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规划任务由来 (1)

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 (3)

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 (4)

第四节规划编制原则 (4)

第五节规划编制范围 (5)

第六节规划编制时限 (5)

第七节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6)

第八节规划重点 (8)

第二章基本概况 (9)

第一节行政概况 (9)

第二节自然概况 (10)

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15)

第三章现状调查与评价 (26)

第一节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26)

第二节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0)

第三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6)

第四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8)

第五节主要环境问题 (38)

第六节环境问题综述 (40)

第四章环境预测与规划目标 (41)

第一节环境预测 (41)

第二节规划目标 (47)

第五章环境功能区划分 (54)

第一节环境功能区现状分析 (54)

第二节环境功能小区划分 (58)

第六章环境规划方案 (60)

第一节水环境综合整治 (60)

第二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65)

第三节声环境综合整治 (67)

第四节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 (67)

第五节资源生态环境保护 (68)

第六节旅游环境管理 (71)

第七节生态补偿 (72)

第八节加大宣传 (73)

第七章环境规划可行性分析 (74)

第一节环境规划投资效益分析 (74)

第二节环境规划技术可行性分析 (75)

第三节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价 (76)

第四节规划满意度评价 (77)

第八章环境规划实施方案 (78)

第一节环境规划投资预算 (78)

第二节环境规划工程项目实施计划 (78)

第三节环境规划工程项目保障措施 (79)

第九章附件 (8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规划任务由来

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规划”的要求。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到2025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04年,潜山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安徽省民政厅民地字[2004]209号)(安政秘[2004]143号)(潜山县人民政府2004年12月27日),乡镇由30个调整为16个。2004年底,潜山县辖11个镇、5个乡。天柱山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均发生变化,急需编制环境规划以适

应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编制环境规划来合理指导城镇环境保护建设,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设置,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城镇环境竞争力和辐射力。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天柱山镇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天柱山镇的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土地与空间资源,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城镇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规划对城镇建设发展的龙头组织作用,促进城镇社会、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10月,天柱山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编制潜山县天柱山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环境规划,能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企业园区,实行乡镇企业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本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走以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让人们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同时,既能贴近自然,又远离污染,不断提高城镇品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打下基础。

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

一、环境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二、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1、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2002] 82号《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

9、城市环境规划规范及方法指南

10、潜山生态县建设规划

11、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规划设计

12、潜山县天柱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3、《潜山县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

14、文本资料由天柱山镇政府及天柱山镇镇直单位提供。

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以国家生态镇标准为目标,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突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加强综合协调和分类管理,全面实现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发展。

第四节规划编制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原则。实现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前瞻性与经济技术可行性原则。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6、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原则。把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7、坚持目标管理与总量控制原则。把环境规划的保护目标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相结合,把污染物控制在环境自净能力的范围内。

8、坚持整体、协调性原则。城镇环境、规划服从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环境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相衔接、相补充,充分发挥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第五节规划编制范围

天柱山镇镇域范围,面积7067公顷。由下列生态功能组成:生态经济农业区,生态经济林业区、水生态系统和旅游产业经济区,构成天柱山镇规划编制空间环境范围。

第六节规划编制时限

本次规划的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年限为2010-2015

年,规划远期年限为2016~2025年。

第七节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本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采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技术路线。具体规划技术程序如下:

环境影响识别 背景调查分析 小城镇发展主要环境问题

环 境 预 测

确定环境目标

拟定规划方案

提出实施规划的条件和措施

方案分析评价

方 案 优 先

方 案 决策

实 施 计 划

第八节规划重点

本规划根据天柱山镇环境现状分析,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预测潜山县天柱山镇在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承载力,以国家生态乡镇标准为目标,划分环境功能区,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境工程项目及项目实施计划,确保环境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行政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天柱山镇位于潜山县城西北部,距县城中心区7公里,距天柱山风景区主接待点茶庄11.5公里。镇区位于105国道7—9km之间。天柱山镇东与梅城镇相连,南与痘姆乡隔潜水相望,西接水吼镇,北与龙潭乡接壤。镇政府所在地野寨是天柱山风景区南部进入主峰景区主要出入口。

二、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天柱山镇原为野寨乡,其历史悠久,古老的小集镇也是原野寨乡政府的所在地。1992年3月份撤区并乡期间由原白水乡的七个村和野寨乡的四个山区村合并起来成立天柱山镇。镇政府原在茶庄集镇,后经有关部门批准,搬迁至现在的天柱山景区公路(茶野路)入口与105国道交汇处内侧。

全镇辖6个行政村,风景村(新桥、三寺、上街、下街、界牌、候冲、仙桥、龙井、狮山、一井、河口、九井、三岭、老屋、江冲、上冲、大冲)、白水村(朱滩、新建、茶岭、荆树、油坊、凤形、河口、花屋、许坂、老屋、新屋、吴屋、新发、虎形、苗岭、中屋、新立)、林庄村(联丰、油坊、小河、老屋、林河、王桥、灰冲、五星、林庄、团结、徐冲、徐坦、东红、红星、孙屋、黄山、进岭)、河西村(毛岭、红旗、西岩、山包、鲍冲、新建、中店、蛟元、刘屋、彭

屋、彭冲、徐坂、徐屋、周屋、同岭、牛岭、刘屋、花屋、新屋、彭店、毛屋、韩岭、河口、和平、杜岭、杨冲、新村、金龙、何屋、金冲)、茶庄村(钟屋、张屋、大屋、孙岭、阴排、黎明、白树、上冲、仙庄、岭头、继宝、炼丹、万坂、龙井、龙土旁、仙龙、李湾、中屋、老屋、高河、高峰、河边、合坂、板桥、长田、父岭、塘高、吴宕)、天寺村(王桥、莲花、花屋、李河、沙岭、西岭、庆丰、胜利、西冲、南田、南庄、廖宕、先锋)。截止2009年底,全镇人口为13369人。

第二节自然概况

一、气候

天柱山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水、热资源丰富。①雨量:年降雨量约1363.3毫米,4—10月份降雨量1107.9毫米,年份变化较大,多水年为2373.2毫米,少水年为766.1毫米。年内分配很大均匀,春夏多雨,秋冬少雨。②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15℃,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分别为39.8℃和零下13.4℃。早春和秋季常有“倒春寒”和“寒露风”的袭击。③日照:光能资源丰富,累计总日照数平均为2087.7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40天。

二、地质、地貌

天柱山镇位于潜山县西部,属大别山脉,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高差大,最高处为掌锣寨,海拔820.8米,最低处为潜水出境处,海拔33米。

天柱山镇为大别山山前岗地,地质以郯庐断裂(桐城—太湖断裂)

为界,西侧为秦岭—大别山地层区东延部分,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痘姆组;第四组地层分布于河谷平原。根据岩性,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结构类型、特理力学性质等划分为1个工程地质岩组;大别山群片麻岩岩组,属变压岩建造类型,风化厚度为0.5—15m,新鲜岩抗力强度80—220Mpa,软化系数0.3—1.3。土壤成母质土,主要是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其母岩为花岗岩、混合岩和片麻岩等;其次是碳酸岩类风化物,多属黑云母片解岩夹大理石,石灰反映强烈,形成的土壤富含钙、磷,质地偏粘;另外,还有小面积水稻土,由山河冲积物发育而成,由近代流水搬运并堆积于河流两岸,其特点是具有成带和层性。

三、自然灾害

天柱山镇属山区,易旱、易涝、易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侵袭等易灾地区,冰雹、冻雨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美。境内拥有林地5504公顷,森林覆盖率77.88%,地势由北向南梯次下降,北部是海拔1448米的天柱主峰和巍峨雄伟的群峰罗列,悬崖峭拔,怪石嶙峋;中部是万亩竹海,满山青翠;天柱山阳面之水交汇泻落,形成天柱大峡谷、九井瀑布、黑虎飞泉等壮观的水景;南部有宽阔的潜水,沿河大片金色沙滩,构成天然的漂流场所。(2)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珍贵。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自唐代至现代历代名人题刻近300幅,三祖寺是享誉海外的佛教禅宗祖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

寺庙;安放三祖舍利的觉寂塔、马祖道一的道场佛光寺、抗元英雄刘源的题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省级示范中学野寨中学校园内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忠烈祠、浩然亭保存完好,野寨中学创始人、国民党元老范苑声先生的博物馆珍藏着蒋介石、蒋经国、连战等众多国民党元老的书法真迹和文物,为国内所罕见。另外,还有天柱寺、及第庵等佛教场所,吴塘堰、陆公堤等水利工程,铁笛龛、无量寿塔和古民居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独特。(4)旅游商品资源有特色。天柱山具有丰富珍贵的中药材资源,天柱石耳、天柱绿茶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红萝卜丝、野葫芦籽、糯米封缸酒以及各种腌制咸菜都是传统小吃,近年来发展的旅游商品有根雕、木雕和竹编、藤编工艺品,各种山珍野菜和兰草等花卉。

五、林业、矿产资源

天柱山镇地势复杂,崇山峻岭,沟壑密布,河涧纵横,是以高山为主,丘陵为次的山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林业、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毛竹林、板栗、茶林为主。全镇山场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石英石、花岗岩、金红石、白瓷土等矿产资源,有10km 潜水流经天柱山形成砂石资源,许多滩涂,沉积大量黄砂、铁砂。

六、水利资源

境内河流主要有:潜水、黑虎河、九井河、石龛河、林家河等。

潜水又名“前河”,源出潜山与霍山交界处的黄昌尖、公益山之间,由袁家渡流至水吼,进朱家滩流入天柱山镇境内,经白水湾纳黑虎河水,至猫儿岭纳石龛河,至三肩岭纳九井河,至野寨上边纳三祖

寺水、至旌驾桥纳林家河水,出吴塘堰进梅城镇境,后经怀宁石牌入长江。

潜水全长56.7公里,落差59米,河道坡度1.04%,历史最高水位31.82米,最大流量4510立方米/秒,安全量4510—2900立方米/秒。

黑虎河发源于天柱山西南角马祖冲,流经黎明坂,出黑虎口飞流直下,形成黑虎瀑布,落差为165.5米。再穿白水湾,至猫儿岭流入潜水。流域植被茂盛,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石龛河源头有二:一源于与本县痘姆镇交界处毛岭头,一源于与本县水吼镇交界的望虎楼,在彭家老屋交汇,流入石龛,穿石龛坂入潜水。

九井河源于天柱山东南部,源头有三:东支流为天寺村境内莲花河,源于虎头崖西部山脚;中支流为茶庄境内九曲河,源于埋怨岭与掌锣寨交汇处;西支流为茶庄村境内牧羊河,三个支流在宋板桥与贺坂两处汇合。流域植被茂盛,多处为峡谷风光,且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上游已修建炼丹湖、望岳湖、琼阳川水库、桃园湖、九曲湖、莲花湖等6级湖群。流域内有五大瀑布,激水瀑、雪崖瀑、通天瀑、人字瀑、九井瀑,已建成建华水力电站1座,装机200千瓦。

七、生态环境现状

潜山县天柱山镇生态环境有下列生态系统组成,即城镇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农田耕地生态系统,各系统拼块面积如下表。

表1 天柱山镇各生态系统拼块面积

用地拼块类型拼块面积(公顷)占总拼块面积

(%)

备注

城镇生态系统257 3.64

水生态系统378 5.35

林业生态系统5504 77.88

农田耕地生态系统470.3 6.65

其他457.7 6.48

合计7067

从拼块组成可以看出,天柱山镇生态环境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洪涝灾害、林草植被退化、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部分地方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引起区域生态平衡失调。

第二,野生动植物受人类活动影响,种群数量减少,使得生态多样性受到威胁。

第三,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农药、化肥等农药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引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第四,镇域内河流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且受到沿线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饮用水水质受到威胁。必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从总体情况看,天柱山镇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77.88%,但也受到一定的破坏,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一、总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天柱山镇实际状况,潜山县天柱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2010-2025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发展成果,促进天柱山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天柱山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平稳运行。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未来五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传统产业上规模、增效益,特色产业保质量、上档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格局的方位更全、层次更多、领域更宽,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以”三个中心、一个基地”为发展目标,以旅游业立镇、兴镇、形成支柱产业为基本思路,建设旅游乡镇的新形象;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受益面,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和合理的婴儿出生性别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进一步强化对耕地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法治天柱山,平安天柱山、和谐天柱山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进一步改善,集镇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总体目标:经过持续建设,将天柱山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生态型的山区城镇;依托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型乡镇,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房地产、旅游观光、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多元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小城镇空间结构模式。强化生态优先原则,塑造成一个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园林小城镇。

三、行业建设规划

1、乡镇企业

处于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主战略和以工业发展成绩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下,由于受到天柱山旅游总体规划的限制,天柱山镇的工业发展空间狭小偏僻,作为优势产业的旅游业发展不能

填补工业发展的不足,天柱山镇经济发展进入艰难的“工业为先,旅游为重”的战略调整期。天柱山镇三次产业比例为2:1:7。其中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在旅游业较快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面临瓶颈的困难。因此在未来十五年中,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种养大户和二、三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趋势。

以“生态立镇、旅游强镇”为主战略。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合力发展。促进农业、林业与旅游业整合对接,推进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丰富旅游项目和产品。搞好旅游企业合作。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促进旅游业内部有机组合发展和行业经营秩序自律管理。加强旅游企业营销合作,适时建设全镇旅游景点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商贸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助农扶贫互助社为依托,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最大限度避免分散经营带来的风险。积极培育产品品牌,把更多的产品以品牌形式推出去,向特色、高效农业进发。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做好调查研究,规划在白水村建设白水旅游产业园,占地410亩,主要是发展一些旅游酒店、超市等。编制白水集镇区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宽视野,积极联络,热情服务,引进工业项目进县园区和县内其他乡镇园区。调整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出台工业项目入园重奖政策。加强与县直招商组及有园区乡镇的合作,在合作引商上早谋划、早动手。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做到以旬保月,以月旺季,全面或超额完成年度财税任务。

2、城镇建设

根据天柱山镇确定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树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推动、协调发展的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新理念,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紧密协作、共同富裕的道路。村镇等级分为四个层次:野寨集镇为中心镇,是全镇的经贸、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发展以皖镇、旅游交通转换中心为主的旅游商贸经济;茶庄集镇为次中心镇,是天柱山旅游聚散地、旅游度假半坡小镇、天柱山旅游换乘中心、票务中心、养生基地;白水集镇为一般集镇,主要利用原国防087兵工厂遗留下的国有土地资源,发展宾馆旅游业、房地产业为主的旅游休闲度假地,河西村、天寺村、林庄村为中心村,是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基层服务点。

近期,将以集镇建设为龙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商业中心职能。到2015年,镇域规划人口控制为1.46万人,2025年,镇域规划人口控制为1.55万人。改造和完善镇区道路网络;新建、扩建一批文、教、卫、体设施;抓好住宅小区综合开发,扩大园林绿化面积,使镇区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镇。加强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做好主干街道绿化、亮化、硬化工作,改善镇区生活环境。着手筹建文化娱乐设施,增强小城镇文化底蕴。积极实施村庄整治,建好中心村庄,以镇区为中心,加快周边村庄移民建镇工程建设,使小城镇建设形成“整体推进,滚动发展”的模式,增强其辐射功能。2025年完成所有建设规划,使天柱山镇街道整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绿化完善,满足人民生活物质

2017年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十大排名

“特色小镇”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国外,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这些小镇,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达沃斯小镇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这里召开年会,发布世界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一手资讯;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仅174平方公里,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中,却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指产业“特”,即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看来,“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及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列举几家从规模到实力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院,目的在于能够使有相关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求的朋友能够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公司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当然,这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具体操作时仍需要各位多方了解沟通,以找到合适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专注规划全链的研究院,旨在为城乡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全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中心,建立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 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招商策划、地产策划、投融资咨询等专业服务。 中经汇成旗下中国产业规划网,是国内城乡规划领域内知名的权威性站点。 四川远景设计研究院

环境规划学答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 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重点: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 ?难点:城市规划审批及实施。 ?要求:掌握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了解城市规划的审批及实施。 3.1城市规划的编制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1 编制阶段及层次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两 个 阶 段 2 依据

→上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或区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本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二、编制内容(摘自“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一)总体规划纲要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二)城市总体规划 1 含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 期限: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3 组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市域: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城镇体系:是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 4 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区范围。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5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含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2期限: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内容: ?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教案资料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

水环境规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环境规划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参见水质规划);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以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规划的基础;后者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它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是水环境规划的落脚点。 简述水环境控制系统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是以国家颁布的法规和标准为基本依据,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佳综合效益为总目标,以最佳适用防治技术为对策措施群,统筹考虑污染发生—防治—排污体制—污水处理—水体质量及其与经济发展、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调查、监测、评价、预测、模拟和优化决策,寻求整体优化的近、远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特点: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规划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规划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根据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可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分为两大类,即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和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问题。 简述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 目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编制国家水利建设长远计划的依据 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要求,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内水资源的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拟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程序方案。 层次:1、流域水资源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3、专业水资源规划 简述水环境容量的类型 1、按水环境目标分类:A、自然水环境容量。B、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A、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B、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C、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 3、按降解机制分类:A、稀释容量 B、自净容量 4、按可再生性分类:A、可更新容量 B、不可更新容量 5、按可分配性质分类:A、可分配容量 B、不可分配容量 水环境功能区如何划分?如何确定水污染控制单元? 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功能和环境容量6、与陆地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 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执行 II 类标准 2、生活饮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3、渔业水域执行 II 类或 III 类标准 4、风景游览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1、系统分析 2、划分步骤: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决策和综合评价 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技术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1. 清洁生产工艺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 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立的“33211”工作重点指的是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O2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按规划内容分为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指标;按规划目的划分,可分为: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4、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按其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5、循环经济的三大理论支柱是:复合生态、人类生态和产业生态。 6、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7、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8、进行规划方案费用的比较评价,通常可采用净效益和费效比等评价准则。 9、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 10、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 11、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12、环境评价中,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13、环境规划的重点是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14、目前,我国总量控制可以分为3类:①容量总量控制,②目标总量控制,③行业总量控制。 15、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 SO2和烟尘是主要污染物。 16、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17、土地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18、乡镇环境规划的体系按行政隶属关系和规划范围可分为县域环境规划和镇区环境规划两个层次。 19、环境规划范围的界定是以整体意义上的环境为基础,应该逐步覆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 20、我国的七大水系是指: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淮河、松花江、太湖。 21、综合决策技术方法在未来环境规划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包括:系统模拟与预测技术、规划方案优化技术与决策分析方法、规划实施评估方法。 22、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

DB34_T 3778-2020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34 ICS 91.020 CCS P 50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778—2020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Guideline for the urban inefficient land redevelopment planning 2020-11-27 发布 2020-12-2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I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的总则、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23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镇urban 城市、县和建制镇人民政府驻地,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3.2 城镇低效用地urban inefficient land 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确定为建设用地中的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和法律纠纷,但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 3.3 低效用地再开发inefficient land redevelopment 通过多种途径对已认定的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优化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4目标、原则和要求 4.1目标和总体原则 目标是通过规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前期工作、编制过程和规划成果等条款,使得文件能够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从而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 4.2总体要求 4.2.1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内容,是市、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监管的基本依据。 4.2.2规划任务应包括下列但不限于: 1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目录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二)兰山区概况 1、地理概况 2、历史沿革 3、人口和行政区划 4、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三)研究背景 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 2、小城镇的概况 3、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状况 二兰山小城镇的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一)、小城镇规划滞后,功能分区差 (二)城镇地域特色的缺失 1、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因素 2、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外在因素 (三)绿化系统仍需加强 (四)街道景观仍需改善 (五)其他方面 三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对策

(一)小城镇景观的整体思路研究 1、整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可识别性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二)小城镇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1、发掘和保护中小城镇传统文化。 2、建设和形成中小城镇现代文化美 (二)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洲”原则 2、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小城镇街区景观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街区景观规划要素 2、确定街区风貌和景观意象 3、塑造优美宜人的街道景观 四案例分析——半程镇 (一)案例背景情况 1、城镇概况 2、半程镇的特点 (二)半程镇景观规划建设思路研究 1、注重整体景观规划结构 2、通过镇区城市设计确定整体形象特色

3、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特色 4、注重人文景观的发展五结论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城市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一个城镇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也是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动态的特性,它的可读性是因为由可认知的各种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一个城市或小城镇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当地所表达的文化和居住空间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小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各地的小城镇中蕴涵了很多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许多专家及一些地方领导都非常注重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化。但是,现在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在于发展中的保护、保存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广义的范畴。绿化小城镇、对小城镇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是目前必要的任务。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1700多个县城,近1900个建制镇,近三万个乡集镇。尽管目前理论界还对小城镇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小城镇发展已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具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切勿让任何老师知道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就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P8或者P3 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 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 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D、使得所有的效益与损失的总与为最大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 ABCD )。P4 A、人口与经济部分 B、生产力的布局与产业结构 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 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3、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 ABD )。P6 A、城市人口与经济 B、城市的生产力与布局 C、城市规模 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 BD )。百度 A、“十五小”企业 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 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 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5、环境规划的作用就是( ABCD )。P3 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 B、包装垃圾 C、电镀污泥 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 ABCD )。P6~7 A、区域性 B、动态性 C、政策性强 D、信息密集 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 ABCD )。P9~10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 ABD )。P12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郭怀成版)

生态环境规 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3、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14、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15、噪声污染: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16、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17、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编制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对于促进城镇事业的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用地布局,规范各项建设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城镇正成为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分析已编制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模式和深度不够 小城镇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当前小城镇规划基本思路还是模仿大中城市的规划理论及方法。小城镇总体规划包含镇域体系规划、驻地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说明书、文本和基础资料汇编及必要的图纸等。只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基础资料不全而导致编制的规划内容深度较浅。由于小城镇不像大城市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后,紧接着编制各项专业规划,而是用总体规划直接指导小城镇的具体建设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规划的实施管理,因此其深度明显不够。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至少应该在某些方面(如给排水、道路、竖向等)达到城市分区规划、甚至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利于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应用。 二、规划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要求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必须具有相应明确的法律依据。但经批准后的总体规划从文本的格式和内容来看,基本是对规划图纸的文字界定,规划管理中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规范内容缺乏论述,有些法律概念较为模糊,遇到问题时只能套用上一级城市规划中的有关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常感不适。因此,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文本要充分体现小城镇规划管理的特点,不仅包含规划图纸的有关内容,还应把规划管理中实际应用的有关技术规定及要求纳入其中,使规划建设与管理及执法过程中法律依据更 健全。 三、有关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的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一般分为近期和远期,通常是远期规划内容较全,近期规划相对粗些,而实际工作中受到政府任期制度的制约,“领导一换,规划重来”的现象比较突出,好的长远规划不能很好的指导当前建设,甚至产生了近期建设与总体规划相违背的情况。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中的大问题,有些地方甚至产生了总体规划无用论的说法,对此,我们应引起重视。 有此地方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使领导对近期建设项目、投资及建设的紧迫性能够全面 把握,并可有选择性的进行年度安排,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值得推广。 四、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提到小城镇建设特色,大家普遍感到千城一面,沿街建设的二屋楼房,一度成为小城镇与乡村的明显区别,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少,规划的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不够明显。随着对外开放和相互交流的加深,城镇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新材料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必会导致各个城镇之间共同点日益增加,区别逐渐缩小。但如何在顺应潮流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增加城镇的标识感,形成地域文化特色已成为当前小城镇规划的一大难题。 建筑风格对整个小城镇建设形象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形象是构成城镇特色的重要内容,但仅凭建筑风格来创造特色是不够的,小城镇的形象特色是小城镇人工构筑物、人文因素、自然形态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性空间特征。加强小城镇所处自然环境的研究,来构成小城镇的特色,用绿化多样性构建小城镇的特色,将其它更多能体现城镇特色的元素,运用到城镇规划中。使城

环境规划学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学试卷(附完整答案答案) 一、填空(共40分)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 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二、国外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1、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2、政府官员参与,公众参与; 3、将环境标准作为基本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4、以毒性污染物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为重点防治对象; 5、环境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6、新市镇规划中必然包括环境规划内容; 7、重视以法律、行政管理手段落实规划。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方法(10分) 1、出台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2、促使全社会增强低碳意识; 3、发展低碳产业; 4、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 5、提倡低碳的生产; 6、构建低碳生活方式; 7、建立低碳经济管理制度 四、则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0分)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区划为基础 2、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依据 3、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为根本 4、应满足现代技术经济条件 5、要求指标定量化、能作时空分解 五、水环境规划的过程及具体内容:(10分) 1、查明水资源现状与水环境问题 2、预测规划期生产、生活用水及水环境变化趋势 3、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4、确定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功能的规划指标) 5、选定合适的水环境规划方法 6、拟定水环境规划方案(节流、开源、防污) 7、提出优选方案并决策 8、保障水环境规划落实 六、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及主要措施(10分)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环境规划试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 的值。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 分)1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代化水平提高。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和功能区。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专利等。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平均指标、相对指标。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 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 ,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A、人口容量B、适度人口C、人口承载力 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 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C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 5 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3)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4)可以节约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3.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各是什么?(一)区域分工的特点:(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二)区域分工的模式:(1)垂直分工。(2)水平分工。(3)混合分工4.简述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1)社会消费。(2)资源状况。(3)科技水平(4)原有产业基础和产业传统(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5.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 (1)区际差异与区域优势(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料指向、市场指向、交通指向)(3)劳动地域分工规律(4)区域利益等。五、论述题:(各10 分)一、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 1.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2. 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3. 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4. 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谈谈你对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两者关系的认识答:(一)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多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

最全校园环境绿化规划方案文本

最全校园环境绿化规划方案文本 最全校园环境绿化规划方案文本最全校园环境绿化规划方案文本 【导语】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 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以下是整理的最全校园环境绿化规划方案,欢迎阅读【篇一】 最全校园环境绿化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本着学校美化.绿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与教育现代化建设 相结合的原则,来落实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构建绿色优美的 学校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 二.规划原则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上要整体规划,向景区化.园林化发展,突出本校特色,按本校校园地形地貌来开展工作, 突出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味和质量,做到 整体性.艺术性.层次性的完美统一,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逐步形成充满生机的校园个性。力争使校园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把校园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的乐园。 三.规划内容 1.将部分空地平整,绿化成草坪。

2.在教学楼前面绿地内补栽植一些花草树苗。 3.对校园绿化带重新进行规划与设计。 4.在相关教学楼前.后两侧的绿化带内栽植一些四季常青的苗木。 5.对中心路两侧绿化带重新规划。 四.具体措施 根据学校整体格局,认真制定学校校园绿化美化的长远规划。绿化美化是校园建设的蓝图,应包括绿化美化的平面布局.树木花草配置.花坛的设置和安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等。 2. 根据我校情况,学校特成立专门的校园绿化美化领导小组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3. 根据规划,按不同绿化区域的条件.类型.作用以及植物不同生长习性,因时制宜地种植各种花草.竹林.树木,搞好校园花木的有机配植。 4.树木配植要做到五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以常青树为主。 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以乔木为主。 观赏树与经济树相结合,以观赏树为主。 木本与草本相结合,以木本为主。 点.线.面相结合,以点.线搭配植物为主。

小城镇发展与规划 (1)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小城镇的起源和基本特点,城镇和城镇化的概念;二是小城镇具备的一些基础功能设施和我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今后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城镇起源 城乡聚落的形成:居民点,又称聚落,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共神识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史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果。 小城镇的历史沿革:从世界范围看,早在5000多年前,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在埃及和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我国的小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发展的。小城镇初期形式是草市,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税赋,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镇是比集市更高一级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区划,居民明显多于集市,一般在一千户以上,甚至可达万户。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农村手工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集中地方,商品交换的集散地,小城镇是沟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即草市-集镇-小城镇。 受军事、宗教的影响,我国部分小城镇并非是顺着“草市—集镇—小城镇”的轨迹形成发展的,而是具有特殊的形成过程,主要有起源于政治

军事中心、起源于宗教寺庙、起源于现代工业开发(如大庆)起源于行政管理建制等等。 城镇的概念: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行政学: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在经济统计、财政税收、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建制镇与非建制镇都有明显区别,因此小城镇通常只包括建制镇这一地域行政范畴。 社会学:小城镇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由非农人口为主要组成的社区。 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自然集镇。 经济学: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渗透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经济特征,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个特殊的经济集合体。 不同的国家对小城镇也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的“小城镇”有两种概念,一种叫小城市,即“small city”;还有一种叫小镇,即“little town”。美国的小城镇往往是由居民住宅区演变而来,一般200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镇”,如有足够的税源,几千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市”。因此,美国的城市大多规模不大。 日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分为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市町村的规模控制在10万人以下,相当于我国的小城镇。市、町、村在行政上是一个级别,互不隶属,所有的市町村又可以分为四个规模等级:3-10万人、1-3万人、0.5-1万人和0.5万人以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