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x-201X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章末优化总结优化练习 新人教A版选修2-2

201x-201X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章末优化总结优化练习 新人教A版选修2-2

201x-201X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章末优化总结优化练习 新人教A版选修2-2
201x-201X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章末优化总结优化练习 新人教A版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章末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偶函数定义可推得“函数f (x )=x 2

在R 上是偶函数”的推理过程是(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根据演绎推理的定义知,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故选C. 答案:C

2.下面四个推理不是合情推理的是( ) A .由圆的性质类比推出球的有关性质

B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某次考试张军的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

D .蛇、海龟、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海龟、蜥蜴是爬行动物,所以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解析:A 是类比推理,B 、D 是归纳推理,C 不是合情推理. 答案:C

3.用三段论证明命题:“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因为a 是实数,所以a 2

>0”,你认为这个推理(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是正确的

解析: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小前提是“a 是实数”,结论是“a 2

>0”.显然结论错误,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答案:A

4.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

n

,计算得

f (2)=3

2,f (4)>2,f (6)>52,f (8)>3,f (10)>72

,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为( )

A .f (2n )=

n +2

2 B .f (2n )>

n +2

2

C .f (2n )≥

n +2

2

D .f (n )>n

2

解析:观察所给不等式,不等式左边是f (2n ),右边是n +2

2

,故选B.

答案:B

5.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S n =n 2a n (n ∈N *

),计算S 1,S 2,S 3,S 4,…,可归纳猜想出S n 的表达式为( )

A.2n n +1

B.3n -1

n +1 C.2n +1

n +2

D.2n n +2

解析:由a 1=1,得a 1+a 2=22

a 2,∴a 2=13,S 2=43;

又1+13+a 3=32

a 3,∴a 3=16,S 3=32=64;

又1+13+16+a 4=16a 4,得a 4=110,S 4=85;

……

由S 1=22=2×11+1,S 2=43=2×22+1,S 3=64=2×33+1

S 4=85=

2×4

4+1

,…, 可以猜想S n =2n n +1

. 答案:A

6.如果两个数之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 ) A .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B .两个都是正数 C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 .两个都是负数

解析: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正数,否则,若这两个数都不是正数,则它们的和一定是非正数,这与“两个数之和为正数”相矛盾.

答案:C

7.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n -1

=2?

????1n +2+1n +4

+…+12n 时,若已假设n =k (k ≥2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

再证( )

A .n =k +1时等式成立

B .n =k +2时等式成立

C .n =2k +2时等式成立

D .n =2(k +2)时等式成立

解析:因为假设n =k (k ≥2为偶数),故下一个偶数为k +2,故选B. 答案:B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

+22

+…+(n -1)2

+n 2

+(n -1)2

+…+22

+12

=n 2n 2+1

3

时,

从n =k 到n =k +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

A .(k -1)2

+2k 2

B .(k +1)2

+k 2

C .(k +1)2

D.13

(k +1)[2(k +1)2

+1] 解析:当n =k 时,左边=12

+22

+…+(k -1)2

+k 2

+(k -1)2

…+22

+12

,当n =k +1时,左边=12

+22

+…+(k -1)2

+k 2

+(k +1)2

+k 2

+(k -1)2

+…+22

+12

∴从n =k 到n =k +1,左边应添加的式子为(k +1)2

+k 2

. 答案:B

9.如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 →⊥AB →

时,其离心率为

5-1

2

,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

A.

5+1

2

B.

5-1

2

C.5-1

D.5+1

解析:如图所示,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

b 2=1(a >0,b >0),则F (-c,0),

B (0,b ),A (a,0).

∴FB →=(c ,b ),AB →

=(-a ,b ).

又∵FB →⊥AB →,∴FB →·AB →=b 2

-ac =0. ∴c 2

-a 2

-ac =0.∴e 2

-e -1=0.

∴e =1+52或e =1-52(舍去),故应选A.

答案:A

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n +1+1n +2+…+1n +n >13

24

的过程中,由n =k 到n =k +1时,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情况为( )

A .增加1

2k +1

B .增加1

2k +1+

1

2k +1

C .增加

1k +1+k +1,减少1

k +1

D .增加12k +1,减少1

k +1

解析:当n =k 时,不等式的左边=1k +1+1k +2+…+1k +k

,当n =k +1时,不等式的左边=1k +2+1k +3

+…+1k +1+k +1,所以1k +2+1k +3+…+

1

k +1+k +1

-(

1k +1+1k +2+…+1

k +k

)=1k +1+k +1-1

k +1

,所以由n =k 到n =k +1时,不

等式的左边增加

1k +1+k +1,减少1

k +1

.

答案:C

11.将石子摆成如图的梯形形状,称数列5,9,14,20,…为“梯形数”.根据图形的构成,此数列{a n }的第2 012项与5的差,即a 2 012-5=( )

A .2 018×2 012

B .2 018×2 011

C .1 009×2 012

D .1 009×2 011

解析:由已知的图形我们可以得出图形的编号与图中石子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为:n =1时,a 1=2+3=12×(2+3)×2;n =2时,a 2=2+3+4=1

2×(2+4)×3……由此我们可以推

断:

a n =2+3+…+(n +2)=12

×[2+(n +2)]×(n +1)

∴a 2 012-5=1

2×[2+(2 012+2)]×(2 012+1)-5=1 008×2 013-5=1 009×2 011,

故选D.

答案:D

12.语文、数学两学科,成绩评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若A 同学每科成绩不低于B 同学,且至少有一科成绩比B 高,则称“A 同学比B 同学成绩好.”现有若干同学,他们之间没有一个人比另一个成绩好,并且没有任意两个人语文成绩一样,数学成绩也一样的.问满足条件的最多有多少学生( )

A .2

B .3

C .4

D .5

解析:假设A 、B 两个同学的数学成绩一样,由题意知他们语文成绩不一样,这样他们的语文成绩总有人比另一个人高,语文成绩高的同学比另一个同学“成绩好”,与已知条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比另一个成绩好”相矛盾.因此,没有任意两个同学数学成绩是相同的.同理,没有任意两个同学语文成绩是相同的.因为语文、数学两学科成绩各有3种,因而同学数量最大为3.即 3位同学成绩分别为(优秀,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优秀)时满足条件.

答案: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x ,y ∈R ,且x +y <2,则x ,y 中至多有一个大于1,在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应为________.

解析:“至多有一个大于1”包括“都不大于1和有且仅有一个大于1”,故其对立面为“x ,y 都大于1”.

答案:x ,y 都大于1

14.已知f (x )=x

e x ,定义

f 1(x )=f ′(x ),f 2(x )=

[f 1(x )]′,…,f n +1(x )=[f n (x )]′,n ∈N.经计算

f 1(x )=

1-x e x ,f 2(x )=x -2e x ,f 3(x )=3-x

e

x ,…,照此规律,则f n (x )=________. 解析:观察各个式子,发现分母都是e x

,分子依次是

-(x -1),(x -2),-(x -3),(x -4),…,括号前是(-1)n

,括号里是x -n ,

故f n (x )=-1

n

x -n

e x

.

答案:

-1

n

x -n

e

x

15.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4,S 8-S 4,S 12-S 8,S 16-S 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________,________,T 16

T 12

成等比数列.

解析:由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具有类比性,且等差数列与和差有关,等比数列与积商有关,因此当等差数列依次每4项之和仍成等差数列时,类比到等比数列为依次每4项的积的商成等比数列.即T 4,T 8T 4,

T 12T 8,T 16

T 12

成等比数列. 答案:T 8T 4

T 12

T 8

16.在平面上,我们用一直线去截正方形的一个角,那么截下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所标边长,由勾股定理有c 2

=a 2

+b 2

.设想正方形换成正方体,把截线换成如图截面,这时从正方体上截下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O -LMN ,如果用S 1、S 2、S 3表示三个侧面面积,

S 表示截面面积,那么类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解析:类比如下:

正方形?正方体;截下直角三角形?截下三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三棱锥底面面积的平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三棱锥三个侧面面积的平方和,结论S 2

=S 2

1+S 2

2+S 2

3.

证明如下:如图,作OE ⊥平面LMN ,垂足为E ,连接LE 并延长交MN 于F ,连接NE ,ME ,

OF .

∵LO ⊥OM ,LO ⊥ON ,∴LO ⊥平面MON , ∵MN ?平面MON ,∴LO ⊥MN ,

∵OE ⊥MN ,∴MN ⊥平面OFL ,∴S △OMN =12MN ·OF ,S △MNE =12MN ·FE ,S △MNL =12MN ·LF ,OF

2

=FE ·FL ,∴S 2△OMN =(12

MN ·OF )2

(12MN ·FE )·(12MN ·FL )=S △MNE ·S △MNL ,同理S 2△OML =S △MLE ·S △MNL ,S 2△ONL =S △NLE ·S △MNL ,∴S 2△OMN +S 2

△OML +S 2

△ONL =(S △MNE +S △MLE +S △NLE )·S △MNL =S 2

△MNL ,即S 2

1+S 2

2+S 2

3=S 2

.

答案:S 2

=S 2

1+S 2

2+S 2

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必要的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a ,b ∈(0,+∞),且a ≠b ,求证:a 3

+b 3

>a 2

b +ab 2

. 证明:要证a 3

+b 3

>a 2

b +ab 2

成立, 即需证(a +b )(a 2

-ab +b 2

)>ab (a +b )成立. 又因a +b >0,

故只需证a 2

-ab +b 2>ab 成立, 即需证a 2

-2ab +b 2

>0成立, 即需证(a -b )2

>0成立.

而依题设a ≠b ,则(a -b )2

>0显然成立. 由此命题得证.

18.(本小题满分12分)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 (1)如果a ,b >0,则lg

a +

b 2≥

lg a +lg b

2

(2)已知m >0,a ,b ∈R ,求证:? ??

??a +mb 1+m 2≤a 2

+mb 2

1+m . 证明:(1)当a ,b >0时,有a +b

2

≥ab ,

∴lg

a +b

2

≥lg ab ,∴lg

a +

b 2≥1

2lg ab =lg a +lg b

2

. (2) ∵m >0,∴1+m >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 +mb )2

≤(1+m )(a 2

+mb 2

),

即证m (a 2

-2ab +b 2

)≥0,

即证(a -b )2

≥0,而(a -b )2

≥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19.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a x

x -2

x +1

(a >1). (1)证明: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 (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

证明:(1)任取x 1、x 2∈(-1,+∞),不妨设x 10,ax 2-x 1>1且ax 1>0, ∴ax 2-ax 1=ax 1(ax 2-x 1-1)>0,又∵x 1+1>0,x 2+1>0, ∴

x 2-2x 2+1-x 1-2x 1+1=x 2-2

x 1+1-x 1-2x 2+1

x 1+1x 2+1=

3x 2-x 1

x 1+1x 2+1

于是f (x 2)-f (x 1)=ax 2-ax 1+

x 2-2x 2+1-x 1-2

x 1+1

>0, 故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 (2)设存在x 0<0(x 0≠-1)满足f (x 0)=0, 则ax 0=-

x 0-2x 0+1,且0

2

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sin 2

13°+cos 2

17°-sin 13°cos 17°; ②sin 2

15°+cos 2

15°-sin 15°cos 15°; ③sin 2

18°+cos 2

12°-sin 18°cos 12°; ④sin 2

(-18°)+cos 2

48°-sin(-18°)cos 48°; ⑤sin 2

(-25°)+cos 2

55°-sin(-25°)cos 55°. (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选择②式,计算如下:

sin 215°+cos 2

15°-sin 15°cos 15°=1-12sin 30°=1-14=34.

(2)三角恒等式为sin 2α+cos 2

(30°-α)-sin αcos(30°-α)=34.

证明如下:

sin 2

α+cos 2

(30°-α)-sin αcos(30°-α)

=sin 2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

-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

=sin 2α+34cos 2α+32sin αcos α+14sin 2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34sin 2

α

+34cos 2

α=34

. 21.(本小题满分13分) 设数列a 1,a 2,…,a n ,…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证明{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 ∈N *

,都有

1

a 1a 2+

1

a 2a 3

+…+

1

a n a n +1

n

a 1a n +1

. 证明:先证必要性.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若d =0,则所述等式显然成立. 若d ≠0,则

1

a 1a 2+

1

a 2a 3

+…+

1

a n a n +1=1d ? ??

??a 2-a 1a 1a 2

+a 3-a 2

a 2a 3

+…+a n +1-a n a n a n +1

=1d ??????? ????1a 1-1a 2+? ????1a 2-1a 3+…+? ????1a n -1a n +1=1d ? ????1a 1-1a n +1=a n +1-a 1da 1a n +1=n a 1a n +1.

再证充分性. (直接证法)依题意有 1a 1a 2+

1

a 2a 3+…+1a n a n +1

=n

a 1a n +1

,① 1

a 1a 2+

1

a 2a 3

+…+1

a n a n +1+

1

a n +1a n +2

n +1

a 1a n +2

.② ②-①得

1

a n +1a n +2

n +1a 1a n +2-n

a 1a n +1

, 在上式两端同乘a 1a n +1a n +2,得a 1=(n +1)a n +1-na n +2.③ 同理可得a 1=na n -(n -1)a n +1(n ≥2),④ ③-④得2na n +1=n (a n +2+a n ), 即a n +2-a n +1=a n +1-a n ,⑤ 又由①当n =2时,得等式

1

a 1a 2+

1

a 2a 3=

2

a 1a 3

,两端同乘a 1a 2a 3,即得a 1+a 3=2a 2,知a 3-

a 2=a 2-a 1,故⑤对任意n ∈N *均成立.所以{a n }是等差数列.

22.(本小题满分13分)(2014·高考北京卷)对于数对序列P :(a 1,b 1),(a 2,b 2),…,(a n ,b n ),记T 1(P )=a 1+b 1,T k (P )=b k +max{T k -1(P ),a 1+a 2+…+a k }(2≤k ≤n ),其中max{T k

-1

(P ),a 1+a 2+…+a k }表示T k -1(P )和a 1+a 2+…+a k 两个数中最大的数. (1)对于数对序列P :(2,5),(4,1),求T 1(P ),T 2(P )的值;

(2)记m 为a ,b ,c ,d 四个数中最小的数,对于由两个数对(a ,b ),(c ,d )组成的数对

序列P :(a ,b ),(c ,d )和P ′:(c ,d ),(a ,b ),试分别对m =a 和m =d 两种情况比较T 2(P )

和T2 (P′)的大小;

(3)在由五个数对(11,8),(5,2),(16,11),(11,11),(4,6)组成的所有数对序列中,写出一个数对序列P使T5(P)最小,并写出T5(P)的值.(只需写出结论).解析:(1)T1(P)=2+5=7,T2(P)=1+max{T1(P),2+4}=1+max{7,6}=8.

(2)T2(P)=max{a+b+d,a+c+d},

T2(P′)=max{c+d+b,c+a+b}.

当m=a时,T2(P′)=max{c+d+b,c+a+b}=c+d+b.

因为a+b+d≤c+b+d,且a+c+d≤c+b+d,所以T2(P)≤T2(P′).

当m=d时,T2(P′)=max{c+d+b,c+a+b}=c+a+b.

因为a+b+d≤c+a+b,且a+c+d≤c+a+b,所以T2(P)≤T2(P′).

所以无论m=a还是m=d,T2(P)≤T2(P′)都成立.

(3)数对序列P:(4,6),(11,11),(16,11),(11,8),(5,2)的T5(P)值最小,

T1(P)=10,T2(P)=26,T3(P)=42,T4(P)=50,

T5(P)=5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E D C B A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称之为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 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圭寸闭几何体称之为旋转体,其中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 轴。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 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注: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四棱柱I底面为平行四边形怦行六面体I侧棱垂直于底面IB平行?硕本I底面为矩形 ■------------------------------ Bh. ------------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斜棱柱棱柱: κ=≡τ?tr J車""理》正棱柱 按方体底面为正方形正四棱柱恻棱与底面边栓相萨IlE方体I 棱柱的性质:

人教a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总结(含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章末复习课 知识概览 对点讲练 分类讨论思想在集合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分类讨论思想在与集合概念的结合问题上,主要是以集合作为一个载体,与集合中元素结合加以考查,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深刻理解集合概念,结合集合中元素的特征解决问题. 1.由集合的互异性决定分类 【例1】设A={-4,2a-1,a2},B={9,a-5,1-a},已知A∩B={9},则实数a=________. 分析由A∩B={9}知集合A与B中均含有9这个元素,从而分类讨论得到不同的a 的值,注意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的检验. 答案-3 解析由A∩B={9},得2a-1=9,或a2=9, 解得a=5,3,-3. 当a=5时,A={-4,9,25},B={9,0,-4},

A ∩ B ={9,-4},与A ∩B ={9}矛盾; 当a =3时,a -5=-2,1-a =-2,B 中元素重复,舍去; 当a =-3时,A ={-4,-7,9},B ={9,-8,4},满足题设. ∴a =-3. 规律方法 (1)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在集合中的具体运用,同时应该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集合元素的确定中起重要作用. (2)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①分类讨论过于复杂;②不进行检验,导致出现增根;③分类讨论之后没有进行总结. 变式迁移1 全集S ={2,3,a 2+2a -3},A ={|2a +11|,2},?S A ={5},求实数a 的值. 解 因为?S A ={5},由补集的定义知,5∈S ,但5?A. 从而a 2+2a -3=5,解得a =2或a =-4. 当a =2时,|2a +11|=15?S ,不符合题意; 当a =-4时,|2a +11|=3∈S.故a =-4. 2.由空集引起的讨论 【例2】 已知集合A ={x|-2≤x ≤5},集合B ={x|p +1≤x ≤2p -1},若A ∩B =B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 ∵A ∩B =B ,∴B ?A , (1)当B =?时,即p +1>2p -1, 故p<2,此时满足B ?A ; (2)当B ≠?时,又B ?A ,借助数轴表示知 ???? ? p +1≤2p -1-2≤p +12p -1≤5 ,故2≤p ≤3. 由(1)(2)得p ≤3. 规律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方法.如A ?B 即可分两类:(1)A =?;(2)A ≠?.而对于A ≠?又可分两类:①A B ;②A =B.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需注意A =?这种情况易被遗漏.解决含待定系数的集合问题时,常常会引起讨论,因而要注意检验是否符合全部条件,合理取舍,谨防增解. 变式迁移2 已知集合A ={x|x 2-3x +2=0},集合B ={x|mx -2=0},若B ?A ,求由实数m 构成的集合. 解 A ={x|x 2-3x +2=0}={1,2} 当m =0时,B =?,符合B ?A ; 当m ≠0时,B ={x|x =2m },由B ?A 知,2m =1或2 m =2.即m =2或m =1. 故m 所构成的集合为{0,1,2}.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是本章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画出函数的图象,使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3】 设函数f(x)=x 2-2|x|-1 (-3≤x ≤3), (1)证明f(x)是偶函数; (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3)指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在各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4)求函数的值域. (1)证明 f(-x)=(-x)2-2|-x|-1=x 2-2|x|-1=f(x), 即f(-x)=f(x),∴f(x)是偶函数. (2)解 当x ≥0时, f(x)=x 2-2x -1=(x -1)2-2,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2.4 章末优化总结

章末优化总结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2.常用解题方法 常用方法规律特点 一般公式法v=v0+at,x=v0t+ 1 2at 2,v2-v20=2ax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平均速度法 v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v -=1 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法 v t 2 =v -=1 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 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象法 应用v -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 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 4l 处的 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 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x BC =at 2BC 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 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 ① v 2B =v 2 0-2ax AB ② x AB =34 x AC 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 B =v 0 2 ④ 又v B =v 0-at ⑤ v B =at BC 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 BC =t . 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20182019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章末复习课 网络构建 核心归纳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侧面积和体积 名称定义图形侧面积体积 多面 体 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 平行,其余各面 都是四边形,并 且每相邻两个 四边形的公共 边都互相平行 S正棱柱侧=Ch, C为底面的周 长,h为高 V=Sh,S为底面积, h为高 棱锥 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都是有一个公 共顶点的三角 形 S正棱锥侧= 1 2 Ch′, C为底面的周 长,h′为斜高 V= 1 3 Sh,S为底面积, h为高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面去截棱锥,底 面与截面之间 的部分 S正棱台侧= 1 2 (C+ C′)h′,C′,C 分别为上、下底 面的周长,h′为 斜高 V= 1 3 (S+S′+ SS′)·h,S′,S分 别为上、下底面面积, h为高 旋转体圆柱 以矩形的一边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其余三边 旋转形成的面 所围成的旋转 体 S侧=2πrh, r为底面半径,h 为高 V=Sh=πr2h,S为底 面面积,r为底面半径, h为高 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 的一条直角边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其余两边 旋转形成的面 所围成的旋转 体 S侧=πrl, r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V= 1 3 Sh= 1 3 πr2h,S为 底面面积,r为底面半 径,h为高 旋转体圆台 用平行于圆锥 底面的平面去 截圆锥,底面和 截面之间的部 分 S侧=π(r′+ r)l,r′,r分 别为上、下底面 半径,l为母线 长 V= 1 3 (S′+S′·S +S)h= 1 3 π(r′2+ r′·r+r2),S′,S 分别为上、下底面面 积,r′,r分别为上、 下底面半径,h为高 球 以半圆的直径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半圆面旋 转一周形成的 S球=4πR2, R为球的半径 V= 4 3 πR3,R为球的半 径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归纳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分为多面体和旋转体和简单组合体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形式: 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 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投影: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 (1)定义: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2)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表示空间图形的平面图). 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图形. 3、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 ②建立斜坐标系'''x O y ∠,使''' x O y ∠=450(或1350 ),注意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S r R l π=+侧面 ⑷体积公式: 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 ()1 3 V h S S =下 台体上 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 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 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地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总结

第一章章末总结 一、直观图和三视图的画法 直观图和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不同表现形式,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空间几何体的性质,由空间几何体可以画出它的三视图,同样由三视图可以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决此类问题主要依据它们的概念和画法规则.例1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说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直观图; (2)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二、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关于多点共线问题往往需要证明这些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2.多线共点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都过某两条线的交点. 3.多点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点在某三点或四点确定的平面上. 4.多线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在某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内. 例2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求证: (1)E、F、G、H四点共面; (2)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三、平行问题 1.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判定线线平行的方法. ①利用线线平行的定义证共面而且无公共点(结合反证法); ②利用平行公理; ③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④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a⊥α,b⊥α,则a∥b); ⑤利用面面平行性质定理(若α∥β,α∩γ=a,β∩γ=b,则a∥b). (2)判断线面平行的方法: ①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 α,a∥b?a∥α);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β); ④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a∥α?a∥β). (3)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 ①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②判定定理(若a∥β,b∥β,a、b α,且a∩b=A,则α∥β); ③判定定理的推论(若a∥a′,b∥b′,a α,b α且a∩b=A,a′ β,b′ β,且a′∩b′=A′,则α∥β); ④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若a⊥α,a⊥β,则α∥β); ⑤平面平行的性质(传递性:α∥β,β∥γ?α∥γ). 2.平行关系的转化是: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1、 多面体(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 (1)棱柱: ①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 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 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 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 长方体正底面是正方形 底面是矩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底面是正多边形 侧棱垂直于底面 侧棱不垂直于底面

棱长都相等 四棱柱正方体。 ②性质: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Ⅳ、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的平方和。 (2)棱锥: ①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 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 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②性质: 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相似, 截面的边长和底面的对应边边长的比 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 比; 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 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 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 的立方比; Ⅱ、正棱锥性质: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 角形;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POH Rt ?,POB Rt ?, PBH Rt ?,BOH Rt ?实现边,高,斜高间的换算 2、 旋转体(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 A B C D O H P

(2)性质: ①任意截面是圆面(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 的圆叫大圆,不经 过球心的平面截得 的圆叫 小圆) ②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并且 2d 2 =,其中R为球半径,r为截 r- R 面半径,d为球心的到截面的距离。 3、柱体、锥体、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第一章总结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1 To give the barest of definition, language is a mean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1.3 Design Feature o Language 1.3.1 Arbitrariness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Arbit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nd of a morpheme and its meaning. Arbitrariness at the syntactic level,by syntax we refer to the ways that sentences ar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grammar of arrangement Arbitrariness and convention :the matter of convention is the link between a linguistic sign and its meaning. 1.3.2Duality By duality is meant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structures,such that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1.3.3 Creativity By creativity we mean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1.3.4 Displacement It means that human languages enable their 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even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at the moment of

2019数学人教A版选修2-2优化练习:第二章 章末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偶函数定义可推得“函数f (x )=x 2在R 上是偶函数”的推理过程是(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根据演绎推理的定义知,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故选C. 答案:C 2.下面四个推理不是合情推理的是( ) A .由圆的性质类比推出球的有关性质 B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某次考试张军的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 D .蛇、海龟、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海龟、蜥蜴是爬行动物,所以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解析:A 是类比推理,B 、D 是归纳推理,C 不是合情推理. 答案:C 3.用三段论证明命题:“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因为a 是实数,所以a 2>0”,你认为这个推理(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是正确的 解析: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小前提是“a 是实数”,结论是“a 2>0”.显然结论错误,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答案:A 4.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 n ,计算得 f (2)=32,f (4)>2,f (6)>52,f (8)>3,f (10)>7 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为( ) A .f (2n )=n +22 B .f (2n )>n +2 2 C .f (2n )≥n +2 2 D .f (n )>n 2 解析:观察所给不等式,不等式左边是f (2n ),右边是n +2 2,故选B. 答案:B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Δ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碘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 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 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 HCO 3- 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 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 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 体叫圆柱. 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x o y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 轴(或在x 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或在y 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②圆柱的表面积 ③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 ππ=+ ④圆台的表面积22S rl r Rl R ππππ=+++ ⑤球的表面积24S R π= ⑥扇形的面积公式213602n R S lr π==扇形 (其中l 表示弧长,r 表示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①柱体的体积 V S h =?底 ②锥体的体积 13 V S h =?底 ③台体的体积 1)3V S S h =+ ?下上( ④球体的体积343 V R π= 222r rl S π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恒星——明亮发光,发热;相对静止。例如,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轮廓模糊,云雾状外貌。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 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例如地球是目前人们发现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例如月球(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 ?彗星——扁长轨道,拖着长尾的彗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哈雷彗星(周期76年) ?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3、天体的类型: 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和星云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的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模型图 1、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 是: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 星。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木星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地球是密度最大的行星。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太阳系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4、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a光照条件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b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2)地球的物质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b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c地球上有液体水:海洋、液态水的形成。

2019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第8章立体几何章末总结含解析

章末总结 C.28πD.32π Ⅱ,T14,5分)α,β是两个平面,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的中点; 在平面P AC内的正投影ABCD中,AB∥CD,且∠

一、选择题 1. (必修2 P10B组T1改编)如图,若Ω是长方体ABCD-A1B1C1D1被平面EFGH截去几何体EFGHB1C1后得到的几何体,其中E为线段A1B1上异于B1的点,F为线段BB1上异于B1的点,且EH∥A1D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EH∥FG B.四边形EFGH是矩形 C.Ω是棱柱D.Ω是棱台 解析:选D.因为EH∥A1D1,A1D1∥B1C1,EH?平面BCC1B1,所以EH∥平面BCC1B1.又因为平面EFGH∩平面BCC1B1=FG,所以EH∥FG,且EH=FG,由长方体的特征知四边形EFGH为矩形,Ω为五棱柱,所以选项A,B,C都正确.故选D.2.(必修2 P61练习、P71练习T2、P73练习T1改编)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n∥α,则m∥n B.若m∥α,m∥β,则α∥β C.若α⊥γ,β⊥γ,则α∥βD.若m⊥α,n⊥α,则m∥n 解析:选D.A中,两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B中,两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C 中,两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D中,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结论正确,故选D.3.(必修2 P78A组T7改编)正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25π B .252π C .253π D .254 π 解析:选C . 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与其外接球示意图,且设O 1是底面中心. 由三视图知,O 1A =2,O 1P =3,所以正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O 在线段O 1P 上. 设球O 的半径为R . 由O 1O 2+O 1A 2=OA 2得(3-R )2+(2)2=R 2. 所以R =5 23 . 则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 =4π·????5232 =25 3 π. 4. (必修2 P 79 B 组 T 2改编)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B 1D ∩平面A 1BC 1=H . 有下列结论. ①B 1D ⊥平面A 1BC 1; ②平面A 1BC 1将正方体体积分成1∶5两部分;

(完整版)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E D C B A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机械原理第一章章末总结

《第一章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结构总结 (小组成员:何春江陈彦智陈肯) 知识建构: 本章以学习机构为主线,主要研究内容为: 1)构件间联接形式(运动副)及运动传力特征 2)可动联接系统的满足条件 3)用自由度,约束特征的机构简图抽象表示机构 本章重难点与要求: 1)了解常见运动副的类型及简图符号。 2)了解自由度计算的目的,熟练掌握自由度计算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3)了解杆组理论的作用以及限定条件,掌握分组方法。 4)熟悉高副低代的目的,熟练掌握高副低代的方法。 一、构件以及运动副 构件 构件是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作用是传递运动和力。在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时,均把构件视为为刚体。 一个空间自由运动构件具有6个独立运动的可能,即具有6个自由度。平面自由运动构件只具3个自由度。 空间运动副s+f=6 平面运动副s+f=3

第一种是点、线接触的平面高副。平面高副引入1个约束,保留2个自由度。 第二种是面接触的平面低副。平面低副有两类,只保留有一个转动自由度,称为转动副或铰链;只保留有一个相对移动自由度,称为移动副或直移副。平面低副有2个约束和1个自由度。 运动副的封闭 几何封闭与力封闭构成运动副的封闭。 二、 机构自由度 机构的自由度 机构中各构件具有确定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相对于机架所需的独立运动的 个数。比较机构自由度和运动链自由度的定义可知,两者是一致的。 设一个空间机构共有N 个构件,pi 个i 级副(i=1~5),除去机架,共有n=N-1个活动构件。在用运动副连接之前,因为每个自由运动构件有6个自由度,所以共有6n 个自由度;而每个i 级副引入i 个约束,则共引入(p1+2p2+3p3+4p4+5p5)个约束。故空间机构自由度F 的计算公式为: ∑=- =++++--=5 1 543216)5432()1(6i i ip n p p p p p N F (1-1) 式(1-1)也称为空间机构结构公式。 设平面机构中有N 个构件、n=N-1个活动构件、L p 个低副、H p 个高副,则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 H L p p n F --=23 (1-2)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01 空间几何体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而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材要求: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课标要求: 1.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要点精讲: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称之为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称之为旋转体,其中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注: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归纳及基础练习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一、知识点归纳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 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 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 体叫圆柱. 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x o y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 轴(或在x 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或在y 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②圆柱的表面积 ③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 ππ=+ ④圆台的表面积22S rl r Rl R ππππ=+++ ⑤球的表面积2 4S R π= ⑥扇形的面积公式21 3602 n R S lr π==扇形(其中l 表示弧长,r 表示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①柱体的体积 V S h =?底 ②锥体的体积 13 V S h =?底 ③台体的体积 1 )3 V S S h =+ +?下上( ④球体的体积3 43 V R π= 二、巩固练习: 2 22r rl S π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