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专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讲专练(基础热身 能力提升 挑战自我)第6讲 钠及其化合物(含详解)

(安徽专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讲专练(基础热身 能力提升 挑战自我)第6讲 钠及其化合物(含详解)

(安徽专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讲专练(基础热身 能力提升 挑战自我)第6讲 钠及其化合物(含详解)
(安徽专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讲专练(基础热身 能力提升 挑战自我)第6讲 钠及其化合物(含详解)

第6讲钠及其化合物

基础热身

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钠有强还原性

2.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上,焰火贯穿了晚会的始终,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晚会印象。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3.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作载热介质,大大提高了热能的传递和转化效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Al

B.将铝钠合金投入一定量的水中若无固体残留,则n(Al)≤n(Na)

C.铝钠合金投入足量氯化铜溶液中,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也可能有铜析出

D.m g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放出的H2越多,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4.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5.某溶液中含有HCO-3、SO2-3、CO2-3、CH3COO-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CO2-3B.HCO-3C.CH3COO-D.SO2-3

能力提升

6.16.8 g NaHCO3和7.8 g Na2O2在密闭容器中灼烧,充分反应后,将密闭容器保持温度

为500 ℃。最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

A.Na2CO3、Na2O2和O2

B.Na2CO3、O2和H2O(g)

C.Na2CO3、CO2、O2和H2O(g)

D.NaHCO3、Na2CO3和O2

7.①将0.100 L 1.00 mol·L-1的纯碱溶液逐滴滴入0.100 L 1.25 mol·L-1的盐酸中;

②将0.100 L 1.25 mol·L-1的盐酸逐滴滴入0.100 L 1.00 mol·L-1的纯碱溶液中,两

种操作产生CO2的体积比为( )

A.5∶2 B.2∶5C.2∶1D.1∶1

8.[2012·南昌调研] Na3N和NaH都是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都有气体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的阴离子半径都比阳离子半径小

B.与水反应时,水都做氧化剂

C.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D.溶于水,所得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9.[2012·南昌调研]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同时产生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的是( )

A .少量过氧化钠投入AlCl 3溶液

B .Ba(OH)2溶液与(NH 4)2SO 4

C .FeCl 3溶液与NaHCO 3溶液混合加热

D .明矾溶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

10.[2012·济宁期末] 已知A 、B 为单质,C 为化合物。能实现下述转化关系的是( )

A +

B ――→点燃

C ――→溶于水C 溶液――→惰性电极电解A +B

①若C 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 可能是Na

②若C 溶液遇Na 2CO 3放出CO 2气体,则A 可能是H 2

③若C 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显红色,则B 可能为Fe

④若C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 可能为Cu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2012·安徽名校联考] 取一定量的NaOH 溶液通入CO 2后,再继续向该溶液中逐滴加

入0.1 mol·L -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 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K6-1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K6-1

A .原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

B .通入CO 2后所得的溶液溶质成分为NaOH 和Na 2CO 3

C .通入CO 2后所得的溶液中含有2.5×10-3 mol NaHCO 3

D .纵坐标中a 的数值为224

12.[2012·黄冈期末] 25 ℃、101 kPa 下:

①2Na(s)+12

O 2(g)===Na 2O(s) ΔH 1=-414 kJ/mol ;

②2Na(s)+O 2(g)===Na 2O 2(s)

ΔH 2=-511 kJ/mo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B .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C .25 ℃、101 kPa 下,Na 2O 2(s)+2Na(s)===2Na 2O(s) ΔH =+317 kJ/mol

D .①和②产物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

13.有X 、Y 、Z 三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图K6-2

(1)若X、Y、Z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三个反应均为化合反应,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Y、Z两种物质相比,相同的化学键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当由X制取Z的上述两种途径生成Z的量相等时,转移电子数目比为

__________。

(2)若X、Y、Z均为常见化合物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两种短周期元素,0.1 mol/L 的三种物质的溶液pH:Y>X>Z>7,则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Y、Z三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X是单质,Y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盐,

②的反应条件为电解,则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按如图K6-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图K6-3

①实验前应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应该装________(填“盐酸”或“稀硫酸”)。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称________装置(用字母表示)前后质量的变化;

③根据此实验得到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②试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9.5 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19.7 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挑战自我

15.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固体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实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 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________。

A.KCl B.KNO3

C.Na2S D.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解析] 钠投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钠的熔点较低;钠能与水常温下反应,生成NaOH 和H 2,说明钠的还原性很强。

2.D [解析]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所以NaCl 与Na 2CO 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均呈黄色。

3.D [解析] A 项,Na 、Al 同周期,Na 的原子序数小于Al ,其原子半径比Al 大;B 项,反应后无固体残留,说明Na 、Al 完全反应,根据反应:2Na +2H 2O===2NaOH +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知n (Al)≤n (Na);C 项,Na 与CuCl 2溶液中的H 2O 反应生成NaOH ,NaOH 与CuCl 2反应生成Cu(OH)2沉淀,CuCl 2量多时,Al 与CuCl 2反应而析出Cu ;D 项,

根据Na ~12H 2,Al ~32

H 2,放出H 2越多说明Al 的质量分数越大。 4.C [解析] 解决此题关键要掌握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异同,特别是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两者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无法鉴别,而加BaCl 2溶液,现象不同,仅Na 2CO 3与BaCl 2反应中有BaCO 3沉淀生成。

5.C [解析] Na 2O 2与H 2O 反应后生成O 2和NaOH ,O 2氧化SO 2-3,使之减少,NaOH 与HCO -3

反应生成CO 2-3,CO 2-3的量增加, HCO -3的量减少。

6.B [解析]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168 18 44

16.8 g 1.8 g 4.4 g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156 88

7.8 g 4.4 g

生成的CO 2恰好与Na 2O 2反应,B 项正确。

7.A [解析] 纯碱与盐酸反应时,操作顺序不同反应进程也不同。

操作①:纯碱滴入盐酸中,发生反应: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生成的CO 2与盐酸用量有关:n (CO 2)=12n (HCl)=12

×0.100 L ×1.25 mol ·L -1=0.062 5 mol

操作②:盐酸滴入纯碱中,发生反应:Na 2CO 3+HCl===NaCl +NaHCO 3①

NaHCO 3+HCl===NaCl +CO 2↑+H 2O ②

则反应①消耗盐酸:0.100 L×1.00 mol·L -1=0.100 mol

生成0.100 mol NaHCO 3,过量盐酸(0.025 0 mol)与NaHCO 3反应生成0.025 0 mol CO 2,所以:n (CO 2)①∶n (CO 2)②=0.062 5∶0.025 0=5∶2。

8.D [解析] A 项,Na 3N 中氮离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B 项,Na 3N +3H 2O===3NaOH +NH 3↑;NaH +H 2O===NaOH +H 2↑,其中Na 3N 与水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 项,Na 3N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氯化铵两种盐;D 项,两种物质溶于水都生成NaOH 。

9.C [解析] A 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NaOH 与AlCl 3反应生成氢氧化

铝白色沉淀;B 中生成了NH 3和硫酸钡白色沉淀;C 中Fe 3+和HCO -3水解互相促进进行到底,生

成Fe(OH)3红褐色沉淀;D 中Al 3+和HCO -3水解互相促进进行到底,生成的是CO 2和氢氧化铝沉

淀。

10.B [解析] ①电解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得到Na ,不正确;②A、B 分别是H 2、Cl 2符合题意,正确;③由题意可知A 、B 为Fe 和Cl 2,但是电解FeCl 3溶液不能得到铁单质;④若A 、B 分别是Cl 2、Cu 符合要求,电解CuCl 2溶液,可以得到这两种单质,正确。

11.C [解析] 由于盐酸逐滴滴入到碳酸盐中的反应为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NaHCO 3+HCl===NaCl +CO 2↑+H 2O 。从图像中分析可以发现0~25 mL 段消耗的酸的体积小于生成气体的酸的体积的50 mL ,所以可以得到溶质的成分是NaHCO 3和Na 2CO 3的混合物,且根

据消耗酸的体积可以判断出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2.5×10-3 mol ,C 正确;其中纵坐标a 的数值为112 mL 。

12.A [解析] 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等量的钠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相等,A 项正确;高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 2O 2,B 项错误;C 项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求得的ΔH =-317 kJ/mol ,不正确;D 项①和②的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均为1∶2,不正确。

13.(1)Na 2O Na +[∶O , ∶O , ∶]2-Na + 离子键 2∶3或3∶2

(2)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CO 2-3+CO 2+H 2O===2HCO -3

(3)2NaCl +2H 2O=====电解2NaOH +Cl 2↑+H 2↑(或其他合理答案)

2Na +2H 2O===2Na ++2OH -+H 2↑

[解析] (1)由焰色反应均为黄色知它们均含有钠元素,由化学反应类型知X 是钠、Y 是Na 2O 、Z 是Na 2O 2;生成1 mol Na 2O 2时,途径③转移2 mol 电子;另一种途径生成1 mol Na 2O 时转移2 mol 电子,再转化为Na 2O 2时又转移1 mol 电子,共转移3 mol 电子。

(2)由转化关系及pH 的大小关系知,当X 、Y 、Z 分别为Na 2CO 3、NaOH 、NaHCO 3时符合条件。

(3)由Y 的用途知其是NaCl ,故X 是钠、Z 是NaOH 。

14.方案一:(1)保证NaHCO 3全部分解

方案二:(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稀硫酸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进入C 管被吸收 ②C

③A 、B 装置中存在较多的CO 2, 未被C 吸收

方案三:(3)①玻璃棒

②取少量滤液,再滴加BaCl 2少许,如无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③55.8%

[解析] 方案二是测CO 2质量,用盐酸时会挥发出氯化氢,影响CO 2的测量。要准确测量CO 2的质量,必须将装置中产生的CO 2全部吸收。

方案三 设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x ,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y ,可得:

?????106 g ·mol -1x +84 g·mol -1y =9.5 g (质量守恒)x +y =0.1 mol (碳原子守恒)

解得x =0.05 mol ,y =0.05 mol 。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0.05 mol ×106 g ·mol -19.5 g

×100%=55.8%。 15.(1) NaN 3 Na +[∶O , ∶]2-Na +

(2)Na 2O +2CO 2+H 2O===2NaHCO 3

(3)6Na +Fe 2O 3=====高温隔绝空气3Na 2O +2Fe 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

(4)D

(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 2CO 3或NaHCO 3或Na 2CO 3与NaHCO 3的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生成物,加热至恒重,若试样无失重,则为Na 2CO 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测为NaHCO 3或Na 2CO 3与NaHCO 3的混合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推断以及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甲溶于水,可知甲中有钠元素,化合物甲受热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则乙为单质钠,甲为NaN 3;红棕色固体中含有铁元素,猜测为Fe 2O 3,钠在高温隔绝空气条件下与Fe 2O 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Na 2O(丙),Na 2O 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生成Na 2CO 3,符合题意。(2)若转化为NaHCO 3,则方程式为Na 2O +2CO 2+H 2O===2NaHCO 3;(4)Fe 2O 3的作用是将Na 氧化为Na 2O ,防止产生危害,所以CuO 可以;(5)检验Na 2CO 3和NaHCO 3的方法有:①固体:加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产

生,则原固体为NaHCO3。②溶液:加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不能用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有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为Na2CO3溶液。③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检验。

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快速入门操作指南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快速入门指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目录 导读 (3) 第一章如何登录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5) 第二章栏目设置 (6) 第三章教师工作室介绍 (8) 3.1成果展示 (8) 3.2资源分享 (8) 3.3教师工作室的搜索 (8) 第四章网络资源存储功能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我的文档 (11) 4.2 我的备课本 (13) 4.3 直达班班通课堂 (16) 第五章教学教研应用功能介绍 (18) 5.1教研应用功能 (18) 5.2课件制作工具 (21) 第六章空间应用功能介绍 (24) 6.1 日志 (24) 6.2 相册 (24) 6.3 好友 (25) 6.4 说说 (25)

导读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近期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按照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统一部署,初步建成汇聚、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通过引进、整合、征集、购买和制作等方式,建立公益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平台汇聚呈现合作资源提供商以及教师上传的有偿资源、应用以及服务,构建资源超市有偿交易平台,支持用户持有积分进行使用。平台充分利用教师常态化教学教研的成果,建立资源共享、审核、遴选、评估、反馈等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生态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能便捷地调用平台资源,提高资源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为每位教师、教研员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并提供丰富插件化的应用,方便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构建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年轻骨干教师,在工作室中开展教学研讨、在线答疑,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实现开放互通。通过省级实施方案制定的统一建设标准,构建开放平台,实现各级平台与空间的互联互通;通过集中建设和统一部署,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化共享。 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应用。平台提供智能语音播报服务,实现有声阅读教学内容、教育动态、教学心得等信息,让教育信息有声化;平台利用语音识别和音视频检索等技术,支持用户通过语音命令代替录入文字实现资源检索资源、互动交流,并实现快速准确地定位到需检索内容在音视频资源中的具体位置,丰富用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信息管理员和班级管理员操作流程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信息管理员和班级管理员操作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校信息管理员与班级管理员操作手册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4年4月 一、学校管理员操作入口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进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点击右上角登陆按钮,在弹出页面输入下发的学校信息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登录平台。 进入个人空间,在页面左侧找到“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可以在此处进行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管理。 二、学校信息管理员操作流程 1、学校管理 1-1、基本信息 点击学校管理,可以对学校的名称和区域等基本信息进行修改。 1-2学校风采 点击学校风采,可以对已经上传的学校风采图片进行查看、编辑和删除,或者上传最新的学校风采照片。 2、班级管理 点击班级管理,可以查看目前学校已有的班级名称、所在年级和该班级已注册的学生数量,同时可以新增、修改、删除班级信息,批量导入和导出学生账号,添加学生。 2-1、查看班级信息

点击查看,可以查看班级名称、学段、入学年份和备注信息。 2-2、修改班级信息 点击修改,可以修改班级名称、学段、入学年份和备注信息。 2-3、批量导入学生账号 点击“批量导入学生账号”,下载学生信息收集模板,填入需要填写的如姓名、学籍号等信息后,重新将模板导入学生所在的班级,即可完成导入工作。 2-4、新增班级 学校信息管理员在发现班级缺失的情况可以在班级管理页面新增班级。 新增班级需要填写班级名称、学段、入学年份和完善班级备注,点击确定可以创建成功。 2-5、添加学生 点击添加学生,可以将班级内已有的学生移出目前所在班级,也可以将目前不在班级内的学生移入到本班级内。 3、教师管理 在教师管理页面,可以通过姓名、身份证、年级和学科等搜索项,精准搜索本校已注册的老师,查看其账号、姓名、学科、年级、是否为班主任等基本信息,同时可以对老师账号进行编辑、冻结、重置密码、删除等操作。 3-1、查看教师信息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作者:周翠玲 工作单位濉溪县小湖学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授课教师:周翠玲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8日第1 节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七(1)班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会用图示法分析行程问题;能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图示法对分析行程问题的优越性,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应用数学意识,自觉反思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运用图示法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教学难点: 从行程问题中,准确地分析寻找出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问题:甲、乙两站相距36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8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160公里。两车从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思考探讨: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种类型的问题中,有哪些基本量?你是否知道这些基本量的关系?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吗? 3、这道题目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用我们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可以吗?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主动举手回答,师生共同评析,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评析自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板书课题) (通过情境问题,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讨,这些问题过渡自然,却又层层递进,将学生引入到思考的海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式; 2、熟练的了解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并能仔细审题,理解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关键词的含义;

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快速入门操作指南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快速入门指南 []

目录 1 3 6 8 8 1 4 4 4 5 5

导读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近期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按照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统一部署,初步建成汇聚、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通过引进、整合、征集、购买和制作等方式,建立公益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平台汇聚呈现合作资源提供商以及教师上传的有偿资源、应用以及服务,构建资源超市有偿交易平台,支持用户持有积分进行使用。平台充分利用教师常态化教学教研的成果,建立资源共享、审核、遴选、评估、反馈等机制,构建优质资源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生态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能便捷地调用平台资源,提高资源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为每位教师、教研员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并提供丰富插件化的应用,方便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构建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年轻骨干教师,在工作室中开展教学研讨、在线答疑,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实现开放互通。通过省级实施方案制定的统一建设标准,构建开放平台,实现各级平台与空间的互联互通;通过集中建设和统一部署,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化共享。 实现教育教学创新应用。平台提供智能语音播报服务,实现有声阅读教学内容、教育动态、教学心得等信息,让教育信息有声化;平台利用语音识别和音视频检索等技术,支持用户通过语音命令代替录入文字实现资源检索资源、互

动交流,并实现快速准确地定位到需检索内容在音视频资源中的具体位置,丰富用户检索资源的范围和效率,真正做到优质资源触手可及;运用智能语音分析技术,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音频)的合法性进行有效监控;基于大数据分析,依靠优质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以及针对用户行为、资源应用的智能分析和预测,向用户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服务人群: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教研员、学生及学生家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