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科学研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叙述和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教学难点: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4只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情境导入:采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宣传片的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允许学生发表自己关于恐龙已有知识的见解。

中间教师适时点拨:这些恐龙的大小都一样吗?那些大?哪些小?大的有多大,小的有多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观察和比较的概念)。

2、聚焦问题: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图上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提炼:我们需要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老师有四只恐龙模型,他们的编号分别是1、

2、

3、4,在恐龙的

身体下面我们已经标好了。

(1)明确比较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他们排队。(2)探索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及时记录和比较结果。每个小组给恐龙模型排好队后,就在座位上坐好,我们看哪个小组排的最好、最快。

(3)如果排队意见不一致,在表格中记录自己的想法。

(4)如果有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记录在表格的第三行中。

2、看课件中的小朋友们是如何比较的,他们是在比较恐龙模型的什么?

3、学生领取恐龙模型,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记录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将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2)教师巡视,并在学生小组内引导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样比才能更准确?

4、学生上交恐龙模型,养成整理观察结果的习惯,有助于交流。

三、研讨:

1、汇报: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教师提问:他们的比较方法正确吗?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学生只是展现比较结果时,追问:你们是如何知道1号比2号长的呢?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的结果?

3、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标准是不同的,比如比较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

1、在观察中比较

从高到矮:1,2,3,4

从长到短:1,3,2,4

教学反思:

《起点和终点》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

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

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

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明确共同的起跳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小朋友们都参加过跳远比赛吗?那咱们现在就找同学比一比。

老师任选两位同学比赛跳远,故意让他们在不同的起点跳,无法比较谁跳的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无法判断谁跳的远。然后让两位同学在同一起点起跳,并比较哪位同学跳的更远。

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

师:从同一条线上开始跳,我们把这叫做起点,最后落地的地方,我们称为终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起点和终点。(板书:起点和终点)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熟悉的跳远比赛,调动气氛,同时在同一条起点线上跳也为后面的青蛙跳远比赛的公平性奠定了基础。)(二)合作探究

热身运动:小青蛙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我们先把它们请出来。我们在运动之前都要热热身,小青蛙们要比赛了,也要先热热身,我

们先帮它们热热身吧。

(设计意图:比赛前的热身运动,让孩子尝试怎么弹跳青蛙,吸引孩子的兴趣,并体会小青蛙在跳的时候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也为后面的青蛙比赛打下基础。)

任务一:淘汰赛,三局两胜

老师演示青蛙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利用大小两只青蛙进行三局两胜的比赛。同桌两人一小组,选出每个小组跳的远的一只青蛙,注意要让两只青蛙在同一起点比赛,并且以同一标准确定终点位置。每个小组选出获胜的一只青蛙继续参加接下来的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黑板逼真的板演,渗透公平比赛的规则,引导孩子知道如何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

任务二:纸带标出最佳成绩。

终点怎么标呢?

板书演示:在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处画线。

(1)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一次跳,跳的很近,在哪标终点?

演示:找到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画线作标记。请同学上台配合老师标出终点位置,纸带对齐起点,标出终点位置。

(2)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二次跳,这次跳得远了,可是跳歪了,怎么办?

演示:找到青蛙离起点最近的位置,画线作标记。请同学上台配合老师标出终点位置,纸带对齐起点,标出终点位置。

(3)板书演示:小青蛙第三次跳,头反方向了,怎么办?

演示:同样的方法,在离起点最近处画线作标记。请同学上台配合老师标出终点位置,纸带对齐起点,标出终点位置。

(4)提问:三次跳远成绩,我们取哪次最为最终成绩啊?生:最远的那次。

师:将最远一次的线画长。在纸带最远的标记折叠,用直尺割开。并在代表青蛙最好成绩的纸带上写上姓名。

讲述:所以起点到终点的这段距离就是我们小青蛙跳远的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黑板逼真的板演,渗透公平比赛的规则,引导孩子知道如何对齐起点和确定终点,并且让小组同学学会互相配合。)

任务三:选出最长纸带

各组同学到讲台前对比纸带长度,对齐起点,比较终点,确保比赛公平。

师总结:对齐起点,比较终点。

观察起点对齐后的纸带,谁跳得最远?比出全班的跳远冠军。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互相协作完成青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并且进一步明确起点和终点的标识。利用孩子间互相比较谁的青蛙跳得远,让孩子进一步意识到对齐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同学们选出了参加跳远比赛的青蛙,青蛙国王为了感谢大家,为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礼物,老师为同学发小礼物作为表彰。

(三)拓展延伸

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一个新的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公平测量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起点和终点》一课是一年级第二单元《比较和测量》单元中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或许有了初步的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跑步比赛等。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从故事导入——起点和终点的确定——热身运动——青蛙跳远比赛——拓展延伸这几部分展开。首先我以森林里动物们举办运动会,小青蛙也想参加比赛引入,抛出问题:怎么比出哪只青蛙跳得远?继而引出课题:起点和终点。在探索和研讨部分,我反复用到起点和终点的确定,我以板书演示的方式,动静结合,配以童趣的语言和动作,让孩子们明确起点和终点的标示。青蛙跳远比赛中我先让两人一组选出跳的远的青蛙,再对比全班青蛙所跳距离比出跳的最远的青蛙。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

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在课堂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交流得偏少。这一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有难度的,首先要学会让纸蛙跳起来,还要进行两人的比赛,最后全班来进行比较。这样的课势必需要老师指导到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说方面怎样达到一个平衡,还需不断思考和磨练。另外在奖励学生的时候如果也渗透进起点和终点的意识会更好。教学是门艺术,还需不断磨练。

《用手来测量》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 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柞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 知道“拃”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 PPT

小组(2人一组):长纸带,记号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班?(光头强)你们欢迎他吗?(欢迎)光头强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愿意帮助他吗?他想从这排大树中挑选出较粗的几颗砍下来建房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她吗?你们可真聪明,帮助了光头强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其实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那么我们的身体什么部位可以当做测量工具,我们又是怎样用它来测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用手来测量》

二、探究新课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像老师这样,你们知道我们每根手指的名字吗?那么同学们用手来测量时,我们要用到大拇指和中指,我们把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称作一拃,关于拃,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拃的动作,老师看谁做的最标准,那么,怎样用来测量呢?同学们看老师,测量出黑板宽度有几长,注意,测量之前要先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大拇指和中指最大距离,大拇指要贴近起点,为了方便数出拃数,每测完一拃用笔做上记号,同学们你们看懂了吗?那么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测量呢?下面我们就

用来测量一下桌子的宽度,谁能说一说桌子的宽度有几拃?老师有个问题,课桌的宽度一样,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对,因为我们手的大小不一样,拃的长短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为了更准确的测量,让我们用一个小口诀记住它!(出示ppt)

刚才我们亲自测量了桌子的宽度,那么我们还可以用拃来测量什么呢?对!我们还可以用拃来测量桌子高度,请同学们先不要着急测量,我们先用眼睛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看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

几拃,这在科学上叫预测,同学们,现在你们就预测一下桌子的高度,把你的预测结果填写到活动手册第十页。同学们想一想直接测量课桌的高度会有什么问题,对,因为它们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很难测量,为了便于我们测量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纸带,用纸袋带帮助我们测量就方便多了,用纸带测量使首先要确定起点和终点,然后用纸带量出桌子的高度,确定了桌子的高度,我们就可以把它平放到桌上进行测量了。那么测量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的温馨提示!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测量吧!

展示学生的测量结果,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那么我们测量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可能是我们手的大小不一样,拃长短不一样,所以存在着差异,但是,你们今天的表现已经很精彩了,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三、课堂小结

我们除了用手来测量外,想一想我们的身体的哪个部分还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呢?

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尺寸图(出示ppt)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

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3.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和终点。(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三)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和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并能对数据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难点逐步适应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三、教学准备

小棒、小立方块、橡皮、回形针、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看它是谁?(出示哆啦A梦视频)

生:哆啦A梦

师:哆啦A梦听说同学们会用拃测量物体,他想让你们帮忙用拃测量一下,它有几拃长。谁来测量,还有谁来测量?(两名同学测量)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手的大小不一样。在测量中拃的大小容易改变。

师:在测量中拃的大小容易改变。那么我们还能用什么测量?用物体测量会不会更准确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新授

师:老师这里有四个闯关游戏,只要你善于观察、认真测量就能闯关

成功!获得测量小能手称号!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找一找

师:像小棒这样有固定长度、长度不容易改变的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快去你的身边找一找?同学们快来看看橡皮筋可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演示橡皮筋

生:不可以,橡皮筋容易改变长度。

师:顺利进入第二关看一看

师:观看视频,仔细观察测量一共有几步?

生:观看视频

师:谁来告诉老师测量时一共有几步?

生:3步

师:第一步统一起点、终点、第二步首尾相接,成一条直线第三步只记录整数(多媒体出示)

师:同学们快看老师这样测量对不对?为什么?谁能上来用橡皮测量科学书的长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测量的对不对?

生:一人测量

师:马上闯入第三关测一测

师:我们知道能作为测量工具的物体有很多老师选择了四种作为标准单位,它们是课件出示回形针、橡皮、铅笔、小立方体

师:这节课我们要用它们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找到你科学书的这条边)、桌面长度(找到你桌面的这条边)。第一组同学用小棒、小立方块、橡皮、回形针测量桌面长度,第二组同学用小棒、小立方块、橡皮、回形针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把你的测量结果填写在对应的格子里,也可以选择你自己感兴趣的工具测量,填写完请座好!

师:谁来汇报你的测量结果?(学生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生:汇报

师:测量时你最喜欢用哪个工具?为什么?

生:我喜欢用小棒因为测量快,我喜欢用小立方体它剩余小,

师:同学们太棒了,生活中长的工具更便于我们测量长的物体。

师:顺利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师:同学们看这张表格小棒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是几个、小棒测量桌面

的长度是几个?谁的小棒数量多?证明谁长?

生:桌面的长度数量多,桌面长。

师:再看橡皮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桌面长度。谁的小棒数量多?证明谁长?

生:桌面的长度数量多,桌面长

师:再看回形针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桌面长度。你能比较出谁长吗?生:桌面的长度数量多,桌面长

师:看小立方体测量科学书的长度、桌面长度。你能比较出谁长谁短吗?

生:桌面的长度数量多,桌面长,科学书短。

师:所以用同一种物体测量,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出物体的长度!师:现在我们看表,都是测量桌面的长度,小棒、回形针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它们长度不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用橡皮测量书本长度6个,用小棒测量书桌长度是6个,书桌和书本一样长吗?为什么呢?

生:回形针和橡皮长度不一样。

师:所以不同长度的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多媒体同步出示)师: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成为测量小能手

师:测量小能手们谁用物体测量多啦A梦长度?(二人)物体和手测量,哪一个更准确、更便于信息的交流?

生:物体测量更准确!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懂得了用相同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生活中长的工具更便于我们测量长的物体。所以选择标准单位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用小正方体继续我们的测量探究!

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内容:一年级科学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的特点,可以代替小立方体

进行测量。

2.体验测量工具的由来,会制作测量纸带。

3.会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

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制作测量纸带

教学准备:每人一把剪刀、一支胶棒、一支笔、一个水槽、两本书。教师准备:教学制作维纸带的小视频。

教学过程:

1.引入测量纸带

1.估一估:铅笔有几个小方块那么长?这样估是因为铅笔(短)。要

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生用小方块量铅笔的长。

2.我想知道木条的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木条长,几个几个地量或

者十个十个地量,更快更准确。

3.凳子一圈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先量有几拃,再量一拃有几个小方块那么长。

生2:用纸带量,再用小方块量纸带的长。

师: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3:在纸带上画小方格。

演示:在纸带上画小方格。

再用画上小方格的纸带去量铅笔的长。要知道铅笔的长,我们需要数。生4:为了方便读数,我们可以标数据。

4.像这样的测量工具,我们把它叫做测量纸带。揭示课题:做一个

测量纸带。

2.学习制作测量纸带的方法。

1.看视频。

第一步:剪纸带,沿虚线剪出每一条小纸带。

第二步:粘纸带,用胶棒将小纸带粘接在一起。

第三步:标数据。在起点标0,在依次对准竖线标1、2、3……也可以在方格里依次标上1、2、3……

2.交流:看了视频,你学会了什么?

首尾对齐是什么意思?小方格之间留出空白,这样粘对吗?

3.学生制作纸带

1.挑战时间:12分钟(最后两分钟提醒)

2.观察:纸带上有什么?

生:有小方格和数字。

师:纸带上有3格的长度吗?从哪儿到哪儿是3格?有8格长吗?4.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纸带测量木条的长,怎么量?

生演示,并小结:木条紧靠纸带;木条的一端对准纸带的起点0,另一端所对的刻度就是木条的长度。

2.测量并记录书的长度、水槽一圈的长度。

3.生汇报师记录在表格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出测量纸带与小方块

比,更方便、更准确、更快,还能测理圆的周长。

4.拓展:为了测量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尺子。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本课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运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和测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初步学会尺子的使用方法。本课内容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的作用,将测量工具上升到了通用标准工具水平。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课走进科学课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 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二、初步认识“科学”。1、今天学习什么 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 2、什么是科学? (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 密? (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 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1、科学课上做什么? 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 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3)教师做第4页 中的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拓展活 动 1、给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2、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的“小问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 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 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让学生说一说。2、提出 自己的小问号。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

“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设计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新教材)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准备单元吹泡泡学科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人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也存在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对棵难学习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教学目标: ⑴能通过浓分实践,找到吹出大泡泡的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3)能感受科学实脸的快乐,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吹出大泡泡”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杯子、水、吸管、剪刀、肥皂、洗洁精、胶水、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课件、泡泡水、吸管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来推开科学课的大门,走进科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做两个小约定(PPT出示):第一,规范;第二,安静。桌子在科学课中叫实验桌,有明确的分区,在桌子中间从左到右画出一条横线,在横线的上半部分是器材区,专门摆放实验材料;横线的下半部分我们叫作实验区。我们一起齐读口诀:“实验桌,摆整齐。器材区,有顺序;实验区,要干净。科学研究要安静。” 师:我们今天的科学课有一个主题,大家先来听一首儿歌,然后猜猜主题是什么。(播放儿歌《泡泡不见了》)

生: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吹泡泡。 师: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要在吹泡泡中学科学。(板书主题) (2)研究泡泡的过程。 ①布置任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这个小伙伴大家非常熟悉,它就是《超级飞侠》里的乐迪,它喜欢和一群小伙伴环游世界,给小朋友递送包裹并用科学的方法帮他们解决困难。但今天,它自己遇上了无法解决的困难,要向大家求助呢! 乐迪(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飞机机器人乐迪。我们的星球遭受到敌人入侵,听说泡泡可以形成保护罩,保护我们的星球不受侵害。只要每一位同学都按照老师要求在科学课上完成三个任务就能保护我们的星球。同学们能帮帮我吗? ②开展任务。 任务一:吹泡泡。^ 师:我们现在进行第一个任务:吹池泡。我们先认识材料:朔料杯里装的是洗洁精和水兑成的泡泡水.污外还有一根特制的吸管。这根吸管其实是把两根吸管的一端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做成的,粘起來的那端是我们吹泡泡的地方。(学生认识材料) 师:在吹之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第一,在吹泡泡的时候注意吸管要略微向下,泡泡水对人体有害,不能让泡泡水流到嘴巴里。第二,不能对着同伴吹。第三,音乐响起实验开始;音乐停止时,希望同学们把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坐端正。(音乐响起) 师:现在把一个杯子从盒子中取出。吹泡泡时,把吸管拿起来,蘸一下泡泡水,朝吸管吹一口气。 (学生练习吹泡泡,教师巡视) 师(音乐停止):吹泡泡好玩吗?想再玩一次吗? 生:想! 师:这次老师有个要求,把泡泡吹出来以后,要认真观察泡泡有什么特点。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音乐响起。学生吹泡泡,教师巡视)师(音乐停止):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泡泡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讲解 教学过程: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板书设计: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小小工程师 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法: 操作法 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 小组进行 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板书: 教学小结: 3、上好科学课 目的: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 能认真1 仔细去感受。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 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2 力。 3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 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重点: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形状、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声音、软硬、了 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难点: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的内容,分别是:走近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本册教材是一年级首次开设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3、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区分科学家与工程师。 2、制作小实验,获得发现与实验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1、小小科学家 2、小小工程师 3、上好科学课 1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家……)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 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 小结: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2020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最新最全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 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方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

现答案) 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 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1 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第2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 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 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轻重 [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扶: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江苏版)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 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 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1、今天学习什么课? 2、什么是科学? 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设备?有什么用?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看图:图中画有什么?是什么意思? 观看并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做实验:滚小球。 4、介绍伽利略滚小球的故事。 5、了解一些常见的科学问题。 6、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小小科学家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到最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发现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教学重点: 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教具、学具准备: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1、了解工程教师活动 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今天呀,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类伟大的人,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学生回答个性备课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 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2、结合活动手册,荷花、轮船、山峰、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思考 3、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出示一支短的铅笔老师这支铅笔太短了不好写了,怎么办?你能做个小小工程师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4、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 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己的改进有启发。 板书设计: 2、小小工程师 设计发明制造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

树、花) 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 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 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 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 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 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

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 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草 植物树根茎叶果实…… 花 课后反思: 1.2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简析 经过学前教育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 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 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 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 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 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 维技能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 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 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四、能力培养侧重点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 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 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我;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工程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 1、小小科学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具、学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

家个性备课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小结阶段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 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 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样的人。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的内容,分别是:走近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本册教材是一年级首次开设科学课的教材,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2、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3、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区分科学家与工程师。 2、制作小实验,获得发现与实验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1、小小科学家1课时

2、小小工程师1课时 3、上好科学课1课时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老师知道……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家……) 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 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 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 小结: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 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师总结: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师:小科学家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棒啊!不要小瞧我们刚刚的实验哦,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也和我们一样做过这样的实验呢。他是如何滚小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6《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