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高度概括。

1.园林的主旨

历朝各代的各种私家园林所表现的内容与特色都有一个共同不变的主旨,就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与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所展现的自然美从浅拙到精邃,审美观从粗放、华丽到深远、清幽,欣赏的方式从外向到内心的直觉感悟,形成了中国园林在表现自然美中寄托情怀的传统特色。

园林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这是指园林总的面貌和主体景象而言。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主要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一种物质环境。除表现自然山水景色外,还会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物存在,如供园主宴饮的厅堂、读书吟诗的轩室、观赏园景和小憩的亭榭等等。到明清时期,园内建筑物的密度已相当的高,即使如此,园林给人的感觉仍是自然的山水景色。那些厅堂亭榭都巧妙地融合在人工创造的山林景色中。当然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一主旨的表现程度与层次会有所不同。规模大的,如皇家园林,可以表现壮阔的山水,人可以登山、泛舟、往来于林间花际。规模小的,可能只有一泓池水,数块峰石,几竿修竹,但是同样可以从清澈的池水,长着青苔的岩石和苍翠的竹叶中,感受自然的清新气息,引发无限的联想,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对理想的憧憬。

2.叠山

传统园林既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山和水就是造园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位于江湖郊野之地的别墅式园林,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因素造景,而处于城市之中的园林一般都缺少这样的条件,于是,叠山和凿池就成为造园的主要工程手段。

魏晋南北朝,私家庭园大量出现。这种私园一般都比较小,文人名士们从山水诗、山水画的意境创作中得到灵感,采用概括、提炼的手法,将自然山峦进行”移天缩地”式的典型化处理。所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表现自然山峦种种的神态和神韵,追求艺术上的自然真实。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既要表现自然山峦的多种形态,如峰峦、绝壁、涧谷,就不得不藉助于石料的运用,促进了土石相间叠山技术的发展。显然,这种叠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人不能像游览真山那样,可以自由攀登穿行。

到明朝中叶以后,一些造园家开始不满于这种缩小了的自然山峦。张南垣认为自然界的群峰造天,深岩蔽日,地跨数百里的雄浑景象,不是人力可以仿造的。计成也认为叠山应该有奇峰绝障,山势嶙峋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局部假山真实尺度的感受,触发游人的联想而达到的。

大抵而言,明代迭山多土石相间,种植林木,以形成自然景色,很注重迭山的整体效果。清中叶以后,过于追求山形的奇巧,形体流于琐碎,缺乏完整气势,甚至出现象形迭石的倾向,如象形狮、虎之类。它的设计观念离园林表现自然美的主旨已经很远。

现存的园林迭山多是明清作品,不乏有成功之佳作,如苏州拙政园、环秀山庄等。

3.凿池

不论在东方或西方,水都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不过由于审美观不同,东西方造园用水的方法也有出入。西方庭园以观赏动态的水景为主,而东方园林则是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取其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渺所造成的静寂深远的境界。游人可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数游鱼,或临水凭栏观水中芙蓉睡莲。不过,东方园林也欣赏瀑布所造成的动态美。

在城市中造园,水不是随处可得的,南方多雨,水系密布,地下水位也高,得水比较容易。这也是园林精华多集中在南方的原因之一。大型的园林可以利用洼地积水,扩而为池。中小型园林只能在屋前宅后利用地下水凿池创造水景。中国园林的水池以合乎自然为美,多做成自然曲折的池岸。岸边沏以不规整的块石作为护坡,颇能得自然的情趣。若能保留一些土坡,种植几片芦荻,就更富野趣。当然,坡池岸容易崩坍,最好在水面以下沏成块石作护坡。

注意:人为的水池,因缺乏水源,故水质不易保持清静。造园者在条件许可时,开暗渠沟通活水;或者种植水生植物以自然澄清水体。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能让植物铺满水池,失去水面的清澈明亮和生气。水面的组织与处理得根据园林的规模和大小而定。数亩以上的水面,最好形成一个较集中的水域,以发挥辽阔平远的优势,再以堤、岛加以分隔,增加景深的层次。小园林则要避免划分过多而显得支离破碎。只要处理得当,小的水面同样可以创造出水域弥漫的境界。园林中的凿池,还可以利用水面的低处来衬托人工迭山的高峻。所以在大型园林中,迭山和水面总是相互伴生,形成一个园林中的山水主景。

4. 花木

园林中的山水景观若没有花木的陪衬,就没有美感可言。东西方造园在花木的种植上也有一些差异。西方的园林需以人工修剪过的花木去相配才显得和谐一致,但东方造园的意趣在于天然,因此,花木的配置与培植也以天然为准则。树形不加人工整形,尽其天姿;种植不排列成行,随意配置。

中国传统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有三,一曰姿美。树形姿态要自然优美,包括树冠的型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等。南方园林中常见的榉、榆、朴、槐的形态都是很潇洒优美的。二曰色美。讲究树叶的颜色,如中铬黄的银杏,红色的枫树,青翠的竹叶;树干的颜色,如白皮松,斑驳的狼榆;花的颜色,如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三约味香。要求花的香味要淡雅、清幽。各类花木中,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被尊为上品。

若就全园的花木配置而言,要求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根据叶色花期,结合时令变化进行种植。南方园林以落叶乔木居多,每至秋冬,颇有肃杀之感,与文人士大夫在山水画中追求的冷落萧疏的意趣相吻合。不过一般总还是穿插一些翠竹、桂花、女贞、山茶之类的常绿树,以取得一点生意。在小庭院、廊侧和院墙角落,喜欢种植芭蕉、天竹之类,或以湖石沏成花台、植牡丹、芍药。

注意:南北气候不同,造园时应选择适宜的地方品种,各园林也应形成各自的花木特色。由于过繁的树枝密叶也会遮挡美好的景色,限制游人的视线范围,所以,该剪该删的

仍应修剪整理,该疏处疏,该密处密,皆由造景需要决定。古树名木是园林中创造气氛的最主要因素。自古以来,造园者总是尽力保存和利用原有的古老树木,即使与园中的建筑布局相矛盾,也宁愿挪动建筑,保住大树。因为建筑一幢雕栋正楹的建筑容易,百年大树成难。只要在园林中保护住古老树木,虽然建筑新建,因有古木繁花,即能形成古朴幽深的境界和气氛。

5.建筑

在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的台地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至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园景色。在中国的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映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园林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园治》说:”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厅堂的位置一确定,全园的景色布局即依次衍生变化,造成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厅堂依习惯总是坐南朝北。从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迭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厅堂与迭山分居水池之南北,遥遥相对,一边人工,一边天然,既是绝妙的对比,衬出山水之天然情趣。皇家园林面积大,景观面辽阔,单层的厅堂不足以统领全园景色,常以宏大的建筑组群和高耸的楼阁作为园林建筑的主体,充分显示出皇家的气派。

楼和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耸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楼和阁的大小处理要合宜,避免造成空间尺度的不和谐而破坏全园景观。

廊子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无论高低曲折,都可连通自如,空透的建筑分隔了空间,又增加景深。全园的亭台楼阁都依靠廊子连成一气,形成整体,高下如长虹,曲折如游龙,真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建筑类型。根据造景的需要还可以有单廊与复廊之分。复廊是两条单廊的复合,在中间分隔墙上开设许多花窗,两边可对视成景。苏州许多园林中都有复廊之设,沧浪亭的复廊最负盛名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亭者,停也,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水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或八角亭;按屋顶层数有单檐亭、重檐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造园增添美景。

古典园林观赏入门

1.渐入佳境

一座好的园林,不会让游人一下就看到全园最精华的部分,而是像乐曲一样,有一个序列,从前奏、高潮到尾声,依次发展。《红楼梦》大观园一进门的假山,苏州留园的花墙都是有限制的限制游人视线,不让你一眼看穿全园景色。用作障景的不仅限于假山、花墙,也可以是林木、建筑,绕过障景后,一般还要进入景色较次的空间作为过渡,然后才到达全园的主厅堂,看到全园最精华的部分。中国园林的山水主景常位于主厅堂隔水的对岸。(如画的景色激发游客欲穷其源的游兴,于是延曲廊、渡小桥、登山道、穿密林、上峰巅、眺望四周景色,然后跨涧谷、下洞壑、欲穷山水主景。)园林中除了山水主景外,还有种种境界不同的景象和庭院,使游人在观赏这些景象和庭院时,获得丰富的感受,同时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欣赏主景的立体式画面,使主景象更丰满。一个合理完整的游览观赏顺序对体验园林意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顺序颠倒,虽然是同样的景色、同样的建筑,但观赏的感受将大打折扣。

2.小中见大

小是私家园林的特点。小的只半亩一亩,大的不过数十亩,一般都附在住宅的后面或两侧。如何在这么小的园林中令人如遨游于永恒无限的大自然中一样,感到怡然自在呢?关键是要从小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大空间感受。古代的造园家们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小空间不觉其小,这就是小中见大。

所谓对比,有大小的对比和明暗的对比。大和小的概念本是相对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示出其大小。明暗是光线亮度对比,对空间大小有烘托作用。人的视觉在大小、明暗反差强烈的对比下会出现错觉。古人正是利用这种错觉造成许多”壶中天地”的境界。苏州的网师园是一座中型园林,造原者利用封闭曲折的小山丛桂轩庭园和一段低矮狭小、光线灰暗的走廊,反衬出水院的明亮和开阔,仅半亩之大的水池竟呈现出水面浩淼的气象。这就是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除了对比烘托,还需要控制园内的建筑物、假山和桥的尺度。建筑物在满足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建得小巧玲珑。假山的真实尺度不能过于高大,桥宜低平,目的都是扩展空间。因为迭石假山的真实尺度不大,所以,一般不宜在山巅建亭,以显示峰峦,整体上取得艺术上的真实效果。苏州怡园在假山巅建螺髻亭,不得不压缩亭子的使度,仅能容两人对坐。

3.步移景异

大中型园林一般都是由几个不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与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因此,如何把这些具有不同境界的主次景象串连起来,让游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到最优美的画面,就必须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一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条路线把行进中各种最佳的动态观赏点和提供人们休息、宴客、活动、居住的建筑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和变化、虚实对比、节奏韵律的统一连续的画面。所以,游览路线的设计是仅次于意境创作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的园林中,游览路线通常是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的,或延水际,或傍山麓,遇溪架桥,逢山磴道,穿行于花间,蜿蜒于林下。看到的画面不断变化,有步移景异的效果。许多园林常沿游览路线设置曲折的长廊,把厅堂、楼阁和亭榭都连接起来,可使游人免受

日晒雨淋之苦,廊子本身也是景象组成的一个点缀因素。游览时,最好徐步慢行,不妨细细品赏,如果匆匆一瞥,怕未得个中三昧。

4. 得景无拘远近

清风明月本无价,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名胜之地的梵寺塔影,甚至相邻的园林景色都是任凭欣赏的,关键只是在于是否能够把它们组织到你的视野里来。因此,在园林创作中,如何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把这些无须付出代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织到园内游览者的视线范围之内,成为另一个重要问题,这就叫做借景。凡美的景都可借,但对于不美的景就要遮住。借景要借的巧,才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计成把借景分成五种: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远借,即登高眺望远处的山川,如广东东莞的可园,登”邀山阁”可以凭栏望远,四周皆朦胧山色。邻借,是借邻近的名胜和园林景色,例如拙政园借城内北塔寺。仰借,则日月星辰,白鹭寒雁皆可入画。俯借,是临池观鱼,俯流玩月,虫草幽鸣,都可以入景。应时而借,利用大自然四时变化产生的种种景色,如晨雾夕照,雨雪阴晴,春花秋实,凭观赏者的情兴所至,皆可成为园内景色的补充与烘托。

5. 多样与统一

每个园林都有一个主体景象,其它次要景象围绕主体展开。一般说,主体景象多是人工的山水景色,并以不同的方式延伸和渗透到四周的次要景象中,所以虽多变化,但不显凌乱,变化中有统一。例如留园中部的山水主景和东部以建筑为主的庭院景象之间,以”汲古得绠”、”清风池馆”、”西楼”等建筑的进退变化,使得两种不同的景象空间犬牙咬接,相互渗透,取得了变化中的统一。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的生态意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在农耕为主的生产背景中,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对风调雨顺的期盼,使得先民们在对四时交替、气候变换格外敏感,逐渐形成了与环境和宇宙间的自然生命相互依存的文化心态,认为人的自然生命与宇宙万物的生命是协调、统一的,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即“天人合一”的心态。

天人合一在人与自然亲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相关的文化心理,这是人以诗意的情怀去体悟自然的结果,认为人与自然本为一体,是一种亲和关系。在审美活动中,个体投身到自然大化中去,实现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融合。中国美学正是从“天人合一”的生命情调中,即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中寻求美。用生态的意识去审美,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审美的层面上,人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而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是天人和谐境界。

儒家突出地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善和谐。站在人为中心的立场上强调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这种生态环境既是物质的环境,也是精神的生态。

道家则向往回归自然,庄子追求“以天合天”,人与物为一,通过遵循自然规律的方法以求得精神的自由。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文化历程中,历代的文人骚客都在他们的诗文中传达着他们对天人合一的真谛的体悟。程颐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表现了诗人与

自然和睦相处的怡然自得的心态。王维在他那“明月松间照”、“人闲桂花落”一类的山水诗中表、传达了人景相依的情怀。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在物我为一的感受中提升着自己的心灵境界。

中国园林对西方的影响

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其后,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多,中国园林频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至2000年,我国已设计并在国外建成园林五十多处,分布在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在欧美也有数十件作品。这可以算作是中国园林对西方世界的第二次冲击。

第一次影响18世纪欧洲的中国园林,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色。由于部分花园是从古典式改建而来,还在局部保留了古典主义的手法,东西合璧的做法比较多见。总的来说,这时的欧洲中国园林,多数是在局部模仿,手法比较简单。自然风致园相对中国传统园林而言,处理过于粗糙,类似荒野的景色,缺乏中国园林的精心布置。图画式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国建筑,不过模仿得不太地道。

第二次西传的中国园林,一般都能抓住中国园林的某种特点很好地加以表达。比如以中国典型的江南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的美国纽约市明轩、加拿大温哥华市逸园、加拿大梦特利尔梦湖园,模仿北方皇家园林的英国利物浦市燕秀园,以岭南园林为蓝本的澳大利亚悉尼市谊园,表现云南园林特色的瑞士苏黎世市中国园,以楚地风格为基调的德国杜伊斯堡市郢趣园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园林或以山水为主,或突出建筑物,风格上有的倾向朴素淡雅,有的明快开阔,变化丰富,基本上反映出中国园林多姿多彩的面貌。

现存名园简介

1.拙政园

拙政园原是明弘治年间御史王献臣的私园。献臣因仕途不得志,中年即解官归里,以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为乐,自谓”老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愈拙愈清高,并以此为自己的园林命名。

拙政园在建园之初,是因地制宜地利用了原来的洼地积水疏浚以为水池,环以树木和亭台楼阁,形成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园内茂树曲池,水木明瑟,景色自然秀丽。园内现景多是清代后期形成的,唯有辽阔的的水面还保留着明代的特征。

2.留园

留园是苏州大型名园之一,尤以灵空通透的建筑院落和精美的建筑室内装修著称。留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阊门外,原是明嘉靖时太朴寺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园归官僚刘恕,改建成”寒碧庄”,世称刘园。当时官僚文人多以奇峰异石相标榜,刘恕在园内汇集了太湖石十二峰,成为当时名园之一,后来荒芜。清光绪年间,园归官僚盛康,又重建,范围向东、西、北扩大,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后谐刘园知音,改名留园。

园的布局大约可分四部分:中部以山水景色为主,是原来寒碧庄的基础;东部以建筑院落为主,在寒碧庄的基础上又向东扩建了”林泉耆硕之馆”及其庭院;西不是光绪年间扩建的土阜枫林;北部是田园风光。

3.网师园

网师园在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里,是苏州四大名园中规模最小,却又是最精致的园林。清钱大晰的《网师园记》说它:”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尘,而有云水相忘之乐。”网师园原为宋史氏”万卷堂”旧址,又称”鱼隐”,意思是主人将泛舟五湖,渔樵终老,后来荒废。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旧基建别业,为终老之计。宋宗元以”网师”自号,也以”网师’名园,既托于渔隐之意,又是当年”王思”卷名的谐音。宋殁后,原见颓圮,而池水一泓仍清澈无恙。翟远村购得园址,迭石种木,重为结构。园虽不是原来的面貌,仍沿用旧名。

网师园位于住宅西侧,面积仅八亩余。园的入口在住宅轿厅西小院,门楣上刻”网师小筑”四字。园内建筑物较密集,中部以水池为中心,南有”灌缨水阁”,北有”看松读画轩”、”集虚斋”等建筑,是全园主要景区。南部以”小山丛桂轩”、”蹈和馆”和”琴室”一组建筑,形成供居住宴饮的曲折庭院。西部是”殿春簃”、”冷泉亭”一组庭院,自成一区。东部是”五峰书屋”和”梯云室”两个生活庭院。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园林已失去旧有的社会存在基础,但是存在于古典园林中的审美观以及人文精神,仍是值得现代人所师法的。

美、日、德景观设计比较

摘要:通过美、日、德三国景观设计研究比较,从它们各自的特征中领会自然、景观的意义。

不同的文化、时代,会有不同的景观园林。从壮美大地的自然风景、迪斯尼乐园的幻想王国到日本禅林寺院中的枯山水、德国莱因河畔的丛林中古堡,现代景观设计,深刻反映出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存状态,对自然的各种不同的认识理解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景观的产生。美国、德国、日本正代表了景观设计发展的多样性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它们无论从自然观念、景观特征还是设计手法都有鲜明的个性。

自由的天性——美国景观设计

神奇大自然

美国人对景观的专注常常只集中在没有人类触动过的自然上,面对广揉无际的大自然,人们无法触及其全部,但更渴望认识了解它。所以美国会有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化石材国家公园、佩恩蒂德沙漠、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等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无限魅力。美国人对自然的渴求,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和审美之中,他们也追求自然的这份朴实、亲切、神奇而充满活力。

儿童般的天性

美国这一新生的民族,在北美的新大陆上对自然表现出了人类儿童般的天性,率真、自由,他们在与自然交流中如游戏般获得快乐。在对自然的好奇和热爱中了解自然、融入其

中。丰富的自然:森林、草原、沼泽、溪流、大湖;草地、灌木、参天大树,构成了广阔景观,美国人把它引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要把它引入城市,甚至建筑中。

莱特

莱特之所以成为一代建筑大师,无疑与他把建筑看作是对自然界的敏感回应有关,他设计的草原式住宅和流水别墅,表现了美国人特有的对自然的尊重和崇尚,这种对自然朴素而强烈的愿望,反应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人和自然的交流关系成为其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它的影响深远。

波特曼的共享空间

美国景观中自然凸现,形式自由而丰富。把自然景观引入到建筑中与建筑相互渗透,波特曼的共享空间很完整地表达了美国的观念,建筑中有阳光、泉水、高大的树林、灌木花卉,人们轻松地在室内享受着自然的恩泽。在许多美国的大型商场和购物街中,自然完全融入其中,高大的喷泉,潺潺的小溪流,参差的树木,花草布满,阳光从玻璃天棚中泻下,透过斑驳的树叶落在木椅子上,儿童在嬉戏,水中还有水鸟游戏,这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场景就是美国景观特征的写照。它如同其它商品一样,组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生活场景的一部分。

自然的活泼

美国人对自然的理解是自由活泼的,现状的自然景观会是其景观设计表达的一部分,自然热烈而充满活力,于是会有一大片的水面和巨大的瀑布、水层层迭落,自由地折过一个平台;中入下面深潭,漂流至更远的一块水面中,这自由的蜿蜒曲折,哗哗的水声,给都市营造了安静的生活场景。它的活泼热情自由和随意,把生活艺术与商业等组合在一起,这也是对美国景观的最好的注释。

提炼的自然——日本景观设计

提炼的自然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炼。岛国的自然资源有限,对有限景观的认识理解表达上,透过重重表象,挖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对于景物深刻感悟,加上文化的情结,化平淡为神奇,提炼了自然景观,创造了自然的境界。

日本作为岛国,大海的意义非凡。大海可以是铺天盖地,漫无际涯排天大浪,也可以是静穆单纯,旷远模糊。白茫茫的大海令人静思,与日本禅宗的空灵、清远结合,能造就不同的景观——是静穆、深遂、幽远的枯山水,几块山石前应后台,白砂一片,绿苔在青石上,白墙上婆娑着竹影这是亦自然亦人工的境界,是提炼的自然。

日本过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独特的文化。从传统的城市格局定式到市民的生活场景的多样,都反应了他们对自然的感悟,纯净与禅宗和茶道有着一种契合。敏感与细腻自然景观的相对单一,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表现,把平凡的自然景观的变幻投射到精心组织的园林景观中,使景观的艺术得以升华。

景观中以一方庭院山水,而容千山万水景象;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珍爱可以从他们对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见一斑,草是经过疏理精心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的,它要突现自然生命力的美;树是刻意挑选、修剪过的如同西方艺术的雕塑般有表情含义,置于园中,它是关键,要以一当十。同样一小片薄薄的水面,滴水的声响,要勾起你许多想念;石材当然精心挑选,它的形态质感,色彩组合要提炼成神化的山水,不是自然,恰似自然的景地,是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是人对自然的向往。太多的人工的痕迹,倒反衬出了浓缩的自然体

验,纯净化的景象留下了大片思想的空白,这也就是东方(中国、日本)景观的特征。

日本的景观中对自然的体验和感悟是特殊和丰富的,阴晴雨雪,花香树影皆成风景。院落宁静空灵,有人生况味的哲学思考。

设计的精心和细致也培养了观者的敏感和多情,有太多的细腻的场景片断,把墨绿的松针摆放在石板地上,聚散有致,一株红枫在竹林深处,井边石头包上了厚厚的绒样的青苔,细流潺潺从竹槽中流入井中,颜色深重的石井,水中浮着几片红叶。这种细微而注重细节,达到艺术近极至的程度,这种对自然的提炼,使自然景观的精心设计产生了深远的意味,日本景观中精致而缺少了自然的野趣。从现代的景观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沿袭的特点。

理性的光芒——德国景观设计

在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好象有种大森林的气质:深沉、内向、稳重和静穆。歌德曾说过,德意志人就个体而言十分理智,而整体却经常迷路。

理性主义,思辩精神,严谨而秩序,这已经成为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从20世纪初的包豪斯学派到后来的现代主义运动,我们都能清晰而深切地体会到德国理性主义的力量。

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主义的色彩。

德国到处都是森林河流,墨绿色延绵无际。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他们更尊重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规划。使景观确实体现真正——“冥想的空间”或“静思之场所“,它迫使观者去进行思考,超越文学、历史、文化常规,不断地对景观进行理性分析,辩析出设计者的意图及思想,或是从中找出逻辑秩序,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和感官的体验。

德国的景观是综合的理性化的,按各种需求,功能以理性分析、逻辑秩序进行设计,景观简约,反映出清晰的观念和思考。简洁的几何线、形,体块的对比,按照既定的原则推导演绎,它不可能产生热烈自由随意的景象,而表现出严格的逻辑,清晰的观念,深沉、内向、静穆。

数理思考

当代德国景观中的静默与沉思,是以观念来表达的。在数理关系中,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来完成线条的交织、转折,图案的重迭、转换,矩阵的相对与穿入草坡中的巨大石墙对应……。它很少有完美的古典对称构图,如法国式的水池、花坛、喷泉、放射状的路。它遵循理念和关系,直接而明晰,观念不用太多的修饰和衬托,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不对称的简洁几何关系,一种解读自然宇宙和此片空间的理念,它给人更多的是静思后思考的愉悦和理性的磨练,而不是情感上和视觉上的快乐,这也是与美国,东方景观最大的差异。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营上,,充分 ,这追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 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园林中的建筑为了适应主人居住、游憩等多方面的需要,不论其性质功能、

造型结构如何,都能与园内山水花木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在用料上,园内建筑物充分 利用木框架结构的内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在布局上化整为零,通过完全自由随意、因山就水、高低错落的变化,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达到造园者追求的天人谐和的境界。 ,带有 水体、 核心, 反映了 ,中国古典园林的“以景写情”,正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理。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与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这种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种借比

拟而产生的联想,借助文学语言手法创造出的画面和意境,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从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等手法进行造景,对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矛盾, ,古典 ,情, 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按自然布局,建筑物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点染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3世俗风水学说 世俗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其核心就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中国古典园林建造者对园林内外环境的重视远重于建筑物本身,依照风水说的总原则是为了

园林构成要素

园林构成要素 摘要: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绿化规划的主要手法之一,目前我国园林的设计理论大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园林。不同风格的园林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山水结合,融山予水是布置园林的主要内容。园林的的美是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协调来表现的。 关键词:园林、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 一座园林,可以多些山水成分,或者侧重于植物造景,或者建筑密度较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结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边便相应地成为了造园的四大要素。 一、园林的地形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园林地形是人为风景的艺术概括。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有了良好的地形,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因而地形成为园林的造景基础。地形地貌主要有一下功能: 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 园林中各种活动内容很多,景色也要求丰富多彩。地形应满足各种要求。如有人集中地地方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要平坦;登高远眺要有山岗高地;划船、游泳、养鱼、栽藕需要河湖。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 利用地形起伏,改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 3、解决排水问题 可利用地形排除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利用地面排水节约地下排水设施。地面排水坡度大小,应根据地表情况及不同土壤结构性能来决定。 4、分隔空间 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 5、控制视线 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 6、美学功能 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常常都以地形作为 依托。凸、凹地形的坡面可作为景物的背景, 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与地形之间具体良好 的构图关系。山石和假山作为园林要素中的主

中国古典园林测试题

共需印_ _份;使用时间:__ __年_ __月 日;命题老师: 专业组审核: 2014年《中国古典园林》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东四大名园中已经不复存在的是( ) A.十二石斋 B.馀荫山房 C.清晖园 D.东莞的可园 2、被园林专家惊叹为“造园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的园林是( ) A.北京颐和园 B.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C.苏州环秀山庄 D.拙政园 3、我国现有皇家园林中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是( ) A.颐和园 B. 承德避暑山庄 C.北海公园 D.上林苑 4、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美,朦胧美和意境美,那么常采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构景手法主要是指( ) A.抑景 B.夹景 C.框景 D.对景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的构景手法是( ) A.借景 B.添景 C.框景 D.漏景 6、中国古代园林中的组成要素中,( )的根本目的是起到一个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 A.植物 B.理水 C.叠山 D.动物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岁寒三友”的是( ) A.松 B.兰 C.竹 D.梅 8、下列四大园林中,( )在1998年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承德避暑山庄 B.留园 C.颐和园 D.拙政园 9、苏州四大园林中,( )始建于元代,并以假山著称。 A.沧浪亭 B.拙政园 C.留园 D.狮子林 10、下列不属于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的是( ) A.混合式园林 B.岭南类型 C.江南类型 D.北方类型 11、( )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私家园林也逐渐增加 A.魏晋南北朝 B.明清时期 C.秦汉 D.唐宋 12、在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中,( )可以观赏娱乐,也可以隐喻长寿。 A.匾额 B.动物 C.建筑 D.植物 13、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阶段是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14、岭南园林的建筑特点是( ) A.风格粗犷 B.小巧玲珑 C.体型高大 D.富丽堂皇 15、杭州拥有江南三大奇石中的( ) A.瑞云峰 B.绉云峰 C.冠云峰 D.玉玲珑 16、( )时期,贵族、富豪的私家园林开始出现 A.春秋战国 B.秦汉 C 西汉 D.唐宋 17、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是( ) A.颐和园 B.承德避暑山庄 C.拙政园 D.清辉园 18、江南最大的太湖石是( ) A.玉玲珑 B.冠云峰 C.绉云峰 D.环秀山庄假山 1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 )构景手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 A.抑景 B.框景 C.借景 D.漏景 20、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始于( ),一直延续到了( ) A.秦朝;明代 B.汉代;唐朝 C.魏晋南北朝;清代 D. 汉代;清代 21、下列关于植物与寓意正确表述的是( ) A.竹子—气节高尚 B.松柏—坚强长寿 C. 牡丹—洁净无暇 D.紫薇—高官厚禄 22、西湖美景往往因为近处的盛开的桃花和倒挂的柳丝作为过渡景而显得更加生动。这属于中国古代园林的哪种欣赏方法( ) A.透景 B.借景 C.添景 D.夹景 23、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做( ) A.应时而借 B.远借 C.近借 D.仰借 24、以潘岳的《闲居赋》中一诗句而命名的园林是( ) A.沧浪亭 B.留园 C.苏州环秀山庄 D.拙政园 25、下列园林按建筑年代顺序划分正确的是( ) A.沧浪亭 拙政园 狮子林 留园 B.沧浪亭 狮子林 拙政园 留园 C.狮子林 沧浪亭 拙政园 留园 D.狮子林 沧浪亭 留园 拙政园 26、园林专家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所指的是( ) A.狮子林 B. 可园 C.清辉园 D.苏州环秀山庄 27、宋代写意山水园的代表是( ) A.梁园 B.上林苑 C.艮岳 D.沧浪亭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的是( ) A.北方类型 B.亚热带类型 C.岭南类型 D.江南类型 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私家园林的特征的是( ) A.规模较小 B.园林色彩典雅 C.建筑小巧玲珑 D. 富丽堂皇 30、( )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宋 D.宋元 31、( )辋川别业中养鹿放鹤,以寄托“一生几经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解脱情趣。 A.王维B.杜甫 C.李白 D.杜牧 32、在颐和园,远处的玉泉山及玉峰塔跟园林景观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是哪种构景方 -----------------------------------------------------------装-----------订---------线----------------------------------------------------------------------------------------------------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特点-中国 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 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 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 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 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 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 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 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 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 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 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 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 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 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拙政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见山楼: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舜水的“沧浪亭”,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司马迁《史记》中《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 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校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校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由建筑、道路、广场、树木、水体、雕塑小品、休息设施、指示牌、宣传栏、大门、围墙、铺地、草坪、花坛等基本物质构成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校园形态就是通过这些物质要素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校园景观形象就是这些要素按照校园人群的行为习惯、要求式根据一定的功能关系组织的。因此,道路、广场、水体、围墙、树木、绿地、铺地、雕塑小品等和建筑物的外装饰一起,共同构成了校园景观环境的基本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要素,如人、动物、时间、气候等。这些要素可分为以下几类: (l)动态要素动态要素主要涉及人、交通工具、临时性的小品设施、一些生物等;(2)静态要素静态要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面: ①自然环境设施:树木、绿地、山丘、湖泊以及地形地貌等; ②人工环境设施:铺地、环境小品、雕塑、环境构筑物、小品建筑物、路灯、标牌、广告装饰物、花坛水池、喷泉等; ③影响要素:时间(昼夜、季节、气候)、日照、地理、社会文化和经济等;④控制要素: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和空间形态,以及城市景观环境、城市区域形态等。校园人每天的活动(上课、工作、读书、行走、休息、娱乐、交往等)都离不开校园卜户外空间……这些要素在户外环境中应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认为因素,才能形成宜人的环境。校园景观环境不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本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是校园 建筑围或校园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式在校园

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室环境一样,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人基本生活的环境,包含了物理性、地理性、心理性、行为性各个层面,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校园师生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其领域之中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它的重要组成。这些室外环境为人提供了交流、学习、健身等功能。下面我们以中国矿业大学竹苑和二食堂为例针对功能分区、各景观要素进行调研分析。 图一(竹苑+二食堂) 一.植物配置式 概念: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容: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面:一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要素: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植物(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摘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和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结构分析 一、结构的内在特征 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和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而相应地,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构却显得自由轻松,不强调系统,更倾向于鼓励不同表现形式和手法的大胆发挥。以表现高山流水为境界的音乐、没有矛盾的主题和精心安排的序曲、乐章、尾声,有的只是悠长起伏的旋律;戏曲中的折子戏可以拆开来演出,一支小曲,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表意传神;传统建筑可以以不同的单体为核心衍伸出层层院落;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更是打破了客观的视觉原理,可以在同一画幅中容纳众多主题,其特有的留白更使它呈现出空灵,流动的特征。中西艺术这种结构上的反差同样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显著的反映,我们可以从意大利台地园、英国风景园、法国古典园和中国传统皇家、私家、寺庙等园林的对比中得到印证。西方园林往往以明晰统一、层次完整的结构来达到人工对自然的驾驭,而中国园林则以流变松动的结构来体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态,对这种结构物质的认识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许多外在表象和内在涵义的基础。 仔细观察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实例,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矛盾,很多园林中的表现形式、手法、审美趣味似乎是和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园林艺术特点或理论倡导背道而驰的。例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清园林特点的总概括,但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江南一带著名园林来看,它们几科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展着大量的建筑,“人作”之强似乎掩盖了“天开”之感:又如,园林理论讲究尺度和比例,但园中象征山峦叠嶂的假山与高大森森古木之间的比例却是同自然中山水树木的比例完全颠倒的;还有,园林理论要求整体浑如天成,景观相互因借,但园中一些部分却十分突出孤赏,怪石、奇木可以背景而存在,甚至可以缩

最新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教程文件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A、B、D (...............)正确答案:形态 解析:正确答案为:形态活动背景 空间 解析:正确答案为: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解析:主要从: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单元测试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正确答案: A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A 工图设计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B、C、D 划――总体规划图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A、D 正确答案:背景类 解析:正确答案为: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正确答案:战略规划 解析:正确答案: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 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 风情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 生态的语言正确答案: C 生态的语言D.空间的语言正确答案:C 与从属D.作用与反作用正确答案: A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

形形色色的园林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即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与道路和园林小品.无论任何形式的园林都由这些要素组成。 1、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话平地,丘陵,山峰等类型.地形要素的利用 和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水体也是地形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等形式.动水主要有河,溪,喷泉等.另外,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园林中草药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游,听鸟鸣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 3、建筑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广场与道路广场与道路,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场与道路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者自由曲线流线形的.广场和道路系统构成了园林的脉络,并且起着园林中交通组只和导游线的作用. 5、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园林构成中主要的部分.小品使园林的景观更具有表现力.园林小品,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园林山石,园林壁画等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五个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五个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声景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据研究表明,人对环境认知的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感官,视觉和听觉构成了我们对外界感知的最重要的二种感官【1】。因此在人的五官感受中,听觉作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感知园林景观、进行景观审美的重要途径。声景观不仅包含了实体的声音,还包括了非实在的声音,如历史的声音、记忆中的声音、联想的声音等等。当然这也是与人的感情色彩相联系,与听者所处的“场景”及所受的外界视觉或听觉刺激有关。在某种条件下,外界的刺激使得听者对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声音产生联想。所以园林景观中环境的设计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声景的基本概念 “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Granoe)在1929年提出,这个词类推于“景观”(Landscape)。加拿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R. Murray 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阐释“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the music of theenvironment”,即在自然和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2】。基于谢弗的思想并通过大量的研究,“世界声景计划”给出了声景的定义:“一种强调个体或社会感知和理解的方式的声音环境”。这清楚地表明声景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件来理解的,通过声音来理解人们在特定的时代中与环境作用的方式。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声景的认识应从听者、声音和环境三个要素来理解【3】。 2、声景要素的意境营造 在古典园林中,声景的营造往往体现了园主人对园林整体意境的营造和追求。风过松林、雨打芭蕉、流水叮咚、虫呜鸟叫、古寺钟鸣、传统仪式等声音,都能人景,引发人们动心动情,产生无穷的意境遐想,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声音固然是一种表现和外在现象,但是它这种表现正因为它是外在现象而随生随灭。耳朵——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 图1 图2

2015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风景园林概述试题及答案 100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植物在充当构成要素来构建室外空间时,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可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 A.封闭空间 B.半开敞空间 C.覆盖空间 D.垂直空间 2.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A.A、园林 B.B、绿地 C.C、绿化 D.D、风景 3.中国古建筑中,按时代特征分类,宋式建筑有何特点?() A.整体造型平直舒展、脊端檐角微微上翘、屋脊装饰朴实无华 B.整体造型稳重大方,屋脊屋檐中规中矩,正脊平直、翼角稍翘,装饰豪华而不繁缛 C.屋顶屋檐有明显下弯曲线,脊端檐角上翘比较大、屋脊屋檐及木架装饰繁华绚丽 D.以上都不对 4.地形在园林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其中地形通过设计还可以创造良好的观景条件,以引导视线,具有。如在山顶或山坡可俯瞰整体风景、景观,在狭窄的谷地能够引导视线,强化尽端景物的焦点作用。

A.构成园林景观骨架作用 B.构成空间作用 C.构成背景作用 D.观景作用 5.在土壤的组成要素中,()是构成土壤骨骼的重要物质,也是决定土壤承载能力的重要要素。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和空气 D.以上都不对 2.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在风景园林的人文环境要素中,人口要素包括哪些重要因素:() A.人口趋势 B.人口特征 C.预测分析 D.以上都不对 2.作为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地形在园林中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A.构成园林景观骨架作用 B.构成空间作用 C.构成背景作用

园林构成要素

第一章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 素材的分类一般可分为: ①地形、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景物; ②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 ③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 第一节园林构成要素的分类 构成要素的分类;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第二节自然景观要素 土地;水;生物;天文气象。 第三节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名胜古迹景观;民俗文化景观;文物艺术景观;地方文化景观。 第一节园林植物 ?一、植物物理特性及功能 ?1、色彩 ?反射光波波长决定,并显示出视觉特征,能喜迎人的注意力、影响情绪、创造风味。 ?2、形态 ?植物和植物群体的形状。每种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建立起功能特性。季相特征、堤湾宜柳一般植物形态:圆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直立型、悬垂形、铺地形、不规则形等。 ?3、质感 ?植物表面质地。物质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征,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态、尺寸和总体。 ?功能 (一)功能 ?提供遮荫、减噪、防止水土流失、抗污防辐射的工程功能 ?改变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气候改造功能 ?创造各种空间的建造功能 ?供人馆长、给人美感的美学功能 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 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 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思四维空间。随时间变化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 这是由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体现树木的群体美,也体现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 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画面及常说的花坛,就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创造空间 一般来说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视线杂乱的地方用致密的树遮挡。

第六讲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五)景观与园林的基础概念 1、园林:“园林”一词最最见于中国文字是在西晋的诗文中。当时所指的园林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实际上早在公园前11世纪以前,早期园林已在中国出现,如西周时代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囿,是内有台沼的天然林野区; ·公园前16~11世纪中国社会的《诗经》,在《郑风·将中子》中所吟的“无逾 我园,无折我树擅”,所指应该宅旁绿地 ....(是建筑庭院的前身)。 ·汉代以前,供人游赏的园林在名称上与作为农业生产的“园”、“圃”未明确分开。并无“园林”一词,说明生产力园圃是园林的来源之一。 ·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园林,比中国更早。 ·古代园林产生是多源的:①对神的敬仰,统治者权威的体现;②改善户外活动和消闲的环境;③有的出于对自然的审美的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园林的内容更加广泛;“园林”一词也概括了更多的含意。进入19世纪以后,这些方面的变化主要有:①生产力提高→消闲时间增多→消闲内容丰富,户外活动地域更加广远→郊区公园、风景区、旅游胜、休养区等新的园林类型相继出现。②工业和城市迅速发展,大量自然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人的审美对象从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转变为喜爱自然。18世纪英格兰出现风景式园林。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弗·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创造了“风景建筑”(Landseape architecture)一词,扩大了已往园林的概念。现代区域规划把大地景观(eenth cape)列为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内容。③观赏植物引种和育种事业的发展创造出日益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本身也成为园林行业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人认为“园林”就是“绿化”,搞“园林”的人只懂植物,不懂景观的观念是根本来源。④植物科学、生态学等以及群众性造园活动的发展,需要许多研究实验,知识普及和示范场所。于是,不同类型的植物园、动物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进一步扩大了园林的范畴。⑤人类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和许多门类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的建立,提高了人类的生态意识和对自然的认知,使园林建设成为重新创造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摘要: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与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与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结构分析 一、结构的内在特征 如果将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同西方相应艺术作一次结构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艺术向来注重结构的整体完备与层次严密,发达的逻辑学、几何学及透视学更造就了一整套系统的表达方式与严格的评价标准,古希腊、罗马神庙中比例精确的柱式、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准确的绘画,以及繁盛至今严谨恢宏的交响乐,无不反映出这一特点。而相应地,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构却显得自由轻松,不强调系统,更倾向于鼓励不同表现形式与手法的大胆发挥。以表现高山流水为境界的音乐、没有矛盾的主题与精心安排的序曲、乐章、尾声,有的只就是悠长起伏的旋律;戏曲中的折子戏可以拆开来演出,一支小曲,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表意传神;传统建筑可以以不同的单体为核心衍伸出层层院落;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更就是打破了客观的视觉原理,可以在同一画幅中容纳众多主题,其特有的留白更使它呈现出空灵,流动的特征。中西艺术这种结构上的反差同样在园林艺术中有着显著的反映,我们可以从意大利台地园、英国风景园、法国古典园与中国传统皇家、私家、寺庙等园林的对比中得到印证。西方园林往往以明晰统一、层次完整的结构来达到人工对自然的驾驭,而中国园林则以流变松动的结构来体现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态,对这种结构物质的认识就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许多外在表象与内在涵义的基础。 仔细观察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实例,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矛盾,很多园林中 的表现形式、手法、审美趣味似乎就是与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园林艺术特点或理论倡导背道而驰的。例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明清园林特点的总概括,但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江南一带著名园林来瞧,它们几科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展着大量的建筑,“人作”之强似乎掩盖了“天开”之感:又如,园林理论讲究尺度与比例,但园中象征山峦叠嶂的假山与高大森森古木之间的比例却就是同自然中山水树木的比例完全颠倒的;还有,园林理论要求整体浑如天成,景观相互因借,但园中一些部分却十分突出孤赏,怪石、奇木可以背景而存在,甚至可以缩小后移室入户,供人细细把玩;园林中的点景题咏还可以把景物从视觉上独立而各自成景……。

第六讲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第五讲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自然要素(植物) 一、植物的功能作用 ·构成室外空间; ·遮挡不利景观的物体; ·护坡; ·在景观中导向; ·统一建筑物的观赏效果; ·调节光照和风速; ·净化空气(183m宽的绿化带能减少空气中75%的悬浮粒子); ·水土保持、水源涵养; ·调节气温; ·为鸟兽提供巢穴。 归纳起来,一般植物在室外环境中能发挥三种主要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及观赏功能。 1、建造功能:植物能在景观中充当象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此时,植物的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环境功能:植物能影响空气的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3、观赏功能: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而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也就是说,植物因其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在一个设计中,一株植物或一组植物,同时发挥至少两种以上的功能。 ①植物素材能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②如何将共选用在风景中,以便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罗比内特的分类。 二、植物的建造功能 植物的建造功能对室外环境的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建造功能在设计中确定以后,才考虑其观赏特性。 1、构成空间: 空间感的定义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 植物可以用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 ①树干因素:树干越多、空间围合感越强。 ②树叶丛因素:阔叶或针叶越浓密,体积越大,其围合感越强烈。 ③树冠形成顶平面 ④空间的封闭度是随围合植物的高矮大小、株距、密度以及观赏者与周围植物的相对位置而变化的。 利用植物而构成一些基本空间类型。 ①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这种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隐密性,并完全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②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似,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这种空间与开敞空间有相似的特性,不过开敞程度较小,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这种空间通常适用于一面需要隐密性,而另一侧又需要景观的居民住宅环境中。 ③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一般说来,该空间为夹在树冠和地面之间的宽阔空间,人们能穿行或站立于树干之中。 ④完全封闭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差别在于空间的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景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景方法 专业班级:文学院英语1001班学号: 101110116 姓名:巨芬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景方法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具有与丰富的哲学内涵,耐人寻味,还具有超然飘逸的体态,使它越显秀丽多姿,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建筑与其他造景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有许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效仿学习的典范,人们往往会为它卓越的构思,悠远的意境所深深吸引,而传统园林建筑作为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之间,掩映于树影婆娑之中,与其他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和谐的空间艺术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的五个构成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1.为表现自然,筑山史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 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山神,开创了人为凿山的先例。 2.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 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 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 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 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 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 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 要省池引水 3.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 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 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 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 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 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 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 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 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 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4.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 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 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 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

园林构成要素

园林构成要素 ①地势、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景物; ②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 ③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 构成要素的分类;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第二节自然景观要素 土地;水;生物;天文气象。 第三节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名胜古迹景观;民俗文化景观;文物艺术景观;地点文化景观。 ?一、植物物理特性及功能 ?1、色彩 ?反射光波波长决定,并显示出视觉特点,能喜迎人的注意力、阻碍情绪、制造风味。 ?2、形状 ?植物和植物群体的形状。每种植物以其专门的形状建立起功能特性。季相特点、堤湾宜柳一样植物形状:圆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直立型、悬垂形、铺地势、不规则形等。 ?3、质感 ?植物表面质地。物质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点,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状、尺寸和总体。 ?功能 (一)功能 ?提供遮荫、减噪、防止水土流失、抗污防辐射的工程功能 ?改变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气候改造功能 ?制造各种空间的建筑功能 ?供人馆长、给人美感的美学功能 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 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 园林空间是包括时刻在内的思四维空间。随时刻变化发生着变化,这要紧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制造观赏景观 这是由植物专门的形状、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概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表达树木的群体美,也表达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 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漂亮的画面及常讲的花坛,确实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制造空间 一样来讲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视线杂乱的地点用致密的树遮挡。 4、利用植物改造地势 高大乔灌木种于地势高处,能加强高耸感,种于凹处使地势平缓,。 5、能够起到烘托作用 通过枝条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烘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是建筑形体,突出两种质感。

中国古典园林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点;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不同类型;掌握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熟悉现存著名园林。 教学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关键概念 古典园林 教学提示 中国的造园艺术具有悠久历史,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我国的许多古典名园是世界旅游的亮点与热点,应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情趣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阐述。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构景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后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的漫长的、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5个时期:1.生成时期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出现的第一个类型是皇家园林,而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证的皇家园林则是商朝末年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初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时期。特点是以自然景色为主,较少人工开发。 2.奠基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都城咸阳修建上林苑,并“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以供帝王游赏。武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按照方士所鼓吹的神仙之说在建章宫内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方丈、蓬莱、瀛洲三岛以摹拟东海的所渭神仙境界。这就是后来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池三山”的滥觞,开模拟自然山水之先河。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奠基时期,已开始有私人园林出现。 3.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消极悲观情绪导致及时行乐思想的流行,儒家独尊的正统思想受到冲击,礼教束缚遭到反抗,崇尚玄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