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

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

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
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

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蒋同明

内容摘要:发展创新集群对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创新集群形成的规律和条件,然后分析了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其中重点对我国创新集群产业层次低、创新制度环境不完善、创新效率低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创新集群,必须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必须重视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创新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和制度环境,同时要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国际化战略。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相比较美国而言,我国却算不上是经济强国,更谈不上是创新大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众多企业和产业缺乏强劲的科学技术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指出了战略发展方向,但我国地域广阔,发展又不均衡,必须找到很好的载体,而创新集群正是构筑创新型国家的新思维,因为创新集群本身就是一个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OECD,2001)①,创新集群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如何建设”问题,即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内容合理性论证的根据,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选择和阶段性规划。

① OECD. 2001. Innovative networks: co-operation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Paris: OECD.

因此,培育并发展创新集群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明晰创新集群的运行机制对培育创新集群具有深远影响。

一、创新集群形成的规律与条件

创新集群( Innovative Cluster) 概念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提出,是指以地理空间集中的产业集群为基础,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以科技资源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商业模式和创新文化为依托,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

(一)创新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通信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的布局呈现出全球化、分散化趋势。在此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形成硅谷、班加罗尔等一个又一个创新集群?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土地、运输等有形成本已经不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取而代之的是无形成本,即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不断交流、碰撞直至产生创新的机会成本。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要求创新周期尽可能缩短,而对于创新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形成集聚,才能够有

效提高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之间交流、碰撞的频率,因此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集群。

(二)创新集群形成的基本条件

创新集群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创新主体,二是创新要素,三是创新主体间高效的交流机制。其中创新主体是创新的载体和提供者,包括企业、大学、院所等;创新要素则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是形成区域创新集群的基础,其需要达到一定的丰富程度才能够支撑创新集群的形成。根据相关创新理论,固定、僵化的知识和要素都不能产生创新,而高效、灵活、有序的资源配臵机制则是创新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区域能够形成创新集群的真正优势。此外,在创新集群发展过程中,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产业促进机构和政府在资源配臵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创新的重要促进者。

(三)创新集群的基本特征

成熟的创新集群通常具有四大特征: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市场组织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

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四)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区别

总的来看,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存在六个方面的差别:一是产业集群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生产力的提高,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创新集群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推出新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推出新的技术;二是产业集群主要以生产链为纽带,聚集以传统资源为代表的生产要素,而创新集群则是以价值链为纽带,聚集以知识与技术为代表的创新资源,使整个集群不断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三是产业集群因相同的产业或者产品而集聚,群内的合作模式比较简单,创新集群因创新文化、创新环境而聚集,群内合作模式多元化,并且能不断产生新的业态;四是产业集群是产业或产品的集聚,因此对集群外的经济、科技辐射力度较小,对同类产业甚至有汲取的功能,而创新集群是一个创新的源泉,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繁荣,可以让周边地区成为此创新集群的第二梯队;五是创新集群占据着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处于高端,在一定区域内,数量少而且是整个价值链的核心治理者,而产业集群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数量多且受创新集群控制;六是产业集群是经济术语,创新集群是科技——经济术语,但二者并非是分属于两个范畴、互不相干的概念,可以说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更高阶段,产业集群是诱发创新集群的核心诱因和内在依据。

二、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

从我国创新集群发展过程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创新集群由此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可以说,我国的创新集群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纵观众多创新集群的形成过程,政府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各地政府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了一批创新集群的形成。当然,这些集群的形成与我国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政府“有形的手”相比,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经过市场的洗礼逐步成长为创新集群,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我国创新集群形成主体来看,创新集群蕴含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集合创新力,表现为一群相关企业紧密分工协作而产生的创新动力,这些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许多国家和地区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依靠中小企业发展创新集群,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找到了自身的定位,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我国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为了创新集群的主体。此外,从创新集群主要构成行业来看,高新技术产业仍然是主要行业,如我国著名创新集群中——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区等,这些创新集群内聚集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而在崭露头角的创新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主要创新型产业。

从我国创新集群分布情况来看,沿海发达地区成为我国创新集群的主要分布区域。因为创新集群对市场化程度、开放水平、地理区位、交通通

讯、产业配套环境和创新意识等有较强的依赖性。相比之下,东部地区较多较早地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我国的创新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只有零星的创新集群,而且发展水平普遍较东南沿海地区低。

(二)我国发展创新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创新集群的认识模糊,产业层次低。虽然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我国直到近些年来才普遍运用产业集群这个概念,许多人对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集群的认识还较模糊。如有人将产业集群理解为产业集中或产业聚集或产业链等,将创新集群单纯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集群。同时,一些地方对发展创新集群存在不少误区,如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单等同于发展创新集群,过分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地理集中;过分依赖大企业或大项目发展创新集群,而忽视中小企业在创新集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由于我国许多创新集群尚处于形成初期,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因此创新集群普遍存在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偏低的问题。如一些集群中企业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偏低,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不够;低附加值产业集群较多,创新集群较少;自主创新能力弱,集群大而不强;企业研发活动不活跃,其中2011年,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仅为0.71%,大中型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仅0.96%,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平均投入强度。2013年8月14日,《福布斯》杂志公布“2013

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强企业”,根据这份榜单,美国上榜企业最多,为39家,而我国仅有5家上榜。

二是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完善,缺乏创新文化。虽然近年来我国创新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创新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还不完善。现有的创新集群重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忽视创新文化交流等软环境建设。可以说,集群内制度不完善、缺乏创新文化是创新集群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有关法规还不健全;鼓励发展创新集群的政策还很缺乏;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位”与“越位”并存,公共服务不够;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发育缓慢;知识产权保护乏力,产权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担保机构、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不足;僵硬的行政区划不利于生产要素大范围流动和聚集等。

三是产学研结合效果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集群本是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是我国诸多创新集群内同类企业恶性竞争,开展合作创新较为困难,没有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创新网络;一些创新集群临近大学或研究机构,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除了中关村等少数高校区外,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较好地成为集群创新的重要源泉。产学研结合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是论文崇拜的评价导向,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许多应用类研究成果局限于纸上谈兵,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二是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不顺,导致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难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成功者不多。如今,

中国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相距甚远。

三、促进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以创新集群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国际竞争的激烈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对那些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来说,要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向产业集群演化。对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则要向以高附加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集群转型升级。总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调动地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把培育创新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创新集群的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是发展创新集群的基础手段。要通过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培育和提高创新型企业,如从国内外引进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种子型”创新型企业,融入各地的产业集群;鼓励发展重点企业的配套企业,对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各地培育本地创新型“种子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

供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创新型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和培训交流。建立吸纳和使用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的制度和机制,努力创造优秀创新型企业家人尽其才的优良环境。要有计划地推进区域教育体系建设,为创新集群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建立健全创新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

引导健全创新集群发展的基础平台支撑体系。按照创新流程来看,创新平台体系主要由上游的国家实验室等,中游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下游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组成。与之配套的还有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育成(孵化)中心等创新服务体系以及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国创新集群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创新集群统计体系和数据库,绘制全国创新集群地理分布图等;鼓励行业协会维护企业权益;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在集群内建设一批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服务中心等;鼓励集群内企业开展区域整体营销,推进区域产业品牌建设。

(四)建立有利于创新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体制机制事关全局和长远,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远比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更为紧要。因此要加大改革力度,尽快扫清创新集群发展道路上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培育有利于创新集群壮大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集群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一是要改革行政区划体制和城乡

分割体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制定不同的集群政策;二是完善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促进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三是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宽容失败、支持人才合理流动的区域创新文化,塑造区域品牌等。总的来看,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税务、法律等手段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式,有效配臵创新资源,促进创新集群发展,进而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

(五)积极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国际化战略

在“请进来”方面,创新集群今后应该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不断调整引资策略、拓宽引资领域、提高引资质量,使集群形成产业层次较高的高端环节,招商引资的关键是要加大力度引进国际研发机构,借助逐步形成的“集聚效应”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在“走出去”方面,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经济合作,鼓励和引导我国有实力的大型科技企业和集团走国际化道路,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分部,按照所在国的客户需要进行研究并开发新产品,占领海外市场。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05928849.html,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完善 作者:薛晓光张亚莉高秀春 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9期 摘要: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其在世界竞争中并没有全面发挥其效用,因此,文章结合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实际历程和经验,加速优化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并按照实际的规划部署中实现2050年创新型强国的战略目标,针对中国的实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路径。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创新型国家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趋势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与现阶段参与国家竞争的方向一致,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总体方向基本不变,在各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间的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而中国在创新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依旧存在,这与中国实际的国情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本文要全面把握中国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探索政府在不同时间段的实际作用。中国的创新行为由一个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更要正确地把握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 各项政策、规划的提出和完善均推进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在2016年取得了显著成果,将逐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其现有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投入稳步增长。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根据《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中的 有关数据显示,该年度研发经费投入高达1.5万亿元,与以往相比,它保持了10.6%的较快增长速度,与同期GDP相比高出了3.9个百分点。研发经费从2005年的2 450亿增长到2016年的1.5万亿元,十年间上升了6.4倍。与此同时,中国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完善对应的政府政策体系,充分调动了各类人群的创新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企业、研究机构及大学研发经费投入出现了直线上长的趋势,具体到实际的数值,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中国各类企业进行的研发经费投入高达12 144亿元,相比于2015年来说,该数值增长约11.6%,贡献率高达83.8%,已经成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主要力量。除此之外,国家创新体系的其它两个创新主体—研究机构、大学也同样出现了研发经费直线上升的情况,2016年两者的研发经费支出高达2 260.2亿元、1 072.2亿元,增长较为迅猛,与2015年的实际研发经费支出相比增长高达5.8%、7.4%,增长幅度超过了2.8%、6.4%。 2.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中国科技人才队伍稳定增长,达到7 915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5.4%。R&D人员总量375.9万人年,R&D研究人员161.9万人年,居世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手机也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4G互联大大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知识量也成爆炸的速度在增长传统教学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使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互联不受学校时间、学习地点的限制满足的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工具。 一、“微课”的起源 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oy . cG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 1995年由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he ne inute Lecture简称L)是最早的“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icro-lecture)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avid enrose在20__年提出。 “微课”模式最早被美国的可汗学院采用其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录制的微视频一度风靡全球衍生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类似的“微课”模式还被大众科普方向的E-Ed站成功采用并逐步渗透到面向高等教育的诸多“慕课”平台。

20__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课”的研究发展至今对“微课”的诠释有多种版本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通过不断提炼与归纳其最新定义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络视频课程。”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之所以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热衷主要因为它是以知识点为单元符合新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可反复看、跳跃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它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可以形成共同兴趣的群体进行上探讨交流等特点。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8分钟时间短可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黄金时间;最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则建议短于6分钟的在线课程视频最吸引学生。 三、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 近两年来我国“微课”发展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微课”受到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均在积极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微课”在全国围的初步发展已获得广大师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

2020《创新中国》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创新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看了《创新中国》这部记录片,让我感触很深。纪录片共分六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这部纪录片里都是拍摄了当今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高铁、大飞机项目、500吨级火箭发动机、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等。此外,还有一些人们知之不详的重大科技进步,比如世界最清洁的火力发电厂、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能看清微观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 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这部记录表片中,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中华名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 纪录片中的一项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一件件创新产品的出现,正在方便我们的生活、丰厚我们的财富、加速我们的发展。“创新”两字,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改变,也诠释着国家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抢占高点,才能拥有未来。无论我们个人、企业或是整个国家。 作为个人,要学会创新。如果喜欢创新,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聪慧的,肯定是朝气蓬勃的,肯定是积极向上的。这个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几率必定远远高于其他人。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飞速变迁的时代,要和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一起,在为了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作为国家,要勇于创新。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曾经强大的国家都是勇于创新的国家,近代工业国家的发展,都是伴随工业革命,生产科技的创新。英国是依靠蒸汽机的发明,推动工业革命,让国家工业化。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一个勇于创新的国家迟早会屹立在世界强国的序列内。即使现在还不是,依靠创新的动力,必定会发展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一个国家,如果守旧不前,那么距离落后甚至亡国就为期不远了。大清帝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无视社会科技进步,拒绝创新,措施发展机遇,导致国际贫弱,人民生活困苦,直至被推翻政权。 创新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第三,要创新就必须认同两个基本观点,即创新的普遍性和创新的可开发性。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创新,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多样的选择,也是一种开拓的精神。遇山开路、逢河搭桥,是一种创新。创新成功与否要靠常理去判断,要让时间来检验,要靠结果论英雄。就像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不同的道路远近不一,往来成本就成为检验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选择最短、最安全的道路,这就是最佳的创新举措。 要创新、想创新、能创新。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2年09月19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寻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工作的对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工信委会同省国资委、省国防科工办、省中小企业局,分头组成调研组,于7月下旬至8月初,分赴全省,采取实地考察、召集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加强,极大促进了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赶超逐渐成为全省共识,“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和谐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先后出台《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51号文件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鼓励技术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省“十二五”各类发展规划均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指向。相关省直部门密切配合,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项目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和支持。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人才、财税等方面给企业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新余市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方面构筑鼓励创新的推进工作机制;九江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对企业研发机构进行支持,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一次性奖励分别达到200万元、50万元。社会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集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专业化科技担保公司快速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所有设区市、多数省级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均已建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江西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江西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国家专利技术(江西)展示交易中心、江西省技术交易市场等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技术中介、技术孵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等方面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探索建立了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南昌高新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

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和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其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省地方高校不仅在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上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为河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是推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建设河南创新体系的骨干和支撑力量。“十一五”以来,河南省认真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创新河南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同在,发展也总是与矛盾共存,应该客观地看到,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河南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急需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1 河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但绝不是强省。河南的部属院校相对较少,在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上主要靠本省的力量。但是无论从本科院校数量还是博士点数量,无论从三大检索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还是项目和科研奖项数量上,河南高校明显落后于北京、江苏、山东等地区,河南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层次都还比较低,科技创新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1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优势学科不突出 河南大多数地方高校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由于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多以传统专业为主体,在专业结构与学科结构上都较为单一。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在学科的纵向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对于新兴交叉的边缘学科的建设却显得举步维艰。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原有的专业和学科难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致使其成为提升河南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与核心问题。1.2 科研与教学的定位不准确、科研方向不明确 高校的发展定位不是“空中楼阁”,河南不少高校不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盲目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现象突出。片面追求论文、项目和成果,导致缺乏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难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方向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河南有些地方高校缺乏科研发展的整体规划,校级重点科研方向不明确,科学研究处于一种自发的、分散的状态,缺乏长期的目标导向。

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思考

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思考 摘要:打造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合理构建技术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加入WT以后,随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产业结构必将发生巨大变化,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必须是提局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志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完善的技术创新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信息的潜在盈利 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 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 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这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初始阶段、

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就取决于以上各阶段的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由于技术本身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成功与否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 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关系。 企业创新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彼此间存在若干差异,但也有某些共性和互动性。企业往往不是选择某种单一的创新模式,而是三种模式的混合体,只不过是以某种模式为主导而已,但选择的原则都是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并要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动及时调整创新主导战略。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与企业本身的技术实力、市场机会及技术市场发育程度相匹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 原始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的知识 ,以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主。集成创新就是指把个别的知识或者

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远程学习课后测试答案

1. (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致力于开创领先于世 界的新产业,力争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 √ A B C D 美国 法国 日本 英国
正确答案: A 2. 事实上,不管是在科技研发领域,还是在创新活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 )都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主导作用。 × A B C D 集体组织 政府 人民群众 市场
正确答案: D 3.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做了深刻地论述,他指出,资本家要想在激烈的商品经济竞争中获得超额利 润,唯一途径就是( ),从而降低必要劳动时间。 √ A B C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力 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加劳动力数量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4.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 )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 提供有力支撑。 √ A B 关键共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

C D
现代工程技术 前沿引领技术
正确答案: A B C D 5. 过去五年我国创新发展的不足包括( )。 √ A B C D 国际竞争加剧,前后夹击 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依赖进口 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
正确答案: A B C D 6. 科技成果分为( )。 √ A B C D 颗粒类成果 技术类成果 科技类成果 创新类成果
正确答案: B C 7. 强化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创造良好科研环境,重视对基础研究的质量评价,体现在( )。 √ A B C D 强化科研基础平台建设 坚持数量第一的原则 建立科学化的基础研究成果评价办法 加大对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性创新项目的支持
正确答案: A C D 判断题 8. 推动区域创新改革试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 √ 正确 错误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成绩: 指导教师:王宏平 派斯学院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2010301322 专业班级: 10工管3班 课程名称: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完成时间: 2013年6月10日 教师签字: 批改日期: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班级:10级工管3班姓名:学号:2010301322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引言 0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0 (一)技术创新有助于创造低产品成本优势 0 (二)技术创新是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 0 (三)技术创新有助于企业形成核心产品 (1) (四)技术创新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1) (五)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 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条件 (1) (一)创新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 (1) (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具备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 (2) (三)企业必须具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2) (四)开展技术创新,要从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 (2) 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 (一)企业员工创新意识不强 (3) (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没有面向市场需求 (3) (三)企业不够重视技术创新队伍的建设 (3) (四)企业独立创新、成果转化困难 (3) (五)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中心 (4) 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 (4) (一)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创新意识 (4) (二)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 (4) (三)重视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4) (四)联合攻关,加速成果转化 (5) (五)加强技术中心的建设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关注的问题及思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关注的问题及思考 袁兆亿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的激烈竞争对中国实力的考验与日俱增,强化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方略。近年来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稳步推进,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中国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迈进,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仍存在不足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我国的产业规模已十分庞大,财力资本和人力资源规模也较为丰富,但是科技创新水平与产业竞争力仍不够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有待完善,自主创新理念仍需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扶持政策需加大力度,创新创业动力存在不足,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自主创新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效应未能充分显现,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落地还存在不同障碍,限制了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创新动能的充分释放。总体而言,我国的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够匹配,创新对我国发展的驱动作用仍显不足。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创新强国其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高达15%,而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长期徘徊在5%左右,投入不足将影响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也影响颠覆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获得。影响科技创新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以色列的R&D投入占GDP比重为 4.68%、瑞典3.60%、芬兰 3.47%,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一定距离。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科技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更需要以超常力度才能快步赶上。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第28位。可见我们要迎头赶上,尤其是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要取得新突破,就必须适当调整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反映了人才的差距,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然而高端人才却明显匮乏,应试教育逼出了不少高考尖子,但逼不出众多高端人才,显示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国的高端创新型科技人才紧缺,尤其是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和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少之又少,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发

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闭 1 2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致力于开创领先于世界的新产业,力争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 √ smallBulb A 美国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正确答案:A 2. 事实上,不管是在科技研发领域,还是在创新活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 A 集体组织 B 政府 C 人民群众 smallBulb D 市场 正确答案:D 3.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做了深刻地论述,他指出,资本家要想在激烈的商品经济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唯一途径就是(),从而降低必要劳动时间。 √ A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smallBulb B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力 C 提高劳动者素质 D 增加劳动力数量 正确答案:B 多选题 4.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smallBulb A 关键共性技术 smallBulb B 颠覆性技术

smallBulb C 现代工程技术 smallBulb D 前沿引领技术 正确答案:A B C D 5. 过去五年我国创新发展的不足包括()。 √ smallBulb A 国际竞争加剧,前后夹击 smallBulb B 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 smallBulb C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依赖进口 smallBulb D 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 正确答案:A B C D 6. 科技成果分为()。 √ A 颗粒类成果 smallBulb B 技术类成果 smallBulb C 科技类成果 D 创新类成果 正确答案:B C 7. 强化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创造良好科研环境,重视对基础研究的质量评价,体现在()。√ smallBulb A 强化科研基础平台建设 B 坚持数量第一的原则 smallBulb C 建立科学化的基础研究成果评价办法 smallBulb D 加大对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性创新项目的支持 正确答案:A C D 判断题 8. 推动区域创新改革试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 √ smallBulb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正确 smallBul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集成创新形式,应将其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蒋建业: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创新发展

蒋建业: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创新发展 蒋建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2020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难度加 大等重重困难,我们要重新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重点关注未来经济发展的问题与 难关,即:从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 点关注点这三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创新发展”这一主题。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也 就是说,宏观上、微观上比较一致,都表现出较大的下行压力。好就好在我们有 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二是金融领域未出现系统性的金 融风险。在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防范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是较强的, 这主要还是党的领导形成的特殊的制度防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金融领域还 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 变化,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一定要重视这些年来积淀下来的社会金融风险问题,这是当前经济问题 的重点。处理好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回到党中央、国务院所定的调 子上来,也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 们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名词到名词、概念到概念,靠西方的经济学 解决不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因为西方的经济学只是对18、19世纪西方 的经济现象的解释。中国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要做经济学研究,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与安排,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力度: 第一,宏观调整。我们要按照宏观的市场趋势与需求,作出相应的宏观上的调整,如钢铁产能等方面。这一工作我们这几年都在做,如今则要做到更深层次。

2016两学一做及创新发展思考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一、学习当前形势,践行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两学”,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 做到“5个坚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一做:做合格党员。 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做到5个方面: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就本人而言:要做到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学习马列著作、中央方针政策、党史哲学,保持与中央步调一致;二是练好岗位本领,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勇于担当;三是遵循行为准则,不谋求私利、特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提高情趣修养,以焦裕绿等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修炼自我,带领好团队。 二、认清当前形势,把握创新发展 国家层面,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即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其中提出要把创新提到当今时代条件下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我们怎么样能够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件下,保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呢,那就是挖掘内部潜力,这就是创新。通过创新来生产出新的财富、新的资源、新的功能和效用。 “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交织、风险隐患不断增多的严峻挑战。中国目前增长动力、资源环境压力、社会领域矛盾等都与经济结构不合理有关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行业层面,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行业在“十三五”期间既有难得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行业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学习、树立、贯彻五大理念。我们要认清形势,在新常态下,采取新举措,争取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行业外部环境分析,行业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发挥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内消费者也高度认同民族品牌。但行业面临潜在的市场、法律、政策风险不断增多。从行业内部部环境分析,通过自我不断积累与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系统链,有坚实的硬件软件支撑。但新常态下,也面临增长速度回落、需求拐点逼近问题,当前,突出面临销量下滑、生产成本上升、商业利润透支的严峻形势。 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逐步由产量规模向品牌效益转变,由相对粗放向规范精细转变;

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DR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EVELOPMENT RESEARCH 调查研究报告CENTER OF THE STA TE COUNCIL PRC 第251号(总2766号)内部资料2006年11月23日 我国自主创新的 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内容摘要:我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讲,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问题成因 1

一、基本情况与判断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还 有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到了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是: 首先,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2005年,我国GDP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万多亿元,有能力增加技术开发投入。 其次,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我国拥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85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9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第三,经过多年的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技术装备,产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内企业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提高,为以我为主组合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打下了一定基础,为消化吸收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四,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为自主创新成果提供了宽广的应用舞台。对一个技术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自主创新成果 必须找到自己的应用者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其主要应用者是本国 2

商业银行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

商业银行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客户需求层次的提高,银行只有将科技知识作为核心要素,并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运作,才能提高自身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使管理程序简化,手段创新,市场适应能力大大增加,银行则更主要体现在高科技的运用和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管理技术等方面。银行要培育专长和产品优势,必须立足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利用新技术组合产品,填补空档。中国有句俗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完成一项工作,做出好产品,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必须拥有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银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因在于银行作为赢利性组织的目的性。银行的技术创新,总是带有促进交易成本降低、产品差异性、交易便捷、整合客户群等有助于形成和保持竞争力并最终带来赢利增加的目的性。可以说,这种目的性是导致银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部动力。这种动力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银行技术创新的机制。

二、商业银行技术创新的表现 (一)信息技术的支撑 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新兴的金融分析理论和的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为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引入金融交易的全过程,推动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务被纷纷取代,其结果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金融成本,另一方面将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大大提高,并吸引更多的投融资者进入这个市场,从而大大拓展了市场规模。 (二)技术人才的引进 从事纯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家进入金融界设计衍生产品,使得衍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理论含量大大增加,新的金融产品的运用和管理更加复杂,对这些金融产品操作者和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融资方式的优化 针对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因金融资产价格频繁大幅波动而急剧增加的金融风险,通过技术创新,将不同特征的金融资产重新组合,达到转移和规避风险的目的。比如,国际信贷市场的

创新与发展,思考与展望

创新与发展,思考与展望 5月22日~25日,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 2014)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行。该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美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协会主办,大连市中心医院承办。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傅征,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王羽,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洪山,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徐玲等出席会议。来自海外的专家包括美国HIMSS 协会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监刘继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BIDMC中心首席信息官John.D.Halamka,美国范登堡大学医学信息学教授、首席信息官Blackford Middleton,美国国际医学图书馆国家生物医学通信信息中心Clement Joseph McDonald和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信息研究所教授徐健业等。 5月22日的拓导课开设有临床决策支持、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集成技术与CDR、大数据与数据分析技术四个专题,并开设了以“HIT管理”为主题的青年论坛。正式大会开设

有标准化与信息安全、护理信息化、患者服务和CRM随访、中外卫生信息技术差异与差距、电子病历、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以及院长论坛等7个分论坛。 来自国内外的3000名左右医院代表、专家学者、HIT 从业人员参加了大会,近百位中外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登台演讲,会议就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和新医改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来自国内外的多家知名医疗IT厂商参加了展览。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大会开幕式致辞的多位领导和专家均提到,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傅征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我国社会和经济面临重大转型,国家和民族正在爬坡闯关,几百年难得的机遇和空前的挑战并存,实现中国梦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医改成败事关民生福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应该做得认真踏实,还是草率不周;是干得优质高效,还是劳民伤财;是通过医院信息化确实做到保改革、促发展、利国利民,还是与此相反,就不仅仅是一项具体业务事项而已了。让我们立足本职、胸怀全局,把医院信息化工作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中国的亿万老百姓和子孙后代,把医院信息化的事情做的更好、更快、更省、更扎实有效。”

丽水创新发展状况与思考

丽水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状况与思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水平,科技创新领域的分布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科学、客观地对我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并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基础加强,创新环境改善,创新成果凸显,科技创新发展为抵御金融危机,推动转型升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科技投入快速增长。五年来,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财政科技拨款、科技经费投入和R&D经费支出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幅超过GDP。2015年,我市GDP 为1103.29亿元,是2010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0.7%。地方财政科技投入5.45亿元,是2010年的2.22倍,年均增长17.3%。全市R&D经费投入13.01亿元,是2010年的4.02倍,年均增长32.1%。R&D经费投入与当年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18%,比2010年提高0.69个百分点。 图1 “十二五”期间丽水R&D经费投入情况

(二)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活跃,已成为我市自主创新中科技投入、研究开发、应用受益的主体。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15.71亿元,是2010年的3.25倍,年均增长26.6%;企业R&D经费投入12.32亿元,是2010年的4.31倍,年均增长33.9%。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75%,比2010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295家,是2010年的3.21倍。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160家,相比2010年净增107家。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7779人,是2010年的2.36倍,年均增长18.7%;其中R&D活动人员6235人,是2010年的2.77倍,年均增长22.6%。拥有折合全时的R&D人员4404 人年,是2010年的2.58倍,年均增长20.9%。 (三)科技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链布局逐渐完善,产业结构正向着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并形成了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6家,市级创新服务平台8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是2010年的5倍;科技型中小企业322家,是2010年的7.2倍。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1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4家,其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R&D经费 表2.7几个主要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002—2004)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表2.8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类(%)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二)科技论文 一个国家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当前,学界通常把SCI、EI、ISTP三大系统收录一国科技论文的情况,作为评价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表2.10国际科技论文总数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 地区 ) 论文数量和位次 (2004)1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表2.11三系统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占世界的比重(%) (2002——2004)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三)专利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专利指标反映了异国技术发明创造活动的水平和产出状况,因此它是衡量各国科技活动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 表2.13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 (1998—200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官方网站 表2.14国内外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5年1月-2005年12月)2 单位:件 2参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05928849.html,/sipo/ghfzs/zltj/gnwszzlsqslzknb/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 表2.15 国内外专利授权状况年表(2005年1月-2005年12月)3 单位:件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 从总量上看,在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上,我国近年来在不断地提升。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也连年攀升。这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呈现为不断增强的态势。但是,总的来说,从专利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世界上的主要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专利分为三种,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在这三种专利中,真正属于核心技术类的专利并且3参见国家产权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05928849.html,/sipo/ghfzs/zltj/gnwszzlsqzknb/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1.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 2.基本原则:紧扣发展、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扩大开放 3.战略目标: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聚集地。 4.战略布局:“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 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 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六大转变:就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

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中国制造2025》 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三步走”: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