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胡同的文化内涵和发展

北京胡同的文化内涵和发展

北京胡同的文化内涵和发展
北京胡同的文化内涵和发展

胡同的文化内涵和发展

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X晔铭

课题组成员:党佳惠、X雨侬、卢碧芳、关子贤

指导教师:卢丽华

目录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五.小组人员任务分工

六.实施步骤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文化内涵及意义

1.查阅资料

2.实地考察

3.总结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建建议

1.实地考察

(1)调查问卷

(2)实地考察情况

(3)实地采访

2.总结问题

3.提出改造意见

第三部分:感悟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众所周知,胡同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胡同因其占地大、环境差等缺点而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许多有识之士也曾提出胡同的改革,比如在胡同内安装现代化设备,但这种改革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也有人建议搬出胡同,但胡同居民却似乎对胡同情有独钟。胡同究竟有什么魅力?它

将如何面对它的未来?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打算进行探究。

尽管我们听说的胡同已经经过了整体的修缮和整理,保护情况很不错,但是,开始研究后我们发现情况与描述几乎完全不符!胡同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在超出预料的情况下,我们完成了这一课题。其中实地考察这一部分真正撼动了我们的心。

在研究中,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包括调查问卷的制作和统计。相信这会让我们下一次的课题研究更加顺利。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胡同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②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以及对胡同的看法

③对胡同建设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了解胡同现状,深入文化,了解其历史,体验民俗文化。从而了解胡同对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文情怀的影响,对胡同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①上网查找资料

②制作调查问卷

③采访胡同居民

④实地考察

五.小组人员任务分工

实地考察:X晔铭、卢碧芳、关子贤

调查问卷:X雨侬、X晔铭

收集资料:党佳惠

数据整理:X晔铭、关子贤、卢碧芳

计划可行性分析:X晔铭

六.实施步骤

①查找一些关于胡同的资料

②实地考察、采访

③制作、发放调查问卷

④对胡同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文化内涵及意义

1.查阅资料:

由于查阅资料甚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详见“结题报告.ppt”。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胡同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历史背景,这有助于我们在之后深入地了解研究课题。

2.实地考察:

2009年2月10日,本组三名成员:X晔铭、卢碧芳、关子贤,三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我们的考察地分别为丰台区纪家庙附近的无名胡同和宣武区的西交民巷。

●无名胡同:

我们在无名胡同遇到的居民都带着阴沉的神色,似乎并不想回答我们的

问题。这也无可厚非,他们的生活环境实在是不容乐观。于是,我们匆

匆结束了采访。

●西交民巷:

我们在西交民巷看到了即使在城里也极为少见的四合院(当然我们没能

参观)和有着古朴风格招牌的粮店,胡同居民甚为热情好客,我们与两

位胡同里的老人高兴地攀谈,几乎忘记了时间。尽管她们仍表示对于现

在胡同的情况有些意见,但有一个观点始终不变:住在胡同里亲切温暖,

我们热爱胡同!

我们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看来这些老人很少看到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这更让我们深思:我们这些年轻人不仅应该关注胡同本身,

也应当关注胡同里居住的老人们,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需要与年

轻人进行沟通。

3.总结:

胡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证明了它在特色文化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是无可厚非的。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胡同已经成为了人灵魂的一部分。胡同具有永恒的魅力,不仅因为其历史积淀,更因为它让人的心灵贴得更近,让胡同里的每一个居民都团结在一起。

胡同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亲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但在现在,胡同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里的居住人群大多是老年人,青年人很少,这提醒我们青年人应该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建建议

1.实地考察:

(1)调查问卷:

一下为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

(2)实地考察情况:

2009年2月10日,本组三名成员:X晔铭、卢碧芳、关子贤,三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

我们考察的内容分两项:调查问卷和实地采访。我们的考察地分别为丰台区纪家庙附近的无名胡同和宣武区的西交民巷。

第一站:无名胡同

一.调查问卷结论:

居民多为老年人,大都已在胡同居住20年~30年,普遍反映不

喜欢居住,对胡同居住条件极度不满,希望搬进楼房,认为胡同

的保护修缮很有必要。

二.组员感受:

刚开始时我们几乎没认出这是一条胡同,胡同里的环境可以

用三个字概括:“脏、乱、差”。据当地居民说,这里下雨的时候

根本走不出去,完全没有排水系统,垃圾到处都是,没有完善的

下水道系统,就业也成问题,几乎没人管。当我们准备离开时,

还看到了这样一幕:两个警察一前一后押着一个戴手铐的人,

与我们擦肩而过。背后,还传来居民的议论声:“……脚铐都铐

上了……”我们不敢停留,迅速离开。看来这胡同的治安情况也

不甚好……

?第二站:西交民巷

一.调查问卷结论:

居民多为中老年人,大都已在胡同居住30年~40年,普遍反映喜

欢居住,对胡同居住条件比较满意,更偏向于胡同,认为胡同的

保护修缮有必要。

二.组员感受:

我们借助路牌很轻松地找到了西交民巷,这里的情况无名胡同完全不同,墙壁明显经过统一粉刷,有一定的绿化,胡同里

有不少聊天的居民,邻里气氛融洽。公共厕所的质量之高让人惊

叹,厕所里铺的瓷砖一看就是经常擦洗,十分干净,还设有为残

疾人方便而设的把手,并且没有任何异味儿,可见政府建设时十

分之用心。

(3)实地采访:

我们在东中胡同偶遇了两位老人,她们向我们反映了很多胡同普遍都存在的问题:路边有许多摆摊的人;胡同里房屋紧贴道路以至于没有人行道,容易发生事故;许多废物堆在路两旁导致道路变窄;政府的很多资金都用于外部修缮,对于胡同房屋内部情况并不关心……

2.总结问题

对比两处胡同,我们有以下感受:

(1)西交民巷的整体规划水平较好,交通和经济比较发达,因而政府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较大力度地进行修缮。

(2)反观无名胡同,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政府也不在意,几乎没有人管,导致了这里不仅环境不好,治安也不好。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居民精神风貌的不同。

问题:

?无名胡同:

a)周边设施不齐全

b)就业难

c)环境脏乱

d)治安不好

?西交民巷

a)人为破坏性大

b)有街边摆摊的情况

c)没有停车的地方

d)房间通风不好

e)电线放置位置不安全

?从总体看

a)没有整体规划

b)保护措施不到位

c)大量钱财用在了外部修缮,没有顾及内部环境改善

3.提出改造意见

?整体方面:

1.保留有价值的胡同,拆除没有价值的胡同

2.对于保留的胡同,修缮要有计划,不能像现在随居民自己改造,导致胡同

里空间越来越小。

3.规划好购物区与居住区,不要混在一起,导致不便管理。

4.将胡同里的汽车集中管理,最好能拆除一部分破旧的胡同用来修建停车场

(最好是地上+地下),让汽车停放在一起。

?局部方面:

1.集中宣传安全问题,整修电网,建设好房间的通风设施

2.加强管理,禁止小商小贩摆摊

3.加强宣传,让群众自发地保护私人的四合院

第三部分:感悟

胡同的文化内涵让人沉迷,但是现在胡同面临着文化财富的大量流失和胡同保护情况混乱无章的问题。无论是胡同的修缮情况还是胡同里的人,都需要我们去关怀、去了解。

胡同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关注它、保护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