : ① 有理数零②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 (2) 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 4.绝对值: (1)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 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 (a 0) (a 0) a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0 (a 0) 或 a a (a 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 (a 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0 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 数大;( 6)大数 -小数> 0,小数 -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1 ;若 ab=1 a、a b 互为倒数;若 ab=-1 a、 b 互为负倒数 .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

(完整版)深圳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a n n n b a b a =) (p p b a a b )()(=-32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 ④( ab )n =a n b n ;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中考数学总复习培优专题精选经典题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培优资料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的绝对值是 A .-2 B .- 12 C .2 D .1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2+ x 3= x 5 B .x 4·x 2= x 6 C .x 6÷x 2 = x 3 D .( x 2)3 = x 8 3.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俯视图为四边形的是 4.已知a -b =1,则代数式2a -2b -3的值是 A .-1 B .1 C .-5 D .5 5.若⊙O 1、⊙O 2的半径分别为4和6,圆心距O 1O 2=8,则⊙O 1与⊙O 2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6.对于反比例函数y =1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象经过点(1,-1) B .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C .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7.某市6月上旬前5天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28,29,31,29,32.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数为30 B .众数为29 C .中位数为31 D .极差为5 8.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与所花时间t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min 9.一元二次方程x x 22 =的根是( ) A .2=x B .0=x C .2,021==x x D .2,021-==x x 10.如图,将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转盘等分成甲、乙、丙、丁四个扇形区域,若指针固定不变,转动这个转盘一次(如果指针指在等分线上,那么重新转动,直至指针指在某个扇形区域内为止),则指针指在甲区域内的概率是( ) A .1 B . 21 C .31 D .4 1 A B C D (第8题图)

2017年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1.5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1.6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1.7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 §2.1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 §3.1 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3.2 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第四部分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 §4.1 图形的平移§4.2 图形的翻折§4.3 图形的旋转§4.4三角形§4.5 四边形§4.6 圆§4.7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与△DEF相似,只要把夹∠A和∠D的两 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AB DE AC DF =和 AB DF AC DE =两种情况列方程.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 如图1,如果已知A、B两点的坐标,怎样求A、B两点间的距离呢? 我们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AB的长了.水平距离BC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AC就是A、B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两点的纵坐标相减. 图1 图1 图2 例 1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题 二次函数y=a x2+b 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3, 0)、B(1,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m>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1,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 (3)如图2,当m取何值时,以A、D、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为奇数个时乘积为负,负因数为偶数个时乘积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