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罐基础计算书

水泥罐基础计算书

水泥罐基础计算书
水泥罐基础计算书

水泥罐基础计算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水泥罐及粉煤灰罐基础计算书

1、千灯湖站地层情况

自上而下分布如下:杂填土:0~;粉细砂层:0~;粉砂岩:0~。

该地层经过了φ550@400 深约14m的深层搅拌桩加固。

2、荷载分析

静荷载:支架;水泥罐装水泥60t; 粉煤灰可装40T。

动荷载:施工不考虑;

风荷载:根据气象资料,按10级台风计算。

3、水泥罐及粉煤灰罐基础设计

承台砼为C30,承台尺寸为:8900mm×4400mm×600mm。

4、受力及变形验算

(1)基础竖向承载力验算

静荷载:

V=405+1000=1405kN

G =×××25=

式中

V—为水泥罐自重

水泥罐空壳及支架自重,水泥罐可装60T水泥,粉煤灰可装40T;

G—为基础重量;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f——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spk

m——面积置换率,桩的截面积除以设计要求每一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的截面积(2m )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差值大时取低值;当桩端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时,可取~,差值大时或设置褥垫层时均取高值;

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a R 可按下列二式进行估算,由水泥强度确定的a R 宜大于地基抗力所提供的a R 。

1P n

a p si i p i R u q l q A α==+∑ ① a cu P R f A η= ②

式中:

p u ——桩的周长(m );

n ——桩长范围内的土层数;

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淤泥可取4~7kpa ;淤泥质土可取6~

12kpa ;软塑状的黏性土可取10~15kpa ;对可塑状的黏性土、稍密中

粗砂可取12~18kpa ;对稍密粉土和稍密的粉细砂可取8~15kpa ;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有关规定取值;

i l ——第i 层土层的厚度(m );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η——桩身水泥土强度折减系数;

cu f ——桩身水泥标准抗压强度;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

V+G/A=(Kpa)<

f

spk

满足要求

(2)抗倾覆验算:

- MK>0

MG—自重及压重产生的稳定力矩,安全系数,按最不利情况(空罐)考虑;MK—风荷载产生的力矩,安全系数;

MG=(405+750)×= —风荷载标准值;

WK=βZμSμZWO=×××= kN/m2

βZ—风振系数,取;

μS—体型系数,取;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

WO—基本风压,按10级大风计算,取 kN/m2;

- MK=× = >0

满足要求。

水泥罐基础砼强度达到90%后方可投入安装及使用。

基础的土质要求承载力大于8吨/m2。

水泥罐基础验算

水泥罐基础验算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集料拌和站基础及立柱设计计算书 汉十铁路客运专线HSSG-6标段一工区砼拌和站设置两台HZS-180型拌合机,每台拌合机配备6个罐,共4个水泥罐,每个拌和站的两个水泥罐基础联体设置。 一、设计资料 (1)每个水泥罐自重8t,装满水泥重100t,合计108t;水泥罐直径。水泥罐基础采用C25钢筋砼条形承台基础满足两个水泥罐同时安装。6个罐放置在圆环形基础上,圆环内径7米,外径米,基础高,外露。基础采用φ18@300mm×300mm上下两层钢筋网片,架立筋采用φ18@450mm×450mm钢筋双排双向布置,基础顶预埋地脚钢板与水泥罐支腿满焊。 (2)水泥罐总高米,罐高米,罐径米,柱高5m,柱子为4根正方形布置,柱子间距为米,柱子材料为厚度8mm的钢管柱。 施工前先对地基进行处理,处理后现场检测,测得地基承载力超过350kpa。 二、水泥罐基础计算书 1、计算基本参数 水泥罐自重8t,装满水泥共重108t。 水泥罐总高米,罐高米,柱高5m。 2、地基承载力计算 水泥罐基础要求的承载力

1)砼基础面积:S=; 砼体积:V=×=; 底座自重:Gd=×2500×=(砼自重按2500kg/m3); 2)装满水泥的水泥罐自重:Gsz=6×108×=; 3)总自重为:Gz=Gd+Gsz=+=; 4)基底承载力:P=Gz/S==102kpa; 5) 基底经处理后检测的承载力P’≥140kpa; 6) P≤P’ 经验算,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水泥罐基础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则主机也同时满足承载力要求。 3、抗倾覆计算 抗倾覆计算以空罐计算,空罐计算满足则抗倾覆满足。 由于水泥搅拌机属于受风敏感且筒体高度较大,为确保筒体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根据《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2006以下简称高规),应考虑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1)风荷载强度计算:跟全国风压表,枣阳地区最大风荷载取值为㎡。 2)风力计算: 平均作用高度为:H=2+5=; 单根水泥罐的风力大小为F=A×W=××=; 1个水泥罐的叠加倾覆力矩

混凝土搅拌站水泥罐基础设计

100t水泥罐基础设计计算书一、工程概况 某大型工程混凝土搅拌站采用100t水泥罐,水泥罐直径,顶面高度20m。水泥罐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扩大基础,基础断面尺寸为×+×。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三、荷载计算 1、水泥罐自重:8t;满仓时水泥重量为100t。 2、风荷载计算: 宜昌市50年一遇基本风压:ω0=㎡, 风荷载标准值: ωk=βzμsμz ω0 其中:βz=,μz=,μs=,则: ωk=βzμsμz ω0=×××= kN/㎡ 四、水泥罐基础计算 1、地基承载力验算 考虑水泥罐满仓时自重荷载和风荷载作用。 水泥罐满仓时自重荷载:G k =1000+80=1080kN

混凝土基础自重荷载:G ck=(××+××)×24=407kN 风荷载:风荷载作用点高度离地面,罐身高度15m,直径。 F wk=×15×= 风荷载对基底产生弯矩:M wk=×(+2)=·m 基础底面最大应力: p k,max= G ck+G k bh+ M wk W= 错误!+ 错误!=。 2、基础配筋验算 (1) 基础配筋验算 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Φ16钢筋网片,钢筋间距250mm,按照简支梁验算。 混凝土基础承受弯矩:M max=×(1 8×207××=362kN 按照单筋梁验算: αs= M max f c bh02= 362×106 ×3200×8502= ξ=1-1-2αs=1-错误!=<ξb= A s=f c bξh0 f y= 错误!=1403mm 2 在基础顶部及底部均配筋13Φ16,A s 实=13×201=2613mm 2 > A s=1403mm2,基础配筋满足要求。 (2) 基础顶部承压验算 考虑水泥罐满仓时自重荷载和风荷载作用。 迎风面立柱柱脚受力:

111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吉林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处理量为31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12 月 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处理量为2550~32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 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0℃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洗涤除去其中的SO 2入塔的炉气流量为3100m3/h,其中进塔SO2的摩尔分率为0.05,要求SO2的吸收率为95%。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2、工艺操作条件: (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t=20℃ (3)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 完成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处理量为31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教学与实验中心 2011年11月

目录 摘要.................................................................................................................................IV 第一章绪论. (1) 1.1 吸收技术概况 (1) 1.2 吸收设备发展 (1) 1.3 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第二章吸收塔的设计方案 (4) 2.1 吸收剂的选择 (4) 2.2 吸收流程选择 (5) 2.2.1 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5) 2.2.2 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6) 2.3 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7) 2.3.1 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7) 2.3.2 填料的选择 (8) 2.4 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 (10) 2.5 操作参数的选择 (11) 2.5.1 操作温度的确定 (11) 2.5.2 操作压强的确定 (11) 第三章吸收塔工艺条件的计算 (12) 3.1 基础物性数据 (12) 3.1.1 液相物性数据 (12) 3.1.2 气相物性数据 (12) 3.1.3 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数据 (12) 3.2 物料衡算 (12) 3.3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13)

水泥罐稳定性计算书.docx

水泥罐稳定性计算书 一、编制说明 本验算编制是根据施工现场土质情况及水泥罐特点而进行的,为确保有足够的水泥储藏量,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工程计划投入50t,100t两种水泥罐进行施工作业。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水泥罐平面示意图及基础参数(华新水泥鄂州分厂提供); 3、工程周边建筑情况。 三、水泥罐定位 水泥罐定位布置见下图: 四、水泥罐基础及承台设计 1、本水泥罐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强夯处理过后地基,且经静力触探检测承载力大于150Kpa; 2、基础承载设计为:承载砼为C25等级,承台尺寸为4500*4500*500mm,承台采取开挖半米浇筑混凝土布置。 五、水泥罐基础,承载验算,抗倾覆验算: 1、基础竖向承载力验算,根据现场地基处理后土体检测,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N/㎡。 水泥罐自重根据水泥厂提供数据,50t罐取10t计算,100t罐取15t计算; 分两种情况进行验算 (1)50t水泥罐 V=600KN G=4.5*4.5*0.5*25=254KN =(G+V)/A=(600+254)/(4.5*4.5)=42.12KN/㎡<〔〕=150KN/㎡ (2)100t水泥罐 V=1150KN

G=4.5*4.5*0.5*25=254KN =(G+V)/A=(1150+254)/(4.5*4.5)=69.33KN/㎡<〔〕=150KN/㎡ 即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其中式中: V——为水泥罐满载时总重量,取水泥罐说明书; G——为基础承载重量; A——为基础承载接触面积。 2、基础抗倾覆验算: 分两种情况进行验算 按照抗倾覆验算公式 0.95-S>0即满足要求 其中式中: ——自重及压重产生的稳定力矩KNm; ——风荷载标准值,此处为平原地带,根据设计图纸总说明,历史最大风速17m/s,根据风速与风压通用公式取=/1600,计算得0.18; H ——风荷载计算力矩高度; S ——水泥罐侧面受力面积。 (1)50t水泥罐 空罐: 0.95-SH=0.95*(4.5*4.5*0.5*25+100)*(4.5/2)-0.18*3*4.35*(3.714+4.35/2)=742.84KNm>0 满罐: 0.95-SH=0.95*(4.5*4.5*0.5*25+600)*(4.5/2)-0.18*3*4.35*(3.714+4.35/2)=1811.59KNm>0 (2)100t水泥罐 空罐: 0.95-SH=0.95*(4.5*4.5*0.5*25+150)*(4.5/2)-0.18*3*8.7*(3.714+8.7/2)=2963.16KNm>0 满罐: 0.95-SH=0.95*(4.5*4.5*0.5*25+1150)*(4.5/2)-0.18*3*8.7*(3.714+8.7/2)=825.66KNm>0 抗倾覆均能满足要求,现场为防止突发情况,在罐体四周沿三个方向拉设缆风绳,保证稳定,且在罐体周围布置护栏防撞。知识改变命运

用理正岩土计算边坡稳定性

运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作定量计算 (整理人:朱冬林,2012-2-21) 1、我目前手上理正岩土的版本为5.11版,有新版本的请踊跃报名,大家共同进步! 2、为什么要用理正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现在山区公路项目地形条件越来越复杂,对于一些斜坡(指一般自然坡)或边坡(指开挖后的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是不可避免,比如桥位区沿斜坡布线,桥轴线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自然坡度20~40°,覆盖层比较厚,到底是稳定还是不稳定?会不会有隐患和危险?必将困扰每个勘察技术人员,说它稳定吧,又怕将来出问题,说不稳定,目前又没有出现开裂变形滑动迹象,那在报告中如何评价

桥址的安全性?再比如,路线从大型堆积体上经过,究竟稳定性如何评价?仅靠钻探或地质调查无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合理评价。这时候,就要辅以定量分析计算来提供证据了。 还有,我们在报告中提路堑边坡的岩土经验参数,常常遭设计诟病,按报告中提的参数,自然坡都垮得一塌糊涂了,更不要说开挖了。我们在正式报告中提出“问题参数”会大大降低了勘察在设计心目中的光辉(灰)形象。如果我们事先对自然斜坡的横断面进行过初步计算,提出的参数就不会太离谱,必将给设计留下“很专业”的印象。 3、是否好用? 很好用。在保宜项目我一天计算几十个断面,既有效又快。 4、断面图能不能直接从CAD图读入? 可以。只需事先转化为dxf即可(用dxfout命令保存)。对图形的条件是所有的线段都是直线段组成(对于多段线需要炸开,对于样条曲线可以用多段线描一下再炸开即可),另外图形边界要封闭(事先可以用填充命令试一下,看各个区域是否封闭)。注意,图中只能有直线段,不能有其它图元(记得按上面操作完后,全选(Ctrl+A),看“属性”(Ctrl+1),全部为直线,则OK)。 5、下面结合实例讲解计算过程,保证学一遍就上手。 以土质边坡计算为例(最常用)

150吨水泥罐基础设计计算书(20200908125122)

一、水泥罐基础设计 盾构区间砂浆拌合站投入一个100t 型和一个150t 型两个水泥罐,100t 型水泥罐直径3m ,支腿邻边间距 2.05m ;150t 型水泥罐直径3.3m ,支腿邻边间距 2.2m 。根据以往盾构区间砂浆拌合站施工经验、现场地质条件以及基础受力验算,水泥罐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承台基础满足两个水泥罐同时安装。基础尺寸8m (长)×4m (宽)×0.8m (高),基础埋深0.6m ,外漏0.2m ,承台基础采用Φ16@150mm ×150mm 上下两层钢筋网片,架立筋采用450mm ×450mm φ12钢筋双 排双向布置,基础顶预埋地脚钢板与水泥罐支腿满焊。 具体布置见下图: . 二、水泥罐基础计算书 1、计算基本参数水泥罐自重约20t ,水泥满装150t ,共重170t 。 水泥罐支腿高3m ,罐身高18m ,共高21m 。 单支基础4m ×4m ×0.8m 钢筋砼。2、地基承载力计算 计算时按单个水泥罐计算 单个水泥罐基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为: δ1=21700+0.825106.3+20126.3k /m 0.1344N MPa 根据资料可知:原设计路面按汽一超 20级设计,汽一超20级后轴标准荷载为130KN,单轴轮胎和路面接触面积为: 460mm ×200mm ,通过受力计算,其地基承载力为: 2050?320罐支脚 800040002200600600 ?3300 3700 水泥罐平面位置示意图

δ2=1301000 1.413 MPa 460200 因δ1≤δ2,即地基承载力复核要求。 3、抗倾覆计算 风荷载(500N/m2) 武汉地区按特大级风荷载考虑,风力水平 荷载为500N/m2, 抗倾覆计算以空罐计算,空罐计算满足则 抗倾覆满足。 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为: 0.5 3.3182+3=356.4KN M(18)?M 水泥罐空罐自重20t,则基础及水泥罐总重为: 抗倾覆极限比较: 即水泥罐的抗倾覆满足要求,水泥罐是安全的。 4、基础配筋 基础配筋属于构造配筋,配筋率必须满足§≥ 0.15%,经计算断面配筋, @150Φ16钢筋满足要求。

100t水泥罐基础设计计算

3.8m*3.8m*120k n/m 2 =1732.8kn J01 地面标高3.5m ① 素填土 0.88m J02 地面标高3.5m ① 素填土 0.44m J03 地面标高3.5m ① 素填土 0.41m 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 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 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 -5.79m 粉土 loot 水泥罐基础设计计算 1、 水泥罐自重 G1: 200kn (20t)估 2、 水泥自重 G2: 1000kn (100t) 3、 基础承台自重 G3: 3.8m*3.8m*1.2m*26=451kn 4、荷载组合:(G1+G2+G3)*1.2 (分项系数)=1981.2kn 、受力分析 1、承台地基承载力:按12t/m 2估算,承台地基承载力为 2、桩承载力需达到 1981.2k n-1732.8k n=248.4kn 三、单桩承载力计算 1、土层极限侧摩阻力系数 -1.72m -4.76m ④ 粉土 粉土 根据上述柱状图,打入桩范围内平均层厚:素填土 2.92m 、淤泥质粉质粘土 4.67m 、 荷载

粉土1.41m。打入桩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为:20Kpa、14Kpa、30Kpa,故打入桩桩身范围内(9m) 土层平均极限侧摩阻力为:(2.92m*20+4.67m*14+1.41m*30) /9m=18.45Kpa 2、单根桩承载力计算 单桩的容许承载力为:[P]=1/1.5*( U* a *H* T)(不计桩端承载力) 式中:[P]------沉桩容许承载力 U ----- 桩周长, a——震动沉桩影响系数,锤击沉桩取1.0 H——桩入土深度,9.0m T -----桩侧土的极限摩阻力,取18.45Kpa; ①如采用直径 273钢管桩,则单桩的 容许承载力为:[P]=1/1.5* ( U* a *H* T) =1/1.5*0.273*3.14*1.0*9*18.45=94.89kn,需打入的根数为248.4kn/94.89kn=2.61 根,取3 根, 布置如图: 3.8m ②如采用直径 630钢管桩,则单桩的 容许承载力为:[P]=1/1.5* ( U* a *H* T)

水泥砼系统水泥罐稳定性计算书终稿

水泥砼系统水泥罐稳定性计算书 根据测量结果,一、二、三工区水泥罐顶部中心与底部中心偏离最大的是:一工区贵广120楼的直径为3.25m,高度为23.467m的水泥罐,偏离值为15cm。 因此,以罐体直径为3.25m,高度为23.467m的水泥罐为计算对象,计算条件为:12级台风,风速取36.9m/s,且风向与罐体的倾斜方向一致;水泥重量按满载150t计;考虑测量误差,偏离值按20cm计算。 一、风荷载计算 1.计算罐体下部排架的迎风面积S1 罐体下部排架包括立柱、支撑角钢及焊接肋板等 a.Φ219×8×8258立柱4根 0.219×8.3×4=7.271㎡ b.支撑角钢∠75×8×3283型,共8根;∠75×8×1907型,共4根;∠75×8×2834型,共4根; 0.075×3.283×8+0.075×1.907×4+0.075×2.834 ×4=3.392㎡ C.焊接肋板 ①-8×253×403型共4块;②-8×99×250型共4块; ③-8×235×830型共4块;④-8×250×764型共4块; ⑤-8×250×323型共4块;⑥-8×74×250型共4块; ①:(0.09+0.235)×0.403×1/2×4=0.263㎡;

②:(0.099×0.25)×1/2×4=0.05㎡; ③:0.235×0.83×4=0.78㎡; ④:0.25×0.764×4=0.764㎡; ⑤:(0.25+0.09)×0.323×1/2×4=0.22㎡; ⑥:0.74×0.25×1/2×4=0.37㎡; S1=7.271+3.392+0.263+0.05+0.78+0.764+0.22+0.37 =13.11㎡ 2.上部罐体的迎风面积S2 上部罐体可分为三部分:高度7m~9m圆锥体部分、高度9m~23.25m圆柱罐体部分、高度23.25m以上不规则部分,取罐体最大截面积为迎风面积。 a.高度7m~9m罐体部分的迎风面积 1/2×3.25×2=3.25㎡ b.高度9m~23.25m罐体部分的迎风面积 3.25×(23.25-9)=46.313㎡ c.高度23.25m以上罐体部分的迎风面积 (3.25+0.687)×0.217×1/2+0.03×0.657×2 =0.467㎡ d.上部罐体的迎风面积S2 S2=3.25+46.313+0.467 =50.03㎡

吸收塔基础设计计算书.

吸收塔基础设计计算书 1.设计基本参数:1吸收塔高度H=34.852吸收塔直径D=163基本风压:Wo=0.54恒总重量 4.1石灰石浆液重量mL26000004.2吸收塔壳体重量3730004.3内部件重量 4.3.1除雾器(包含在塔体内) 重量 4.3.2喷淋层(包含在塔体内) 重量 mmkn/㎡KGKG(提资)(提资) 风速2/1600(地勘资料)(提资)(提资) 恒总重量=3184008Kg5吸收塔周圈活荷载 (容重)350kg/㎡16.000(长度) 5m(圈) 重量87920Kg6吸收塔顶雪荷载 (容重)65kg/㎡ 重量13062.4Kg2.荷载力计算2.1风荷载计算 计算公式:Wk=βzμsμz Wo(考虑B类场地) Wo=0.5kn/㎡基本风压: 将吸收塔沿高度方向分成6份,各段高度分别为(m): 5.811.617.423.22934.85 由壳体每段高度查表(荷载规范7.2.1)得风荷载高度系数Uz分别为:(内插法) 11.041.191.31.41.4920.718由UzWod=115.2和H/d=2.1,查规范7.3.1得风荷载体型系数Us= βz计算:计算公式:βz= ξν? 1+ μz z

荷载规范7.4.2 取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根据荷载规范附录:E 1.2.1 75.91≤700H2/D0= T1=0.410.35+0.85x10-3*H2/D0= 1.83(荷载规范表7.4.3) 脉动影响系数V=0.5(荷载规范表7.4.4-3) ?z查表F1.3振形系数分别为: 0.0460.170.3380.5460.8131βz分别为: 1.041.151.261.381.531.61 Fi=D*5.8*βz*μs*μz *Wo各段作用于壳顶各段的风荷载P分别为(KN): 34.7239.8349.9559.9571.4280.12∑=336.00 注:基础高度1.8(基础高1.5+0.3)] [h=19.23 6459.54M=kN.m 2.2地震荷载计算 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2.2.1 由地质资料,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82g,设计地震第一组特征周期Tg(s)=0.45查表得αmax=0.082(地勘资料)取α1=αmax=0.082 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力和罐底弯矩2.2.2 (抗规5.2.1-1)计算公式FEK=α1Geq 计算公式M=FEKhw 故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2682.98kN 注:基础高度1.8(基础高1.5+0.3)][h=11.00 29512.79056M=kN.m 2.3烟气产生内压推力 (提资)进烟道F=279kN 基础高度1.8(基础高1.h=16.05m M=4478.0kN.m (提资)出烟道F=110kN 基础高度1.8(基础高1.h=33.05m M=3635.5kN.m 2.4浆液管产生内力 C1(循环泵入口)F=540kN

岩土边坡稳定性计算书

边坡稳定性定量评价 1 边坡岩土力学参数确定 根据野外鉴别和室内试验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该边坡岩土力学参数如下: 已有素填土天然重度: 19.0KN/m3 抗剪强度:φ=15°,c=0KPa。 粉质粘土天然重度: 20.08KN/m3 天然抗剪强度:φ=15°,c=20KPa(经验折减值) 2 稳定性计算方法 根据该边坡实际情况,选取3-3′剖面作为计算剖面,计算简图见下图4.3.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GB50021~2001),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折线型滑动面的传递系数法进行该土质边坡现状稳定系数计算。 3 边坡稳定性定量计算 选取3-3′剖面作为计算剖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如下: 图 4.3.3 边坡稳定性验算条块划分示意图 表4.3.3 边坡稳定性验算表 上述计算表明,该边坡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06,目前处于极限稳定状态,这与现状调查基本一致。随

着时间推移、暴雨和上部继续回填加载,该土质边坡为欠稳定边坡,可能产生沿基岩面滑动破坏。 根据试验及前述分析计算,并结合经验,建议支护设计时按折线型滑动(暴雨饱水状态)考虑,填土重度取饱和重度20.0kN/m,粉质粘土重度取饱和重度20.35kN/m,粉质粘土抗剪强度取饱水时C=15kPa, Φ=13°。 此时,该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834.可知,在长期下雨的情况下,边坡容易失稳,产生滑坡。 4.4 边坡整治措施建议 4.4.1 边坡整治方案 鉴于土质边坡高度较大,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护。桩板挡墙应按要求设置泄水孔、 伸缩缝等构造措施。此外,还应作好墙顶和脚作好截、排水等工作。墙背回填土均应按要求回填并压实, 均应加强监测。 4.4.2 基础持力层选择 预计支挡结构处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和泥岩。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差,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基 础持力层。粉质粘土埋深大,承载力也不大,也不能作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分布不稳定,承载力不大,也不宜作基础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岩石强度高,分布稳定,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采用桩板挡墙时,建议桩嵌入中等风化基岩不小于三分之一的桩长,具体深度由设计确定。对强风化 层,由于岩体破碎,侧向抗变形能力差,建议不作为嵌岩深度。 4.4.3 地基承载力确定 1.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 准值按f a=ψr .f rk 计算确定。 式中:f a—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r k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ψr —折减系数,本工程岩体为较完整岩体,取0.3。 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ψr.f rk=0.30×3600=1080kPa 根据野外鉴别和地区经验,场区泥岩强风化层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 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节5.2.11 条进行计算。其中,桩端 处采用中等风化泥岩作基础持力层,故桩端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 r c 取值:中等风化泥岩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5.7MPa。 8

水泥罐抗风验算计算书

京新高速公路临河至白疙瘩段三标一分部(K532+150~K565+000段) 水泥罐抗风验算计算书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京新高速公路LBAMSG-3项目总承包管理部第一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四月

水泥罐抗风验算计算书 一、验算内容及验算依据 为保证我项目水泥罐安全性对我分部拌合站筒仓的抗风性能进行了验算。主要从拌合站筒仓支撑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基础的倾覆性进行了验算,并提出相应的抗风加固措施。 验算依据为:《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及《公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二、风荷载大小的确定 根据现场调研及相关工区提供的资料,检算时取罐体长度为12m ,支腿长度为9.0m 。罐体直径为5.0m, 自重为10 t ,满载时料重300 t 。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4.4.1条确定风荷载的大小。 根据资料显示,我项目部施工范围内混凝土搅拌站在沿线大风区分区范围、风向、最大风速分别为主导风向NW ,最大风速53m/s 。相关抗风的设计计算以此为依据。 表1 风级风速换算表 《公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的4.4.1条规定,作用于结构物上的风荷载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0321W K K K W = (1) 式中 W —风荷载强度(Pa ); 0W —基本风压值(Pa ),2 06 .11ν= W ,系按平坦空旷地面,离地面20m 高,频率1/100的10min 平均最大风速ν(m/s )计算确定;一般情况0W 可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附录D “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并通过实地调查核实

后采用; K—风载体形系数,对桥墩可参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表4.4.1-1,1 其它构件为1.3; K—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参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表4.4.1-2,2 风压随离地面或常水位的高度而异,除特殊高墩个别计算外,为简化计算,桥梁工程中全桥均取轨顶高度处的风压值; K—地形、地理条件系数,可参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表4.4.1-3。 3 针对本工程场地实际特点,取k1=1.3,k2=1.0 ,k3=1.3。取风级11下的风速为30m/s,风级13下的风速为39m/s,风级15下的风速为48m/s;风级17下的风速为58m/s。计算得罐体每延米的荷载强度见表2。 表2 风级与风荷载强度大小 三、不同工况下立柱强度、稳定性及整体倾覆检算 为了考虑罐体支架的内力,检算过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受力最不利原则,验算时重点对罐体满载的情况进行了立柱的强度及稳定性验算。罐体立柱采用φ330mm(壁厚8mm),立柱间横撑采用槽钢120x40 x4.5mm。有限元模型见图1及图2。 3.1 风级11结构性能抗风验算 风级11时的风荷载和罐体满载时的恒荷载(包括自重)组合进行立柱的强度、稳定性验算。同时对风级11时的风荷载和罐体空载时的恒荷载组合进行了基础的稳定性验算。 (1)罐体满载状态下立柱的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在11级风荷载作用下,按照风荷载+罐体满载时计算得到的立柱应力见图3。

吨水泥罐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水泥罐基础设计 盾构区间砂浆拌合站投入一个100t 型和一个150t 型两个水泥罐,100t 型水泥罐直径3m ,支腿邻边间距2.05m ;150t 型水泥罐直径3.3m ,支腿邻边间距2.2m 。根据以往盾构区间砂浆拌合站施工经验、现场地质条件以及基础受力验算,水泥罐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承台基础满足两个水泥罐同时安装。基础尺寸8m (长)×4m (宽)×0.8m (高),基础埋深0.6m ,外漏0.2m ,承台基础采用Φ16@150mm ×150mm 上下两层钢筋网片,架立筋采用450mm ×450mm φ12钢筋双排双向布置,基础顶预埋地脚钢板与水泥罐支腿满焊。具体布置见下图: . 1 单支基础4m ×4m ×0.8m 钢筋砼。 2、地基承载力计算 计算时按单个水泥罐计算 单个水泥罐基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为: δ1=21700+0.825106.3+20126.3k /m 0.1344 N MPa ?===? 根据资料可知:原设计路面按汽一超20级设计,汽一超 20级后轴标准荷载为130KN,单轴轮胎和路面接触面积为:460mm ×200mm ,通过受力计算,其地基承载力为: 水泥罐平面位置示意图

δ2= ()1301000 1.413460200MPa ???=????? 因δ1≤δ2,即地基承载力复核要求。 3、抗倾覆计算 武汉地区按特大级风荷载考虑,风力水平 荷载为500N/m 2, 抗倾覆计算以空罐计算,空罐计算满足则 抗倾覆满足。 水平风荷载产生的弯矩为: 0.5 3.3182+3=356.4KN M =???÷(18)?M 水泥罐空罐自重20t ,则基础及水泥罐总重为: 抗倾覆极限比较: 即水泥罐的抗倾覆满足要求,水泥罐是安全的。 4、基础配筋 基础配筋属于构造配筋,配筋率必须满足§≥ 0.15%,经计算断面配筋, @150Φ16钢筋满足要求。

填料吸收塔设计

山东农业大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清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09级 学生姓名XXXX 学生学号20095539 指导教师孙老师 2011年12月28 日

第一章前言............................................................................................................... - 1 - 第一节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 - 1 - 第二节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 - 1 - 第三节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 2 - 第二章吸收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 2 - 第一节吸收剂选择 ............................................................................................. - 2 - 第二节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 2 - 第三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 3 -第一节基础物性数据.......................................................................................... - 3 - 一、液相物性数据.......................................................................................... - 3 - 二、气相物性数据.......................................................................................... - 3 - 三、气液相平衡数据 ...................................................................................... - 4 - 第二节物料衡算................................................................................................. - 4 - 第四章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 5 - 第一节填料塔直径的计算 ...............................................- 5 - 一、确定空塔气速........................................................................................ - 5 - 二、塔径计算: ............................................................................................. - 6 - 三、塔径校核................................................................................................. - 6 - 第二节传质单元的计算........................................................................................ - 8 - 一、传质单元数计算 ...................................................................................... - 8 - 二、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 8 - 第三节高度的计算..............................................................................................- 11 - 一、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1 - 二、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2 - 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 12 - 第五章塔内件设计 ............................................................................................- 14 - 第一节液体分布器计算 .....................................................................................- 14 - 一、液体分布器 ............................................................................................- 14 - 二、布液孔数................................................................................................- 14 - 第二节填料塔内件的选择..................................................................................- 14 - 一、液体分布器 ............................................................................................- 14 - 二、液体再分布器.........................................................................................- 15 - 三、填料支撑板 ..........................................................................................- 15 - 四、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16 - 五、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6 - 主要参考文献 ..............................................................- 16 -附录一: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 .............................................- 17 -附录二:主要符号说明................................................................................................- 18 - 附录三: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图(单位:mm).............................................................- 20 -

吸收塔设计实例

一、吸收的基本理论 (2) 1、吸收的定义 (2) 2、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要求 (2) 3、影响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 (3) 二、吸收设备 (4) 1、吸收过程对吸收设备的一般要求 (4) 2、填料塔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4) 3、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种类及选型 (4) 三、吸收过程中的气液流动方向 (5) 四、基础性数据的计算 (6) 1、液相物性数据 (6) 2﹑气相物性数据 (6) 3﹑气液相平衡数据 (6) 五、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7) 六、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8) 1、塔径计算 (8) 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 七、填料层压降计算 (12) 八、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2) 2、分布点密度计算 (12) 3、布液计算 (14) 九、吸收剂输送泵的选型 (15) 1、填料塔高度的计算 (15) 2、泵的扬程计算 (15) 3、泵的选择 (15) 十、设计数据汇总 (16) 十一、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17)

我国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已达45000个品种。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加之采用高消耗低 效益粗放型生产模式对环境构成了压力。所以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清洁生产这个概念。它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其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的健康,促进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应改善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限制污染排放。推行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替换和更新导致严重污染的落后的生产流程技术和设备开发清洁产品鼓励绿色消费。众所周知化工行业是个耗能大户。由一般组数据显示199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为12.3亿吨标准煤,而化工行业就占1.05亿吨标准煤。在煤的燃烧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SO?气体,目前SO 2已成为大气污染中的重要原凶之一。SO 2 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密度为1.4337 kg/ m3,熔 点-72.4℃、沸点-10℃,在25℃下溶解度为9.4g/ml。SO 2 存在于大气中,可形成酸雨。而酸雨会腐蚀金属石材表面对纸制品皮革制品等造成损伤,更有甚者会给生态系统以及农业 森林水产资源带来毁灭性打击。在工业生产中人如果接触了SO 2 对眼及呼吸系统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的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声带痉挛而导致窒息。长期低浓度接触会有头痛 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的现象。因此为了减少SO 2排放对人类的危害,在工业生产我们应对含有SO 2 的废气进行吸收处理而在化工行业更应该如此。 这次我做的毕业设计课题是矿石焙烧炉尾气中SO 2 的清水吸收,处理量为3200m3/h尾 气中SO 2的含量为4﹪要求SO 2 的吸收率为95﹪。 一、吸收的基本理论 1、吸收的定义 吸收是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在化工原理中对吸收的定义是:当混合气体与一定量的液体相接触时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溶解于该液体中,不能溶解的组分仍然保留在气相中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使原气体中混合物得以分离。吸收操作的本质是溶质分子由气相穿过气液界面进入液相的单向传质。 在吸收过程中,如果溶质与溶剂间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溶质只是单纯溶解于液相中,该吸收过程称为物理吸收;如果溶质溶解于液相的同时溶质中的某组分与溶剂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化学吸收过程。 2、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要求 吸收操作是气液两相之间的接触传质过程,吸收操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于溶剂的性质,特别是溶剂与气体混合物之间的相平衡关系。因此吸收过程中对吸收剂的要求有: ①溶解度。吸收剂对于溶质组分应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这样可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消耗量。当吸收剂与溶质组分之间有化学反应时溶解度可大大提高,但若要循环使用吸收剂则化学反应必须是可逆的。对于物理吸收也应该选择溶解度随着操作条件改变而有显著差异的吸收剂以便回收重新利用。

水泥罐稳定性计算书

水泥罐稳定性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水泥罐稳定性计算书 一、编制说明 本验算编制是根据施工现场土质情况及水泥罐特点而进行的,为确保有足够的水泥储藏量,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工程计划投入50t,100t两种水泥罐进行施工作业。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水泥罐平面示意图及基础参数(华新水泥鄂州分厂提供); 3、工程周边建筑情况。 三、水泥罐定位 水泥罐定位布置见下图:

四、水泥罐基础及承台设计 1、本水泥罐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强夯处理过后地基, 且经静力触探检测承载力大于150Kpa; 2、基础承载设计为:承载砼为C25等级,承台尺寸为 4500*4500*500mm,承台采取开挖半米浇筑混凝土布置。 五、水泥罐基础,承载验算,抗倾覆验算: 1、基础竖向承载力验算,根据现场地基处理后土体检测,该层 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N/㎡。 水泥罐自重根据水泥厂提供数据,50t罐取10t计算,100t罐取15t计算; 分两种情况进行验算 (1)50t水泥罐 V=600KN G=***25=254KN δ地=(G+V)/A=(600+254)/(*)=㎡<〔δ地〕=150KN/㎡ (2)100t水泥罐 V=1150KN G=***25=254KN δ地=(G+V)/A=(1150+254)/(*)=㎡<〔δ地〕=150KN/㎡ 即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其中式中: V——为水泥罐满载时总重量,取水泥罐说明书;

G——为基础承载重量; A——为基础承载接触面积。 2、基础抗倾覆验算: 分两种情况进行验算 按照抗倾覆验算公式 δδδδ>0即满足要求 其中式中: δδ——自重及压重产生的稳定力矩KN·m; δδ——风荷载标准值,此处为平原地带,根据设计图纸总说明,历史最大风速17m/s,根据风速与风压通用公式取 δδ=δ2/1600,计算得; H ——风荷载计算力矩高度; S ——水泥罐侧面受力面积。 (1)50t水泥罐 空罐: δδδδ=*(***25+100)*(2)*3**(+2)=·>0 满罐: δδδδ=*(***25+600)*(2)*3**(+2)=·>0 (2)100t水泥罐 空罐: δδδδ=*(***25+150)*(2)*3**(+2)=·>0 满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