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电课程教学设计

模电课程教学设计

模电课程教学设计
模电课程教学设计

电压一频率转换电路设计课题:电压一频率转换电路

专业班级: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电压—频率转换电路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将输入的直流电压(10 组以上正电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频率信号。

2.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 12V )。

(提示:用锯齿波的频率与滞回比较器的电压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得到不同的频率.)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用集成运放构成的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与其数值成正比的输出电压,其输出为矩形波。

方案一、采用电荷平衡式电路

输入电压积分器滞回比较器输入

原理图:

方案二、米用复位式电路

输入电压 积分器 单限比较器 输出

原理图:

通过对两种转换电路进行比较分析,我选择方案一来实现电压一频率的转 换。方案一的电路图简单,操作起来更容易,器件少,价钱也更便宜,且方案一

13 R1

50k Q

V1 12 V

Q1 2N1132A C1 —II — VCCUF vcC^v

12V

VCC

-12V

R5 1k Q

5

R9

R8

10k Q

10k Q 50% Key=A

UA741CD

10 D2

1N5234B 11 D1

1N5234B

U1

6

12

UA741CD VDD

VC 10k Q

4

VDD

U2

VCC

-12V

R10 1k Q

R3

10k Q R4 -

6 10k Q

图1 电源原理图

单相交流电经过电源变压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转换 成稳定的直流电压。

直流电压的数值和电网电压的有效值相差较大,因而需要通过电源变压器降 压后,再对交流电压进行处理。变压器副边电压通过整流电路从交流电压转换为

直流电压,即将正弦波电压转换为单一方向的脉冲电压。

的线性误差小,精度高,实验结果更准确,所以我选择方案一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电源部分:

D5 1N4007

15

U2 LM7812CT VN TAGE

VREG

14

COMMON

R1 -1k|?

2V1

U1

1 AMP"“ 220 Vrms 50 Hz %

T1—32

D3 圭1N4007 6N4007

D1

C3

4 C1

*3.3mF *220nF

C7 470nF

220uF

干身 LED1

C2 3.3mF

C4 220nF 1N4007

C6 470nF + C8 土

220uF

17

16

COMMON VOLTAGE LINE

VREG

U3 LM7912CT

D6 1N4007

D2 D4

1N40071

R2

LED2

为了减少电压的脉动,需通过低通滤波电路滤波,使输出电压平滑。

交流电压通过整流、滤波后虽然变为交流分量较小的直流电压,但是当电网 电压波动或者负载变化时,其平均值也将随之变化。稳压电路的功能是使输出直 流电压基本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从而获得足够高的稳定性。

2、电压一频率转换部分: 0积分器:

在电路中,由于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 R3接地,U P U N

取值为:

变压器: 规格220V~15V 整流用的二极管:1N4007

C4、C3 : 0.22uf C7、C8 : 220uf

整流芯片:LM7812、LM7912 电解电容:C1、C2 : 3300uf

C6、C5: 0.47uf

发光二极管上的R : 1K Q

图2—1 积分运算电路

地”

电容C中电流等于电阻R中的电流

U I

i c i R -R

输出电压与电容上电压的关系为

U O U c

而电容上电压等于其电流的积分,故

丄. 丄

U o c i c d t RC U1'd t

◎滞回比较器:

图2 —2 —( a)滞回比较器

图2 — 2—( b )电压传输特性

从集成运放输出端的限幅电路可以看出,

u

°

u z

,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电位

U N U I ,同相输入端电位

令U N U P ,求出的U I 就是阈值电压,因此得出

色电压一频率转换:

R i

R

2

?

U

U T

R

R i

R

2

?

U

图2 — 2 —( C ) 电压一频率转换原理图

13 V5

12 V D1

R6 5

C2

1

1N4007

2

U2

U1

6

R7

UA741CD

UA741CD

6 1k|?

R1 10k|? R2 10k|?

V4 12 V

1uF

_V2 —12 V T

V1 —12

V

3

V3 —12 V

10 R5

—VA- 1k|?

15

D2

12 D 3

1N5234B 1N5234B

XMM1

XSC1

Ext Trig

R4 ■VW 10k|?

图3 —( b)电压一频率转换波形分析

图3 —( c) 仿真图

图(a)所示电路中,滞回比较器的阈值电压为

U T

在图(b)波形中的T2时间段,u01是对U I线性积分,其起始值为-U T,终了值

+

U T ,

因而T 2应满足

U T

R i

1

C?U I T 2 U T

解得

T

2

2

R 7R I

C

?U Z

R

4

U I

R W

R 3时,振荡周期T T 2

,故振荡频率

_1 R _____ T 2

2R 7

R l

C

U

z

U I

所以取值为:R i

=10k R 2

=10k

R

4

=

10k

R

7

=

10k

R 5

=1k

R 6

=1k

C 2

1

F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图(1)电源原理图

1

总 原 理 图

图(2)电压一频率转换原理图2 ?元件清单

五、安装与调试

首先先做电源,按照电源的原理图焊接电路板,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意

不要虚焊,漏焊,二极管的导通方向和电容的正负极不要接反,稳压芯片LM7812 是1 脚输入,2 脚接地,3 脚输出,稳压芯片LM7912 是1 脚接地,2 脚输入,3 脚输出,注意焊接时不要接错。焊接电容时速度要尽量快一些,因为实间过长电容容易烧坏,然后进入实验室调试,测出其正电源输出为+12V ,而负电源电压为-12.3V ,虽然有一些误差,但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调试完毕,电源部分完成。

再按照电压—频率的原理图焊接电路板,在焊接的过程中也是要注意不要虚焊漏焊,电容和二极管不要接错,两个稳压二极管串联且方向相反,注意uA741 的脚,2 号为反相输入端,3 号为同相输入端,6 号为输出端,4 号接负电源,7号接正电源,1号、5号和8号脚虽然没有外接,也要焊。然后进入实

验室进行调试,其波形输出频率不稳定,经过讨论和分析,检查焊接电路没有问题,后来发现稳压管的稳压值太大,可能是导致不稳定的原因,就换了一个小一点的稳压管,再次进行调试,这一次稳定了,u01输出为三角波u o输出为矩形波,调试完毕。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1、测试过程:

先连接好电路,将示波器分别接到u01和u0处,调节,使其u01输出波形为三角波U。输出波形为方波,在输入端输入不同值的直流电压,在其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选择1o 组电压值,用函数发生器测出其输出的频率值,并记录。

2、数据处理:

电源:

输入

输出

电压差

? 副边电压: 15.V 15.1V

31V ? 7812 20.5V 12V

8.5V

? 7912 -20.5V

-12.5V

-8V

?

正电压 :+12V 负电压: -12.3V

相对误差:

?

输入电压:

15.1 15

100%

15

0.67%

输出电压 31 30

: 100% 30

3.33%

? 电压差: 205 12 8

?

5

100% 0

8.5

?

电压差: 20.5 (12.5)(

8

8)

100%

?

正电压: 12 12 100% 0

12

负电压:

12?

3 ( 12)

100%

2.5%

12

3、误差分析:

C电源的12v不是很对称;

?元件标出的数值和其本身的数值有差异;

?集成运放不是理想运放;

4?、直流电压源带负载能力差;

?5、读数时产生的人为误差,如读数不准确不精确。

4 、实验结论:

?1、积分器和滞回比较器组成的电路可以实现电压—频率的转换;

?频率f和输入电压U I成正比,即当u增大时f增大,U I减小时f 减小。

七、结论与心得

通过做此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了解了很多,增加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首先是先理解题目要求,通过和同学讨论,查阅书籍等,作为参考,确定方案并设计出了电路图,在焊接电路板时,要注意不要虚焊,漏焊等,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接下来的实验是否成功,焊接的电路板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调试的时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出现理论的结果,这个时候要细心的检查故障,弄清楚到底是哪里的问题,而不是着急和烦躁,越是那样越不容易检查出错误在哪里。在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差,理论和实践有着很大的区别,理论上能够实现,但实际上不一定能实现,要考虑到元件、器材等带来的误差,要多方面考虑,来完成实验

遇到问题要多思考,结合课本和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更改调试,通过自己动手调试,加深了印象,使我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让我知道自己在实践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时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这次的课程设计,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八、参考文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低频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低频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E135, E136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 算机应用等电子信息类本、专科专业。 学时数:30 学分: 1.5 编写者:熊年禄编写日期: 2009.2.20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低频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灵活掌握,其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只有通过实验课程设计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常用低频模拟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低频模拟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掌握低频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有关专业课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低频模拟电路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综合开发和应用积累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的跨入数字电子技术系统行列的大门。 本课程强调动手和硬件实验应用能力的锻炼,培养工程实践和电子设计创新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一丝不苟的实验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有关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技术,包括电子器件的识别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测量,单、多级电压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的安装和调试等。通过实验加深模拟电子线路有关理论的理解,并初步掌握电路的设计和综合。为今后学习有关专业课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低频模拟电路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熟悉低频模拟电路图的分类,掌握读图、焊接及测量、调试电路的一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 1 )了解示波器、电子电压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和数字万用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电路与模电 教学大纲(必修)修改版 2017

《电路与模电》教学 大纲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 年 2 月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前言)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包括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类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应用的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这门课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也是电气信息类(包括原电气、自控及电子类等)、通信类等的重要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本课程是对高等工科院校非电专业学生进行电气工程基础教育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并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课突出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通过学习和实验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重点掌握模拟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了解各元件特性和参数,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它们;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掌握一定实践技能。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本课程计划51学时(不含上机),3学分。 选用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张绪光,刘在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学手段:理论部分板书讲授、投影演示、提问、习题等相结合。 选用考核方法:考试 教学进程安排表:

周次学 时 数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 环节 备 注 1 3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电路的组成和作用;1.2电路的基本物理 量;1.3电路的状态及特点;1.4 电压和电 流的参考方向 讲课 2 3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5 欧姆定律;1.6基尔霍夫定律;1.7 电 路中电位的计算 讲课 3 3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电源等效变换;2.2 支路电流法;2.3 网孔电流法 讲课 4 3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4 节点电压法;2.5叠加原理;2.6 等效 电源定理;2.7 受控电源(选学) 讲课 5 3 第三章一阶线性电路的时域分析 3.1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3.2 换 路与换路定律;3.3 RC电路的响应 讲课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 technology 一、课程编码:1021004006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物理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 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 1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物理教育学;2006级。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交流电压及周期; 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测量相位; 5、毫伏表与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的比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EM1642信号发生器一台; 3、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4、DF2170毫伏表一台; 5、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实验二、晶体管元件的认识和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万用表鉴别晶体管的性能; 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特性曲线和参数; 3、绘制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并运用特性曲线求参数。 [实验内容] 1、用数字万用表鉴别晶体三极管的性能; 2、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UT56数字万用表; 3、晶体三极管(3A X31、901 4、9015)、稳压管。

模电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执笔人:黎福海肖靖审阅单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技术系)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中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等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本课程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放大器的主要参数、集成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 英文: This is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major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 engineer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asuring & control, etc., and is also a highly engineered, practical course.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develops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analog electronic and their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cultivates the integrated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 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彭小娟 学时数:72 审核: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通讯、计算机等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本课程72学时, 其中实验10学时。本课程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模拟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为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侧重于基础理论和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主要内容是:半导体的特性、半导体二极管、双极型三极管、场效应管 重点:PN结的单向导电性与各种电子器件的主要特性及主要参数 难点:各种电子器件的主要特性 第二章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是:放大的概念、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放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工作点的稳定问题、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 要求: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理解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及简化小信号模型。掌握电压放大倍数、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估算,了解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概念。理解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特点。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重点:各种放大电路的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及简化小信号模型,掌握电压放大倍数、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辉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20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96 /6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 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 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 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 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 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 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 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作弊者以总成绩零分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本课程需要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如复数、傅里叶分解、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矩阵计算等。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本课程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分析计算基础。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中文:邱关源.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英文: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八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参考书: [1] 王仲奕.蔡理编著. 电路习题解析.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 Charles K. Alexander.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尼而森著.周玉昆等译. 电路(第八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模拟电子技术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s 课程编号:12314020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总学时数:80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的测试手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容及要求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1、教学容 1.1半导体基础知识 1.2半导体二极管 1.3半导体三极管 1.4场效应三极管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及其伏安特性、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

难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及其伏安特性。 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 了解:场效应管基本知识。 第二章放大电路基础 1、教学容 2.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2.2 放大电路工作状态的分析 2.3 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 2.4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2.5 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2.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7多级放大电路 2.8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难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理解: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设计环节代码:210410 课程设计环节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urricular Design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设计周数:1 学分:1 适用对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 先修课程与环节:高等数学电路理论电子工艺实习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信号放大,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考验我们所学知识的成果,学校安排我们这次课程设计,它是有助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将是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增强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作为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第一生产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方式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硬件电路的设计与焊接实现为设计方式。由于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还没有学习EDA开发软件,因此硬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以手工画图完成。而硬件电路的制造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材料由指导老师统一购买提供。 四、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 指导学生回顾《模拟电子技术》课堂上所介绍的典型输入、输出、放大电路,回顾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和设计方法。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模拟电子电路,然后由指导老师检查纠正,最后焊接制造成品。 要求:1)熟悉常用电子测试仪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分立元件传统手工焊接技术; 2)熟悉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功能原理,熟悉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原理; 3)设计声音放大电路,并焊接制造成品。 五、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放大电路的复习(第一天) 上午:复习模拟电子技术中各典型放大电路的原理。下午:复习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实习地点:英东楼318、319。

电子技术专业-模电B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B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信息类及仪器仪表类专业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前接物理、电路,后续专业基础及专业课。该课程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对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对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以及对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逐渐学会电子电路读图及简单电子电路设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分析设计一般模拟电路的初步能力; 2.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 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的能力; 4.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新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基本模拟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半导体器件的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半导体器件的外部特性与测试方法;掌握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学习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由学习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各种典型应用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方法。 3.基本技能:能够使用Multisim仿真环境中实现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Multisim仿真环境下通过虚拟仪器分析自主设计电路。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理论物理、高等数学、电路等。本课程将为微机原理、高频电子线路、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等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选典型题进行课上讲解,精选例题以培养学生消化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全面介绍发电厂和电力系统二次设备保护、检测、测量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气元件的继电保护及常用自动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常用继电器的基本实验方法;熟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构成原理、特性、功能、配置和整定计算原则及应用;学会阅读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原理图和展开图、逻辑框图,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安装和检修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作用、任务与基本要求;能对设备进行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会阅读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原理图和展开图、逻辑框图;会分析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并能根据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判断故障的性质和范围。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应在学完《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发电厂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四、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模块一电力系统传统保护 单元一输电线路传统保护 1.能力要求 (1)能表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与任务、基本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 (2)能说明电磁式电流、电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能表述动作值、返回值、返回系数的概念; (3)能说明阶段式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构成原理,各段的保护范围、动作时限、整定值的配合、接线方式的特点; (4)能明白在高压输电线路中装设全线速动保护的必要性; (5)能理解全线速动保护的实现方法、类型; (6)能表述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分类,高频通道的构成、工作方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undation 二、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采用教材 林涛, 林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五、学时学分 专业课程总学时:64;总学分:4;实验课学时:8 六、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七、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模拟电路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理论课所学的知识,以更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较强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实验中,熟悉常用电子测试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技术,正确获取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能进性分析研究和处理。对实验中出现问题具有快速解决的能力,对出现的各种现象能进性科学合理的解释。 八、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实验项目名称:常用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 (1)实验内容 a .熟悉常用电子测试仪器设备(如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使用方法; b .熟悉常用电子元件参数指标的标识方法和电子元件管脚的判别等。 (2)实验要求 a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后能正确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 b .熟悉常用电子元件参数指标的标识方法和电子元件管脚的判别规则; c .掌握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基本描述参数。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套数 2)实验项目名称: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1)实验内容 a. 测量放大器电路在线性放大状态时的静态工作点参数; b. 测量放大器电路动态参数(v A ,i r 和0r ); c. 用示波器对比放大电路的电压输入和输出波形的相位。 (2)实验要求 a. 通过实验掌握单极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调试步骤; b. 熟悉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 c. 根据输出电压波形畸变情况,判断电路的失真类型。 (3)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和台套数

模拟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线路 Analog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编号:05012241 学时:72 学分:4.5 课程性质:必修 选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 内容概要:介绍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模型及应用;三种基本组态放大器及差分放大器的组成、性能特点、分析方法、频率响应和电流源电路及应用;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及稳定性;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性能参数,集成运放应用电路、分析方法和集成电压比较器;低频功率放大器性能指标,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和集成功率放大器。 建议选用教材:《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谢嘉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拟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等电类专业在电子线路方面入门的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与参数;掌握低频小信号放大、功率放大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掌握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分析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⒈了解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熟悉PN结及其特性, 2.掌握常用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 3.掌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模式、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参数。 4.熟练掌握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恒流源电路、互补输出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掌握图解法和等效电路分析法。 5.熟悉放大器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了解主要影响因素和展宽频带的基本方法。 6.了解放大器噪声的来源和噪声系数概念。 7.掌握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和类型的判别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稳定性判据。熟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分析方法,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条件和相位补偿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11年工程硕士模拟电子技术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s 适合对象:机、电等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电路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傅晓林主编模拟电子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等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为此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环节。本课程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 二、考试复习内容 1.常用半导体器件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稳压器、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 2.放大电路基础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共源、共漏放大电路分析。 3.集成电路基础 多级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分析。输出级及功率放大电路(乙类、甲—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输出功率、效率等计算)。 4.集成运算放大器 集成运放的组成及主要参数。运放的三种输入方式(同相、反相、差动输入)。5.负反馈放大电路 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反馈类型判别,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分析,负反馈计算,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电路中的自激振荡及消除。 6.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加、减、积分、微分、对数、反对数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模拟乘法器原理及应用电路介绍。 7.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概述(振荡条件、选频、振荡的建立与稳定)。RC、LC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分析。非正弦波发生器(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压控振荡器),单片函数发生器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56057

附件6: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码:0639 英文名称:Photoelectric instrument design 总学时:40 实验:0 上机:0 适合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卓越工程师)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光电仪器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它是在机械、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以光、机、电结合的光电仪器为着重点,讲授其光电仪器设计中的共性问题,以培养学生光电仪器总体设计的能力。内容以总体设计,精度分析,光栅与读数装置的有关设计为主。 课程目的: 1.能进行光电仪器总体设计; 2.能进行光电仪器设计方案的论证和选择; 3.能估算光电仪器设计方案的精度。 (说明:课程目的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后能够具有什么能力)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按照光电仪器总体设计的一般程序独立综合分析问题 2.能运用设计原则,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进行光电仪器总体设计; 3.能选择、设计光电仪器中的常用部件; 4.能拟定仪器的总体结构参数; 5.能估算光电仪器各部件及整体仪器的精度。 (说明:课程目标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后能够具体解决什么问题)三、教师信息 主讲:吴玲玲、纪小辉、尚小燕 助教: 四、基本要求 1.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前应修完精密机械零件,工程光学,光电仪器电路,传感器,微机原理,误差理论,几何量测量,机械量测量等。本课程的内容是上述课程的综合和进一步深化,是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与上述课程的联系、综合、深入,也要注意避免在同一层次上的重复。 2.根据本课程在本专业所处的地位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专业知识的综合、深化、联系实际上。 3.本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对人材的要求,要尽量扩宽专业面,要适当的增添自动化仪器仪表的内容,参考教材内容要不断补充国内、外新型的先进仪器方面的知识。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光电仪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光电仪器研究的内容,现状和发展方向.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材信息:《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孙肖子主编 主讲教师:孙肖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学时:64学时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已具备线性电路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包含有源器件的线性电路和线性分析、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晶体二极管、稳压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运放等非线性有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其基本应用电路,掌握各种放大器、比较器、稳压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及应用技术,获得电子技术和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模电课的学习MAP图(2学时) 介绍模拟信号特点和模拟电路用途,电子技术发展简史,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四种放大器模型的结构、特点、用途及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主要性能指标,频率特性和反馈的基本概念。 1.基本要求 (1)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模拟信号特点和模拟电路用途。 (2)熟悉放大器模型和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反馈基本概念和反馈分类。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基础(8学时) 主要介绍各种理想集成运算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包括同/反相比例放大、同/反相相加、相减、积/微分、V-I和I-V变换电路和有源滤波等电路的分析、计算,简单介绍集成运放的实际非理想特性对应用电路的影响及实践应用中器件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模型、理想运放条件和电压传输特性。 (2)熟悉在理想集成运放条件下,对电路引入深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虚短”、“虚断”和“虚地”概念。 (3)掌握比例放大、相加、相减、积/微分、V-I和I-V变换电路的分析、计算。 (4)了解二阶有源RC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全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幅频特性及零极点分布,能正确判断电路的滤波特性。 (5)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了解实际集成运放电路的非理想特性对实际应用的限制。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 难点:有源滤波器的分析、计算和集成运放非理想特性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三)、电压比较器、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4学时) 主要介绍简单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弛张振荡器的电路构成、特点、用途、传输特性及主要参数的分析、计算,简单介绍单片集成电压比较器和模拟开关的特点、主要参数和基本应用。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必修适用专业:高级技工 主撰人:张梦欣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方法、电桥平衡的条件、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掌握:基尔霍夫定理、掌握正弦甲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 2、能力要求: 能阅读一般电路图、能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路、电容及电感元件、会正确选用和使用仪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调试。 三、学时分配 (一) 电路基础知识(1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定义、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校工科非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发展快、应用日益广泛、与各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要具备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基础,并应与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做好配合教学。本课程课堂讲授总学时为72学时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相量的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理解换路定则,掌握一阶暂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分析简单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典型应用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集成计数器的设计;了解数字电路和门电路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磁路与变压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及其控制电路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电路为基础,侧重于对电子技术应用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应用技能。对元器件重在外部特性、功能和应用,对内部机理或内部电路一般不做深入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源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电位的计算。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2103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学时/学分:85/5+(实验1.5学分)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 适用专业:通信与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安全防范技术 开课系别:通信与电子信息系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自编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席静芳、陈金海编 低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实训中心编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实训中心编 参考书: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李雄杰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二版) 高频电子线路胡宴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二版) 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 Donald A.Neamen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高职通信与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等重要基础知识,同时配以多种实用电路的分析,与配套实验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技能,反之又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电路(含绪论) 6学时了解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特殊二极管)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与主要指标参数。掌握二极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2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1-3 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 §1-4 特殊二极管 第二章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6学时熟悉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与主要指标参数 §2.1晶体三极管 §2.2场效应管 第三章放大电路基础 15学时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应掌握静态工作点的选择、放大倍数的计算及如何稳定典型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等。同时应学会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20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96 /6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 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 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

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 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 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 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 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 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作弊者以总成绩零分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本课程需要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如复数、傅里叶分解、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矩阵计算等。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本课程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分析计算基础。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中文:邱关源.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英文: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八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参考书: [1] 王仲奕.蔡理编著. 电路习题解析.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 Charles K. Alexander.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尼而森著.周玉昆等译. 电路(第八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