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DM控制程序

ODM控制程序

ODM控制程序
ODM控制程序

1.目的

提高ODM/OEM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研发、制造成本,确保一切ODM/OEM活动有序、高效、可控的进行。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有关ODM/OEM活动的一切行为。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ODM/OEM合同、订单的编制和供应商的管理,及ODM/OEM的合作全过程的

实施。由公司销售部、财务部、质量部、生产部共同确定ODM/OEM合作厂家。

3.2生产总监、常务副总负责ODM/OEM合同的审核和订单的审批。

3.3质量部经理负责ODM/OEM合同的审核,产品认证和ODM/OEM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

3.4董事长负责ODM/OEM合同的审批。

4.程序

4.1 ODM/OEM厂的确定

4.1.1 ODM/OEM厂的选择

董事长和营销副总负责选择供应厂商。

4.1.2 ODM/OEM厂的评价

公司销售部、财务部、质量部、生产部共同对ODM/OEM厂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企业的资质证明及质量保障能力、供货能力、生产能力、综合服务水平等,由董事长和营销副总组织进行实地考查。

4.1.3 ODM/OEM厂的确认

生产部根据评价结果,对符合要求的ODM/OEM厂,要求其填写《ODM/OEM供应商考察表》,经销售部、技术部、质量部、财务部相关负责人签字后,经实际考察人签字,由董事长批准。

4.2 ODM产品研发工作流程:

4.2.1产品立项

①进行项目预研,制作概念样机,确定技术方案,测试、修改、调整概念样机;

②编制《产品设计任务书》,确定项目负责人、技术方案、执行标准、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

材料成本、项目费用预算;

③立项评审;

④工业设计,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期间邀请ODM厂商参与意见;

⑤工业设计评审。

4.2.2 技术交接

①提供《产品设计任务书》、概念样机、工业设计效果图和实体建模给ODM厂商;

②双方进行技术交底,厂商确定该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研发进度表》。

4.2.3 产品研发

①方案设计并评审(包含关键零部件选择,提供规格书);

②结构设计并评审;

③电路(软件、硬件)设计并评审;

④手板样机制作、测试、修改、评审;

⑤模具加工、试模、修改、确认,组装模具样机,测试、修改、评审,样机封样;

⑥编写所有技术文件;

⑦样机认证检测(ODM厂提供样机和相关资料,质量部负责检测);

⑧首次小批量试生产、样机封样并评审;

⑨产品修改(修改首次试产发现的问题);

⑩第二次小批量试生产,样机封样,封样留存在质量部。

4.2.4 资料交接

第二次小批量试产结束后,ODM厂需提供以下资料:

①产品结构2D、3D图纸;

②产品零部件明细表(BOM表,要求有所有零件及部件编码、名称、规格参数、材质、单

台用量、单价、总价、供应厂商、联系方式等等);

③产品作业指导书(即装配工艺卡);

④产品检验指导书(包括零部件检验标准、整机终检及整机出厂抽检标准);

⑤产品关键零部件规格书;

⑥产品认证受控零部件清单;

⑦产品电路设计原理图、PCB板图、电子元器件清单、软件编写流程图;

⑧软件源代码、软件烧结代码;

⑨产品说明书、铭牌及各种标贴的word和AI印刷文档、包装箱及包装物2D、3D图纸和

AI印刷文档;

⑩重要更改记录及说明。

4.3 ODM/OEM产品的采购

4.3.1 采购订单的下达

①产品开发完成后(指模具样机通过评审),生产部下达首次小批量试生产订单,订单经生

产总监审核,常务副总批准后生效下发。

②首次试产修改完成,通过评审后,生产部下达第二次小批量试生产订单,订单经生产总

监审核,常务副总批准后生效下发。

③第二次小批量生产完成,通过评审后,可以进行批量采购,生产部根据销售部下达的《订

货计划单》编制批量采购订单,订单经生产总监审核,常务副总批准后生效下发。

4.3.2 采购订单的跟踪

生产部负责采购订单执行情况的跟踪,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4.3.3 ODM/OEM供应厂商的复评

生产部对ODM/OEM厂每年进行复评,针对过去一年的产品质量、交货期和综合服务水平进行复评确认,复评结果填写在《ODM/OEM供应商复评表》内。

4.3.4 合格供应商名录

生产部根据对小批量采购合格的供应商,编入当年的《ODM/OEM供应商合格名录》,作为本年度采购工作的依据之一。

4.3.5与ODM/OEM厂的联络

①原则上生产部作为公司与ODM/OEM厂联络的唯一对外窗口,负责对ODM/OEM厂的联络包

括采购业务、图纸、技术文件的发放、质量问题的处理。特殊情况下,生产部可以委托质量部、技术部与供应厂商协调解决问题。

②出现质量问题时,首先由生产部与其进行沟通,将质量部发放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

书面传真给供应商,限期整改,如整改后的质量依然不能完全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生产部应对此供应商减少采购量或者不予采购。

③生产部定期与供应厂商对账,索要发票,支付货款。

4.4 ODM/OEM产品的质量控制

4.4.1 产品一致性的控制

① ODM/OEM厂提供《产品零部件受控清单》和封样样机给质量部,必须按照《产品零部件

受控清单》和封样样机上的厂家及零部件的规格型号供应产品,不符合产品一致性要求的产品无条件退货。

②质量部应每月对封样样机和《产品零部件受控清单》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记入《受

控零部件确认检验报告》中,如发现《产品零部件受控清单》上的厂家证书出现问题,由质量部对生产部下纠正预防措施,限期解决,并停止对ODM/OEM产品的采购。

4.4.2 产品零部件进货质量控制

①零部件进厂检验由供应厂商负责,质量部不定期抽查供应厂商的《进货检验报告》;

②质量部依据《产品检验指导书》中的检验要求对照检查供应厂商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入厂

检验,入厂检验项目是否完全,方法是否正确,不合格品是否流入生产流程;

③如发现问题,则向供应厂商下发《纠正和预防措施表》要求其整改,情节严重时,质量

部有权要求厂商停产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才能恢复生产。

4.4.3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由供应厂商负责,生产厂商需提供《整机终检记录》给质量部,质量部不定期抽查,如发现问题,则向供应厂商下发《纠正和预防措施表》要求其整改,情节严重时,质量部有权要求厂商停产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才能恢复生产。

4.4.4 整机验收抽检的质量控制

①整机验收抽检由质量部负责;

②供应厂商完成成品终检,认为可以交付后,质量部按照《产品检验指导书》中的整机抽

检标准对货物进行抽检;

③抽检合格,甲方收货,抽检不合格,则要求供应厂商返工或返修,直至质量部验收合格

为止,情节严重时,质量部有权要求厂商停产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才能恢复生产;

④抽检完毕,质量部填写《整机抽检记录》,存档并保存三年。

4.5 ODM/OEM文件的管理

①定牌合同由生产部编制,各相关部门审核,填写《合同审批表》,经董事长批准后保留正

本两份,财务部、综合部各保留一份,生产部复印一份备用;

②保密协议由生产部编制,各相关部门审核,填写《合同审批表》,经常务副总批准后保留

正本两份,财务部、综合部各保留一份;

③《产品设计任务书》由技术部编写、存档保存;

④《项目研发进度表》由供应厂商编写,技术部存档保存;

⑤《生产订单》由生产部编制,经常务副总批准后下发,生产部负责将供应厂商确认后的

订单存档,可以保存传真件;

⑥《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由质量部编写下发,供应厂商整改后,质量部填写整改意见及结论

后存档;

⑦《进货检验报告》、《整机终检记录》由供应厂商提供,质量部存档;

⑧《整机抽检记录》由质量部填写、存档。

5. 相关文件

《ODM/OEM定牌生产合同书》

《ODM/OEM新产品保密协议》

《产品设计任务书》

《项目研发进度表》

6.相关记录

《ODM/OEM供应商考察表》

《ODM/OEM供应商合格名录》

《合同审批表》

《进货检验报告》

《整机抽检记录》

《纠正和预防措施表》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在生产过程,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本节介绍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生产现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生产现场质量,是指生产现场在加强工艺管理,搞好技术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是现场的制造质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制造质量的管理。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努力。 1.操作人员的因素 生产过程需要人去操作,由于操作误差影响制造质量的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悉;不遵守操作规程等。为了保证现场制造质量,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2.机器设备的因素 机器设备是保证制造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在人员、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机器能力来考核的。机器能力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现场对机器设备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出现异常因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 3.原材料的因素 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产品制造质量起着主导作用。原材料质量如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就会产生质量波动。控制原材料因素,应加强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同时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及外协件的供应厂家。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对制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 (2)现场是否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工艺方法; (3)计量器具本身的精度和能否正确使用,也对制造质量有重要影响。 为此,应严肃工艺纪律,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定位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工装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周期检定工作。 5.环境的因素 主要是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污染程度等。为了提高制造质量,就要做好生产现场的整顿、整理和清扫工作,搞好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现场质量管理要求领导者和现场作业者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首先是领导者要深刻认识“以质量求生存”的真实含义,认真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在质量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按照质量标准办事。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方面 领导者要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质量的信息,了解生产现场和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然后将经过筛选的信息,向现场的作业者传递,使他们明确自己所处的质量位置,抓住提高质量的机会,找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领导者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质量状况,与现场作业者共同商议改善质量管理工作。 2.决策方面 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领导者,善于抓住可以使制造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机会,及时地制定出改进方案,组织可能利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进行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一、外购件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外购件及原材料程序控制 l、按照公司生产计划,由供销科制定外购件及原材料明细计划,内容包括:外购器材名称,牌号(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要求。 2、计划报经理批准后,由采购员按计划购买。 3、采购员买回外购件或原材料后交到库房复验, (二)外购件及原材料质量控制 1、末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的外购器材或材料,不得办理入库手续,更不得投入使用。 2、复验原则 a、一般类外购件主要复验其型号、规格、数量,并查验所带来的质量证明文件,及在发运中有无损伤等,无合格证不予验收。 b、关键、重要类外购件及原材料,除按上述a的规定复验外,还应按其技术标准、质量要求逐件 (或逐批)进行检查复验。 c、经复验合格后,由保管员建卡入库。 d、经复验不合格的外购件或原材料,由采购员退货处理。 二、外协件的质量控制

(一)外协件过程控制 1、按照公司生产计划,由生产科制定外协件明细计划,内容包括:外协件数量,协作进度及流程。 2、技术部门提供外协技术资料,包括;图纸、工艺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标准。 3,由生产科组织有关人员联系外协加工厂家,签字协作加工合同,其内容包括:数量、进度、价格、质量要求、验收方法及服务内容等。 (二)外协件质量控制 1、自带材料毛坯工艺外协工件,每批转回公司须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2、由外协厂家提供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锻件,铸件毛坯,交货时除附产品合格证明外,还需附"化学成份分析报告"或"机械性能检测报告"。 3、外协件存在加工后才能发现的内在缺陷:如气孔、夹杂裂纹等应由协作员退回厂家更换。 4、外协件进厂后,随同有关的质量证明文件交检验员进行复检,并做好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时,由生产科负责退货,并联系返修或更换。 三、产品零部件质量检验控制 (一)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是图样、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检验规范和有关标准及订货合同的要求。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44786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是产品及其质量的保证和实现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质量很高,能得到很高的设计和开发成果;采购过程的质量高,能采购回高质量的产品,而生产过程的质量不高,就不能保证实现最终产品及其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 1 生产准备状态检查 制造业的产品,无论是构造复杂的,还是构造简单的,其生产过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这个系统工程协调、有效地运行,多、快、好、省地生产出产品来,产品在生产之前,组织应对生产的准备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并对检查工作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检查过程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1.1成立检查组 1.1.1 检查组的组成 最高管理者授权一名主管领导(一般是管理者代表)组建生产准备状态检查工作组,并担任检查组组长。 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理化计量、标准化、生产计划、生产部门、生产现场(车间)、设备动力,物资供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选派出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检查工作组。如合同有规定顾客派代表参加,则按合同规定执行。为了防止泄密,不允许外组织的人员和无关的人员参加检查活动。 1.1.2检查组工作职责 ①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检查计划与检查活动的协调工作,并监督检查过程的工作质量; ②检查组组长负责组织、领导检查工作,审查检查单,提出检查报告质量; ③检查组成员的工作: ·根据分工,确定检查项目及检查的方式方法、编制相应的检查单,送给组长审批,批准后实施; ·实施检查。按检查项目和检查的方式方法检查; ·对检查结果做出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 1.2检查工作流程 生产准备状态检查流程:申请检查一审查申请一实施检查一处置。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87785

Q/WPS.GL.ZL.008-2014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按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2 职责 2.1 生产部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归口管理,负责对过程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生产过程的产品防护的控制,负责对设施(包括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负责生产过程的贮存管理,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2.2 研发中心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产品图样、工艺文件进行有效控制,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策划。 2.3 技术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和试验以及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负责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2.4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上岗人员的管理。 2.5 工程安装公司负责产品交付过程的防护、交付后的活动的控制。 3 工作程序 3.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3.1.1 公司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及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特点,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以确保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受控条件应包括: a)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根据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文件,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产品要求的评审输出等,获得必要的生产和服务信息,生产现场使用的有关文件,包括技术文件和图样、产品规范、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文件等,应是现行有效版本,并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 b)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指导生产; c) 生产提供过程使用的设备(包括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符合有关文件的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 d)生产提供过程配备的相关人员应经过岗位必备知识和技能、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并做到持证上岗; e) 按生产和服务提供策划的安排对产品的放行、交付、交付后的活动实施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6608

。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做好工序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即构成工序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决定全局

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精度,严格检验制度,合理规定检验频次,严肃工艺纪律,检查和督促执行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2006-07-24 12:03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第1 章 品质管理规划 第1章.p65 Page 1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品质管理规划1第章 3 明确品管部总体工作职责和品管部相关人 员具体工作职责是加强工厂生产品质管理的 前提 第一节品管部岗位职责 一品管部工作职责 品管部工作职责包括品质制度的订立与实施品质活动的 执行与推动进料在制品成品品质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制 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及异常的改善制程品质的巡回检验与 控制客户投诉与退货的调查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拟订企 业品质异常的仲裁及处理量规检验仪器的校正与控制产 品开发与试制的参与不合格品预防措施的订立与执行供应 商品质能力的辅导供应商品质能力与品质控制绩效的评估 品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督导及执行品质成本的分析品质资

讯的收集传导与回复品质保证方案的拟定并推动全面品质 管理活动的进行 第1章.p65 Page 3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4 T he Operation Rules of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For Factory Quality 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1 . 品质经理职责 (1)品质策划的发起者 (2)建立健全品质控制体系 (3)品质仲裁 (4)合约的品质确认 (5)公司品质代表 (6)公司品质执行效果的鉴定 (7)品质稽核的领导 (8)所属职能人员工作的督导 2. 品管科长职责 (1)品管计划的制订 ( 2 ) 协助品质部经理完成进出货检验职能 ( 3 ) 保存进料成品检验的检查测试报告 (4)品质稽核计划的制订参与推动 (5)向品质部经理提出控制进货成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现 象再发生的方法及建议 ( 6 ) 分析进料成品检验的每日每周每月报告 ( 7 ) 客户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生产检验的工序质量的控制。 3.定义 3.1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3.2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作业人员,按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以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过程。 3.3重要工序:指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如腌制烘烤包装等。 4.职责 4.1生产科负责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4.2综合科参与并执行采购计划,对采购的及时性和质量负责。 4.3质管科负责对质量的监测。 5.要求 5.1生产计划 5.1.1根据市场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车间详细作业计划。 5.1.2按照计划要求安排生产进度,并根据生产条件和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进度,实施生产计划的动态维护。 5.2生产准备 5.2.1确保人员数目技能满足对应岗位要求。 5.2.2确保生产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工装工具都已配套齐备,并处于合格使用状态。 5.2.3按任务领料,并对生产物料进行必要的确认。 5.2.4确保生产环境满足工艺要求。 5.3工序控制 5.3.1生产管理人员按有效的工艺技术文件组织生产,操作人员按对应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作业。 5.3.2对不同状态的产品作好分区隔离或标识。 5.3.3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要及时转入下一工序或入库。 5.3.4及时将生产进展状况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报告主管部门,确保生产过程受控。

5.4质量检验 5.4.1合理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与互检,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5.4.2为了配合检验员工作,指定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送检。 5.4.3依据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5.4.4对于生产检验发现的不合格现象应标识返工或销毁。 5.5包装入库运输 5.5.1半成品检验合格按照包装工艺要求包装办理入库。 5.5.2产品储运应符合温度卫生要求。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文件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版房负责拼版。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 性负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 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 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试生产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doc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及工艺的质量控制点与关键控制点,知道对产品质量有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一步:建立质量责任制,实施“一把手”质量负责制 质量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关乎企业生死的战略问题。一家企业要长久生存下去,产品的质量可靠、有保证,就是最基本的前提。西门子冰箱1997年进入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乏人问津,严重亏损,但就是,凭借产品出色的质量,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接受。今天,在中国,西门子冰箱几乎就是最贵的,并且代表最高端,其在一级市场的销量已经稳居行业前列,这也使其成为 了中国目前盈利能力最强的冰箱产品。因此,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尤其就是产品公司的一把手,站到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这个意识,不就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就是要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很多企业很奇怪,天天喊抓质量工作,但就是,一旦碰到产品的质量与降成本冲突,或者与交货限期冲突,却总采取牺牲产品的质量来保证降低成本、按时交货。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就是使公司的质量工作成了摆设,结果不了了之。也无形之中告诉员工,质量工作就是围绕利润转的,为了有利可图,产品可以偷工减料,可以马虎作业,质量工作就是可有可无的。 企业的一把手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并通过言传身教让全体员工都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因为企业管理干部对待一项工作的态度,通常取决一把手对它的态度;同理,普通员工的态度,则取决于自己的领导对它的态度。如果企业的一把手对待质量工作只就是口热心不热,动口不动手,那么,公司的员工就会心知肚明,敷衍塞责。所以,一个企业要抓好质量工作,必须把质量意识锲入到一把手以及整个经营班子的骨子里。产品出了质量问题,首先要处罚高层,从上往下追究责任,这样才可能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步: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 产品质量没有抓不好的,关键就是瞧企业舍得花多大力气、进行多大的投入。从经营的角度考虑,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来强调产品的质量,这就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坚持什么标准的 问题。 企业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应该宜高不宜低,宜严不宜松,即企业的质量标准,应该高于国家、行业所规定的标准。因为企业的质量工作的开展,在标准定下来之后,必须经历多个层级传递,首先就是高层,然后就是质量主管部门,然后就是采购、研发、制造等部门,再往下就是生产车间、班组、生产线上的工人,按照传递效能递减的规律,如果最初的标准不高,在经历层层递减之后,最终达到的可能就是一个很低的标准,而各种低标准重叠到一起,就会酿成质量事故。

生产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完整版

生产内部质量控制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及持续改进策略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良品的原因有很多,从理论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未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做好产品的首检与抽检工作。首检的目的是通过产品的首件确认,在无质量异常的情况下投入批量生产,防止不良发生。而抽检是确定工序的稳定性,通过抽检进一步掌握产品的质量动态,并根据其波动情况对生产工艺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二、过程质量控制不合理。对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控制由生产部门自行把握,极易出现质量失控状态,并且未做好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对于发生的质量问题不重视。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不仅没及时进行原因分析,而且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也未采取任何的控制措施,同样还是按习惯生产,结果导致第二次质量事故的发生。 四、人为的工作习惯、经验不能作为生产操作的标准和依据。如果仅靠习惯和经验做事,走不出习惯和经验的人,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要靠SOP来规范作业流程。介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突显了过程控制的重要,同时也说明了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断,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 一、全面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中小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 较低的现象,企业招聘的工人更多的是“农民工”而非真正的技术“工人”,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质量”的概念。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 二、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产品的生产加工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工艺要 求生产。因为制造过程是产品形成的直接过程,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过程的有效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产品出现不合格。此外,在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同时,还必需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抓好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将影响产品质量、工序能力及生产效率的因素都管起来,建立一支能持续稳定的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队伍。 三、合理的设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合理设置是产品质量得以保证的 前提,因此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需设置相应的控制环节。如: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半成品的过程检验和成品的最终检验;其次,建立“三检”制度,设置内部质量控制人员,在生产的各个关键工序建立控制点,并确定各级主管为质量第一责任人;最后,还需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其中须注意的是,质控人员必须独立于生产部门,归口质管部直属企业最高领导管理,这样质量控制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 四、建立畅通的质量信息传递渠道。质量信息的滞后带来的是产品质量的落后,没有畅通的质量信息反馈渠道,是很难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因此“信息的及时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五、进行不良品的有效控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处理不良产品的时候,往往忽视不良原因分析、措施制定等有效控制手段,对问题的处理仅局限性于表面的责任落实与处罚,结果是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因此,对问题的处理必须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不良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未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处理和教育不放过。总之,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质量检验是基础,过程控制是核心,不管是在质量控制阶段还是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过程控制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程控制打破了原有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将相互独立的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贯穿与生产和技术的全过程(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

如何做好生产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生产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的根本工作就是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辅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控制好这两个环节的质量,也就保证了生产的质量得以了有效的控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一、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它是产品质量直接形成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的管理,抓好每个环节上的质量保证和预防工作,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比如做到合理的安排时间、加强工艺管理、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加强作业管理、掌握好质量动态、加强不合格品管理等。在组织生产作业时,应合理安排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的加班,以免造成工人疲惫不堪而影响生产;在工艺管理方面,要严格工艺纪律,全面掌握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使之经常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并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改进工艺,必须认真搞好文明生产、均衡生产、合理配置工具,保证工艺生产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组织技术检验工作方面,必须根据技术标准,对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以至工艺过程的质量都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保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半成品不使用,不合格的零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成品不出厂,在技术指导和培训方面,重视技术和熟练工作技巧的指导和培训;在作业管理方面,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生产现场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追究责任人;在质量动态方面,要建立和健全质量的原始记录,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对合格品的转序、

缴库、不合格品的返工、报废,都要有记录、有凭证,并有质量检验员签证,对质量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对于不合格品方面,按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处理,建立、健全好原始记录,定期召开不合格品分析会议,分析研究,找出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采取措施,以防再度发生,建立包括废品在内的不合格品技术档案,实行工序质量控制。 二、辅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这一环节包括物资供应、工具供应、设备维修等方面内容。在物资供应方面,要按质量标准验收进厂物料,加强运输和仓库管理,防止物料的错放、混放和变质,到货源处去调查和了解外购或外协物料的质量情况及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情况;在工具供应方面,要定期检验校正、保管和执行使用登记等;在设备修理方面,要依靠生产员工正确使用和认真维护保养,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设备完好率在90%以上,成立专门的设备检修队伍来为生产服务,检修人员要经常巡回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隐患问题,预防设备故障的产生,与线上员工相配合,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以生产员工为主进行一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进行二级保养,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修理要做到及时、迅速,并保证符合标准等。当然,并非做好了以上两方面就可以保证质量问题万无一失了,毕竟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外在内在因素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需要靠管理员们灵活机动处理。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版房负责拼版。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 性负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 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 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试生产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 序 一、职责 (一)生产部计划科负责生产计划的制订、修改、调整,并对计划的正常运行实施监督。 (二)PE(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工艺规程,负责工装的设计,负责组织对特殊过程的确认。PE设备科负责设施设备的管理。 (三)生产部车间负责按计划组织生产,负责对特殊过程的过程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负责确保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四)品管部负责质量控制点的工作,负责对重要过程进行巡检。 (五)行政人事部负责维持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负责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和安全进行管理。 二、作业程序 (一)计划的控制 生产计划的控制按《生产计划控制程序》执行。 (二)工序控制要求 1.PE根据生产需要,负责组织编写必要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卡等)。对确因工艺、技术、检测设备能力等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工序,相关部门应提出设计更改申请,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进行。 2.设备科按《设施、设备管理程序》的规定对生产设备、生产设施进行控制,保证生产设备、生产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设备科对各工序使用的工装按《工艺装备管理程序》的要求实施管理。

4.品管部根据《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保证检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生产部经理按《工作环境管理程序》的规定对生产环境进行管理,确保各作业区环境整洁,有适当的安全标志,通道畅通,各类物品在定置区域内堆放整齐。 6.文控中心负责保证各部门所使用的各类受控文件的版本是有效的。 7.品管部根据《过程及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规定,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工序完工检验、成品入库检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转序或入仓。 8.生产、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中的相应规定处理。 9.生产员工上岗前要经过培训,并通过在职培训强化其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详见《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10.车间主管确保生产条件(人员、设备、工装、量具、材料、作业方法、作业环境等)设定状态与相应规定的一致性。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处理。 11.车间组长负责本组人员进行文明生产,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工装等。对工件轻拿、轻放,禁止野蛮作业。 12.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质量问题(如生产直通率低于设定值、来料严重不良等),应反映给当班组长。组长/质检员应填写“信息联络单”通知品管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重大质量问题,品管部应及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 (三)关键工序 1.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 (1)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产品质量特殊性形成的工序。 (3)工艺难度大,质量较易波动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生产、检验的工序质量的控制。 3、定义 3.1、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3.2、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作业人员,按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以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过程。 3.3、重要工序:指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如腌制、烘烤、包装等。 4、职责 4.1、生产科负责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 4.2、综合科参与并执行采购计划,对采购的及时性和质量负责。 4.3、质管科负责对质量的监测。 5、要求 5.1、生产计划 5.1.1、根据市场、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车间详细作业计划。 5.1.2、按照计划要求安排生产进度,并根据生产条件和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进度,实施生产计划的动态维护。 5.2、生产准备 5.2.1、确保人员数目、技能满足对应岗位要求。 5.2.2、确保生产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工装、工具都已配套齐备,并处于合格使用状态。 5.2.3、按任务领料,并对生产物料进行必要的确认。

5.2.4、确保生产环境满足工艺要求。 5.3、工序控制 5.3.1、生产管理人员按有效的工艺、技术文件组织生产,操作人员按对应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作业。 5.3.2、对不同状态的产品作好分区、隔离或标识。 5.3.3、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要及时转入下一工序或入库。 5.3.4、及时将生产进展状况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报告主管部门,确保生产过程受控。 5.4、质量检验 5.4.1、合理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与互检,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5.4.2、为了配合检验员工作,指定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送检。 5.4.3、依据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5.4.4、对于生产、检验发现的不合格现象应标识、返工或销毁。 5.5、包装入库运输 5.5.1、半成品检验合格按照包装工艺要求包装、办理入库。 5.5.2、产品储运应符合温度、卫生要求。 GB XXXX—XXXX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本规范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经营过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散装食品 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 2.2 现场加工食品 在商场的门店的操作间内,由食品操作者对食品进行切割、腌渍、烹饪,或蒸、烤、炸、烙等加工后,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或消费者购买后不需要清洗即可直接加工的食品。包括各种熟食、面包、点心、冷菜、凉菜、切割果蔬、半成品等。 3 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 3.1 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3.2 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3.3 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3.4 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 3.5 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4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4.1 采购 4.1.1 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4.1.2 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4.1.3 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 4.1.4 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 QS 标志。 4.1.5 不得采购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就是产品及其质量得保证与实现过程,对这一过程得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与开发过程得质量很高,能得到很高得设计与开发成果;采购过程得质量高,能采购回高质量得产品,而生产过程得质量不高,就不能保证实现最终产品及其质量,这就是不言而喻得。 1 生产准备状态检查 制造业得产品,无论就是构造复杂得,还就是构造简单得,其生产过程都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为确保这个系统工程协调、有效地运行,多、快、好、省地生产出产品来,产品在生产之前,组织应对生产得准备状态进行全面、系统得检查,并对检查工作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检查过程得全面性、系统性与有效性。 1.1成立检查组 1.1.1 检查组得组成 最高管理者授权一名主管领导(一般就是管理者代表)组建生产准备状态检查工作组,并担任检查组组长。 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理化计量、标准化、生产计划、生产部门、生产现场(车间)、设备动力,物资供应等有关部门与单位选派出有经验得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加检查工作组。如合同有规定顾客派代表参加,则按合同规定执行。为了防止泄密,不允许外组织得人员与无关得人员参加检查活动。 1.1.2检查组工作职责 ①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检查计划与检查活动得协调工作,并监督检查过程得工作质量; ②检查组组长负责组织、领导检查工作,审查检查单,提出检查报告质量; ③检查组成员得工作: ·根据分工,确定检查项目及检查得方式方法、编制相应得检查单,送给组长审批,批准后实施; ·实施检查。按检查项目与检查得方式方法检查; ·对检查结果做出准确、公正、客观得评价。 1.2检查工作流程 生产准备状态检查流程:申请检查一审查申请一实施检查一处置。 1.2.1 申请检查 受检查得部门(单位)根据检查内容与要求进行认真准备,当准备好后,向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检查报告,列出受检查得各项内容。 1.2.2 审查申请 检查组长组织检查组全体成员对申请检查报告进行审查,如同意申请,则按组内分工,检查组成员对受检查对象确定其检查项目,将其列入检查单,送组长审批。 1.2.3 实施检查 由于检查得专业性很强,要按分工进行检查,由2~3人为一个小组进行检查,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做到检查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准确,按计划按程序进行检查。 1.2.4 处置 根据检查结果,做如下处置: ①根据检查结果全组开会讨论,填写检查报告,对产品生产准备状态提出明确得结论与对存在主要问题得改进措施建议,检查组长签字,检查组成员签名。 ②如检查中提出问题,最高管理者组织协调,责成相关部门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限期解决,质量管理部门跟踪监督、检查。 ③如检查未通过,则让检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后再申请检查。 ④检查通过,则最高管理者批准检查报告,方可开工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有得组织得“生产现场检查”就就是一例。 产品转厂生产前与产品停产一段时间后又恢复生产前,也应该进行准备状态检查,不打无准备得仗,也不打没有准备好得仗。 1.3 生产准备状态得检查内容与要求 制造业产品生产准备状态,应从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去检查,检查这些要素就是否符合规定得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