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族民歌——劳动号子

汉族民歌——劳动号子

汉族民歌——劳动号子
汉族民歌——劳动号子

授课教师:乔明琼

授课年级:高一

课题:汉族民歌——劳动号子

授课时数:1课时

教材分析:

汉族民歌(民间歌曲的简称)浩如烟海,历史久远。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民歌。

民歌与艺术歌曲不同,它不是专业词曲作家创作的声乐作品,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即兴的口头创作。这些口头创作,有的自生自灭,有的则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过世代人的口传心授,得以保存、日臻完美,并广为流传。

民歌一般都具有简明、质朴、亲切、短小、语言精炼的特点。按照体裁分类,我国民歌大体可分为三大类:1、劳动号子(如船夫号子、工程号子)。2、山歌(如信天游、花儿)。3、小调(如时调、小令、城镇小曲)。

在山歌、小调等类别的民间歌曲产生之前,早在远古原始时代,在人类还没有形成语言之前,恐怕简单的“号子”就产生了。劳动是创造人类一切的源泉。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类为了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负担,提高效率,振奋精神,尤其是群体劳动,更需要大家齐心合力、步调一致。于是伴随各种不同劳动的律动,劳动者们嘴里喊出了“吭哊、吭哊”或其它什么节奏与劳动律动相一致的吆喝声来。这吆喝声,就是最早的劳动号子。后来人类的的思维发达了,语言产生了,这些吆喝声有了音调的高低,有了歌词内容,有了加花变化。唱的形式呢?独唱、齐唱变作一人领唱众人和的为多。而这领唱者往往就是劳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

一般来说,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劳动号子具有刚毅、豪爽、乐观、粗犷及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劳动形象等特点。歌词内容除与各种劳动相关外,也有见景生情、即兴发挥、即兴创作的。由于劳动工种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

劳动号子的种类也相当繁多,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五大类:工程号子、搬运号子、船工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

汉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之一,“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内容标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汉族民歌中的体裁形式之一——劳动号子,是先于其他民歌体裁出现的,那是因为劳动是创造人类一切的源泉。劳动号子是汉族民歌中的重头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劳动号子的体裁特点、风格色彩、作用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对传统的民族音乐,譬如像汉族民歌并不是很感兴趣,初中时接触过,但没有展开来讲。劳动号子对学生来说还比较新鲜,增强这堂课的趣味性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喜欢也有能力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课堂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劳动号子这一民歌体裁。

教学目标:

1、能认真鉴赏《黄河船工号子》、《澧水船夫号子》,分析这两首劳动号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且联系课文材料介绍,初步感悟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一起合作表演《过滩号子》,并根据《军民大生产》的曲调即兴填词创作劳动号子,加深对劳动号子的理解,培养对劳动号子的兴趣。

3、能够认识到劳动号子这一民歌体裁的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鉴赏《黄河船工号子》、《澧水船夫号子》,归纳劳动号子是一类怎样的民歌体裁形式,包括其音乐特点、风格及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创作环节和师生共同表演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2、对比探究《黄河船工号子》与《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特点

3、感悟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及作用

4、师生合作、学生创作体验劳动号子

5、劳动号子作为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汉族民歌 (1)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宁阳二中邹雪梅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自己总结出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三首歌曲《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鸿雁》蒙古族民歌、江苏民歌《茉莉花》 导出课题----汉族民歌 民歌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史 二、新课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指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有呼号性的歌曲。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劳动号子,如《打夯号子》《搬运号子》《船夫号子》等等。 1、欣赏《船工号子》 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这段表演中 (1)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一领众和 (2)音乐有什么特点? (观看) 这说明这首民歌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的,歌曲中的节奏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保证了行动的一致,劳动号子非常适合于边劳动边唱,演唱的过程中还可以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劳动号子在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2、节奏训练 (1)2/4 X X X ll (2)2/4 X X X ll (3)2/4 X X X X ll 3、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澧水船夫号子》这首作品以船夫揺橹时唱的四个号子为基础改编的,生动的描绘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的劳动过程。 (二)山歌 山歌:是指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又是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歌。我国的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不相同,比如说在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古—爬山调;青海—花儿;四川—晨曲等等。 1、《赶牲灵》就是一首陕北信天游 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首歌曲中 (1)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2)音乐有什么特点? 观看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的: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下四川》《无锡景》 2、分析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劳动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 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 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欣赏课《汉族民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江都市丁沟中学徐静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设计时段】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 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 国对家乡情感。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 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教学重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他们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思路: 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欣赏课的理解比较精疏,对教师的依赖特别强,对此,引导启发学生从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老师的讲解、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听、看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的能力,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1、用“小舞台”——〈赛歌会〉、〈露一手〉的形式唤醒学生原有的民歌 知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2、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 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汉族南北民 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内容: 1、江苏民歌《茉莉花》 2、河北民歌《茉莉花》 3、陕北民歌《赶牲灵》 4、江浙民歌《采茶舞曲》 5、江都民歌《拔根芦柴花》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音乐,播放《春江花都》mtv,(大屏幕展示) 〔设计意图〕 营造课堂气氛,家乡的一草一木,勤劳勇敢的人民,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 生:优美、清新。我们的家乡扬州江都。 师:我们的家乡人美、水美、风光秀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其悠悠水韵,韵出了灿烂的文化, 也韵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民歌赛歌会〉〉的表演形式,师生共同演唱一组扬州民歌。(唱民歌的前两句)《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杨柳青》、《撒趟撩在外》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民歌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参与,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师:这些歌曲真是非常好听,因为民歌能表情达意, 它能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不同的地理环境、性格语言、文化风俗,就会形成不同风 格特点的民歌。(展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地 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汉族的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极为广阔,通过他们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他 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文化。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们随着汉 族民歌的旋律,遨游丰富多彩的汉族民歌的海洋。 ●探索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一] 听赏江苏、河北民歌《茉莉花》 师: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在他的歌剧作品《图兰朵》中,应用了中国民歌的曲调,为他的歌剧增添了东方的音乐 色彩。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堪称是音乐的精品、 同学能说出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 生:我们家乡的民歌,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随琴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配以江南水乡的画面:思考音乐有怎样的音乐特点?(展示中国地图)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大二开始选修课程了,琳琅满目的课程,但是我被民歌欣赏这门课程吸引住了。一是由于自己比较热衷于唱歌,而是从小以来对名族歌曲的莫名喜爱,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们课。非常幸运的是,在人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选课成功了!所以我跟自己说,要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为我们讲课的是张清华老师,是在音乐方面比较资深的,第一节课,他给我们放满一张音乐名人,看看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我认真地看了看,认识的还真屈指可数,不由得有些羞愧,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积累过少。随之他给我们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遥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三大类。张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歌曲。其实号子这一类的歌曲大多来源于劳动中,是为了振奋人们的精神,打发无聊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演唱者大多都是靠吼叫表达一种干劲,鼓励人们坚持劳作,或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吟唱调如儿歌、摇篮曲、叫卖调等都属于此类。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谣曲其艺术形式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嘻游歌等。时调是小调中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其结构严谨,旋律发展规范,唱词考究。常带有乐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变化发展的“弹性化”表现功能,常被地方戏曲或曲艺吸收为曲牌。十大时调为: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和杨柳青调。 张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经典的民歌演奏乐器。有笛子,二胡,扬琴,古琴等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适合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情感。期间有穿插了一些西洋乐器的介绍。中西结合所演奏出来的曲子让每一种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十分打动人。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欣赏小提琴谢协奏曲《梁祝》。小提琴所代表的英台,大提琴代表的山伯,还有笛子间或穿插其中,给人的感受十分难忘。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快的,我们的民歌鉴赏课结束了,可音乐的世界是永无止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需要音乐的陪伴,民歌鉴赏让我可以更好的去体会中国民歌的美! 1001403-26 张帆 2011.12.16

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中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孩子们的乐理知识教学,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考试大纲对小学音乐的要求,梳理了汉族民歌分类,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1.按体裁形式分类 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2.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3.风格色彩分类法 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二、常见题材类型 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1.劳动号子又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2.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神歌。

高中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 作者:XYY01891 所属学段:音乐所属学科:高中一年 级教案版本:国家统编教程上传时间:2011-12-29 21:28:50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教师小结: 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班级:12楼宇姓名:季梦寒学号:123030911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高一音乐 中国汉族民歌教案

中国汉族民歌 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与色彩区。 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色彩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0分钟)教学导入 体验 比较 体验 同学们,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世界各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 己多姿多彩的音乐,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 哪一个民族人口分布最多?而且分布地区也极为 广阔?(汉族)由于居住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 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产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汉族 民歌。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汉族民歌。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 1.请欣赏音乐片段,判断哪几首是属于民歌。 2.欣赏《大地飞歌》《绣荷包》童谣《天黑黑》 《天黑黑》《绣荷包》―――民歌 《大地飞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 3.小结: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 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幻灯 片〉 二.汉族民歌的分类 (一)按题材内容分类 (二)按体裁分类 1.汉族民歌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 歌、小调〈幻灯片〉 2.欣赏三首歌曲片段,《小河淌水》《无锡景》 《澧水船夫号子》,判断属于哪种体裁 3.总结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幻灯〉 学生欣赏 讨论作答 听赏、体验 讨论、交流 感受民歌与 具有民族风 格的歌曲的 不同,让学生 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展 开理性思考, 体现自主意 识 培养学生对 艺术的理解 能力,发挥其 (15分钟) 比较 与 探究三、探究汉族民歌的色彩区 1.对比欣赏 欣赏教师演唱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和电视剧《血 色浪漫》中信天游视频片段 2.问:同一种体裁的民歌风格为什么会不一样? 3.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形成的原因 与地理环境、语言环境、早期文化、社会背景、 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等等相关 4.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幻灯片〉 西北色彩区 东北色彩区 西南色彩区 江浙色彩区 湘色彩区 客家民歌特区 探究各色彩区的地理、文化、经济与当地民歌的 联系〈幻灯片〉 听赏、体验 学生思考 作答,教师 补充 分组讨论、 交流并归 纳 艺术想像力, 感受山歌歌 词直白朴素、 感情真挚的 美 提升学生理 性思考的能 力 师生互动 理性思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

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劳动号子 1、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播放《澧水船夫号子》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二)山歌 1、播放《刘三姐》片段,看看“对山歌”的热闹场面和歌手即兴对答的机智表现,导出山歌的教学内容。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山歌的延长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曲”等。 2、比较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 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 《赶牲灵》陕北(陕北、山西河套)高亢风趣 《小河淌水》云南清新优美 《赶牲灵》: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归来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 《小河淌水》: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四周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中国民歌赏析之沂蒙山小调

班级:2011级英语3班姓名:林琳学号:2011415078 课序号:01 中国民歌赏析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从中国民歌的地域分布来看,大概可以分为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汉族民歌区是六个区中最大的一个,而山东民歌则属于东北区部平原民歌支区,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璀璨明珠。山东民歌种类多,分布广,分布范围大,其中尤以小调歌曲所占比例大,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典范作品之一。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两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 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上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下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白石屋村一间筒陋的民房里创作—出来的。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后来,人们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又对歌词内容相继作了修改、充实和完善,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动投降的内容,给它注入了

音乐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欣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钟玉霞邮编:431606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

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

汉族民歌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汉族民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本课安排一课时。 说教材:《汉族民歌》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以感受和鉴赏为主,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这正是新课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要求。依据新课标,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了解汉族民歌的概念,体裁分类。 二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演唱,表演来探究各种体裁的音乐特点。 三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听赏中民族音乐,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概念,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其音乐特点。 说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讲授法,情境设置法,点拨法,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说学法: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课前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欣赏阿宝的一首民歌《想亲亲》随之进入我们的课程。 2.汉族民歌概念: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民歌的概念及音乐特点?民歌体裁分类?之后我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首先播放课件,根据课件老师讲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民歌特点,听赏《赶牲灵》《小河淌水》等片段。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进行举例体验,让同学们分享山歌的好歌好词,我归纳总结。 然后听我唱一句歌调,引出号子,听赏川江流域的《平水号子》《石工号子》等,让学生讨论号子的作用、音乐特点和演唱方式。期间带领学生模仿拔河比赛的场景,派一位男生代表领,其他同学合表演拔河加油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然后听赏江苏、河北小调《茉莉花》江苏《无锡景》,播放MV《龙船调》音乐片段。学生思考小调的音乐特点?最后组织学生男女对唱表演湖北民歌《龙船调》进一步体会民歌的艺术魅力。(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展现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中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三种体裁介绍完后学生讨论,我适当点拨,归纳总结并板书。 4. 民歌演唱会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习,使同学掌握以下知识:1、民歌的内涵与外延。2、民歌的特点和分类。3、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4、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同学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同学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2、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三)情感培养目标:1、培养音乐兴趣,以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2、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3、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中国民歌是我国保守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2、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同学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同学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2)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自身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同学实际的区分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难点:对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一)知识的准备: 1、在小学、初中阶段和日常生活中,同学已经接触过相当多的民间歌舞和相关艺术作品。 2、在初中和高一同步的语文和历史等课程中,同学已经学习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如《诗经》、乐府诗歌、宋词、元曲、明清“歌谣”、“小曲”等。 3、高中同学在语文课上接触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在语音、语调方面的内容。 4、初中和高中地理有相关中国地形地貌与地域特征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相关介绍。 (二)心理的准备: 1、能力方面:高中同学生理、心理日趋幼稚,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常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

汉族民歌教案

中国汉族民歌 高台职中:蔺耀辉 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学目标: 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不同体裁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汉族民歌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了解、喜爱汉族民歌,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要改变现在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的现状,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感受、体验汉族民歌的魅力。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教师的范唱,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他们逐步感受汉族民歌的美。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民歌? 1、请听赏音乐片段,判断那几首属于民歌?

2、欣赏《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滚滚长江东逝水》、《茉莉花》、《牧 笛》,进行连线。 3、民歌的归纳: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是相对于专业创作而言的歌曲。 二、中国民歌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属于船渔号子,生动的反映了船夫们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总结号子的定义和特点: 劳动歌的一种。又称吆号子。它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出来,伴随劳动的动作歌唱,节奏感很强,具有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和调剂情绪的作用。 音乐特点: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取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2、山歌:(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欣赏《赶牲灵》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风味的陕北民歌,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传统曲调,流传于陕北,山西河套等广大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曲又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旋律高亢而细腻,质朴而风趣,语言生动,极富生活气息。他把少女盼望赶牲灵的情人早日归来的心理,描述的惟妙惟肖。 欣赏《小河淌水》 这是一首云南民歌。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速度稍慢,从容舒展、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总结山歌的定义的特点: 山歌的一种,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野和牧场劳动时自娱自乐、即兴演唱的歌曲。 音乐特点: 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3、小调 欣赏《无锡景》 在江西无锡的一个茶亭里,游客们面对万顷碧波,休息品茶,一位少女在二胡的伴奏下,唱着《无锡景》,优美的歌声为游客们助长了兴趣,也为迷人的太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民歌赏析总结

民歌赏析总结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 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 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 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