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讨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讨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讨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讨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

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2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2.2.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

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2.2 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2.2.3 购网电量

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2.2.4 等效利用小时数

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2.3 能耗指标

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标。 2.3.1 场用电量

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单位:kWh 2.3.2 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2.3.3 场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2.3.4 送出线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2.4 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反映风机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采用风机可利用率和风电场可利用率两个指标。

2.4.1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T-A)/T]×100%

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未工作小时数;。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2)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3)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2.4.2 风电场可利用率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因风电场内输变电设备故障导致风机停机和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停机小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包含风电机组和场内输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风电场可利用率=[(T-A)/T]×100%

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平均小时数和风电场输变电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小时数之和;。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2)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3)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2.5 运行维护费指标

反映风电场运行维护费用实际发生情况的指标(不含场外送出线路费用)。运行维护费构成科目如下:材料费、检修费、外购动力费、人工费、交通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实验检验费、研究开发费及外委费。

运行维护费指标采用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和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两个指标加以表征。

2.5.1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

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风电场装机容量之比,用以反映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 = M/P 单位: 元/kW

其中 M—年度运行维护费,元

P—风电场装机容量,kW

2.5.2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

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与年度发电量之比,用以反映风电场度电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 = M/E

= M/(Te·P) 单位: 元/kWh

其中:M—年度运行维护费,元

E—年度发电量,kWh

Te—风电场年利用小时数,小时(h)

P —风电场装机容量,kW 3 风机机组运行指标

3.1 风电机组应统计下列运行指标:风机可利用率、发电量、利用小时数、单位容量年运行维护成本。 3.2 评价风电机组可靠性时应统计下列指标 3.2.1 计划停运系数(POF )

%100?=

统计期间小时

计划运行小时

POF

其中计划停运指机组处于计划检修或维护的状态。计划停运小时指机组处于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3.2.2 非计划停运系数(UOF )

%100?=

统计期间小时

非计划停运小时

UOF

其中非计划停运指机组不可用而又不是计划停运的状态。非计划停运小时指机组处于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 3.2.3 运行系数(SF )

其中运行是指机组在电气机组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或虽未联接到电力系统但在风速条件满足时,可以自动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运行小时指机组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3.2.4 非计划停运率(UOR )

%100?+=

运行小时

非计划停运小时非计划停运小时

UOR

%

100?=统计期间小时运行小时SF

3.2.5 非计划停运发生率(UOOR ) (次/年)

8760

?=

可用小时

非计划停运次数

UOOR

其中风电机组可用状态指机组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提供了多少出力。可用小时指风机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 3.2.6 暴露率(EXR )

%100?=可用小时

运行小时EXR

3.2.7 平均连续可用小时(CAH)(h) 非计划停运次数

计划停运次数可用小时

+=

CAH

3.2.8 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MTBF)(h)

强迫停运次数

可用小时=

MTBF

3.3 若风电场评价不同机型、不同厂家的风机性能时,可对以下两种性能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3.3.1 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

根据风机所处位置风速和空气密度,观测风机输出功率与风机厂商提供的在相同噪声条件下的额定功率曲线规定功率进行比较,选取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间以1m/s 为步长的若干个取样点进行计算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

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1

n

i i i i n

=-∑

点曲线功率点实际功率

点曲线功率

X100%

其中i 为取样点,n 为取样点个数。

如发现其功率特性不一致系数超过5%则应联系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调整。 3.3.2 风能利用系数

风能利用系数的物理意义是风力机的风轮能够从自然风能中吸取能量与风轮扫过面积内气流所具风能的百分比,表征了风机对风能利用的效率。风能利用系数Cp 可用下式

3

5.0V S P

C P ??=

ρ

其中,

P —风力机实际获得的轴功率(W ) ρ—空气密度(kg/m3) S —风轮旋扫面积(m2) V —上游风速(m/s ) 4 风电场运行指标 4.1 风能资源指标:

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空气密度。 4.2 电量指标:

包括风场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

4.3 能耗指标:

包括风场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风电场送出关口表安装在风电场一侧的,可不对送出线损率

进行统计。

4.4 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指风机可利用率和风电场可利用率,含有多期项目的风场平均可利用率应采用按项目容量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出。

加权算法:

其中平均可利用率

n 为风电场项目期数 Ki 为第i 期项目可利用率

需评价风电场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风电场非计划停运系数(UOFs ),计算公式为:

%100(???+=∑

∑额定容量)(统计期小时数额定容量受累停运小时)非计划停运小时UOFs

其中受累停运备用指机组本身可用,因机组以外原因造成的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受累停运备用小时指风机处于停运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4.5 运行维护费指标

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和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用,均按年度进行统计。

5 风电企业生产运行指标评价 5.1 单台风机运行指标评价分级标准

5.1.1单台风机以年度运行数据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根据数据取最高级为最后评级:

5.1.2 评级结果分析:

表征单台风机运行可靠性水平的指标有风机可利用率、计划停运系数、非计划停运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等。

影响风机可利用率指标的主要因素为统计时间风机故障次数、故障反应时间及处理时间。

影响风机计划停运系数指标的主要因素为风机定期维护时间。

影响风机非计划停运系数指标的主要因素是风机故障率和输变电设备故障率。

影响风机运行系数指标的主要因素是风机维护或故障时间和输变电设备故障时间。

影响风机非计划停运率指标主要因素是因风机或输变电设备故障引起的非计划停运时间。

影响非计划停运发生率系数指标的主要因素是因风机或输变电设备故障引起的非计划停运次数。

影响暴露率指标的主要因素是调度停运备用和受累停运备用时间的长短。

影响平均连续可用小时指标的因素有计划停运次数和非计划停运次数,与风机故障率紧密相关。

影响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指标的因素主要是强迫停运次数的多少,与场内和场外输变电设备故障次数紧密相关。

如风机以上可靠性指标评级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处理风机存在的共性缺陷,分析频发缺陷产生的原因,做好风机巡检和定期维护工作,以降低统计时间内风机故障次数。

2、保证风机与主控室通讯正常,运行监盘人员发现风机

故障后应立即通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积极维护风机道路确保畅通,交通工具随时可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维护人员。

3、提高风机检修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缩短风机故障处理时间。贮备充足的风机备品备件,避免因无备件延长风机停机时间。

单台风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可以直观地表征风机单位装机容量发电量的高低,影响单台风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因素主要有风机可利用率、风机位置、年平均风速及电网情况。如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评级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单台风机可利用率。

2、根据风机位置风速情况,合理调整风机运行参数。如定桨距风机可适当调整桨距角等。

3、提高风场输变电设备可靠性,减少因电网原因造成的利用小时数下降。

年风机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主要与风机故障率及损坏部件成本有关,如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评级结果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分析风机故障频发原因,从根本原因着手进行彻底处理。

2、如系风机大部件损坏,应查找原因并在更换后应加强巡视。

5.2 风电场指标评价分级标准

5.2.1风电场风能指标评价

评级结果分析:

影响风能资源指标的因素主要是风电场所处地理位置的风况,这取决于风电场的宏观选址和风机的微观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同一风电场,该指标根据统计年度的不同也存在差异。如评级较低表明风场风资源相对较差,风电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争取最大限度利用风能。

5.2.2风电场电量指标

评级结果分析:

风电场的年发电量、上网电量均与风电场装机容量成正比,因此不同容量风场间电量指标不具备可比性,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指标与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关,可以直观地表征风电场单位装机容量发电量的高低。影响风电场年等效利用小

时的因素主要是风电场年平均风速及风频分布,这主要决定于风电场的宏观选址与单台风机的微观选址,同时风机可利用率高低及输变电设备运行稳定性及电网限电情况对等效利用小时数有很大的影响。如风电场电量指标评级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风机可利用率及风电场可利用率,减少电量损失。

2、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情况,合理调整风机运行参数。

3、积极协调电网公司,争取更大送出空间,减少限电造成电量损失。

5.2.3风电场能耗指标

评级结果分析:

风电场场用电量与各风场生产生活用电设备容量和投入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可从节能角度考虑控制能耗指标。场用电率与场用电量成正比,与风电场同期总发电量成反比。如评级结果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高耗能场用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工作,降低场用电能消耗。

2、制定风电场节能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场内用电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取暖及照明用电。

3、提高风电场发电量,降低厂用电率。

影响风电场场损率指标的因素主要有风机变损耗、集电线路损耗和主变损耗等因素,与风机变和主变空载损耗参数、集电线路电压等级高低和线路长度有关,如场损率指标评级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下列措施:

1、根据风速情况及时调整变电站运行方式,如具备多台主变风场在小风季节容量允许情况下可停运一台主变等。

2、在新扩建工程中进行合理设计,提高集电线路电压等级、缩短线路长度,以降低损耗。

5.2.4 风电场设备运行水平指标

评级结果分析:

风机可利用率表征了风场风电机组平均运行可靠性水平,是风场内所有风机可利用率按容量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出,如可利用率指标评级结果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下列措施:

1、及时处理风场内同型号风机存在的共性缺陷、分析

风机频发缺陷产生的原因,做好风机巡检和定期维护工作,以降低统计时间内风机故障次数。

2、保证风机监控系统与所有风机通讯正常,并配备运行人员进行全天24小时监视风机运行情况,发现风机故障后可远程确认错误的应立即进行远程复位,需就地处理的应尽快通知检修维护人员。

3、积极维护风机道路确保畅通,交通工具应随时可用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维护人员。

4、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缩短风机故障处理时间。

5、在风场贮备足够的风机备品备件,避免因无备件延长风机停机时间。

风电场可利用率指标和风电场非计划停运系数表征了风场风机设备和输变电设备运行可靠性水平。影响以上指标除风机因素外主要是风机变、集电线路及升压站设备故障率及故障处理时间。如风电场可利用率及非计划停运系数评级结果较低,风电场除采取提高提高风机设备可利用率外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对风电场内风机变、集电线路和升压站设备的巡视力度,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2、做好输变电设备年度预防性试验工作和技术监督工作,防止出现重大设备损坏。

3、增加输变电设备备件及材料贮备。

5.2.5风电场运行维护费指标

评级结果分析:

影响风电场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的因素主要有运行维护人员费用(含外委费用)、风机及输变站检修维护材料消耗费用等。影响风电厂度电运行维护费用除上述因素外还包括风电场的发电量。如以上指标评级结果较低,风电场应采取下列措施:

1、合理配备运行和检修人员,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员费用支出。

2、制定风电场物资管理制度,规范检修材料及备品备件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现象。

3、积极开展进口风机备品备件及易耗品国产化研究,降低维修费用。

4、对不同型号的风机年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和度电运行维护费进行比较,为工程风机选型提供依据。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表

附录A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表A-1安全生产管理评分表

目录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及考核记录 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四、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 五、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保障制度及使用记录 六、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及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计划及实施情况 七、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 八、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九、应急预案制度及应急组织建立、预案演练、救援物资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把安全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亲自主持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批阅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签发有关安全工作的重大决定。 2、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直接领导本公司的安全生产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开展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4、组织制定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事故隐患。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负责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同级副职和所属正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9、主持安全生产会议,分析、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10、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要及时如实向安监部门报告,并迅速赶到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11、负责组织轻伤、重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12、负责公司年度和特殊时期的安全工作计划制定和执行。 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制定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堆积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2、组织实施公司中长期、年度、特殊时期安全工作规划、目标及实施计划,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安全职责履行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失职和违章行为。 3、组织领导公司级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4、定期组织召开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5、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推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 6、领导组织公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审定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7、负责组织对因工作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及报告。

风电指标体系

风电指标体系

————————————————————————————————作者:————————————————————————————————日期: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 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2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2.2.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风电指标体系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 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 1、总则 1.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1.2对象及范围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2.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 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T T(U n),单位:小时 Un Ui 其中:T为有效风时数,T(Un)为出现U n风速的小时数,Ui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弓I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T/T o, T o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p=P/RT( k g/ 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 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2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2.2.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ICS 备案号: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00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征求意见稿) 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QQ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批准文号: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

风电光伏技术标准清单

风力发电工程 序号专用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备注 一综合管理 1 风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国能安全[2016]102号2016-04-05实施 2 风力发电工程建设监理规范NB/T 31084-2016 2016-06-01实施 3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 5384-2007 4 风电场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验收规范NB/T 31073-20152015-09-01实施 5 风力发电企业科技文件归档与整理规范NB/T 31021-2012 二社会监督 1 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国家电监会令第9号2005-10-13实施 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 2 国能新能[2012]310号 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消防工程 1 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技术规程CECS 391:20142015-05-01实施四风电工程专用标准 1 设计标准 风电场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NB/T 31007-2011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经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FD 001-2007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安全标准(试行)FD 002-2007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 003-2007 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FD 004-2007 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GB 51096-20152015-11-01实施风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范DL/T 5383-2007 风电场设计防火规范NB 31089-20162016-06-01实施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NB/T 31039-2012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NB/T 31051-2014 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规程NB/T 31054-2014 风力发电机组接地技术规范NB/T 31056-2014 风力发电场集电系统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NB/T 31057-2014

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12-01实施 1 总则 1.0.1 为加强施工企业生产的监督管理,科学地评价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及相应的安全生产能力,实现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业绩的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综合评价。 1.0.3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的要求制定。 1.0.4 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时,除了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施工企业 construction company 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发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各类资质等级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2.0.2 安全生产 work safety 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0.3 安全生产条件 condition of work safety 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2.0.4 安全生产业绩 performance of word safety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 2.0.5 安全生产能力 capacity of work safety 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2.0.6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 评价内容 3.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及由以上两项单项评价组合而成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 3.0.2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和设备与设施管理4个分项。评分项目及其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0.3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控制、安全生产奖罚、项目施工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4个评分项目。评分项目及其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3.0.4 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记录,应采用本标准附录C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汇总表》。 4 评分方法 4.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分符合下列原则: 1 各分项评分满分分值为100分,各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为相应分项评分表中各评分项目实得分之和。 2 分项评分表中的各评分项目的实得分不应采用负值,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评分项目应得分分值。 3 评分项目有缺项的,其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按下式换算: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要求规范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通信中心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数据准备 (2) 4数据采集与处理 (3) 5风电功率预测 (5) 6统计分析 (6) 7界面要求 (7) 8安全防护要求 (8) 9系统输出接口 (8) 10性能要求 (9) 附录A 误差计算方法 (10)

前言 为了规范风电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建设及应用,特制订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本规范制订时参考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制订过程中多次召集国家电网公司科研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共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本规范规定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预测时间尺度、信息要求、功率预测、统计分析、界面要求、安全防护、接口要求及性能指标等。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纯、裴哲义、王勃、董存、石永刚、范国英、郭雷。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1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预测时间尺度、数据准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功率预测、统计分析、界面要求、安全防护、接口要求及性能指标等。 1.2本规范用于指导电网调度机构和风电场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研发、建设和应用管理。 本规定的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各级电网调度机构和风电场。 2术语和定义 2.1 风电场 Wind Farm 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组成的发电站。 2.2 数值天气预报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大型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2.3 风电功率预测 Wind Power Forecasting 以风电场的历史功率、历史风速、地形地貌、数值天气预报、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等数据建立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预测模型,以风速、功率或数值天气预报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结合风电场机组的设备状态及运行工况,得到风电场未来的输出功率;预测时间尺度包括短期预测和超短期预测。 2.4 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Short term Wind Power Forecasting 未来3天内的风电输出功率预测,时间分辨率不小于15min。 2.5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ultra-short term Wind Power Forecasting 0h~4h的风电输出功率预测,时间分辨率不小于15min。

风电相关国家标准整理

国家相关标准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主要依照IEC61400-12-1: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版本电流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044-1 电压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186 功率变送器准确度应满足GB/T 13850-1998要求,级别为0.5级或更高 IEC 61400-12-1 功率曲线 IEC 61400-12-1 带有场地标定的功率曲线 IEC 61400-12-2 机舱功率曲线 IEC 61400-12 新旧版本区别 对于垂直轴风电机组,气象桅杆的位置不同 改变了周围区域的环境要求 改变了障碍物和临近风电机组影响的估算方法 使用具有余弦相应的风速计 根据场地条件将风速计分为A、B、S三个等级 根据高风速切入和并网信号可以得到两条功率曲线 风速计校准要符合MEASNET规定 风速计需要分级 电网频率偏差不超过2HZ 场地标定只能通过测量,不能用数值模拟 场地标定的每一扇区分段至少为10° 可以同步校准风速计 改进了对风速计安装的描述 通过计算确定横杆长度 增加针对小型风机的额外章节 MEASNET标准和旧版IEC61400-12标准区别 使用全部可用的测量扇区,否则在报告中说明 不允许使用数值场地标定 场地标定更详细的描述,包括不确定度分析 只允许将风速计置于顶部 风速计的校准必须符合MEASNET准则 不使用AEP不完整标准 轮毂高度、风轮直径、桨角只能通过测量来判定,不能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判定报告中必须提供全方位的照片 IEC61400-12-1: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可选择:场地标定 IEC61400-12-2:Power curve verification of individual wind turbine,单台风电机组功率曲线验证(未完成)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J/T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JGJ/T 77—2010 现批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77—2010,自2010年11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同时废止。 1 总则 1.0.1为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对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的评价。 1.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施工企业construction company 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企业。 2.0.2安全生产work safety 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0.3安全生产条件condition of work safety 满足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日常的监督、检查记录等资料,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常态进行复核、追溯。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

状态。 3 评价内容 3.1 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1未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分级负责的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2未建立各部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考核的制度及未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3未实行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计划、落实责任和责任人及未落实考核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4对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等的内容和实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1制度未建立且每年未对与本企业施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进行预算和决算,未专款专用,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2未明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使用、监督及考核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1未建立制度且每年未组织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职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2企业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的编制,职工培训教育的档案管理,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1未建立制度且未对所属的施工现场、后方场站、基地等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2隐患的整改、排查及治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评定折减分数。 1未建立制度且未及时、如实上报施工生产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2对已发生的和未遂事故,未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3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事故档案的,则该评定项目不应得分。 1未建立制度且未按照本企业经营范围,并结合本企业的施工特点,制定易发、多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中国XXXX集团公司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 (2011年版讨论稿) 一、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

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 1.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风电指标体系

风电指标体系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 标 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 1、 总则 1.1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 n Un Ui T T U ==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 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 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2 电量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和等效可利用小时数四个指标。 2.2.1发电量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2.2 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2.2.3 购网电量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的标准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Standard of the work safety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company)JGJ/T77—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88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77—2003,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10月24日 目录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 3 评价内容 4 评分方法 5 评价等级 附录A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分 附录B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评分 附录C 施工企业安全生主评价汇总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3]22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 1、评价内容; 2、评分方法; 3、评价等级。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的解释,由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邮政编码:200032) 本标准参编单位: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上海市建筑业联合会工程建设监督委员会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表格

表A-1 安全生产管理评分表 序号评定 项目 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应 得 扣 减 实 得1 安 全生 产责 任制 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扣20分,各部 门、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健全,扣10~15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扣10分, 各部门、各级对各自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执行,每起扣2 分; ·企业未按考核制度组织检查并考核的,扣10分, 考核不全面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扣10分, 未对管理目标实施考核的,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扣10分, 未实施考核和奖惩的,扣5~10分 查企业有关制度文本; 抽查企业各部门、所属单位 有关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责 任制的知晓情况,查确认记 录,查企业考核记录。 查企业文件,查企业对 下属单位各级管理目标设 置及考核情况记录;查企业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文本和 考核、奖惩记录 2 2 2 安 全文 明资 金保 障制 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保障制度扣 20分; ·制度无针对性和具体措施的,扣10~15分; ·未按规定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情 况进行考核,扣10~15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财务 资金预算及使用记录 2 2 3 安 全教 育培 训制 度 ·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扣15分; ·制度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 职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待岗、转岗、 换岗职工,新进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要求的,扣 5~10分; ·企业未编制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扣5~10分, 企业未按年度计划实施的,扣5~10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企业 培训计划文本和教育的实 施记录、企业年度培训教育 记录和管理人员的相关证 书 1 5 1 5 4 安 全检 查及 隐患 排查 ·企业未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扣15分, 制度不全面、不完善的,扣5~10分; ·未按规定组织检查的,扣15分,检查不全面、 不及时的扣5~10分; ·对检查出的隐患未采取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 整改的,每起扣3分,无整改复查记录的,每起扣3分; ·对多发或重大隐患未排查或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查企业制度文本、企业 检查记录、企业对隐患整改 消项、处置情况记录、隐患 排查统计表 1 5 - 5 1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风电生产运行指标体系及评价

中国XXXX集团公司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 (讨论稿) 一、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经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 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

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 1.风能资源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 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 i i 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 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1范围 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 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SD131—1984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SDJ161—198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SD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二相电压不平衡 GB/T 20320-2006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 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 0. 1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 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0.2风电场wind farm; wind power plant; 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 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0.3风电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 of wind power 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的 风电最大出力,为风电有效容量。风电有效容量分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3. 0. 4风电场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of wind farm 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3.0.5风电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3. 0. 6风电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3.0.7功率变化率power ramp rate 在单位时一间内风电场输出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变化量和装机容量的比值。 3. 0. 8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风电场并网点和电网连接的第一落点。 3. 0. 9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s 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落的范围内,风电机 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 4风电场技术规定 4. 1风电场接入系统 4. 1 1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按照风电场有效容量选择。风电基地送出线路导线截面按照风电基地有效容量选择。 4.1.2风电场升压站主变压器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容量按照风电场有效容量选择。汇集风电场群的升压变压器容量参考风电基地有效容量选择。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表

评定项目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文明资金保障制度 附录A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表 表A-1 安全生产管理评分表 评分标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扣20 分,各部门、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不健全,扣10?15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扣 10分,各部门、各级对各自安全生产责任 制未执行,每起扣2分; ?企业未按考核制度组织检查并考核的,扣 10分,考核不全面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目 标,扣10分,未对管理目标实施考核 的,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扣10 分,未实施考核和奖惩的,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 保障制度扣20分; ?制度无针对性和具体措施的,扣10? 15分; ?未按规定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 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扣10?15分 评分方法 查企业有关制度文 本;抽查企业各部 门、所属单位有关 责任人对安全生产 责任制的知晓情 况,查确认记录, 查企业考核记录。 查企业文件,查企 业对下属单位各级 管理目标设置及考 核情况记录;查企 业安全生产奖惩制 度文本和考核、奖 惩记录 查企业制度文本、 财务资金预算及使 用记录 20 20

?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扣15 分; ?制度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 查企业制度文本、安全理,安全专职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特企业培训计划文本教育种作业人员,待岗、转岗、换岗职工,和教育的实施记培训新进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要求录、企业年度培训 制度的,扣5?10分; ?企业未编制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扣5~10 分,企业未按年度计划实施的,扣5?10分教育记录和管理人员的相关证书 ?企业未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 扣15分,制度不全面、不完善的, 扣5? 10分; 15 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制度 ?未按规定组织检查的,扣15分,检查不全面、不及时的扣5?10分; ?对检查出的隐患未采取定人、定时、定措 施进行整改的,每起扣3分,无整改复查记录的,每起扣3分; ?对多发或重大隐患未排查或未采取有 效治理措施的,扣3~15分 ?企业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 度,扣15分; ?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的,每起扣 分; ?未建立事故档案扣5分; -未按规定实施对事故的处理及落实 “四不放过”原则的,扣10~15分 15 ?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的,扣 15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无针对性的,扣5?10分;.未按规定制定演练制度并实施 的,扣5分; ?未按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落实救 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扣5分 分项评分 评分员: 查企业制度文本、 企业检查记录、企 业对隐患整改消 项、处置情况记 录、隐患排查统计 表 查企业制度文本; 查企业事故上报及 结案情况记录 查企业应急预案的 编制、应急队伍建 立情况以相关演练 记录、物资配备情 况 15 15 15 100

风电指标定义

(一)发电量 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风场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三)购网电量 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单位:kWh (四)利用小时 1.风电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功率 2.风电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1)统计期内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变化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2)统计期内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一)发电场用电量 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单位:kWh (二)发电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三)场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四)送出线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五)综合场用电量 是指全场风机发电量的总和减去风场上网电量(对侧变电站关口计量表读数)。 (六)综合场用电率 消耗在风场内部及送出线路上的所有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一)风机可利用率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第一章“范围”的说明 第1.0.3 条对于目前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技术要求且已投运的风电场及风电机组,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情况时,须参照本标准实施改造。第三章“术语”的说明 1、第3.0.3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风电有效容量的概念。根据统计结果,东北电网已投运风电场出力在4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西北电网中甘肃酒泉地区风电场(总装机为 5160MW)出力在8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内蒙电网的风电出力在6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张家口地区风电场出力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75%以下的概率为95%;张家口某一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0MW)出力在风电装机容量90%以下的概率为98%。风电有效容量应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来确定。风电有效容量的确定考虑因素较多,计算复杂,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暂提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的选取建议值:对于单个风电场而言,根据风电场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5%~100%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场有效容量。 2 对于风电基地而言,根据风电基地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0%~95%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2、第3.0.4 条和第3.0.8 条关于“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定义。 图1 中以1 个接入220kV 电网的风电场为例进行“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说明。图1“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图例 本定义仅用于本技术标准,与产权划分无关。第四章“风电场技术规定”的说明 1、第4.1 节风电场接入系统 66kV 220kV 并网点公共连接点 3 本技术标准提出用风电有效容量来选择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和升压变容量,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 2、第4.2 节风电场有功功率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目的: 在电网特殊情况下限制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 3、第4.2.2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2%~5%的要求。 本条的制定参考了德国、丹麦、英国等国家相关技术规定:德国要求每个风电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有功调节能力,可运行在最小出力和最大出力之间的任何一点,可按每分钟1%额定功率的变化速率改变出力。 丹麦要求风电场可将出力约束在额定功率的 20%~100%范围内的任意点上,出力调节速度在1%~10%额定功率/分钟。英国要求风电场可将出力维持在任意设定的运行点上。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目前系统调频问题并不突出,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考虑到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增长,借鉴国外风电发展的经验,应对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率提出要求。 根据甘肃目前运行情况,在甘肃现有风电装机648.1MW 情况下, 1 分钟最大爬坡速率值为22.5MW,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为3%,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