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分析

学号: XXXXXXXX 学号:1001324007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学院名称: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班别: 2010级信管四班

姓 名: 祁琳

指导教师: 王静

2014年5月

河南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摘要农民增收不仅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安定及农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还与我国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局密不可分。而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包括内部体制的存在,外部环境的复杂不畅,农民自身素质的偏低。因此,为保证农民增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对策探析包括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及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等必不可少。

关键词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对策探析

Factors Affecting Our Farmers' Income And Countermeasures Summary Not only farmers' incom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in rural area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farmers, but also with our policy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inseparabl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income, including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systems, complex poor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low quality of the farmers themselves. Therefore, to ensure that farmers' incom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including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improve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 for farmers education efforts and solve problems of farmers is essential.

Keywords farmers 'income;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前言

据中共十八大报告,2020年国家的经济水平要比2010年翻一番。而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另外,“十一五”纲要中提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的发展,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由此可见,农民的增收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全局。但是近年来,国内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呈现,从2003年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将很难持续再现,所以必定会对农民收入增长形成制约。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经济现象是我国农业农村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新的历史阶段难以避免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阻碍,间接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其进入一个低水平阶段,因此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迫在眉睫,找到其影响因素及对其的对策探析意义重大。

1 当前影响我国农民增收主要表现

1.1 农民自身素质提高难

受中国长期的封建传统和经济社会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受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科技政策和重视城市轻视乡村的教育政策的弊端作用,再有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迷信、功利的心理特征等,农民自身素质提高的难度显而易见。另外,由于国家有关农业法律体系建设的滞后及其连带效应等原因,致使农村现阶段存在不均等的受教育程度,农民对科技的意识及其所掌握的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对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对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难以达到相关水平,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农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但同时提高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这个难度不容易跨越,这些是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增收的具体表现[1]。

1.2 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有难度

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说是农村奔小康极其重要的方法,是农村发展的希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传统农业资源开发及农业产业组织下,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市场经济要求不太适应,其中的粮食生产等基本产业的产业利润率降低显著,另外畜牧业,林果业,种植业等产业改造较慢,难以跟上先进农业的发展步伐。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相关农业产业相对滞后,致使其成为影响农业增收的主要表现,具体为:

第一,对于目前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产业结构不适应,可以说大部分农民仍以种粮食为主,以此作为经济的主要来源,思想意识上小富即安,致富欲望不强烈,显然不能实现农业增收。

第二,有相对数量乡镇的领导本身素质欠缺,对所管辖地区的农业资源认识不到位,因此不能很好的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能对农业结构调整做整体规划及长远计划。

第三,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含金量不是很高,结构调整大部分只是表面文章,调过来调过去没什么大的变化。

1.3农村剩余劳动力难就业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太多及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这是生产商品化,农业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据有关专家科学推算,在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及规模条件下,我国农村只能为1/3的劳动力提

供就业机会,换句话说就是有将近2/3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形式是异常严峻的。另外,从教育程度上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对他们出外务工有相当程度的难度。综合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主要表现。

2 影响当前我国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从表面上看,我国农民增收缓慢受客观自然条件制约,农产品供给自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收入不高,增收的渠道不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等成为了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明显问题,使农民的增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从深层次究其因素,则是经济规律和宏观经济环境同作用的结果[3],具体为:

2.1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内部体制因素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内部体制因素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4]缺乏系统性,致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增收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这是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经济,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对我国农民增收的影响具体分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城乡经济日益疏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传统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对农民的增收有着间接的阻碍,严重影响城乡的协调发展,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及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影响着国民的安定与团结。

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本身的特点使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民的增收;在对农产品需求的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农业的产业结构及农业的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不相适应,前者明显滞后于后者,结构调整缺乏系统性,这样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和增收空间就会受到遏制。除此之外,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扩大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差距,同时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也在持续的扩大,具体表现是:受农民收入下降的影响,城镇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高档且耐用的消费品,无法转移到有效需求缺乏的农村市场,直接的结果是,农村相当一部分潜在需求转为现实需求有不可逾越的难度。农村应有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肯定会使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受到影响,从而也使与供给有关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受影响,必然会影响农民的增收。

再者,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有关市场资金和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城墙,严重的阻隔着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通,使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的阻碍,目前这种城乡分割和工农分割的现象,不仅使农业产业各方面的进程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就连乡镇一些企业的升级,资产重组和物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另外,农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相关生产要素的传播,导致了农村内需不足收益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不畅通是影响农民增收的直接原因,而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制度之外的一些因素,包括不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不到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够紧密的科技推广体系,及政府保护扶持力度不够等,致使出现一种农产品卖难买难的现象,显而易见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一)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一个健全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发展应满足现代化农业要求,应有比较畅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较发达的物流产业,及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农村市场流通主体。但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基础不够厚实,物流产业不太发达的情况下,农村市场的规模扩大迅速,各种批发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大量出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行业相继出现,发展太过迅速,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例如,农村个体商户仍是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实力弱及规模小,虽然有运销等形式的规模稍大的市场主体,但因起步时间稍晚,在市场经济交易额中所占比例不足。比如,属于农业流通业其中之一的连锁经营进入农村的数量不多,在农村的覆盖面积不大,农村市场连锁经营交易额所占农村市场交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0%。另外,对农村市场建设没有合理的指导和规划[5],“有市无场”及“有场无市”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也层出不穷,导致农民难买难卖,直接影响农民的增收。

(二)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近年来虽有从事有关农产品的流通、信息、科技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中介活动,但因有些农村地区的区位条件限制,缺乏有关的信息服务传播平台及条件,农民信息不畅通等,农民不能及时得到甚至于得不到有效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出外务工的就业需求信息。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民传递信息的方法简单而原始,所以信息传递效率低下,进而不能与外界进行有效地沟通,难以与外界接轨,

更有甚者,农民在生产指导、就业决策等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规划、目标以及计划对他们可以说是无稽之谈。简单的总结就是:第一,农民不知道市场的需求,也就不知道种植的种类;第二,农民不知道东西卖给谁,也就难以扩大生产;第三,农民不知道市场行情信息,也就使农产品卖不了好价格。这些都使农村的市场化进程速度减慢,必然使农民的增收效益得不到快速的提升。

(三)科技推广体系不够紧密。科技推广体系不紧密表现为农科研相脱节,农业高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6],现代农业与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农业高技术水平。但现在我国农业不能得到科技的强力支撑,虽然现阶段“科技兴农”在不少地方已深入人心,得到多数农民的支持,多种新技术持续不断的得到应用,但在农业技术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农科研结合的方法太过狭隘;农产品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深层次开发的进程缓慢,对高新技术的综合利用步伐不快,以至于难以形成精品,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关于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技术的实施应用途径不够宽;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检测体系及检测设备不够先进,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的整体效益降低,进而影响农业的增收。

(四)缺乏政府相关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农民是弱势群体,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财政的支持,其中资金成为限制当前农民投资创业的因素之一,因为农民仅凭自身根本无法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农业的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就是政府的资金给予。另外,在近年来推广医保的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及较贫困地区农民投资医保的资金不足等问题相继出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购解决,怎谈生产及增收,这些都说明农民在增收方面得不到政府持续长久的支撑。另一方面是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不能得到根除,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生产发展要素不能全面有效的发挥,这些都反映出政府作为市场协调作用的角色没有扮演好。以至于一些相关于农民增收的保障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农业保障体系及其落后。农民不仅要面临有竞争风险的农产品市场,还要承受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事件,应对有着不确定因素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如果政府对此的资金和协调作用不到位,那么对未来农业风险等相关机制的探索将成为无稽之谈,化解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农民经济的影响更无从谈起。除此之外,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市场未形成,制约着土地的规模经营,农民不能在土地流转[7]中得到收益,需要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

2.3 当前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偏低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时期,土地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已不再是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直接决定着农业科技转化的程度和农民的增收水平。研究表明,教育对农民增收是贡献率为84. 66%。据统计,我国农民家庭平均每100个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8. 96%,小学文化33. 65%,初中文化46. 05%,高中文化9. 38%,中专文化1.57%,大专以上文化0.40%[8-9]。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不到7年,而发达国家已达到12-14年。这表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的现状,对农业增收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我国农民对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难以去适应,对具有现代化模式的农业经营方式,和具有现代化色彩的农业科技知识不太容易接受;在思想上,经营理念跟不上现代发展的要求,导致农村绝大部分还保留着传统的耕作模式,致使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限制了农民增加收入的空间,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只能局限在较低的层次,这种现象与目前非农业的繁荣发展很不相配。另外,随着新制度的实施,虽然城市化力度逐步在推进,但增加了失地农民,由于这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就业必需的相关技能和技术,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停留在农村且这部分劳动力转移难的现象,这是当前造成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3关于我国农民增收的对策

经过对以上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的分析,可以相对应的找到解决农民增收的对策及方法,具体为:

3.1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近年来,二元经济结构给农民的增收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要削减这种影响,为农民的增收拓展一条平坦大道,急需对当前的经济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由来已久,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考虑农民增收的同时,也要将农业的恒远发展考虑在内,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是以种植粮物为主的,要想办法使之转向形式多元化,模式高级化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使农业经济结构升级为具有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结构,这样可以将工业和农业贸易极好的结合起来。为使农民增收持续加快,必须

破除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大农业产品的容量,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农业的发展空间扩充,使农民增收。再者,为使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及金融等方面的不公平和二元化制度及政策刻不容缓。

3.2 完善农业市场体系

完善农业市场体系[10],要有正确的市场方向。首先,为进一步使主导产业优化,各地区可根据现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作用,对现有的基础进行改造和整理,扩大相关优势和特色的农产业,确保粮食的产业工程优质。其次,做好农产业的经营,加大农产品工业化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地、加工、流通等相衔接的监测检查网,充分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最后,发挥各类营销组织的作用,将现有的品牌资源进行整合,对占有优势的农产品进行强力推展,使其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3.3加强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第一,发挥政府的号召作用,让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逐步系统化和市场化,并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辅,让农民能够接收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第二,对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加大建设力度,延展向农民传播信息的网络覆盖面,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电话和广播等,让农民及时有效的收到需要的农业信息;三,通过加强对农村信息知识的普及力度,培养农民信息意识,使他们能够了解、获取和使用信息,如此会对农民增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4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财政对农业的扶持永远都是必要的,首先在政策机制上,政府对农民应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1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突破所有阻碍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和制度性藩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健全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体系,构建农业风险补偿的机制,使那些不确定的农业风险降低;深化农村税的改革,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取消农牧税;加快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农民可以放手发展第二、三产业[12],使增收的门路扩增。其次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的支出;最后,由于政府出台的相关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会使粮食的价格上升,那么与粮食有关的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等,显而易见会跟着持续涨价,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民的增收,因此,强力规范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及销售单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国家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文,并加大政府对此的执行力度,

确保农民顺利增收。

3.5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一现象,会使农民的增收受到极大的影响。要消除这一影响,可通过教育的途径,来提高和改善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从而使农民的收入增加[13]。从整体上看,农民的收入途径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收入,另一方面是非农业收入。其中,农业收入的含义是农民通过一系列直接关于农业的方式和方法来增加收入,如使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质量得到改善、农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等;而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含义则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农民收入,如农民可以通过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使劳动力的转移得到实现,从而使他们的收入有所提升。

劳动者综合素质

收入增加途径

图1 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路径 从上面的分析看,对农民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要通过农业收入的农民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主要通过非农业收入的农民教育,这两个方面应给以不同的教育途径,使之与农业的收入增长方式相适应。那么首先,对主要靠农业收入来增收的农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农作物等技术知识的传播,使农民能够接受、消化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农村教育(基础

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

农村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 资源配置能力

风险意识及市场经济意识 人际交往的能力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结构 促进农业产业进程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劳动力转移

农业收入

非农业收入

农业的合作化经营教育。其次,对于主要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可以加强各种简单易学的知识培训,如具有一定技能性的知识、有关外出务工的相关知识和有关市场经济政策知识的培训等。让农民从思想和技术知识掌握上双丰收,有效的解决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俊.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J].求是.2009(5),12-24.

[2]尹少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 2010,56-78.

[3]翟志华,颜凤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J].山西统计.2000(04),8-13.

[4]吴天然,胡怀邦,俞海,陈伟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的发展道路——兼论环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转换[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3(04),105-112.

[5][J].Rural China, 2006, V ol.3 (1), pp.38-99CrossRef.

[6]Davis,Lance E. and North, Douglass C.Institution Change of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N ew York, Camgridge U.1971 ,V ol.3 (8), pp.42-106CrossRef.

[7]郜亮亮,黄季焜.不同类型流转农地与农户投资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4),110-128.

[8]李晓嘉、刘鹏.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影响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19-54.

[9]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3-97.

[10]陆信娟.市场经济体制下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4,28-66.

[11]李景国.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2),5 1-94.

[12]高鸿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2),59-86.

[13]Rainer Winkelmann. How young workers get their training: A survey of Germany versus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1997 (2), pp. 49-97CrossRef.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王静老师的耐心帮助、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要真诚地感谢王老师。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她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和参考,她严肃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再次向王老师致以我诚挚的谢意。另外,我还要感谢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我亲爱的学校,给予我汲取知识的机会!最后的最后,让我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祁琳

2013年5月于河南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