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困境和对策

在开放经济中,一般将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内部均衡的指标,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衡量外部均衡的指标。由于四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内外失衡就不可避免。文章通过内外失衡的定义,具体分析了我国失衡的表现及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

标签:内外均衡投资加工贸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飞速发展。从表面上看,虽然外部经济长期处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失衡状态,但国内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内部均衡似乎可以弥补外部均衡的缺失。但实质上,我国经济并未真正实现内部均衡,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在政府管制下出现某种程度的扭曲,并没有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状况。近来,在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内外失衡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只有弄清了内外失衡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内外均衡的定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一国内部经济发展与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国的经济状态都会对国内的经济稳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内外均衡的矛盾就随主体现。

内部均衡是指一国国内经济运行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一般以物价稳定条件下的充分就业来衡量,也就四大经济目标之中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相比之下,外部均衡的衡量较为复杂,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指标,通常认为外部均衡即是国际收支平衡。不过,两者之间还有差异,国际收支的平衡并不一定意味着外部均衡,但可以理解为合理的国际收支水平反映了与该国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结构,这是一种长期、动态的协调与平衡。

关于内外均衡之间的矛盾,“米德冲突”对其做出了充分解释;关于各政策调整的作用,“丁伯根原则”提到实现n种目标需要有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可以运用支出转换和支出变更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实现内外均衡这两个目标;关于各种政策的任务分配,“蒙代尔分配原则”认为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大于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因此分配给财政政策内部均衡的任务。货币政策倾向于扩大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利差,促使资本在国际间移动,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可用于实现外部均衡。

不过,当具体到我国内外失衡时,还应从我国实际失衡原因出发,找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调整对策。

我国内外失衡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