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宋厩牧法之比较_戴羽

夏宋厩牧法之比较_戴羽

夏宋厩牧法之比较_戴羽
夏宋厩牧法之比较_戴羽

夏宋并立两个世纪,期间经济文化交流不断,这其中也包括法律文化的交流。从宏观上看,夏宋厩牧法均属于唐律体系;微观上,由于夏宋国情不同,两国厩牧法的具体规则、立法理念等还是有一定差异。通过比较两者异同,能增加我们对这一历史时期厩牧法多样化的认识,深入了解两国畜牧业的不同特点。此外,《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天盛律令》等都保留了较完整的厩牧法,这为夏宋厩牧法比较提供了直接可靠的素材,特别是《事类》与《天盛律令》的颁布时间较近,更具比较意义。目前学界对夏宋厩牧法的单独研究已较为充分(目前有关西夏厩牧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杜建录《西夏的畜牧业》(《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西夏官牧制度初探》(《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西夏畜牧法初探》(《中国农史》1999年第3期),《论西夏畜牧业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

2期);姜歆《西夏〈天盛律令〉厩牧律考》(《宁夏社会

科学》2005年第1期);邵方《西夏厩牧法简议》(《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宋厩牧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杜文玉《宋代马政研究》(《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2期);程民生《宋代畜牧业略述》(《河北学刊》

1990年第4期);张显运《简论宋代官马管理和役使

的律令措施》(《温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但厩牧法的比较研究尚无人涉及。笔者不揣浅陋,试进行一些探讨。

一保护牲畜及牲畜伤人法令之比较

(一)保护牲畜法令

夏宋厩牧法中所保护的牲畜种类相同,均为马、牛、骆驼、骡、驴。但两国五畜受保护程度有所不同,宋将马、牛分为一类,骆驼、骡、驴为一类,屠杀马、牛所受刑罚更重。西夏则将马、牛、骆驼分为一类,骡、驴为一类,其中骆驼在西夏的受保护程度更高。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其作用在环境较为干旱的西夏更为突出,因此骆驼在西夏与马、牛等归为一类,更受保护。

在保护牲畜的法令中,《宋刑统》继承唐律的分类方法,将屠杀牲畜分故杀、杀自属牲畜、杀亲属牲畜、盗杀等,并依此科以不同刑罚。《庆元条法事类》沿袭了这一分类法,“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驼、骡、驴,减三等”[1];“诸自杀马、牛,减故杀罪三等,许人告”[2];“诸杀缌麻以上亲马、牛,各减凡人三等”[3];“诸盗杀官私马、牛,流三千里,三头匹者,虽会赦配邻州”[4]。颁布时间略早于《庆元条法事类》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同样借鉴了这一分类法,同时另设“盗杀牛骆驼马门”以严惩盗杀牲畜犯罪。相较而言西夏用刑更重,“诸人杀自属牛、骆驼、马时,不论大小,杀一头徒四年,杀二头徒五年,杀三头以上一律徒六年”;“盗五服以内亲节之牛、骆驼、马时,按减罪法分别处置以外,其中已杀时,不论大小,杀一头当徒五年,杀两头当徒六年,杀三头以上一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第35卷第6期2013年11月Vol.35No.6Nov.2013

夏宋厩牧法之比较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西夏与宋厩牧法均属于唐律体系,但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夏宋厩牧法的具体规则还是有一定差异,如宋法多草料配给、驿马管理等规定,而西夏则有凿井、牧人拣选、征收牧副产品等规定。另外西夏牧盈能的设置、置命法的实施都有别于宋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相较而言,西夏厩牧法具有立法缜密、科刑较重的特点。关键词:西夏;宋;厩牧法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13)06-0042-05

收稿日期:2013-06-09

作者简介:戴羽(1983—),浙江瑞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夏法律研究。

42——

当徒八年”;“盗、杀未及亲节以及他人等之牛、骆驼、马等时,不论大小,一头当徒六年,两头当徒八年,三头以上一律当徒十年”;“前述剥杀牛、骆驼、马时,有盗畜者,其剥杀罪以及盗畜钱量罪状当与第三卷上所示比较,依其重者判断”[5]。但在盗杀上,宋最重刑为“流三千里配邻州”,西夏则“与盗窃罪相较,从其重者判断”,两者可以说不分伯仲,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宋律从严治盗的立法原则。

另外,西夏对食牛、骆驼、马肉者予以处罚,“诸人杀自属牛、骆驼、马时,他人知觉而食肉时,徒一年。盗杀及亲节牛、骆驼、马时,知觉食肉者,徒二年。”[6]《庆元条法事类》则规定买者不坐,“不得因肉追究犯人”[7],食者更无须追究责任。

此外夏宋畜产法令中均设有告赏之法。相较而言,宋告赏赏金更高,最高至三百贯,“诸色人告获杀官、私牛及私自杀者,每头钱五十贯。三百贯止。”[8]西夏赏金略低,“盗、杀牛、骆驼、马、骡、驴,有他人举告时,依诸人因告举杂盗赏法”[9]。其中杂盗赏法最高赏金为一百五十贯。

(二)牲畜伤人法令

夏宋厩牧法中均有“牲畜伤人”的规定,且两者在故伤人规定上较为一致。《宋刑统》规定:“若故放令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10],《天盛律令》规定:“其中牵乘牲畜及唆唤犬等而径直向人放,伤死人时,比殴打争斗中伤死人罪减一等。”[11]此外无故触人牲畜而死伤的,夏宋律均规定“畜主不坐”。不过在牲畜伤人法上,《天盛律令》有两点与宋律不同,一是恶畜处理,《天盛律令》规定恶畜当置枷,“诸人有犬染狂病者当拘捕,恶犬及牲畜桀厉显而易见者当置枷”[12]。宋律则规定应扑杀狂犬,“若狂犬不杀者,笞四十”[13]。二是牲畜伤死人时,《天盛律令》规定受害者可抄没牲畜,“牲畜无论官私一律当交死者主人”[14],宋律则无此规定。

二官牧管理法令之比较

(一)有关管理机构的规定

西夏管理畜牧的机构主要有:经略司、群牧司、行宫司、监军司、殿前司、磨勘司、马院等。其中经略司与群牧司是主要管理机构,行宫司负责官家驿驾,殿前司、监军司负责牲畜检验,磨勘司负责核校,马院则负责养马、骆驼等。西夏畜牧管理机构的设置受宋影响较大,如负责官家驿驾的行宫司与宋驾部的功能近似,均为官家车马供给部门。此外群牧司的设置也借鉴于宋。群牧司始设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罢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掌“内外厩牧之事”[15],是北宋主要的畜牧管理机构。群牧司同样也是西夏厩牧管理的主要机构,位列西夏五等司第三等,其职能包括征收牧业赋税,御用畜、乳供给,驿马供给,官畜医治等。

在基层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宋夏有所不同。宋为三层管理机制,最基层的为牧子,牧子之上为牧长,每十五名牧长设一牧尉。西夏则为四层管理机制,牧人是最基层的生产者,之上为大小牧监,牧监之上为牧首领、末驱,此外在二百户至二百五十户牧首领中选出一名牧盈能。牧盈能的主要职责包括烙印、检校官畜,催促赔偿官畜等,此外还包括一定的司法权限,如协助群牧司实施“置命法”,“(牧人等)实无力偿,则当令于盈能处置命,预先当告群牧司而送知状,依时日,群牧司局分处当过问”[16]。可见牧盈能是起着基层厩牧负责人的作用。从牧盈能的设置可以看出,西夏畜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官牧地保护法令

夏宋厩牧法中均有保护官牧地的法令,《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官牧草地,放私畜产践食者,一,笞四十,二,加一等;猪、羊五,笞四十,五,加一等,并罪止杖六十。”[17]《天盛律令》则明确官私地权属,明其界划,着籍纳册,“诸牧场之官畜所至住处,昔未纳地册,官私交恶,此时官私地界当分离,当明其界划。官地之监标志者当与掌地记名,年年录于畜册之末,应纳地册,不许官私地相混。倘若违律时,徒一年”[18]。

西夏牧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牲畜饮水是畜牧管理中的重点。《天盛律令》中就有不少凿井的法令,如凿井不应妨害官畜,“又官地方水源泉有诸人凿井者,则于不妨害官畜处可凿井。若于妨害处凿井及于不妨害处凿井而牧人护之等,一律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19]。且对水质也有所要求,“倘若水井劣时,断十三杖”[20]。而宋厩牧法则未见此类规定。

(三)牧人拣选

牧人拣选是官牧管理的重要部分,夏宋在牧人拣选标准上有所不同。西夏牧人是牧事主要生产者,同时也是牧事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西夏多拣选“胜任户”为牧人,“胜任户”是有一定偿债能力的牧人,而无资财的“无主贫儿”只能充当牧助,“实为牧人中无主贫儿者,当予胜任户之牧人为牧助”。若拣选不力,出现“大小牧监以胜任入不胜任,以不胜任入胜任中,及群牧司未收齐时”等情形时,“大小牧监、群牧司大人、承旨、都案、案头、司吏等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受贿则以枉法贪赃罪法及前

43

——

述罪等比较,从重者判断”[21]。宋牧人主要由军人担任,如真宗时,“凡内外坊、监及诸军马凡二十余万匹,饲马兵校一万六千三十八人”[22]。宋官畜病损,牧人多承笞杖之责,而非赔偿责任,因此,拣选牧人时也无须以资财为标准。

三官畜管理法令之比较

(一)烙印登记

烙印登记是管理畜群的必要手段,夏宋厩牧法均有登记烙印的法规,《天盛律令》规定:“四种畜繁殖之仔、驹、犊、羔羊等,每年四月一日开始,则繁殖数于十月一日以内皆于盈能处置号印。”[23]《宋刑统》则规定无论官马、私马均需置印,“诸官、私阑遗马、驼、骡、牛、驴、羊等,直有官印,更无私记者,送官牧”[24]。不过两国在用印位置上略有差异,西夏烙印位置为耳上与面颊,“盈能当面应于仔、驹等之耳上及羔羊之面颊上为号印”[25]。宋烙印位置主要在鬃下与胯下,如纲马用印,“其单状内称进马,于鬃下使‘进’字火印。阔壮马于两胯下使‘行在’火印并封记”[26]。

(二)官畜检校

政府每年都会对官畜进行检校,以核实官畜数量,考核牧人、牧监、牧首领的业绩。宋检校官畜时间主要在年终,“两院坊监止养好马,如有转却病马并在坊监抛死数目,候至年终比较,一处算数”[27]。西夏官畜大校时间为每年十月一日,校检时,“令牧场牲畜一并聚集,不许与冬栏分离,当往官畜所在处检校”[28]。除规定检校时间、地点外,《天盛律令》对检校官吏也有诸多限制,“诸牧场,京师大人往校者,案头、司吏、随从、童仆等之人马食粮,当自官方领取。于牧场中取时,计其价,以枉法贪赃罪法判断”[29]。此外,法典还详细规定了检校官吏每日所需米、酒、马粮的数量,足见立法之细致、缜密。另外法典规定检校官畜时,不许牧人之间相互借索牲畜,借索者最高刑罚可至绞刑。

夏宋厩牧法均明确规定了赏罚标准。宋以赏钱为主,“以抛马一分至三分,乞与改转二分以下,赏钱五十贯;三分以上,一十六(贯);四分、五分以上,不支赏”[30]。西夏赏赐标准更高,赏赐包括钱、茶、绢、绫等,甚至包括官赏,“大小牧监胜任一年,当予赏赐钱绢二、常茶三坨、绫一匹。两年连续胜任者,依前述法当予赏赐,当得一官。此后又胜任,则每年当加一官”[31]。同样西夏对于校验不合格的科罚也更为严厉,官畜死减以外的损失需由牧人偿还,同时小牧主等负连带赔偿责任,“其中牧人实无力偿,则牧人当承置命罪,所属小牧主偿之。小牧主实无力偿,则于首领、末驱等当催促偿之。倘若彼亦无力偿,则以置命判断,依法百上当承计审罪”[32]。若牧人仍无力偿还,则适用置命法。置命法即以命抵偿,另外对于有能力偿还而不还者,同样适用置命法,“倘若其中有力偿之人曰无力,入置命中”[33]。

相较而言,宋对于检校不合格牧子、牧头的处罚要轻一些,如景德四年(1007)的诏令所示:“牛羊司牧羊,少失羊决罚之数:一口至三口,头笞四十,牧子加一等……十五口至二十口,牧子徒一年,配外州牢城,头杖一百,降充牧子;巡羊十将杖八十,降一资,员僚杖六十;二十口已上,牧子徒一年半,头徒一年,并配远恶州府,十将杖一百,降二资,员僚杖八十,降一资,巡羊使臣奏勘替,与降等差遣。”[34]可见,宋最重刑罚为徒一年半并配远恶州,与西夏绞刑相比,显然要轻缓不少。

(三)官畜饲养法令

西夏重视官畜饲养,若饲养不当致官畜瘦损,其用刑甚至重于偷盗罪,“官牧场之马不好好养育而减食草者,计量之,比偷盗法加一等”[35]。相较而言,宋律对饲养不当的处罚要轻得多,“诸供大祀牺牲,养饲不如法,致有瘦损者,一杖六十,一加一等,罪止杖一百;以故致死者,加一等”[36]。

此外夏宋两国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两宋特别是南宋天然牧场较少,马多圈养。因此宋厩牧律中有较多“草料配给”的律令,如“诸军马旧应下槽而今不下槽者,四月一日至九月终给草料各五分,遇闰,依所附月”[37];“诸军马病,自申报日给草料四分,损日依旧,非脏腑病者,全给”[38]。西夏天然牧场众多,甘州、地斤泽、燕支山、贺兰山等地均有“水草丰美,畜物孳息”的天然牧场,正如《天盛律令》中所记:“牦牛在燕支山、贺兰山两地中,燕支山土地好,因是牦牛地”。自然无需“草料配给”的法令了。

(四)有关滋生率的规定

《宋刑统》规定牲畜滋育率需在六成以上,“牝马一百匹,牝牛、驴各一百头,每年课驹、犊各六十……牝驼一百头,三年内课驹七十”[39]。若牧人无法完成,则牧长与牧人连带受罚,“准此欠数者,为‘课不充’。除外死、失及课不充者一,牧长及牧子笞三十,三加一等……罪止徒三年”[40]。事实上,宋代马匹要达到六成以上的滋育率是较为困难的,特别是南宋时,牧场已大为减少,马匹又难以适应南方气候,滋育率很低。如绍兴四年(1134)的诏令所示:“诏以余杭县南上下湖地置滋生牧马监。命临安府守臣兼提举,每马五百匹为一监,牡一而牝四之,岁

44——

产驹三分毙二分以上,皆有赏罚。”[41]产驹三分以上就得赏赐,与《宋刑统》的法定滋生率相去甚远。又如绍兴五年(1135)饶州滋生监因滋育率过低,不得不罢除,“庚子,罢饶州滋生监,鄱阳地高寒,非马所宜。自置监至今,所蓄牝牡马五百六十二,而毙者三百十有五,驹之成者二十有七而已。其刍粟又皆赋于民,人不以为便,故罢之”[42]。因此南宋时期的厩牧法已不再对牲畜的滋育率有明确要求,如《庆元条法事类》中就不再有滋育率的强制规定。而这一时期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仍有牲畜滋生率的法令:“百大母骆驼一年内三十仔……百大母马一年五十仔。百大母牛一年内六十犊。”[43]可见,此时西夏牲畜的滋生率要远远好于南宋。

(五)官畜救治法令

《天盛律令》规定牲畜患病后,需速告局分处,“马院所属熟马、生马及所予汉、契丹马等中之患疾病、生癞者,当速告局分处,马工当遣医人视之”;“诸牧场四种官畜中患病时,总数当明之。隶属于经略者,当速告经略处,不隶属于经略者,当速告群牧司。验者当往,于病卧处验之”[44]。病畜若未经上报而病死,牧人需承担赔偿责任。《庆元条法事类》对马匹非理致死的几种情形分别科以不同刑罚:“诸军马非理致死,若伤不堪医者,马主杖七十,人力不可制御,减二等。即急病申不及并肺黄、急肺黄,五日内,若十五日外或中结、前结死者,杖六十;肺黄、急肺黄过五日及中风死者,加二等。”[45]此外《事类》对兽医选差及问责有所规定:“诸马军指挥兽医缺,委都监于厢军或剩员内选差,无可差者,招募。并送本辖将校试验一月”[46];“诸兽医并死马三匹,杖六十。即专医马军营马,一年内死及三分,准此”[47]。《天盛律令》中无此规定。另外,《庆元条法事类》对病不堪医及老弱军马,多支给马铺或厢军将校,不堪用者,“并估价卖”[48]。西夏对于病死畜“当断耳印而焚之,皮者可还牧场”,同时法典还规定牲畜肉价:“肉价:骆驼、马、牛一律五百……与皮一并全部总计,当上交。群牧司到来时,钱当入库,皮送三司”[49]。

西夏人好祭祀,敬鬼神,“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间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谓之神明”[50]。这种好祭鬼神的风俗在病畜救治法令中亦有体现。西夏人祭祀所用马、牛等突然死亡或患病时,“牧人当速告局分处派人视之。谓已死之畜有神字迹,是实情,当令视者只关,派一官巫,三司内领取三两香、一斗酒、三斤酥、原粮一斗,当往本土地上,于彼畜所产幼仔之色美好者穿耳以祭祀。生地清净,官巫归送状,其上死畜当注销”[51]。而宋《庆元条法事类》中则规定不许杀马、牛祭鬼,“诸诱惑令人杀马、牛祭鬼者,依故杀法”[52]。

(六)不准假借官畜的规定

夏宋厩牧令均规定官畜不准假借他人。《宋刑统》规定:“诸监临主守,以官奴婢及畜产私自借,若借人,及借之者,笞五十。计庸重者,以受所监临财物论。”[53]《宋刑统》的用刑以所借财物价值区别科刑,不过总体用刑较轻。西夏律主要根据借用时间量刑,如借骆驼、马者,“百日以上一律为八年长徒”;借牛、驴者,“百日以上一律律二年”[54]。可见借用骆驼、马等具有军事用途的牲畜科刑更重。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两国厩牧法的制定均与本国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如南宋时天然牧场少,《事类》中就有诸多草料配给的法令,这与南宋牲畜多圈养有关;而西夏牧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匮乏,因此《天盛律令》中就多凿井的相关规定;又如西夏国土面积较宋小,其驿马制度不如宋发达,因此法典中有关驿马的法令就少于宋。另外与宋主要征收马匹等牲畜不同,西夏除征收牲畜外,还征收毛、绒、酥等副产品。法典因此还详细规定了副产品的规格:如“大小骆驼之项、腿绒:大公驯骆驼等八两。大母驯骆驼等三两。旧驯骆驼公母一律二两”[55]。可见畜牧业是西夏极其重要的经济部门。

另外从两国法令比较中可知,西夏牧人负担较宋牧人重。西夏牧人是牧事主要生产者,除纳牲畜外,还需缴纳毛、绒、酥等副产品,赋税负担重。同时牧人还是牧事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如发生牲畜被盗、丢失、饲养失误致死、未先预告而病死、检校不合格以及滋生率不足等情形,均需由牧人赔偿。

此外通过两国畜牧法之比较,也能发现西夏厩牧法有以下特点:一是用刑较重。在夏宋厩牧法相同罪名的刑罚中,西夏普遍重于宋。另外宋厩牧法无死刑,而西夏借索牲畜等最重刑至绞刑,特别是置命法的实施,使西夏厩牧法更具酷刑色彩。西夏厩牧法科刑较重也与《天盛律令》整体刑重的风格相吻合,《天盛律令》量刑以严酷著称,厩牧法作为其部门法,自然因袭这一趋势。二是立法细致、缜密。西夏虽以游牧立国,但其畜牧管理并非粗放模式,立法也非粗枝大叶,而是在吸收中原畜牧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如基层管理制度上,在吸收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设牧盈能,进一步强化了对基层牧农的管理。又如赋税征收上,除牲畜外,还征收牧副产品,并明确规定了副产品的种类、数量,此类细致、缜密的法令体现了西夏畜牧业

45

——

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参考文献:

[1]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哈

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89.

[2]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哈

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90.

[3]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哈

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90.

[4]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哈

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90.

[5]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154.

[6]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154.

[7]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哈

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90.

[8]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哈

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91.

[9]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155.

[10]窦仪.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70.

[11]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298.

[12]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298.

[13]窦仪.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70.

[14]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298.

[1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1025.

[16]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5-596.

[17]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72.

[18]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8.

[19]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8-599.

[20]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8.

[21]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9.

[2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4930.

[23]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7.

[24]窦仪.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06.

[25]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7.

[26]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7201.

[27]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7125.[28]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5.

[29]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5.

[30]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7125.

[31]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4.

[32]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3.

[33]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94.

[34]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2858.

[35]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0.

[36]窦仪.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65.

[37]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78.

[38]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80.

[39]窦仪.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61-262.

[40]窦仪.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62.

[4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6:1296.

[4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6:1449.

[43]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76-577.

[44]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3.

[45]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79.

[46]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80.

[47]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79.

[48]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80.

[49]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4.

[50]沈括,新校正梦溪笔谈[M].胡道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1957:186.

[51]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2-583.

[52]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本.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90.

[53]窦仪.宋刑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71.

[54]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82.

[55]史金波,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578.

【责任编校周永军】

46——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 D.赵匡胤 2.“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3.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6.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D.岳飞取得郾城

大捷 7.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8.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C.哥窑D.越窑 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使学生能客观的看待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分析辽、宋和议,宋、西夏和约的影响,提高客 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3)了解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 2)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 3)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 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由于唐朝藩镇割据,唐朝灭亡后,国家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由汉族人建立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二、新课讲授 契丹族与党项族 1. 辽的建立 (1)契丹的兴起与发展: 隋唐时,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避乱,出 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契丹有了农耕、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 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 时间:10世纪初,民族:契丹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 左旗南)。 (3)辽政权的发展: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的建立 (1)党项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 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西夏的建立: 时间:11世纪前期,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3)西夏的发展: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2.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分组制表。 教师出示下表:

哺乳动物教案

第七节哺乳动物 知识目标:1、说明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进行观察、分析、类比等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性适应的特点。 2、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教学难点:哺乳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疑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哺乳动物的食性特点及生活方式。 一、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P36“想一想,议一议”图文:上图争相吃奶的小狗多可爱!哺乳动物用乳汁哺育幼崽。小动物一般在出生后,就会吮吸乳汁。与其他抚育后代的方式相比,哺乳有什么优越性? 生:回答...... 引入新课:这就是我们第七节要解决的问题。 【答疑解惑】

①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哺乳动物的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健康地、迅速地生长和发育,②哺乳动物的雌兽能较好的的保护自己的幼崽。 二、自主、合作、交流 任务一:总结哺乳动物的两个主要特征 1、观察猕猴、野马、大象的体表,与鸟类的体表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是恒温动物 2、展示袋鼠、熊猫、猴哺乳的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殖和发育方面说出,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特征。 ①联系青蛙产卵,鱼类产鱼籽的存活率 ②鸟类产卵,乌龟产卵的存活率 ③鸟类育雏,企鹅的孵卵图片 总结胎生哺乳的优越性: 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 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提示:(1)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体直接产出幼崽。胎生比卵生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关系 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方法论则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前提。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同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 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即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辨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思辨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辨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认识论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中的认识论 综述 又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与继承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史中各种认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后又由列宁、毛泽东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所发展。它消除了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对立,也结束了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使认识论问题同社会存在、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相脱离的状况。它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把认识的发展同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把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同客观实在过程的辩证法统一起来,成为彻底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 反映论的观点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因此,反映的

哺乳动物教案

《哺乳类》一节教学设计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 万菁 一、设计思想: 本课选自《生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本课主要研究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种类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了脊椎动物的其它类别之后,哺乳类作为最高类别,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都更复杂,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强,学习这一内容,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进化的观点。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本课教学的设计意图具体体现是: ?1、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而科学的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 ?2、以八个“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心辐射于教学的全方位是本次教学的特色设计。 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辅导者,教师充分把教材中隐深的问题活动化、合作探究化,让学生在动口说、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的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符合现代生物教学理念; ? 3、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课内的知识要点(如哺乳类的主要特征等),并延伸课外知识 (如单孔类、有袋类分布的地理学原因及野生动物保护等),最终促进本次教学中核心概念“哺乳类——高度适应环境的脊椎动物”的发展性有效建构。 ?4、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次教学中通过哺乳类的经济价值的探讨, 结合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引发我们人类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情感教学,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可将其视作为一次做人教育、道德教育。 ?5、重点难点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 通过对哺乳类特征的归纳,促使“哺乳类与环境高度适应以及生物进化”等概念的建构,这是本节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哺乳动物

2.4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2、阐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描述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保护哺乳动物的栖息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方法: 自学式,启发式,小组讨论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PPT展示争相吃奶的小狗一家)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吗? (胎生)小狗出生后,就会吮吸乳汁,那你们知道小狗属于哪一类动物吗? 学生思考回答:哺乳动物。 教师:那你们知道哺乳动物有些什么特征吗?他们有人类生活有这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哺乳动物》。(板书:哺乳动物) 学习新知: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PPT展示:活动一,自学课本,认识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些哺乳动物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有草原上驰骋的野马,原野上散步的非洲象,森林里攀援的猕猴,海洋中游泳的鲸,挖洞的鼹鼠,飞翔的蝙蝠等等,为什么它们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具有些什么特征呢? PPT展示:活动二,自学 合作讨论:1、哺乳动物具有些什么特征? 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特点,这与它们的食性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巡视小组讨论活动的情况) 小组讨论完后,小组代表回答(答案合理即可),对表现优越的小组鼓掌表扬。 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直至1279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

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x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本阶段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本阶段中国古代纺织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南宋时,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知、体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的表现;通过设计问题,围绕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相关信息; 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并且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填一填: 将表格中的现象的相应的观点填入表格中 提问:这些成语的说法是对还是错? 归纳:对的,发展的、联系的和全面的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也就是矛盾的观点。 提问:这些成语的说法对不对?不对在哪里? 归纳:错的,这种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课题: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一辩:

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其中,夏娃的苹果让人有了道德,牛顿的苹果让人有了科学,而乔布斯的苹果让人有了生活。 提问:你对乔布斯、乔布斯的死、苹果产品想说些什么? 提问:他的离去对世界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世界来说是坏事更是好事。乔布斯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有他,世界从此不同。因为有他枯燥的世界有了鲜活,因为有他沉闷的世界有了创意,因为有他单调的世界有了色彩。在他创新的心中更有一个博大的心,让每一个人的手中都包容了世界并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华尔街日报》盛赞乔布斯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将硅谷改造成为科技行业的创新中心,与微软比尔·盖茨以及甲骨文埃里森等人为现代高科技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改变了消费者与科技互动的方式。他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改变了PC、电子以及数字媒体行业,推动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所以乔布斯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毫无疑问,没有乔布斯的时代仍会英雄辈出。就像没有了牛顿、没有了爱因斯坦、没有了爱迪生,人类社会仍然会前进。回忆乔布斯的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毅力是成功的关键!追求完美是创新的动力!面对乔布斯的离去,我又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世界级的领军人物?这个问题不能只由教育界回答,更是抛向全中国的“大问号”!我想,我们的社会只有建立起自由、信任、包容、崇尚真理的保障制度,回归勤奋务实的民族传统,不媚俗、不媚权、不媚钱,下一个“乔布斯”才有可能在中国产生。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尽量避免形而上学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主要表现在: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评一评: 小明是一位高三学生,他对历史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有意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历史专业。小明爸爸则认为: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法律等人才需求巨大,金融、会计、对外贸易、法律等专业一直会是热门专业,将来也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收入也会很高,因此,小明应该选择金融、会计、对外贸易、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Cultural teaching design in Five Dynasties, Lia o, song, Xia, Jin and Yuan Dynasties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历史:5.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1)(旧人教版高三) [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1.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

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 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 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 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 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 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知道辽、北宋、西夏等政权并立的史实: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者、建立 时间与都城;了解辽宋战争、澶渊之盟与宋夏和战的情况。 2、学习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等史实,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对民族间 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辽和北宋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澶渊之盟的理解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知识填空 A.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背景:隋唐时期,__游牧在北方的契丹_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发展:__唐朝___末年,北方汉人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生产技术_和生活方式。 (3)建立政权:①__10世纪___初,_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上京临潢府___。 ②影响: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_创制文字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发展: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___甘肃东部__、__陕西北部___一带,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西夏:①概况:_11世纪__前期,___党项族首领元昊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兴庆府__。 ②建制:订立__官制___、军制和__法律__,鼓励垦荒,发展__农牧经济__,创制__西夏文字__。 B.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____辽太宗________时,占领___燕云十六_________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__宋太祖____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友好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战:(1)__宋太宗_____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防御___政策。 (2)澶渊之盟:__宋真宗_____时,澶州之战(__辽军___主战)宋军取胜,签

哺乳动物的教案

哺乳动物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创设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学生可能会说出这些动

物都是胎生、哺乳的,体温都是恒定的等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 【设计意图】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准备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和生活在北美北部的灰狼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 3.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请学生看“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准备奶制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数据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奶水可以为幼崽提供最好的营养?补充考拉、袋鼠等有袋目的哺乳动物,加深学生对哺乳动物“哺乳”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为什么说绝大

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一、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形式。哲学一词,在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哲学一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哲学既是世界观有时方法论。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注: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二、关于世界观的论述 (一)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什么叫总的根本性的看法和观点呢?就是说它具有最大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最普遍的适用性。例如:自然观的原理、观点既适用于机械运动、又适用于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既适用于奴隶社会、又适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既适用于自然界,又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 (二)世界观具有阶级性 世界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归属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世界观崇尚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无产阶级世界观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两种世界观总是在不断斗争,总是相互对立的。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注:世界观确实有很强的阶级性,但唯物和唯心,和阶级不能直接挂钩,如在劳苦大众中,也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世界观存在) (三)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文化,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生产力水平,受教育程度,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 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哲学则把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单选题 1.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的是流动生活,不是定居生活,③说法不正确,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B。 2.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A. 寇准 B. 宋真宗 C. 宋高宗 D. 明太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观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 世界观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 方法论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世界观3: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方法论3: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5: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 方法论5: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 世界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 世界观2: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世界观3: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 世界观1: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三点可选择而用)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在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发展的原因:(内外内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2: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相结合原理) 世界观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3: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不失去时机促成飞跃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复习与回顾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的关系(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和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就是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方法论。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复习与回顾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1、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3、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又是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复习与回顾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决定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人们对整用来观察问人们认识个世界的总题、处理问题和改造世界的看法、根根本原则、本观点。根本方法。世界表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枯萎。(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形——物质存在的东西。形神天人之辩、名实之辩、有无之神——意识思维的东西。之辩辩、理气之辩、心物之辩等。形与神谁先谁后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何呶?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提纲总结完整版999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一、政权分立 二、北宋巩固政权措施: 政治措施:国策:重文轻武 中央:用分事化权办法,削弱相权 掌控军权:收兵权,控制军队,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地方:文臣任地方官,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 设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 两宋经济发展: 农业 1、引进占城稻 2、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3、苏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4、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种植区扩大 5、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手工业 1、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海南岛拥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发达:瓷都景德镇,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 3、造船业世界领先,南宋配指南针 商业 国内贸易:1、商业城市繁荣坊市交错,出现早市夜市,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2、草市、市镇兴起 3、纸币出现(北宋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4、经济重心唐中期开始南移,南宋完成南移。 海外贸易: 1、开设蕃坊、蕃市、蕃学 2、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广州、泉州成为世界大商港 4、外贸范围广 思想控制: 措施:改革发展科举制 表现:增加录取名额,授官从优从速 作用:形成读书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养,造就宋文治局面 文化科技: 文化成果: 豪放派苏轼代表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婉约派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倾吐国家分裂悲痛之情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记录战国到五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科技成果: 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影响:促进知识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指南针:北宋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影响: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 火药: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突火枪),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 影响:推动欧洲社会改革 民族关系: 战争:(战争性质:兄弟之争,民族战争) 澶州之战:宋打退辽军订立澶渊之盟 郾城大捷:岳飞抗金 议和: 1、辽宋 ----澶渊之盟 评价: 消极:①岁币增加百姓负担 积极:②保持和平局面,促进辽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宋夏和约 内容: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 作用: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给金送岁币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东至淮水,西至大散关) 元朝统治 一、蒙古和元朝建立(成吉思汗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1、蒙古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元建立:1271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 元朝地位: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我国疆域最大王朝 二、元朝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措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 地方:内地:设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疆: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西域(新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东南: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行四等人制 民族融合表现:汉人外迁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杂居,回族形成 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文化:元朝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著作《窦娥冤》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品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这四点分歧并不是并列的,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的分歧是它们的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孤立点看问题. 第三,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则主张用静止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从而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词。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辨法的同义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的特点是同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形而上学的思想在古代即已产生。在欧洲流行于15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将自然界划分为各个部分,并从外部分门别类地加以考察。这种思想方法,由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上就造成了当时哲学的一个特殊的局限性。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