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标准

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标准

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标准
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社会保障实务

二、课程开发背景

农村社区管理专业面向农村社区居民及管理服务人员,培养能够在农村社区的社会福利、社保服务、民事调解、社区管理、社区党建等相应专业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社会保障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具体实务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而《社会保障实务》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

三、课程性质、对象、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是农村社区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补充保障的基本内容、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具体操作程序,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相关社会保障,为系统学习农村社区管理专业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参考学时

96学时

(三)课程学分

6学分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首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保障管理与操作能力的新型社区工作者。

本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补充保障的基本内容、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相关政策法规。

2.技能目标:

能够将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用于实践,能够熟练管理与操作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3.情感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主动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解社会保障的内涵;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

●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意义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的内涵、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

教学难点: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设计

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社会保障的内涵、我国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相关规定,教学的难点是对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区分我国各类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法与讲授法对社会保障的内涵这一重点概念及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等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保障的内涵及其功能、意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新世纪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这一数据翔实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境的梳理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建立对社会保障的感性认识;运用

几个典型案例区分我国各类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3)讨论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保障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展开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类社会保障的受众群体、适用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考核标准

(1)能够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

(2)能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的相关规定。

4.评价方法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

(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

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

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课时建议

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课时,实践课时0课时)

第二单元社会保险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了解社会保险的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掌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的内涵、特点、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

●医疗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

●失业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

●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

教学难点:对社会保险内涵的理解、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

险、生育保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

(二)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设计

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教学的难点是对社会保险内涵的理解和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辨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法对社会保险的内涵,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法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管理与操作能力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保险的内涵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几个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展开分析,梳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3)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设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管理与操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相关操作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标准

(1)掌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

(2)能够准确定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适的用对象;

(3)能够熟练管理与操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4.评价方法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

(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

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

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课时建议

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8课时,实践课时24课时)

第三单元社会救助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救助的含义、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和我国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的内容;掌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扶贫制度、农村五保制度和灾害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定位社会救助对象及适用条件、熟练管理和操作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救助的运行机制

●社会救助的具体内容

●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教学重点: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操作程序,社会救助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难点:对社会救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对社会救助运行机制的理解。

(二)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设计

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操作程序,社会救助的管理与操作,教学的难点是对社会救助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和对社会救助运行机制的理解。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明确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法对社会救助的内涵、运行机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法强化社会救助管理与操作能力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救助的内涵、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几个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展开分析,梳理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3)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设定社会救助的管理与操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相关操作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标准

(1)掌握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操作程序;

(2)能够准确定位社会救助的适用对象;

(3)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社会救助。

4.评价方法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

(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

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

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

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社会救助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课时建议

1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6课时,实践课时10课时)

第四单元社会福利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特征及运行机制;掌握我国各种社会福利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服务形式;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各项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社会福利的运行机制

●我国各种社会福利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服务形式

●各种社会福利项目的管理和操作

教学重点:各种社会福利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基本程序及管理操作。

教学难点:对社会福利的内涵和运行机制的理解。

(二)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设计

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各种社会福利项目的服务对象、主要内容、服务形式及管理操作,教学的难点是对社会福利的内涵和运行机制的理解。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明确社会福利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法对社会福利的内涵、运行机制、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法强化社会福利管理与操作能力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福利的内涵、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几个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展开分析,梳理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3)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设定社会福利的管理与操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相关操作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标准

(1)掌握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

(2)能够准确定位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

(3)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各项福利制度。

4.评价方法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

(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

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

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社会福利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课时建议

1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6课时,实践课时10课时)

第五单元社会优抚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社会优抚的概念及运行机制;掌握我国现行社会优抚制度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优待、抚恤、安置等社会优抚制度。

●社会优抚的概念

●社会优抚的运行机制

●我国现行社会优抚制度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

●优待、抚恤、安置等三项社会优抚制度的管理和操作

教学重点:社会优抚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优待、抚恤、安置等三项社会优抚制度的管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对社会优抚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对社会优抚的运行机制的理解。

(二)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设计

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

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社会优抚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优待、抚恤、安置等三项社会优抚制度的管理和操作,教学的难点是对社会优抚适用对象的准确定位和对社会优抚的运行机制的理解。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明确社会优抚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法对社会优抚的内涵、运行机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法强化社会优抚管理与操作能力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社会优抚的内涵、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几个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展开分析,梳理社会优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3)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设定优待、抚恤、安置等三项社会优抚制度的管理与操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相关操作

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标准

(1)掌握社会优抚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

(2)能够准确定位社会优抚的适用对象;

(3)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优待、抚恤、安置等三项社会优抚制度。

4.评价方法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

(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

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

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社会优抚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课时建议

1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6课时,实践课时10课时)

第六单元补充保障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补充保障的概念、基本内容及运作模式;掌握我国现行补充社会保障项目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常用补充社会保障项目。

●补充保障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补充保障的运作模式

●补充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

●常用补充社会保障项目的管理和操作

教学重点:补充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补充保障项目的管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对补充保障对象的准确定位、对补充保障运作模式的理解。(二)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设计

建议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本单元在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方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补充保障的

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补充保障项目的管理和操作,教学的难点是对补充保障对象的准确定位、对补充保障运作模式的的理解。教学中通过案例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创设情境,明确补充保障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授法对补充保障的内涵、运行机制、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程序及管理与操作进行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法强化补充保障管理与操作能力训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文献等形式对补充保障的内涵、运行模式等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建议教师较好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运用几个真实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案例情境展开分析,梳理补充保障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3)角色扮演法:教学中,设定补充保障的管理与操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相关操作程序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标准

(1)掌握补充保障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基本内容;

(2)能够准确定位补充保障的适用对象;

(3)能够熟练管理和操作常用补充社会保障项目。

4.评价方法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比例为6:4。

具体如下:

(1)过程性评价中要注意考核学生的课前知识预习情况;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包括课堂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讨论参与情况、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指标;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具体比例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过程性评价中以主讲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的机制进行。

(3)单元测试终结性评价以单元测验为主要形式(纸质版考试),个别单元也可以考虑实操模拟考核的形式。

(4)总体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及单元总结性评价按照百分制进行并以6:4的比例计入单元总成绩。

5. 教学设备与学习场景

在教室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三)学习指导和建议

1.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进行系统问题的知识收集。

2.学生课后一定要做好课后作业,加深对补充保障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课时建议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规范社会保障卡管理,促进社会保障卡建设稳妥、有序、健康地开展,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社会保障卡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对于社会保障卡封装、运输、使用及持卡人权益等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外部环节的管理要求,我部将另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和管理,维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障卡,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 社会保障卡是持卡人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权益的电子凭证,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基本功能。 第三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地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其所属的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具体承担社会保障卡发行和技术管理的有关事务。 第四条社会保障卡按照“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原则进行建设。各地发行社会保障卡必须遵循安全性、完整性和公益性的要求,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保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第二章发行管理 第五条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地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后,可发行社会保障卡。其他任何机构和组织均不得发行社会保障卡。 第六条发行社会保障卡的地区(以下简称发卡地区)应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流程,各项业务间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性,能够保证社会保障卡的有效应用。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技术条件: (一)建立为社会保障卡应用提供后台支持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和适于用卡方式的信息网络; (二)具备支持社会保障卡管理和应用的技术力量,包括人员、设备等,能够快速完成社会保障卡应用的系统布局; (三)制定规范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应用设计方案、费用解决方案、信息采集方案和具体发行方案等;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保障卡发行、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内部控制程序,并制定应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综合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 “平安计划”是我国面向高危行业的农民工推出的工伤保障计划。 ()2. 只有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失业后才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3. 住房公积金最终归职工个人所有。 ()4. 实施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5. 医疗社会保险是与其它保险项目关联性最强的保险项目。 ()6. 失业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机构介绍工作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7.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9. 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坚持政、事分开。

()10.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特点。 ()11.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的政策性融资渠道。()12.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由基础医疗保险金和个人账户构成。()13.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上市交易的政府拥有优先回购权。 ()14. 医疗社会保险项目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一样也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15.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做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16.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17. 德国的义务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18. 住房公积金的根本功能是住房保障。 ()19. 我国的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按年发放。

()20.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 ()21. 周期性失业是在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中,由社会需求下降、经济萧条引起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产生的失业。 ()22.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23. 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补偿”的原则。 ()24.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的政策性融资渠道。 二、单选题 1. 失业社会保险中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因素。 A、自然 B、非自然 C、自然和非自然 D、各种综合因素 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分配和再分配,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需要的社会安全制度。 A、基本生活 B、最高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 13号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67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尹蔚民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关于基本养老保险 第一条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统筹养老金,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 第二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 第三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的,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

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四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有关待遇领取地的规定确定继续缴费地后,按照本规定第二条办理。 第五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执行。 第六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个人在达到法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离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达到法定领取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中,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保留个人账户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院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是我院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金融知识与表象化的经济问题结合、深奥的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并能用相关的理论解读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金融现象,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简单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而站在高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金融活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

https://www.doczj.com/doc/e4849747.html,/cm/001/001003/001003003/4003.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 发布时间:[2004-4-2]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已于2003年12月3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郑斯林 二○○四年一月六日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年金,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 (一)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二)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三)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第四条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并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草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五条企业年金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参加人员范围; (二)资金筹集方式; (三)职工企业年金个人帐户管理方式; (四)基金管理方式; (五)计发办法和支付方式; (六)支付企业年金待遇的条件; (七)组织管理和监督方式; (八)中止缴费的条件; (九)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企业年金方案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 第六条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所在地区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中央所属大型企业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企业年金方案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企业年金方案即行生效。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运)》是高等职业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学习到该领域的主要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海运地理方面的常识,熟知不同类型运输方式对货物的适用性,了解不同类型的船舶对货主货物的适应性,了解货物出口地或目的港国家的海运法规,港口操作习惯等,熟练操作海上货物运输的单证,懂得海关手续和港口作业流程。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综合知识,掌握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运)》课程开设于第三学期,前续课程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贸易、国际商事法律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后继课程:进出口检验检疫实务、报关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与物流等。本课程按照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精品课程,紧密配合国际货代行业标准的考核模块进行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将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中,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努力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保持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方法的科学性,又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以实例为引导、以实训为手段、以实际技能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设置能培养出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专业调研小组,采取咨询、查阅、专家访谈、出国学习、企业实地调研分析等方式,深入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中国外运、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贸促会、淄博海关、淄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神州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调研;还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掌握国际货代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在深度论证的基础上,得到该课程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将它转化为“以实际业务为流程、以真实任务为依托”的教学实施方案,并加以实施。具体思路如下 1.突出“以实务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创新地构建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实战法。 2.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优质课程,力求多角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示范建设的效应。 3.课程教学将紧密配合国际货运行业标准的考核模块进行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对接最新国家政策与行业规范;

山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题库答案

答案+我名字 第1题: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规定,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 . 本人缴费工资的30%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20% .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缴费年限×1% 第2题:我国()的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 基本养老保险 . 基本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生育保险 第3题:在我国,社会优抚的主要对象是()。 . 劳动者 . 孤老残幼 . 军人及其家属 . 全体国民 第4题:在下列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中,属于“后付制”的为()。. 按人头付费

. 定额付费 . 按服务项目付费 . 按病种分类付费 第5题:我国()的覆盖范围:城镇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 基本养老保险 . 失业保险 . 基本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第6题:在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中,我国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 . 本人缴费工资的30% . 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 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 . 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第7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实行的医疗制度是()。 . 公费医疗制度 . 合作医疗制度 . 劳保医疗制度 . 自费医疗制度

第8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 . 20% ,8% . 2% ,1% . 6%,2% . 20% ,11% 第9题:我国在确定工伤保险费率时,行业之间采用的是()。 . 统一费率制 . 差别费率制 . 浮动费率制 . 固定费率制 第10题:在下列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中,不属于“预付制”的为()。 . 按人头付费 . 按服务项目付费 . 定额付费 . 按病种分类付费 第11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是()。. 公费医疗制度 . 合作医疗制度 . 劳保医疗制度

公司员工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员工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目的 建立合法的员工保险体系,并确保公司保险福利制度方案的有效实施,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子公司全体员工的各类型保险的管理。 ?社保释义 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年老、患病、失业、伤残、死亡、生育等原因,暂时中断劳动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获得劳动报酬,本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失去生活收入时,国家通过立法,按规定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缴费的个人和单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费率缴费。为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现集团对社会保险参保员工的规范如下: ?参保原则 (一)一般员工 1、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确定为参保对象的员工,设置了试用期的,从批准转正的当月起为其办理参保或续保事项,公司将在合同有效期内按规定缴纳四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公司员工与原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或由原单位代理或个人自行缴纳社会保险的,入职满一年的此类员工可凭本年的缴费发票根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及公司规定的相关比例给予核销。(注:基于员工退休待遇计发及退休后领取的方便,对原已参保人员不强制要求将社会保险关系转入本公司) 3、对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且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补齐欠缴保费后可将社会保险关系转至公司进行续保。 (二)高聘员工 1、凡是高薪诚聘的员工高层领导,自入职之日起将为其上社会保险(五险一金,比一般员工多出了失业保险和公积金),保险金额将按石家庄正常缴费基数收缴。 2、对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且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应自入职之日起可将社会保险关系转

至公司进行续保,欠缴保费公司将为其缴纳公司应缴保费的30%,个人应缴部分及其余部分保费应自己补齐。 ?参保项目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300%)。具体缴费基数由公司根据社保机构提供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及相关规定确定。 ?员工参保须知 1、公司将在员工(一般员工、高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 2、员工参保需: (1)身份证复印件4张 (2)提交近期一寸白底免冠彩照1张 (3)填写《社会保险参保个人信息登记表》 (4)交纳工本费20元 3、员工社会保险由人力资源部社保负责人统一核算出缴费总额,并上报总经理批准后予以申报办理。 4、员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按月缴纳。 5、员工因个人原因自愿放弃公司各项社会保险的,需提交书面形式的个人声明,人力资源部备案。 6、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不能享受公司的各项社会保险福利。 7、凡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参保员工未与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者中途不予退保。 ?社会保险缴费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18号令

政策法规加入时间:2009-1-5 23:23:42 点击率:227 供稿:责 任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 第18号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已于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郑斯林 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第一条为明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授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

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条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第四条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第五条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六条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单位所在地设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课 程 标 准 总课时:80(理论24实践56) 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是在运输、国际贸易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等先行课基础上开设的,专门研究国际间货物运输与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课程涉及国际贸易、结算、货运保险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主要针对性地介绍与货运代理业密切相关的海运、航空货运、陆路和国际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与仓储等业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综合知识,掌握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形成国际贸易交易准备、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岗位工作任务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在工作任务中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整个框架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课程4学分,80学时(其中理论课24课时,实践课56学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三年级上学期)。 二、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在全面了解货运基础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货运基础的相关实践操作。并通过强化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从货运基础理论、商业模式等角度对货运基础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解和掌握,熟悉货运基础对经济活动、企业管理和政府公务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突出面向传统企业商务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一)知识目标 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商贸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掌握国际货运单证相关知识;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全流程、集装箱运输等知识;熟悉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学会处理运输纠纷;熟悉货运保险和货代责任险知识;掌握计算运杂费方法。 (二)技能目标 准确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经营范围;掌握国际货物运输过程的实务流程;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中各类信息、单据在公司内外流转的各种程序;能熟练登陆主要专业网站、自主查询各类服务的现行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能根据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制定客户订单;能正确接受货主、承运人等客户的咨询;能

保险原理与实务习题及答案

保险原理与实务习题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一章保险概述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保险是一种财务安排”的特性表现得最为明显的险种是( )。 A.人寿保险 B.财产保险 c.信用保险 D.再保险. 2.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 )。 A.风险转移 B.财务安排 C.合同行为 D.损失分摊 3.既具有储蓄和投资的作用,又具有理财特征的是( )。 A.财产保险 B.人寿保险 C.信用保险 D.再保险 4.保险的作用在于集散风险、( )。 丸分摊损失 B.承担赔偿责任 C.控射风险 D.化解风险 5.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特定风险称为( )。 A.可保风险 B.客观风险 c.特殊风险 D.政治风险

6.纯粹风险引起的事故构成保险危险的( )。 . A.结果 B.原因 C.基础 D.前提 7.可保风险应该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这一条件表明大量的性质相近、价值相近的风险单位面临( )。 A.纯粹的风险 B.对等的风险 c.巨额的风险 D.同样的风险 8.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这一条件表明损失的发生具有( )。 A.分散性 B.规律性 C.可测性 D.稳定性 9.保险通过集合多数人的保费,补偿少数人的损失,体现出保险的( )。 A.补偿性 B.互助性 C.可测性 D.规律性 10.在种类、品质、性能、价值等方面大体相近的风险是( )。 A.纯粹风险 B.同等风险

c.同质风险 D.对等风险 11.保险费率的厘定是保险产品定价的( )o A.基础 B.规律 C.必须条件.. D.结果 12.保险费率厘定和保险产品定价均需考虑的因素是( )。 A.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 B.保险监管的要求 c.市场供求的变化 D.市场竞争对手的行为 13.保险的分摊损失与补偿功能是建立在具有一定规模的( )基础之上的。 A.保费 B.互助 C.经济损失 D.保险基金 14.用以补偿或给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体自然规律所致的经济损失、人身损害及收入损失,并由保险公司筹集、建立起来的专项货币基金是( )。 A.公积金 B.保险费 C.保险基金 D.保障基金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考册专科

- - .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考册(专科)使用说明: 1、对于形成性考核,中央电大原则上要求学生完成5次作业,每次任务在形考任务总分中占20分,而形考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 2、对形成性考核新认识:它不是平时的作业,而是开放式的、需要多次和多种方式来回答的各种问题所组成的一种开卷考试。因此学生回答形考题不得使用电脑打印或复印,否则计零分。 3、形考作业中的案例分析题,要结合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字数不少于300字。对于每个案例问题的分析和解释,答案都不是惟一的,但要求自圆其说。 4、综合训练题与考试题型大致相同,要求必做。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第一次形考(100分) 案例: 某企业职工与老板对加薪一事的讨价还价 该企业工会2012年2月初号召各车间工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各车间、办公室等一线选出5名职工代表,并负责收集个人对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意见。2月16日,5名职工代表将职工的意见集中后,向企业方发出要约。2月22日,企业方从董事会、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选出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分管生产副总、人力资源部长等5名企业方代表,向职工方应约,答应如期开始首轮工资协商,并邀请县总工会代表出席。 3月17日14时,企业劳资双方来到会议室,面对面坐在椭圆桌旁,对工资问题展开协商: 首席职工代表:“物价涨了,别的单位工资涨了,我们单位也该涨。” 董事长:“职工工资年年涨,今年已增加了‘超产奖’,你们已经比其他单位挣得多了,还怎么涨?” 职工代表2:“职工的工资是年年涨,但我们认为涨幅还不够,应多涨点儿。” 总经理接茬问:“你们认为涨多少才够?” 职工代表3急了,张口便说:“平均每月给职工涨30~150元!” 分管生产额的副总不紧不慢地说:“说说你的理由,凭什么要涨工资,考虑过企业的发展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2号) 新修订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3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人事部2004年10月20日颁布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事部令第3号)同时废止。 部长尹蔚民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规范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是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由其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和职业水平考试。 本规定所称应试人员,是指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规定参加考试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考试工作人员,是指参与考试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包括命(审)题(卷)、监考、主考、巡视、评卷等人员和考试主管部门及考试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 本规定所称考试主管部门,是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具有考试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或者学会等。 本规定所称考试机构,是指经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各级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单

位。 第四条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规定准确。 第五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监督。 各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考试管理权限依据本规定对考试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 地方各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依据本规定对应试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其中,造成重大影响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由省级考试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考试机构或者由省级考试机构进行认定与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相应行业的考试主管部门。 第二章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第六条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次该科目考试成绩无效: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未按规定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经提醒仍不按规定填写(填涂)本人信息的; (三)在试卷规定以外位置书写本人信息,或者以其他方式标注信息的; (四)未在规定座位参加考试,或者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允许擅自离开座位或者考场的; (五)未用规定的纸、笔作答,或者试卷前后作答笔迹不一致的; (六)以旁窥、交头接耳、打手势等方式传接信息的; (七)违反规定翻阅参考资料的; (八)在考试信号发出前答卷,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卷的; (九)其他一般违纪违规行为。 第七条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其中有第(三)项至第(八)项行为之一的,2年内不得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一)抄袭、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

商业经营实务课程标准

《商业经营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开店是人们很熟悉的生意形式。店铺经营的好,不仅可以养家糊口,更可以发家致富。不少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基本的店铺经营起步的。因此,开店、自己当老板,成了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如何开店、开什么样的店,并非易事,是一门大学问。商业经营实务就是围绕着这门大学问展开的。要想开一家成功的店铺,就必须掌握关于开店的规划、选址、布局、购货、经营等基本知识。 1、课程的性质 商业经营实务是对开店整个流程如何开展进行的阐述,为想自己创业开店的人们提供了一本开店指南。对于中职生来说,学习的知识要求"实用、够用"。教学内容要贴切实际,教材要注重实践教学。开店作为一种传统的经营方式,对于中职生来说将来运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掌握开店的相关知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开店的基本知识,扩充视野,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商务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 先对开店的前期准备工作做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开店的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商店经营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商店经营的理论,能够真正掌握开店的具体经营策略,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穿插一些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查找一些成功的企业家,

启发学生从中学到一些智慧。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商业经营实务》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理解商业经营的基础理论。 3、掌握商业经营的一些要点。 4、养成对商业行业新闻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商业经营实务的学习,学生掌握商业经营的基本理念,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实际的商品经营中,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6号 作者:佚名政策法规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56 更新时间:2006/10/19 热★★★【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已经2000年3月2日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张左己 二000年三月十六日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就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 招用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工种(职业)(以下简称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可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资格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 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到技术工种岗位就业。 事技术工种的学徒,用人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所规定的学徒期进行培训。 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达到相应职业技能要求后再上岗。 单位因特殊需要招用技术性较强,但当地培训机构尚未开展培训的技术工种人员,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先招收再培训,达到相应职业技能要求安排国家政策性安置人员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的,应先组织培训,达到相应工种(职业)技能要求后上岗。 规定发布前从事技术工种而不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培训,使其达到本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

《网店运营》课程大纲标准

《网店运营》课程标准 执笔Array人: XX 主审人:XX 一、课程定位 《网店运营》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训 练和培养学生利用淘宝、拍拍平台从事网店建设与运营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 走向社会,从事与网店经营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该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有:《网上贸易实务》,后续课程有:《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 通过本课程的讲解、演练与实践活动,促进本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网上开店、 网店运营等基本理论,建立起电子商务网店平台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具有对网 店运营、网店推广等技能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㈠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网店经营的实际环节为依据,打破了以原理知识传授为 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 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锻炼技能,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 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 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 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㈡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完全按照网店经营的操作流程进行安排,采用情境教学、理实一体的授课方法,通过笔试、操作、加面试的考试方法,全面考核学生实际经营网店的能力。 1.遵循职业性。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所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网店运营》就应该达到直接为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服务,并最终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教学效果。因此,本课程的设计突出职业性,着力营造职业氛围,逐渐提高学生网店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网店经营能力”。 2.坚持实践性。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时代需要“以就业创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以就业创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要求对商品学课程进行技能定位,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将电子商务专业需要的动态技能点融汇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 3.奉行开放性。奉行开放的教育观,实行“全员参与,共同评价”的开放式教学管理方式。在教学观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作业练习、绩效评价和教师心态等方面,给师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大创新的空间,努力打造《网店运营》精品课程资源。 4.注重能力性。在对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上的以“终结性”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网店运营》课程体系的考评,充分考虑企业和行业的评价,突出能力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2号 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9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发布施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张左己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九日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保险费的申报和缴纳管理工作,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费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的申报、缴纳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缴费单位进行缴费申报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适用本办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条 缴费单位应当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 第五条 缴费单位应当在每月5日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报送社会保险费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代扣代缴明细表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缴费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申报有困难的,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邮寄申报。邮寄申报以寄出地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第六条 缴费单位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按期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申报的,可以延期办理。但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第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缴费单位送达的申报表和有关资料进行即时审核。对缴费单位申报资料齐全、缴费基数和费率符合规定、填报数量关系一致的申报表签章核准;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表提出审核意见,退缴费单位修正后再次审核;对不能即时审核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缴费单位申报表和有关资料之日起,在最长不超过2日内审核完毕。 第八条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第九条 缴费单位必须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其缴费申报后的3日内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条 缴费单位必须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严格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缴费单位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预或拒绝。 第十一条 缴费单位的缴费申报经核准后,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之一缴纳社会保险费: (一) 缴费单位到其开户银行缴纳; (二) 缴费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支票或现金形式缴纳; (三) 缴费单位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约定的其他方式。 履行前款规定的申报核准程序后,银行可以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从缴费单位基本账户中划缴社会保险费。 第十二条 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应当进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将收到的基金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已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根据缴费单位的实际缴纳额(包括代扣代缴额)、代扣代缴明细表和有关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记账: (一) 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分别计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并按规定记录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网络营销实务课程标准

《网络营销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营销商务类专业 课程学时: 72 课程学分: 4 编制人: 日期: 2015年8月

一.课程定位 现如今随着网络营销的飞速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人才的竞争也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并没有专业化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机制,实战型的人才更是匮乏,这一切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如搜索引擎营销、电商平台内营销、网络广告、网络推广、整合营销等各种网络营销技术。通过《网络营销实务》课程的学习,养成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为学习今后从事网络营销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应用能力。 《网络营销实务》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实务》,本课程是电子商务、市场开发与营销等营销商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二.课程目标 《网络营销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基础的网络营销技术,以实战为基础,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量化、可追踪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营销能力,提高营销效果。 本课程标准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紧扣高职高专教学大纲,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破传统化营销的分类标准,以二者的结合为线索,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网络营销认知、搜索引擎营销、电商平台内营销、网络广告、网络推广、整合营销共6个项目。

2.1 知识目标 (1)了解网络营销岗位及技能,形成初步概念; (2)掌握搜索引擎优化SEO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电商平台内营销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网络广告形式、计价方式及网络广告联盟; (5)掌握微博、微信、邮件、论坛、新闻营销等网络推广方式; (6)掌握商业网站及电商网店的整合营销方式,熟练应用各种推广方式对网站进行网络营销。 2.2 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大平台网站流量的获取与分配; (3)能够对网站进行SEO优化; (4)能够利用大流量网站规则进行站内优化; (5)能够综合运用网络广告; (6)能够运用微博、微信、邮件、论坛、新闻等进行网络营销; (7)培养网络营销综合实践技能。 2.3 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法律意识; (2)具有胜任网络推广工作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3)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网站流量分配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