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19
绪论 园林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园林的概念
西晋 张翰《杂诗》 “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 “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汪菊渊先生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和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特点:“四维”时空环境
反映着人,影响着人
影射自然
横向艺术的借鉴
分类: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
古典园林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自然风景区
园林景观构成:
自然景观:山岳、水域、植物、动物、天文、气象
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文物、民间习俗、节庆活动、地方工艺与产业
工程设施:山水地形、道路、桥梁、假山、置石、建筑和园林小品
园林功能:
A 供人们游乐休息
B 美化环境
C 改善生态环境
二 园林发展趋势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依赖—利用—破坏—保护—人工仿造,再造
2 发展趋势
农业时代
以帝皇为首的少数贵族阶层
宫苑、庭院、花园
唯美论、包括西方的形式美和中国的诗情画意。同时强调工艺美和园艺美
艺匠、技师,如中国的计成,法国的雷诺,英国的布朗
中国的皇家园林和江南文人山水园林,法国雷诺特式宫苑、英国的布朗式风景园
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
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城市居民
公园绿地系统
以人为中心的再生论,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和体育空间,和作为城市的肺。强调覆盖率、人均绿地等指标
园林职业设计师,如美国的专业规划设计师欧姆斯特德
纽约中央公园,波斯顿的蓝宝石项链
后工业时代(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 人类和其他物种
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
可持续性。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的循环和再生性,高效性,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协调人类文化圈与生物圈综合关系的指挥家,如I.McHarg
美国东海岸的一些生态规划,欧洲的景观生态规划
中国园林专业面临城市与环境的问题
1 城市人口
2 户外体育空间缺乏
3 自然资源有限
4 财力有限
5 土地资源极度紧张
6 欧美文化侵入
可持续思想
1 功能原则
2 经济与高效原则
3 循环与再生原则
4 乡村与生物多样性
5 地方与地方精神
6 整体与连续性原则
三 研究内容
1 传统园林学: 包括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园林建筑等分科。
2 城市绿化学科: 研究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其中包括公园、街道绿化等。
3大地景观规划: 从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地使用土地。
四 学习园林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思考题
1.简述园林的定义、特点分类。
○1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汪菊渊先生下了较准确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特点: “四维”时空环境, 反映着人、影响着人, 影射自然、 横向艺术的借鉴(音乐、绘画等)
中国园林特点:自然、小中见大、曲折多变
○3分类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科学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古典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皇权至上,中轴对称)、私家园林(生活美、意境美)、寺庙园林、自然风景区。
园林绿地分类
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风景名胜区。
2.简述园林的景观构成要素——植物、建筑、道路、地形
自然景观
山岳、水域、植物、动物、天文、气象。
人文景观
名胜古迹、文物、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地方工艺与工业。
工程设施
山水地形、道路和桥梁、假山和置石、建筑和园林小品。
3.简述园林的发展趋势。
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后工业时代(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
4、园林学研究的内容有那些?
1 传统园林学: 包括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园林建筑等分科。
2 城市绿化学科: 研究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确定城市绿地定额指标、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其中包括公园、街道绿化等。
3大地景观规划: 从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地使用土地。
第一章 园林发展与艺术特色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的园林发展与艺术特色的形成
一 西周朴素的“囿” 最早的畋猎园
特点:原生态,自然景象——简单的游憩环境
二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的布局
出现“苑” “苑”=“囿”+宫室建筑
特点:除出现宫室建筑外,其余仍为自然、原生态景观
需注意: 1 宫室
2 一池三山(太液池)神话体系
太液池源于昆仑神话体系
三山源于蓬莱神话体系
3 都城规划(出现行道树)
帝王宫室位于都城中心——前朝后市,左庙右社
例:汉武帝刘彻所建——上林苑(御苑)——建章宫
三 西汉山水建筑园 需注意:1 出现私家园林 梁孝王刘武——梁园
2 出现假山
可参考书《西京杂记》
四 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又称写实山水园
东汉 衡帝——“广开园囿·····十里九坂”
龙腾苑 (西汉)
湘东苑——“穿池筑山”
需注意:1 山水园
模仿真山
山水诗、游记的出现影响园林发展
2 宫苑
中轴对称,套环(宫城,内、外城)
3 佛寺园林
采用宫殿布局式,宫殿+花园——体现人文思想
出现有宗教特色的建筑“塔”
五 佛寺园林
六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例:西苑(隋炀帝,沿袭南北朝风格)
需注意:1 前有海,后有渠(渠终汇于海),海中有神仙
2 苑中苑
七 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大明宫、兴庆宫、西苑、芙蓉园——曲江池
八 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需注意:“草堂”多在郊外,规模较大
山水画发展迅猛促进园林发展
例: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
九 唐代写意山水园
体现“诗情画意”
可参考书《洛阳名园记》
例:大明宫(一池三山)、兴庆宫、芙蓉园(曲江池——对公众开放)、华清宫
十 北宋山水宫苑
需注意:“界画”即用尺画图
可参考书《营造法式》
宋徽宗—— 寿山艮岳,全景式展现山水
十一 元、明、清宫苑
特点:“集锦式”,创新少
重大工程 : 1 西苑三海(人工水系)
2 故宫御花园
3 圆明园(人工水系)
4 颐和园
5 香山
6 玉泉山、静明园
7 承德避暑山庄
(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私园 :恭王府、半亩园、江南私家园林(苏州残粒园)
可参考书《江南园林志》《园林史》《山海经》
小结
一 古典园林的分类
1 皇家园林 (特点:大气)
2 私家园林 (世外桃源)
3 寺庙园林
4 自然风景区
要点:特点、意境、造园手法、举例
二 古典园林的特点
1 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唐代瑁铃提出“意境”
2 挖湖堆山的地形艺术 清王国维“有境界者,本也”
第二节 外国园林的发展与艺术特色的形成
一 古埃及的苗圃 (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
可参考书《希腊神话故事》
需注意:1 宅园 强调水域植物的应用
(贵族庭院——中轴对称; 神庙——圣林、墓园——药材、植物)
2 城规思想
二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公元前6世纪)
三 古希腊庭园 (公元前
需注意:柱廊园,圣林(学园——Academy)
体现人对神、大自然的崇拜
四 古罗马花园
收古希腊的影响(地形——山地/坡地)
五 日本庭园
分类:1 林泉式(池泉式)——回游
2 筑山式——分“真、行、草”三体
3 平庭式 通过地面铺装材料来变化(如苔、沙石),植物修建整形“刈”
也分“真、行、草”三体
4 茶庭——禅院式、书院式、草庵式(露地)
少见长廊、平面布局自由,十分开敞、灵活
枯山水
其造园书《作庭记》
六 意大利园林
巴洛克——夸张、怪诞、新奇
文艺复兴——轴线、整齐
七 法国园林
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尔式)——规模宏大
○1静水——水渠
○2花坛——绣花式花坛
八 英国自然园林 重要人物:(布里奇曼、肯特、布朗、雷普敦)
16——17世纪模仿意大利园林
18世纪后受中国、欧洲绘画启示
九 美国城市园林
需注意:纽约中央公园(具有划时代意义)
受欧洲园林影响很大,尤其是英国式园林
黄石国家公园: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
十 前苏联公园
例:巴甫洛夫公园(综合性的休息公园),以自然森林景观为基调
十一 印度园林
伊朗、西班牙、印度园林都属伊斯兰教园林,在水景和植物上存在差异(与当地水资源有关)
十二 西班牙庭园
需注意:“patio” 专用名词,院落、天井
通过柱廊开窗、开门达到结合
增加曲线变化,植物较丰富
十三 波斯园林
水少,故很重要
十三 大洋洲园林
模仿英国园林
特点:公共绿地扩大,家庭园艺发达
小结
世界园林的形式和特点
1 规则式 2 自然式 3 混合式
第二章 园林艺术原理
第一节 园林艺术风格
艺术的分类:1 时间(例如音乐)2 空间(例如雕塑) ,园林是艺术的综合
一 西方园林风格
1 对美的认识
以“唯理”主义为基础 (古希腊观点:1 数量 2 和谐 康德观点:快感)
2 对园林美的研究
中心内容是“优化环境”,其标准为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即无污染、生态平衡、景色优美
3 创作的形式——规则式
例:凡尔赛宫苑基本构成元素:三角和圆,变化十分丰富
二 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风格
1 对美的认识和研究 “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内发心源”即避凡尘、脱世俗
2 园林艺术的综合性(生活美,艺术美和意境美)
3 园林的感觉美 (视觉、听觉。嗅觉等)
4 园林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