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E管理文化的变革以及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GE管理文化的变革以及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GE管理文化的变革以及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GE管理文化的变革以及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GE管理文化的变革以及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作者: 朱克江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从爱迪生创办电灯公司开始,历经120多年,一直保持长盛不衰。特别是近20年杰克·韦尔奇掌管公司以来,GE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9年公司净利润达107亿美元,销售额1120亿美元,通用股票市值高达51同亿美元,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GE创造了全球跨国公司的奇迹,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管理文化的变革。

一、GE管理文化的精粹

1.追求完美。80年代初,韦尔奇出掌通用时,GE正是美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运营一切正常,当时年销售额250亿美元,利润15亿美元,资产负债良性。然而,韦尔奇从市场变化中看到了挑战,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二流的产品与服务将不能生存,只有那些坚持第一、低成本高品质以及在市场定位中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为此,韦尔奇执意要修理这架“没有毛病的机器”,提出了“第一或第二”的经营战略。他果断淘汰了一些虽在赢利但已过时的业务,只保留那些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业务,要求GE所有的事业部都要变成市场中的第一或第二,否则就将其关闭或出售,从而实现使GE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公司的目标。经过10年调整,到90年代中期,GE的各主要事业部都已在全球市场上居于主导或接近主导的地位。

2.消除界限。为使公司更有竞争力,GE致力于构筑“无界限组织”,建立一个流畅和进取的世界性公司。其观念和行动的变化是化繁为简,向小公司学习。压缩规模,10年裁员35%;减少层次和流程,从董事长到现场管理者之间的管理级别数目从9个减到4-5个,管理层中的二、三级部门和小组完全删掉。公司实行垂直为主的矩阵式、扁平化组织管理,各事业部的领导人直接向CEO和他的副手汇报。现在,GE的最高层经营班子仅有三人,总部机关只有五个职能部门(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法律、信息和财务),却非常有效地控制着公司所有的重大决策。“无边界”行动将大公司的雄厚实力、丰富资源、巨大影响和小公司的,发展欲望。灵活性、激情较好地结合起来,消除了官僚主义制度,激发了管理者与员工的热情,大家共同承担责任,相互合作。同时,还有助于加强与顾客和供货商的联系,消除公司的外部界限。他们让供货商参与设计与生产过程,如发展新的超声系统时请医生参加。GE的“无边界”行动,是基于他们对速度与效率的推崇与追求。因为,GE人意识到,更快的速度,给公司带来的不只是直接的商业利益,还有更大的现金流量、更强的赢利能力和更高的市场份额。尽管韦尔奇直接接受各事业部领导的汇报,但他能够做到所有投资决策在上报当日就可得到答复,绝无“研究研究”之说。1989年,GE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与英国GEC集团的联盟就是一例。

3.挑战极限。“视客户为赢家”是GE的经营之道。公司的行为就是要确保客户永远是其第一受益者。为此,GE视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为生命,而且在六个西格玛(6sigma)管理中找到了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六个西格玛是一种测量每100万次谨慎操作中所犯错误的计量单位,它表明错误的次数越少质量越高。一个西格玛表示68%的产品合格率。三个西格玛表示99.7%的合格率,一般情况下,这已经是达到了优质标准。现在的大多数美国公司处于这个水平,较好的美国公司能够达到三点五个西格玛,即每百万次操作中存在2275个失误。在GE看来这还不够,世界性的顶级公司要达到六个西格玛水平,即99.99966%的合格率,每百万次操作中只能有3.4个失误。这是一个很高的几乎达到极限的标准,但GE人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挑战精神。他们转变管理模式,从修改和检测产品转为修改生产过程,确保产品一经生产出来

就完美无暇,从而实现GE向市场提供绝对无缺陷产品与服务的目标。为实现这一极限目标,GE把六个西格玛标准落实到全球各公司,“所有员工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六个西格玛管理的推行,不仅在GE的企业文化中深深扎下根来,而且到1999年末已给GE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巨大收益。

4.不去管理。GE经营者对“管理”的理解是“越少越好”。他们对“管理者”重新进行了定义: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表现为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表现为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教导者。GE的“不去管理”,并非认为管理者可以自由放任不进行管理,而是强调不要陷入过度的管理之中。杰克·韦尔奇把管理行为界定为:清楚地告诉人们如何做得更好,并且能够描绘出远景构想来激发员工的努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传达思想,分配资源,然后让开通路”。激发热情的方式,是允许员工们有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责任。在GE,有两种人必须离开:一是违反道德原则;二是控制欲强、保守、暴虐和压制别人,并不愿改变。这种“不去管理”的理念,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充满活力。

5.群策群力。这是一种松散的、非正式的并且常常是热闹的聚会形式,目的是集中公司内外、上下各方面智慧,培植收集并实施最好的主意。其方法是提出问题、倾听。讨论、建议,然后付诸行动。“群策群力”的意义在于:对经理人员来说,倾听雇员的声音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对雇员来说,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一种权利和责任。所有人的潜力和热情都能调动起来。

6.合法抄袭。GE人意识到,仅有一个好的主意还不够,只有当它与大家共事时,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好学已成为GE人思维方式变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GE很重要的一个经营理念。对外,GE采纳了克莱斯勒公司和佳能公司的新产品介绍技术;采用了GM和丰田的高效原料供应技术;学习了摩托罗拉的六个西格玛管理方法。对内,GE的各事业部之间在技术、设计、人员奖赏和评价系统。生产以及顾客和地区信,氢等诸多方面实行共享。为把公司办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GE每年斥资8亿美元用于培训,不经过总部的克顿维尔学院培训的人不得提升。

7.掌握变局。“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应变的物种”,达尔文这段话给了GE很大的启发。GE人意识到,公司不能靠大,而要靠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变革不会改变,而我们能改变”。成功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是“掌握变局的赢家”。

二、GE管理文化变革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1.要重视企业文化特别是管理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企业的“软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构建企业组织的“基因”。改造一个企业,必须首先改造它的灵魂;再造一个企业,必须重塑它的新的基因。我们从GE发展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根本的作用。如果说,以前企业管理的重心是在从对人财物管理转向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话,那么,面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企业管理的重心应该是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对此,GE的理解是让员工从用“手”劳动转向用“脑”劳动。管理重心这一转变,不只是反映了企业任务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企业竞争的胜败,已不再单纯取决于财富的增加,而在人才、在人的观念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GE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的文化中既包含了一般企业参与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如为客户服务、诚信待人、质量为本、讲求效率等,由此,GE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同时,GE的文化还带有明显的前瞻性特征,如企业的行为是霎“让客户成为赢家”,管理的要诀是“不去管理”,领导的任务是“传播思想”、“激发热情”等等,由此,GE走在了全球竞争的前列。GE文化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已深入到全体员工的心中,成为无所不在的企业文化。

2.要加快推进企业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一种表现,但更深层的因素是体制和机制。GE管理文化中所倡导的“群策群力”、“争取第一”、“适应变革”、“相互学习”等等,中国企业并不陌生,但GE完全成功了,原因在体制。GE有一套完善的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公司政策的正确性和运行机制的连续性。GE的股东社会化程度很高,股东的影响力无处不在。除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外,华尔街每天有成百上千的分析员在研究、分析、点评GE的功过是非,从而左右着GE股票的涨落。新闻媒体每天注视着GE的一举一动,随时向公众披露。在这种压力下,GE确定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以此为中心,GE建立了配套的用人制度、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在GE,所有人分为三类:一类是德才兼备的,留用或提升;二类是德好才不足的,再给一次机会,培训后再试;三类是德不好即使有才也要解雇。GE的“德”就是员工对公司始终如一的诚信。做得好的,奖励绝对到位。我们的改革需要尽快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主体到位。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真正面向市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要绝对放开手脚。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主要是看业绩。经营者对员工的考核,也同样采用业绩这个尺度,其正把投资及其收益的事移位给下面企业和员工。二是责任到位。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形成既放手发展又自我约束的机制,让员工意识到洛守公司的道德准则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使良好的企业文化真正成为经营者和所有员工的自觉行为。三是利益到位。文化创造利益,它的背后还是利益。市场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机制。只有当员工看到并切实享受到在公司的利益时,他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动力,才能发自内心地感悟到:为公司拚命,就是在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拼命。

3.要积极探索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在走向市场经济的征途中,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如同企业自身的发展一样,任务是艰巨的。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独具特色的。但借鉴GE管理文化的成功经验,所有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应把握三个主要原则:一是确立“大文化”概念,构筑企业文化坚实的社会基础。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而人来自社会。企业文化不是市场经济海洋中的一叶孤舟,它是国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离开社会文化的背景,对企业文化是难以理解的。GE文化变革的成功与它所处的美国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分不开,也与特定的文化氛围分不开。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从社会文化抓起,通过改革体制、调整教育、优化环境等途径,使人们自幼养成讲话办事的务实传统、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诚信态度和法制观念、对未来期望的成就感以及对外部的协作精神等,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以培植企业文化的深厚土壤。二是以转变“观念”为核心,重组企业的优良基因。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它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没有新的理念,就没有新的文化。三是重在激励,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动力来自热情,热情需要激励。在激励与惩罚之间,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激励为主。韦尔奇称自己的工作就是“一手拿着水罐,一手带着化学肥料,让所有的事情变得枝繁叶茂”。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美好前景的期望,同时也告诉人们,信任、鼓励、奖赏和培养对管理的价值非常重大。

来自:中华企业内刊网,2002-01-17

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作者: 郝志强

创造了企业的老板是伟大的,毕竟老板创业时承担了很多风险,受过很多苦难。因此每个老板都把企业看得很重,这是可以理解的,老板要通过管理来运作企业,也要通过文化来影响企业的员工。因为企业是老板的延伸,有的老板说:“企业是我的亲儿子,叫别人来调教怎么放心?”在国内企业中,华帝的七老板,集体退出历史舞台,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这样的例子太少了。与亲儿子类比的企业文化,是老板个性和精神的延伸。站在企业的立场来看企业文化、来讲企业文化的人和书已经很多了,现在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来谈一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和价值。

1、企业文化是包装:

企业文化是公司的包装。

企业是产品,企业文化是产品外面的包装,详细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观等”是包装上的说明文字。这样的包装,有利于推广企业这个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在市场中、在政府中、在客户中、在员工中的竞争力。

站在老板的角度上,企业文化是传达老板思想的最好方式。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老板的软性广告。老板的思想,如果由老板直接给员工灌输,一方面老板时间有限,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员工可能有很多抵触,毕竟老板是说教多于说理。对外界也是一样,企业文化可以把老板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银行、经销商、政府等。因此老板用企业文化,这样“软性的广告”的方式来给员工灌输。这样推销老板思想的作用,效果要比单纯推销企业产品好很多、也比老板直接推销自己好很多,起码显得“正规”和有“水平”。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老板是没有思想的,有自己思想的老板,企业一定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有某种文化。

所以站在企业是个产品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包装。

2、企业文化是规矩

企业文化是公司中不成文规矩的集合。

老板要统一整个企业的思想,要求大家按照老板的意志动作。因此企业中制定了很多规章和制度。但是所有这些规章和制度,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老板的思想。但毕竟制度不能规定所有的事情。在企业中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把这些规矩进行集中,进行提炼,就总结出了企业文化。

中层管理人员在处理彼此关系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定,还要符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对“服从、专业、创新、以人为本等”文化概念的理解,要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摩擦,减少了交易成本,企业将更加有效。这个时候,企业文化就是润滑剂的作用。在管理层对待员工时,也是这样,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得双方保持沟通平台,减少企业中的纷争。

就这样,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相互配合,使得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

3、企业文化是宗教。

说到宗教,很多人很怕,为什么怕?宗教是充满力量的。宗教的力量是无限的,相信宗教的人是狂热的、充满激情的、人生充满了快乐和幸福。有种说法是说,掌握了人的精神,就掌握了他的一切。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的宗教,企业老板就相当于企业中的教皇,他把自己的思想,进行宣讲和传达,就是在传法、布道。

有个故事是说青岛的一家企业,很厉害,全国闻名,企业文化也很出色。一个女工身患癌症,临去世时,说:“我死后,请把我绕厂一周,我要最后看看我们厂子,这是我最后的心愿。”这个故事要让西方资本家听到后,一定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也是这家企业成功的法宝。

企业中有多少人是自觉自愿地工作呢?有时候我们抱怨“愚民政策”。但有多少“民”是有自己思想的呢?很少。与其让这些人精神上没有归宿,不如用企业健康的文化来引导他,可能最后企业和个人都受

益,其实他也愿意被引导。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宗教,老板要学学宗教的发展,掌握宗教传播的技巧,实践在企业中,建设、提升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总的来看,企业文化对外部是企业的包装;对管理层是企业在规章制度之外的规矩;对员工来说是宗教。从这三个层次上理解企业文化,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可能更透彻,从而更好地贯彻企业文化,创造出企业更优良的业绩。

作者留言: 欢迎来信探讨本文:consult@https://www.doczj.com/doc/ef5096368.html,;也欢迎成为“阿强营销顾问室”的会员

来自:中国营销传播网,2001-12-26

从惠普之道透视企业文化的构建

作者:张峭莲

惠普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计算、成像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供应商。自1939年惠普成立以来,公司即面临着客户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变化多端的状况,惠普人不断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惠普这个从车库里走出来的公司,已经在全球120个国家建立有分支机构,拥有88500名员工。1998年,惠普公司在美国幸福杂志“500家大企业”排名中居14位,并占据“最受仰慕的公司”排名的第五位。惠普的成功之道是如何走出来的呢?这应归功于惠普令世人称道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惠普的灵魂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它规范和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领导人和员工为企业不懈努力地奋斗。1957年,惠普成功地推出数种新产品,公司迅速得到扩张,公司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会同公司重要部门的经理,正式制定了一套企业目标。这些目标与制定如何实现目标的企业价值一道,共同奠定了惠普之道这一异常重要的经营管理理论基础。这些就是惠普的灵魂所在。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企业的核心理念、经营哲学、管理方式、用人机制、行为准则的总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沉淀积累的结果,是根据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批判和继承的结果。企业在价值观的引导下,会聚集起一批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员工,在相互认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氛围里,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使企业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最终赢得竞争的胜利,求得企业的扩张与发展。惠普公司的核心理念就是惠普的企业价值、企业目标,以及高效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这三方面共同组成“惠普之道”。惠普企业价值及其对实现企业目标所做的承诺构成了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如今,传统的管理方式诸如走动式管理、目标式管理及开放式管理依然存在,并且又增添了新的管理内容,如十步业务计划法、全面质量管理以及短期目标制定(Hoshin 等。这些都是惠普制胜的法宝。

企业文化推动惠普走向成功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资金的多少、技术的高低、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精明的决策,往往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像惠普新总裁卡莉·菲奥里纳所说:“惠普的精髓,就是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核心价值以及行为准则的精神。”她

认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而公司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系统,它具有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等独特的功能。企业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培育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达成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不断完善深化。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推动企业本身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存在相关关系:一个强大的企业文化如果与企业的环境或战略相符时,共同的信条使上下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决策的制定更加有效,共享的价值观同样有利于协作,这些都会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率。

惠普公司强调在经营上提倡创新,在人事上倡导激励。惠普面对任何情况都坚信:只要给予员工适当的手段和支持,他们愿意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很好。惠普创建人之一的比尔·休利特曾说:“这是由一种信念衍生出来的政策和行动,这种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愿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性地工作,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他们一定能成功。”在这一系列的价值体系指导下,惠普公司吸纳了一批能力超卓、个性迥异、富于创新的人加入,让他们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公司创造了无穷的财富。这也是惠普在激烈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的原因。现今,惠普公司已经成为美国十大电子公司之一,已由原来只有538美元的流动资金,扩张为年度48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总额。

企业文化的塑造

惠普的成功,其企业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如何构建出来的呢?其实,任何企业文化的塑造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抄袭,它都需要经历建造、修正、完善这一过程,并因时因势地不断创新。

首先要选择适合企业的价值标准。企业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因此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立足于自身的具体特点,根据目的、环境、习惯和组成方式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模式;同时还要把握这个价值体系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即是企业核心价值观要体现企业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是否反映员工的心态、被员工认可接纳等。惠普认为人是整个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惠普公司会最大限度地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建立起以人为主体的人本价值观和管理理念。

其次要强化员工的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模式一旦确立,就应把基本认可的方案通过一定的强化灌输方式使其深入人心。比如充分利用宣传手段,营造文化环境;又或树立典型人物感召企业成员,规范他们的行为;更直接有效的是组织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价值准则。为了加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惠普让员工通过定期利润分红及购买公司内部股票来分享成功;同时还注重员工的继续教育工程,通过内部培训计划及安排大学学位升级计划来实现。

再者,提炼定格。一个完善的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惠普公司经过将近大半个世纪才形成独特的企业精神和文化。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归纳、进一步提炼定格。惠普实施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走动式管理、开放式管理,都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总结提炼出来,被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经典案例载入史册,这就是著称于世的“惠普之道”。

最后是巩固落实和丰富发展。要让经过提炼定格的文化模式有必要的制度保障,建立奖优罚劣的规章

制度,另外领导的率先垂范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应相应不断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21世纪的惠普经历了重重变革,像总裁人选的变更、合并康柏公司等。尽管如此,惠普依然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整合企业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为其他企业做出了榜样。

惠普之所以成为最受美国人仰慕的公司,主要源于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对于规模庞大的公司来说,培养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应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同时,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也会不相同,并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自己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这样才能在万变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期待中国企业能从惠普文化中得到启示,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来自:《粤港信息报》

企业文化的结构

(一)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

1.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象征,它体现了企业文化个性特点。我们所说的企业环境一般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部分。

(1)工作环境

优化企业工作环境,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劳动氛围,这是企业重视人的情绪、人的需求、人的激励的体现。(2)生活环境

企业的生活环境包括企业员工的居住、休息、娱乐等客观条件和服务设施,企业员工本身及其子女的学习条件。

2.企业器物

企业器物包括企业产品、企业生产资料、文化实物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产品。产品通常被理解为人们应用生产工具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它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含义:产品以市场为存在前提;产品的存在价值体现出企业精神。

3.企业标识

企业标识是企业文化的可视象征之一,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化的标识,它主要包括企业名称、企业象征物等方面的内容。

(二)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人只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以动态形式作为存在形式。

1.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以企业经营目标形式表达的一种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企业目标作为一种意念、一种符号、一种信号传达给企业人,引导企业人的行为。

2.企业制度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任何一个社会及组织团体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维护某种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如下:(1)企业制度具有企业价值观导向的功能。

(2)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障。

(3)企业制度是调节企业内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4)企业制度是组织企业生产经营、规范企业行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企业制度是企业的基本存在和功能发挥的实际根据。

3.企业民主

(1)企业民主的内涵

企业民主是企业政治文化问题。它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包括职工的民主意识、民主权利、民主义务等几个方面。企业民主的核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企业民主的功能

①有利于确定企业人主人翁地位。

②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

③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

4.企业文化活动

企业文化活动是为了发挥德、智、体、美育教化功能而培育发展起来的各项活动。

(1)企业文化活动的特点

企业文化活动具有功能性、开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企业文化活动的类型

企业文化活动包括以下四种类型:①文体娱乐性活动;②福利性活动;③技术性活动;④思想性活动。5.企业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交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人际关系不等于人与人关系的总和;②人际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双方的互动行为。

(2)企业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企业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有两种:①企业中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这是一种纵向关系;②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一种横向关系。

(三)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的深层企业文化。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①由企业的精神力量形成的一种文化优势;②由企业的文化心理积淀的一种群体意识;③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文化。

1.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即企业的经营哲学,是对企业全部行为的一种根本指导。企业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

2.企业价值观

西方学术界公认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日本学术界对“价值观”一词的使用并不普遍,他们用企业哲学思想代替企业价值观。指导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某种行为去实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满足的思想体系,就构成了企业的价值观。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现代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信念意识、效益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综合意识。“企业个性”,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服务方针和经营特色等基本性质。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调整企业之间、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念,一种企业意识。一方面,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特点来看,企业道德又是人们在实践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主体性的强烈表现。

企业道德的一般本质是一种企业意识,而它的特殊本质则表现在它区别于其它企业意识的内在特质上。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道德建设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断有专家学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基

础又是什么呢?

1、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概念提出于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开始了正式的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一个成功企业所具备的、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理念,它包括企业环境、英雄人物、日常行为准则、信息传播网络、道德价值观念等要素,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是以人为本,是从传统的权威管理到道德管理。企业管理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管理无句号”,这句话指出了再严密的制度,也有漏洞可钻。责任心再强的领导,也会有疏漏。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学问就在于,既要管又要理,要在“理”字上多做文章。要运用政策、制度、道理、感情、精神综合地进行人的管理。特别注重人的管理。在制度管理和权威管理的基础上,追求道德管理是现代管理中更高层次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行动的准则,成功的核心。如果说企业的严密而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是一支乐队演奏的乐谱的话,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这支乐队的指挥,没有乐谱,乐队就没有了主旋律,而没有了指挥,乐队就不可能演奏

出和谐的乐章。

2、企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因而它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也具有企业道德。所谓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管理和经营等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而谈到企业的道德,我们不能不引进一个对我们可能还比较生疏的概念:企业的良心。在这里,企业的良心是指企业对自己应负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一种主观内省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评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道德得以形成在于:其一,作为员工群体构成的企业组织具有人格化特征;其二,企业员工群体具有长期共同的生产经营实践基础和行为方式;其三,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基础。其外在根据,则在于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企业的良心作为企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除了受上述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外,还受到它与企业的道德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企业良心的层次与水平,实际上

是一定的企业道德的层次与水平的必然表现。

企业的核心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任何国家和体制背景下,企业无疑都在有形和无形中发挥着对社会道德影响的作用。为了其长远发展,为了建立自己更好的社会形象,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自觉承担的,和他们能出多少钱赞助某些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并无多大的关系。

在企业的社会生活中,企业良心的影响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从其道德底线来说,在企业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应遵守我国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企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发生与社会制度相抵触的现象。例如,拒绝并抵制邪教组织等书刊的印刷、销售和宣传等。在经济生活领域中,遵守市场经济秩序,不制假售假、偷税骗税、欺诈逃废债务等。在社会文化生活领域中,企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行为。例如,不生产“毒、赌、黄”产品,不提供相关服务等。在生态环境生活领域中,企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破坏生态平衡。例如,依法控制“三废”排放,保护稀有动植物资源;等等。在上述企业社会生活领域中,企业良心的作用在于,它能够以企业道德的底线为基准,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基本的道德自我控制,即道德自律。如果企业守住了道德的底线,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具有了起码的良心;否则,

就有理由说这个企业没有良心。

企业的良心作为企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遵循着企业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诸如,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树立优秀的楷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等。可以明显的看出,在企

业文化建设中,道德建设是先决条件。

勿庸讳言,我国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环境较差,是一个长期以来令人不满和困惑的问题,同时它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当代人们多从体制方面和“社会转型期”方面探求原因,而没有看到不良的企业伦理、企业价值观应承担的责任。而事实上,如果说体制和社会变革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外因的话,企业的道德沦丧则是其内在因素。

3、“以法治企”和“以德治企”;

从大的社会环境上说,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道德的维护,更离不开法制的保护。如果没有法制的强制约束,那些非法无信的企业就会占尽便宜牟取暴利,而守法有信的企业却会处处吃亏受到排挤,那么企业的道德自律意识就会逐渐失落。加大执法力度,使那些不讲信用的企业想做而不敢做、要做也做不了,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道德才能够树立起来。如果丧尽良心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和谴责,那就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踏,也是对良心的埋葬。

4、诚实守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信用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道德的底线和企业文化的基础,讲信用是企业良心的起码要求。最近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式揭牌,朱镕基总理为学院题写了“不做假账”。不做假账是对会计工作及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推而广之,我们对企业道德建设或者说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诚实,要有信用。这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壮大发展的首要要求。在最近被暴光的银广夏假帐案中,流通股的连续十五个跌停,就市场对不诚实企业的无情惩罚。

遵守信用只是企业良心的底线,而信誉则高于信用。信誉是在市场运作中企业信用的累积与升华。拥有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与精神财富,拥有信誉也标志着企业良心的高层水准与企业人格的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信誉,竭诚为消费者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拥有广泛信誉的优秀企业,它们不仅为消费者生产了满意的优质产品而且提供了优质服务。信誉不仅是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全社会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切企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信

誉高于一切”,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是企业形象策划、营销谋略的短视问题,中国的很多名牌企业,尤其是家电业、IT业的名牌企业,在向社会推广自己的形象和产品时,机会主义色彩浓重。今天觉得这样一个形象公众喜欢,就把自己包装成这样一个模样,明天发现社会热点变了,又把自己改装成另外一个模样。出于今天的经营需要,把自己涂抹成蓝颜色,明天企业的发展方向变了,又要把自己涂抹成绿颜色。有的甚至公然弄虚作假,结果到头来老是自己打自己嘴巴。譬如说,先是鼓吹自己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如何如何旺销,当欧盟一搞反倾销,又说自己实际上在欧洲的销量很小,反倾销对自己无关大局;早几天说自己如何占领了东南亚市场,等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来,又说自己在东南亚实际没多少业务,企业整体业绩没受影响,等等,等等。

中国的企业要想常盛不衰,要想做成像福特、西门子这样的“百年老店”,最缺少的一条,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为公众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优质产品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任何机会主义的炒作,套用一句老话,到头来都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初创时期,怎么向投资人证明自己的构想,怎么向客户兑现自己的承诺是公司管理的中心,其他的一切都顾不过来。所以内部管理往往很粗糙,很不规范,在这个时期,企业还谈不上发展自己成熟的企业文化。但是到公司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团队的整合就

成为超越一切的关键。

在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团队的整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学习过程。企业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创业人员必须在互相沟通与碰撞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直至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企业再不是拼个人“十项全能”的本事了,而是在技术、市场、战略、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等企业运作的各个领域渐渐出现了分工。在这个阶段,如果企业没有一个文化建设或者

说精神主线,这种分工,或者说这种调整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团队精神的形成过程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文化的冲突问题。著名的IT业精英亚信集团在这个问题上就走过一段弯路。有一段时间,亚信过分看重职业经理人的业务能力和职业背景,却忽略了这些人的价值观、理念等与公司原来创业文化的相融性,结果文化、理念的相异性造成公司离心力大增,人心涣散。幸运的是亚信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这个问题。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统计指出,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将有60%在5年内失败,有85%在十年内消失,联想到巨人、三株、爱多、小霸王、秦池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的迅速消亡,就会觉得这个统计结果绝非危言耸听。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该如何做大,如何才能成为百年企业这里有产权、资金、发展速度、规模,战略等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文化。

对于许多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企业文化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的话题。但从某种意义而言,企业文化虽然并不直接解决企业赚不赚钱

的问题,却可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在谈到企业文化时说: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一个只知道做鞋的企业、企业家,充其量是个“鞋铺”和“鞋匠”。“鞋匠”是难成大事的。而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科学管理思想、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塑

造了双星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双星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文化建设是如何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呢?首先,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企业更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

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潜力发挥至极,使追求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就是要解决企业的人

力资本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本控制。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魏杰教授曾经指出:在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他说,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制度安排的重要要素登上历史舞台,是生产力发展引起企业体制变革的必然结果。新的治理结构将主要围绕如何激励和约束人力资本来安排。当今企业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只有人力资本的问题处理好了,企

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在聚合员工,协同企业员工的行为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著名的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长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产品行销五洲,员工来自世界各地。是什么让海尔冲险破隘、创造出一个个骄人业绩?是什么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3万海尔员工,聚合在蓝色的海尔旗下,忘我工作,协力进取?与许多企业相比较,海尔员工的收入并不很高,但海尔员工创造性的工作热情却是别的企业无法相比的。海尔的决策者们说,靠的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的海尔精神,靠的是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一个个奋斗目标。是海尔文化,成为海尔人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这里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海尔往被兼并企业派去的第一个人,就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人,海尔认为,盘活资产首先要盘活人,企业只要注入了海尔文化,一条条“休克鱼”都会变得活蹦乱跳起来。

三、影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地域差异、生活差异、风俗习惯差异,经济发展的差距对企业整合的影响;

来自不同地区的员工的地域差异、生活差异、风俗习惯差异,经济发展的差距对于现代化的大型企业的整合无疑是有很大影响的。以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合并中不难看出这个问题。从企业文化上看,惠普公司有自己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注重团队精神,尊重员工的个人权利和积极主动精神;而康柏则仅仅强调销售业绩,并没有形成自己公司的文化特色。因此,两个公司能否相融共处,还需

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磨合。

在著名的“麦当劳”向全球市场扩张的过程中也不断地碰到地域差异、生活差异、风俗习惯差异对企业的影响。在企业内部员工的这种差异往往形成几个当对稳定的小集团,这种小集团的存在,在企业运转顺利的时候,可能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在企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小集团之间的冲突对企业很可能是致命的。在任何一个大型企业,小集团的存在是很难消灭的,一个成熟的企业最佳的选择是利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去抵消它的不良影响,引导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关于“本土化”问题和“五缘文化”;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外地寻求发展,这就涉及到一个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当文化的融合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外跨国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本土化”战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所谓“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当事双方所寻求到的一种战略协调模式。“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也是着实承担在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的过程。它有利于外地公司降低海外派遣人员和外地经营的高昂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安全、增加就业机会、管理变革、加速

与国际接轨。

“本土化”衔接了当事双方的利益,也就成为外来公司解决不同文化环境障碍的核心。

这里还特别要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五缘”文化。所谓“五缘”,即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神缘关系、业缘关系和物缘关系。“五缘文化的理论基础在于人们在基于某种共同的心理感受,而产生的心理认同。“五缘”文化在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企业与员工和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在首届“2001中国曲阜世界华商文化论坛”会议上提出海外华商的“五缘”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说的是奋斗精神,就是今天包括华商创业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创业文化的核心;后者说的是兼容精神,厚德载物、协和万帮的精神则塑造了中华民族重群体、重关系、和为贵、求和谐的民族心理。这给利用“五缘”文化引导小集团为企业和社会发挥力量提供了途径。

四、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宏观经济运行是在微观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是通过企业经营实现的。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但有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而且有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企业要为国家创造财富,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必须先进的管理方法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效益。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必须着眼于不断地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水平。

唯有如此,才能使社会主义企业更好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需要:

1、树立先进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基础。它所体现的企业理想信念与价值目标制导着企业道德(含企业的良心)的方向与水准。因此,必须从企业文化的核心层解决企业价值观的问题,通过企业道德与企业良心的树立和培养,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2、抓好企业领导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企业领导者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在企业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企业领导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企业道德的水准。如果企业领导者没有良心,那么企业的良心就无从谈起。企业的领导者不能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企业实践“三个代表”就成为一句空话。“己不正焉能正人”。企业领导者应该成为良好企业道德的倡导者、“三个代表

的实践者和楷模。

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有着很直接的、深刻的影响。当某些企业(尤其是成为很多人就业目标的好企业)不再看重人的道德修养、诚信、风格时,很多人为了迎合“买方”也会变得不重视道德修养而偏重于才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大众媒体传播自己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必须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拥有现代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人的竞争力。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现实要求。

企业文化要靠制度来体现和烘托,靠氛围来影响,靠细节来体现,这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可以仿制,管理模式可以引进,形象包装和品牌建设可以交给专业公司打理,惟有企业文化,只能产生于企业

内部,需要踏踏实实地积累和创建。

来自:网易北京虚拟社区更新企业文化

指挥有方的领导会巧妙地运用象征性手法埋葬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作者:Gerard Egan

文化是种象钉子一样坚硬的“柔软”东西:实施起来十分艰难,但取得的效果却牢不可破。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得以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这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可是一点都“柔软”不得的。

“受欢迎的文化”是对企业业务有利的文化。强生(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即已将其“受欢迎的文化”植入了其行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Tylenol(编者译:泰里诺药膏)中毒事件。强生公司一听说该产品可能受到了污染,立即将其撤下货架。首席行政总监也在电视上向大家说明了正在采取的行动,同时公司还改用了新型防污染包装。这一切都说明,公司把顾客的安全摆在首位,并刻不容缓地在行动中体现了出来。

企业文化,无论它是公开的还是隐秘的,要么为企业带来利润,要么就是造成额外成本。你是否可以自信地说,你现有的企业文化服务于你的业务了呢?你能否说明一下你的企业文化是怎样增加了企业利润的呢?

你也说不清?那就加入我们的俱乐部来吧。真正做到严肃对待文化问题的公司不多。这些公司都不能有效地实施以下这些东西。

改变文化

文化是可以改变的。当British Airways(编者译:英国航空公司)向私有化转型时,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将漠不关心型的文化转化为热心服务型的文化,以利于在国际市场竞争。

许多人说文化虽然可以改变,但需时太长,因为那些深埋于心底的信仰和价值观太过隐蔽、根深蒂固,不易操纵。许多人一听说改变文化要花五到十年时间,就丧失了信心,不再感兴趣。

加之,许多需要彻底改变企业文化的企业已经等不起五到十年时间。市场的压力令他们喘不过气来。的确,支配着人们行为模式的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越强,组织越庞大、越复杂,就越难找到并改变企业文化。唯一的技巧是制定一个全心全意的改革方案,立即发起猛攻。

文化变革的目标并非人格的巨变,而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各主要方面、可延续下去的行为模式变革。其目的是要通过量变来实现质变,确保取得实效。

文化变革可分为两部分。首先,审核现有企业文化,弄清需要改变的方面,然后制定并实施文化变革策略。我们首先要问的是,“我们面临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即找出主要的,特别是那些隐蔽的观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以及由其所造成的那些限制企业的行为模式。然后,了解其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分析向其挑战的成本或效益;最后进行企业文化变革。

付诸实践

首先是找出受欢迎的文化,即对企业能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文化。这里所讲的几种文化变革策略,是建立在战略、运作、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与监督以及领导艺术等基础之上的。因为文化是包含在这些方面之中的,所以改变这些东西就能改变文化。

以战略为出发点。选择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企业文化重新进行全面评估。比如,建立一家专门向强奸受害者提供直接服务的强奸危机中心已毫无新意。一些这方面的顾问感觉到了这一点,就不时承担起反强奸宣传人的角色。他们向法院、警察局、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本身为实际和潜在的被害者申诉。

借用质量管理、顾客服务、业务流程重组等运作过程中的当代措施改变文化。着重于运作的三种当代措施有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对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顾客服务、业务流程重组。如果这个变革过程从一开始就注重了这一点,而且这些措施又实施得当,它将是最好的文化变革策略。

一家医院的护士组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对病房进行整理之后,倡议将之推行到整个医院系统。所有部门,包括行政部门、医生、实验室技师,无一例外。由于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不同部门的通力协作,只有在整个系统内树立了团队精神之后,医疗质量才会提高。

通过改组机构来挑战、革新原有文化。某食品加工商因为其他分厂无法改变不利于其业务的企业文化,只得另建一座新工厂。新厂管理人员受命营造一种更开放、更具企业精神的文化。工厂建成运作之后,老厂的员工都按计划被派往新厂参观,“感染”新厂的文化精神。

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作变革的杠杆。招聘、提升、培训和职业发展都可成为变革文化的手段。Southwest Airlines(编者译: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先让新员工适应公司的战略和文化,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与变革相关联的战略

将文化变革与每个主要项目、计划和变革联系在一起。许多变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因素。

用行动引发新思路。一家制造商的管理人员意识到,他们之所以无法控制浪费,是因为公司有一套共同的观念和行为规则在作怪因此,公司组织了一个小组,花了六个月时间来研究简练生产的技术和流程,并且参观了成功实施这些技术和流程的工厂。之后,这个小组在一年之中让整个工厂充斥了各种减少浪费的行动战略。慢慢地,许多人转而接受了新的思维模式,积极倡导新的行为规范,使新文化取代了旧文化。

利用危机、甚至创造危机来促使文化变革。许多成功变革文化的例子都是从面临危机的企业开始的。在危机状态中,陈规旧习,包括陈旧文化中隐蔽的行为规则都不再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危机,那就制造危机。

一家公司发现了新竞争对手闯入其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便利用标语、动员会发起一场赶出入侵者的活动。整个过程强化了按值定价、优质商品、顾客服务、当天或隔天送货等商品价值,并使其象一种战斗口号。活动进行了三个月,销售量剧增,公司受益非浅

正面攻击

上述许多做法虽有力,但都是些间接手段。也可采取一些更为直接的手法。

公司处于转折期时,采取游击战术。由于转型时期一些规则已不再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文化变革。有一个公司的首席行政总监雇用了一位咨询员,其职责就是可以任何时候在公司任何地方出没,专门问些“天真”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如“为什么这样做?”“这有什么用?”或“如果取消这个部门,公司会受损吗?甚至不会有人注意到吧?”

用提倡新价值观的活动冲击公司。如英国航空公司举办了一连串有关顾客服务和对服务型企业进行管理的员工会议。虽然这些活动是以培训的形式举办的,但实际上是对牢固的旧文化进行正面攻击。

利用象征性行为埋葬旧文化,强调新文化。象征性行为寓意深远,许多得力的领导都能很巧妙地运用这些行为。

据称,原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董事长兼变革领导者李·艾柯卡(Iacocca)就曾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克莱斯勒的工人为答谢他在变革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凑钱为他买了件礼物,当然是克莱斯勒汽车了。礼物定于在一装配工厂的午间动员会上移交首先,装配厂厂长作了简短的发言,然后将车间内一辆熠熠生辉的黑色克莱斯勒车的钥匙交给艾柯卡。

艾柯卡看了看钥匙和汽车,说:“我不能接受这辆车。”工厂里骚动起来。厂长也一下子愣住了,他说:“可是,先生,你必须接受它,这是件礼物。”“我可以接受一辆车。”艾柯卡说:“不过,请给我一辆刚从生产线下来的车。”马上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公司生产的每辆车都应该达到可以赠送给董事长的标准。

创造一个关键的载体群来推动新的价值观。如果员工曾是旧文化的无声载体,现在必须成为新文化的有声载体。为了提倡高科技企业所需的领先文化,英特尔公司(Intel)的首席行政总监Andy Grove(格罗夫)对经理们说:“如果在过去两周,没能挑战老板你就没有好好工作。”

采取君王式的方式。只要强制推行某种企业所需的文化即可。一家中型家族糕点厂由其父亲控股。他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厌烦透了于是简单地在家庭会上宣布进行改革。他强调了三点:“按劳取酬”,“任人唯贤”,“不能损公利私。要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什么就得自己创造。”他很惊奇地发现,没有多少反对意见。

通用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首席行政总监Jack Wel ch(韦尔希)曾在一份年度报告中详述了对文化的看法。他强调了三种观念:突破极限、提高速度和超越界限。突破极限是指仅凭梦想制定目标,而不考虑实现方法。渐进性目标缺乏热情。公司应鼓励突破极限的目标和向此方面努力的“巨大飞跃”。

提高速度是指以“鼓点”般的速度开发新产品流。在电器行业,每90天就有一项新产品问世。所有部门提高速度可使公司将重力中心转向世界上的高成长领域。

超越界限是指各部门不要为本单位争夺地盘,而要为生产“世界最好的喷气式发动机、超声波机械和电冰箱”而竞争。所有这些需要各层领导努力。他们必须“给人力量、鼓舞士气、循循善诱,而不是令人精力涣散、士气低落、只懂控制”。如果你没达到这

种要求,无论你有多棒,都已成为历史,韦尔奇说道。

文化变革的原理很简单:创造有利于企业的文化。当然,这是通用电器的模式。你的呢?

重印自Management Today杂志 1994年 4月号,Management Publications Ltd.,(London,W2 3LP)公司 1994年版权所有。崔志洪译。

作者Gerard Egan是Re-Engineering the Company Culture(Egan/Hall Partnership)一书的作者。

来自:《世界经理人文摘》

塑造成功文化

不用顾问插手,也能建立目标明确、高瞻远瞩的企业。

方法是制定周密的“6步骤”计划。

作者:Lesley Munro-Faure, Malcolm Munro-Faure 成功的企业尽人皆知,只因它们不乏特别之处,使得人们乐意与之做生意。这些

企业的员工似乎很敬业,总是一刻不停地帮顾客忙。它们经常翻出新花样,提供恰好

合顾客心意的新产品或服务。因此,人们总是频频光顾它们。

当然所有这些特色均建立在企业员工的能力、品性、执着的干劲、创新和奉献精

神的基础上。许多企业领导喜欢制定使命和远景说明书,原因也在此。因为使命和远

景说明书有助于企业把握发展的方向,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心中有数。员工的这种参

与正是成功企业的卓越之处,是成功企业一切行动的基石。

企业想要成功,就必须创造成功的环境,即建立一种企业目标感,致力于满足顾

客的需要并为企业赢利。这就要求采用一种周密的专业化方式,有计划地完善与企业

成功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

1.找对领头羊员工希望有明确的方向感。只要领导方式对路,员工就会全力以赴

扫清障碍,实现目标。因此,企业需要领导。企业领导的任务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作为领导,不应搞个人崇拜。实际上,许多员工对企业组织内一手遮天的领导心存戒备,他们希望领导他们的是一支强有力的领导队伍。

优秀的领导队伍是成功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巅峰。选择什么样的人进入企业领导队伍,很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特点及其发展的重点。 Cadbury Schweppes(编者译:吉百利公司)的董事会由14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董事长、集团行政总监、集团财务总裁和人力资源总裁各1人。董事会定期碰头,负责公司的正常管理,有权审批公司的中期和年度报告、购并事宜、重大资本支出、预算以及高级经理的任命。25年来,公司董事会里一直保留着1位人力资源总裁的位置,突出说明公司领导层对人才的重视。 Colin Marshall(马歇尔)1983年出任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行政总监。随后在组建管理队伍时,他认识到建立一支得力领导队伍的价值。因此,他放弃了靠老式大型董事会作决策的做法,建立了各种较小的特别决策小组。整个公司的经营由一个19名经理人组成的管理团队负责,把营销、运作、财务、工程和市场操作等作为公司的主要部门,目的在于确保公司提供它想要传达的价值。

2.规划成功路线企业的发展计划就是一张成功导向图。图中可以标明企业目前的

起点,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达到目标的方式。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

计划可以把远景变成现实。不论你领导的是一间企业、一个部门还是一个团队,即使你对目标了然心中,也要与自己的领导队伍合作,保证所有人都认同你的目标和计划。

不仅如此,惟超越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企业才能获利不菲。因此,企业领导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坚持领先竞争对手。但是,即使出现昙花般短暂的优势,竞争对手也会尽力消除差距。故而,保持领先的唯一方法是,赶在竞争对手之前不断创出新招以吸引顾客。

Andersen Worldwide(编者译:安达信环球公司)的远景简单有效:成为世界超级专业服务组织。其使命是: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全球市场的信息需求。

Rank Xerox(编者译:兰克施乐)也有类似的远景和使命,只不过近年来变化巨大。长久以来,他们向来以“复印机公司”享誉世界。但这种定位已无法反映公司的业务范围,因此必须重新考虑和制定使命。结果,它一跃成为“文档服务公司(document company)”。在其“2000年远景”中写道:“兰克施乐,系一家文档服务公司,提供文档服务以提高企业的业务效率。它将成为全球文档服务市场的领先者。”

3.建立顾客文化同顾客做有利可图的生意,是成功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一般来讲

,顾客可以自主选择供应商。因此,想留住顾客并吸引新的业务,企业必须首先争取

到为顾客服务的权利。要做到这点,企业只能提供顾客想要的产品或服务,出顾客愿出的价钱,而且要保证目标顾客明白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好处所在。不仅如此,企业还要信守承诺并预见到顾客未来的需求。

培育包含这些目标的“顾客文化”,是任何决心努力走向成功的企业的显著标志。在了解顾客需求、提供一系列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方面,马莎公司(Marks & Spencer)声名卓著。以顾客为中心的宗旨使其实现了上述目标。这一特点在马莎公司的业务运作中随处可见。公司伦敦总部的“永不满足”口号,道出了马莎公司对卓越服务的不懈追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定期走访商店,同商店的管理层、主管人员、销售人员及顾客交谈,观察销售区域内所发生的一切。董事长Richard Greenbury(理查德)每周抽出1天半时间到商店了解情况,把握顾客和员工对公司新举措的反应。

公司还大量投资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费用、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其分销系统利用条形码扫描技术和无线电通讯的便利,完全实现了无纸化管理。

4.创造行诺文化(delivery culture)如果你想找人做事,有人同意做,而且

言出必行。所谓“行诺文化”,就是你能得到自己的所要,不会出现意外,不会姗姗来迟,不会出错或需要返工,也不需要监督,更不会有人托辞不干。

这不是太美了吗!你知道人们会找你满足其需求,会履行他们的承诺,为你带来底线收益。人们都想这样。他们想把工作做好,希望得到真诚的表扬。每个流程、

每次作业、每位致力满足顾客要求的人不仅第一次,而且是每一次都会做到最低成本。这就是质量。这就是行诺文化的内蕴所在,是推动企业目标的动力。

许多企业都曾试图打质量这面旗帜,但由于不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无法满足顾客的要求而被撞下马来。这与质量本身无关,问题在于这些企业的质量运作方式,它们总是片面地看问题。

因此,要确保企业聚准焦点,找对标准。只有细心体会、花大力气才能找出顾客需求。实现这一步后,接下来是设计适当标准,把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顾客至为重要的特性上。

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 Corporation)1990年获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但该公司在分拣业务中重速度、轻质量,造成许多严重问题。虽然工人们最终纠正了绝大多数错误,但重新分投1个邮包要花掉50美元。公司通过分清主次、安装新的分拣设备,才使问题得以解决。现在该公司在《财富》(Fortune)杂志美国最可信赖公司的调查中名列前茅。

5.授权团队走向成功“员工是至关重要的资产。”企业对此几乎众口一辞,但

大多数员工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看到了企业“精简”或“重整”的结果。企业总是要求员工爱顾客、永无休止地为他们从未谋面的股东赚取利润。为此,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由此看来,企业应当公平对待员工,让他们了解所有事

移动公司企业文化知识.

企业文化知识 (一)填空(10题)(请将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 )。 2、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 )。 3、中国移动的愿景( )。 4、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内涵体现了承担()和追求()的优秀品质。 5、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 )三部分组成。 6、“正德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是一种以()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 7、“臻于至善”源自《大学》,是一种以()为核心要义的境界追求。 8、“做信息社会栋梁”要求中国移动要作为行业的()而不是跟从者,作为专业技术的()而不是后觉者。 9、中国移动的企业责任观是: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反映了企业对()、()、()的三重责任。 10、中国移动的公益慈善理念是:()。 (二)单选题(10题)(将答案代号填写在括号里) 1、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 A 阐述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B我能C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D沟通从心开始 2、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是:() A 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B表达了“我们信仰是什么” C 创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D 移动信息专家 3、中国移动的企业愿景是:() A 阐述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B表达了“我们要做什么” C 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D 做国际一流通信企业 4、中国移动对客户的承诺是:() A 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 B 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 C 服务最优秀 D 客户为根服务为本 5、中国移动对投资者的承诺是:() A 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 B 为股东负责 C 实现效益最大化 D 市场份额最大化

6、中国移动对员工的承诺是:() A 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B 为员工服务 C 促进与企业的和谐 D 以人为本 7、中国移动对合作伙伴的承诺是:() A 成为引领产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 B 公平竞争 C 合作共赢 D 互利互惠 8、中国移动对同业者的承诺是:() A 成为促进良性竞争、推动共同发展的主导运营商。 B 互联互通 C 科技奥运,自在移动 D 公平竞争 9、中国移动对社会的承诺是:() A 做优秀企业公民。 B 做好公益慈善工作 C 承担社会责任 D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0、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由()构成 A责任和卓越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 D 卓越的组织和卓越的人 (三)多选题(5题)(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请将认为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责任”和“卓越”是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B、中国移动实施企业责任管理,努力打造“最受尊重的产业领先者”形象。 C、中国移动的卓越品质意味着企业规模庞大、效益突出. D、卓越的运营体系、卓越的组织和卓越的人,是中国移动打造卓越品质不可或缺的驱动元素。 2、关于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观,可以理解为:( ) A、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观是: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B、中国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底线是:经济、社会和环境。 C、中国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与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 D、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做好通信服务。 3、关于“正德厚生”的正确解释有:() A、沟通从心开始是正德厚生的最好诠释。 B、“正德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是一种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责任”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 C、“正德”是谓“正身之德”,指人们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要求、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表达了个体对自身的最高要求,充盈着人对自身严格的责任意识。

企业文化-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 精品001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一)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憧憬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一不能模仿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知道过程、只可以意会不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管理工具。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可以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以前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神秘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都是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寂。 一、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尽管企业文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创造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创造机理而来: 3、企业文化障碍的20种症状 缺少企业文化犹如“缺钙”,企业很难挺起自己的腰杆。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考试试题 有答案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考试试题 1、________B______是我们中国移动崇高的企业使命。 A:成为一家创新和领先的、为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持续创造最优价值且最值得信赖的信息通信服务公司; B: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C:致力于“争创世界一流移动信息运营公司”,立足于做市场的“主导者”,技术的“引领者”,服务的“佼佼者”。公司视“客户为企业生命,员工为企业之本”,崇尚“沟通从心开始”的企业精神,把世界距离拉近,使人类联系更紧 D:其他(请填写)。 2、公司的“新跨越战略”的战略定位是:C A:做世界一流通信企业; B:做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C:做世界一流企业,成为移动信息专家 D: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3、未来五年中,中国移动要努力形成__________C____型增长模式。 A:统一; B:内涵; C:创新; D:服务。 4、我们的共同愿景是:_________D_____ A: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 B:高品质服务代表,可持续发展典范; C:做世界一流通信企业; D: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E: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业务,成为上海地区最具品牌优势及市场竞争力的信息通信服务公司;

F:建首强之网,创优质服务,向世界一流通信企业迈进; G:其他(请填写) 5、我们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________D______ A:客户优先珍视员工追求卓越精诚合作求知若渴奉献社会; B:尊重坚韧务实创新; C:科技创造价值,移动改变生活,与社会共同成长,与企业共享成功; D: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E: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不断创新、追求卓越; F: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客户是企业生命所在,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发扬团队精神实现企业目标; G: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客户是企业生命所在,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发扬团队精神实现企业目标; H:其他(请填写) 6、在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里,使命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是形成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动力,是选择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_________B_____ A:是;B:否; 7、中国移动的员工要以______C________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A:工作; B:事业;C:责任; D:企业; 8、中国移动对客户的核心承诺是:_____A_________ A: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 B: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通信专家; C:以“专家”精神开创品质卓越的移动通信服务; D:以“专家”精神开创品质卓越的移动信息服务。 9、中国移动将以_________C_____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点与核心。 A:能力;B:满意;C:尊重;D:绩效。

企业文化与制度协同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质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既存在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 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的形成。 2、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 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3、制度与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 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4、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 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5、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 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关系分析

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关系分析 本文以CVF框架为核心,分析了四种企业文化类型对组织变革方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宗族型企业文化和市场型企业文化有利于渐进式组织变革,不利于激进式组织变革;创新型企业文化与层级型企业文化不利于渐进式组织变革,有利于激进式组织变革。 标签:企业文化;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 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依靠一系列的变革才能更合理地整合内部资源,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提高组织绩效而在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组织程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调整。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共有的价值理念一方面影响着整个组织变革系统,另一方面又是组织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不论其优劣,都会随着组织的发展、成熟表现出一种惰性,从而不适应组织的发展。因此组织变革以及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的适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财富》杂志统计的前一千强的企业中组织变革的成功率仅为两成。未能处理好组织变革中的企业文化因素是失败的关键原因。1998年麦肯锡兵败实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激进的组织变革方式未能和企业文化相适应,这次组织变革不但未能使实达的业绩提升,反而造成了高达一亿多元的经济损失及长达半年之久的效益滑坡。正如科特所言“只有当变革渗入到公司肌体的血脉时,变革才会巩固下来”,而企业文化恰好就是公司的血脉。由此可见探讨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概述 1、企业文化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企业文化研究兴起以来,不同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不同定义,但是概括起来企业文化的定义特征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1)企业文化是组织中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价值理念;(2)企业文化体现了组织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作风;(3)企业文化是组织的一种经营哲学。在众多企业文化的定义中,笔者较为认同Schein (1992)的观点,即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过程中形成的,并成为组织成员所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1] 关于企业文化的类型划分学界仍然是莫衷一是,但最具代表性的是Quinn 和Cameron (1998)的四分法。他们在竞争价值观框架(CVF)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灵活性—稳定性、内部导向—外部导向两个维度,共包含四种文化类型:宗族型、活力型、层级型、市场型。每一种文化类型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1)宗族型企业文化注重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整个组织如同一个大家庭,企业领导常以家长或导师的角色出现,成员间可以充分坦诚地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宗族型企业通常采用分权式的组织结构,组织氛围平等且开放,员工有较强

[变革文化阶段企业文化的管理核心]企业文化变革

[变革文化阶段企业文化的管理核心]企业文化变 革 变革文化阶段 步入成熟期后,企业长期、持续的成功,管理者在机会牵引下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积累,使得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不断累积,再加以企业规模变大,部门细分带来的内部沟通成本增加、部门中亚文化的无序发展以及“重形式、轻结果”的官僚文化的滋生,所有这些极易导致企业大量精力陷入内耗中而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反应迟钝,失去奋斗的激情和增长的动力。 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推动领导者对文化进行变革,此时企业文化管理进入变革文化阶段。诱发文化变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经济、技术变化和行业竞争,内部企业加速发展需求、战略调整和领导人更替等,但需要指出,文化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来源于企业持续发展和规模变大后累积的内部问题,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诱因是“财务绩效恶化带来的经营危机”。 变革文化阶段,企业领导者所采取的策略和步骤中核心的为以下两点: 1、重塑执行文化。 虽然名为“变革文化”,但除极少情况外(如日本企业传统“年功序列”的价值文化,阻碍了IT等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问题往往不在“价值文化”本身,而是由于价值文化的基础——执行文化和高绩效文化的丧失,导致企业核心价值标准被曲解、误读以及执行走样。重塑执行文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再造领导力,强化、落实执行力管理体系。 2、再造领导力。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调整企业高层决策和执行(绩效)管理机构、人员; 快速将具有“做事意愿、做事能力”的执行人才,调整到核心岗位; 结合执行力,以及新战略对领导者的新能力要求,再造领导力标准,以此作为领导者考核、激励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就新的领导力标准,对领导者进行集中、强化培训。

(完整版)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部分构成。 核心价值观阐述了“我们是谁,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反映了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使命表达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其内涵表达了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原因;愿景说明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期望达到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是形成使命、愿景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源泉,是选择使命、愿景的决定因素;而使命、愿景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发展领域的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活动中的承载和表现。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体现了中国移动作为企业、中国移动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将以成为“负责任”和“最优秀”的企业和个人作为自己的追求。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立足于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凝结了中国移动人缔造辉煌历史的精神精髓,表达了中国移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一理念体系的提出,必将凝聚和激励全集团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实现中国移动新的跨越! 一、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以“正身之

德”承担责任的团队,就是要求我们成为以“厚民之生”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气质,锻造勇于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二、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创无限通信世界”体现了中国移动通过追求卓越,争做行业先锋的强烈使命感;“做信息社会栋梁”则体现了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承担发挥行业优势、勇为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任务。 三、中国移动的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是中国移动内生企业品性的自在要求。中国移动选择了“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信仰,注定了我们不仅要追求数量的超越,更必须成就品质的铸炼。关注品质、追求品质是我们对社会负责、追求卓越的最佳体现方式,中国移动只有通过为社会创造卓越品质而践行自己的价值观。中国移动肩负着“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使命,意味着我们必将永恒保持对网络、服务、业务的高品质追求,这是“无限通信”的基础,也是“无限通信”固有的内涵;同时唯有以追求高品质的信念和实践,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信息社会的蓬勃繁荣,才能无愧为整个信息社会中坚力量和榜样,无愧为“社会栋梁”。 中国移动将致力于以我们高品质的创造与奉献,消除人类沟通的障碍、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促使人们充分享有一个自由沟通、自在生活的新世界。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治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向往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独不能仿照的确实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明白过程、只能够意会不能够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治理工具。 然而我们的研究说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能够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往常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奇异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差不多上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定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静。 一、什么缘故需要企业文化? 尽管企业文化可不能阻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阻碍,这种阻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职员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鼓舞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制造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制造机理而来:

中国移动通信的愿景是40页

中国移动通信的愿景是。答案:成为卓越品质的创 造者试题类型:填空题 中国移动对投资者的承诺是。答案: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试题类型:填空题 中国移动通信的核心价值观是。答案:“正德厚生,臻于至善”试题类型:填空题 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是。答案: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下列关于“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缘起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对中华民族“坤厚载物”的责任感,“健行不息”的自强心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B.“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人神圣责任感的承载和追求卓越情节的传述 C.“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移动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D.“正德厚生”的内涵是中国移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一种追求 答案:ABC 神州行品牌的核实心是__________ A.我能 B.实惠 C.亲切 D.大众化答案:CD “全球通”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__________ A.自我实现 B.追 C.积极 D.掌控 答案:AB

神州行品牌主导元素是什么?__________ A.实惠 B.自由 C.简约 D.便捷答案:ABD 动感地带的品牌特性是什么?__________ A.时尚 B.好玩 C.探索 D.不要太商务、不要太另类答案:ABCD 动感地带的标志的色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搭配而成 A.橙色 B.黄包 C.黑色 D.红色答案:ABC 神州行标志标准色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深绿色答案:ABCD 下列关于“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缘起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__________ A.“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对中华民族“坤厚载物”的责任感,“健行不息”的自强心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B.“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人神圣责任感的承载和追求卓越情节的传述。 C.“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移动对过去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D.“正德厚生”的内涵是中国移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一种追求 答案:ABC 神州行品牌的核心是亲切、大众化,其主导元素是________。 A.自由、简洁、实惠 B.自由、实惠、便捷 C.简约、质量 D.简约、便捷答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管理界开始急巨变革,虽然变革的内容不一,但大多体现了人性化理念。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企业经营活动是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而外界仍然是人或由人组成的组织。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无法摆脱人的痕迹,是人类的产物。因此,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在所有的管理要素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但最能体现企业是人格化企业的,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当成管理的客体,企业文化是把人当成产生共同价值观的主体。前者是管理的内容,后者是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思想,即可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 人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一切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再是物质资本。人本管理首先在几个基本问题上做出明确的回答,即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的发展靠什么这三个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企业的哲学命题。其一,企业即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企业无人则止。因此,企业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人的潜力极大,关键在于开发。一个企业要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就应使企业员工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智能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能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就取得了管理企业的成功奥秘。其二,企业为人。办企业是为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是单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还是把员工仅仅作为机器体系的一部分人本管理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其三,企业靠人。人本管理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能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海尔,正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指引下,在最初实施了OEC管理,然后又实施了SST管理,现在提出了SBU的概念即战略事业单位,把集团总的战略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于是海尔从最初的用硬性管理“逼”人把事情做好,逐渐变成了激发人自觉、主动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柔性管理,让海尔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我经营”的创新空间。于是,海尔成为我国顶级的企业。

企业文化在组织变革中涅磐

企业文化在组织变革中涅磐 青岛啤酒百年基业,其文化沉淀厚重精深,特别是少帅金志国走马上任后“激情成就梦想”,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掀起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拉开了青岛啤酒发展的新纪元。 1999年,青岛啤酒兼并X城啤酒厂,青岛啤酒(X城)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0年,青岛啤酒淮海事业部正式成立,青啤X城公司划归淮海事业部管理。因为青啤实行产销分离的经营管理体制,作为啤酒生产单位的X城公司只有生产任务不能直接干涉市场,在大大小小啤酒厂密集分布的淮北地区市场是有限的,因此竞争异常惨烈,这使得具有12万吨产能的X城公司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资源处在闲置状态,企业连年亏损。 青啤公司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01—04的3年时间里,先后派去了5届领导,每一届领导到任后都不约而同大刀阔斧地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于是,部门间分分合合,岗位设置频繁更替,一次又一次的裁员,一次又一次的竞岗,导致公司风气日益恶化,员工怨声载道,青啤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加之市场萎缩,人心涣散,企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这个因青啤入驻而一度激情澎湃、焕发勃勃生机的当地支柱性企业又处在倒闭的边缘。青啤文化在X城公司频繁的组织变革中无奈地叹息,这种情况直至第5任的Y经理时期才所有改观。第5任的Y经理到任后,也抵制住一些压力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内部实行服务链管理,按生产流程确定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倡导“上级服务下级、部门服务一线”的管理理念,并明确提出“创建青啤在鲁西南地区的精益加工基地”企业使命,公司发展状况日渐好转。 这是一个关于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关系的典型案例,我们借此一一说明。 一,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 1 企业文化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正因为企业文化的内涵包含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构建企业文化对于管理者来说很重要,它可以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全体员工中间,从而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据有关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百年企业是要通过文化来延续,青岛啤酒就是很好的例证,青啤文化使青啤百年基业常青。 2 组织变革

管理变革背后是企业文化变革

管理变革背后是企业文化变革 企业管理变革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往往在相继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新的企业管理思想、信条、理念、方式、方法,并逐步确定为一种管理模式。 管理变革与企业文化变革的互动模式 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看,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目前,我国有9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发展阶段,只有少数一些企业正在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阶段迈进,如海尔、联想、华为、福田等。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管理形态,也是一种管理现象。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同时,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变革。根据实践,我们归纳了三种管理变革与企业文化变革的互动模式。 整合型企业文化变革模式―――双鹤药业 双鹤药业的前身是“北京制药厂”。1996年组建股份公司。1997年上市融资后,控股、参股、兼并了一些基础较好的相关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到2001 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江苏昆山双鹤”、“武汉滨湖双鹤”、“安徽繁昌双鹤”等14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公司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在双鹤药业快速扩张和跳跃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设双鹤新的企业文化,科学、有效地对集团内各成员企业进行文化整合,增强凝聚力,消除成员企业间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创造“双鹤新文化模式”,实现双鹤药业集团持续、健康发展,是双鹤药业企业文化变革的主题。 双鹤药业的高层领导们认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做支撑。所以,双鹤药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2001 年~2005年的战略规划,并提出了“双鹤大家庭”的文化理念,逐步建立了统一的思想、信念、

道德、精神等双鹤价值观体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企业管理变革和文化变革,双鹤各成员企业除了依靠资产重组建立一种资产纽带之外,还依靠文化整合建立一种文化纽带,对双鹤药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管理思想、质量意识、市场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产生共识,形成了比较一致和趋同的价值观。 战略型企业文化变革模式―――中国联通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制定了新战略,必然要求新的企业文化与之相匹配。 中国联通是1994年组建的股份制电信企业,是国家电信体制改革、打破电信垄断的产物,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联通经营的电信业务范围,由成立之初的GSM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发展到包括GSM和CDMA的移动电话、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互联网业务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联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呈现了高速综合发展的态势。 到2002年,中国联通面临四个转变:一是从完成一次创业后向实现二次创业转变;二是从以建设为主向建设、经营并举转变;三是从经营单一业务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全电信综合业务转变;四是从不规范的企业制度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中国联通制定了“两新、两高、一综合”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电信企业” 的战略目标。为此,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围绕战略目标,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道德,民主宽松的企业环境,团结和谐的企业风尚,注重效率、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增强员工对企业使命的认同感,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联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同时,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中国联通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着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工作要点

中国移动2010年企业文化工作要点 响应企业发展需求,围绕中心经营工作,启动以“二二五工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三年规划,深化价值观传播和文化管理两大基础工作,持续推动“示范”和“品牌”两大文化工程,深入推动创新文化、关爱文化、服务文化、执行文化、和谐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建设。 1、突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深化价值观认同。结合企业当前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机、重大任务,通过开展先进人物、优秀事迹选树、传播和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研讨等活动,使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响应新形势的要求。同时,积极探讨铁通公司企业文化融合的相关工作,广泛传播“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 2、推动标杆管理体系应用,提升文化管理能力。围绕企业文化工作从文化建设向管理阶段迈进,推广运用标杆管理体系,实现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完成各省(区、市)公司示范单位及相关企业文化成果基础资料信息化和标准化; 二是要在各级企业文化示范单位推广标杆管理体系成果的交流和应用;三是要以标杆管理体系为基础,梳理企业文化各项常规工作,推动闭环管理。 3、丰富示范工程创建层次,抓好班组文化落地。积极探索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的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以集团公司示范单位的评比为基础,开展多层次、多线条的企业文化创建活动,

形成企业文化工作从达标到优秀的完整格局。要特别重视班组对企业文化的承载,系统规划和实施班组文化建设工作。 4、拓展品牌工程的推广计划,树立优秀文化形象。以优秀示范单位为依托,以优秀文化管理经验为内容,围绕公 司的品牌宣传和形象宣传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界面亲和、系统规范的文化品牌活动,逐步建立有效的文化内外宣传机制。 5、创新文化。大力宣传创新对于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提炼创新模式,促成创新成果。各公司要通过1-2年的时间,培育一个以上创新特色突出的企业文化示范点,挖掘一批创新典型案例,并以之为主要带动力量,推动本单位创新文化的建设。 6、关爱文化。以推动员工全方位发展为出发点,大力 开展关爱文化建设。积极探讨和推广“EAF”员工积分管理 体系、阳光工程等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优化管理,改善各 级公司的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促进员工和公司的共同发展。 7、服务文化。积极贯彻“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行风建设要求,在公司各个层面,大力倡导和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讲诚信经营、讲和谐服务;继续深入完善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运营流程,围绕“便捷服务,满意 100 ”主题活动开展服务文化活动。要特别关注服务窗口的基层员工,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式,疏导压力,提升素质,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完整版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 化全过程实操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从创建到变革:企业文化全过程实操(一) ? ? 坦率而言,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管理体系中最不可捉摸而又经常发出不和谐之声的“幽灵”。一方面我们震慑和憧憬于葛鲁夫大喊“企业文化是INTEL的核心竞争力”和西南航空高唱“对手唯一不能模仿的就是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迟疑和迷惘于企业文化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以及如何让它起到作用,总之企业文化似乎是一个只能看到结果却不知道过程、只可以意会不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模糊”管理工具。 ?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创建或者说企业文化的行动有两大普遍遭受忽视的关键:第一,企业文化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它是基于组织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运营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产生可度量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可以匹敌其它任何一种战略),尽管这种优势常常难以在短期完整地发挥出来,但企业文化缺乏战略性安排不能对企业重大问题进行表决却是当今的“文化疲软”通病;第二,企业文化必须有感知性的安排(必须强调执行),以前企业文化运作的误区在于执迷不悟于神秘的“价值观”(这是“口号派”的真谛)、津津乐道于无所不包的“文化手册”(这是“红宝书派”的资本),都是典型的“飞天式”,不重实施的结果必然是不能实施,企业文化也在惊天动地之后变得虚无缥缈最终归于沉寂。? 一、为什么需要企业文化? ?

尽管企业文化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却会对有形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 ? 1、企业文化的6种功能 ? 企业文化能在组织中产生6种力量: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互动力、辐射力。 ? 2、企业文化的3种价值创造 ? 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价值创造机理而来: ? ? 3、企业文化障碍的20种症状

变革管理者与组织文化word版本

变革管理者与组织文化 匹配方式使二者相得益彰 一、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匹配 1.从个体与环境匹配到个体与组织文化匹配 匹配的观念来源于Lewin(1951)提出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他用社会——心理的公式解释人的行为,指出人的行为可以用个体的个性特点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或匹配来加以解释。在研究个人与环境匹配的问题上,一般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为探索个人特性与职业属性的交互影响,第二种为探讨个人与组织特性的匹配。个人与组织特性匹配的相关研究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一致性;二是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三是个人的喜好需求与组织系统、结构的一致性;四是个人的人格特质与组织氛围的一致性。由于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一致性是个人与组织匹配的关键,因此,个人与组织文化匹配的研究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有关个人与组织文化匹配的研究发现,个人与组织文化的匹配程度高,会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 2.从个体与组织文化匹配到管理者与组织文化匹配 组织在变革过程中要求个体与组织文化匹配,作为组织中个体重要一员的管理者,自然也必须与组织文化相匹配。由于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使得管理者与

组织文化的匹配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的匹配上。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匹配作用与一般的个体与组织文化的匹配是不同的。以往的组织文化研究偏重于组织的强势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塑造,而忽略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如今,我们对个人可能的行为进行整体性的考察,故延伸出匹配的概念。 强调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交互作用,与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相适应。管理理论的范式在近20年来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主要是沿着变革型管理理论和魅力型管理理论的研究展开的,从交易型管理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于杰出管理者,即对超越期望的变革型管理者的研究。杰出的管理者对于组织的有效管理,依赖于一个表述清晰的、能够有效沟通的、可以预测的愿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愿景就是管理者的理念。如果一个管理者的理念能够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说明他拥有了一种能够凝聚组织成员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在管理者与组织成员的互动过程中,组织成员可以接收到管理者关于使命、愿景的信息,从而受到管理者引领的组织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探讨管理者与组织文化的匹配模式时,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匹配,而且管理者个人的价值观念要超越于组织的价值观念,即一种适宜的不匹配状态。这种适宜的不匹配应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应考虑到人们将要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升人们变革或成长的能力。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调查问卷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测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是一家基于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理论基础: (1)奎因和卡梅伦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认为从组织弹性--稳定性,外部导向-内部导向这两个纬度能够有效地衡量企业文化的差异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可以派生出四个象限:等级型文化,市场型文化,宗族型文化和创新型文化. (2)霍夫斯特德的组织文化测量维度,荷兰人霍夫斯特德得出组织文化的测量维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价值观层,管理行为层和制度层. 价值观层三维度主要包括职业安全意识,对工作的关注和对权利的需求. 管理行为层六维度主要包括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员工导向-工作导向,社区化-专业化,开放系统-封闭系统,控制松散-控制严密,注重实效-注重标准与规范. 制度层-维度主要包括发展晋升-解雇机制. 本问卷主要是根据以上两个理论基础进行设计,采用标准化问题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办法,共设计了46道问题,设计单选题4道,分值选择题40道,开放式问题2题。主要采用问卷法对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进行调查。对于调查结果,采用定量分析,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从而更加促进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整个调查问卷的结构如下: 尊敬的中国移动领导及员工: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我们正与您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业绩更上一层楼而努力。此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贵企

2016年中国移动企业文化题库(企业文化)

【单选】 1、作为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是中国移动对()的承诺?B A员工、B客户、C合作伙伴、D竞争对手 2、中国移动始终坚持员工与()共同成长的管理理念,要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D A社会、B国家、C同事、D企业 3、中国移动企业使命是()D A客户为根,服务为本;B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C移动改变生活;D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4、中国移动企业核心价值观是()C A责任和卓越;B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C正德厚生,臻于至善;D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5、中国移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是()B A正德厚生,B臻于至善;责任和卓越;C卓越;D责任 6、中国移动企业发展定位是()C A做世界一流企业;B赢取市场份额;C移动信息专家;D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7、中国移动江苏公司通过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三轮驱动”发展理念,其中()是动力之源D A精细;B责任;C均衡;D创新 8、中国移动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C A创新;B尊重;C卓越;D发展 9、中国移动对社会的承诺是()C A成为促进良性竞争、推动共同发展的主导运营商;B成为引领产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C做优秀企业公民;D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10、中国移动的愿景()C A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B正德厚生,臻于至善;C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D追求客户满意 11、中国移动的员工要以()为安身立命的根本。C A卓越的意识;B忧患的意识;C责任;D任务 12、在中国移动“建设卓越的组织”中要求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型组织要求?C A高效;B和谐;C精细;D创新 13、愿景说明了“()”是什么,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期望达到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C A我们的事业;B我们是谁;C我们的目标;D我们的责任 14、以下哪项不属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D A精神文化;B行为文化;C形象文化;D服务文化 15、中国移动对客户的承诺()A A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B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C成为引领产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D不懈追求客户满意 16、中国移动对合作伙伴的承诺()A A成为引领产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B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C实现双赢;D创造卓越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17、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移动打造卓越品质不可或缺的三大驱动元素?D A卓越的组织;B卓越的人;C卓越的运营体系;D卓越的支撑系统 18、下列哪项不属于“把方便留给客户,把简单留给一线,把复杂留给自己”含义C A持续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流程,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的产品与服务体验,让客户省时、省心

中国移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移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剩余价值”的这两种含义,一个是言人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另一个则是言物品本身的价值状况,名同而实异,但根据其出现的场合,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判别其所指何义。因第一种含义很常见,第二种含义较少见,故本文主要以第一种含义为依据对剩余价值展开论述。由此而观其适用范围,便可看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尚不能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除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产少量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战争得胜者不再将战俘杀掉,而是将其用作奴隶为自己生产剩余价值。封建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广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国家收的各种捐税,皆来源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众所周知,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上文已有论述,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更加离不开剩余价值的生产,因那时会出现更多的职业种类,社会分工将更加细密,更多的人将离开物质生产部门而从事文教、卫生、公共服务等工作,如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许多社会必须的非物质生产性的工作将无法开展,整个社会机器 将停止运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用机器操纵机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的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 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