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对策

企业经营与管理QIYEJINGYINGYUGUA NL I

160

一、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资金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血液。一方面,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指导等途径通过农信社贷款的发放,用于支持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客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盲目性较大,一旦贷款方发生经营风险,甚至破产,需由农信社承担相应的风险。地方政府往往对于农信社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过度行政干预的非理性、短期性及不当性直接导致农信社不良资产的形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对于市场发展把握不到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缺乏对于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宏观调整,往往也易导致农信社不良贷款的产生。

2、在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的进程中,受农信社原有历史因素的影响,历史包袱,尤其是行社脱钩遗留问题所产生的阻力和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农信社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部分制度变迁与改革的成本,造成农信社资产质量状况不佳。

3、从本质上来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与法制经济,但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的缓慢与滞后,信用意识薄弱,社会信用环境不佳,难以对于贷款方形成有力约束和压力,由此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信社信贷资产的沉淀。同时,农信社也缺乏有效的平台,对于贷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等进行查询与了解,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

4、农信社以农村为主要市场,贷款以农户、农业企业等为主要对象。但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上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单一化特点,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市场的变动和自然条件影响,往往容易对于贷款方的生产经营活动、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5、在农信社处置不良贷款中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依法收贷效果不佳,诉讼案件执结率低,加上法院强制执行难度大,借助司法力量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长效的动力机制,效果不佳,费用要远远高于成本,造成了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回收率居高不下。

(一)内部原因

1、仍有很大一部分农信社仍沿用原有体制下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等,严重脱离市场发展变化的需求,内部管理的不到位和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责任约束体系,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人。由于管理的不到位,在信贷管理方面直接体现为相关制度与措施的落实不到位,有章不循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上事后处理的不到位,实则是对于不良贷款的产生进行纵容。同时,农信社对于自身定位及经营政策的不明确,对于农信社放贷对象缺乏准确的界定,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从体制上看,我国农信社在当前自身的改革发展中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及健全的重要性,自我约束机制的滞后,尤其是信贷管理机制的滞后,集中体现在农信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为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忽略了风险管理与控制,“三查”制度形同虚设,使农信社难以实现对信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导致农信社不良贷款问题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由于农信社对于信贷活动缺乏明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极易导致不良信贷的产生。而农信社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缺失,难以对贷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不良贷款由此产生。

3、农信社业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法制和风险防范意识,对于相关规定放置不理或不了解,单纯地追求信贷规模大小,缺乏贷前、贷中的全程跟进和及时管理。包括贷前对贷款经营情况、发展前景、未来还款能力等调查不细,缺乏全面正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对策

吴海民/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农村信用联社

【摘要】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因素,除积极营造有利于化解与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外部环境外,农信社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清收约束激励机制、完善农信社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不良贷款的监控机制、提高员工素质等,改善与提升资产质量,实现农信社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原因;降低;对策

确的判断,往往产生巨大的潜在风险;贷中又缺乏有效的跟踪调查,对贷款资产质量难以全面把握。另外,当前农信社考核过程中直接将不良贷款控制率与员工的利益指标进行挂钩,导致部分员工出于绩效考核压力,缺乏对于信贷质量的认真把握,甚至主观上隐瞒相关问题。

二、降低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

一方面,重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将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工作放到农信社经营管理中更为重要的位置,从各个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不良贷款的清收小组,对清收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与安排,加大力度,提高清收方式的灵活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农信社的市场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将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取得实质性效果。(二)通过清收、盘活等途径化解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降低农信社不良贷款率。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结果与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绩效考核进行挂钩,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提高对于不良贷款处理及防范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予积极的实践,激发和提高其积极性。在相关管理考核办法的制定过程中,要基于农信社和员工的实际要求,既要避免强制性的过高目标指标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又要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防范与清收等方面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尤其是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机制,对员工良好表现给予积极正面强化,对于违反相应规定或达不到原定目标要给予一定的处理。同时,农信社原有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在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前提下,可借助地方党政的力量提高清收工作的效果。

(三)完善农信社内部管理

高效科学的管理是农信社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规定农信社贷款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坚持审贷分离的原则,加大贷款“三查”制度的落实,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将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进一步完善农信社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对于贷款风险防范的职责所在,通过问责制的严格实施,切实保障风险责任的落实。

(四)建立健全不良贷款的监控机制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要进一步强化农信社贷款监测职能,保证农信社对于贷款使用实际状况能得到及时了解。完善客户资料档案建设,对于客户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经营情况等都要进行及时了解,一旦发现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需提早介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可通过提供相应的管理咨询建议等,实现及时还贷的目的,保全信贷资产。利用科学方法,提高不良贷款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间的合作,合力加大对于不良信用行为的打击与制裁力度。

(五)提高员工素质

农信社业务人员作为农信社信贷活动的直接开展者,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方法的科学性,使员工在培训中真正提升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等,以更先进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盘活农信社现有职工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尽可能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为农信社员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充实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国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和管理建议[J ]。中州大学学报,2011(02).

[2]杜婷.浅谈如何减小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的不良贷款[J ].时代金融,2011(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