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

课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

课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
课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的研究”课例研究报告

长葛市八七小学张海凤一、研究背景(为什么要进行语文简约教学研究?)

2009年以来,课例研究活动一直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在不断地研究中,我不断地发现,能真正达到有效课堂教学,困难重重:

1、理解的片面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带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冲撞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跟风似的全部接纳,看似轰轰烈烈的课堂后面,学生学会得太少;

2、繁琐的讲解

有很多教师以为,只有深挖教材,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才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完全不顾学生是否愿意听,是否听得懂。一篇浅显的文章,一道易懂的题型,经过老师面面俱到的深讲、透讲、细讲、全讲,小学生们反而越来越糊涂了。这样的课堂效率太低,教师辛苦,学生更痛苦。

这样的课堂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课堂能否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中简约而又深邃,解放师生?我们能否创建出清晰、明快的教学节律,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本真,让孩子们喜欢上课、爱上学习?

带着这样的思考于2012、9月,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在简约课堂的基础上确立了“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个课例研究主题,并积极投入到课例研究中来。

二、理论依据(理论意义)

经过不断地翻阅资料及网上查询,我找到了我们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保护伞):

1、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中指出: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把简约化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来指导教学。

2、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3、现代传播学理论提出:在所有能够达到相同传播效果的媒体中,应该选择最简单实用的那种。

4、老子也说:“少则得,多则惑。”

三、研究目标

有了理论支撑,那我们最终要达到:1、通过研究,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既精又简得有高度,达到“低耗高效”的境界;2、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式:

一人同课

五、研究历程

第一阶段:集思广益定文本

课例研究主题确立后,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积极行动,中心、学校领导也大力支持,学校专门成立集体备课小组,并由胡晓华老师担任组长,备课小组确立四年级上册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作为课例研究课题,很荣幸,我被纳选为授课老师。经过反复阅读、研究、商议、最终确定本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深入思考周恩来立志原因。2、我要积累背诵立志名言。

在确定学习目标后,又深入钻研教材,大量查阅资料,集思广益,我们在备课组长带领下进行第一次备课,虽然我们在备课中有争议,可是还是最终定下设

计流程,我们分成七个板块进行设计:

1、导入新课:分两步,(1)交流搜集的周恩来资料引出课题,(2)回顾检测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深入思考周恩来立志原因。(2)、我要积累背诵立志名言。

3、出示自学提示

4、围绕目标,依照自学提示展开自主学习。

5、汇报展示交流中,预设租界一幕是重点品读感悟指导的部分。要指导学生读出愤怒之情,为此,我们穿插了时代背景介绍。

6、因为这是一篇立志故事,所以我们拓展了有关立志名言,并小组合作背诵,体现了小组合作和积累。

7、作业设计也是一番揣摩:(1)、背诵积累立志名言。(2)推荐阅读《立志争光》。

确定出教案,接着进行了第一次授课。

【课后研讨】

在议课环节上,胡晓华老师再次宣读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大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课。许多教师都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低年级语文老师侯丽君说:学生虽然已上四年级,但是环节设计太多,流于形式,看似简单,实则简单问题复杂化。

中年级段王素娈老师说在交流汇报环节,教师一味地问答式交流,让学生失去了自主表达的机会。

高年级许艳敏老师也有所想法,她说:我们这节课课文内容其实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周恩来立志原因,所以在文中多处描写中,应该有所侧重,在对教材的把握上,一定要做到精而简。

胡晓华老师给我们做了再次引领:这次我们课例研究的目标在多元导学模式引导下进行简约而深邃的教学。简约的是形式,深邃的是内涵,那么针对这节课,到底哪些地方该简约,哪些地方该深邃?这是我们下次集体备课时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

课后,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课堂,自认为比较流畅的课堂,其实问题还真不少:

1、默读批注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学生在进行批注阅读感受时,很多学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批注方法,所以,自主学习的效果很难达成。

2、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多,想教这想教那,考虑太多,什么也没完成,别说高效,有效也没达到。

第二阶段:采得百花酿成蜜

课例研究就是要暴露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了第一次经验,根据这堂课上暴露的问题,学校领导小组及各位同事,放弃了休息时间,再次深入理解文本,采取措施,从每一句语言的斟酌,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再次进行了改进。这次我们将教学流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开始交流立志名言,然后通过复习检测课文主要内容而转向本节课学习。

2、背景材料穿插在租借一幕部分,用以指导读和体会情感,最终背诵文本。

3、最后合作背诵开始交流的立志名言和补充的《中华经典诵读》立志篇。

在准备充分后,又请教研室的田主任、孔老师、代老师来校指导,进行了第二次授课。

【课后研讨】

有了第一次研讨和第二次授课,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为了使我对教材与学生的把握既精又简的高度,在专家引领下,我们的研讨更有真实性、针对性。

胡会琴老师感觉这节课环节减少了,可是深度不到。

李娜老师感到学生课堂中学会了很多,但是学生情感激发需要老师的激情感染,特别是时代背景的讲解,音乐的渲染中,老师的语言会让学生在情感上同样也上升到一个高度。

教研室孔老师和代超鹏老师也一致认为简约教学提倡简单,指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简单,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要丰富,所以并不简单。少讲不代表不讲,比如时代背景离学生太远,不能不讲,不仅要讲,而且要讲清讲透,深化学生的情感。

教研室田主任亲临现场,语意悠远:这节课上得扎实有效,按随堂课的标准已经绰绰有余,但是一定要简约高效的话,还有许多需要思考,在提供模式之余,我们需要在课的内涵上下工夫:

1、继承:传统的品词酌句的方法要继承,比如这堂课,在学生体会为什么而读书时,找到重点句段“他们急忙奔了过去——”这一幕即可,引导学生从“得意洋洋”和“衣衫褴褛”两个词中对比体会。

2、引导:对于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虽然学生年龄小,可能想法有些偏颇,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整合:学生的语言积累很重要,除了文本积累,与之相关的课外积累也很重要,课前加一背,课后再设一背,你看钱学森,洪战辉等这么多感动中国的人,不都是为中华崛起而做出了很多吗?这也是课内和课外的有机整合。

【教学反思】

针对评课议课,我也记录下我此时的反思。

11月25日,从上午9点到12点,我们整整讨论了四个钟头,但从大家离开时的面容却看不到一丝疲惫,有的只是欣喜和期待,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根据这堂课上暴露的问题,大家讨论的情绪更为高涨,针对性更强。在田主任的理论引导下,我也对简约的真实含义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想法,田老师、孔老师、代老师及所有老师的话犹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第三阶段:梅花香自苦寒来

针对发现的问题,为使我们的课堂上得更加简约而有内涵,大家不厌其烦地又开始对文本的研究, 我从网上搜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在课余,我又开始着手制作课件,力求实用而又做到完美。

这次,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做了以下调整与改动。

1、目标变为:(1)、我能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2)、积累背诵租借一幕。(3)我要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课堂开始背名言,中间背文本,结尾拓展背诵20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4、在交流汇报立志原因时,重点交流感情朗读租借一幕。中间借助时代背景感受中华不振语言要更深刻:在音乐声中,老师解说着当时的背景: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1910折十年之中中国之变,在座的老师想必都非常清楚。

5、正确引导学生“读书是为什么?”

6、作业改搜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针对我们的再次议课备课,初步形成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堂基本流程是自学——交流——反馈,可以概括为三步十二字教学法(读读想想——议议讲讲——背背写写)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教学设计:

开课伊始,我先是对上节内容进行针对性检测——背诵立志名言,这是一背。

读读想想环节中,先出示读-画-批的自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学习。

第二个环节:——议议讲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抓住核心段租借一幕,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要做到两讲:一个是中国当时国弱民贫现状的大篇幅的讲解;一个是“为什么而读书”两种不同见解的分析讲解。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背诵。设计了背诵至今仍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课后研讨】

在我市简约课堂观摩课活动中,田主任指出这堂课给全市小学语文教学简约课堂一个很好的引领,对这堂阅读课务实的设计及课堂的简约高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的反思】

读读想想这一环节中,课堂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快速地旋转,潜心地思考。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看着我是清闲地转来转去,其实是在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为下面的议和讲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议议讲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时,我大胆精简内容,只抓住了核心段——周恩来看到的租界的一幕进行引导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进行情感积淀,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进行文本语言材料的积淀。学生读了、思考了、重点难点甚至是还不懂的问题,我站出来大大方方地讲了。我在解读文本、了解学情之后,两处讲解拨开了学生心中的疑云,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节课,我做到了三背两讲,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积蓄了写法。这就是简约课堂,它朴素而深刻,简约而丰富,它真正还原了语文教学积累语言,提高素养的本质。

经过了三次备课三次讲课三次议课,我真正领悟了简约教学的真实含义。

最后的这堂展示课的成功,也代表着我校教研的迅速成长,我感谢教研室的所有人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学校集体备课的所有同事,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成长。

六、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活动,在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精心组织和领导下,我们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写出了总结性研究报告,有研究观摩课,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探索出了语文教学简约教学课堂基本思路。

对学生来说:1、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2、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会学习了。3、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了。4、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认识加深了。这些变化,相信大家在去年12月26日,在我校举行的简约课堂观摩会上都会有所感触。

对于教师来说:1、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相关的先进

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师培训、专家培训、讲座等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还要大练基本功,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人文修养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提高。2、参与实践的各个学科的老师,教学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学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我在许昌市赛课中荣获一等奖,李娜老师、胡会琴老师分别获省市一二等奖,数学上杨静、韩丽萍获许昌市赛课一等奖,科学王会香老师、美术赵志芳老师均获赛课一等奖。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课例研究一路走来,有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它不仅帮我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还让我认识到了教学团队的巨大力量,更让我知道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可以扎扎实实地搞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三次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感受爱

国情怀。

2、积累背诵文本。

3、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感受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背立志名言。

2、教师:搜集当时时代背景材料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检测法、自主学习法、谈话交流、情景教学法等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检查背诵立志名言。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3、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

1、我能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2、积累背诵文本。

3、我要积累背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三、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1、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3、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给对方听。

四、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交流

(一)生汇报

(二)班级交流、师点拨。

1、抓住“得意扬扬”等词语表达感受。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及背景引入指导朗读,感悟文本,真正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3、熟读成诵。

4、抽读立志部分,从而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

(三)总结点题

1、文章在最后点出了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点明题目,那开头又写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

3、读题。

六、拓展积累背诵

1、师介绍钱学森、孟佩杰并引入颁奖词。

2、生组内背诵颁奖词。

3、展示背诵。

七、作业设计

1、搜集背诵积累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推荐阅读《立志争光》。

八、板书设计

中国妇女\中振

↑\华而兴

欺∣凌中华不振→之读→中

∣/崛书华

外国人/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最新)

课例研修过程 第一步: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所教年级不同制定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我教六年级语文,所以,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涵咏能力;二是学习阅读的方法;三是提高理解文本内涵的能力. 第二步:我以本学期的课文为内容,确定一篇文章作为公开课来解析.我选的是《詹天佑》. 第三步:我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如下教案: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竣工、隧道、勘测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读事例、画示意图、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 “人”字形的线路图 师生共同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和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指名说)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互相补充,扩大知识面.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说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些印象,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他.(师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并及时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生找到句子标注下来并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 (应该在文中的第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受到帝国主义国家地阻挠、要挟.詹天佑顶住压力,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遭到帝国主义的嘲笑.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背景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是学生学习片段训练的典范。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习仿课文写片段(重点是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案例 教学片断三年级语文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复习。 1.听写练习 深蓝威武形状肥料懒洋洋成群结队 2.齐读课文 二、新授课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海水、海底、鱼、海滩、海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把它背下来。 3.学生说出喜欢的那个自然段把它背诵下来。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学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老师:作者围绕这句话来写来具体写了海水的颜色多而且很美,这句话就叫做中心句。 2.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老师示范: 根据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师出示: 西沙群岛的海底物产真丰富啊!岩石上长着…… 4.出示句子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春天真美呀! 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 学生:小花、小草、小树、小鸟、风姑娘……

小学语文多元化式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语文多元化式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针对新教材识字量大,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阅读的特点,我们总结了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低年级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提出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社会生活为源头活水,把握识字规律,拓展识字途径,构建开放式识字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可见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容。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语文教师对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孜孜探求,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识字教学流派纷呈:集中识字、标音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分散识字、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快速循环识字、成群分级识字、听读识字、本音识字…… 识字教学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换偏旁识字法;拆字识字法;情境识字法;趣味识字法;无 意识字法;形象识字法……但这些流派、方法都是建立在为教师"教"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真正从"学"的角度,从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目标去建构。即使有些是学习识字的方法,但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意识的识字学习方法的指导,加之方法多而无序,全而不精,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天鹅的故事》精彩片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老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 我在上《天鹅的故事》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读一读,可以是一句、几句或一段话。 生自读。 师:绝大部分同学画出了第 5 小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先不急着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愿不愿意把这一小节学得更好?看看哪些词可以圈圈、画画、点点、重点读读、体会体会。 生再读,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要有理有据。 生:我先说,书中这样一句打动我:“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垂直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我觉得这只天鹅十分勇敢。 师: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勇敢的? 生:“重重的”说明力量很大。 生:“像石头”说明老天鹅奋不顾身。 生:“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是用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的。 生:“腾空而起”说明下落的力量很大。 师:我们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 (生模仿老天鹅像石块下落的动作。配合手势、插图) 师:这一句你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颤动”中看出老天鹅落下时很用力。 生:我从“第一次,第二次……”看出老天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生:我从“他并没有飞走”看出老天鹅不贪生怕死,为了天鹅群作出了自我牺牲。 师:这是怎样的一只老天鹅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到这册书,教材采用了文体线索和学生心理特点线索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开始强调文体的概念和文体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中,我们往往是采用逐项讲解,逐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但我觉得这样教学效率低下,往往是就文学文,而忽视了文体教学的系统性。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传播知识的文体,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懂”,知识性很鲜明,能力要求明确。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梳理知识点,提出明确的能力训练点,那么说明文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得了解相应的文体知识和文体表达特点,对于说明文,就是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等。 (三)本校实际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生源素质较

低,学生的文化熏陶、家庭教育都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带着混日子的心态踏人校门,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就是老师讲的就学学,不能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的内容。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系统性,重在指导,促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确立了“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的研究主题。 二研究过程描述 (一)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明确内容 教学要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下功夫。说明文的学习在教材中编排了两个单元,基本是按说明内容来编排的,一个是事物说明文单元,一个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既要学习课文的相应内容,也要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形成说明的应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以知识为引导的思想,结合课文学习说明文的知识短文,这在教材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之后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短文,引导学生学习。在这个短文中,介绍了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的分类,说明的顺序,说明结构等内容。教师可以补充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的内容。也可以分两次把这些内容学习完。这些是说明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当然也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如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的说明方法等。 (二)备课组学习理论内容,研究成功的做法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课例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分析课题:《梅花魂》

案例课题:《梅花魂》 一:基本理念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申老师能以阅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以 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语文教学。 二:教材 (一)内容:《梅花魂》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为了能让孩子理解文本、吃透文本、走出文本,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评价等方式感受梅花的形象。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感受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 品味梅花美的形象特征时,感悟信念对人生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可以看出,目标明确,重难点醒目,能抓住教材,拓展延伸,以点带面,感悟人生。 三、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选用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内化了课文的语言,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的语感,通过朗读让孩子体会到了情感,通过朗读培养了孩子审美和朗读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这种学习方法,这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品味梅花精神美的句子时,在交流学完此文的感受时,充分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课件做得精美,尤其是听读课文部分,图文对照,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 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文本,使教师的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农远资源 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自然亲切,水到渠成,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二)学习课文 1、赏花 执教者先让孩子边听读课文边看课件,然后学习作者赏花的语言文字,感知梅花的美丽 形象。由直观形象到学习文字无不体现了执教者的独具匠心。 2、品花 让孩子默读课文之后,去品味描写梅花精神美的句子。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执教者采用 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品悟,读中悟、悟中读,反反复复,促使孩子挖掘出文章的中心。 3、悟花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最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最新 一、选题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温儒敏教授也提出海量阅读,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和阅读能力。但纵观目前的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且处于一种严重缺失的状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家长观念比较陈旧,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认为读课外书那是"不务正业";有的家长虽重视孩子阅读,但总苦于无从下手。 2.相当部分教师本身缺乏对课外阅读问题的研究,所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缺少指导经验。 3.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他们往往对阅读没有持久的热情。 4.学生阅读书籍经典较少,鱼龙混杂。 5.学生阅读能力亟待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我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农村小学中年级语

文拓展阅读课例研究。 二、过程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等方面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远离城市的农村小学而言,长期以来的经济落后,使得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缺乏,阅读渠道狭窄,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籍都以考试类、辅导类书籍为主,接触其他的阅读材料少,语言积累比较困难,无法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更加难以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以书为友,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功能 1.满足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望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资源比较落后,而处于中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9~11岁,处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正好能够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及世界。 2.有助于陶冶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情操 农村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的黄金阶段,由于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他们缺乏有效的人生引导。因此,拓展学生课外阅读渠道,能让处于该年龄段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教育回归生活 ——《坐井观天》 教学案例凤县平木小学李静 摘要:现在的教育大多脱离和遗忘了实际生活。学校教育教给受教育者的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知识经验。学校教育虽然有单纯的学习 环境,但很多时候都与现实生活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 们应该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 中心。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育即生活 一、背景分析 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 想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出发点, 以社会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归宿。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在我国当代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有许多契合之处。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发生着很多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 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 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

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 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 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捉青蛙的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并残忍地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我们发现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比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整体语文水平偏低,特别是学生的习作水平比较低,语文综合能力不高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4、从语文自身的特点来看,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二、概念的界定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97422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鹊……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认认真真地改过。。” B 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 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 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听了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

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三、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 (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形式的研究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初步认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有语言交际实践、语文操作实践、语文活动课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 1.语言交际实践 (1)课前练说(2)专题讨论(3)主题演讲(4)问题辩论(5)采访活动(6)争当小广播员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 2.语文操作实践 (1)黑板报(2)橱窗(3)手抄报(4)操作与习作(5)语文乐园等方面进行研究。 3.语文社会实践 (1)专题研究报告(2)社会调查(3)访问(4)社区服务的计划与总结(5)观察大自然写心得体会(6)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 告范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例研究 报告范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主要以课例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课例研究报告大致由第一次教学案例、课后反思及研究、新的教学方案、根据第二次方案实施的行动跟进、第二次课后的反思、研究、提升几部分组成。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一、课例的主题:鼓励学生在学文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较之以往的语文改革是一种创新的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它是语文新课标的精髓。 所谓自主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相机诱导,随机点拨(叶圣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朱熹),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获得知识,丰富感情,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象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已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教师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如果在教学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让学生自选: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 三、研究的准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泥姑娘》一课作为实验课,以三(二)班的同学为实验对象,在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现代化教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2010年7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 篇(段),由此可见让小学生从小课外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通过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为开展本项研究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为孩子储存自己的童年精神营养,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把握时机,刻不容缓:抓住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从一年级开始尽可能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博览群书,广泛涉取:博览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博览使儿童获得广阔的知识背景,就有助于新信息的融合和重组,有效提高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难易不序,持之以恒:课外阅读没有循序渐进之说。儿童正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时机,接受能力极强,效率高。孩子也能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书自会“越读越薄”,这是读书的最高理想。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要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鉴赏能力(包括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下面以《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以读为本——“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乡下人家》的一自然段。谁可以把这一段话读通? 生:(纷纷举手)我可以。 师:不要吹牛,读通的要求是不能出错,我给一点时间,大家再试一遍,确实有把握了,再举手。 (这是第一读,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课文读通,让学生自由读,实际是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能够轻松自如地进入状态。) 片段二 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来读。 生:(争先恐后)我来读。 师:但我有一个条件,读书的同学必须先回答我的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读。(有学生把手放下了)看来有的学生不够自信,(对举手的学生1),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为什么我要请三个学生来读这一段话? 生1:因为这一段有三句话。 师:恭喜你抓住了机会!这应该感谢你的自信。 (这是第二读,整体感受段落结构,并检查初读的效果,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片段三 师:这么美的文字,老师也想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 生2:老师读得很美!我好象看到了乡村田园的美丽风光。 师:是的,因为我的语气比较舒缓。 生3:我好象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棚下。 师:那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作者,我就站在瓜棚下呢。下面,请你们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试着用舒缓的语气读一读。 (这是第三读,用范读引路,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的田园,感受读的美好,并在比较中感悟读的要领。)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五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意外促生成 【案例】学生在朗读课文《赤壁之战》。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唉——”一声叹息突然间响起,学生的读书声断断续续地停了下来。 学生都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那个发出叹息声的学生小明。只见小明时而挠挠脑袋,时而摸摸额角,一脸的窘相。很明显,出现这种状况,并非他的本意。 看到这,老师灵机一动:同学们,刚才小明发出了一声叹息,这声音似乎意味深长。现在请你们来进行猜想,小明为什么会在突然间发出叹息? 生:小明是一边读书一边叹息的,说明他是对文中的描述有感想。 生:当我们读到“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时,他才叹息,说明他是为死了那么多人而叹息。 生:小明替曹操而叹息,当得意洋洋的曹操发现自己转眼间被周瑜打得落花流水,将士死伤不计其数时,肯定会忍不住深深叹息。 师:小明,请你说说,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 小明:我是为曹操而叹息。他原来应该稳操胜券的,可没想到结局却是一败涂地。 老师把话题一转:那请你说说曹操失败的原因在哪儿? 小明: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曹操不应该轻信黄盖。在决战就要开始的时候,黄盖来投降,曹操应该有所防备才对。 生(插嘴):就算相信黄盖是真投降,那也得留一手,派人到江中心去接黄盖,待确认之后才让他靠近大本营。或者收到黄盖的信之后,曹操马上派人混入周瑜的军营中,暗中调查一下事情的真假。这就叫兵不厌诈。 生:我听爸爸说曹操是个多疑的人,那为什么在如此重要的战争面前,他却那么轻信别人呢?老师紧接着说:对啊,身经百战、老谋深算的曹操这一次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生:书上说曹军号称八十万,而周瑜的兵才三万,双方实力相差太远,所以曹操就得意忘形了。 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也不是个神仙。 生:所以我们读这篇课文就要吸取一个教训,骄兵必败。 生:周瑜以少胜多,说明自己势力弱,但只要不放弃,想办法,同样有机会赢别人。 老师再转话题: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觉得黄盖功不可没,为了让曹操读自己的诈降深信不疑,他吃了不少的苦。 生:火攻计划要顺利实施,就一定要有东南风相助,而诸葛亮把天气和时间都算准了,他也立下汗马功劳。 生:我觉得周瑜、诸葛亮和黄盖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赢得胜利的关键。要知道,他们的计谋一环套着一环,一处出错便全盘皆输。 生:我还觉得周瑜的战前准备充分,比方说想方设法让曹操八战船用铁链连起来。如果战船不连,火攻也不会发挥那么大的威力。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的《三国演义》没有白看,说起来有理有据的。想当年,项羽和刘邦在垓下决一死战,项羽战败,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自杀身亡。可曹操不同,他回到北方后,总结经验教训,励精图治,很快就东山再起。现在老师布置一道随堂练笔:《〈赤壁之战〉后续》(一)欢喜庆功宴;(二)悲壮华容道。想象一下周瑜和曹操在战争之后各自都会做些什么? 【分析】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而应随机地以学定教。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采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抓住“一声叹息”做文章,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