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办法

(试运行)

起草:年月日

校对: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辽宁海诺建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1目的 (2)

2.试用范围 (2)

3.职责 (2)

4.工时定额的制定 (2)

4.1工时定额的概念 (2)

4.2产品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2)

4.3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 (3)

4.4.工时消耗的构成 (3)

4.5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 (4)

4.6工时定额的组成 (5)

4.7新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 (5)

4.8临时工时定额的制定 (6)

4.9工时定额的制定及签发流程 (7)

5.工时定额管理 (7)

5.1工时定额的修订 (7)

5.2产品出厂前的返修 (9)

5.3出厂后返回的产品返修 (9)

5.4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定额基础管理制度 (9)

附页 (11)

1.目的:

工时定额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尺度,科学合理的制定和执行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消耗,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为规范工时的制定与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试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定型产品、研发试制、零星作业及产品返修、返工工时定额的制定及修定,公司所有执行工时定额的车间、班组及个人均适用本管理办法。

3.职责

3.1 工艺部负责工时定额的编制、审核及修订。

3.2.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工时定额的审批。

3.3.生产车间负责工时的统计,核算,提报。

3.4 财务部负责车间提报的复审,结算。

4.工时定额的制定

4.1,工时定额的概念

工时定额是指员工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用时间表示,也可称为时间定额。

4.2 产品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4.2.1 定额水平先进合理,体现各产品之间的综合平衡;

所谓先进合理,就是制定的定额要在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正常生产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大多数员工可以达到,部分优秀员工可以超越,少数后进员工也能够接近以至达到的水平。

4.2.2 定额的制定必须“全面、快速、准确”。

全面:是指工作范围的要求,凡是需要和可能制定定额的工作都要制定定额。

快速:是指时间上的要求,就是简便、工作量小,能迅速制定出定额,及时满足生产要求。

准确:是指质量上的要求,定额水平要先进合理,“准”是关键。

4.3.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

4.3.1 产品生产性质,生产纲领。

4.3.2产品图样,包括结构形式、重量、技术要求等

4.3.3.工艺部门设计的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各工艺过程、工序、工步、作业指导书及所用的工装设备的产能效率和作业人员配比等

4.3.4 作业场地环境及工艺布局。

4.3.

5.公司的物流转序等相关规定.

4.3.6工时定额有关标准或有关资料

4.4.工时消耗的构成

4.4.1 作业时间

作业时间是指为实现工作任务所消耗的时间,包括两方面

(1)基本时间:为完成工艺目的的,使生产对象直接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所需要

的时间。如焊接、切削所消耗的时间。

(2)辅助时间:是指为保证实现工艺目的的必须消耗的时间。如装卡、卸下零件、

测量尺寸等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来说基本时间多是机动时间,辅助时间多是手动时间。

4.4.2照管工地时间

是指用于布置工地,保证工地处于良好状态。以及对工地进行供应和照管所消耗的时间。有两种情况。

(1)技术性的:由技术上需要所消耗的时间,如更换刀具,调整设备,清理切削等。它随基本时间的变化成正比。

(2)组织性的:生产组织需要的时间,如清理擦洗工具,机床注油,交接班等。

它随整个作业时间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4.4.3 休息和生理所需时间

(1)休息时间是指消除疲劳所需的时间。这部分时间的多少取决于员工的作业环境,劳动繁重程度、工作的姿态以及单调感。

(2)生理需要时间是指员工上厕所、喝水、察汗、洗手等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1)+(2)=35--45分钟

4.4.4准备和结束工时

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或加工一批零件,在工作开始前需要消耗的准备时间,以及工作完毕时需要消耗的结束工作时间。如加工前熟悉图纸和工艺,安装工装夹具,调整设备工装等。一批件加工结束后要拆卸夹具,调整工装夹具等。

这类时间消耗的特点是,加工同一批零件时只消耗一次。

4.5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

(1)经验估工法:由经验丰富的定额员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工装条件和设备状况估算工时。

适用情况:多种单件小批生产,新产品试制、临时性生产、

(2)统计分析法(比照分析法):根据过去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际工时消耗的统计资料,结合分析当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适用情况:适用于生产比较正常,产品比较稳定,品种较少,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比较健全的情况。

(3)技术测定法:它是分析研究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挖掘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对组成定额的各部分时间,通过实际观测或分析计算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共两种

1)分析研究法:通过现场观测记录取得第一手资料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适应情况:适合品种少,生产稳定、机械化程度高的大批量

2)分析计算法:根据相关定额标准来计算制定定额的方法。

适应情况:适合品种多、零件工序多的情况下

4.6 工时定额的组成

在不同生产类型中并不相同

(1)大批量生产条件下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1+照管工地时间百分率+休息和生理时间百分率)(2)批量生产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1+照管工地时间百分率+休息和生理时间百分率)+准备和结束时间/每批产品数量

(3)单件生产条件下

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1+照管工地时间百分率+休息和生理时间百分率)+准备和结束时间

4.7 新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

4.7.1 新产品工时由工艺部比照成熟产品定额标准制定

4.7.2 考虑新产品试制过程中会出现制作过程中的突发和不确定因素,需对试制期间的工时定额进行适当补贴。

补贴办法

(1)新产品第一轮试制,依照工艺定额补贴100%,第二轮补贴50%,第三轮补贴20%

(2)从第二轮开始由工艺部门工艺人员、生产车间技术人员联合进行制造实测。实测时去除因技术、工艺、管理后期可避免的问题影响引起停工所消耗的

时间。取后两轮实测工时的平均数作为标准工时、

(3)三轮试制过后原则上不再做工时补贴,入库工时按工艺整顿后的标准定额入库如遇特殊情况,由工艺部,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门汇同车间商定。

4.8临时工时定额的制定

4.8.1 与生产无关的项目所发生临时工时的制定审批流程

由需求单位提出书面临时用工申请单,工程较大的并附项目方案或施工图纸。

施工单位预算工时需求单位确认常务副总签字

4.8.2与生产相关的项目所发生临时工时的制定审批流程

1)与制造产品强相关的,涉及备料、组焊、机加、装配等生产工序的

由需求单位提出书面临时用工申请单,工程较大的并附项目方案或施工图纸。

工艺部工时定额员工艺部长

3)与制造产品非强相关的

除1)外与生产相关的

由需求单位提出书面临时用工申请单,工程较大的并附项目方案或施工图纸。

施工单位预算工时需求单位确认

工艺部长。

临时用工申请单见附页模板

4.9工时定额的制定及签发流程

5工时定额管理

5.1工时定额的修订

产品工时定额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变更,生产水平和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进行修订,使工时定额水平逐步趋于合理。工时定额的修订分定期修订和

不定期修订两种方式。

5.1.1 定期修订

(1)产品工时定额原则上实行一年修订一次。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产品工时定额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次年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次年产品工时定额修订计划,由工艺部结合年度的业务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实施。

(2)产品工时定额修订幅度确定。

产品工时定额修订幅度以定额完成率的高低为依据,按不同产品实际情况确定修额的幅度。根据产品工时定额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和公司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水平,修额后的定额完成率控制在110%-130%之间。

定额完成率=定额工时/实作工时*100%。

(3)不定期修订

产品工时定额在执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必等到年度定期修额时间才统一修订,要及时予以修订:

1)产品由试制生产转为批量生产;

2)产品结构改变,原材料材质、规格发生变化;

3)工艺规程变动,工艺方法改变,设备和工装更换;

4)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发生改变;

5)个别定额与实际相差过大;

6)重大技术革新项目的采用,劳动效率大幅度的提高。

5.1.2 工时定额的修订及签发流程

5.2产品出厂前的返修

5.2.1产品、零部件在加工制作中因自身原因而产生的返修,不予计算返修工时。

5.2.2产品、零部件在加工制作中因上道工序加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返修,在计算返修工时,应相应扣除上道工序的产品工时。

5.2.3产品、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装配困难,只要零部件经检验合格后交付装配的,不再补加工时。

5.2.4技术上、组织上的原因,造成的返修工时,经质检部认可,予以计算返修工时。

5.3出厂后返回的产品返修

出厂后返回的产品返修,由工艺部制定返修工艺及制造建议工时,平均、先进、合理的确定返修工时。

5.4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定额基础管理制度

5.4.1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年不定期对产品工时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产品工时定额的正确执行。

5.1.2各车间班组要严格执行劳动定额,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做好产品产量统计,要按照产品项目,分工序、工种、班次,及时、真实地填写所完成劳动定额情况,为推进劳动定额工作奠定基础。

5.4.3加强监督,维护劳动定额标准的严肃性。劳动定额标准、计件工资单价、职工完成劳动定额情况,均定期向职工公开。

5.4.4积极改进劳动定额测算方法,不断提高劳动定额质量。逐步应用准确性较高、科学性较强地技术测定等多种形式的先进计算方法。

本办法由工艺部负责编制、修改,人力资源组织实施和考核

最终解释权归工艺部。

附页

位制定定额,申请单位认可。

2 与生产无关的项目由常务副总批准。与制造产品非强相关的项目由工艺部批准

3本表一式三份,申请单位一份,施工单位一份,批准人一份

2 工时由工艺部制定并批准

3 本表一式三份,申请单位一份,施工单位一份,批准人一份

焊工工时定额标准规定.docx

钣金件工时定额试行标准(2011-07-30) 一、下料 1.气割下料 (1 )方板,法兰类 厚度方板法兰 φ100 以下φ 100~φ φ 201~φ φ 301~φ φ 401~ φ 200300400500 δ12 以下15分8 分10分15 分20分25分/m δ16~ 3020分10 分15分20 分25分35分/m δ35~ 5525分15 分20分25 分30分40分/m δ60~ 7535分20 分25分35 分50分55分/m δ80 以上45分 /m (2 )型材类 角钢0.5 米以下 0.5~11~2 2 米以上 2~3米3~4 米4~77 米以上 米米米 L30~ L60 5 分10 分15 分20 分 L70~ L10010 分15 分20 分25 分

L120~ L16015 分20 分25 分30 分 槽钢 [50~[10010 分15分20分30 分60 分[120~[16015 分20分25分40 分40分50分60 分80 分[180~[24020 分25分30分50分70分90 分120分[260~[32025 分30分50分60分90分120150分 分 工字钢30 分35分60分70分110 分140180分Ⅰ320 、分 槽钢 [320以 上 方管:按槽钢型号的 1.5 倍。 2.成品下料 半成品按毛坯下料的 1.5 倍工时计算。 3.批量修正系数 件数30315181101151201301501100以~50-80~100-150-200-300~50~1000 下00以上

修正系数10.970.940.910.880.850.820.790.760.73 二、焊接 1 、室体类 室体分半方法: 不分半按下表计算。分两半按下表计算,另加工时:6h/t 。分四半按下表计算,另加工时: 10h/t 钢板厚度 δ3δ4δ5δ6δ8δ10δ12δ14δ16δ20 Q69 系列200190180170160150140130120110 h/T 普通 Q37 系不带抛丸器座的重量 *110h/t+ 抛丸器座长度 *10h/米(点焊 ){ + 抛丸列器座长度 *12h/ 米(焊接 )}抛丸器座按照 12h/m 计算。 通过式 Q37除按上表外,另加工时:抛丸器座数*定额 A 系列主室、抛丸器座(长 * 宽) mm 2定额 A( h ) Q69 系列主〈 =10000008 室,(多抛丸〈 =150000010 器座的室体〉 150000012 均适应)室体使用方管的,按照同高度槽钢扣焊工时的一半从按照吨位计算的 工时中扣除。 Q38 系列120110100 h/T

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计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计算法 工序工时定额=主加工工时+辅助工时 主加工工时的确定:根据产品图纸、加工面余量、加工工艺、机床的工艺参数(主轴转速、走刀量、吃刀量)计算。冲床、油压机、压铸机、电炉等可按机床上设定(或技术要求)的工艺时间或节拍来确定。 辅助工时的确定:装夹时间、对刀时间、磨刀准备时间、人工休息、换模时间等之总合。这类时间以实测或经验估算为准,有些企业是按标准和制度来执行。 2.实测法 以中等水平的操作工在机床上现场操作,实测工时。 3.类比法 按已有的相似零件的工时定额进行比较、估算,这点全靠成熟工时定额的积累。 确定工时定额的实践性、经验性很强,实际运用时先以计算法或类比法估算,然后以实测法验证、修正。这是我们总结的“一算、二比、三验”法,适合于各种工艺和工序上确定工时定额。最后,总合所有工序上的加工工时就能得到产品加工的工时定额。制定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编制销售、生产计划以及成本核算、报价的基本数据,同时也是劳动考核的基础。希望大家重视它,掌握它,并灵活运用。 时间定额

时间也叫“工时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详见劳动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如对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对宾馆服务员清理一间客房所规定的时间。 时间定额是某工序占用时间的定额,即一件产品或其在具体某工序上所消耗的时间。要了解时间定额的定义和作用,熟悉作业时间的内容,了解非作业时间的内容及其与作业时间的基本比例。 时间定额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 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A公司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1目的 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 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量产品制造过程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其下属单位。 3 使用术语及定义 3.1工时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单位:小时)。计算方式为:加工(注:装配过程含包装)过程中所有工序工时定额的总和。工时定额是公司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的基本依据。 3.2 工时定额由基本时间(Tj)和辅助时间(Tf)组成.其中:辅助时间又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用公式表示为: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 序号项目主要内容备注 3.2.1 基本时间(Tj)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3.2.2 辅助时间(Tf) 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3.2.2.1 服务时间Tw 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2.2.2 休息时间(Tx) 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3.2.2.3 准备与终结时间(Tz) 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3 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是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分析和修订的管理过程。 4 管理体系 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公司授权人力资源科统筹公司劳动工时定额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在公司管理框架下,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组织自己的工时管理体系。 4.1 职责分工 4.1.1 人力资源科职责 4.1.1.1 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 4.1.1.2 负责公司劳动工时定额政策、制度的制定、核查、申报等工作。 4.1.1.3 公司经营范围内各类产品及服务的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的具体管理工作。 4.1.1.4 负责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日常指导、检查、分析调研及宣传、培训工作。 4.1.1.5 根据工时定额核定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 4.1.2 产品设计及技术部门职责 4.1.2.1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完整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4.1.2.2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改进或革新后完整的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4.1.2.3 为工时定额的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1.3 生产部职责 4.1.3.1 根据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对当期发生临时工时的派工、检查、验收、核准等日常管理工作。 4.1.3.2 负责劳动工时定额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统计分析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反馈工作。 4.1.3.3 根据工时定额审核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情况。 4.1.4 各级工时定额使用部门的职责 4.1.4.1 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B

批准王伟炎审核傅根棠编制冯小龙发布日期 2005年9月21 日1. 目的 1.1 工时定额是衡量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尺度,科学合理的制定和贯彻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 2.1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生产车间及有关部门。 3. 职责 3.1 制造工艺部负责工时定额的编制。 3.2 人力资源部负责工时定额的审核及修订。 3.3 生产安设部负责生产任务的安排及协调。 3.4 各车间负责生产计划的实施。 4. 工时定额制订 4.1. 凡能计算和考核劳动量的生产工序,都必须制定工时定额,定额水平应保持先进合理。 4.2. 工时定额的制定可根据不同的生产性质和工艺规程,采取技术测定、统计分析(主产品)、经 验估工、类推比较(新产品试制、单件小批次)分别制定。 4.3. 产品工时定额,首次由制造工艺部编制,人力资源部依据实际情况审定。 4.4 新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 4.4.1 新产品工时由制造工艺部比照成熟产品定额标准制定; 4.4.2新产品在试制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多的困难,如工装不完善、操作工对产品工艺的熟悉程度低等,实际操作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会比工艺定额多,为了能使新产品顺利进行,对新产品试制期间的工时定额进行适当补贴。 4.4.3补贴办法: 4.4.3.1新产品第一轮试制,依据工艺定额补贴100%;第二轮补贴50%;第三轮补贴20%。 4.4.3.2 三轮试制过后原则上不再作工时补贴,入库工时按工艺定额入库。如遇特殊情况,三轮试制过后还无法小批量投入生产的零件,由制造工艺部、生产安设部和人力资源部汇同车间商定。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工时定额(时间定额)、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时间定额)、工时定额计算 摘要:时间定额(也叫工时定额)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劳动生产率指标。根据时间定额可以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面积。因此时间定额是工艺规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的定义 将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称为工时定额(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的组成 时间定额由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布置工作地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组成。?基本时间Tj: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对机加工而言,基本时间就是切去金属所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Tf: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主要指:装卸工件、开停机床、改变切削用量、测量工件尺寸、进退刀等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可查表确定。 ?操作时间:操作时间=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 ?服务时间Tw(布置工作地时间):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休息时间Tx: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准备与终结时间Tz: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根据经验进行估算。 时间定额的计算 将上面所列的各项时间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各种时间定额: ?作业时间:TB== Tb + Ta ?单件时间:Tp==TB + Ts + Tr ?单件计算时间:Tc== Tp + Te / n 准备与终结时间随批量大小而不同,批量越大,每一零件的准终时间越少。在大量生产中,产品终年不变,可不计准备与终结时间。 工时定额的作用和意义 ?衡量职工贡献大小、实现按劳分配的必要尺度 ?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控制,评价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编制企业内各项计划、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 ?改进生产技术,挖掘劳动潜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时定额考核实施方案

工时定额考核实施方案(非常好) 一、目的 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益,体现员工多劳多得,实现员工利益与生产效益挂钩的宗旨,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成本核算的依据,根据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背景 1.由于公司制造的XXXX产品是世界首台,各项工作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产品设计及工艺一直未实现标准化,经常出现设计、材料、工艺出现变更,造成生产、项目、技术、采购等部门的工作不能按原计划正常开展,生产车间常常处于被动局面,经常出现返工现象。 2.绩效考核缺乏基础数据。由于设计、材料、工艺经常变更,产品的成本体系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考核指标。 3.操作技能工人的绩效考核存在大锅饭现象,由于生产制造不均衡,经常出现闲的时候没活干,忙的时候加人、加班加点赶工,工人缺乏积极性,生产效率低。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工时定额考核委员会,由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工时定额考核小组,由人力资源部、商务管理部、生产部、技术中心、计划发展部组成。 (一)商务管理部 1.负责制定公司产品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2.负责生产部月度工时定额核算工作。 3.负责指导各生产车间定额工时、实作工时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汇总各类产品的工时定额,建立工时定额完成统计台帐。 4.汇总产品劳动工时定额,积累产品工时定额资料,负责向相关单位提供产品工时定额资料。 5. 提出产品工时定额修订计划。 (二)人力资源部 1.根据工时定额及公司年度薪酬预算,确定并调整工时定额的点值。 2.负责工时定额奖金总额核算工作。 (三)生产部 1.建立内部定额管理制度,保证劳动定额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2016年度-工时定额计算规范标准

机械加工 工 时 定 额 计 算 标 准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 +nT 吊+T 装卸)k 2 式中:k m —材料系数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 k 2=1 (n=1); k 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2.1. 方料: 式中: H -板厚mm 2.2.棒料: 式中D —棒料外径 mm 2.3. 管料: 式中d 0—管料内径;mm 2.4.方管: 式中:H —方管外形高mm H 0—方管内腔高mm B 0—方管内腔宽mm 3.吊料时间: 4.装卸料时间及其它时间: 综上所述: 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1.5 材料加工难度系数 T 机 = k B H 20 T 机= D 24 T 机= D — d 02 24 10000 T 机= H — H 0*B 0 20 8000 T 吊= L 1000 T 装卸=0.12+ L + D 1800 840

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A.剪板单件工时定额: 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 b —剪角次数 B. 剪板去毛刺T 毛剌:(min ) T 毛剌 =0.3 + L/400 L-处理长度 C. 剪板校正T 校:(min ) 2.冲压T 冲(min ):T 冲=a 3.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折弯工时定额T 折(min ):T 折=Σa i T= k* ( a + b a ) 3

工时定额管理程序

工时定额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使公司定型产品、新品试制、零星作业及产品返修、返工工时定额管理规范化,且为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度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为公司编制管理、员工待遇提供重要依据,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本公司工时定额制度的工作要求、流程与责任。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定型产品、新品试制、零星作业及产品返修、返工工时定额的制定及修定; 公司所有执行工时定额的车间、班组及个人均适用本制度。 3、职责 3.1 公司成立定额管理小组,成员由人力资源部、技术部、制造部和财务部派员组成,财务部为定额制定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制定和修改本公司的工时定额企业标准,对公司定额管理小组测定的定额进行汇集、上报总经理审批,负责检查、督促《工时定额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2 技术部负责提供所有产品的完整产品图、工艺文件、工艺流程、产品工序。 3.3 制造部负责提供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各型号产品的年生产批量及设备、工装动态情况表。 3.4 制造部对所有定型产品、新品试制、零星作业及产品返修工时定额的制定及修定的建议权。 3.5 定额管理小组具有所有新品、定型产品、科研试制、零星作业及产品返工返修,外协加工的工时定额、工价制定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所有定额的变动必须由定额管理小组提出,形成书面意见呈报总经理签字后生效,任何人的口头承诺都不能作为调整的依据。 3.6 对于一段时间某产品工序产量超出正常范围的(上下波动大于等于5%以上)的产品,工资结算员应立即向财务部门领导汇报,财务部应立即责令管理小组分析查找原因(如:是否存在改变工艺、设备、模具等客观因素),定额管理小组要及时重新测算,并将结果与处理方案形成专题报告(工作请示报告),上报公司总经理; 4、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汽车生产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华泰汽车集团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试行) 版本号:A修改码:0HT-ZY-TJ/GY-05 1. 目的 规天津基地各生产车间制造过程工时定额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分工,确保人力资源科学分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基地各生产车间产品制造全过程,凡能计算考核工作量的工种和岗位均应制订工时定额。 3.相关文件 无 4. 术语及定义 4.1工时定额(用Tc表示):是指员工生产单件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包括单件时间和准备终结时间 4.2单件时间(用Tp表示)包括以下几部分: a)作业时间(用T B表示):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它又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两部分,其中基本时间(用Tb表示)是直接用于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而辅助时间(用Ta表示)是为实现上述工艺过程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b)布置工作地时间(用Ts表示):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7%计算c)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用Tr表示):工人在工作班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4%计算 若用公式表示,则 Tp = T B+Ts + Tr=Tb+Ta + Ts + Tr 4.3准备终结时间(简称准终时间,用Te表示):工人为了生产一批产品,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需消耗的时间。若每批件数为n ,则分摊到单件上的准终时间就是Te/n。 工时定额的计算: 成批生产中Tc=Tp+Te/n =Tb+Ta + Ts + Tr + Te/n 在大量生产中,由于n 的数值大,Te/n ≈0 ,即可忽略不计,所以: Tc=Tp=Tb十Ta + Ts + Tr 5. 职责 5.1 工艺技术部职责: 5.1.1负责各生产车间工时定额编制及修订的备案工作; 5.1.2负责各生产车间工时定额的监督、检查及组织评估工作。 5.2生产车间职责: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 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1.doc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1 时定额管理制度 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三、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

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定额法。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四、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 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主管部门来执行。其他部门无权更改。 2、工时定额具体采用技术定额法,同时参考其他方法。先制订出《车间工时定额标准》和《工时核算方法》,以这两个文件为基础对车间生产产品进行核算,并填写《产品工时明细表》。 3、新产品工时制定流程 研发部门确定新产品图纸→技术工艺部制定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4、老产品工时修定流程 技术工艺部修订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5、生产车间对制定的产品工时有异议时,应及时向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提出,并填写《产品工时修改表》,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每三个月或半年复核一次,报经理办公会批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文档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表说明 表名表说明备注 users用户表所有用户信息customers任务表所有任务信息billrates用户任务表所有用户任务信息entries工时记录表所有用户工时记录信息 2.表结构及字段描述 users表(用户表)结构: 字段类型及长 度约束说 明 ID NUMBER(10)PRIMARY KEY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用户 的唯 一标 识 (主 键) USER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名 PASSWD VARCHAR(45)NOT NULL用户 密码ISACTIVE TINYINT(1)NOT NULL用户 状态

标识ISMANAGER TINYINT(1)NOT NULL用户 权限 标识 FIRST_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名 LAST_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姓 TIMESHEET_CLIENT VARCHAR(32)NOT NULL客户 清单TIMESHEET_PROJECT VARCHAR(32)NOT NULL项目 名称 billrates表(用户任务表)结构: 字段类型及长度约束说明 ID NUMBER(10)PRIMARY KEY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用户任务的 唯一标识 (主键) USER_ID NUMBER(10)NOT NULL对应users表 中的ID CUSTOMER_ID NUMBER(10)NOT NULL对应 customers表 中的ID

工时定额及工票管理办法

湖北江山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工时定额管理流程,完善工时定额管理制度,健全工时定额管理体系,提高工时定额管理水平,为公司生产组织、劳动组织、薪酬分配、成本核算、对外报价提供准确的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生产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先进合理的工时定额对加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内部经营结算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公司每位员工都应认真贯彻和自觉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第三条基本原则 (一)定额水平平均、先进、合理原则。 (二)专人负责,集中管理原则。 (三)适时修订,逐步平衡原则。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五)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 第四条工时定额达额率 工时定额达额率是生产工人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定额工时与 实作工时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工时定额达额率=完成的定额工时/实作工时×100%。工时定额达额率是反映企业工时定额水平的重要指标。公司产品工时定额水平按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单台(N≤5台/批)试制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50%; 小批量(5台/批<N≤10台/批)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30%; 中批量(10台/批<N≤30台/批)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20%;

大批量(>30台/批)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10%; 第二章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第五条组织机构 (一)公司成立工时定额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主管工时定额的副总经理 成员:定额员、相关工艺人员、车间主任 其职责如下: 1、负责整机新产品定额工时的评审; 2、负责产品定额工时修订方案的评审; 3、产品或零部件工序工时争议较大,定额员认为有必要提交讨论时,由工时定额小组进行讨论裁决。 工时定额小组领导具体人员及其工作准则另行行文确定。 (二)公司设立专职定额员,具体负责产品定额工时的制定、修订和定额工时的日常管理。 第六条产品定额工时的制定与管理 (一)产品定额工时由定额员制定。定额员根据研发部门提供的产品图纸、工艺规程及工艺路线等技术资料,按照零部件工艺工序制定产品零部件工序定额,工序定额单位统一用分钟表示。整门份产品工时须按照分部件、分工种进行工时汇总,汇总工时单位用小时表示。 (二)整门份定额工时制定完毕后,提交工时定额领导小组进行讨论评审,评审通过后经有关部门会签下发执行。 (三)评审通过后的产品定额工时在执行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调整。个别零部件或者工序定额确有不合理的,由定额员提出调整方案报工时定额领导小组,经组长批准后进行调整;对于争议较大的(单件工时差别在10小时以上或者一次批量生产工时在100小时以上)要提交工时定额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调整。 (四)定额工时的确认由个人完成。检验人员开具的工票是操作工人完成产品零部件某道工序或合格产品的原始凭证。每月25日前,操作工人凭检验人员当月开具的工票到工时定额管理部门填写工时,由定额员对照完成的工序和产品工序工时定额填写并盖章签字,转交统计员

实用的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 2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3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4| 5职责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各制造部职责 &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6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

1、目的 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办法, 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成本核算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生产车间。 3、定义 3.1 产品工时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3.2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是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和修订的管理过程。 4、职责 4.1集团公司生产与客服管理部工艺室负责工时定额的编制。 4.1.1负责制定公司产品工时定额管理办法,指导、协调、检查分子公司产品工时定额的管理工作。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工时定额的审核。 4.2.1 审定产品工时定额。 4.3 子公司负责生产任务的安排和生产计划的实施,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合理配置人员,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标准工时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职责。 4.3.1 根据各产品工时定额,合理配置人员。 4.3.2 负责统计汇总每月完成各产品的定额工时、缴库工时和数量,定期汇报到集团公司生产与客服管理部。 5、产品工时定额制定 5.1 产品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5.1.1 凡能计算和考核劳动量的生产工序,都必须制定工时定额。其中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和测试风力发电机组的试验台装配。

5.1.2 定额水平先进合理,体现各产品之间的综合平衡。 5.1.3 定额的制定必须“快速、准确、全面”。 5.2 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 根据产品的不同、组织生产的差异及对工时定额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主要有: 5.2.1 经验估工法。 根据产品工艺或实样,结合设备、工具、工艺装备、产品材料及其它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由工时定额管理人员凭以往的经验直接估算工时定额的方法。 5.2.2 工时测定法。 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计量,经过分析研究测量数据制定工时定额的方法。 5.2.3 统计分析法。 把企业最近一段时间内生产该类产品所消耗工时的原始记录,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整理,计算出平均先进的消耗水平,以此为依据制定工时定额的方法。 5.2.4 类推比较法(新产品试制、单件小批次)。 以现有产品工时定额资料为依据,经过对比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工时定额的方法。 5.3 产品工时定额首次由集团公司生产与客服管理部工艺室编制,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定。 5.4 新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 5.4.1 新产品工时定额由集团公司生产与客服管理部工艺室采用“类推比较法”或“经验估工法”初步制定产品试制工时定额。 5.4.2 新产品在试制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多的困难,如工装不完善、操作工对产品工艺的熟悉程度低等,实际操作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会比工艺定额多,为了能使新产品顺利进行,对新产品试制期间的工时定额进行适当补贴。 5.4.2.1 新产品第一轮试制,依据工艺定额补贴100%;第二轮补贴50%;第三轮补贴20%。 5.4.2.2 三轮试制过后原则上不再做工时补贴,入库工时按工艺定额入库。如遇特殊情况,三轮试制过后还无法小批量投入生产的零件,由子公司、集团公

标准工时及工时定额的定义和区别

标准工时及工时定额的定义和区别 很多实际工作者都有可能把标准工时与标准定额混为一谈,这在管理上是有潜在危险的。标准工时应该是一种客观的工作时间值,无论是由设备本身生产时间决定还是用秒表或时间研究法界定,是管理所必须依赖的一种依据和管理制度制定的起点。 而定额制度是一种管理方法,它把标准工时、人机料法各种现实因素和市场需求综合考虑进去,用于对产线和操作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一种相对主观的工具。 标准工时应该是由增值工作部分和必要工作部分组成,如果设备的产能损失,如OEE中所分析的(我用一种比较严格的算法)诸如计划停机、保养、故障、换产、杂停和速度损失等各种因素,无法在一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而含有一定“水分”,应该在定额上得以体现,做到对操作工的公平,但是标准工时的水分不应该包含太多的上述现实因素,否则将阻碍改善的驱动力。 此时制定定额,可以说明上述浪费的存在和与操作工公开你改善的计划,在科学、公开、团队工作的氛围里,让操作层明白现在定额里面所存在的浪费,并需要在以后的改善中减少,这样以后的定额是要上去的。针对操作工技能所“退让”的含水分的定额,也是暂时的,标准工时作为一种准绳,是作为大家努力的目标,是不能随便放松的。 标准工时应该源自工艺或生产工程部门,如果有工业工程部门更好,但工时定额是来自生产管理或劳资部门,用这两种不同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杠杆进行管理,发挥两个部门不同的管理角色,是必要的。 对于盖雅工场来说,我们的生产工时解决方案会帮助企业采集实际发生的各种工时,可以自定义各种生产工时和非生产工时,将实际工时、标准工时以及定额工时做相应的数据分析,比较,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并对标准工时和定额工时作出必要的修正和改善。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生产部实施工时定额考核办法(试行) 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益,防止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体现员工多劳多得的宗旨,公司决定对部分工种实施工时定额考核制度,实现员工利益与生产效益挂钩,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对实行工时定额的员工工资结构进行调整,绩效工资统一定为500元,基本工资根据个人现在工资-绩效工资。 例如某员工现在工资为1800元,调整后工资结构为: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现工资+加班工资+定额超产=总工资 1300 + 500 = 1800 + XXX + XXX = XXXX 同时班长工资也做如下调整: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班长津贴=现工资+加班工资+定额超产=总工资 1400 + 500 + 600 = 2500 + XXX + XXX = XXXX 2、基本工资构成: 考勤工资(45%)+劳动态度(15%)+工作技能(32%)+全勤工资(8%)=基本工资 3、加班工资构成: 基本工资*0.45/208*1.5=平常加班工资 基本工资*0.45/208*2=周日加班工资 4、定额超产计算方法如下: 当月工时<208H每减少一小时工资扣减2.4元 当月工时在208——308之间每超出1H按3元计算 当月工时在308(含308)——408之间每超出1H按4元计算 当月工时在408(含408)以上每超出1H按5.2元计算 5、当某工种在待工时由部门安排其他工作,工时按每天8H计算。特殊情况下经部门长同意可跨工种(实行工时定额管理工种)作业,工时计算方法按原定额工时的 1.2倍计算。 6、因突击生产需要加班时,由班长统一填写《加班申请单》经部门主管批准后方可加班,并作为加班工资计算凭证由部门主管统一保管,加班工资只有在本月定额工时超出当月考核时数时计算。 7、请假时计算方法: 每请假1H扣减工资={(基本工资*0.45)+绩效工资}/208(元) 当月考核时数=当月定额时数-请假时数,请假1天(不含1天)以上扣除当月全勤工资。 注:实行工时定额管理现阶段仅在车床,铣床,数控车床等3个工种实施。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 b 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 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 Z ——工序余量( mm );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 a 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t a 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