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传说

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大汶口文化,其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就已流传3000多年。2009年《大禹治水的传说》被山东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北倚泰岱,南襟曲阜,东部有重峦叠障的神童山,中部是活野平畴,西与水泊梁山相望。孔子唱叹的“逝者如斯夫”的大汶河,横亘东西,穿越县境,境内有数十条汶河支流,经纬交织。

经考证西周时期,遂国便位于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它的国都现为白马庙村,国都西有一山,至今仍叫遂山。与《史记〃禹贡》及《诗经〃大雅》中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相印证,将大禹治水的传说定位于3000多年前。以禹王庙为核心,在周边20公里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至春秋的文化遗址60余处,其中有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前张庄文化遗址、云山店遗址、大官庄遗址、黄家庵文化遗址、沈西皋遗址,最重要的是距禹王庙20公里的大汶口文化(堡头类型)文化遗址。堡头文化遗址出土的1800余件陶器、骨器、玉器及生产用的簇矢、标、梭、渔钩、铲、镰、斧又佐证着从大禹始,中华先民就从大山走向平原,由狩猎逐渐

向原始农业过度,由穴居到向阳而居的半穴房屋集群定居,并发生了贫富分化,夏禹作为夏始祖的史实是十分可信的,也从大背景上印证着“大禹是宁阳人”的论断是有充足的文化背景支持的。

宁阳境内有关大禹及其治水的记载很多,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遂公盨铭文,其后《诗经〃大雅》、《史记〃禹贡》均有记载,宁阳县志(公元1743年)中亦有反映。除正史外,禹王庙、禹王坟、村名、地名、宁阳八景中也有反映。其中有西汉时期的古村落禹颓村(今白马庙村);被现存最早的明万历三十四年编撰的《宁阳县志》中列为明代宁阳八景之一的“铁牛镇海”,是传说大禹治水时留下镇海眼,绝水患的堌堆山景观;以及为纪念大禹治水业绩,在大汶河南岸创建的距今年代不祥,占地25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庙,庙内十一株千年古柏参天蔽日,形如华盖,其中一株传说为大禹化身的古柏树,胸径达1.52米,号称“齐鲁第一柏”,似乎向人们传递着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的信息,述说着禹王庙悠长的历史。

现在,人们在宁阳禹王庙的周围发现了多处与大禹治水同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并采集到了大量的文物标本,进一步印证了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特别是2002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收购的西周中期青铜礼器“遂公盨”,进一步确定了宁阳应为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发源地的霸主地位,它的发现对于中国古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由此证明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在

今天的宁阳及其大汶河沿岸广为流传。

几千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久传不衰,家喻户晓,人们至今传颂着许多大禹治水的故事、诗词及歌谣,妇幼皆知的《禹王台的来历》、《筷子的传说》、《建立禹王庙的传说》、《“禹碑洪诸”传说》、《威镇水妖之庙的传说》、《大禹定属相的传说》、《大禹“夫妻树”的传说》、《“虬枝歧柏”的传说》、《禹攻云山传说》、《白马庙里祀禹父的传说》等十余个传说,有些已编入《宁阳县志》、《宁阳民间文学集成》等书籍。《山海经〃大荒南经》记:“大荒之中,有山名巧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禹攻云雨”。宁阳西北8公里有高近百丈的云山,山下群众传言:该山是当年禹疏蜀(伏)山湖积石而成。清咸丰元年(1851)《宁阳县志山川》记:“上有洞,出云辄雨,相传为禹攻云雨所致。八景云山烟雨即此”。又传云山西北有海眼,禹将“东海流波山”上的“东海夔牛”点化到此,让这位“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声如雷、闻五万里”的夔牛镇住了海眼,消除了水患。宁阳明万历十四年第一部县志将其“铁牛镇海胜景”,列为宁阳八景之一。

在禹王庙大门前,并排屹立着两棵巨柏,树干笔直劲挺,极具凌霄之势,树冠的枝梢盘旋生长,形成天骄形的树顶,向东南斜伸的枝条象高昂的凤头,西北树枝如展开的凤尾,人们都把这树冠叫做“凤凰架”,西侧的一株略低于东柏,树冠翁郁,尤如淑女,有趣的是这株柏向东斜长,有偎夫之怀之蕴,传说当年大禹治理汶水,积劳成疾,病死在汶水之

滨,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把他葬在禹王庙的这个位臵。不久,在埋葬大禹的地方,长出了一株翠柏,以示大禹死后镇守汶水。大禹由于常年在外治水,他的妻子非常想念他,便化作一只凤凰来找他,正巧落在大禹化身的这株柏树枝上,当得知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不在人世间后,心中十分悲痛,哀鸣不止,猛然间嘎然而止,又紧接着一头栽到树下,离开了人间。人们就把凤凰葬在这株树的西边,过了几天,葬凤凰的地方又长出了一株新柏树,人们纷纷议论说:大禹夫妻活着不能团聚,死后化作夫妻树、连理树,永不分离。

像这样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

有关大禹出生地,大禹治水定九州、大禹为政以德、大禹铸铁牛镇海眼止水患、大禹教民众用筷子、禹王庙、宁阳八景禹碑虹诸、白马庙历史上曾名禹颓村、禹王庙里夫妻柏、大禹死后葬逐山等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遍布大江南北,故事内容十分丰富,极具地域特色,涉及大禹多个侧面。这些故事多数流传于宁阳县伏山、鹤山、茅庄等乡镇,有的传至附近各县。宁阳境内的逐公铭文、禹王庙、禹王像、禹碑等都有文字记载,见于诗经的大雅、史记的禹贡,清宁阳县志,宁阳县民间文学三集成,宁阳县地名志,大约1万余字,中央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齐鲁晚报、泰安文物曾刊载专文。

有些传说记载与史实相合,尤其是遂公盨铭文,充分表

明3000年前人们就广泛传颂着大禹的功绩,具有较高的史实研究价值。

大禹治水的传说,弘扬勤劳勇敢、为政以德、公而忘私、不畏艰险、战天斗地、救国救民的民族精神,主题高跋,影响远大,教化功能明显,使宁阳和周边地区形成了淳厚和谐的民风,有很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

大禹治水的传说,历史史实与神话传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些故事美丽动人,传说大于史实,神奇夸张,富于想象,充满了浪漫色彩,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艺术性;诗词歌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上口,流传面广,影响广泛,是该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因此大禹治水的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关大禹治水故事口头传说部分,能够讲述的人、了解详情的人越来越少,在宁阳故事发源地的人群中,有的老年人略知一二,大部分年青人则一无所知,有些故事在民间已失传,只保留在文献记载中,有的记载非常简略,已失去了口头文学的原貌,大禹治水的传说已经濒临失传。

针对这种现状,市、县两级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已着手对这一遗产进行了有序挖掘、保护。搜集整理所有的关于大禹治水的史料,将民间传说和现有的史料及地名进行认

真整理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一些濒临失传的口头传说进行抢救性保护,做好文字、录音、录像资料,并编辑出书、制作专题片;修复有关大禹治水传说的庙宇、塑像等实物;成立有关大禹治水传说研究中心,设立大禹治水传说生态保护区域,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保护与传承。

15大禹治水(人教部编版)

课题:15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 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 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 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 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的任务要完成。】

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 hónɡ zāi nà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 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洪.水毒蛇 ..猛兽.教训.消退.继续 ..伤.害恢.复仍.然 ①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形近字比较识记:“扔一仍”。 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识记“毒、蛇、兽、伤”,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毒蛇、毒害、猛兽、凶猛、伤害、受伤”等。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5)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的事。【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多种方法识字,把识字当作一种游戏,变成一种乐趣。】

15大禹治水

上会中心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 )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 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 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六、作业布置 习字册 (设计意图:掌握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 2、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二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15 大禹治水

15 大禹治水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重点 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难点 根据文中插图,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过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1.识字写字 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进行联想记忆。比如,“洪、毒、蛇、兽、伤、灾、难”7个生字,可组合成“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4个词语,构成洪水泛滥的画面。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准这组词语;接着联系生活或图片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读这组词语或这些生字所在的句子,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也为朗读课文做好准备。 本课要写的9个字,包含上下、左右、独体、半包围四种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居多。教学时可进行归类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学习本文,初读时可按顺序朗读故事,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借助课后第二题的提示,有顺序地把故事讲清楚。“治水前”的景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练习读课文,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结合泡泡的提示,以及洪水泛滥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借助“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冲毁房屋、伤害百姓”等词语,帮助学生建构画面,从而理解“泛滥”一词的意思。最后,组织学生再读第1自然段,学生对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百姓的痛苦生活就能有所体会了。

3.表达运用 (1)抓住“到处奔走”,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当大禹遇到高山,他 _______________;当大禹遇到大河,他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一个个血泡,可他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线索,讲述故事。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1.预习提纲 (1)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及词语。 (3)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做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大禹的图片,简介大禹。

15.大禹治水(优质教案)

15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

15.大禹治水(相关资料)

大禹 禹是黄帝地玄孙、颛顼地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在汶山石纽地区,母亲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地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地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地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地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地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地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地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地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地禹”。 在治水地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地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地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地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地物品或负担不同地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15大禹治水(教案)

课题:15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 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理解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 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 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 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

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 hónɡ zāi nàn dào rèn bèi yè ch 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①展开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形近字比较识记:“扔一仍”。 组词、句子拓展法识记:识记“毒、蛇、兽、伤”,能够通 过组词识记,如“毒蛇、毒害、猛兽、凶猛、伤害、受伤”等。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准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5)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15 大禹治水

第六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人物和美好品质”这个专题,选择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在阅读中了解这些伟人的美好品质,向他们致敬和学习。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六”,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扁、担、盛、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赏析故事的主要人物。 4.让学生感受到伟大人物的美好品质,激发对这些人物的敬爱之情。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扁、担、盛、度”。 2.了解、分析人物和情节,从人物身上体会到美好品质,自觉萌发敬爱之情。

15.《大禹治水》………………………………………………………… 2~3课时 16.《朱德的扁担》………………………………………………………………… 2~3课时 17.《难忘的泼水节》…………………………………………………… 2~3课时 语文园地六…………………………………………………… 3~4 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对人物的介绍和背景知识的补充必不可少,在讲解整个文章之后,学生能感受到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表现出对他们的敬重。 15.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片段 ◆阅读段落,情感铺垫(教学重点) 师: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读、思考,师巡视指导) 生:第一自然段讲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庄稼和田野,人们四处逃荒。 师:抓住了时间,但还不够简练。谁再来试试? 生: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洪水很凶猛。 师:凶猛这个词说得好。我们还可以说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请找一找,勾画出来。 生: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师:洪水这么厉害,你们经历过洪水吗? 生:没有。 师:我们来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洪水的威力。(展示图片)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人们无处可逃,没有房屋,生命也受到威胁,情况非常危急,所以洪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自然灾害。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赏析: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了解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带学生体会洪水的凶猛,为下文学习大禹治水的英勇壮举做了情感铺垫。

15大禹治水15 大禹治水

15 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hónɡ zāi ná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 ①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2)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3)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4)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被”并讲述:(板书:难被) (课件出示6):“难、被”田字格课件。

15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9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领悟大禹是个为民造福的英雄。 3.在自主探究课文怎么写大禹治水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1.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 2读一读课文: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与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 3.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题时产生的疑问。 4.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的故事,先写了治水前,;接着写了治水时,;最后写了治水后,。我发现大禹真是一个。 5. 结合笔顺示例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 6.自我检测: 看拼音,写汉字。 (1)看拼音,写汉字。 Chōng dǎo juéxīn dài lǐng wújiākěguī ()()()() zhìlǐān dìng wěi dàqiān xīn wàn kǔ ()()()() (2) 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mò( ) dǎo ( ) 没m éi ( ) 倒dào ( ) 7.课外搜索: 搜集关于大禹、洪水的资料。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认读生字新词。 制服冲倒淹没决心无家可归 走遍吃尽劈开带领治理安定 伟大挖通滔滔代代相传千辛万苦 开火车读词。

3.重点指导书写“伟、制、被、埋”几个字。 4. 通读课文。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定向目标” (一)提出问题: 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2.我们逐句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概括总结: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4. 对于这篇课文,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大禹治水的?) (二)探究问题: 1.本课记叙了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 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教师.梳理课文脉络: 第一自然段:洪水泛滥,老百姓无家可归。(板书:治水前) 第二、三自然段:大禹带领老百姓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板书:治水中) 第四自然段:老百姓感激治水英雄。(板书:治水后) 3.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怎么写清楚大禹治水的?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自由练说。(这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由于洪水泛滥,老百姓无家可归。) 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给老百姓造成的极大危害?用笔在书上画一画。 指生回答。(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3.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课件,进一步感受治水前老百姓的悲惨生活。 4.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1.这节课我们通过汇报、讨论,了解了这篇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