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关于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俄罗斯关于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俄罗斯关于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俄罗斯关于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俄罗斯联邦立场文件

代表:李威骏

国家:俄罗斯联邦

委员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议题:巴以冲突

俄罗斯希望巴以双方尽快实现长期停火。

本轮冲突自2014年7月8日以来,已造成两千余名平民死亡,近万民众受伤,甚至联合国的难民营也遭受到袭击。在此过程中以色列方面发起千余期袭击,哈马斯也向以色列方面发射近千枚火箭弹。这对俩方民众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这是不利于实现中东和平进程的。

巴以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中东问题最终解决终究要走和平之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有共同祖先,有基因、历史和语言等多种基础,阿拉伯人在19世纪末对前来移居的少量犹太人友好相待,历史上的阿拉伯人也并未因宗教信仰差异而虐待待犹太人,而犹太人把部分曾经的苦难加在巴勒斯坦人身上,这是有失公正的。从理性角度看,巴以双方都要作出痛苦妥协才是关键。巴方民众应当看到,完全坚持联合国有关决议、不能有丝毫动摇目前看是不现实的,以方一味坚守利己不利他的所谓底线、拒不作出实质妥协也是行不通的。贯彻和平政策和实现和平需要大智大勇的新思维,用超常的胆识和谈判思想,思考和解决中东问题。

俄罗斯呼吁双方抓紧和谈,早日实现停火。12日埃及总统塞西访问俄罗斯,与我国总统普京就中东局势交换了看法。同日我外交部副部长访问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部长会面,相互交流对中东局势的看法。我方愿意积极配合国际方面,参与调停,努力推进和平进程。

我国认同埃及政府在调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希望其他有影响力的中东国家,如卡塔尔、土耳其、沙特等国,也能积极参与调停,希望国际社会能为巴以双方会谈创造良好环境。更加希望巴以双方能够积极配合调停,早日实现长期停火。

冲突中以色列方面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的重型武器装备,向人员密集的区域展开攻击。我方呼吁以色列方面停止使用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以免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哈马斯武装不分目标的一味的向以色列方面发射火箭弹,这是一种恐怖主义行为。哈马斯作为巴勒斯坦政府中的一员应放弃这种行为,参与和平谈判。

俄罗斯对冲突中遇难的平民,特别是儿童和妇女深表同情。据了解,加沙地带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当地民众缺乏足够的生活物资。在此,俄罗斯方面愿意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呼吁国际方面提供援助。

俄罗斯提出以下建议:

1、巴以双方立即停火。

2、巴以双方展开谈判,早日实现长期停火。

3、安理会派出观察组参与谈判,并监督双方是否停火。

4、巴以双方建立长效的联络机制,避免新冲突的发生。

5、立即对加沙地带展开人道主义援助,巴以双方要保证援助人员及物资的安全。

6、希望埃及方面临时开放拉法口岸。

7、继续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实现巴以双方的永久和平。

俄罗斯将尽到应尽的义务,实现巴以和平。

巴以冲突的背景文件

鲁东大学模拟联合国鲁东大学2014年度协会内部交流会 LUDMUN2014 安全理事会 背景指导

第一部分,主席致辞(略) 第二部分:委员会与议题介绍 一、委员会介绍 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 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成员国 常任理事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美国 非常任理事国(附任期截止年份):阿根廷(2014 年) 澳大利亚(2014 年) 大韩民国(2014 年) 立陶宛(2015 年) 尼日利亚(2015 年) 卢森堡(2014 年) 卢旺达(2014 年) 乍得(2015 年) 智利(2015 年)

约旦(2015 年) 备注:由于此次交流会目的是学术的交流和大家能够对问题的积极探讨,所以对于出席国家的名单有较大的更改,出席国家名单及代表如下: 美国刘功继 英国于媛媛 中国徐梦然 法国蒋之豪 俄罗斯李威骏 约旦孙甲磊 土耳其董贝贝 伊朗赵敏 黎巴嫩刘瀚阳 叙利亚刘翔宇 以色列徐浩

巴勒斯坦刘雅玫 德国邵双双 沙特于帅 埃及陈祥梅 日本石天炜 职责与权力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 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关于核裁军的立场文件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立场文件 代表:李威骏 国家:马绍尔群岛共和国 委员会: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安全委员会 议题:国际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问题 自从四九年核武器显示其巨大的破坏力以及在冷战中的威慑力以来,诸多国家一直将发展核武器当作国家的立国之本。然而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始终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这一危险境地,早在1954年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1996年联合国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条约要求所有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不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但由于印度等国未签署,美国未批准,该条约至今仍未生效。1968年联合国通过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有效期为25年,1995年4月决定将此条约无限期延长。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1946年到1958年间,美国不顾岛上居民安危,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核试验。1956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认定,马绍尔群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我马绍尔群岛外长托尼·德布鲁姆(Tony de Brum)说:“我们人民正承受核武器带来的灾难性伤害,这种伤害是无法挽回的,我们誓言将战斗到底,直到地球上再也没有人需忍受这些暴行。核武器的继续存在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威胁。” 我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曾经遭受过核武器的伤害,我们希望世界的其他人民可以免受核武器的伤害。我国一直致力于核裁军,销毁核武器。我马绍尔群岛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我国于199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我们希望实现核能的和平利用,实现彻底的无核化。最近我国正式控告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等九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些核武国家没有进到核裁军应尽的责任,我们希望核武国家能够为核裁军起到表率作用。 根据我国的一贯立场,我国就国际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希望各个核武国家放弃核威慑政策。 2.希望各个核武国家继续执行核裁军政策。 3.呼吁没有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加入该条约。 4.希望对一直未履行核裁军的核武国家实行制裁。 5.呼吁各无核武器的国家不寻求制造核武器的技术。 6.要求各国全面停止核试验。 7.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在外太空部署核武器。 8.希望国家原子能机构加强核查,特别是动乱地带无人监管的核设施。 9.希望成立一个核能技术国际交流共享平台,以帮助普通国家和平利用核能。

模联各文件写作

模联文件写作 一、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 每个国家在会前都要针对各个议题提交一份立场文件,对本国的基本观点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立场文件应以文段的形式撰写。 开头要写明代表姓名,学校,代表国家,所在委员会和议题。 首先要概括介绍本议题在当前国际社会上的状况,对整体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要介绍联合国和本国就此议题的态度和采取过的行动,要避免冗长的罗列,以能表达立场为目的。接着要详尽阐述本国的立场、观点和计划采取的行动,需要真实、有可行性。最后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本国最基本的立场观点。 字号为小四,A4的纸一张,只能少不能多。立场文件在会前提交,主席团将会编辑成册在会前发给代表们,以供国家之间互相了解基本的观点。 二、工作文件Working Paper 当一国或国家集团对议题产生初步的解决办法时,可以总结成一份工作文件,提交给大会,向各国介绍己方的解决办法。工作文件不需要特定的文件格式,可以是图表,可以是文段,也可以列关键点。也可以将工作文件作为决议草案的雏形,按照决议草案的格式撰写,具有全面性。 三、决议草案Draft Resolution 决议草案是按照联合国决议文件形式起草的对该议题的解决办法。决议草案的起草国和附议国总数必须达到与会代表国的20%,才可向大会主席递交决议草案。 起草国Sponsors: 完全赞成该项决议草案 附议国Signatories: 不一定赞成该决议草案,但是认为这份决议草案很值得讨论。 四、修正案Amendment 修正案分为: 友好修正案( Friendly Amendment ): 原决议草案的全部起草国都赞成该修 改意见,该修正案就成为友好修正案,直接被添加到原决议草案的最后。 非友好修正案( Unfriendly Amendment ): 没有使得原起草国都赞成该修改 意见,该修正案是非友好修正案,需要征集到与会代表20%的附议国签名,才可以向大会主席递交。原决议草案的起草国不能成为非友好修正案的起草国或附议国,原决议草案的附议国则可以签署修正案。修正案表决时需逐条表决。 五、指令草案Draft Directive 指令草案是安理会处理危机时候的一种文件类型。它和决议草案在格式和功能上都很相近,但是指令草案不需要序言性条款,要直接书写行动性条款。因为代表们要解决危机,所以指令草案得行动措施要立即、有效,防止长远规划。安理会指令草案得起草国和附议国总数要达到3个才能提交主席团,只要10国赞同,且“五常”不反对,才能通过。可以对指令草案提出修正案。

俄罗斯联邦建筑标准与规程(终版)

俄罗斯联邦建筑标准与规程 热力网 СНиЛ 41-02-2003 建筑标准与规程СНиЛ 41-02-2003

俄罗斯联邦国家住房和建筑政策委员会2003年6月24日第N110号决议批准生效 建筑标准体系 俄罗斯联邦建筑标准与规程 热力网 建筑标准与规程СНиЛ 41-02-2003 1.编制单位:“全俄动力工业(科学)研究和设计所”无限股份公司,国立彼尔姆技术大学,燃料能源总体防腐蚀保护方式设计人员和制造者协会、带有工业聚合物隔热层的管道的生产者和消耗着协会、“区电站、电网布局与合理化”无限股份公司、“全俄热工研究院”无限有限公司、“全俄西北动力工业(科学)研究和设计所”、“燃烧元素”有限股份公司、莫斯科鉴定委员会、“莫斯科设计”无限股份公司、国营“莫斯科工程设施科研与设计研究院”、“管道”科技规划有限股份公司、“俄罗斯公用动力设施”有限股份公司、“列宁格勒燃气热力建筑工程”无限股份公司、国立伊尔库斯克技术大学、“绝缘材料”无限股份公司、“列宁格勒燃气热力建筑工程”无限股份公司、国立伊尔库斯克技术大学、“绝缘材料”无限股份公司和秋明建筑设计类科学院等入股的“热力设计”股份公司。 提交单位:由俄罗斯联邦国家住房和建筑政策委员会建筑和住宅公用设施技术定额、标准化与验证管理局。 2.由2003年6月24日俄罗斯联邦国家建设委员会第N110号决议批准,自2003年9月1日起生效。 3.代替建筑规范与规程СНиЛ 2.04.07-86*

前言 本建筑标准与规程规定了设计热力网在热能生产、分配、输送和利用过程中,燃料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的完整的工艺工程中,集中供暖系统的所有相互作用相关构筑物所必须遵守的综合标准要求。 规定了对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持久性的要求。 在编制本建筑标准与规程时,利用了俄罗斯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同行的标准,也考虑到了俄罗斯设计和运行部门运用已有标准的十七年来的经验。 在本建筑标准与规程中首次: 引入了供热生态和运行安全,供热备用性(质量)标准:推广运用无故障工作概率准则; 阐明了在非设计(极端)条件下,保持持久性的原则和要求,详细规定了集中供热系统的特征; 引入了设计热力网时所采用的可靠性准则的标准(定额); 给出了考虑到防火安全的保温结构的选择准则。 本标准与规程的参编人员:技术科学副博士Я.А.科维良斯基,А.И.克罗特科夫,技术科学副博士Г.Х.乌梅尔金,А.А.舍列梅托娃,П.И.茹科夫斯卡娅,П.В.马卡罗娃,В.И.茹娜林,技术科学副博士Б.М.克拉索夫斯基,技术科学副博士А.В.克里什科娃,技术科学副博士Т.Н.罗曼诺娃,技术科学副博士Б.М.邵伊赫特,П.В.斯塔夫里茨卡娅,技术科学博士А.П.阿科利金,技术科学副博士И.П.迈泽利,Е.М.什梅廖夫,Л.Л.卡宁娜,Л.Д.萨塔诺夫,З.М.索科洛夫,技术科学博士Ю.В.巴拉班-伊尔梅宁,А.И.卡拉夫佐夫,Ш.И.阿拜布罗夫,В.Н.西蒙诺夫,技术科学副博士В.И.利夫恰克,А.В.菲舍尔,Ю.У.尤努索夫,Н.Г.舍甫琴科,技术科学副博士В.Я.马加利大,А.А.汉德里科夫,П.Е.柳别茨基,技术科学副博士Р.П.叶尔马科夫,И.С.沃金采夫,Т.Ф.米罗诺娃,技术科学博士А.Ф.沙波瓦尔,В.А.格卢哈列夫,В.П.博夫别尔,П.С瓦西里耶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与规程适用于从热源主管口关断闸(关断阀除外)或从热源的外墙至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热力点(热力入口)的入口关断阀(包括关断阀)的热力网。输送温度200℃以下和压力2.5MPa以下(包括2.5MPa)的热水,温度440℃以下、压力6.3MPa以下(包括6.3MPa)的蒸气,及凝结水。 热力网包括建筑物和热力网设施:泵站,热力站,检查室,排水装置等等。 本标准,热的生产、分配、输送和利用的完整的工艺过程中,在其相互作用部分,针对集中供热系统(以下简称СЦТ)进行规定。 在新建和对现有的热力网(包括热力网的设施)进行现代化改建和技术更新时,应当遵守本标准与规程。 2.引用标准 本标准与规程的引用标准见附件A。

浅论巴以冲突

浅论巴以冲突 关键词:巴以冲突,政治,宗教 [摘要]: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今天,有两个“国家”却自1948年建国伊始便纷争不断,至今仍战事频发,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方因素交错。此文便是尝试从最凸显问题的两方面入手,浅论巴以冲突。 说起巴以冲突,最直接的联想自然就是五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参战。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965年6月5日以色列闪电袭击阿拉伯国家。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向以色列发起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25日在大国的干涉下被迫停战。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大致一看,除第一次中东战争外,其余四次大战均未直接出现巴勒斯坦的身影,但需注意的是历次战争之后最大的改变便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领土划分。因此,不难看出五次中东战争仍是巴以之间的博弈战场,那么为何这其中会有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频繁参与?一大重要原因便是宗教文化。 巴勒斯坦这一词除了作为国名之外,更常用于指代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与两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渊源颇深。巴勒斯坦地区在《旧约》之中被认为是上帝赐予犹太人的领地,在伊斯兰教中巴勒

斯坦又是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宗教之间是排斥的,而对于对各宗教有非凡意义的圣地而言,这种排斥便很容易的转化为了誓死捍卫,不容异教徒的玷污。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犹太教则是犹太人的民族信仰,也正是这种信仰使他们始终没有被其它民族所同化,而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民族之中更是几乎达到了民族与宗教相统一。由于这两个民族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其行为上也就带上了明显的宗教色彩。 巴以冲突中阿拉伯国家的参与,或者说巴以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便是各自信仰中巴勒斯坦地区的神圣不可侵犯。中东以阿拉伯民族为主,而以色列无疑就是在一片穆斯林中突兀出现的异教徒,更何况它所占的是穆斯林的圣地。由于两种宗教各自都对政治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因此宗教上对该地区的争夺,自然而然的便演进为了世俗政体之间的冲突战争。2010年6月,原该是美国军事盟友的土耳其步步紧逼以色列,正是土耳其愈发伊斯兰化后受到宗教力量的推动的效果。 除了宗教这一潜藏因素的影响外,五次中东战争都显而易见的出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政治。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在美、苏等国33票赞成、阿拉伯国家13票反对、英国等国10票弃权情况下,通过了《决议》。将56%的土地划给了只占当地总人口1/3的犹太人,而占总人口数2/3的巴勒斯坦人却只得到了43%的土地。该决议激起了阿拉伯国家与巴勒斯坦人的强烈不满,并随着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达致顶端,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不难看出联合国这一带明显偏向性的决议正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日本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 代表:鄂茗希 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 国家:日本 议题:新能源的开发与国际合作 近年来,随着传统能源供需失衡矛盾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和风能等,因其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大力发展。但是,面对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愈发贫瘠,各国都需要建立起一个长久的合作机制与一个切实可行,互惠共赢的长效管理机制。 2008年日本GDP为4.802万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它也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国之一,由于资源短缺,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在二十世纪中叶便尝到了石油危机的苦头。基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新能源开发比率尚小的实际,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新能源的作用非常重要。近年来,日本通过对内不遗余力地研究替代,对外千方百计寻求多样化能源,为了适应日本工业领域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日本在能源储备、自主开发、与能源出口国合作等方面采取了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政策。 日本能源政策的重要目标是实现能源安全(EnergySecurity)、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和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Protection)(简称3ES)的共同发展。3Es中的三个因素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归纳起来日本的能源政策包括石油安全、石油储备、石油替代、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 日本政府遵循法治原则,一系列强制性法律、法规和政策陆续出台,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主要有:1974年颁布《新能源开发法》、1978年颁布《节能技术开发计划》、

俄罗斯联邦政府机构俄汉对照1

俄罗斯联邦政府机构俄汉对照(1) 2008-01-10 00:22 I Федеральны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федеральные службы и федеральные агентства,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ю которых осуществляет 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ые службы и федеральные агентства, подведомственные этим федеральным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м 直属总统领导的联邦部门及其下属机构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俄罗斯联邦内务部 http://www.mvdinform.ru 下属Федеральная миграционная служба 联邦移民局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делам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обороны, чрезвычайным ситуациям и ликвидации последствий стихийных бедствий 俄罗斯联邦民防,紧急状况和消除自然灾害部(简称:МЧС 紧急状况部) https://www.doczj.com/doc/e517194049.html,.ru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www.mid.ru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https://www.doczj.com/doc/e517194049.html,.ru 下属Федеральнаяслужба по воен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му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у https://www.doczj.com/doc/e517194049.html,.ru/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по оборонному заказу 联邦国防定单局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по техническому и экспортному контролю 联邦技术出口监督局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специаль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联邦特种建设局 http://www.spetsstroy.ru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юстици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http://www.minjust.ru俄罗斯联邦司法部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исполнения наказаний 联邦惩罚执行局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регистрационная служба 联邦注册登记局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судебных приставов 联邦法警局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фельдъегерская служб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俄罗斯联邦特种通信局 Служба внешней развед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https://www.doczj.com/doc/e517194049.html,.ru/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http://www.fsb.ru/ https://www.doczj.com/doc/e517194049.html,.ru/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контролю за оборотом наркотиков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https://www.doczj.com/doc/e517194049.html,.ru ; 俄罗斯联邦禁毒局(控制毒品流通局)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охра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俄罗斯联邦保卫局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специальных программ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俄罗斯联邦总统专项计划总局 Управление делами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http://www.udprf.ru/ II. Федеральны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руководство которыми осуществляет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федеральные службы и федеральные агентства, подведомственные этим федеральным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м 俄罗斯联邦政府领导的联邦部门及其下属机构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и соци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俄罗斯联邦卫生和社会发展部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по надзору в сфере защиты прав потребителей и благополучия человека 联邦消费者权益和人权保障监督局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по надзору в сфере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и соци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联邦卫生和社会发展

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延边大学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摘要 “巧实力”概念是由国际关系新自由主义理论奠基人约瑟夫·奈提出的。他主张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以形成“巧实力”来为美国的全球利益服务。奥巴马上台后,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优先处理的外交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力争尽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重点解决巴以冲突、朝核和伊朗核问题。为此已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强化既有同盟、稳定中美关系、缓和美俄关系、向伊朗伸出“橄榄枝”、调整反恐重点区域。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初露端倪。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政策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恢复美国国际声誉;奥巴马政府将重视国际合作;奥巴马政府将与美国的敌人进行对话;推出外交新议程,从全球议题入手,重塑美国负责任的全球领导形象;禁止虐囚,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加紧清理伊拉克遗产,调整反恐战争重心。 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在变革上的限度为:奥巴马政府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超越小布什外交路线;奥巴马外交变革面临着国内阻碍;奥巴马外交政策难以摆脱美国霸权的内在逻辑束缚。 本文在最后还探讨了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在对华政策上走向。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外交;“巧实力”外交;外交政策走向 2

Abstract "One strength" is the concept of neo-libe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founder of Joseph Nye. He advocated the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to combine to form a "one strength" to U.S. global interests. Nye said he was "one strength"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Obama has bee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ing principle. Obama came into office, will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 significant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s. U.S. foreign policy with Obama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ept will be embodied. Obama recently announced it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Obama put forward a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for 5:00: responsibly end the war in Iraq to put an end to the "base" and the fight against the Taliban, to achieve real energy securit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llianc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o ensure that terrorists and "rogue states" will not be any nuclear weapons and nuclear original. And "One strength of" diplomacy i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a major highlight. From the war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 war dragged to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and extremist forces, the threat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roliferation; from the energy crisis, climate change to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the financial tsunami to global poverty ... ... Obama and his government is clearly aware that, in the face of these challeng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unable to cope with their own independent power. In this situation, "one strength" has become the most respected American foreign new ideas. Key word: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One strength of" diplomatic;Foreign policy towards

伊朗核问题立场文件 (张)

伊朗核问题立场文件 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国家:印度 委员会:**** 议题:伊朗核问题 代表:应哲涵、张思宇 伊朗核问题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伊朗在当时的盟友美国的帮助下建议了成体系的核设施,用于核技术研究。随着1979年伊朗革命的进行并取得胜利,美伊交恶,伊朗在失去技术支持情况下不得不放弃核活动。但进入21世纪以后,在2003年伊朗总统内贾德上台以后,公开进行核活动,并告知各国伊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这一消息引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在多方的努力之下伊朗核问题进入多国共同解决阶段,并取得一定成果,其中伊朗2003年12月签署《核不扩散条约》附带条件书,并在2004年6月停止铀浓缩活动。但好景不长随着国级局势的变化,伊朗断然撕毁条约,进行核活动,印发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其中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05年通过了对伊朗的制裁措施。近年来随着伊朗不断地采取强硬措施,以及不断升级核活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通过国际制裁使伊朗屈服,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问题愈加复杂。 伊朗核问题涉及的关系面复杂一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冲突,所以伊核问题严重影响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在伊核问题上,我国一直倡导通过和平的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在国际院子能机构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同时我方支持伊朗方面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是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以及为达到拥有核武器的目的采取的一切行动。 伊核问题发生以来我方积极发挥自身影响力,与多方进行会谈交流意见,多次与美国、伊朗进行交涉,在伊朗与美国之间进行斡旋,促进双方进行和平对话。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支持对伊的制裁措施,向伊朗施压。 随着伊朗问题复杂性不断加深我方坚持人为只有多方参与才能彻底解决伊核问题。据此我方提出一下建议—— 1:坚持多方会谈,美俄中英法德等有重大国际影响力或地区影响力的国家继续在多方会谈中发挥作用 2: 阿盟、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等国际或地区组织应挥带头作用,在新一轮谈判中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冲突与文明对话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玛雅文明到现代国度,从民间信仰到禁忌仪式,我们都能感受到宗教的痕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相互增多,全世界逐渐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在全人类共同走向未来的路上,我们常常听到不和谐之音:地区冲突、恐怖事件……宗教冲突也是影响和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现象从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以宗教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因为宗教而引起的民族冲突,也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关于全球化与宗教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流动的增多,现代文明的传播,不管是在经济发展,科学创新上,还是生态环境方面,全世界都越来越息息相关。然而,就在地理的界限被打破,基督教所说的“千禧年王国”即将到来的时刻,文化冲突却不断出现。 全球化背景下,宗教发展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宗教快速发展:基督教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世界宗教,传统宗教以外的一些新兴宗教也不断涌现,并获得迅速发展。 2.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张力中,宗教的发展也受到了双重的影响。 处于全球化过程中“边缘”位置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被排挤和被忽视,“反全球化”、“部落主义”、“本土化”、“区域化”,诸如此类,风起云涌。固步自封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外来文化的冲击又往往会对本土宗教及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全球化意味着贫困加剧,经济衰退,生态恶化,政治腐朽,主权旁落,是一场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危机,是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性危机——精神危机。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一些强势经济国家裹挟着其文化对弱势国家的文化包括文化认同和宗教信仰也构成威胁,强势文化的扩张常常会压制本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发展和继承,甚至有着同质化的趋向。此种状况下,标榜着“多元”、“本土”的呼声也引起了广泛的认同,联合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3.不同宗教文化互动过程中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 近些年兴起的“千禧年运动”、“原教旨主义”等宗教复兴运动,就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宗教文化和冲突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当这些宗教复兴运动以极端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比如恐怖事件、战争,“人体炸弹”等,这又会引起宗教冲突,并对世界和平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关于宗教冲突 不管是信仰上帝、基督的天主教义,还是穆斯林的《古兰经》,抑或是佛家弟子的毕生追求,都是至善、博爱和救赎的,为什么会扭曲、变形呢?为什么圣洁的耶路撒冷遍地洒满鲜血,为什么十字军多次东征不依不饶,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争频发?巴以冲突、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间的冲突,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冲突等常常以血腥、暴力的方式演变出来,大大小小的冲突、战争,残害了许多无辜百姓和信教者的生命,人心惶惶,世界不安。 3. 宗教文化的共同点。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摘要:巴以冲突, 是以色列国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因宗教、领土和资源缘起, 并仍在持续中的冲突,是更大范围的阿以冲突的一部分。巴以冲突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 关键词:巴以冲突、国际局势、以色列恐怖主义 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切问题的归宿,都会与宗教信仰挂钩。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熟悉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中东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中东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的和平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愈加危险难测的地方。 “中东”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中东地区共约24 个国家。传统上的“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土耳其。而广义上的中东则还包括了阿富汗、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其中,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这些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为非阿拉伯国家。 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和动荡,原因错综复杂,中东乱局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一)“9·11”后美国出台的“整合”中东的政策促使中东进一步动荡。“9·11”事件后,美国认为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主要敌人,迅速组建全球反恐联盟,并接连发动了阿富

2014.9.5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

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 Position Pap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69th Sess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一、联合国成立70周年 I.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 明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应隆重加以纪念,重申支持多边主义的承诺,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巩固战后国际秩序,加强联合国作用,共同推进和平发展事业。为此,我们主张将“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列入第69届联大议程。 Next year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 and the victory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The U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hold grand commemorative celebrations to reaffirm their commitment to multilateralism, uphold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strengthen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order,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UN and jointly promo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To this end, we propose to include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WWII” in the agenda of the 69th Session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二、联合国改革 II. UN Reform 中方支持联合国不断与时俱进,通过改革进一步自我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回应国际社会期待。改革应有助于增强联合国协调各国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改革应是全方位的,应在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均衡推进,特别是推动在涉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切身利益的发展领域取得积极成果。 China supports the UN in keeping abreast of the times and working for self-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rough reform in order to better respond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eform should help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the UN in coordinating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tackle global challenges and increase the voic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Reform should be an all-round process, with balanced progress in security, development and human rights. In particular, positive results should be achieved in development, as it concern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中方支持安理会改革。改革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广大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轮流进入安理会,参与其决策并发挥更大作用。各方应继续进行民主、广泛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一揽子”改革方案,并达成最广泛一致。不能人为设定改革时限或强行推动不成熟改革方案。 China supports reform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The priority of the reform should be on increasing the representation and voic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African countries, in the Security Council so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ries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sit on the Security Council in turns, participate in its decision-making, and play a bigger role in the Security Council. It is important to continue with democratic and extensive consultations, accommodate th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of all parties, seek a package solution and reach the broadest possible agreement. We should avoid setting an artificial time limit for reform or forcing through any immature reform proposals.

俄罗斯日本应急管理考察报告

俄罗斯日本应急管理考察报告 20****年10月15日至29日,国务院办公厅赴俄、日应急治理考察团对俄罗斯、日本的应急治理工作进行了考察。俄罗斯、日本基本上灾难多发国家,应急治理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均多次记忆伤亡重大、妨碍深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并在处置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了符合各自国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积存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两国应急治理要紧做法 (一)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应急治理体制。 俄罗斯实行以紧急状态部为核心,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垂直治理体制。前苏联解体后,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剧烈动荡、国内民族矛盾别断激化的背景下,疲于对付各类突发事件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承受着空前压力。1994年1月10日,俄罗斯建立了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民防、紧急状态和消除自然灾难后果部”(简称为紧急状态部),要紧负责自然灾难、技术性突发事件和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救援工作。紧急状态部是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中枢机构,内务部、国防部或者内卫部队协助紧急状态部处置突发事件。紧急状态部直辖40万人的应急救援部队及装备。该部队作为独立警种,按部队建制,统一征服,统一警衔。在纵向上,俄联邦、联邦主体(州、直辖市、共和国、边疆区等)、都市和基层村镇四级政府设置了垂直领导的紧急状态机构。并且,为强化应急治理机构的权威性和中央的统一领导,在俄联邦和联邦主体之间设立了六个区域中心,每个区域中心治理下属的联邦主体紧急状态局,全俄形成了五级应急治理机构逐级负责的垂直治理模式。联邦、区域、联邦主体和都市紧急状态机构(部、中心、总局、局)下设指挥中心、救援队、信息中心、培训基地等治理和技术支撑机构,保证了紧急状态部有能力发挥中枢协调作用。紧急状态部成立以来,尽管俄政坛几经变化,但紧急状态部的职能和地位别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别断得到加强,在处理国内外各类复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建立了以内阁府为中枢,经过中央防灾会议决策,突发事件牵头部门相对集中治理的应急体制。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纵向集权应急职能。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防救灾组织治理体制。在中央一级,平时由内阁总理大臣召集相关部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如银行、红十字会、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广播协会等)负责人共同参与中央防灾会议。该会议是日常应急治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防灾基本打算与防灾业务打算;在地点一级。地点首长和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地区性的防灾会议,制定地区性防灾打算。当重大灾难发生时,内阁总理大臣征询中央防灾会议的意见,在内阁府成立“特别灾难对策本部”(类似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暂时指挥部)进行统筹调度,另外在灾区设立“特别灾难现场对策本部”以便就近治理指挥。并且,将国土交通省的防灾局提升至内阁府内,并专设防灾大臣(又称防灾担当相)。日本政府内阁仅设二十个大臣,设立防灾大臣那个职位充分体现了日本对防救灾工作的重视。内阁府作为中枢,汇总、分析日常预防预警信息(核、工业事故、环保事件除外),制订防灾和减灾政策,以及承办中央防灾会议日常工作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由各牵头部门相对集中治理。内阁府牵头负责地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难以及没有明确部门治理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总务省消防厅牵头负责火灾、化学品等工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文部科学省牵头负责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济产业省牵头负责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海上保安厅和环保署牵头负责防治海洋污染及海上灾难工作。 (二)运转高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机制。 1.反应灵敏、功能强大的信息报告体系。 俄罗斯紧急状态部下设危机操纵中心,负责整理、分析每天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提出处理建议,视事情上报总统,并分送有关部门和地点。危机操纵中心内设信息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