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法假设开发法

成本法假设开发法

成本法假设开发法
成本法假设开发法

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从卖方的角度看,是()。

A、替代原理

B、生产费用价值论

C、预期原理

D、收益理论

2、成本法特别适用()的房地产估价。

A、收益小和发生交易少

B、收益大和发生交易少

C、收益小和发生交易多

D、收益大和发生交易多

3、用成本法评估某宗房地产的价格时,应选取()成本作为评估依据。

A、该宗房地产的实际

B、类似房地产的客观

C、类似房地产的最高

D、类似房地产的最低

4、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增加()房地产的价格。

A、必定提高

B、必定降低

C、不一定提高

D、不一定降低

5、用成本法评估新开发土地价格的基本公式为:新开发土地价格=取得待开发土地费用+()+正常利税

A、拆迁安置补偿费

B、基础设施建设费

C、公共配套设施费

D、开发土地所需费用

6、取得某3平方公里成片荒地的价格为500元/平方米,将其开发成熟地的费用为500元/

平方米,税利为可转让熟地价格的15%,其可转让土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则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的平均单价为()元/平方米。

A、1765

B、1150

C、1725

D、1500

7、用成本法评估新建房地产价格的基本公式为:新建房地价格=土地成本+()+正常利

润。

A、拆迁费用

B、建造成本

C、公共设施建设费用

D、市政设施建设费用

8、新建建筑物价格=()+建造成本+正常利税

A、征地费

B、拆迁安置补偿费

C、地价款

D、零

9、某写字楼刚建成,其建筑造价实际为1000万元,建筑面积为5000㎡,其基地的现时市

场价格为600万元,附近类似写字楼(包含土地和建筑物)的现时市场价格为2800元/㎡,则该写字楼中建筑物的合理市场价格应为()万元。

A、800

B、900

C、1000

D、大于1000

10、某宗土地取得成本为1000万元,开发成本为1500万元,管理费用为75万元,销售费

用为3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2%,则开发利润为()万元。

A、180.0

B、300.0

C、309.0

D、313.2

11、开发利润与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价值之比为()。

A、投资利润率

B、成本利润率

C、销售利润率

D、直接成本利润率

12、估价上的折旧注重的是()。

A、原始取得价值的减价修正

B、原始取得价值的摊销与回收

C、重置价值的摊销与回收

D、价值的减价修正

13、某住宅小区附近新建了一座酿酒厂,由此引起的该住宅小区房地产价值贬损属于()。

A、物质折旧

B、功能折旧

C、经济折旧

D、会计折旧

14、由于消费观念而导致的建筑物折旧是属于()折旧。

A、物质

B、有形

C、经济

D、功能

15、折旧求取的方法可归纳为()等三类。

A、直线法、实际观察法、成新折扣法

B、年限法、直线法、成新折扣法

C、年限法、实际观察法、成新折扣法

D、年限法、直线法、实际观察法

16、甲房地产的建筑物建于1993年,乙房地产的建筑物建于1998年,假定该两宗房地产的

产权、建筑结构、装修、面积等各项条件相同,若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2001年该两建筑物的年功能折旧额并加以比较,则()。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C、甲等于乙

D、难以判断

17、建筑物估价中耐用年限通常指()。

A、物理耐用年限

B、建筑物消亡的年限

C、经济耐用年限

D、已使用年限

18、在建筑物的估价中,决定建筑物价格的最基本因素是()。

A、建筑成本

B、原始成本

C、重置成本

D、标准成本

19、用成本法估价时,房屋现值等于()。

A、房屋重置价×成新率

B、房屋重置价一年折旧额×尚可使用年限

C、房屋重置价一年折旧额×耐用年限

D、房屋重置价一年折旧额

20、已知建筑物重置价格为800元/㎡,建筑物已使用10年,折旧率为0.012,若按直线折

旧法计算,则该建筑物的现时单价是()元/㎡。

A、717

B、704

C、714

D、724

21、已知建筑物重置价格为800元/平方米,建筑物已使用10年,折旧率为0.012,若直线

折旧,则该建筑物的现时单价是()元/平方米。

A、800

B、640

C、704

D、720

22、某建筑物,经实地勘察预计尚可使用30年,无残值。该类建筑物的耐用年限50年,则

该建筑物的成新率为()。

A、40%

B、60%

C、50%

D、67%

23、某办公楼经过更新改造后,其实际成新率通常()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出的成新率。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无法判断

24、某建筑物已使用8年,经实地勘察,估计尚可使用32年,残值率为5%,则该建筑物的

成新率为()。

A、76%

B、80%

C、81%

D、84%

25、一厂房建成后8年被改造为超级市场,并补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土地使用权出让

年限为40年,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为50年,则计算该建筑物折旧的经济寿命应为()年。

A、40

B、42

C、48

D、50

26、同一建筑物若使用性质不同,其年折旧额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一般生产用房、腐蚀性生产用房、非生产用房

B、非生产用房、一般生产用房、腐蚀性生产用房

C、腐蚀性生产用房、一般生产用房、非生产用房

D、非生产用房、腐蚀性生产用房、一般生产用房

27、建筑物的寿命有自然寿命和经济寿命之分,该两者的长短关系有()。

A、自然寿命≥经济寿命

B、自然寿命≦经济寿命

C、自然寿命=经济寿命

D、无关

28、某商业大楼建造期2年,建成8年后补办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土地使用年限为40

年,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为35年,评估时该建筑物的折旧年限应取()年。

A、35

B、45

C、48

D、50

29、某建筑物,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该类建筑物的耐用年限N与该建筑物的经过年数t、尚

可使用年数n之间的关系为()。

A、N=t+n

B、N

C、N>t+n

D、ABC都可能

30、某建筑物重置价格为C,残值率为0,正常使用的耐用年限为N年,现已使用了t年,

经估价人员观察判断剩余经济寿命n年,以直线法计算折旧总额的最适宜公式为()。

A、

n

N

C

?

B、

t

t

n

C

?

+)

( C、

t

N

C

?

D、

)

(

)

(

t

n

n

N

C

+

-

31、当建筑物的维护保养较好时,有效经过年数()实际经过年数。

A、等于

B、不等于

C、长于

D、短于

32、某商业房地产于1998年9月15日以出让方式获得40年的土地使用权;于1999年3

月15日开始建造,于2002年3月15日竣工验收,于2002年9月15日开始营业;建

筑物重置成本5000元/平方米,正常使用的经济寿命50年,残值率为2%。则该建筑物于2006年9月15日每平方米的折旧总额为()元。

A、450

B、616

C、563

D、604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成本法中,直接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基数包括()。

A、土地取得成本

B、开发成本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2、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是()的价格。

A、扣除折旧后

B、估价时点时

C、客观

D、全新的

3、运用成本法评估房地产价格时,影响估价结论准确性的因素有:()

A、估价人员所确认的房屋成新度的准确性

B、会计报表中房屋计提折旧的原始记录的完备性

C、房屋结构类型确认的正确与否

D、房屋重置价格的准确性

4、求取建筑物重新建造成本的方法有()。

A、指数调整法

B、实际观察法

C、工料测量法

D、分部分项法

5、建筑物的物质折旧包括()。

A、有形损耗

B、正常使用的磨损

C、功能折旧

D、意外的破坏损毁

6、成本法中的“开发利润”是指()。

A、开发商所期望获得的利润

B、开发商所能获得的税前利润

C、开发商所能获得的平均利润

D、开发商所能获得的税后利润

7、用成本法评估商品住宅的价格时,其中的土地价格可用()求取。

A、市场比较法

B、基准地价修正法

C、假设开发法

D、成本法

8、求取建筑物重新建造成本的方法有单位面积法,单位体积法及()。

A、指数调匀法

B、实际观察法

C、工料测量法

D、分部分项法

9、在成本法中投资利润率的计算基数包括()。

A、土地取得成本

B、开发成本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10、()等引起折旧的多少与建筑物经过的年数正相关。

A、技术进步

B、自然环境恶化

C、使用的磨损

D、日晒雨淋

11、某建筑物重置价格为C,残值率为0,正常使用的耐用年限为N年,现已使用了t年,经

估价人员观察判断剩余经济寿命n年,且N≠n+t,以直线法计算折旧总额的适宜公式为()。

A、

n

N

C

?

B、

t

t

n

C

?

+ C、

t

N

C

?

D、

()n

N

N

C

-

?

三、简答题

1、何谓成本法?

2、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4、试列出成本法估价的基本步骤。

5、新开发土地价格构成的项目有哪些?

6、何谓房地产重新购建价格?

7、何谓建筑物的重置成本与重建成本?

8、建筑物的重置成本与重建成本分别适用于哪些房地产的估价?

9、土地的重新购建价格如何求取?

10、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如何求取?

11、何谓建筑物折旧?其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12、哪些折旧原因与建筑物使用时间的长短有关?

13、求取建筑物折旧的方法有哪些?

14、求取建筑物折旧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计算题

1、某公司于5年前以出让方式取得一宗面积2000m2的40年使用权的土地,并于3年前建成物业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5000m2。现时重新取得40年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为2000元/m2,重新建造建筑物的建安成本为600万元(建设期为2年,第一年投入40%,第二年投入60%,可视为年中集中投入),管理费用为建安成本的3%,年利率为6%,销售税费为90万元,开发利润为120万元。门窗、墙面等损坏的修复费用为8万元;装修的重置价格为140万元,平均寿命为5年;设备的重置价格为100万元,平均寿命为10年;假设残值均为零。试计算该宗房地产现时的价格(土地资本化率为8%)。

解:(1)运用成本法计算公式为:房地产价格土地重新取得价格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折旧

(2)求土地的重新取得价格:因该土地使用权为40 年,已过去了5 年,故要求土地使用权为35 年的价格为:V35=V40×K35/K40= 万元

(3)计算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

①建安成本600 万元

②管理费用600×3%=18 万元

③投资利息(600+18)×40%×【(1+6%)1.5-1】+(600+18)×60%×【(1+6%)0.5-1】= 万元

④销售税费90 万元

⑤开发利润120 万元

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600+18+33.54+90+120=861.54 万元

(4)计算建筑物的折旧额:

①门窗、墙面等损坏的折旧额8 万元

②装修部分的折旧额140×1/5×384 万元

③设备部分的折旧额100×1/10×330 万元

④长寿命项目的折旧额(861.54-8-140-100)×1/38×3 48.44 万元建筑物的折旧总额8843048.44170.44 万元

⑤该宗房地产的现时价格390.94861.54-170.441082.04 万元

2、有一房地产,土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为10年前通过征用农地取得,当时每亩花费16万元,现时重新取得该土地每平方米需600元;地上建筑物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于8年前建成交付使用,当时建筑造价每平方米500元,现时造价同类建筑物每平方米需1000元,估计该建筑物尚可使用32年,残值率为5%。试选用所给资料估计该房地产的现时总价和单价。

600×1000+1000×2000×[1-(1-5%)×8/(32+8)]=222万元

2220000/2000=1110元/平米

3.某幢写字楼,土地面积4000m2,总建筑面积为9000m2,建成于1990年10月1日,土地使用权年限为1995年10月1目~2035年10月1日。现在获得类似的40余年土地使用权价格为2000元/m2,建筑物重置成本为1300元/m2.建筑物自然寿命为60年,有效经过年数为10年。其他的相关资料如下:

(1)门窗等损坏的修复费用为3万元,装修的重置价格为82.5万元,平均寿命为5年,有效经过年数为4年,空调系统功能落后,必须更换,旧系统已提折旧80万元,拆除该空调费用为10万元,可回收残值30万元,重新构建价格(不含安装费)为130万元,安装新的空调系统的费用为8万元,除空调以外的设备的重置价格为250万元。平均寿命为15年,经过年数为9年。(张)

(2)该幢写字楼由于层高过高和墙体隔热保温性差,导致与同类写字楼相比,每月增加能耗800元。

(3)由于写字楼所在区域刚有一化工厂建成投产,区域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租金将长期受到负面影响,预计每年租金损失为7万元。

(4)该类写字楼的报酬率为10%,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土地报酬率为8%。

(5)假设除空调以外,残值率均为零。

试求该写字楼于2005年10月1日的折旧总额和现值。

解答:

(1)土地价格=0.4×2000×[1-1/(1+8%)30)]/[1-1/(1+8%)40] =800×0.9006/0.9540=755.26万元

(2)建筑物物质折旧额计算:

1)门窗等损坏的修复费用=3万元;

2)装修的折旧费=82.5×1/5×4=66万元;

3)其他设备的折旧费=250×1/15×9=150万元。

4)长寿命项目的折旧费=(1300×0.9-3-82.5-250)×1/40×10=208.63万元

(3)建筑物功能折旧额计算:

1)功能过剩所引起的折旧=800×12/10%×[1-1/(1+10%)30]=9.05万元

2)空调功能落后引起的折旧=130-80+10-30+8=38万元

(4)建筑物经济折旧额=7/10%×[1-1/(1+10%)30]=65.99万元

(5)建筑物折旧总额=3+66+150+208.63+9.05+38+65.99=540.67万元

(6)写字楼估价结果=755.26+1300×0.9-540.67=1384.59万元

4、某建筑物总建筑面积500㎡,现时重置价格每建筑平米1000元,耐用年限50年,残值率5%,尚可使用30年。试估计该建筑物的现时总价和单价。

假设开发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开发法中预期开发后的楼价不可用()求取。

A、市场比较法

B、收益法

C、成本法

D、长期趋势法

2、运用假设开发法估价时,选择最佳开发利用方式包括用途、规模、档次等的确定,最重

要的是选择()。

A、最佳的用途

B、最适当的规模

C、最合适的档次

D、最适宜的时间

3、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于2005年3月16日开工,土地使用年限自开工之

日起计50年,至估价时点2006年9月16日完成主体结构,距建成尚需一年半。预计建成后半年可租出,可出租面积为建筑面积的70%,月净租金收入45元/平方米,出租率为85%,设还原利率为9%,折现率为13%,续建完成后的价值为()万元。

A、3658.20

B、2836.50

C、3406.45

D、3403.80

二、多项选择题

1、假设开发法中的开发期包括()。

A、前期

B、建造期

C、租售期

D、保修期

2、下列估价中宜采用假设开发法的有()。

A、拆迁补偿估价

B、在建工程估价

C、出让地块估价

D、房改售房估价

3、假设开发法中预期开发后的楼价可用()求取。

A、市场比较法

B、收益法

C、成本法

D、购买年法

4、用假设开发法估价,在估算利息时必须把握()。

A、计息方法

B、还原利率

C、计息基础

D、计息期

三、简答题

1、何谓假设开发法?

2、假设开发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简述假设开发法的运用条件。

4、试列出假设开发法的基本公式。

5、假设开发法适用哪些具体的估价对象?列出它们具体的细化公式。

6、简述应用假设开发法的估价步骤。

7、调查待估房地产的基本情况包括哪些方面?

8、何谓最佳开发利用方式?

9、假设开发法的估价方法有哪两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四、计算题

1、需要评估一宗七通一平的待建筑土地在1995年9月的价格。获知该宗土地总面积500平方米,建筑容积率为2,适宜建造某种类型的商品住宅;预计取得该土地后建造该类商品住宅的建设期为2年,建筑费为每平方米800元,专业费用为建筑费的8%,第一年投入60%的建筑费及专业费用,第二年投入40%的建筑费及专业费用;贷款年利息率为10%;销售税费为未来楼价的6%;投资利润率(利息不计利润)为20%;该商品住宅在建成后半年一次全部售出,售出时的价格平均每平方米2500元。试利用所给资料用动态方式估计该宗土地在1995年9月的总价、单价及楼面地价(折现率为10%)。

设该宗土地的总价为V,总建筑面积=500×2=1000平米

开发完成后的总价值=2500×1000/(1+10%)2.5=1969964

建筑安装工程费等的总额=800×1000×(1+8%)×[60%/(1+10%)0.5+40%/(1+10%)1.5]=793835.6

销售税费总额=1969964×6%=118197.8

V=1969964-793835.6-118197.8=1057931

土地单价=1057931/500=2115.86

楼面地价=2115.86/2=1057.93

2、估价例子

1.估价对象

一块七通一平的待建空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允许用途商业、居住;允许容积率7;允许建筑密度<=50%;土地使用权50年;出售时间2006年10月。

2.估价要求:要求评估2006年10月出售价格。

3.估价过程

(1)选择估价方法:该快土地为待建筑土地,适宜于假设开发法

(2)选择最佳开发利用方式:通过调查,最佳开发方式如下:用途为商业居住混合;容积率7;建筑密度50%;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物层数14层;各层面积5000平方米;地上1-2层为商店,建筑面积,3-14层为60000平方米;

(3)预计建设期:三年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10月完成

(4)预计出售楼价:估计建造完成后,其中的商业楼即可售出;住宅30%建成时售出,50%半年后售出,其余20%一年后售出。预计商业楼售价4500/平方米,住宅2500/平方米。

(5)估计开发费及开发商利润

总建筑费用5000万元,投入情况:三年每年投入分别20%,50%,30%;专业费用为建筑费8%;利息15%;销售费用为楼价3%;税费为楼价的6%;利润率为25%。

(6)求取地价

地价=楼价-建筑费-专业费用-利息-销售费用-税费-开发商利润

测算过程:

计算的基准时间为该土地出售时间,即2006年10月,年贴现率选取为15%。

(1)总楼价=4500*10000/(1+0.15)3+2500*6000/(1+0.15)3*[30%/(1+0.15)0+50%/(1+0.15)0.5+20%/(1+0.15)1]=12230

(2)总建筑费用=5000*20%/(1+0.15)0.5+5000*50%/(1+0.15)1.5+5000*30%/(1+0.15)2.5=4017

(3)总专业费用=总建筑费*8%=4017*8%=321

(4)总利息=(总地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利息率*计息期

(5)总销售费用=总楼价*3%=12230*3%=367

(6)总税费=总楼价*6%=12230*6%=734

(7)总利润=(总地价+总建筑费+总专业费)*利润率=总地价*0.25+(4017+321)*0.25=总地价*0.25+1085

将上述数据代入总地价=12230-4017-321-367-734-(总地价*0.25+1085)总地价=4565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案例类型:企业案例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 邮政编码:250200 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 (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 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标准成本法例题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II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I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 II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 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 准分配率X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 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I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 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 1.5元/小时。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作者:————————————————————————————————日期: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案例类型:企业案例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 邮政编码:250200 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 (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 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二)明水公司管理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标准成本应用的事前成本控制

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600元)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 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 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 贷:银行存款109380 借:原材料9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1800 贷;材料采购93800(实际成本) (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 贷:应付票据15776 借:低值易耗品156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低耗品13544(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2056 2.计算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 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 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

房地产估计-第八章成本法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成本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法概念中的“成本”,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而是( A )。 A、价格B、生产费用 C、劳动价值D、成本加利润 2、从卖方的角度来看,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 B )。 A、替代原理B、生产费用价值论 C、预期收益原理D、价格构成原理 3、从买方的角度来看,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 A ),即买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不能高于他所预计的重新开发建造该房地产所需花费的代价,如果高于该代价,他还不如自已开发建造。 A、替代原理B、生产费用价值论 C、预期收益原理D、价格构成原理 4、只要是新近开发建造、计划开发建造或者可以假设重新开发建造的房地产,都可以采用( C )估价。 A、比较法B、收益法 C、成本法D、假设开发法 5、成本法特别适用于( D )的房地产的估价。 A、有收益交易少B、无收益交易多 C、有收益交易多D、无收益交易少 6、单纯建筑物的估算通常采用( C )。 A、比较法B、收益法 C、成本法D、假设开发法 7、在房地产保险(包括投保和理赔)及其他损害赔偿中,通常是采用( A )。 A、成本法估价B、收益法估价 C、比较法估价D、假设开发法估价 8、在现实中,房地产的价格直接取决于其( B ),而非花费的成本,成本的增减一定要对()有所作用才能形成价格。 A、市场成交价格B、效用 C、开发成本D、交换价值 9、运用成本法估价,需要懂得( C )。 A、房地产成本构成B、房地产供求关系 C、房地产价格构成D、房地产重置价格构成 10、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下,土地取得成本一般由购置土地的价款和购置时由( D )构成。 A、买卖双方同时缴纳的税费 B、卖方缴纳的税费 C、买卖双方各自缴纳的税费 D、买方缴纳的税费 11、从估价的角度来看,开发商自有资金应得的利息也要与应获的( A )分开,不能算做()。 A、利润 B、利息 C、收入 D、收益

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标准成本控制法 --摘自《生产与运营管理》(龚国华着) 变准成本控制法是一种较理想的事中控制成本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控制对象事先确定标准成本,并设立标准成本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作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将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 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标准成本有理想标准和正常标准之分。正常标准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企业通过一定的努力,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后应该达到的成本。使用正常标准比较现实。理想标准可以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标准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中的材料、人工、费用三项,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应根据技术部门确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和物资部门的标准价格算得;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应根据劳动人事部门制定的劳动工时定额(财务上称为标准工作时间)乘上标准工资率求得;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可以按设备的生产能力分摊。应该运用弹性预算原则,把标准分摊率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为了便于阐释,下面结合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卡形式已在事先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直接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用量 下面给出了上面例子中材料成本差异计算结果。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 直接材料差异中的用量差异由制造车间负责分析,价格差异应由供应部门负责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总差异=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资率-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作时间差异=(实际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比较复杂,有产量因素和效率因素。下面列出总差异计算公式:(计算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成本差异使用同一公式)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费用分摊率-实际费用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丰田公司目标成本法分析案例 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第1期评选出世界十五位最杰出经理人,日本首家税前盈余超过1万亿日元(87.4亿美元)的企业—丰田汽车公司的社长张富士夫(Fujio Cho)名列榜上。在日本经济被人形容为“处在黑洞看不见曙光”之际,张富士夫此时能获选,意义非同寻常。 丰田公司成立于1933年,目前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10%,是仅次于通用、福特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丰田为什么能历经60年而充满活力、旺盛不衰?就管理会计制度而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著名的丰田原创——目标成本法。 一、目标成本法的概述 很多人熟悉丰田式生产管理体系的代表——“及时制”(Just In Time,JIT)。然而,实际上在日本国内及欧美各国,丰田创始的管理会计制度——目标成本法所受到的重视并不亚于JIT,甚而有超越JIT的说法。那是因为JIT仅为生产阶段的生产管理制度,而目标成本法则是进入生产阶段前降低成本与利润管理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制度。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是丰田汽车公司员工经过几十年努力探索出的成功杰作,是运用科学管理原理和工业工程技术开创的具有日本文化内涵的成本管理模式。 根据丰田公司的定义,目标成本法是指从新产品的基本构想、设计至生产开始阶段,为降低成本及实现利润而实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目标成本,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以最终使得产品的设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其目标成本。这一工作需要由包括营销、开发与设计、采购、工程、财务与会计、甚至供应商与顾客在内的设计小组或工作团队来进行。日本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其目的并非是要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而是激励经营管理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全体雇员实现他们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目标。 二、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序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有3个阶段: 1.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1)新产品计划(Product planning)与目标售价制定 汽车的全新改款通常每4年实施一次,在新型车上市前3年,一般就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一车种(如:Corolla、Corona、Camry等)设一负责新车开发的产品经理,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对产品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编制新型车开发提案。开发提案的内容包括:车子式样及规格(长、宽、重量、引擎的种类、总排气量、最高马力、变速比、减速比、车体构成等)、开发计划、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等,其中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是与业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例题

表 5-3 产品、劳务供应情况表 供应对象供水数量(立方米)供电数量(千瓦小时)基本生产 ------丙产品103000 基本生产车间205000 80000 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100000 供水车间30000 行政管理部门80000 12000 专设销售机构28000 5000 合计413000 230000 直接分配法: 供水车间费用分配率=20650÷(413000-100000) =0.066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水费205000 × 0.066=13530(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水费= 80000 × 0.066=5280(元) 专设销售机构应承担水费= 28000 × 0.066=1840(元)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 47400 ÷ (230000-30000)=0.237 基本生产丙产品= 103000 × 0.237=24411(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电费= 80000 × 0.237=18960(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电费= 12000 × 0.237=2844(元) 专设销售机构应承担电费= 5000 × 0.237=1185(元) 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本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5-4。 表 5-4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 2010年×月 根据表 5—4,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丙产品 24411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2490

管理费用 8124 销售费用 3025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20650 ——供电 47400 顺序分配法: 本例企业只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耗水 100000立方米,供水车间耗电30000千瓦小时,从耗用数量看,似乎供电车间受益多,供水车间受益少。但是水和电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比。由于水的单位成本大大低于电的单位成本,因而实际上供电车间受益少,供水车间受益多。供电车间应排列在前先分配,供水车间排列在后分配。 〖会计处理〗 供电车间分配率=47400÷230000=0.21 供水车间分配率 =(20650+6300)÷(41300-10000) =0.086 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本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5-5。 根据表 5—5,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第八章成本法及其运用章节练习(2016-3-15)

某幢写字楼,土地面积4000㎡,总建筑面积为9000㎡,建成于1990年10月1日,土地使用权年限为1995年10月1目~2035年10月1日。现在获得类似的40余年土地使用权价格为2000元/㎡,建筑物重置成本(不含空调)为1300元/㎡.建筑物自然寿命为60年,有效经过年数为10年。其他的相关资料如下:
(1)门窗等损坏的修复费用为3万元,装修的重置价格为82.5万元,平均寿命为5年,有效经过年数为4年,空调系统功能落后,必须更换,旧系统已提折旧80万元,拆除该空调费用为10万元,可回收残值30万元,重新构建价格(不含安装费)为130万元,安装新的空调系统的费用为8万元,除空调以外的设备的重置价格为250万元。平均寿命为15年,经过年数为9年。
(2)该幢写字楼由于层高过高和墙体隔热保温性差,导致与同类写字楼相比,每月增加能耗800元。
(3)由于写字楼所在区域刚有一化工厂建成投产,区域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租金将长期受到负面影响,预计每年租金损失为7万元。
(4)该类写字楼的报酬率为10%,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土地报酬率为8%。
(5)假设除空调以外,残值率均为零。
<1>、试求该写字楼于2005年10月1日的折旧总额和现值。
A.年限法 B.市场提取法 C.分部分项法 D.分解法 E.指数调整法 某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500m2,重置价格为3600元/m2,经济寿命为50年,有效年龄为10年。其中,门窗等损坏的修复费用为2万元;装饰装修得重置价格为600元/m2,平均寿命为5年,年龄为3年;设备的重置价格为60万元,平均寿命为15年,年龄为10年。残值率假设均为零。请计算该建筑物的物质折旧额。 A.自然环境的恶化 B.自然经过的老化 C.正常使用的磨损 D.意外破坏的损毁 E.延迟维修的损坏残存 房屋的完好程度越高,其价值就越接近于重新购建价格。() A.400 B.628 C.656 D.700 成本法中房地产价格构成中的销售税费既包括由买方缴纳的契税等税费,也包括由卖方交纳的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A.16% B.42% C.58% D.84%

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当今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关注其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以追求更高额的经济利润,本文将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两种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企业管理者选择成本管理方法时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标杆法标准成本法成本管理 在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利用其成本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营环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开始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而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也就在此时孕育而生,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都是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笔者在这里拟将两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定义及内涵的不同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在成本管理活动中实施标杆法可以理解为公司根据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业最畅销产品的成本信息,探索其成本结构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入一流公司的行列。其核心是向业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达到模仿创新的目的。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系统,是包括制定标准成本,分析和计算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系统。起源于美国,也是伴随着泰勒的标准化作业管理理论产生,它是通过对各项成本的细化分析,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与实际的对比揭示差异、衡量分析绩效,实施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着力于改善成本,并运用产品标准成本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成本标准制定不同 成本标杆法下,企业生产所采用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的最畅销产品的样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测试,并对其每个零部件进行分析、寻价、核价,并对整机信息进行全面比较,分别按部件种类、按材料种类、按零部件数量和零部件重量进行专项比较,分析每种样机的材料成本、毛利,最终以此为标准来确定本企业的产品材料成本。 标准成本法下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立合理、科学的数量化标准,再将数量化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它是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制定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合理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下可以达到的成本。 三、成本信息适用周期不同 企业管理者进行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来自于成本计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

目标成本法的主要实施程序 1.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 (1)新产品计划(Product planning)与目标售价制定 汽车的全新改款通常每4年实施一次,在新型车上市前3年,一般就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一车种(如:Corolla、Corona、Camry等)设一负责新车开发的产品经理,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对产品计划构想加以推敲,编制新型车开发提案。开发提案的内容包括:车子式样及规格(长、宽、重量、引擎的种类、总排气量、最高马力、变速比、减速比、车体构成等)、开发计划、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等,其中目标售价及预计销量是与业务部门充分讨论(考虑市场变动趋向、竞争车种情况、新车型所增加新机能的价值等)后而加以确定的。开发提案经高级主管所组成的产品规划委员会核准承认后,即进入制定目标成本的阶段。 (2)制定目标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分解 公司参考长期的利润率目标来决定目标利润率,再将目标销售价格减去目标利润即得目标成本。然后将成本规划目标进一步细分给负责设计的各个设计部,例如按车子的构造、机能分为:引擎部、驱动设计部、底盘设计部、车体设计部、电子技术部、内装设计部。但并不是各设计部一律均规定降低多少百分比,而是由产品经理根据以往的实绩、经验及合理根据等,与各设计部进行数次协调讨论后才予以决定。设计部为便于掌握目标达成活动及达成情况,还将成本目标更进一步地按零件予以细分。 2.在设计阶段实现目标成本 (1)计算成本差距 目标成本与公司目前的相关估计产品成本(即在现有技术等水准下,不积极从事降低成本活动下会产生的成本)相比较,可以确定成本差距。由于车子的零部件大小总共合计约有2万件,但在开发新车时并非2万件全部都会变更,通常会变更而须重新估计的约5000件左右,因此公司目前的相关产品成本可以现有车型的成本加减其变更部分的成本差额算出。目标成本与估计成本的差额为成本差距(成本规划目标),它是需通过设计活动降低的成本目标值。 (2)采用超部门团队方式,利用价值工程寻求最佳产品设计组合 接着,进入开发设计阶段,为实现成本规划目标,以产品经理为中心主导,结合各部门的一些人员加入产品开发计划,组成一跨职能(cross-functional)的成本规划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来自设计、生产技术、采购、业务、管理、会计等部门的人员,是一超越职能领域的横向组织,展开两年多具体的成本规划活动,共同努力合作以达成目标。 后,各设计部就可以开始从事产品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分析各构件是否能满足产品规划书要求的性能,在满足性能的基础上,运用价值工程降低成本。如果成本的降低能达到目标成本要求,就可转入基本设计阶段,否则还需要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变动成本法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 一、单选 1、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的方法是(A) A、账户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B)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技术开发费 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 D、不动产税 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A) A、照明费 B、广告费 C、职工教育培训费 D、业务招待费 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的是(C) A、半固定成本B延伸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阶梯式变动成本 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变动成本。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C)最小。 A距离之和B离差之和C离差平方和D标准差 6、(B)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同时也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 A高低点法B账户分析法C回归直线法D工程分析法 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的标志是(C) A成本的可辨认性B成本的可盘存性C成本的性态D成本的时态 8、(B)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 A边际B沉没C专属D机会 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A) 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的方法不同 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方式不同 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不相等的根本原因是(B) 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水平不同 D、两法对期间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区分不同 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 A、单位变动成本 B、生产成本 C、变动成本总额 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和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则按变动成本计算,该企业实现的总利润为(A)元。 A、17920 B、70000 C、67920 D、18000 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9年初的存货是40000元,期末存货是0元。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案例类型:企业案例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 邮政编码:250200 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 (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 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

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二)明水公司管理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标准成本应用的事前成本控制 明水公司现行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下,首先,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仍然是管理关注的重点,相比之下在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流程控制力度严重缺乏。其次,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中,成本控制的焦点主要还集中在产品量产(SOP)之后,对前期发生的产品开发成本费用关注不够。 2.事中成本控制不合理 明水公司产品种类繁多,且产品生产复杂程度不一样,使用单一成本动因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不可避免的带来成本风险。由于成本动因过于单一,对制造费用的分配过程的定义过于狭窄,结果导致生产复杂程度较低的产品可能分配过多的制造费用,而生产复杂程度较高的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可能过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反映产品真实的成本。 3.需要完善事后成本控制 明水公司现行的成本考评主要是以回顾上月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方式通过成本例会由财务部门和部门经理沟通讨论,分析实际成本和预算之间的差异。这种考评机制使得成本控制参与的人员较少,具有局限性,所有的指标都止于部门

目标成本法及其应用

目标成本法及其应用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导向( Market-driven ),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法的目的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及设计( RD&E )阶段设计好产品的成本,而不是试图在制造过程降低成本。 1 、目标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降低方法的比较 传统成本法 在美国,传统成本的降低与目标成本是明显不同的。请看下图表的第一栏,传统成本方法始于市场研究,将消费者需求融入产品规范中,然后公司开始产品设计和工程,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价格。在这一阶段,产品成本不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师和设计师确定了产品的设计后,他们才估计产品成本( C t ),这里下标 t 表示根据传统思维得出的数据。如果估计的成本被认为太高,那么将修改产品设计。为了得到预期的边际利润( P t ),需要用期望售价( S t )减去估计的成本。边际利润是期望售价和估计的生产成本之差。下面的方程式表示了这层关系: 图表比较美国传统的成本降低法和日本成本降低方法的过程 美国传统的成本降低方法 日本的目标成本法 通过市场研究确定 消费者需求

通过市场研究确定 消费者需求和价位 \ \ 产品规范 产品规范和设计 \ \ 设计 目标售价( S tc ) \ (和目标销售量) 工程 - \ 目标利润( P tc )供应商定价 \ =

目标成本( C tc ) 估计成本( C t ) \ (如果太高,返回到设计阶段) 预期的边际利润( P t ) = 价值工程供应商定价压力 (为了减少成本,价值工程和供应商定价压力都会被使用,它们是目标成本法的组成部分) 期望售价( S t )- 估计成本( C t ) \ \ 制造 制造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第一目标,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盾。降低成本,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实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可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其前提是保证企业能正常运转。为此,将通过分析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措施,探讨如何在标准成本法下进一步节约成本。 标签:标准成本法;企业管理;成本管理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e514238953.html,ki.16723198.2017.09.050 当前,市场竞争的越演越烈,使得企业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利润的稳步提升,和员工利益得到保障,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控制制度,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因而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1标准成本法界说 所谓标准成本法,就是以企业预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根据经营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通过一系列核算、分析和比较,实现对实际成本的监控,并进而对实际成本进行考核,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对经济效益的评价,这其中所有管理的行为和活动即是标准成本法。简单来说,标准成本法就是借助核算来实现对企业的高效管理,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成本的动态、实时控制,事前预测、过程把控、事后评价等,都属于标准成本法,因而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贯穿企业的一切行为,以从成本方面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标准成本法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势 2.1使企业成本控制有标准可依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相当重视成本管理,这当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实际成本法已被很多企业采用,这是由于它的可操作性强。但是,实际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不足,科学程度不够。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标准成本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直接材料和人工,预期直接材料和人工,以及各种需要分摊的制造费用,等等。一个完善的标准成本方案,需要联合会计、计划、销售、采购等多个部门,并通过部门的通力合作来制定、完成。所以,标准成本法由于立足企业实际,因而其科学性较强,能实现成本的精细化和有效化,因此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必然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2使企业成本核算有捷径可走

目标成本法的三种形式

目标成本法的三种形式 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不同,所选择的目标成本法也不一样。一般说来,目标成本法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 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 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契约型供应链关系,而且供应链客户的需求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变化较少,也就很少引入新产品。目标成本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明确产品的市场接受价格和所能得到的利润,并且为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分配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案。 在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达成利益水平和分配时间的一致是最具成效和最关键的步骤:应该使所有的供应链成员都获得利益,但利益总和不得超过最大许可的产品成本;而且,达成的价格应能充分保障供应链成员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 通常,市场需求变化较快,需要供应链有相当的柔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交易型供应链关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这

种方法。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要求供应链企业向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高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多半不长,这就增大了供应链运作的风险。因此,必须重构供应链,以使其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客户的现实需求完全匹配。有效地实施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够实质性地增强供应链的整理竞争能力。然而,为了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冲突的最小化以及减少参与供应链合作的阻力,链上成员企业必须始终保持公平的合作关系。 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以所能实现的价值为导向,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即按照供应链上各种作业活动创造价值的比例分摊目标成本。这种按比例分摊的成本成为支付给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价格。一旦确定了供应链作业活动的价格或成本,就可以运用这种目标成本法来识别能够在许可成本水平完成供应链作业活动的成员企业,并由最有能力完成作业活动的成员企业构建供应链,共同运作,直到客户需求发生进一步的变化需要重构供应链为止。 许多供应链成员企业发现它们始终处于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变换供应链成员的成本非常高。要使供应链存续与发展,成员企业必须找到满足总在变化的客户需求的方法。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仍可按照价值比例分摊法在供应链作业活动间分配成本。但是,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