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3.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4.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5.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

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6.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Y>X>Z C.X>Y>Z D.X>Z>Y

7.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8.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

A.锌B.铝C.碳D.银

9.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X最活泼

B.金属Y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X

C.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一定是Al

D.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

10.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1.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A.

B.

C.

D.

12.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Zn、MgCl2溶液、Ag

B.MgSO4溶液、Ag、ZnSO4溶液

C.ZnCl2溶液、Ag、MgCl2溶液

D.AgNO3溶液、Zn、MgCl2溶液

13.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是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14.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15.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16.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

B.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17.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 B.Y>Z>X C.X>Y>Z D.X>Z>Y

18.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W

盐酸√——√

Z的硝酸盐√

W的硝酸盐√—

A.X>W>Y>Z B.X>Y>W>Z C.W>X>Y>Z D.Y>W>Z>X

19.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1.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最大

C.锌一定过量

D.镁一定过量

2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2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4.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AgCl B.FeCl2C.MgCl2D.AlCl3

25.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26.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H2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27.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28.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2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29.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30.把金属X放入CuC1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MgC12溶液中无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Mg、Cu B.Cu. X. Mg C.Mg、Cu、X D.Mg. X. Cu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A、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的活动性比铝弱。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错误;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错误。故选C。

2.B

解析:B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正确;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错误;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正确;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正确。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可以置换出铁,而铜不能置换出铁,所以可以区分出活动性强弱

②难以比较铁的活动性和铜、锌的活动性孰强孰弱,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③锌可以把铁和铜置换出来,但是不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④铁不能置换出锌,但是可以置换出铜,所以可以区分出这三种活动性顺序

所以能够区分出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是①④,这与选项A相吻合。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我们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然后选择合适的酸或者是盐的溶液来进行解答。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将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锌与先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固体质量会减小,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

【详解】

A、氯化亚铁的水溶液是浅绿色的,溶液不可能为无色,故A不正确;

B、铁参加了反应,则锌一定全部反应完,滤渣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故B不正确;

C、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故C正确;

D、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铁,故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将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锌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铁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铁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反应顺序为:铁先置换出银,铁反应完铜再反应。

【详解】

A、由于不知道铁和铜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出剩余固体成分是否含有铁和铜,但是在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故A正确;

B、铁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由于不知所加的铁和铜的量,若铁未反应完,则溶液中无Cu 2+,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固体中肯定含有银,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铁或铜,故C错误;

D、多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亚铁,而不是可能含有Fe2+,故D错误。

故选A。

6.A

解析:A

【解析】

X、Y、Z三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Z>H,H>X,H>Y;把X 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说明X>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Z>X>Y,故选A。

解析:B

【解析】

A、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锌,锌全部参加了反应,可能是锌与硫酸铜恰好反应,滤液不一定呈蓝色,错误;

B、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滤液中一定有Zn(NO3)2,正确;

C、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Zn+Cu(NO3)2=Zn(NO3)2+Cu,

65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无法判断溶液的质量变化,错误; D、如果锌量很少,锌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银,错误。故选B。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5.6g铁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

A、5.6g锌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小于0.2g,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锌;

B、5.6g铝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大于0.2g,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铝;

C、碳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碳;

D、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银。

故选:B。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三种金属与稀盐酸进行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从多到少的顺序为Y>X>Z,所以Y反应最剧烈,Y 最活泼,故选项错误;

B、根据一定量金属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金属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金属的质

量,要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要已知三种金属的化合价,而题中没有给出相关金属的化合价,因此,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选项错误;

C、由图象可知,X的活泼性大于Z,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Y大于Z,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可能是Al,故选项错误;

D、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X>Y>Z,即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金属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产生氢气的速率越大。

10.B

解析:B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说明甲>H,H>丙。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说明丙>Ag,Ag>乙,所以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故选B。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就要熟练掌握并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由于所加入的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因此开始加入铁粉时得到铜的质量为0;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才开始有铜出现,所得铜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硝酸铜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

B、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铁和银单质,铁置换硝酸银的过程中溶液质量逐渐减小,而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不变,因此该阶段硝酸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等铁粉开始与硝酸铜反应时,硝酸铜不断减小至完全反应,溶液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开始逐渐减小直至为0,不符合题意;

C、铁与硝酸银、硝酸铜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都不断减小,由于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所以与硝酸银反应阶段溶液质量减小的速度比与硝酸铜反应时要更大些;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硝酸亚铁溶液质量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

D、在未加入铁粉时,混合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溶质,而不是三种溶质,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设计方案为“中间金属两边盐,两边金属中间盐”,理论上锌、银、镁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镁>锌>银,故方案一为选金属锌和镁盐与银盐;方案二是金属镁和银与锌盐,故选D。

13.B

解析:B

【解析】

假设溶液中含有FeCl3,那么它肯定会与铜和铁继续反应,即A答案前后是矛盾的;另外,无论那一个反应都会生成FeCl2,而且铁会与CuCl2反应,所以固体中肯定会存在铜,而铁和CuCl2不一定会存在。故选B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不可能是三种,故A错误;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

C、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故C正确;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故D错误,故选C。

15.A

解析:A

【解析】

A、选用铝和氯化铜或者是铜和氯化铝即可实现实验目的,正确;

B、选Al、Cu和稀盐酸也可以得出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错误;

C、至少可以选三种方案,方案1是选Al、Cu和稀盐酸,方案2是选铝和氯化铜,方案3是选铜和氯化铝,故错误;

D、铜不和氯化铝反应,说明铝比铜活泼,故可以探究,故错误。故选A。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锌。

A、银与硝酸铜不反应,滤液中不可能含有Ag+,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液中不

含有Cu2+,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故D正确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小于Y。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详解】

Y、Z与盐酸不反应,则Y、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X、W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X、W>H>X、Z,则只要验证Y、W、X、Z的金属活动性即可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Y能与Z 的硝酸盐反应,则Y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X能与W的硝酸盐反应,则X的活动性比W 强,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W>Y>Z。故选A。

【点睛】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

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铝>镁,天平不平衡;

③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根据题意可知天平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②③。

故选D。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

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氢强;②铜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③锌与盐酸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氢的强;①③对比,锌比铁反应快,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是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若增加一个铜铁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选B。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观察图像可知,三种金属反应的速率X>Y>Z,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从而得知X为镁,Y为锌,Z为铁。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参加反应,应该是镁消耗的酸最多,铁次之,锌最少,但图中铁产生氢气最多,即消耗稀盐酸最多;镁锌产生氢气一样多,即消耗稀盐酸一样多,故镁过量,但锌无法确定。故选C。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详解】

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锌粉会先和AgNO3发生反应,后跟Cu(NO3)2发生反应。

A、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铜和银都排在氢的后面,所以滴加盐酸后两者均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无法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故说法正确;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这种溶质应该是硝酸锌,从而可知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是两种,则这两种一定是Zn2+、Cu2+,此时Ag+已经被完全置换了出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会随着锌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而不断小,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升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的前边,Zn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铜的后边,Ag不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B 错误;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C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X、R表示两种金属,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入溶液27份质量的铝,从溶液中析出324份质量的银,所以溶液质量减少;若X是Fe,R是Cu,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选C。

2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锌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锌比铜活泼,Ag不能置换出金属铜,说明铜比银活泼,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B 、铜、银不能和硫酸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金属银的活动性;

C 、铜、银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铜和银的活动性;

D 、银和硫酸锌、硫酸铜都不反应,无法验证金属锌和金属铜的活动性; 故选A 。

27.C

解析:C 【解析】

t 1min 时,锌与盐酸反应曲线上点的纵坐标位置更高,说明此时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由时横坐标表示时间,所以也表示0~tmin 这段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所以也表明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铁与盐酸反应更快;t 2min 时,两条曲线相交,且此后保持水来,说明锌与盐酸的反应、铁与盐酸的反应均已完全,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来源于盐酸提供的氢元素,所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也就说明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同。

2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图片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3O 2????→一定条件

2N 2+6H 2O

【详解】

A .物质C 是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B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和微粒是分子,故错误;

C .若

D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则D 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 2,正确;

D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氧元素元素化合价改变,故错误。故本题选C 。

29.D

解析:D

【解析】金属X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 和Z 不能,说明金属x 比金属Y 和Z 活泼;将Y 、Z 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 溶解并产生气泡,Z 无变化,说明金属Y 比Z 活泼。A 、X 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 ,故A 错误;B 、Y 不能将X 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 错误;C 、Z 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 形式存在,故C 错误;D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故D 正确。

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 形式存在。

30.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X 放入CuC1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X 能将铜反应出来,即X 比铜活泼,

而X放到MgC12溶液中无现象,说明X不能将镁置换出来,即X比镁弱,所以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的顺序是镁大于X,X大于铜,故选D

考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