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盗窃的刑法问题研究

网络盗窃的刑法问题研究

网络盗窃的刑法问题研究
网络盗窃的刑法问题研究

第27卷第1期河北法学

V ol.27,N o .12009年1月

Hebei Law Science

Jan.,2009

网络盗窃的刑法问题研究

黄泽林

收稿日期:2008209223

作者简介:黄泽林(19442),男,重庆市人,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刑法学、法社会学。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65)

摘 要:网络盗窃罪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当前,网络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但由于我国目前网络盗窃以及相关的法律规

定不完善,司法界和学术界对网络盗窃的定性常常发生争议。从网络盗窃罪的概念问题、网络盗窃的犯罪构成问题、网络盗窃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其中特别对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问题、盗窃计算机网络信息经营单位的有价信息服务问题、虚拟财产的认定问题、网络盗窃的数额认定问题、利用AT M 自动取款机出错恶意取款的定性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网络;盗窃;刑法;立法

中图分类号:DF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33(2009)0120117204

Research on the Cr im i n a l Law Proble m s of Network Larceny

HUANG Ze 2lin

(La w School,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

Ab stra c t:Net w ork larceny is a kind of fam iliar net w ork cri m e .A t p resent,net w ork thieves and burglars case al w ays happen,but

because the legal p r ovisions about this are not perfect,the judicial and acade m ic circles usually have dis putes over the characterizati on of net w ork larceny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se p r oble m s,the definiti on and the constituti on of the cri m e,the cri m e ’s judicial notice,whether electr onic cap ital or currency can be the furtum,the p r oblem of stealing valuable inf or mati on service of computer inf or mation net w ork cor porati ons,the deter m inati on of fictiti ous p r operty,the a mount deter m inati on and malicious withdra wal by AT M,etc .A t last,the author puts for ward s ome legislative suggesti on .

Key words:net w ork;thieves;penal code;la wmaking

网络盗窃罪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随着计算机网络

的迅速发展,网络盗窃案件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盗窃,成本低而效率高,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我国目前网络盗窃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司法界和学术界对网络盗窃的定性与处罚常常发生争议,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盗窃的刑法问题进行研究。

一、网络盗窃罪的概念问题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们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共同特征的高度概括和理解。我国刑法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因此,对网络盗窃犯罪应该依照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网络盗窃罪与刑法规定的盗窃罪有什么不同?从本质属性上看,网络盗窃罪也是“以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但是,刑法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犯罪,是“依照”刑法规定的盗窃罪定罪处

罚,可见网络盗窃罪有其特殊性。作者认为,根据司法实践

经验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编程、加密、解码以及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资金过户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上窃取电子资金或者盗用电信服务的行为。与传统盗窃罪比较,网络盗窃罪的概念突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案手段和侵犯的对象。

二、网络盗窃的犯罪构成问题

网络盗窃罪是特殊类型的盗窃罪。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构成是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总和。作为犯罪规格和标准的犯罪构成,是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在犯罪构成方面,网络盗窃罪与传统盗窃罪相比,具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1.侵犯的客体和对象有所差别。传统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单一客体。而网络盗窃罪侵犯的客体往往是复杂客体,例如行为人利用木马病毒实施盗窃金融机构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且还侵犯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的秩序。网络犯罪客体的复杂性,主要是由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特殊性决定的。为了

711—

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运行必须进行管理。因此,国家制定了网络保护和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人们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的活动予以规定。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实施网络盗窃不仅对财产所有人的财产遭受侵害,同时又必然侵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的秩序。

传统盗窃罪侵害的对象是他人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股份、股票、债券、电力、煤气以及其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有形和无形财产。但网络盗窃罪侵害的对象是代表他人财产的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电信服务以及虚拟财产等无形财产。因为行为人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窃取这些无形财产,才能实现其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

2.犯罪行为方式有所不同。无论是网络盗窃罪或传统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秘密窃取公私财产。所谓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为财产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产取走的行为。网络盗窃罪不同于传统盗窃罪的扭锁、撬门等行为方式,其特殊行为方式是利用编程、加密、解码以及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资金过户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上窃取电子资金或者盗用电信服务的行为,实践中主要有:(1)非法划拨。这是行为人采取的最为直接的方式。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非法操作,将某金融机构中不属于自己的款项秘密地直接划入到自己或者第三人的账户之内,从而非法占有的行为。

(2)盗用电信服务。盗用电信服务,是指行为人非法获取、使用他人电信密码号或者账号,或者非法侵入电信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设立电信账号并使用该账号接受电信服务的行为。(3)修改金融凭证。有的犯罪人使用计算机技术修改合法客户的存款账目,采取另设账号转移资金的办法窃取他人的资金。(4)编造病毒程序窃取。这是一种新的网络盗窃的方式,即利用网络技术编制病毒程序盗窃金融系统。(5)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盗窃他人信用卡账号密码,并通过网络特约商户进行邮购商品,或者通过网络银行秘密转移资金,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盗窃罪的又一行为方式。(6)盗取虚拟财产。随着网络游戏业的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玩家们为了能胜出,就购买虚拟的高级装备、虚拟角色、虚拟货币等。这些虚拟高级装备、虚拟角色、虚拟货币可以转换为现实中的金钱。因而这些虚拟物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有的价值还相当高。一些人为了获得利益,采取上网时偷看别人输入的账号、密码,或者采取装载黑客软件等方法,盗取这些虚拟的装备、角色和货币,然后转卖给他人,从中牟取利益。(7)利用其他方法实施盗窃,例如利用电子信箱获取他人资金信息,登陆银行在线网站,猜配银行卡密码,窃取他人的银行卡资金,并在电子交易平台交易,实现现金套现。

3.主体智能程度有所差别。传统盗窃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构成犯罪。网络盗窃罪主体也是一般主体,但网络盗窃罪是智能型犯罪,其犯罪主体应具有不同程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即犯罪主体应具有一定的智能,否则就不能实施网络犯罪。根据有关调查,实施网络盗窃的作案人员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学历,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作案前往往经过精心策划,利用计算机侵入金融网络信息系统,输入非法指令篡改他人的银行账户、存折以及信息卡,实施盗窃罪行为。因此,构成网络盗窃罪的行为人,都是具有程度不同的、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人。

4.主观目的有所区别。传统盗窃罪在主观上均表现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构成网络盗窃罪,行为人也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有部分网络盗窃罪,例如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的行为,即盗用电信服务,根据刑法第265条规定,其主观是以牟利为目的,构成犯罪的,仍然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三、网络盗窃罪的司法认定问题

1.有关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问题。随着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发展,电子货币的诞生,电子资金过户系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资金过户系统,是指通过光、电或者其他信号,使用计算机在财务账目上记录资金增减,代表一定经济活动并由计算机控制的收付系统,例如定点销售系统(P OSs)、自动存取款机(AT2 M s)、自动化票据交换所(ACH s)、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这种系统提供电汇、直接存款、委托存款、支票校验、信用卡和电话支付等服务。每次在计算机财务账目上记录的过程,即为电子资金过户。在电子资金过户系统中,代表一定资金财物所有关系的电子数据记录,被称为电子货币。犯罪人往往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电子资金过户系统在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中实施盗窃犯罪。1998年8月在江苏杨州发生了一起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案件,原工商银行职员郝某某利用熟悉银行计算机终端机的操作和银行业务程序的便利,与其弟郝某某合谋盗窃金融机构资金。郝氏兄弟通过在银行计算机系统专用线路上接入的无线侵入装置,非法侵入金融计算机系统,向事先准备的16个账户转移资金72万元,实际取出26万元人民币[1]。该案例引出了一个法律问题,即电子资金是否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一种观点认为,电子货币或电子资金不是财物,即不是盗窃罪的对象。其理由是:首先,电子资金不同于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信用卡、增值税发票。电子资金是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据,是无形物;而上述各种物品都是有形物。其次,电子资金不同于电力、煤气、天然气。电子资金是数据或称符号,即信息,不属于有体物;而电力、煤气、天然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有体物。第三,电子资金不同于电信服务。电信服务是一种劳务,自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属于商品的范畴;电子资金是记账符号,本身不具有价值。第四,从行为人据以取财的方式上也可看出它们的不同。对于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信用卡、增值税发票和电力、煤气、天然气,行为人必须在实体上将其占有,即必须使这些物品脱离被害人控制,才能实现犯罪意图。而行为人若想通过所控制电子资金获取利益,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窃取账户号码及其密码,实现对电子资金的控制;第二个阶段,使用或兑现所获取的电子资金。在第一个阶段,行为人窃取的账户和密码是一般信息,此信息并非财物。而且,行为人盗窃该信息,并不妨害被害人对此信息的占有;在第二个阶段,行为人需借助后继行为才能实现占有财物的犯罪目的,后继行为可能是

8

1

1

诈骗、敲诈勒索等[2]。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作为盗窃对象的财物,必须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且可为人力所控制、支配、转移、使用的财物,包括有形财物、无形财物和有价服务。基于这种认识,电子资金属于盗窃对象的范畴。其理由是:(1)盗窃对象的内容应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回顾盗窃罪的历史,其犯罪对象由最初的有形财物,扩展到无形的能源,而后适应通信业的发展而扩大到电信服务,适应金融工具的发展扩展到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等等。在商品交换渠道不断增多的今天,盗窃罪的对象必然涵盖电子资金这种新的财物表现形式。(2)电子资金与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现代金融工具,代表一定财物及其所有权,既然信用卡、增值税发票等都能成为盗窃对象,为什么电子资金不能成为盗窃对象呢?(3)刑法和司法解释已将电力、煤气、天然气和电信服务规定为盗窃罪的对象,它们同电子资金一样不仅是无形财产,而且是人们不能完全控制的对象,既然它们可以作为盗窃对象,那么电子资金也应当是盗窃的对象。作者赞成后一种观点,但需要补充如下意见:首先,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属于无形的有体物。有形物与无形物皆属于有体物。有形物是有具体外观形态的有体物,如房屋、桌椅等;无形物是没有具体外观形态的有体物,如电、热、光、磁等。因为电、热、光、磁实际是一种具体存在的物质,但它们没有具体的外观形态,所以是无形物。某种物是否作为犯罪对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形,而在于人类能否控制。在刑法上,盗窃电力、热能可以构成盗窃罪,已把它们看成一种侵犯财产的对象。因此在资金或货币的形态上,承认电、热、光、磁等可以作为犯罪对象,也就应承认以电子数据等为形态的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次,在刑事立法上,有关重要的电子信息已经作为了犯罪的对象。前一种观点认为,信息不能作为犯罪对象,理由是刑法规定的盗窃罪对象是财物,而行为人窃取的账户和密码是一般信息,此信息并非财物。当然,仅为账户和密码是一般信息,而账户内的钱款信息则是重要的金融信息。因此对于重要信息,刑法应该加以保护。实际上,有关重要的电子信息作为犯罪对象已经被刑事立法加以了肯定。例如刑法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其犯罪对象是信用卡,而信用卡内的金融电子信息,即电子资金或者电子货币,是无形的有体物。行为人如果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并通过电子资金过户系统,取得钱款的,就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该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的规定(即盗窃罪)定罪处罚,说明信用卡中的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亦是盗窃罪的对象。最后,行为人控制电子资金获取利益不是必须经过两个阶段。在有的情况下,行为人在第一个阶段通过窃取账户号码及其密码,实现对电子资金的控制。在第二个阶段,即要使用或兑现所获取的电子资金,需借助后继行为(例如诈骗),才能实现占有财物的犯罪目的。但在网上银行发展的今天,行为人也可以不经过借助后继行为,直接在网上购物消费或者进行其他交易而使用,甚至有的电子货币不需要兑现就可以使用。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N I C)的报告称:我国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人,半年内用户量增加了1688万人。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则极大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网民对二者的使用率分别达到22.5%和23.4%,尤其是网上支付,半年用户增量达到2379万人,半年增长率达到71.7%①。所以,电子资金或者电子货币,是有价的无形物,可以作为犯罪的对象。

2.盗窃计算机网络信息经营单位的有价信息服务。自行设立非法账号、密码,非法侵入信息提供商(I SP)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论是自己使用或者让他人使用,从而无偿获取信息服务的行为,应该按照盗窃罪处罚。因为经营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的单位,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并以有偿服务的方式获取回报,因此“没有付费就上网”,实际就是以秘密的方式非法占有经营计算机信息服务单位的财物,也属于盗用电信服务,应该以盗窃罪处理。

3.利用计算机网络盗窃虚拟财产的认定。对窃取网络游戏账号、充值卡、虚拟人民币等虚拟财产,是否属于刑法上的盗窃对象,在实践中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虚拟财产是所有者用金钱购买的,是具有价值的,行为人采取秘密方法侵犯了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数额较大的,应该作为犯罪处理,当然数额不大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不是简单地偷盗他人财产财物的行为,窃取虚拟财产,直接是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因为网络游戏有个人专有的秘密和I D账号,这种游戏角色和物品本身就是网络的一部分,盗窃网络游戏角色或者物品,就是侵犯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所有人的排他性权益,因此一般偷盗网络游戏角色及其物品的行为,可以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予以行政处罚,后果严重的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网络游戏是一种娱乐,其消费的目的是获得乐趣,游戏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乐趣,他投入的金钱和精力的价值已经得到体现,没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持该观点的人认为网络上的虚拟财产不是实在的物品,物价部门无法对虚拟物品制定价格,对犯罪金额无法界定,因此盗窃虚拟财产不能作为犯罪。但是,从社会危害性看,盗窃网络上的虚拟财产案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危害严重,应该把虚拟财产作为刑法保护的对象。从司法实践看,一些法院已经将盗窃虚拟财产作为犯罪对象。如网络“黑客”朱某,利用微软公司两年前公布的漏洞,即用一个口令就可以获得超级管理员的权限,免费获取游戏充值卡,进入一家网络公司的网站,获取游戏充值卡的密码并大肆进行盗卖网络游戏充值卡共6166张,查获盗窃物品总价175367.55元,数额特别巨大。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以盗窃罪判处朱某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4.网络盗窃的数额认定问题。在实践中网络盗窃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如某犯罪嫌疑人盗窃他人账号,又有偿传给第三人使用,其本人的获利额为5000元,但是使用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达39万元。如何认定其盗窃数额成了难题。如果仅仅认定5000元,法律上就难以评价39万元的损失;如果认定为39万元,则难以符合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一传统主观要件。笔者认为,如果某犯罪嫌疑人的盗窃行为直接造成被害人损失39万元,即使他仅获得5000元,也要承担39万元的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最高人民

9

1

1

法院的司法解释精神,刑法第265条规定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盗窃数额按当地邮电部门规定的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计算(销赃数额高于上述费用的,按销赃的实际收益计算);故意使用盗接的电信设备、设施的,应按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电话费计算;在此方法无法确定时,应按合法用户被盗接、复制后的月缴费额减去前6个月(不足6个月的按实际使用月份计算)的平均电话费推算。所以,被害人实际支付了多少费用,就应当由某犯罪嫌疑人承担。

5.利用AT M自动取款机出错恶意取款的定性问题。AT M是英文Aut omatic TellerMachine的缩写。作为电子资金过户系统,AT M机是最普遍的自助银行设备,可以提供最基本的银行服务,即出钞交易。在AT M自动取款机上也可以进行账户查询和改密的业务。目前,发现少数不法分子利用AT M机出错,故意占有银行钞票的犯罪行为。对此类案件如何定性处罚存在较大争议。2006年4月21日晚10时,广东省某单位的保安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 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于是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复操作多次。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同年11月7日,郭安山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全额退还赃款1.8万元。经天河区法院审理后,法院认定其构成盗窃罪,但考虑到其自首并主动退赃,故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而潜逃一年的许霆,17.5万元赃款因投资失败而挥霍一空,2007年5月在陕西宝鸡火车站被警方抓获。广州市中院审理后认为,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一审判处许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许霆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年1月14日,广东高院将该案发回重审。16日下午,许霆辩护律师收到广东省高院裁定书,裁定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广州中院重审。2008年3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许霆案进行重审,许霆被以盗窃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追缴所有赃款173826元,并处2万元罚金。许霆不服正式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许霆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民事关系上的过失,而不是刑事犯罪,应该不构成盗窃罪,二审应作出无罪的判决。5月22日广东省高院判决维持原判。许霆案宣判后社会上引起了许多议论和争论。主要有以下一些意见:许霆的行为是否属于“秘密窃取”; AT M机是否是“金融机构”;许霆的行为是否是“不当得利”;许霆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占罪;对许霆的判刑是否过重,等等。该案件虽然已经终审判决,但在刑法理论上仍在继续争论,一些人认为按照盗窃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AT M 机对钞票已失去控制,行为人没有盗用他人存折和密码而用自己的存折和密码取款,对其以盗窃罪定罪是否准确,值得研究,也反映了我国刑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6.网络盗窃罪的立法问题。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公布时,仅仅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两个罪名,这基本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犯罪案件日益增加,其危害性越来越严重,需要在立法上增设新罪名和修改刑法条款。

一是增设网络犯罪的新罪名:(1)盗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罪。该罪是指非法取得他人的计算机网络账户和密码,秘密窃用他人计算机信息服务而由他人代为支付上网费用,造成所有人较大经济损失的行为。(2)计算机网络盗窃罪。该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秘密窃取他人电子货币、电子资金或虚拟财产,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现在实施的计算机网络盗窃行为是以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定性处罚。但计算机网络盗窃罪是特殊的盗窃罪,在盗窃手段和侵犯的对象上与传统的盗窃罪有所不同,可以单独成立新罪。犯罪人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直接将盗窃的电子货币、电子资金在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网上炒股以及其他网上交易,或者将窃取的虚拟财产出售,自己使用或者转送给他人的,均认为是侵犯了他人财产。因此,在刑法上设立计算机网络盗窃罪是可行的。

二是修改刑法条款:(1)补充侵占脱离占有物(或者持有物)罪。从上述AT M机案件看,我国刑法还不完善。国外刑法有一种罪,就是侵占脱离占有物(或者持有物)罪。行为人侵占他人失去控制的占有物或者持有物,拒不归还的,就构成犯罪。例如银行出纳员错误多支付给客户钞票,客户明知出纳员多付钞票,自己多得了钞票,拒绝归还,应构成该罪。AT M机脱离对钞票的控制,出错多支付,客户拒绝归还,按照侵占脱离占有物罪处罚是适当的。我国刑法现在只规定侵占保管物、遗忘物和埋藏物,没有规定脱离物,正是刑法需要补充的。(2)补充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以及虚拟财产的立法解释。我国刑法第91条、第92条分别对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财产的范围作出了解释。但电子资金或电子货币以及虚拟财产的出现,是个新的问题,在实践中出现如何适用刑法的争议,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补充解释。当然,将电子货币、电子资金以及虚拟财产专门予以立法解释,上述计算机网络盗窃罪也可以不单独成罪。

(全文共10,616字)

注释:

①参见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 I C)在京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参考文献:

[1]扬州公审电脑“黑客”[N].楚天都市报,1999201210.

[2]李文燕.计算机犯罪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180-182.

2

1

最新刑事辩护词范文

最新刑事辩护词范文 题要 说明自己的身份,陈述事实,原因,和想法。一审判决认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与符相勾结,采取虚报工程款、隐瞒已支付工程款的方法,实施了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首先,一审判决认定的什么事是判的不合情况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说起刑事辩护,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离不开律师的辩护,而律师往往是通过辩护词的方式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的。接下来,小编带来最新刑事辩护词范文一份,帮助你了解相关知识。 ▲最新刑事辩护词范文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的委托,指派我 们作为其一审辩护律师参加诉讼。通过查阅卷宗并会见被告人,辩护人了解了基本案情;通过今天庭审查明的案件事实,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发表以下辩护意见: 首先:辩护人对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犯有盗窃罪的罪名没有异议。 其次: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有以下可酌定从轻或减轻处罚

的量刑情节。 1、从被告人的犯罪手段来看,被告人是在方便后回房间时误进隔壁被害人房间的情况下,一时起贪念而实施的犯罪行为。这一点与有预谋、有计划而实施的盗窃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很显然本案被告人系偶犯,社会危害性也较小。 2、从被告人归案后认罪态度来看。被告人在第一次接受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的询问时,就毫不隐瞒地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且从始至终供述一致、稳定,没有丝毫的侥幸逃避法律制裁的心理,今天的庭审,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服法,重新做人。足以充分说明被告人认罪态度是积极和诚恳的。 3、被告人在归案后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如数退赃,协助司法机关消除了自己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使被害人基本没有受到损失。足以表明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小、易改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恳请法庭对被告人张三酌情减轻处罚。 4、被告人张三在案发前一项遵纪守法,表现良好,从未有过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系初犯,改造潜力很大。 综合以上几点意见,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李杰犯罪情节轻微,悔罪态度诚恳,一贯表现良好,并且系初犯、偶犯。符合我国刑法适用缓刑的条件。希望合议庭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部分常见网络犯罪行为适用法律法规汇编

部分常见网络犯罪行为适用法律法规汇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网络犯罪既损害国家形象,又影响社会稳定。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网络犯罪的危害不容小视,必须依法惩处。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违反犯罪的惩治力度,市局法制支队整理、汇编了部分常见网络犯罪行为适用的法律法规,供各部门在办理案件中参考适用。 一、常见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规定,利用互联网或针对网络信息系统从事违法犯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具体行为主要包括: 1、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 2、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 3、利用互联网进行邪教组织活动的; 4、利用互联网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步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5、利用互联网建立淫秽色情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组织网上淫秽色情的; 6、利用互联网引诱、介绍他人卖淫的; 7、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的; 8、利用互联网进行侮辱、诽谤、盗窃、诈骗的; 9利用互联网贩卖枪支、弹药、毒品等违禁物品以及管制刀具的;

10、利用互联网贩卖居民身份证、假币、假发票、假证,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 11、利用互联网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 利用手机网络从事违法犯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具体行为主要包括: 1、假冒银行、公安机关或以银联、办案民警的名义发送手机违法短信进行诈骗或者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2、散步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虚假内容或者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的; 3、非法销售枪支、弹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迷魂药、淫秽物品、假钞、假发票或者明知犯罪所得赃物的; 4、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的; 5、多次发送短信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及含有其他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禁止性规定的内容的。 二、相关法律规定 1、《刑法》的相关规定 【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法学院本科生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刑法分论》课程期中作业 专业:信息安全学号:_1511386姓名:张焜成绩:_________ 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以伪基站犯罪为例摘要:从1946年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到如今智能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瞬息万变,计算机的诞生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及飞速发展,他们彻底改变的我们的生活,更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而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导致其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阴暗面滋生。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给国家、社会、和个人财产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遏制网络犯罪刻不容缓。本文针对网络犯罪问题,站在理工科角度,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及前人的发现与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刑法对网络犯罪的规制,以及如何对其完善的一些思考,其中在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了伪基站犯罪这一行为及其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伪基站 一、网络犯罪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1·网络的概念: 在阐述网络犯罪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 首先我们应明确,此文所研究的“网络”是互联网IT行业有关的网络,而非数学物理等意上的网络。于此,网络是计算机通过外部设备互相连接用于信息传递形成的集合体。基础载体是计算机系统,传输途径是网络互联设备,信息的格式是相关协议,任何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是以“0”和“1”的数字化存在。 2·网络犯罪一词来源:

“网络犯罪”一词是欧盟各国于 2001 年11 月23 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签署的《网络犯罪公约(Convention on Cybercrime)》中确立的。学者将“Cybercrime”译为“网络犯罪”,从此这个新生的法律术语得以在官方的文件上正式使用。 3·网络犯罪的进化及定义上的分歧 网络犯罪,并非一确切不变的概念。理论界对于网络犯罪的认识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以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作为犯罪对象本身的"计算机犯罪"到现今的以计算机网络作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再到强调网络向生活平台、社会空间演化的特点的网络犯罪空间概念,这一概念认为我们已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进入了 "双层社会",也就是网络社会和现实杜会两个维度[1]。网络空间概念的出现也是一个全新的犯罪领域概念的出现,它内在的承认了网络犯罪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区别于传统犯罪的。网络犯罪的概念也发展为: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实施的严重危害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安全的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犯罪手段的犯罪行为。 而在对网络犯罪定义时,主要有以分歧:一是将网络视为某种工具的“网络工具论”,二是针对网络进行犯罪的“网络对象论”,三是将网络作为工具,并以此侵害网络或其他客体进行犯罪的“工具概念折衷论”。 其实,信息技术在以超越我们想象的速度发展着,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的载体不仅仅是计算机或者手机,各种家电甚至于衣服鞋子,都已经称为网络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网络犯罪的范围。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将网络视为工具还是针对网络犯罪,都应该属于网络犯罪的范畴,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的网络犯罪行为。并且,一切可以应用网络的载体,均可成为犯罪的工具或者犯罪针对的对象,因此,当下的网络犯罪,应当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及其网络载体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犯罪手段的犯罪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分类: 针对前面提到的关于网络犯罪的不同的定义学说,可将网络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型。事实上,就像对于“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一样,无论是因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将均将“计算机犯罪”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对

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2012.4 78试论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谯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摘要: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也随之迅速蔓延,本文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及表现形式,指出了目前我国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犯罪;单位犯罪;刑法;规制 0 前言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犯罪行为又对人们的财产权、隐私权等相关权利造成了损害,使人们对网络产生忧虑和恐慌,因此,网络犯罪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 网络犯罪,是指以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即侵害目标或者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即利用网络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安全或网络正常秩序的犯罪行为。网络犯罪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将网络作为犯罪对象,是指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二类是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如利用计算机实施的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犯罪。网络犯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刑法学概念,而是与青少年犯罪、暴力犯罪等类似,是在犯罪学领域内对网络犯罪的界定。而刑法学意义上的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指令、产品加密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利用其居于网络提供者的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上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以致违反特定刑法的行为。 1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 1.1 网络对象犯罪 (1) 网上盗密。网上盗密是指利用网络窃取相关部门或组织的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或机密信息网络犯罪行为,该类犯罪是网络犯罪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类。 (2) 制作并转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对象犯罪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指犯罪行为人通过编写木马等病毒程序,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干扰、破坏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 行秩序。犯罪行为人通常借助计算机病毒程序破坏计算机运 行系统,致使大范围的计算机用户的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处 于瘫痪状态。通过制造并传播计算机病毒,犯罪行为人既满足 了其虚荣心,又趁机窃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倒卖,获得非法利益,进而实现其非法目的。正因为如此,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己成为信息时代中虚拟网络社会的一大公害。 (3) 网络污染。网络污染是指犯罪行为人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布并传播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造成网络运行速度缓慢甚至使得被害人的电脑死机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或学习的行为。 1.2 网络工具犯罪 (1)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类是犯罪行为人利用网络盗取被害人的虚拟财产,诸如QQ 币、游戏币等;第二类犯罪行为人利用计算机指令将他人账户上的存款金额转移到其虚开的账户上,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一家公司的计算机下达指令,要求将现金支付给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另一家公司,从而窃取现金的犯罪行为。这类犯罪主要发生在金融网络系统。第三类是犯罪行为人利用计算机邮电通讯网络,盗用他人的手机或电话号码进行并机即实现一号多机,使被害人产生通讯资费的犯罪行为。该类犯罪主要发生在邮电通讯领域。 (2) 网络诈骗。网上诈骗是指犯罪行为人通过虚构中奖信息、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 (3) 网络色情。网络色情是指犯罪行为人利用网络制作并传播淫秽色情图片及视频,甚至开设网络聊天室,进行集体裸聊,现场表演性行为,从而收取会员费等相关费用,获取非法利益的犯罪行为。 (4) 网上赌博。即利用网络开设赌场进行赌博的行为。与传统的赌博方式不同,网络环境虚拟,赌博人员众多,参与赌博的人员非常分散,有的赌徒可能分布在国内的不同省份,甚至有的在境外。除此之外,有的赌博网站为了逃避刑法处罚还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因此网络赌博不同于传统的

刑事辩护词示范文本

刑事辩护词范本 XXX律师事务所接受XXX的委托,指派我担任本案被告人XXX的辩护人,为其辩护,并经其确认。接受委托后,辩护人查阅了案卷,会见了被告,并作了必须的调查,因而对本案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又经过刚刚的庭审调查、质证,使辩护人对本案的实质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辩护人发表以下辩护意见,诚望合议庭采信。 一、被告人XXX法定情节 1、XXX提供侦破XXX、XXX、XXX、XX、XXX盗窃案的重要线索,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因此被告人XXX具有立功情节。 2、XXX如实供述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据XX举报(29页),XXX曾于2006年12月下旬在大团盗窃电力线一次。XXX到案后,不仅如实供述这次犯罪,还向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另外两起盗窃电线的犯罪事实(第4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之规定,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3、XXX揭发同案犯XXX、XXX犯罪事实,XXX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其与XXX、XX两次盗窃电线的犯罪事实,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之规定,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二、关于本案的定性问题 我们认为:XXX不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构成盗窃罪,理由如下: 1、《刑法》118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15号)第3条等规定都说明破坏电力设备罪须以可能危害公共安全为前提:本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公共安全,即国家或社会不特定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安全。这里的“不特定”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特征,它指犯罪行为是针对大多数难以辨别的社会公众而言的。犯罪行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行为人难以预料的。破坏电力设备行为最终所侵害的后果是不特定的,或足以致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财产受到损害。这里的“不特定”不是行为人主观目的或动机上的不特定,而是客观损害后果上的不特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15号)应比《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电力设备罪几个问题的批复》优先适用。我们认为从时间上优先,因此对该案的定罪我们建议不能直接套用最高检的司法解释,而应该综合案件具体情况,看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来正确定罪。 3、要确立罚当其罪或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社会现实生活总是复杂的,任何犯罪行为总是具体的,破坏电力设备案件同样也具有个案性,要使刑法对打击和预防犯罪行为发挥出最佳的效应,实现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惩办和改造相结合、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结合的目的,在考虑刑法一般规定的前提下,还必须考虑个案的特殊性,比如,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犯罪人所采用的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实际所导致的后果等。总之,应当权衡整个案情,做到

涉及网络刑事案件管辖权

涉及网络刑事案件管辖权 王双京 [内容提要:网络犯罪将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大大增加,网络犯罪的管辖权问题也将成为刑事立法、司法的难点之一,本文想通过对于几种管辖模式的分析,为我们的学习提出一点有益的帮助。] 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决定》以宣言的形式为我国打击涉及互联网的犯罪提供了法律性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国家对于涉及互联网的犯罪重视,同时也为司法机关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涉及网络刑事案件的管辖权成为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网络刑事案件的特点 1,说到网络案件必须对互联网有一个认识。互联网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成千上万相互协作的网络以及网络所承载的信息结合而成的集合体,它是计算机数字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产物,同时,它不仅是一个有形的用各种缆线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而是作为一个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资源最丰富,使用最为迅捷的网络信息库。从表现形式上看,互联网不仅是一张网络,还包括网上的信息。从功能上讲:电话系统、邮政服务、新闻媒体、购物中心、信息集散地、音像传播系统等功能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互联网运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技术以及传输控制协议和Internet协议(TCP/IP)将全球原本独立的计算机网络连为一体。 网络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性:1 (1)客观性,网络空间是客观存在的,这并非是指构成网络外部条件的计算机终端和缆线、程序的客观存在性,而是指由这些外部条件支持着的独立的信息传播、交汇、衍生的空间的客观存在性。网络空间是不可视的,可视的只是具体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但不能因此否认它的存在,它和地理空间(或称作"物理空间")一样可以被感知。在网上的行为一样可以对客观的外在世界产生影响。这是国家对于网络行为控制,并且使国家权力的的基础。 (2)全球性,这是网络空间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据以产生大量跨国管辖问题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使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彻底打破了物理空间上的有形界线,包括国界和任何地区界线。互联网用户可以自由地互相访问、交流、共享信息,开展跨国商业活动。互联网从形成时起就是跨越国界的,这正是它的价值和影响所在。网络空间的一体化的自由状态是其全球性的结果,随着加入互联网的地区和用户的增多,网络空间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弃和膨胀。 (3)管理的非中心化,互联网核心技术本身决定了网络空间在管理上的非中心化倾向,互联网上的每一台机器都可以作为其他机器的服务器(server),所以,在网络空间里没有中心,没有集权,所有机器都是平等的。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彻底地控制和有效地管理互联网,这正是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 正是由于网络空间具有以上的种种特殊性,随之出现了大量现实的矛盾冲突: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传统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平衡;行业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需要综合考虑;各国的文化道德差异需要新的协调方式。 2,涉及网络犯罪的特点: 涉及互联网犯罪根据《决定》大致可以分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四个方面的犯罪2。这些犯

盗窃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颁布日期】19980317 【实施日期】199803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已于1997年11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4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3月17日起施行。 【章名】全文 为依法惩处盗窃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窃取的公私财物的数额。 (二)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三)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 (四)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第二条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 大”的标准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第四条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被盗物品的数额,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一)被盗物品的价格,应当以被盗物品价格的有效证明确定。对于不能确定的,应当区别情况,根据作案当时、当地的同类物品的价格,并按照下列核价方法,以人民币分别计算: 1、流通领域的商品,按市场零售价的中等价格计算;属于国家定价的,按国家定价计算;属于国家指导价的,按指导价的最高限价计算。 2、生产领域的产品,成品按本项之1规定的方法计算;半成品比照成品价格折算。 3、单位和公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物品,原则上按购进价计算

网络借贷的刑法规制

网络借贷的刑法规制 网络借贷其实就是传统民间借贷的网络化,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一方面赋予网络借贷更多优点,另一方面也将民间借贷的缺陷迅速放大。刑法的谦抑性要求刑法保持谦抑的精神,在对网络借贷的规制中保持必要的克制。但是对于网络借贷中出现的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应当进行必要规制,让网络借贷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标签:网络借贷;刑法规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随着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爆发,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一部分的网络借贷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所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是“线上交易”。其与传统民间借贷重要的区别在于:由于网络平台借贷不再局限发生在特定区域,特定主体之间,而是可以拓展到网络平台所能及的任何地方,任何主体,借贷双方之间无需认识,不需要发生资金的直接往来。网络借贷给借贷双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样风险也是显而易见,比如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特定,借贷双方的资信状况都存疑,很容易发生欺诈,并且借贷双方都是陌生人,也很容易导致不还钱的违约纠纷。2016年8月银监会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颁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借贷中介业务活动进行了规范。但是,司法实践中,仍存在适用刑法第176条之非法吸收公众存在罪的可能。 一、网络借贷概述 借贷其实是资金富余方将富余的资金借给资金需求方,让资金在社会主体之间流动从而满足借贷双方各自的需求,资金富余方通过资金出借获得资金收益,资金需求方通过获得外部资金完成必要生产生活任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借贷一般包括了官方借贷与民间借贷,官方借贷主要是指通过法定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实现资金在借贷双方流通的活动。民间借贷则是统指除了官方借贷以外的借贷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对民间借贷活动进行了规范,由此处理民间借贷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滞后性特征,《规定》更多的侧重于对线下借贷的规范,对于线上网络借贷而言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困境。 (一)网络借贷历史沿革 网络借贷平台的开创者是2005年在英国出现的Zopa。Zopa设立之初由投资者自行决定利率,发展至今利率完全由Zopa平台决定。Zopa平台对于投资者与借款者都有相应的条件限制,比如借款者要有正式的工作等等。随后,2005年11月份美国出现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Kiva。2006年出现了美国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同年唐宁创立“宜信”首次将网络借贷引入中国,2008年“宜信”正式成立“P2 P信贷服务平台”。之后各类网络借贷平台层出不穷,网络平台

论文-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摘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无穷的利益。但是,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法分子看准了这一点,利用网络频频作案,网络犯罪不断增长。网络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也已成为现代社会难以拒绝的“不速之客”。 如今,传播计算机病毒、剽窃资料库机密、网上恐怖活动、网上盗窃、传播色情等日益猖蹶,鉴于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严重威胁因特网的生存与发展,对网络犯罪的规制、打击和预防已成为现代社会、国家和政府的重大课题。要有效地防治网络犯罪,在预防方面,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综合防范体系;在社会对策方面,既要加强“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又要加强网络自身的管理和安全;在刑事对策方面,既要加强刑事立法方面的建设,又要加强刑事司法方面的建设。 有鉴于此,本文着力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现状、危害等方面从刑法规制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进而更好地对网络犯罪进行预防和规制。 关键词:网络犯罪,犯罪预防,刑法规制

The Network Crime And Criminal Law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human race has entered the era of Intern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o human society brings great progress and infinite interest. However, the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some illegal zeroed in on this point, use a network, the network crime frequently crime increased. Network domain crime has become the modern society is unwelcome. Nowadays, the spread of computer virus, plagiarism databases, online terrorist activities, classified as pornographic web theft, spread Jue cabin, given the growing threat of computer network has serious crim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crime against and prevention of regulatio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country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nd governmen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network crime prevention, must insist on prevention, predominant together with dealing,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system, In the society, to strengthen countermeasures "trinity"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afety network itself, In crimin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tries to network crime concepts, features, status, harm CongXing etc laws The Angle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better for network crime prevention and regulation. KEY WORDS: Network crime,Crime prevention,Criminal law

个人刑事辩护词

个人刑事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有关规定,XXXX律师事务所接受 XX市XXXX公司 的委托,指派 XXX律师作为本案被告人 XXX的辩护人参加今天的法庭审判活动,依法履行辩护职责。本辩护人在开庭前,详细地研究了控方的起诉书和有关证据材料,并就本案有关事实和情节进行了必要调查,刚才又参加了法庭调查,现对本案事实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依法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现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提出如下辩护意见,供法庭参考。 一、公诉机关对 XXX的行为定性不准,不宜定为“持械聚众斗殴罪”。 1、持械聚众斗殴,一般是指用随身携带的凶器殴斗,或利用殴斗现场原有器物殴斗。 持械是聚众斗殴的加重情节,原则上,当持械的故意及行为系个体性而非一般性(或共同性)时,该加重情节只适用于个体。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共同犯罪构成理论,又符合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 2、当持械的故意以及行为本身具有共同性或由个体性转变为共同性时,就有必要按照共同犯罪构成理论来分别认定了。持械者未形成与持械者配合持械聚众斗殴的意思联络,达成持械聚众斗殴的共同犯意,客观上也没有实施配合持械者殴打他人的行为,则对未持械者均不能以持械聚众斗殴论,持械者是实行过限行为。 3、本案中,我们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无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是认定是否构成持械 聚众斗殴的关键。相对于被告 XXX 而言,他事先没有预谋持械,虽然在聚众斗殴过程中有参加者持械,但他并没有同其他参加者形成持械聚众斗殴的共同犯意,也没有有与他人配合持械聚众斗殴的意思联络。故对XXX不能以“持械”聚众斗殴论。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对聚众斗殴中“持械”情节的认定,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关键是看构成聚众斗殴罪的基础上有无“持械” 聚众斗殴共同故意。不能简单归罪,把一个、部分参加者“持械”归责于所有的共同犯罪人。否则,将有悖于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以,对于XXX的行为性质不应当定性为持械聚众斗殴,而应当定性为普通的聚众斗殴。 二、 XXX在实施打架行为时还不满 18周岁,属于未成年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XXX在案发时尚未满18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人对社会的认识,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就会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去行事,包括暴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8 条明确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所以国家对于 处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保护十分重视,他们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 XXX事后的认罪态度也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 有哪些青少年因痴迷于网络而走进少管所,请列举几个 案例一: 去年某晚约10时,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生梁某在龙洞校区圆开广场碰两名男青年。他们自称来自香港,因到学校找一名学生没找到,他们所带的港币不能用,储蓄卡又被银行拒员机吞掉,故想借梁的IC卡打电话。好心的梁某便带他们到学生公寓内打电话,电话打通后,他们称其家人要送一万元现金过来,要借梁的民生银行帐号转帐,并告诉梁不要将此事告诉其他同学。梁回到宿舍后,觉得事有可疑,于是就将事情告诉了何某。何马上打电话向经管学院的董老师报告,董老师接报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及有关领导反映此事。经大家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于是立即布控。 当两名骗子在龙洞校区民生银行柜员机旁实施诈骗时,被该校校卫队员及老师当场抓获。据查,两嫌疑人是安徽人,目前已被移送龙洞街派出所处理。 案件二: 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陈某因怀

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件三: 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

2019新刑法之盗窃罪怎么处罚

2019新刑法之盗窃罪怎么处罚 盗窃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2018新刑法之盗窃罪怎么处罚 1、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盗窃罪量刑标准: 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2、盗窃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盗窃罪量刑标准:

10000元以上不满1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四 年;17000元以上不满2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五年;24000元以上不满31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五年至六年;31000元以上不满3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年至七年;38000元以上不满45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七年至八年;45000以上不满5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八年至九年;52000元以上不满6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 3、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盗窃罪量刑标准: 60000元以上不满7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一 年;78000元以上不满96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十二年;96000元以上不满11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十三年;114000元以上不满13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十四年;132000元以上不满15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五年;150000元以上的处无期徒刑。 二、犯盗窃罪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吗 下列情况可以免除刑事责任,即: 因生活困难所迫,盗窃少量财物或盗窃近亲属、邻居等少量财物,案发后能积极退赔全部或大部分赃物,得到被害人谅解的,基准刑为免予刑事处罚。

谈谈P2P网贷平台“平台自融”行为的刑法规制

谈谈P2P网贷平台“平台自融”行为的刑法规制 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在中国发展迅速,然而在繁荣背后,却是市场运作不规范、监管缺失等导致的行业乱象频生。“平台自融”行为是指平台经营者利用平台自己融资,是P2P网贷平台犯罪中较为高发的类型。在“平台自融”案例中,关于犯罪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还是集资诈骗罪是争议的焦点。 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Lending)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借贷模式,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目我国知名度较高的P2P网贷平台有红岭创投、PPMoney、陆金所、人人贷、拍拍贷、91旺财等。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在中国发展迅速,然而在繁荣背后,却是市场运作不规范、监管缺失等导致的行业乱象频生。根据第三方网贷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运营平台数量1946家,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到661家,出现问题的原因有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停业等。 笔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等网站收集了关于P2P网贷平台涉嫌犯罪的刑事判决书和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5月底,共收集到7例被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至法院且法院公布了判决书或媒体报道了的案例。该7例案件全是P2P网贷平台经营者通过“平台自融”

行为进行犯罪,其中5例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例涉嫌集资诈骗罪。P2P网贷平台的性质应当是信息中介,即在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充当一个中介平台,而“平台自融”是指平台经营者利用平台自己融资。笔者收集的7例案例全是“平台自融”类犯罪,可见其是P2P网贷平台犯罪中较为高发的类型。 在该7例“平台自融”案例中,关于犯罪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还是集资诈骗罪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2014年7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公布全国首例P2P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决书,“东方创投”案成为我国P2P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第一案。2014年10月9日,优易网集资诈骗案在江苏公开审理,该案是国内首个以集资诈骗的罪名公开审理的P2P网贷平台案例。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探讨P2P网贷平台经营者的“平台自融”行为在何种情况下构成非法吸收公众罪、何种情况下构成集资诈骗罪,为该类案件的性质的辨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平台自融”典型案例——“东方创投”案和“优易网”案 (一)“东方创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被告人邓某于2013年4月份出资注册成立深圳市某有限公司,由被告人邓某任法人代表及公司负责人,被告人线某任运营总监,负

论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目录 一、网络犯罪概述 (2) (一)什么是网络犯罪 (2) (二)网络犯罪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3) (三)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的原因 (4) 二、网络问题的刑法规制对象 (4) (一)网络色情 (4) (二)网络暴力 (5) (三)网络木马病毒犯罪 (6) (四)利用网络贩卖、销售违禁物品 (7) (五)盗窃、诈骗等传统型犯罪在网络上换妆蔓延 (7) 三、我国现行网络立法现状 (7) (一)我国网络立法力度不够、层次低 (8) (二)我国网络立法具有很强的滞后性 (8) (三)我国网络立法可操作性差,效力低 (8) (四)我国网络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9) 四、治理网络犯罪的对策建议 (9) (一)明确立法参与主体 (9) (二)制定一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法 (10) (三)建立网络媒体分级规章制度 (10) (四)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色情的打击力度 (11) (五)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意识 (12) (六)加强执法办案人员网络司法水平 (12) (七)加强国际合作 (12) 结束语 (13) 参考资料 (13)

论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网络在给社会带来曙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个人信息泄露、银行、游戏账号被窃、企业资料丢失,甚至色情、恐怖、暴力、诈骗集体性事件等问题层出不穷。采取积极有效监管措施、完善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犯罪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立法现状;对策建议 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带来的便捷令世人惊叹,然而通过计算机实施的盗窃银行、游戏账号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成为现代社会难以拒绝的“不速之客”甚至是一个“毒瘤”,令人们苦不堪言。因此,加强对网络犯罪问题的法律研究势在必行。 一、网络犯罪概述 如今,随便在任何一个网站键入“网络犯罪”的字样,都能搜索到几百甚至上千条相关新闻事件。在网络色情、网络诽谤、网络恐吓、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一系列网络犯罪中,强奸、抢劫、绑架甚至杀人等传统犯罪传统领域犯罪逐步向互联网渗透,已经成为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致命毒瘤。随着电脑网络的普遍试用,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犯罪新动向。那什么是网络犯罪呢?

经典刑事辩护词——故意杀人案

经典刑事辩护词——故意杀人案 来源:作者:日期:09-07-06 辩护词 审判长,各位审判员: 根据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的规定,我受湖北扶轮律师事务所指派,接受被告人朱某委托,作为他的辩护人出庭为他辩护。现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发表辩护词,希望合议庭采纳。 本辩护人认为: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起诉书指控的被告人犯有故意杀人、盗窃、敲诈勒索罪均不能成立。 一、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故意杀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本案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曾被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10月25日作出过不起诉决定,该决定虽然于2009年1月15日被省人民检察院撤消,但从今天庭审控方提供的证据看,本案仍然存在着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问题。 本案的焦点应该是林某某是否已经死亡并且系被告人所为,正是在这个焦点问题上,控方的指控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控方指控被告人实施了故意杀人、分尸、多次抛尸的行为,但控方没有向法庭提供被害人尸体、作案工具、抛尸现场、抛尸包装物等构成故意杀人犯罪的基本证据。尽管被告人在侦查阶段曾作过认罪供述,但也作过没有杀人而系林某某自己外出未归的辩解。在今天的庭审中,被告人明确表示其在公安机关的有罪供述系逼供所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其口供不能成为定案依据。在认定犯罪的基本直接证据缺失

的情况下,间接证据必须形成证据锁链,并且排除其他可能,足以得出被害人已经死亡且系被告人所为的唯一结论。但庭审的结果表明,控方提供的证据远远没有达到“形成证据锁链,并且排除其他可能”的程度。 1、控方提供的证据尚不足以证实林某某确实已经死亡。 一)没有提供尸体、尸块或尸体各部分残骇;没有提供杀人、毁尸工具、运尸工具和运送尸体残骇的包装物;没有提供抛尸现场。 二)现场仅发现少量血迹、少量可疑组织碎屑及一块很小的骨质碎片。涉及这部分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没有在法庭上当庭宣读。在厨房的血迹不能排除切菜时手指受伤流血的可能,在卫生间的血迹不能排除鼻血或妇女经血的可能;在卫生间发现的组织碎屑不能排除系头皮、脚皮等因新陈代谢而产生的正常脱落物;骨质碎片不能确定是何部位,因此,仅凭现有证据无法认定林某某确实已经死亡。 三)魏某某在2006年11月14日证言中证实:11月11日,也就是林某某“死亡”3日后,魏某某曾收到林某某手机发给她的短信。这短信系谁所打?目前并没有证据排除不是林某某所打的可能性。 四)控方在辩论中认为林某某出走时什么都没带,没有生活来源,两年多没有任何消息,这些都说明她已死亡。辩护人认为这些都只能是猜测、分析、判断,不是证据,不能说明她已经死亡。据报载,某母女二人被某兄弟二人拐卖十年才被发现,佘祥林妻子也是十几年才回,其间同样都是和家里失去联系,从家庭角度看都没有生活来源。因此控方的以上说法不能证明林某某已经死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