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雀教学设计修订稿

山雀教学设计修订稿

山雀教学设计修订稿
山雀教学设计修订稿

山雀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山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三、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继续阅读课文。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山雀名师教案

山雀名师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山雀》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山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雀、取、肯”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等7个生字,掌握“山雀、耐心、附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寸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新人教版

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 教学准备教师: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 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 学生思考、回答。 二、发展阶段 1、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 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基本形体的切挖》教学反思 《基本形体的切挖》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造型表现能力,教学中,先由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基本形,复习基本形体,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体与基本形体的关系,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特别是媒材的新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兴趣持久。可以说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激发学生对媒材、对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开拓。我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的观察到了什么是“切”,什么是“挖”,帮助学生总结出了概念。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概念,认识了一个物体与基本形体必然的联系,一个物体的形体是有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从这个联系上,学生能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即艺术的演示,进而理解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切挖体验的前期,我着重强调了关于安全用切挖工具的问题,交待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把左手放到切挖工具运动的方向,安全起刀。不要随意走动,以免推碰到别人,以免发生意外。通过学习及实践,学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四、收拾整理 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 适当了解下节课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教案修订稿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 形象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一课塑造良好形象增添我们的魅力 课型讲授课 教学目标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收集有关个人礼仪方面的格言警句或典型的事例,制作幻灯片。 2.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个人礼仪有关的资料;思考能够展示中学生风采的个人礼仪规范,做好表演的准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作为一名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言语不当……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心,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生活、求职、工作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如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怎样? 【教学过程】 活动一:礼仪的重要性 材料二教材第5页(注:本产品教材所注页码均以彩色版教材为准,与黑白版教材页码略有不同)三个镜头。 引导学生思考:看了这两段材料,同学们有何认识为什么国际奥委会要剥夺阿布拉哈米安的奥运会铜牌三个镜头中的三位同学展现的各是什么形象导致三位同学不同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些材料表达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讲究个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流露,是我们具有良好道德的表现。 板书:一、个人礼仪是我的一张名片 感到很奇怪,大惑不解地问:“老头儿,你们这里真奇怪,路程讲‘丈’而不讲‘里’”老人冷冷地回答:“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因为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之后,就再也不讲礼(里)了。”这人听了之后,十分羞愧,无言以对。 平时我们接触一个人,给我们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就是他的个人礼仪。讲究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个人礼仪也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尊为“礼仪之邦”。不少经典着述中,有很多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所谓礼仪,分开来讲,礼者,礼也,即对待别人的礼节;仪者,式也,即尊重别人的仪式。“礼”与“仪”乃一硬币之两面,不可分开。礼在内,仪在外,从一定意义上讲,礼是做人之根本,仪是行世之方略。 过渡语:既然个人礼仪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个人礼仪来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 板书:二、展示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 材料一小王是某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前夕,她在学校参加了某大型企业的招聘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一星期后,她幸运地接到了这家企业的面试通知,小王非常高兴。为了给应聘单位留下好印象,她特意买了一套新潮的时装,并做了一个新潮发型,兴冲冲前往面试。见面时,小王发现主考官用异常的眼光看自己,感觉很不自在,结果小王意外落选了。 一位人事总监说:“我认为你不可能仅仅由于戴了一条领带而取得一个职位,但是我可以肯定你戴错了领带就会使你失去一个职位。” 材料二教材第6页谢娜的事例。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一中小王为什么会落选材料二中的谢娜凭什么被实习单位优先录用人事总监的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这说明成功是从一丝不苟的仪容仪表开始的。整洁、得体、美观、高雅的仪容仪表,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好感,获得成功;脏乱、不当、丑陋、俗气的仪容仪表,带给我们的只能是轻视、反感直至失败。

山雀教学设计20

5山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2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进入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出示课件,请学生读单元导读内容。出示1、单元主题:人与自然。2.单元目标:善于观察,用心思考。 引入: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要认识很多的动物朋友。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山雀》,跟老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1.师:同学们见过山雀吗?(没见过;见过:见过的同学说说它长什么样子。) 2.师:老师这儿有一张山雀的图片,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同学生通过观察说说山雀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来认真观察山雀,谁来说说它的样子;看看这张图片猜猜山雀在干什么?)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查,识字学词 1、初读课文。(师:今天我们通过一篇课文认识一下山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检查预习,识字学词。(师:读课文时同学们遇到了生字新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1)、指名认读,评议。(2)、齐读词语。下面同桌互读。(3)、男生女生互读、开火车读词。(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绕”。先同桌互学,再重点指导。当堂练习组词、书写。 3、再读。同桌合作,一人一段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山雀是什么的样子的?从文中找找看,请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反馈,读句子。板书:样子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师:长相可爱,小巧玲珑的山雀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填空。(师:同学们记住山雀的样子了吗?如果不看书能不能说出山雀的样子呢,哪位同学能给这段话来填空。)说“瓦灰色”一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小山雀的?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指名反馈,评议、补充。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修订稿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学前教育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艺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王晓阳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 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婴幼儿心理特征 (二)婴幼儿语言特征 四、授课时长 两课时 五、授课方式 讲授、自主练习 六、教学进程及内容 (一)引入 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山雀名师教案

《山雀》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山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雀、取、肯”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等7个生字,掌握“山雀、耐心、附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

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寸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1、教师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山雀的样子。

小学舞蹈课教案课程

小学舞蹈课堂形体训练实施计划 每个人的身体都或多或少有不匀称性、不对称性及不协调性,而为了纠正这些先天的缺陷,只有通过后天的形体训练来弥补。由于形体健美练习的多样性,决定它对身体影响的全面性。可以改变和调整原始姿态,培养小学生美的意识。形体实验是为了改变和调整身体的原始姿态,培养小学生美的意识为目的。 根据“入门早抓形”的原则及儿童的接受能力,以7、8岁开始训练较为适宜。通过上学期对一、二年级开设 了形体训练课程,使同学们在身体上、气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现在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制订新的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 2、增强少年儿童道德、礼仪、规范、仪表美的意识。 3、增强少年儿童自信和勇敢精神,培养良好气质和健美体态,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 4、发挥少年儿童潜能,发掘艺体方面有潜质的苗子,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5、促进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二、本课特色 本课通过各种训练手段用以改善形体的状态,提高人体良好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基本素质训练。形体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而且能显着地发展柔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及相关部位的肌肉力量,塑造优美的形体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对于少年儿童正常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又感情地进行活动,能够随着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以及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表演,寓教育于形体训练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集体主义、行为规范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形体训练活动中享受到美和欢乐。 1、开学的一个月之内,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较差,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等内容顺利完成。 2、学生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通过形体训练提高身体的支撑力量和柔韧性,为塑造良好的身体外形、提高形体的控制力打下良好的基 4、培养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表达自我、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塑造形体美的同时,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课的构思 1、激发兴趣,活跃情趣:通过基训练习,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可先给学生上一堂欣赏课,利用自身的姿态给学生

形体课教案(修订稿)

形体课教案 任课老师:邓秋 一、总目标 通过在小学开设舞蹈形体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能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学生发展目标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二)、本学期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姿态美”为主。 三、教师发展目标 1、对于教师来讲,提高合理选择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准确定位编排教 学内容的能力,并且要注意由浅入深,选择正确合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2、给学生教学的同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体态,塑造健美的体型。 3、感受美、培养美、创造美。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纠正学生不良的体态,规范身体的基本姿态,培养端正的仪表,塑造健美的体形。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通过教师示范感受形体美、姿态美、音乐美。 2、通过学生模仿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通过生生互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形体课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培养学生各类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营造健康优雅的艺术氛围,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 4、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5、培养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五、具体课程内容 1、基本姿态练习:人的基本姿态指:坐、立、行、卧。通过训练,改变诸多不良体态,显示体态端正与高雅,挺拔有气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对人体的头、肩、胸、腰、腹、腿等部位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支撑能力和柔韧性。 3、基本形态控制练习:通过徒手、把杆、形体姿态大量的动作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体动作的灵活性。

公开课《徒手操》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公开课《徒手操》教案 酒泉市西大街小学汪浩 教材1、徒手操年级五年级场地 器材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对徒手操的动作概念。 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做操的节奏感、韵律感。 发展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初步具备创编徒手操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反映出 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篮球场地 重点难点教材分析重点:学会如何让把单个动作串联成组合动作。 难点:初步学会如何创编徒手操。 教材分析:徒手操是体操中最基本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正确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节奏感、韵律感,增进合作互助,组织纪律,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它的特点是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传统的徒手操练习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本课通过学生自己创编的形式来完成徒手操的教学,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并且在发展学生柔韧、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方面都有所帮助。 课的结构时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与要求次 数 时 间 强 度 开 始部分2 分 钟 1、体育委员按照教师的要 求带领学生以六路纵队整齐 地进入操场。 2、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 查人数和服装,向老师汇报。 3、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 容,安排见习生活动。 学生队形: ×××××××××× ×××××××××× ⊙ 1、学生精神饱满。 2、听从体育委员的调遣。 3、见习生做好老师的助手。 2 小 准 备部分5 分 钟 1、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性 的准备活动。 游戏《脚下生风》方法:分 人数相等的六组,每组学生手 挽手,两脚同时以脚跟或脚掌 为轴所做的连续向左(右)移 动动作,看哪组先到终点。 准备活动队形: ×××××××××× ×××××××××× ×××××××××× ×××××××××× ▲ 5 中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形体课教案完整版整理

形体课教案 一、总目标 通过在小学开设舞蹈形体课,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舞蹈美,体验舞蹈美,并能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学生发展目标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二)、本学期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姿态美”为主。 三、教师发展目标 1、对于教师来讲,提高合理选择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准确定位编排教 学内容的能力,并且要注意由浅入深,选择正确合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2、给学生教学的同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体态,塑造健美的体型。 3、感受美、培养美、创造美。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纠正学生不良的体态,规范身体的基本姿态,培养端正的仪表,塑造健美的体形。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通过教师示范感受形体美、姿态美、音乐美。 2、通过学生模仿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通过生生互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形体课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形体表现力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培养学生各类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优雅的形体气质。 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营造健康优雅的艺术氛围,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 4、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5、培养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五、具体课程内容 1、基本姿态练习:人的基本姿态指:坐、立、行、卧。通过训练,改变诸多不良体态,显示体态端正与高雅,挺拔有气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2、基本素质训练:通过对人体的头、肩、胸、腰、腹、腿等部位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支撑能力和柔韧性。 3、基本形态控制练习:通过徒手、把杆、形体姿态大量的动作训练,进一步改变身体形态的原始状态,逐步形成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体动作的灵活性。

中职美术教学计划修订稿

中职美术教学计划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中职美术教学计划美术教学是幼师学生为将来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幼师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幼师美术教学课应密切联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际,,注重学生的美术理论的学习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本学期开设了简笔画教学与手工制作,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学期的简笔画内容共有八章,依次是:怎样认识、理解和掌握简笔画;静物简笔画;植物简笔画;景物简笔画;动物简笔画;人物简笔画;简笔画的材料工具及使用方法;儿歌、儿童故事简笔画创编。 手工教材内容共有七章,依次是:平面构成;图案;纸工;综合材料的应用;泥塑、幼儿园环境布置;外国美术欣赏。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简笔画的在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师学生深层次地明确了解简笔画在将来从事的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与掌握简笔画

的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心理知识;掌握各类不同简笔画的表现方法与技巧;会根据儿歌、儿童故事进行简笔画的创编活动,为以后从事幼儿美术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手工制作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手工教学使学生了解手工工具和材料,初步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通过学习增强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掌握几种手工艺制作技巧,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手工制作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训练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极好方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手工课程要以绘画知识为基础,学生能把绘画中的形体与色彩知识充分利用到手工的各种材料中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严格、细致、准确、有毅力、有计划等工作习惯和作风。手工是绘画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学法又是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以后的幼儿园工作的作用也非常实际,学生可通过对手工艺的学习,体验手工过程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分析: 简笔画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学生对人物简笔画的各种表现方法与各种造型、特别是人物简笔画的精神面貌、动作神态的表现为本学期简笔画的一大难点。综合运用各类简笔画进行儿童故事、儿歌的绘画创造活动也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所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山雀》教学设计

《山雀》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明了主题: (一)、请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及相应的泡泡框中的内容,提炼其中的信息。 (板书:单元主题:动物故事单元训练目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二)、在本单元,我们将要认识哪些动物朋友呢?(归纳) 【设计意图】:本册教材的编排单元主题明确,所选内容均围绕主题。而五课是二单元的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单元导读进行解析可以带领学生纵观一个单元,明了自己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面对具体的学习。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二)、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设计意图】: 对于可能只在电视节目中见到过山雀的孩子们来讲,鲜活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直观的动物形象为他们提供了遐想的依托,使恣意想象成为可能。由此,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时,他们头脑中的画面感会更强。之后的自由朗读环节又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出口。去除各类要

优品课件之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 教学要求 1.产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提高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3.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山雀 的一只眼睛里进了灰尘?。我想把灰尘取出来,这时另一只眼睛也进了灰尘。[句导读:开篇就写眼睛进了灰尘,很能激起人的好奇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从而引起下文,寻找灰尘的来源。] 段导读:写“我”的眼睛里进了灰尘。 这才发现,风朝?我这边吹来一些锯(jù)末,锯末按风向在地上 落了一行[háng]。肯定是有谁在上风头锯木头。[句导读:是谁在锯木头呢?又是一个疑问,继续吸引读者往下读。][①“我”找到灰尘的来源了吗?是什么?] 段导读:写“我”断定是谁在上风头锯木头。为下文看见小山雀作了铺垫。 顺着这锯末铺成的白色小路朝上风头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záo)?枯树干,从烂木头 里找虫子吃。[②锯末是怎样产生的?]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wǎ)灰色的,白色的两颊(jiá)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bān)?。[句导读:抓住“瓦灰色”“白色的两颊鼓鼓的”“几个黑斑”这几个主要特征来 描写小山雀的外貌。]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 [③“我”为什么要用望远镜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zhǎng)堵住了窟窿(kū long)。[④“悄悄地”“绕”“偷偷”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⑤小山雀为什么装死?] 段导读:写“我”发现两只山雀,并把其中一只堵在树洞里。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写“我”是怎样发现两只山雀的。 一只山雀落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不时尖叫几声。[⑥“两三步远”“不时尖叫几声”分别说明了什么?]可以猜(cāi)想到,它是在劝告它的朋友,要尽[jǐn] 可能老实一些躺在那儿:“你躺在那儿别出声,我在他旁边尖声叫唤,

小学形体课教案第1课

小学形体课教案第1课 (水平二 第二学期)学习主题:俯卧两头起练习知识技能1、形体练习:俯卧两头起练习2、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学习目标运动参与:学生能在练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完成动作情况预计优良 运动技能:能掌握动作要领,进行积极创编,并烂熟运用。 练习密度预计35%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节奏感。平衡心率预计125/分钟 心理健康: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创新。心率指数预计145/分钟 社会适应:与同伴齐心协力取得胜利。心理负荷预计注意力集中 重点上体和双腿尽量抬高成最大反背弓情绪状态 优良 难点掌握协调性和肌肉用力分配。意志表现 认真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拓展能力 自主体验舒徐身心课的内容1、 课堂常规集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2、 反应练习1、 形体练习:俯卧两头起练习重点:上体和双腿尽量抬高成最大反背弓难点:全身协调用力。2、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重点:掌握游戏方法1、放松活动2、总结3、归还器材,师生再见,下课教师活动1、

集队做到“快、静、齐”;宣布本课内容:①形体练习②游戏2、 反应练习:四列横队①坐②趴 ③蹲 ④跳 ⑤站 ⑥躺1、组织:四路纵队教法:①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②请几位做的好学生表演。③集体做动作。④分组比赛。2、组织:成圆圈站立,中心5~6名学生教法:① 讲解、示范游戏方法和规则。②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游戏。③ 让学生充分体验游戏欢乐。1、 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表扬好人好事。2、 归还器材,师生再见。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组织整队并报告人数。2、练习。1、观察动作,积极模仿。2、相互点评,认真练习。3、能及时检查自己动作,进一步掌握动作的正确性。1、认真听取游戏规则。2、认真思考,明确游戏方法和规则。3、积极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4、享受游戏的喜悦。1、学生学习,体会。2、学生练习。要求精神饱满、队形整齐;情趣高涨、反应灵敏。通过分组练习及比赛,体验俯卧两头起练习动作的协调性和肌肉用力分配。积极参与,并注意游戏安全。身心放松。组织形式练习负荷小大中小 场地器材教学反思 小学形体课教案第2课(水平二 第二学期)学习主题:手臂波浪练习知识技能1、形体练习:手臂波浪练习2、游戏:“钻地道”学习目标运动参与:完成动作情况预计优良

《造型基础》教学大纲

《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2010年修订 课程名称:商业插画 教学对象:适用建筑装饰专业专业,学制三年 学时:总学时60,(实践学时50、理论学时10)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造型基础》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后续许多课程的基础平台课程。是让学生用最简单的工具将物体或空间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述,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的基础训练,学会用图形的语言对物体和空间进行分析和表述;培养学生对造型结构、空间结构、尺度比例具有理性分析能力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提升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视觉审美、技术图解和表述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认识设计素描(2学时) 1.教学目的 本章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素描,什么是设计素描。了解设计素描的发展和分类,理解设计素描与设计的关系。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兴趣,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拓展艺术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设计所需的创造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什么是素描,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与设计 (2)教学难点 设计素描与设计 3.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图片欣赏法 4.教学内容: (1)设计素描与素描 (2)设计素描与设计 (3)设计素描的发展与教学内容

了解:素描的分类 理解:设计素描的发展,设计素描的基本内容 掌握:素描的概念,如何培养设计所需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培养设计表达能力 第二章结构素描(22学时) 1.教学目的 结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其围绕着对自然物象的研究与表现,并以此培养学生造型的基本技能。结构素描注重对事物构造原理的把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表现方法,是学习后续内容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其学习任务是研究几何石膏和静物的基本构造,包含物向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物体的造型特征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结构素描能够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锻炼对形体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构图,透视,比例,空间,形体结构分析与表现 (2)教学难点 透视,比例,空间 3.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图片欣赏法、实践法、交流讨论法、作业点评法 4.教学内容: (一)观察与构图 (二)透视、比例与空间 (三)形体结构分析与表现 了解:什么事结构素描 理解:透视术语(视点、画面、物体、基面、基线、视平线、视中线) 掌握:观察的方法,构图法则,结构素描基本画法,空间关系,透视与比例 第三章明暗素描(20学时) 1.教学目的 明暗素描是素描表现技法之一,是造型表现的重要基本技能。明暗素描重在通过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结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对物体结构的理解和进一步解决如何表现对象的比例、结构、体积、空间及相互关系,多个物体组合及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云岗中学:夏明香 2010.4 教材分析: 《空山鸟语》是北京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灵秀飘逸,充满诗情画意。在品析语言和体会感情方面是很好的教学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通常是死记硬背的,难以结合语境来深刻理解,也就难以理解本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对句子的分析更是无从下手,通过本课学习,令学生在初步掌握理解品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再据此感受并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本文学习中,朗读是很重要的体会方法,应用范读令学生体会散文的朗读方法,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作者在状物写景中蕴含的微妙情思。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往往会触动我们的心弦,那么是什么样的声音触动了台湾大作家郭枫的心怀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空山鸟语》,品味优美的文字,浏览空山、聆听鸟语、感受真情!(出示课题) 二、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鸟语,悟真情 (音乐:林中鸟叫和轻柔的钢琴曲。) 1----4段,5段,6段,7段,8—10段 三、品读文章,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1、“空”——什么是空山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将它换成大山、深山行不行? ——强调了山的幽深,寂静(第二段)。 追问:为什么有“鸟语”的还是“空山”呢?有一句诗特别能表现这种感觉,是哪一句呢? 王籍《入若邪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婉转的鸟鸣更能体现山的幽深。2、“语”——为什么要说鸟语,而不说鸟鸣、鸟啼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呢? 语言,表现了一种交流的作用,是要人懂的,而不只是鸣叫。作者觉得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由此可见作者是很喜爱鸟儿的声音的。 在文中有一句话特别能够表现作者对鸟儿鸣声的喜爱-------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3、展示学生问题:既然写“空山鸟语”,那么,段2为什么要写山上其他的美丽的风景?(段2还写到哪些风景?)板书 明确: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衬托作者对鸟鸣的喜爱。 4、迅速浏览3---5段 品析感悟: 段3”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本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段4为什么又问一遍? 段4:“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而段5又说“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是否矛盾? 明确:过渡,开启下文) 明确:反复,强调,引起读者注意。强调人能和大自然心灵相通。 明确: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是指大自然中的事物,并不是所有的人。 人不一定能听懂,指的是有的人能听懂,有的人不能听懂。 将自己的心灵紧贴山的心灵的人能听懂,制造出自己的桎梏,将自己套牢的人不能听懂。 四、重点品味三幅鸟鸣图,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文中对红喙小鸟、山雀、鹧鸪的描绘宛如三幅优美的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生选取5—7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状物中所蕴含的微妙情思。 根据生回答情况相机提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一)例如段五: 1、“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品析:“朝来”如何理解? 什么是谛听?——与前文“用大半天时间”呼应。 作者用大半天时间来“谛听”,表现了什么情感? ——作者对鸟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