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源起

(二)概念

(三)必要性及意义

(四)应用范围

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

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

(一)专家学派

(二)心理物理学派

(三)认知学派

(四)经验学派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

(一)起源

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英国:1968年《乡村法》

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

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主观满足”。

(二)概念

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景观的价值高低或者好坏程度进行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评价对象的

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景观特色、历史人文等方面。

(三)进行景观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1)资源保护、2)城市化、3)游憩与旅游化

2、开展景观评价的意义

1)还原景观资源固有的内在价值

2)进行景观区规划的基础

3)进行景观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

(三)景观评估评价应用领域:

1、国家重点及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渡假区/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2、国土、区域、乡村景观体系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综合性园区开发(旅游/工业/教育/政务)概念规划、总规、详规等

5、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6、各类城市滨水带规划设计

7、城市公园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8、城市广场方案与施工图设计

9、新城中心规划与城市设计

10、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设计

四)发展

20多年来,景观评价及美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研究团队特点是多学科综合性。包括:景观规划专家、专业资源管理人员、心理及行为科学家、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森林科学专家等。

他们分别将本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到景观美学研究领域来,从而使该领域出现风起云涌的动人局面,学派林立,方法各异。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景观分析评价系统简介

(一)美国林务局的景观管理系统VMS(Visual Management System),(USDA,Forest Service 1976,Bacon 1979等)

(二)美国土地管理局的景观资源管理VRM(Visual Resources Management),(USDI, BLM1986,Ross 1979等)

美国林务局VMS系统和土地管理局VRM系统主要适用于自然景观类型,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资源(包括森林、山川、水面等)的景观质量评价,制定出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措施。(三)美国土壤保护局的景观资源管理LRM(Landscape Resources Management)(USDA,SCS1978,Schauman和Adams1979)

LRM系统则主要以乡村、郊区景观为对象。

(四)联邦公路局的视觉污染评价VIA(Visual Impact Assessment 1986),VIA系统则适合于更大范围的景观类型,主要目的是评价人的活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等)对景观的破坏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景观资源。

三、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流派

(一)专家法

(二)心理物理发法

(三)认知法

(四)经验法

(一)专家学派(Expert Paradigm)

指导思想: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的原则的景观都是具有较高的景观质量。

参与人员:有少数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完成。

四个基本元素: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

评价标准、因素、指标:形式美原则;例如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生态学原则分类:形式美学派和生态学派(Daniel 和Vining,1983)

代表人物:最早Lewis 等人(1964),影响最大是Litton等人(Litton 1968\1974;Litton和Tetlow1978;Magill和Litton1986)

运用范围:专家途径直接为土地规划、景观管理及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近20多年来在英、美诸国的景观评价研究和实践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并已被许多官方机构所采用。

基本框架结构(以VMS系统为例):

VRM(Visual Resources Management)

VMS(Visual Management System)

数据库、调查数据——景观类型分类——景观质量评价——敏感性评价——管理及规划目标——视觉污染的评价——决策

具体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景观类型分类—VMS系统的重要环节。

根据地形地貌,植被,水体等特点,基本上按照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法来划分景观类型(Character Types),在每一景观类型下面,又可根据具体区域内的多样性划出亚型(Sub-types)

而在VRM系统中,虽然并不十分强调景观类型的划分,但在景观评价中也应用自然地理区划的成果。

第二步:景观质量评价

1)VMS系统中,丰富性(多样性)是景观质量分级的重要依据,根据山石地形、植被、水体的多样性,划分出三个景观质量等级:

A——特异景观,B——一般景观,C——低劣景观

VRM先对7个关键因素分别评分:

地形地貌:根据比例及陡峻度(1-5分)

植被:以丰实性为依据(1-5分)

水体:存在与否、形态、大小(0-5)

色彩:强烈性及丰富性等(11-5)

毗邻景观:毗邻景观对所评价景观的烘托作用(0-5)

特异性:常见-特异(0-5)

然后将各单项评分值相加,划分出三个景观质量等级:

A—总分大于19,B—总分12-18分,C—总分小于11分

这些景观质量等级由专家在地图上标出

第三步:敏感性评价

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景观点关心(注意)程度的一个概念。人们注意力越集中的景观点,其敏感性程度就越高,即在该点的任何变化就越能影响人们审美态度的改变。

在VMS系统中,把景观区域根据敏感性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1——前景带,2——中景带,3——背景带

第四步:管理及规划目标设定

管理目标是以景观质量评价和敏感性评价为依据的。把标有景观质量等级的地图同标有敏感性等级和距离带的地图叠加起来,决定每一地段或区域内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

在VMS系统中根据管理措施的差别,划分为四个等级区:

1—保留区,2—部分保留区,3—改造区,4—大量改造区

与之相对应,在VRM系统中,划分为四个管理目标不同的等级区。

第五步:视觉影响评价

视觉影响(或称视觉冲击)的评价(Visual Impact Assessment),就是评价或预测某种活动(如公路的开设,高压线路的架设等)将会给原景观的特点和质量带来多大程度的影响(冲击)在VMS系统中,常用“视觉吸收能力”(Visual Absorption Capability)这一概念来描述景观本身对外界干扰的忍受能力。

在VMS系统中,视觉污染评价体系较为完善,它首先以地形、地貌、植被、水体、建筑等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为基本元素,分析现状景观的特点,然后,将计划的活动(工程)也分解为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四个基本元素,再对这两组基本元素进行对比度评价,划分出四个等级:

没有对比——各对应元素之间的对比性不存在或看不到。

对比不明显——各对应元素之间的对比性能够察觉,但不引人注意。

对比中等——对比性开始引人注意,并将成为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比强烈——对比越强烈,则对原景观的冲击也就越大,景观的破坏也就越严重。

应用的概念:

景观分类注册与视质评估(1)

景观分类与视质评估的目的与基本概念

景观分类注册(Landscape Inventory)

视质评估(Visual Quality Assessment)

视觉资源(Visual Resources):尺度、类别

视觉资源运筹VRM:

视觉影响评估VIA

景观分类注册

基本概念

国土区域(Visual Range)、景域(Visual Field)、景域单元(Visual Unit)、景点(Visual Point)、视域(Viewshed)

国土景观分类注册

景域景观分类注册

景域单元景观分类注册

景观景点景观分类注册

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

国外有关方法的评述:环境影响评价、VRM、VIA

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

景观视觉环境阀值

景观视觉环境的生态指标

景观视觉环境的景色质量评估

景观视觉环境的敏感性

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综合

(二)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

主要思想:把景观与景观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系。把心理物理学的信号检测

方法应用到景观评价中来,通过测量公众对景观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景观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各景观成份间建立起数学关系。

景观评价模型:

1、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即景观美景度)

2、对构成景观的各成份的测量

1、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即景观美景度)

两种测量方法:

1)评分法: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

创立人:Daniel和Boster 1976

描述:该方法以Torgerson(1958)的归类评判法(Law of Categorical Judgment)为依据,让被试者按照自己的标准,给每一个景观进行评分(0-9分),各景观之间不经过充分的比较。

2)比较法:LC.J法(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创立人:Buhyoff Leuschner 1978,Buhyoff等1980

描述:以Torgerson(1958)的比较评判法为基础,该方法主要通过让被试者比较一组景观来得到一个美景度量表。

总结:从数学角度上看,SBE法和LCJ法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2、对构成景观的各成份的测量

起源:景观评价景美学研究的心里物理学方法最早出现在60年代末期。

代表人物:最早在1969年,Rutherford 和Shafer

具体运用:在森林景观评价及景观管理、远景景观评价、娱乐景观评价和其他方面的应用。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森林景观评价及景观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物理学方法应用的最为成熟的景观类型就是森林景观。它通过对森林景观的评价,建立美景度量表与林分各自然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直接为森林的景观管里服务

Buhyoff等人对城市绿地也作了景观评价方面的研究。他们从两个方面来建立数学模型:

心理物理学方法用于远景景观评价中:以公众的平均审美评判作为应变量,而以峻山在照片上所占的面积,远景森林所占的面积等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娱乐景观评价中应用:研究表明,具有不同娱乐爱好的人对森林间伐具有不同的审美态度,爱好狩猎和娱乐兴趣较广的人,往往对间伐抱肯定态度,而爱好露营、漂流等活动的人,则对间伐持否定态度。在城市娱乐区的研究中,Schroeder 和Andreson(1984)用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建筑及树木密度等29个变量来预测空间的景观质量和安全感,发现娱乐区的安全感与人们的审美评判不存在线性关系。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Latimer 等(1981)深入研究了大气的光学特征与人的审美判断间的关系,发现:大气的光学质量与审美评判(景观质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以大气物理因子和色度、光彩、太阳高度角、云量为自变量来预测景观质量的关系模型。类似的研究还有Malm等(1981)。此外,Andreson(1981)研究了景观类型的名称对审美评判的影响。

心理物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景观审美是景观和人之间共同作用的过程,而心理物理学派的目的正是为了建立反映这种主客观作用的关系模型。

承认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景观审美观,并把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景观质量衡量标准。

人们对景观的什么评判(景观质量)是可以通过景观的自然要素来预测和定量的。

(三)认知学派(Cognitive Paradigm)

主要思想:把景观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景观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景观的审美过程。

起源: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E.Burke(1729-1787),他认为“崇高”和“美”感是由人的两类不同情欲引起的,其中一类涉及人的“自身保存”,另一类则涉及人的“社会生活”。

代表性理论:70年代中期英国地理学家Appleton的“了望——庇护”理论

发展历程:Appleton——“了望——庇护”理论;Kaplan,S.——景观审美理论模型;Ulrich——景观评价模型(初级“情感/唤起”状态(认识史)景观知觉,初级情感反应(如喜欢,不喜欢),认识评价行为冲动行为)

新发展:近年来,Ulrich等人探索用脑电图、心电图等精密的科学测试手段,来客观测量人的情感反应,避免了语言表达测试的种种弊病,使得该理论体系更臻于完善。

在景观审美过程中,景观应具有:

可以被辨别和理解的特性——可解性(Making sense);

可以不断地被探索和包含着无穷信息的特性——“可探索性”(Involvement).

如果这两个特性都具备,则景观质量就高。Kaplan又把这两个特性分别在二维、三维空间中进行了扩展,于是形成了思维量的景观审美理论模型:

imblett 等则将Kaplan模型中的“神秘性”专门拿出来研究,发现:在森林景观中,有5个因素决定着景观管的神秘性,即:障景、视距、空间限定性、可及性和林中光线。近年来,Kaplan的景观审美理论模型经Brown 和Itami等人的加工,转化为反应具体地形地貌特征的实用模型:

Cimblett 等则将Kaplan模型中的“神秘性”专门拿出来研究,发现:在森林景观中,有5个因素决定着景观管的神秘性,即:障景、视距、空间限定性、可及性和林中光线。近年来,Kaplan的景观审美理论模型经Brown 和Itami等人的加工,转化为反应具体地形地貌特征的实用模型:

(四)经验学派(Experiential Paradigm)

现象学派(Phenomenological Paradigm):

指导思想:它把景观的价值建立在人同景观相互影响的经验之中,而人的经验同景观价值也会死随着两者的相互影响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吧景观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历史的观点,以人及其活动为主体来分析景观的价值及其产生的背景,而对客观景观本身并不注重。

代表人物:Lowental(美国地理学者)

研究方法:考证文学艺术家们的关于景观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等来分析人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采用心理测调查、访问等方式,记述现代人对具体景观的感受和评价,但这种心理调查方法同心理物理学常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被试者只需就景观打分或将其与气他景观比较即可,而在经验学派的心理调查方法,被试者不是简单地給景观评出优劣,而是要详细地描述他的个人经历、体会,及关于某景观的感受等等。

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景观美景度量表,而是为了分析某种景观价值所产生的背景、环境。

与其他学派比较:比认知学派更加主观化。心理物理学派和认知学派(心理学派)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在景观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而经验学派则几乎把人的这种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吧人对景观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

四大学派比较: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一)景观环境科学阵营

(二)风景文化艺术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一)景观旷奥理论

景观旷奥度定义:以景观客体为物质基础,而从景观感受出发的多层次景观评价。

景观旷奥概念的雏形: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如斯而已。……”

景观偏爱:“易解性”+“奥秘性”

易解性:所谓易解性是指景观场面所具有的使人们容易建构、容易识别、理解及领会的视觉特性,易解性的景观场面是那些有可能进行广泛探索而不被迷惑的场面,它有助于人类环境领会动机的实现。

奥秘性:置身于景观环境,倘若能进一步“走进去”的话,仿佛就可以观赏到更多的东西,索取更多的信息,使景观场面具备引人入胜的气氛,人们在这方面的偏爱就是奥秘性所具有的品质,也就是景观场面中含有隐藏的信息的特性。

1、景观感受空间的三个层次

1)景观直觉空间:身处景区的观赏者通过生理感知到的景观空间。

本层次决定旷奥度的测度有:

1)景深R

2)景场中空间介质P

3)视点在景域中所处的相对高度位置RH

4)景场范围与视域的天穹面积S.area

5)景场表面成分Si

6)景场地形起伏度M1

7)景场空间明暗BW

2、景观知觉空间:身处景区的观赏者通过心理认知体验到的景观空间。本层次决定旷奥的测度有:

1)景场空间限定Rh

2)景场空间表面起伏度M2

3)景象丰富度M3

4)观赏者所处地势SLM

5)观赏者所处地势的朝向SLA

6)视角Max.slop

7)景场空间明暗层次和色彩

3、景观意向空间:人们理想中景观之“意”的山水之“形”的外化。本层次决定旷奥的测度有:

1)意向空间的性质

2)意向空间感的强度

(二)借助高科技遥感预测景观(1987,1988)

遥感类型: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由飞机完成,航天遥感以卫星实现。

立体景观的原理:通过航空社经照片找出任意一点的X/Y/Z值,然后恢复成一立体模型,再在这一立体模型上覆盖上景区表面的信息。

卫星影像的补色原理:蓝色的补色为橘黄,红色的补色为绿色,即照片中红色说明有大片的田野等。

动态监测:卫星是在天上不断转的,一定的周期过后又会重复经过某一点,又有了新一组数据,与原有数据相比较即有动态变化的结果了。

图景区航片(含有各类景观信息)

(三)把景观美感数量化(1989)

1、概念:有了基础数据以后,对它进行数据评价,然后建立预测模型,用电脑模拟人的景观审美,计算景观的美学价值,实现景观美感数量化。

2、三个层次的模型:

1)物理空间——物质生活的生理世界

2)心理空间——心理精神的世界

3)意境空间——灵魂的世界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理论前沿(见图片)

(一)景观生态评价

(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景观生态评价

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的观点是:反对对土地和功能加以分区的传统规划方法,而是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的固有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生态适宜性。生态评价就是衡量场地中自然生态因子对整体环境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自然生态因子的调查、记录的基础上,对各种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或通过计算等方法,描述各种生态因子对生态环境发展的价值状况。通过对各种生态因子综合叠加分析,确定场地中的各种价值区域,为场地环境的维护管理、开发决策的制定和环境中被破坏生态区域的恢复提供依据。

1、评价要求

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空间分异规律、评价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趋势。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应综合

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二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分布、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内容。现状评价必须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要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突出地区重点问题。

2、评价内容

1)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分析主要针对特定景观环境范围内生境最大可能承载的有人规模、空间建设规模以及开发强度等做专项分析,在于确定环境承载力允许下的人为干扰强度。目前国内应该用的方法有“人为干预对地被及土壤影响模型”等

2)生态适宜性评价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目标是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针对各类发展用地自身要求而制定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标准。也可针对环境整体发展而研究其生态适宜性,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生态发展模式。这是将各项空间利用对场地的要求与生态环境实际供给之间进行比较和匹配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项人为干预对场地要求,其中场地因素包含多个方面,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同时分析还要在分析过程中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选取对项目影响作用大的因子进行评价。生态适宜性是作为一个基本的评价门槛来控制项目的建设强度、开发途径以及方向的。

3)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分析用地选择的稳定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货干扰适应的能力。不同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反应不同,无序的人工活动年该有可能损坏一切生态系统,所以必须把对人类活动反应最强烈、最易受人类干扰的空间(通常是生态敏感因子集合场所)划分出来,通过规划措施加以保护。

首先,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可能性大小;其次,敏感性评价应该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新的景观分析评价方法应运而生,其中以叠图法和Gis为代表,它们都是基于对景观环境要素分析基础上,通过整合统筹实现对于场地的认知。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新方法对景观环境的分析评价显得更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特点。数字化叠图法

叠图法是将环境中具有控制作用的因子提取,依类别进行逐一分析,以色阶(调)后数值表现于统一的底图上,并以图形交叠的方式显示出影响环境诸因素的总和。由此可产生一个复合式的土地利用图,既体现该地块的生态敏感区域,也反映了整体环境的形态特征。在地块宏观定位的前提下,对土地兼容性进行全面考虑。

优点:周期短,常用软件就可以完成。

缺点:因子选取模糊性、等量叠加的局限性。

数字化叠图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根据场地客观条件对因子进行分类与分级;二是对个因子权重赋值,以实现因子属性数值化,明确各因素对场地的影响强度,并加以图示化表达,从而实现对场地生态适宜性、建设可行性的科学评价。

数字化叠图法的意义在于:

1)反映了场地的生态梯度:对单因子的分级能明确场地中各要素的生态梯度,从而帮助设计者针对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项目定位;

2)明确场地的开发强度:将自然因素、人文历史及建设控制因素相叠加,最终的成果

反映了特定的社会资源及美学价值,使景观师能够立足于环境容量、空间容量以及视觉容量来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

3)对已建环境要素的评价:对现有建筑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以及图面的表达,使设计者能够明确场地中不同质量与高度的建筑分布情况,从而对基地环境整体空间形态加以认知,同时形成对现有建筑的改造设计策略。

4)明确场地适宜性,从而合理利用场地:场地适宜性的评价是对场地中各因素综合分析的结果,除对生态适宜性的分析之外,还涵盖了对项目建设适宜性的评价以及场地周边区位交通灯方面的分析。

参考资料:

刘滨谊:现代景观设计方法

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思考题

1、景观分析评价的核心是分析评价什么?

2、景观分析评价在景观学学科专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3、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流派是?

4、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哪一类流派?其中各类视觉质量评估有哪些流派?

5、那些从社会、美学、历史、文化论述景观的文章论著属于哪类流派?

6、景观分析评价中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哪些类流派中体现的比较典型?

校园景观设计评价

校园景观设计评价 ——以宁夏大学凌云广场为例1.功能性评价层 功能性是任何时候都要首先考虑和满足的。 1.1交通通畅性,对于园林景观来说,涉及到的交通最多的是步行道路系统(应考虑残疾人通行便利),同样需要安全、方便,应做到四通八达。 点评:图1是观赏湖面风光的必经之路,但是设计时,在安全性和方便性考虑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湖面的小路两旁没有设置防护栏,甚至没有设置安全提示标语;通往湖中心必经的台阶设计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并且每一节台阶的高度设置不是很合理。 图2是广场周围的一条林间小路,台阶中间部分的设计不是很合理,如果是为了残疾人通行方便,应设计为直路。 1.2景观照明,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

点评:景观照明首先应满足夜间照明的需求,再考虑白天造景的效果。凌云广场周围没有设置合理数量的路灯,晚上金波湖面以及周围的林间小道一片漆黑,不利于学生的安全。 1.3服务设施,校园公共空间的服务设施包括座椅、垃圾箱等。服务设施应容易辨认,其选址应注意减少混乱且方便到达。 点评:图中座椅设置在树下供学生乘凉,歇息,但是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果将两个座椅分别设置在树的两侧,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在绿地中,应设置通往座椅的小径或者垫脚石,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草坪的作用,也方便行人。

2.观赏性评价层 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为了休憩、游戏、赏心悦目,那么校园景观环境必然是跟艺术联系紧密的。观赏性的指标就是从艺术“美”的角度欣赏校园景观而设立的,主要从尺度、形态、色彩等方面来衡量校园公共空间的观赏性。 2.1景观空间层次的丰富性 点评:首先我们先将两幅图对比一下,这是金波湖的东西两岸的景观。东岸,垂柳密布,一片葱郁,可是却挡住了远处的景观。西岸则树木稀少,一览无余。其次,从两幅图上都可以看得出,湖面上植被稀少,基本无景可观。 2.2景观协调性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精品文档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1.图书馆和主教学楼间的方形地块园林设计。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 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 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 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 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 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 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精品文档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 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 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 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 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法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 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分析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 1、环境分析:泾渭新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降水偏多;夏季炎热多雨,但伏天降水偏少,温度高,蒸发量大;初秋时期多连阴雨,晚秋天晴气爽。本区全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最冷一月平均气温0.4摄氏度,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6.4摄氏度。泾渭新城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土壤,PH值为8.38。 2、设计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因素,通过群落式的植物布局、标志和景观小品点缀其中、远借外景等手段,注重空间的开合变化和整体形象;使规划道路两侧在充实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集观赏、观光、生态防护等为一体,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并举,既展示泾渭新城的人文景观、新兴工业文化和经济发展形势,又以大手笔、小尺度的设计手法呈现西金路等五条路段和15米宽绿化带作为泾渭新城主干道的综合景观风光带。通过磅礴的气势、明快的节奏、鲜艳的色彩表达出泾渭新城诚挚、热烈的迎宾之情。 3、设计指导思想:以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以环境绿化基础,结合泾渭新城的主体环境和项目具体现状条件,在充分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景观知识和园林工艺,挖掘地域特色内涵,客观分析人的视觉感受,注重景观尺度的变化和处理手法的多样性,生态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巧于因借、富于变化、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将项目涉及五条路段XXXXX的“形象绿道”、“迎宾绿道”、“生态绿道”的目标,从而激发海内外宾客来此投资创业的热情及本地游客休闲、游憩的良好场所。 4、规划原则: (1)“生态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主旨原则:总体景观方案设计,应符合泾渭新城规划发展的特色并结合考虑其他已设计路段统一考虑,并突出本次规划的“生态性、现代性”的设计原则,注重现代人的审美感受和时代特色,同时注意吸收生态性景观绿化种植之精华,使道路绿化在简洁流畅,富有节奏的现代氛围中又具有生态性的气息,创造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景观道路。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校园景观分析调研报告

校园景观调研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 总体分析: 1.区位分析(总平面图、调研区域的整体空间尺度(长、宽、高) 2.自然条件分析(地形地貌、空气质量、气候条件) 3.历史文化分析 4.校园背景(设计理念、构思) 《书院式校园……》根据建大草堂新校区校园文化的整体构思、规划理念、建筑布局,在校园环境设计中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 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地组织复合功能系统,使校园真正成为“提供一个自由、宽松、温馨、自然、亲切、活泼的精神家园。” 2 在文化层面上,吸纳汉唐文化的开放包容、地域环境中的秦岭山水和佛家的隐逸、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以及现代社会的自由创新精神。突显包容大气、求美精神、严谨笃实、开拓创新 16 字方针。 3 在空间布局上,统筹书院与学员之间的关系,体现内外兼顾、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动静互补,内向与外向相融合,疏密相生,层次分明。 4 在校园整体风格上,突出体现国风秦蕴、山水诗画之主题。力求使整体校园呈现一种结构严谨、整体和谐、个性突出、秩序井然、自由活泼、赏心悦目的氛围。 调研内容及分析: 1.校园公共空间定位及特性(公共性、私密性、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范围:1.公共开场空间(重要的广场、绿化空间);2.特定建筑的外部空间(P13)3.交通空间(混行道、步行道、停车场) 2.校园空间划分与布局:1.功能分区(平面功能分析图)2.交通流线 3.绿化 分析4.景观轴线分析 3.校园空间景观要素设计分析 1.广场(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形式,运动场也算在内) 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 2.绿地(按功能分类,可分为门户区绿地、教学区绿地、生活区绿地、体育 活动区绿地、休闲景观区绿地) 使用人群、性质、人流量、主要行为、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 3.植物配置(主要树种、不同使用功能下不同植物的选择原因、植物的种类、 每种植物的数量、植物如何搭配等)参考书院式……那篇 作用、现实使用状况、问题及改进措施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最终总结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素与方法,同时总结我国21世纪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优化设计 一、大学校园景观发展概述 国内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基本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当代三个时期进行分析,三个时期各有各的特色,但是也存在各自的问题。 1、古代“校园”的景观特点 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学校”一般可以理解为各类学府。在校舍和环境方面由于受到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校园景观大都比较刻板且严正,主要突出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与此相反,私学则崇尚老庄的虚无遁世,返璞归真,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2、近代校园景观特点 近代的大学校园多采用古典园林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场所为基址,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校园建筑散布在园林山水之间,校园景观中的各要素都能基本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借鉴了部分西方思想。 3、现当代校园景观特点 改革开放之后,新建和改建的校园景观都较为注重校园环境设施和景观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也大大改善了校园的环境景观质量。由于校园多为一次性投资建成,基本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对校园中建筑群体的组合、外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外环境的设计都进行整体考虑,从而使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建造一般的学校。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偏离 “以人为本”一词成为规划设计的流行语,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于其生活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了新建大学校园建设重景观而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一、为什么要讨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 资产,顾名思义是有价值的物质或服务。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自然资源有无价值存在不同认识,特别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无价的观点曾经居支配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后来居上。重塑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承认和重视自然资源价值是客观认识和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不难想象,否认自然资源价值,极其不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之一,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提出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在内的制度构建,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正在并将持续发生重大转变,从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向同时也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态,从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向同时也注重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处置。因此,极有必要搞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是指什么?如何衡量或者如何评估?可以说,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就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立足点。

具体来说,认识和解决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功用:其一,有助于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总量,从而有助于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总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或者作为评估自然资本总量的重要基础。其二,有助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特别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实物量表向价值量表的演进和深化,进而有助于从经济核算结果中扣除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减少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核算”。其三,有助于动态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各用途间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变化情况,从而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四,有助于(经营性)自然资源资产以出售、出租、入股、抵押、担保等形式参与合理经营,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并确保自然资源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与增值。其五,有助于科学合理地确认自然资源资产的税收、规费等,从而有助于(全民或国家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的合理分配。 二、什么是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 价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看,由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或多功用所决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实际上亦可视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资源功用或资源价值,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水、土、能、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2.建设方提供的《桓台实验学校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人性场所》)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结构分析与布局 1.景观结构: 根据规划功能分区,全园有四大部分功能区:教学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生活休闲区。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布局结构,“三心两轴,一带八区”,点、线、面充分融合。

资源价值评估

问题:《巴黎协定》能否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良药? 报告内容: 1.《巴黎协定》已经于今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它被称为迄今为止最复杂、最敏感和最全面气候谈判的结果。它的签署是各个国家相互博弈、相互妥协的产物。在它生效之后,我们最应该关心的是各个国家对它内容的贯彻程度。《巴黎协定》的能力建设条款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CBDR原则),但有弱化趋势;还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难以有效落实。 2.《巴黎协定》如此受人瞩目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可怕后果,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例如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的出现,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 3.《巴黎协定》主要目的是减少碳排放。减少碳排放涉及到各个国家的利益,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有资金有技术,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金技术相对缺乏,怎样在减排的同时减少或者不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甚至有利于经济发展呢?这是需要回答的学术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问题,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对都具有重大意义。减少碳排放,一方面我们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增加绿地面积;同时将碳排放引入到市场机制中,利用市场达到目的,还可以减轻政府的工作。 4.我觉得这个学术问题即针对一个现实问题,又针对一个理论问题。这个学术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如何利用市场又需要理论来指导。 5.如果能把减排和发展经济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那么对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可以更好的解决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加快政府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步伐。如果可以利用市场为解决环境问题带来资金和技术,那么环境面貌绝对可以焕然一新。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定义,以及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展开,道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及评价理论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交通环境以人为本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而且要求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乘客以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对城市道路景观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100 年了,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然而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被学术工程界完整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对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也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开展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现有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绿化美化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地道路景观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国外的道路景观行业,对于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生态道路或景观生态绿化。它强调道路景观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景观理论的研究上已逐渐成熟,经过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都已经转到对以往忽视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活品质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注重从人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特殊的社区单元,具有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属性。校园景观环境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从文化角度看,校园环境包含了人及社会关系,同样也渗透着文化属性。由此看来,大学校园所要担当的角色不仅是满足学习、实验和生活的功能,更要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现代校园空间形态更为开放、多层次,以便提供流通的、便于公共交往的建筑室内外空间。 从人的行为特征来分析校园景观空间,首先要分析下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人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1.目的性较强的人流; 2.随意性的流动; 3.静止。从这三大类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静止,也就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休憩空间。室外休憩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水体、林荫道以及座椅等休憩设施的休憩空间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进入学生生活,学生更多地与电脑接触,减少了大量的户外活动。因此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间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校园注入活力和生机,也为学生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如今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课内外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校园规划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生活条件作出努力。由此可见休憩空间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曾经有研究表明,认为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和文化共享交流。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的环境空间,并且设计出的物质和空间形式都能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以我校为例来探究大学生行为活动与休憩空间的关系。大学生具有 独特的交往需求,校园交往生活也是学生自身发 展的重要条件。休憩空间包含了休息、交往、独 处、晨读和学习等,这些决定了休憩空间的多功 能性和多层次性。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满足大学 生交往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启发学生交往,为休憩空间注入活力和生机,为校园增添人文气息。左边这张表格是对学生休憩

资源评价模式

二、旅游资源评价 2.1 定量评价 四川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1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项 目 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 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 用价值(30 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 历史文化科 学艺术价值 (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 价值、艺术价值。 25-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 价值、艺术价值。 19-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 价值、艺术价值。 12-6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 意义。 5-1 珍稀奇特程 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 罕见。 15-13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 见。 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 较多见。 3-1规模、丰度与 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 10-8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摘要:选取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对其进行空间格局的定性分析,并对景观格局中的斑块进行分类,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校区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关键词:空间格局指标斑块景观格局指标 大学校园景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的改造衍生出了独特的景观类型。作为城市景观中一种独特的人工景观,校园景观独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最主要的生态组合[1]。本文以恩施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高校的景观结构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校园景观中不同景观类型内部及景观类型间的结构特征。 一、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主校区(桂花园),校园占地面积为578028.59平方米,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貌属于红层丘陵。整个校园内水域面积为6433平方米,绿地面积为17692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 二、校区景观结构分析 景观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有斑块、廊道和基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自由组合形成的空间格局即为景观结构。在景观的组合模式中最普遍的为斑块——廊道——基质,因此在校园景观中的模式,也属于这一模式。研究区域的各斑块示意如图1所示。 1、基质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2]。在高校景观中景观基质已经与景观中的斑块和廊道融为一体,没有发生独立作用,所以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不对基质再进行考虑和研究。 2、斑块 斑块是指具有不同生态学属性和功能,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的空间单元,如绿地、道路、学生公寓等。景观斑块的分类是景观结构分析的基础[3]。根据斑块在高校校园中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a、教学设施斑块(黄色),这一类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机关和相关辅助建筑。b、生活设施斑块(红色),这一类斑块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以及食堂浴堂和商业用地。c、娱乐设施斑块(紫色),这一类斑块是指提供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包括体育场,篮球场等。d、绿地斑块(绿色),主要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和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现代大学及我所设计的校园实例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应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应是便于信息交流、促进交往、激励学习的环境,也应是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协调及空间功能相呼应的环境;然后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最后使大家认识到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校园明晰结构构成要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the campus example which the union modern university and I design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should be teaching space extending with develops, should b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he promotion contact, the drive study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is coordinated the environment which with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y and the spatial function echoes; Then visit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raws the conclusion, finally makes everybody to realize only then manifests the school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cultural inside story as well as the modernity, can create exquisitely in the hand down a tradition foundation pleasant, can dri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s uplifting work, study and rest environment. Keywords: University-campus, Humanities-campus, Defined structure, Integrant par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