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3.0T.臂丛神经规范化扫描方案

04.3.0T.臂丛神经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3.0T)

---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臂丛神经成像Brachial Plexus

使用限制和提醒:

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2.摆位时,肩部紧贴线圈,左右居中,头部不能旋转,同时必须用三角垫

固定头部。

3.注意,下颌紧收,不能仰起,这样使颈椎不会过度弯曲,必要时垫高背

部或枕部。这样摆位,颈椎处于较直状态,有利于臂丛神经划线定位。

4.定位中心位于下颌下缘。

臂丛神经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

2 Sag T2 FSE Loc 矢状面T2定位像

3 OCor 3D-Fiesta-c 椎管内神经根冠状面成像

4 OAx 3D-Fiesta-c 椎管内神经根横断面成像

5 Ax T2-FSE-Loc 节后神经根横断面T2定位像

6 OCor STIR 节后神经根冠状面成像

3-pl Loc,三平面定位扫描:

定位线说明:

?定位中心位于下颌下缘,扫描FOV相对要比颈椎FOV大一些。

?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检查颈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位置是否良好匹配。?下颌紧收,不能仰起,这样使颈椎不会过度弯曲,有助于臂丛神经节前节后的扫描定位。?三平面定位图像,冠状面扫描范围要足够包括颈前软组织和颈髓。

Sag T2FSE,矢状面T2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在冠状面定位矢状面,矢状面调整上下位置,横断面定位像调整旋转角度。?矢状面定位线扫描范围比较大,包括两侧椎间孔。

?频率编码为前后方向,并加NPW无卷折选项,减轻运动伪影。

Ax T2FSE,横断面T2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在矢状面定位像定位横断面。

?扫描范围较大,包括颈五到胸一。

?频率编码为左右方向,FOV较大以观察节后神经根。

定位线说明:

?在矢状面T2图像定位冠状面,平行于颈五到胸一走行,覆盖椎管。

?FIESTA序列对磁场不均匀比较敏感,因此需要添加局部匀场,以颈6为中心略小于FOV大小。?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以观察椎管内神经根。

?首选梯度模式使用ZOOM。

定位线说明:

?在冠状面FIESTA序列上定位横断面,一般对应到有病变的区域。?FIESTA序列对磁场不均匀比较敏感,因此需要添加局部匀场。?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以观察椎管内神经根。

定位线说明:

?在矢状面T2图像和横断面T2图像上进行交叉定位。

?首先在矢状面定出冠状面一条定位线,调整横断面T2图像位置至稍低位置一层,平行于双侧神经束,然后改变横断面T2图像至稍高位置一层,调整冠状面定位像上定位线前后角度,使冠状面定位线角度跟踪神经束的走行。

?首选梯度模式使用WHOLE。

定位线说明:

?直接输入扫描层数,26-28左右。

?由于层数较薄,无层间隔,因此采用两次采集,扫描时间比较长。?FOV下缘不要包括主动脉弓,以减轻血管搏动和呼吸运动伪影。?添加上下饱和带,近一步减轻运动伪影。

?首选梯度模式使用WHOLE。

选择冠状面3D-FIESTA-C序列,进入3DMIP界面。在右上角窗口的红色Axial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中的Curved选项。

调整左下角矢状面图像的空间

位置,至侧隐窝,显示椎管内

神经根断面。

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神经

断面自上而下划出曲线,则相

应断面即出现在Curved窗口里

鼠标指向角度红字,按住中键

,左右移动调整曲面的角度,

直到显示满意的神经图像。

拉动窗口右边的滑块,调整曲

面的位置。

选择冠状面薄层STIR序列,进入3DMIP 界面。在左下角窗口的红色Sagital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中的Curved选项。

将横断面图像层厚加厚,按住SHIFT键的同时,在横断面图像上沿神经走行划线,则相应

鼠标指向角度红字,按住中键,左右移动调整曲面的角度,直到显示满意的神经图像。

拉动窗口右边的滑块,调整曲面的位置。

鼠标中键调整左下角曲面图像的层厚。

OCor 3D-Fiesta-c,冠状面节前神经扫描图像:

扫描方法:

?在正中矢状面T2图像上定位,平行于椎管内神经根走行(C5-T1)

划线,将椎管包括在图像中心。

图像参数特点:

?薄层高分辨率扫描。

?添加局部匀场。

临床应用:

?节前占位、损伤。

后处理:

?扫描结束后,利用曲面重建将腹侧和背侧左右共4组节前神经薄

层分别重建保存。

OCor STIR,冠状面薄层脂肪抑制STIR厚层曲面重建图像:

扫描方法:

?在横断面和冠状面T2图像上交叉定位,平行于臂丛走行(C5-T1)

划线。

图像参数特点:

?使用STIR压脂方法,翻转时间180ms以更好地抑制背景组织信号,

节后神经呈中高软组织信号。

? 1.6-1.8mm层厚,0层间隔,建议使用两次采集以减轻交叉干扰。

?频率方向左右,加NPW和上下饱和带。

临床应用:

?节后占位、损伤。

后处理:

?扫描结束后,用3DMIP进行冠状面曲面厚层重建。

臂丛神经损伤病例:

外伤后节前神经根损伤3D-FEISTA-C图像上神经根缺失,脑脊膜膨出。。

外伤后节后神经根损伤STIR图像上节后神经根变粗,纠结在一起。

致谢:

我们感谢下列医院为此扫描方案作出的奉献,并不仅局限于这些医院,我们将陆续添加名单:

AN HUI YIJISHAN HOSPITAL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YANGSI HOSPITAL SHANGHAI RENJI HOSPITAL ZHENGZHOU MU NO.1 HOSPITAL HEBEI PEOPLE HOSPITAL ZHEJIANG LISHUI HOSPITAL WENZHOU MU NO.1 HOSPITAL SHANXI PINGLU HOSPITAL LIAONING WAFANGDIAN HOSPITAL QIQIHARER NO.1 HOSPITAL SHANDONG QILU HOSPITAL NANCHANG NO.2 HOSPITAL ZHEJIANG MU NO.2 HOSPITAL

WUHAN TONGJI HOSPITAL

XJ KELAMAYI HOSPITAL

HUBEI TONGJI HOSPITAL

HUBEI WUHAN MEDICAL CENTER

QINGHAI PEOPLE HOSPITAL

SHENYANG MU NO.1 HOSPITAL

HUNAN XIANGYA HOSPITAL

NINGXIA HOSPITAL

SHANXI YUANPING HOSPITAL

SHAANXI NO.4 HOSPITAL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 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 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 (一)穿刺点定位 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2 改良一点法颈丛阻滞法:选C4一点深丛加浅丛阻滞。 (三)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0.375%罗哌卡因系长效局麻药,常用于颈深丛阻滞。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作用时间短,较少单独使用,可与0.25%布比卡因或0.375%罗呱卡因配置成混合液用于深丛和浅丛阻滞。 四、意外与并发症 (一)全脊麻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系局麻药误注人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内扩散,导致颈脊神经广泛阻滞。 1 症状 注药后立即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2 处理 立即面罩加压供氧或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循环支持,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定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丛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穿刺部位有感染者不宜穿刺。 三.操作规范: 1.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齐全。 2.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3.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1)肌间沟法 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沿肌间沟下移,直到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手指下压患者出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操作者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缓慢进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 6)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注药过程中也要回抽,同时观察病人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7)不宜同时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2)经锁骨上法 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2)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以此点为准,在其外侧0.5cm、上1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 3)操作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刺入,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如果在刺入过程中遇到骨质,即为第一肋骨,随即可将麻药注在第一肋骨面上,而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否则胸膜、肺组织或大血管损伤的机会大增。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一)麻醉前准备 1.接手术病人确认择期手术病人已术前访视,急诊病人须在接病人后了解病情,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进食、进饮时间,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是否已打术前针,何种术前针。确定是否已签好麻醉同意书。 2.入室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确定 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麻醉;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先作处理。 (二)麻醉操作 1.用物准备:硬膜外穿刺包。 2.体位:锁骨上和肌间沟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针,头偏对侧,肩下垂。操作 者位于病人头前。腋路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的外肢外展90°,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 3.定位: 1)锁骨上:取锁骨重点上1~2cm处为穿刺点,紧邻此点内侧可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 2)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腋路法: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上摸至胸大肌下缘搏动消失处。 4.穿刺: 1)常规消毒:穿刺前需要2%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皮肤,消毒后穿刺点处需要铺孔巾或无菌单。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穿刺,穿刺过程可寻找异感,异感不明显时不能反复穿刺寻找异感。 3)推药过程必须反复回复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方可继续推药。 5.颈神经丛阻滞局麻药用量: 2%利多卡因10ml 0.5%布比卡因5ml 共20ml 0.9%NS 5ml (肾上腺素4-5滴) (三)术中管理 1.严密观察,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做好记录工作,5~10 分钟记录一次。 2.根据麻醉、手术需求要适当静脉应用镇静药、镇痛药,强化麻醉。 3.麻醉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予快速补液300~500ml晶体液或胶体液,急需提升血压可用麻黄碱10~15mg iv;心率慢可考虑阿托品0.25~0.5mg iv。 2)呼吸抑制:进行有效吸氧,辅助呼吸,直至肋间肌张力恢复为止,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按全脊麻抢救处理。 3)恶心、呕吐:防止低血压,暂停手术,镇吐药物应用。 4)局麻药中毒或过敏:按相关的抢救流程抢救处理。 (四)手术结束 再测一次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予送出手术室。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禁忌症】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解剖】 (一)臂丛神经 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所组成。上列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颈椎横突的前与后结节之间(结节间沟),离开横突后,向下向外走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到 达肩胛舌骨肌的后面时已基本汇集成束,继续下行到达第一肋骨平面时,走行于锁骨下动脉 的外侧,并与它并行继续下行至腋窝顶,围绕腋动脉的周围,分为肌皮、桡、正中及尺神经 等分布于上肢。 (二)前斜角肌 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垂直向下走行,最后汇集成细腱而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的斜角肌结节,后者位于第一肋骨面上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内侧。本肌肉的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前面,下行至第一肋骨的附着部时,它与臂丛神经之间被锁骨下动脉所隔开。锁骨下动脉则在 本肌肉止点的内侧。 (三)中斜角肌 起自颈椎2~7横突的后结节,向下走行汇集成细腱,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在臂丛神经的外侧。本肌肉在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后面。 (四)锁骨下动脉 由胸腔穿出,在相当于锁骨中点处,跨过第一肋骨,并弯向腋窝顶方向走行,构成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在第一肋骨面上的位置恰好在锁骨的中点,而臂丛神经则紧挨在它的外侧伴行。

(五)从上述解剖看,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可取以下四处: 1. 前中斜角肌之间,称“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 2. 锁骨中点偏外第一肋骨水平上,称“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 3. 腋窝顶腋动脉周围,称“经腋窝法臂丛阻滞”。 4. 锁骨下胸小肌三角区,称“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甚少采用)。 这四处的神经束比较集中,局部的解剖标志也比较清楚,根据穿刺点的不同,临床上分别予 以上述命名。 【局麻药】 见下表。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用其一。麻药中宜常规加用肾上腺素0.1 mg 。 表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 局麻药名称————————剂量(成人)——————作用维持时间(小时) 2%利多卡因————————20 ml——————————3~5 h 2%普鲁卡因————————25~30 ml————————1.5~3 h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20~30 ml————————2.5~5 h 0.5%布比卡因——————15~20 ml————————3~6 h 【操作方法】 一、【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 (一)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术者面向病人。嘱咐病人一旦出 现放射异感时,立即告诉术者,但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二)在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以此点为准,在其外测0.5 cm、上1 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三)先作皮丘。术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连接1 ml 注射器的22号注射针,刺入皮丘,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1、适应证与禁忌证 上肢、肩关节手术。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 行,年龄过大者,因颈部组织过分疏松,应慎用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 2、操作常规 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肌注。 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③测定基础BP、HR、SpO2,开放静脉通道。 ④肌间沟法:肩部与上臂手术得首选麻醉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 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 舌骨肌共同形成得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 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 浅筋膜后有脱空感。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得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 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 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⑤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与前臂尺侧 部手术为首选。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 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 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 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得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 入局麻药20~40ml。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 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⑧常用局麻药: 1)1%利多卡因。 2)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或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3)2%普鲁卡因。 4)0、5%罗哌卡因(注:两种药物混合应该用原有药物得最大浓度,因为混合原两 种药物被相互稀释,否则不应用“+”号)。 以上药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注意事项同颈丛神经阻滞。 3、主要意外与并发症 ①局麻药中毒反应:腋路阻滞时,左手固定针头不稳,导致穿刺针误入腋动脉内就是 常见原因,肌间沟法有误人椎动脉得可能,预防与处理同颈丛阻滞。 ②肌间沟法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与膈神经阻滞等意外与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同颈丛阻滞。 ③气胸:肌间沟法锁骨上、下法阻滞后患者出现胸闷,有发生气胸可能。阻滞前、 后应进行两肺听诊对比,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伴呼吸困难即可确定气胸成立,X 线检查可确诊。气胸肺压缩<20%可进一步观察,吸O2,待其自然恢复。若气胸肺 压缩>20%并有明显症状应使用闭式引流术。 ④肌间沟法有误入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间隙得可能性,应加强对意识、呼吸及循环 得观察与监测。 ⑤避免同时做双侧肌间沟法,以防膈神经与喉返神经阻滞造成呼吸抑制需做双侧臂 丛阻滞麻醉,应一侧肌间沟法另一侧为腋路法或锁骨下法,严格控制单位时间用药

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 回路备用、全套气管插管用具. 2、药品:局麻药(略)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 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A.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 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B.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C.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麻醉医生的手部消毒。 四麻醉操作 (一)臂丛神经阻滞 1、锁骨上径路 ①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向后仰并 转向对侧(呈45) ②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 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易 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 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倘若多次寻找,不见异感,可找 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 发现,即注局麻药。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 ④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肌间沟径路 ①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②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肌和中斜 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 (肌间沟)。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 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 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ysdmaz在 2005/01/20 02:04am 第 1 次编辑]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一)颈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切除术、颈椎椎板切除术。 (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三)肩关节手术(与臂丛阻滞联合)。 【禁忌症】

颈部畸形或有炎症、结核等。 【解剖】 (一)颈丛神经由颈2、3、4 三对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分深浅两丛。 (二)【深丛神经】出椎间孔经横突结节间沟下行,向外分布于颈部肌肉及其它深部组织,为肌 肉的运动神经纤维。 (三)【浅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冒出至表面,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支配于颈前 区皮肤和表浅组织,为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 (四)颈丛神经的麻醉范围主要是在颈部的前面和侧面,但由于药物的弥散,常使颈脊神经的后分支也同时被阻滞。为此,麻醉范围常更波及头的后枕部、肩及胸上部。 【局麻药】 局麻药种类较多,举例见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任选其一应用。 表颈丛阻滞的麻药选择 局麻药名称————————总量(ml)————作用维持时间(h) 2%普鲁卡因————————30————————2 1.5%普鲁卡因、0.1%地卡因—40————————3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30———————4 0.5%布比卡因———————20———————3 如无禁忌,可加入1:20000肾上腺素 【操作方法】 (一)三针阻滞法: 1. 病人仰卧,去枕头,头转向对侧。

2.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线相交处,可摸到第四颈椎横突,此为第一点。 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一横指,为第三点(相当于第二颈椎横突)。 两点连线的中点为第二点(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 各用染料分别在皮肤上作好标记,并在三点上各作皮丘。 3. 用22~24号针头连接5 ml注射器,与皮丘垂直,顺序分别进针第一点、第三点和第二点。当针尖碰到横突结节(深度一般2~3 cm,无需寻找异感),即可在每一点分别注射局麻药各5~8 ml。注射前应仔细做抽吸试验,证实无血或脑脊液后,作缓慢注射。由此阻滞以颈2、3、4脊神经前支组成的【颈深丛神经】。 4. 将第一点的穿刺针退出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沿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向上向内(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及向下分别注射麻药各2~3 ml,此为阻滞【颈浅丛神经】。 (二)一针阻滞法: 1. 病人的体位同上法。 2. 在上法的第一点处,术者用食中两指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处,触及颈4椎横突结节。将针 经两指间以稍斜向足及背的方向,刺入斜角肌间沟,直至颈4椎横突结节间沟处(无需寻找异感),注入局麻药10~15 ml。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再注射麻药10 ml。 【注意事项】 (一)注药前必须做好抽吸试验,需切实预防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或全脊髓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臂丛神经干旁,暂时地阻断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称臂丛神经阻滞。 第一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适应上肢各类型手术、肩关节整复术和镇痛治疗。 2.禁忌证: (1)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 (2)病人不合作。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 (1)准备麻醉器具及插管抢救用具。 (2)按需选择局麻药。 (3)麻醉前可给苯巴比妥钠,以利于镇静,预防或减轻局麻药中毒。 第三节实施方法 1.肌间沟阻滞法 (1)定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显露患侧颈部。先令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其后缘还可摸到一条大小相同的中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即为肌间沟,臂丛神经经过此沟下半部。 (2)穿刺点:于锁骨中点上1~2横指(约2~3cm)处可触及前、中斜角肌的间隙,此处即为穿刺点。在该点用力向脊柱方向重压,若病人诉手臂麻木、酸胀或有异物感,即可定位。如病人肥胖或肌肉欠发达,离锁骨上2cm~3cm处的肌间沟为穿刺点。 (3)麻醉操作:颈部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3~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并略向下和向后方推进(相当第七颈椎方向),穿过浅筋膜后有突破感,在横突附近找异感,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和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阻滞。穿刺成功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20~25ml。 2.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

(1)定位:病人仰卧,患肢外展90度,屈肘90度,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举手,呈行军礼状,使腋窝完全暴露。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博动,再沿动脉上摸至胸大肌下缘处动脉博动点,取动脉博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2)麻醉操作:皮肤常规消毒铺巾,摸到腋动脉最高点,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22G穿刺针(或5号半针头),斜向腋窝方向动脉旁刺入;穿刺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缓慢推进,直到出现刺破纸样的落空感,表明针尖已刺入腋部血管神经鞘内;松手,若针随动脉博动而左右摆动,左手即可固定好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30~35ml。注药前可压迫针的下方,可使药液更好地向上扩散,效果更好。注射完毕拔出穿刺针,在腋部可摸到一条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已注入腋鞘。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若需再行对侧阻滞,两侧阻滞时间间隔必须在20分钟以上。 3.锁骨上阻滞法(现多弃用) (1)定位:病人仰卧位,去枕,头转向对侧,双臂靠于体旁,于锁骨中点上方1cm处即为穿刺点。 (2)麻醉操作:皮肤常规消毒。于穿刺点作一皮丘,注射器接7号注射针,经穿刺点刺入皮肤。针尖向内、向后、向下推进,进针1~2cm后可刺中第一肋骨表面,在肋骨面上寻找异感。当在骨面内外寻找不到异感时,注入局麻药30~35ml亦能起到麻醉作用。在寻找第一肋骨时,不可刺入过深,以免造成气胸。第四节常用药物和剂量 (1)0.1%-0.15%丁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 (2)0.25%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0.25%~0.5%罗哌卡因,用量:20~40ml,并酌情加用0.1%肾上腺素0.1ml 第五节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1.局麻药毒性反应 局麻药用量过大或误入血管 2.出血及血肿 各径路穿刺时,均可能分别刺破颈内外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静脉,从而引起出血。如穿刺时回抽有血,应拔针压迫局部止血,然后改变方向再穿刺。 3.霍纳氏(Horner)综合证

臂丛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关知识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 禁忌症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 操作方法 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

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常用局麻药 1)1%利多卡因。 2)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 3)2%普鲁卡因。 4)0.5%罗哌卡因。 以上药液内可加入1︰20万肾上腺素。 主要意外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①局麻药中毒反应:腋路阻滞时,左手固定针头不稳,导致穿刺针误入腋动脉内是常见原因,肌间沟法有误人椎动脉的可能,预防与处理同颈丛阻滞。 ②肌间沟法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和膈神经阻滞等意外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同颈丛阻滞。

精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科--王丽芝 一、解剖:臂丛神经由C5-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C4或T2脊神经的小分支也参 与。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组成臂丛的各脊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隙内,向外、向下走行,形成上、中、下三干。 上干:由C5和C6脊神经前支组成 中干:由C7单独构成 下干:由C8和T1脊神经前支构成 三支神经干从斜角肌间隙下穿出,伴同锁骨下动脉一起向前、向外、向下延伸,行至锁骨与第一肋之间。每个神经干再分成前后两股,在锁骨中点后方经腋窝顶进入腋窝,在腋窝部各脊神经又重新组合成束,三个后股在腋动脉的后侧形成后束,上干与中干的前股在腋动脉的外侧形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延伸形成内侧束,位于腋动脉的内侧,三束与腋动脉共同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熟悉以上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和走行,为穿刺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决定阻滞效果的关键。 二、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各种手术以及肩关节的手术和复位。 三、阻滞方法:有肌腱沟、腋路和锁骨上入路三种: ①肌间沟阻滞法: 定位:患者去枕仰位,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手尽量下垂,显露患侧的颈 部。然后先令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 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 隙即为肌间沟,也就是我们所要的穿刺点,于该点重压,患者诉手臂麻木、酸胀或 有异感,证明定位无误。 操作: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一长3-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针 尖指向脚侧,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为止,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回抽无血及 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20-25ml(成人)。 优缺点:优点易于掌握,上臂、肩部及桡侧阻滞效果好,不会引起气胸。缺点是 尺侧效果差,需增大药量才被阻滞,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有损伤椎动脉的可 能,禁止同时进行双侧阻滞,以免双侧膈神经或喉返神经被阻滞。 ②腋路臂丛阻滞 定位:患者仰卧,患肢外展90度,前臂外旋,手臂贴条,呈“举手礼”状,先 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的搏动,再沿动脉上摸,至胸大肌下缘处动脉搏动将消失处可 扣到的动脉最高点为穿刺点。 操作:常规消毒,左手食指按在腋动脉上作为指示,右手持穿刺针斜向腋窝方向 刺入,穿刺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缓慢推进,直到出现刺破纸样的落空感,表明 针尖已经刺入腋神经鞘,松开针头,可见穿刺针随腋动脉的搏动而摆动,穿刺成功,左手固定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30ml。注射完毕可见一梭条状 的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神经鞘内,可按摩局部帮助药物的扩散而达到良好的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流程 一,病人入室后需再次查看病历,进行核查,对病人实施知情告知以及必要的体格检查与麻醉前评估。 二,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均应在ECG,BP,SPO2监护下进行。 三,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 四,抢救药品和抢救器具的准备(如;麻醉机,插管用具等). 五,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及操作方法 1,锁骨上入路: 1)病人体位;病人仰卧,患肢自然平放于躯干旁,头稍后仰偏向对侧呈45度角。 2)穿刺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处。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7G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方向缓慢进针,寻找异感引出异感后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无气体则缓慢注入局麻药至所需量,边注药边回抽,注毕拔针头。 4)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2%利多卡因10ml,+0.75%罗派卡因10ml+0.9%生理盐水10ml共30ml混合液,按0.6ml/kg体重注射。 5)注意事项:避免刺破胸膜,肺尖引起气胸,避免刺破血管误入中毒,慎行双侧阻滞。 2肌间沟入路; 1)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它同上。 2)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间肌,中斜角间肌。前中斜角间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呈△的间隙通常称为---“肌间沟”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7G针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间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椎间筋膜时有突破感。再进少许引出异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固定针头,缓慢注入局麻药,同样边推边抽,确认无血,无脑脊液,注毕拔针。轻压局部皮肤使局麻药扩散。 4)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同锁骨上法。 5)常见并发症:霍纳氏征,膈神经阻滞(麻痹)喉返神经阻滞(声音嘶哑)及局麻药中毒,除局麻药中毒外其它无需处理。宜同时行双侧阻滞。 3腋下入路; 1)病人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90-100度,曲肘,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举手礼”状。2)穿刺点定位;胸大肌下缘与臂内侧缘相接处摸到腋A搏动为进针点。 3)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一手指按压腋A搏动最明显处,一手持针由进针点缓慢刺入,当针刺破腋鞘时有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并可见针头随脉搏搏动。固定针头,回抽无血便可注药,同样边注边抽,确认无血。注毕拔针,沿臂长轴轻压注射部位。 4)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同锁骨上法。 5)注意事项;进针宜缓慢,仔细体会落空感,避免刺破血管局麻药误入中毒。 6)若行肌间沟,腋路同时阻滞,局麻药用量总量不应超过0.8ml/kg体重。 四,小儿臂丛神经阻滞: 1)小儿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对不合作患儿先行基础麻醉或静脉麻醉,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2)穿刺点与穿刺方法与成人同,穿刺针选5.0-5.5G。 3)局麻药用量及浓度,应分别按公斤体重计算。

臂丛麻醉操作常规及意外与并发症处理预案

臂丛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⑴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腋路及肌间沟阻滞法。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年龄过大者,因颈部组织过分疏松,应慎用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 ⑵操作常规: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③测定基础 BP、HR、SpO2,开放静脉通道。④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年人)。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⑤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

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注意事项同颈丛神经阻滞。 ⑶主要意外与并发症:①局麻药中毒反应:腋路阻滞时,左手固定针头不稳,导致穿刺针误入腋动脉内是常见原因,肌间沟法有误人椎动脉的可能,预防与处理同颈丛阻滞。②肌间沟法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和膈神经阻滞等意外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同颈丛阻滞。③气胸:肌间沟法锁骨上、下法阻滞后患者出现胸闷,有发生气胸可能。阻滞前、后应进行两肺听诊对比,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伴呼吸困难即可确定气胸成立,X线检查可确诊。气胸肺压缩<20%可进一步观察,吸O2,待其自然恢复。若气胸肺压缩>20%并有明显症状应使用闭式引流术。④肌间沟法有误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间隙的可能性,应加强对意识、呼吸及循环的观察和监测。⑤避免同时做双侧肌间沟法,以防膈神经和喉返神经阻滞造成呼吸抑制需做双侧臂丛阻滞麻醉,应一侧肌间沟法另一侧为腋路法或锁骨下法,严格控制单位时间用药剂量。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精选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

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 二. 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 1.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戴消毒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相信大家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多少也是有点接触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我们在临床上面比较常使用到的一种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意义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 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

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流程 (一)麻醉前准备 1.接手术病人确认择期手术病人已行术前访视,急诊病人须在接病 人后了解病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最后的进食、进饮时间,是否存在麻醉禁忌症。是否已打术前针,何种术前针。确定是否已签好麻醉同意书。 2.入室后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 电图。确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麻醉;对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先作处理。 (二)麻醉操作 1.用物准备:硬膜外穿刺包。 2.体位:锁骨上和肌间沟的病人仰卧,肩下垫一薄枕,头偏对 侧,肩下垂。操作者位于病人头前。腋路法病人仰卧,头偏向 对侧,被阻滞的上肢外展90度,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 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 3.定位: 1)锁骨上:取锁骨中点上1~2cm处为穿刺点,紧邻此 点内侧可扪及锁骨下动脉搏动。 2)肌间沟: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腋路法:在腋窝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再沿动脉走向, 上摸至胸大肌下缘腋动脉搏动消失处。 4.穿刺:

1)常规消毒:穿刺前需用2%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皮 肤,消毒后穿刺点处需铺孔巾或无菌单。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穿刺,穿刺过程可寻找异 感,异感不明显时不能反复穿刺寻找异感。 3)推药程必须反复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方可继续推 药。 5.颈神经丛阻滞局麻药用量: 2%利多卡因10ml 0.5%布比卡因5ml 共20ml 0.9%NS 5ml (肾上腺素4-5滴) (三)术中管理 1.严密观察,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做好记录工作,5~10分钟记录一次。 2.根据麻醉、手术需要适当静脉应用镇静药、镇痛药,强化 麻醉。 3.麻醉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予快速补液300~500ml晶体 液或胶体液,急需提升血压可用麻黄碱10~15mg i.v.; 心率缓慢可考虑阿托品0.25~0.5mg i.v.。 2)呼吸抑制:进行有效吸氧,辅助呼吸,直至肋间肌张 力恢复为止,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按全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详解 正所谓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但是,人生中往往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意外发生,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凡事多留心。相信有很多人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都很陌生吧,有的人甚至连挺都没听过,更谈不上了解了。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就比较的熟悉了,也有很多人比较好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到底是怎样进行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不宜同时

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 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 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 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 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上面我们已经就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步骤给大家做了一个详 细的介绍。虽然说看起来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大家应该都还能看得懂,相信通过上面的文章之后,大家在今后遇到关于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 【禁忌症】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解剖】 (一)臂丛神经 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所组成。上列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颈椎横突的前与后结节之间(结节间沟),离开横突后,向下向外走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到 达肩胛舌骨肌的后面时已基本汇集成束,继续下行到达第一肋骨平面时,走行于锁骨下动脉 的外侧,并与它并行继续下行至腋窝顶,围绕腋动脉的周围,分为肌皮、桡、正中及尺神经 等分布于上肢。 (二)前斜角肌 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垂直向下走行,最后汇集成细腱而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的斜角肌结节,后者位于第一肋骨面上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内侧。本肌肉的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前面,下行至第一肋骨的附着部时,它与臂丛神经之间被锁骨下动脉所隔开。锁骨下动脉则在 本肌肉止点的内侧。 (三)中斜角肌 起自颈椎2~7横突的后结节,向下走行汇集成细腱,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在臂丛神经的外侧。本肌肉在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后面。 (四)锁骨下动脉 由胸腔穿出,在相当于锁骨中点处,跨过第一肋骨,并弯向腋窝顶方向走行,构成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在第一肋骨面上的位置恰好在锁骨的中点,而臂丛神经则紧挨在它的外侧伴行。(五)从上述解剖看,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可取以下四处:

1. 前中斜角肌之间,称“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 2. 锁骨中点偏外第一肋骨水平上,称“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 3. 腋窝顶腋动脉周围,称“经腋窝法臂丛阻滞”。 4. 锁骨下胸小肌三角区,称“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甚少采用)。 这四处的神经束比较集中,局部的解剖标志也比较清楚,根据穿刺点的不同,临床上分别予 以上述命名。 【局麻药】 见下表。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用其一。麻药中宜常规加用肾上腺素0.1 mg 。 表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 局麻药名称————————剂量(成人)——————作用维持时间(小时) 2%利多卡因————————20 ml——————————3~5 h 2%普鲁卡因————————25~30 ml————————1.5~3 h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20~30 ml————————2.5~5 h 0.5%布比卡因——————15~20 ml————————3~6 h 【操作方法】 一、【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 (一)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术者面向病人。嘱咐病人一旦出 现放射异感时,立即告诉术者,但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二)在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以此点为准,在其外测0.5 cm、上1 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三)先作皮丘。术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连接1 ml 注射器的22号注射针,刺入皮丘,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 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