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业行动计划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业行动计划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业行动计划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业行动计划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业行动计划

xx发布

随着科技的进步,终端电子设备日渐趋向“厚度薄、重量轻、长度短、体积小”,作为确定的持续发展方向,终端电子设备内部电子组件也越来越“薄、轻、短、小”。电子布作为生产覆铜板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是生产印制电路板的专用基本材料,近年来也朝着越来越薄的方向不断发展。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路径,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区域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 ,行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改规划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第一章规划路线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发展原则

1、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3、组织引导,市场推动。坚持组织引导,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实现市场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4、坚持创新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效益。

第三章产业背景分析

一般行业内对电子布以档次和厚度为基本分类,附以功能和用途分类。

(1)电子布按档次和厚度的分类

随着科技的进步,终端电子设备日渐趋向“厚度薄、重量轻、长度短、体积小”,作为确定的持续发展方向,终端电子设备内部电子

组件也越来越“薄、轻、短、小”。电子布作为生产覆铜板必不可少

的材料,也是生产印制电路板的专用基本材料,近年来也朝着越来越

薄的方向不断发展。电子布越薄也意味着生产技术难度更高、产品重

量越轻、信号传输速度越快、附加值更高、更节能和更环保。

根据电子布的定位不同,可将电子布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电子布;根据电子布的厚度不同,可将电子布分为厚型电子布、薄型电子布、超薄型电子布和极薄型电子布(以下分别简称为“厚布、薄布、

超薄布、极薄布”)。普通亚洲人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一般在80μm左右,而部分中端电子布的厚度已低于80μm,高端电子布的厚度只有头发丝的1/2甚至1/3。不同档次的电子布代表不同的原材料、技术要求、生产难度、终端应用范围及未来发展趋势。低端厚布如7628号电子布,使用G75号粗型电子级玻璃纤维纱为原材料,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技

术要求不高,属于玻纤布生产入门级别产品,普遍应用于较低端电子

产品;中端薄布如1080号电子布,使用D450号细型电子级玻璃纤维

纱为原材料,其技术含量及生产难度介于低端厚布与高端超薄布、极

薄布之间,终端应用于一般智能手机、服务器与汽车电子材料等。而

高端超薄布、极薄布如1017号电子布,使用极细型BC3000号电子级

玻璃纤维纱为原材料,生产难度和技术含量最高,应用于高端智能手

机、IC载板等领域,全球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商仅为日本NTB、日本ASAHI及发行人等少数厂商。

2)电子布按功能的分类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跃发展,覆铜板不仅仅要充当基板,还要实现某些功能特性,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功能的电子布作为其原材料,如低介电常数电子布(LowDk/Df)等各种功能性电子布。电子布可按功能可分为LowDk/Df布、LowCTE布、高耐CAF布、高尺寸稳定性布、高含浸性布、高耐热性布、高平整布、低杂质布等。

(3)电子布按用途的分类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按用途一般分为印制电路板用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和其他工业领域使用的特殊复合材料用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业界通称“工业布”)。特殊复合材料用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指应用于汽车结构件、电气绝缘、高温绝热、建筑建材、航空航天、体育器材等领域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以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为基础和增强材料,通过与各种有机或无机材料可制成多种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在工业、建筑、交通、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区域发展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减税降费不可比因素增长xx%,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经济增速;城镇调查失业率xx%左右,登记失业率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完成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

(一)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

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

(二)国内环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地区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稳

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

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

常规发展和超大型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

态化下,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高经

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

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

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

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

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

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

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

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四)构建产业新体系。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五)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六)发展互联网经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

(七)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第五章规划目标

xx年,区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

第六章主要发展任务

(一)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协同推进高端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

建设。及时制定新产品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新产品规范制修订。

(二)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产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各类资

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

标准。

(三)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第七章保障方案

(一)开辟多种融资渠道

促进银企合作,以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建立长期的银企合作关系。

积极协助对具有发展前景、具备的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利

用企业上市、股权融资、金融租赁以及产权交易市场平台,通过技术

项目转让或部分股权转让等多种融资形式,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二)开展宣传培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