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搜集的书单

搜集的书单

好久没顾上去季风书园静安地铁店了。这家店规模不大,但书还比较精,最重要的是符合我的胃口。今天买书如下:
1、《下流社会》(日)三浦展 著 文汇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18元
2、《再造魅力故乡 --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日)西村幸夫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版 28元
3、《中国人的闲情逸致》黄卓越 党圣原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版 58元
4、《古代官职漫话》袁庭栋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年9月版 18元
5、《世界是椭圆的》王义桅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版 32元
6、《两性生活史》(英)史蒂芬贝利 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5月版 68元
7、《艺术不是唯一的方式》王寅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年5月版 26元
8、《回忆与陈述》吕澎 孔令伟 主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3月版 40元
9、《八大山人画传》周时奋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28元
10、《神会--范曾与八大山人》范曾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版 48元
11、《文人画宣言》冯骥才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年6月版 49元
12、《台北逛街地图》YAN &COCO 著 新星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42元

杂志:本月度的《书城》、《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城市画报》。

国庆期间,在成都领事馆路的一个小书店也买了些书,补记如下:
1、《视觉下午茶--在中国美术馆看画展》 伊丹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2.8元 
2、《可见的乌托邦--城市建筑手记》胡硕峰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45元 
3、《历史的空白处》张鸣 著 珠海出版社2007年9月版 26元
4、《访问历史--三十位中国知识人的笑声泪影》李怀宇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29元
5、《一直向北--我的人生笔记》王小妮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5元
6、《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朱鸿召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30元
7、《素年锦时》安妮宝贝 著 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版 27元
8、《读库0704》张立宪 主编 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0元
9、《城市经济》简雅各布斯 著 中信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9元
10、《4R模式》姜汝祥 著 中信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6元
11、《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刘顺仁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 28元
12、《大唐第一蛊惑仔李白实录》檀作文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5元


2.《鲁迅谈风月》陈漱渝 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8元

3.《鲁迅骂语》陈漱渝 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5元

4.《世相

图》(上、下)陈四益 文 丁聪 画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4月版 88元

5.《经济学内外》梁小民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2元

6.《经济学家是我的敌人》周洛华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8元

7.《办最赚钱的杂志――对话英国名刊主编》崔莹 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版 35元





《活法》
东方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这本《活法》,文字简单,说理甚至有一点枯燥,但是根据熟悉日文的朋友介绍,这也是稻盛和夫写作的风格,不以文笔悦人,也不夸大思想,而是以朴实诚恳见长。
至今惟一在世的“四圣”之一、京瓷创办人稻盛和夫的看法在日本可能都不能算是主流。
为何京瓷能够一直保持成功?
对此,他总是回答说:“是由于它拥有坚定的经营哲学,并将之与员工共享。”
很多人读企业家的自传,是想看这些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怎样力排万难,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怎样掌管手下的资金王国,怎样在商海中沉浮自若,看的是管理,是权谋,或者,看的是商界八卦。
如果抱着这样的出发点,那么恐怕稻盛和夫的《活法》会让很多人失望。因为他所讲的活法,不是一个企业家的活法,而是一个偶尔做了企业家的人,应该有的活法。



《陌生人群》
从纽约到香港,从山西煤矿到燕郊的廉价住宅群,就像本书作者保罗·西布莱特所感慨的那样:“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比我们想象的神奇得多,而它的基础却不堪一击。这就是人类的进化历史留给我们的惊人讯息。”
到了21世纪,人口数百万的城市越来越多,而每个城市的个体,注定要和无数完全陌生的同类相处、融合和碰撞,无法逃避。
本书主要从经济学以外的学科(历史学、生物学、文学及其它学科)引用例证和讨论一些经济学的尖锐观点,就此时的中国而言,显得更有阅读和讨论价值。
而本书中包含的大量历史学、生物学、人类学尤其是经济学和经济历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定见》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浅显。
讲未来、讲趋势的书,海外较多,内地也有跟风的,但是一般容易写得造作。这本书的道理未必深刻,但写得很憨厚,很实在,不吓唬人。
本书是奈思比整理自己多年的趋势观察经验,告诉读者如何建立11个定见、如何将这11个定见运用在信息收集、分析判断,与预测未来趋势方面。
奈思比在书中列举爱因斯坦、中国篮球明星姚明、星巴克咖啡、诺基亚手机、太阳马戏团、芬兰、丹麦……等等创意致胜的个人、企业与国家,他们是如何以赤子之心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逐步将11个定见应用在预测未来

的经济世界与个人生活努力方向。
奈思比认为,我们对事情抱持的观念或是采取的认知思维,其作用就如同飞机双翼的切风角度,目的就是要以特定角度获得最大的飞行速度。
所以,如果我们的观念、思维偏离了世界未来趋势走向,不论多么劳心劳力,一切作为都将事倍功半,更不要说预测趋势了。



《上学记》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的口述实录,追忆了在1939至1946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的美好时光,也描述了他所见闻过的名师风范。
本书称得上是上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一页剪影,其中又缠绕着对后半叶历史的深切反思。
何先生很锋利地指出:“我以为,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
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如果大家都只会念经、背经,开口都说一样的话,那是不可能出任何成果的。”



《华为的世界》
该书资料掌握得很充分,因此,本书充满生动的细节。
有关文献材料选用以及事件回放都便于读者重新把握华为在当时的语境和处境,这对于研判企业管理的实践,才真正有价值。
我一向认为,企业案例也好,经管书也好,仅仅依靠理论或者概念是无法达到原本的目标的。如果作者写作时缺乏再现事件大略原貌的决心和能力,这样的企业案例书籍的影响力是会大打折扣的。



至今犹说《大败局》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现时正在努力的企业家群体的整体水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在现今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时候,中国的那些最优秀的企业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正走在嬗变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壮大的抉择。
我们没有必要过分赞誉一群没有任何资本背景、没有经受过任何商业训练的人们的躁动,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同时又伴随着毁坏了大量的财富和社会资源。
吴晓波在他的《大败局Ⅱ》中将所有这些失败的案例称之为“中国式失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要么是政商博弈的牺牲品,或者在对原罪的追讨中成为“罪人”,亦或因缺少“职业精神”而最终落幕。
而我在2007年的夏天深信,《大败局N》将在未来的三年内陆续上演。
企业的管理人们,请好自为之。




《费曼讲物理·入门》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2月,15.80元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发明了差不多整套物理学 费曼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称得上20世纪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并且当仁不让是科学家中的大玩家。他不仅玩物

理学,还玩舞蹈、玩裸体画、玩玛雅人的天文学、玩锁、玩收音机、玩化学配方,读中学时就用整套自己发明的符号玩三角学。他是将玩与创造高度统一起来的人;他给大学低年级生讲课,就把这种创造性的玩法搬上了黑板,纪录下来,就成了一套独一无二的《物理学讲义》。这套三卷本的讲义,已经有了10种语言的译本;我们手中的这一本,是从其中选择最容易读的六章印出的。 书里几乎没用什么数学,这不仅是为了通俗,更反映了费曼对物理学本质的认识:物理基本概念理解上的困难并不是数学性质的。费曼喜欢讲“常识”,他所谓的“常识”,其实是指一下子抓住要害的能力;“挑战者号”航天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费曼根据“常识”找出来的。费曼说:一个问题,如果没法“把它简化到大学一年级的水平,那就意味着我们并不理解它”。借费曼的朋友、也是大物理学家的戴森的话来说:费曼不用系统的数学,而以他自己的方式实际上“重新发明了差不多整套的物理学”。认真肯用心的读者,通过这本“入门”书,可以从头从新进入多彩多姿的物理学世界。(陈克艰)





《探究心灵》《纵议天下》《思考变迁》 张曙光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三种107.60元 用中国人的语言,谈中国的事情,体现了经济学研究本土化的努力 一群学人办的讲座能够坚持十余年而不辍,是因为她用中国人的语言,谈中国的事情。这十年是中国经济改革进展最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十年。这些演讲反映了这十年中国所发生的巨变。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目前已出版的三集共53篇演讲中,涉及中国当代改革和发展的有34篇;而在34篇经济学演讲中,这个数字更达到25篇。这说明,这个讲座的目的不在于探索一般性的知识,而在于经世济民,参与中国现实社会的历史进程。由于专注于中国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可能会失去在世界上的一些机会,比如得诺贝尔奖之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幸。但是,我们无需为此而悲伤。诺贝尔奖毕竟是发达国家所设立的奖项,它理所当然地要关注发达国家民众更有兴趣的事情。翻开任何一本美国的经济学杂志,其中当然不乏有真知灼见的好论文,但多数可能和中国的现实相去甚远。它们所讨论的问题对于美国人来说可能是需要的,而对于中国来说却是不着边际的。反过来,我们中国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对于美国人来说却可能已经不是问题了,讨论这些问题的文章自然也不可能在好的杂志上发表。我个人一直主张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即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本土问题。这个讲座的同

仁则是经济学研究本土化的身体力行者。这样做,我们也许无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却为此而得益。(姚洋)





《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余英时著 三联书店2004年8月,48元以元气淋漓的史学力量,解答了陈寅恪先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命题,展现了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中积极的一面 陈寅恪先生1943年曾做出一个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大判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将来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断论。惟可一言蔽之曰,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是已。”(《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陈先生在失明膑足的晚年,依然对宋文化之美念兹在兹:“天水(按,即赵宋)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赠蒋秉南序》)“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文章亦臻上乘。”(《论再生缘》)可是,陈先生的预言与判断已经过去差不多半个世纪,一般人提起宋代,还是不免蔑为偏安文弱之朝;提起宋学,也不免讥为“袖手心性”之学。陈先生所谓“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仍不免久久落空。现在,终于有了一部重量级的作品,不仅以元气淋漓的史学力量和纯正厚重的儒学正解,强烈冲击着烦琐考证的汉学和精致谈玄的哲学,找回宋代文化研究的一条大道,而且很好地诠释了陈先生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一著名预言,解答了宋代文化何以“造极”的命题,这就是余英时教授新著《朱熹的历史世界》。




《下一个伟大的思想》卡罗尔·肯尼迪 广西师大出版社

毛主席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真理。未来总是从怀疑开始的,当数学家、预测专家和企业管理顾问开始对他们的工具产生怀疑的时候,一些新的思想便开始萌芽了。


《美国人谈美国》(Working: People Talk About What They Do All Day and How They Feel About What They Do),斯塔兹?特克尔(Studs Terkel)著,1974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在书中记载了对美国劳动者的几十篇采访,这些人当中有牙医、掘墓人和家庭主妇等。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以及在面对艰难时从容不迫的态度。如果你读完这些没有被打动,你一定是个硬心肠的人。特克尔爱怀疑别人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心,这些在他的作品里却得到了体现。





《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美】布鲁姆 著 江宁康译 译林出版社 2005年4月

我想这本书推荐不需要什么理由,作者的名字、书的品质本身就可以保障。这

本书对西方经典文学进行了独特的分析,深入介绍。作者本人是一个大学者和批评家,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翻译也很出色。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Reclaiming the Fire: How Successful People Overcome Burnout),史蒂文?贝格拉斯(Steven Berglass)著,2001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你迟早会感到疲劳。到那时候,你可以前往夏威夷,也可以努力了解疲劳的根源。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为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咨询的心理医师。所以,战胜疲劳就从本书开始吧。




《信息规则: 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卡尔?沙ぢ蓿–arl Shapiro)、哈尔?瓦里安(Hal Varian)著,1997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有人说网络时代的多数作品就如同中世纪害人不治病的丹药,还拿这本书做例子。这么说是不对的,经济学原理并未发生变化。沙皮罗和瓦里安阐述了这些原理是怎样适用于信息世界的。




《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Difference),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著,2000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畅销小说、犯罪浪潮和打哈欠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是思想和群体行为从时髦“走向”大流行的例子。格莱德威尔的这本书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那就是兼容并蓄的自由思想者把上述现象为己所用。


《非零时代: 人类命运的逻辑》(Nonzer The Logic of Human Destiny),罗伯特 莱特(Robert Wright)著,2000 年出版(中译本由台北张老师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将历史、神学、经济学、博弈论和进化论生物学奇妙地融于一体,认为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增强是件好事,同时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著,1942 年出版(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要看标题,直接跳到第七章“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再看看四周,你会发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